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这是一年一度的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促进社会整体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灾难是不期而至的,预防灾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此本文将会为您介绍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做好各种灾害的应急救援措施。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背景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可以追溯到2009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了,这一起级别为8.0的强烈地震震惊了全国,也让国家认识到了灾难的无情和不可预测性,为了让民众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受灾地区的抗灾基础,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09年6月7日决定将每年的5月12日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从此以后,每年的5月12日,我们都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活动是一项普及灾害知识、弘扬人道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全体人民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的重要工作。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不仅要重视预防和减轻灾害的责任,更需要关注社会的公共安全和风险隐患,倡导风险预防、安全生产、灾害减灾的意识和作风。
如何做好各种灾害的应急救援措施
1.地震
发生地震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的空间,找到桌子下、墙角、钢质结构等可靠的掩护物或进入逃生路线。如无可靠掩护物时,抓住耳朵,降低头部,蜷缩成一团,切记不要逃跑和从窗户跳下。
2.洪水
在面对洪水时,要先及时关掉电源,切勿尝试通电或触摸电器。在迅速离开前,应该摆放一些简易的堵水器,可以使用铺在地上的木板、麻袋、防水布等堵住门窗,以避免洪水侵入室内。如已进入深水区,应该寻找坚固物体或者攀爬在墙上等待救援。
3.雷电
遇到雷电天气时,应快速逃离户外,尤其是避免躲避在高处,同时也要避免躲在树下和大水面上。如无法逃离,可以蹲到低洼处,让自己尽量靠近地面,以减少电击的机会。
结尾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的机会,通过这个节日可以让广大民众学习到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可以让社会各界更好的发挥力量,开展一系列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希望本文所介绍的一些应对灾害的方法、措施和执行标准,可以起到一些参考和指导作用,并且呼吁大家重视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有安全意识,从自我做起,切勿大意,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意外事件。
独家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