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3年陶行知读后感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优秀篇一
好书就是好人生的导师,它时时处处都在启导着你的人生,为你披荆斩棘;为你铺路建树;为你剔除人生的“棘”。人离开了好书就是放弃了追求好人生,放弃了向往新未来,就等于放弃了鲜活的生命。
与好书形影不离的人就会远离贪心,不再自命不凡,而是大智若愚。有好书相伴的人生,更会因物质世界中的贫乏,才恰恰可能在其心灵世界中谨慎地恪守着己欲,竭力使其欲望与能力相平衡,不贪欲;对其喜好的事物更具持久性,见异思迁的可能性就很小;由于物质的欠缺而更接近灵魂深处,并因生活中点滴获得而对命运多一份诚谢,从而更能保持一份难得的内心的感恩、宁静与平和;从而认真做事,规矩做人,成就好人生。
苏东坡诗曰:“旧书不厌百回读”,这“旧书”就是读书人最心爱的书,是读过不知多少回的书,也就是能给人的灵魂乃至人生以启迪,并成就好人生的好书。
我早已深切地感悟到一本好书对人生是多么重要。在临大学毕业之际,《陶行知文集》就成为指明我迷茫心路,乃至成就而今好人生的一本好书。从那时,我就走出了困惑中的我,清除了前行的屏障,改变了人生的追求,顽强地直面挫折,不断走向一条鲜亮的人生之路。
当我在从教生涯中一次次遇到困难时,每每想起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哲理明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我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正是它改变了我的追求,改变了我的人生。
正是这本书,我才理清了人生之路;正是这本书,我才看清了人生之望;正是这本书,我才扬起了人生之帆;正是这本书,才成就了我好人生。这本好书就是我美好人生的导师,是这本好书为我点起了一盏好人生之光明永恒的灯。
好书,就是好人生的导师!
2023年陶行知读后感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优秀篇二
读罢《陶行知教育学》,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有些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把孩子扔在一边,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学习跟不上,有时我真的不忍心责备他们。想想自己的孩子每晚几乎都在自己的看护下做作业,再想想他们,我们作为教师的有什么理由不去爱他们呢?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2023年陶行知读后感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优秀篇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
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陈校长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课程课改确立了以幼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探究,学会表达,致力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生活教育从一日活动开始,作为老师,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识,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应,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情感体验,发展认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学生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从内容上看是动态的,随环境和不同受教育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2023年陶行知读后感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优秀篇四
以前的我,事事靠别人。
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妈妈总是六点半叫我起床,所以我上学一直都没有迟到过。慢慢的,我变得懒惰起来。每天等着妈妈来喊我。有一天,妈妈有急事先走了,我竟然一口气睡到了八点!我哭哭泣泣的走去学校,早饭也没吃,还一个劲埋怨妈妈。
那时我有个坏毛病,就是不愿意用笔记作业,但又怕忘记某件家庭作业,所以每次星期天,我就让同桌帮我记作业。有一次,也许是同桌不小心,少记了 一项家庭作业。星期一课代表收作业我自然是交不出来,我不仅被老师数落了一顿,而且站在教室前面罚站。我心里愤愤不平,与同桌大吵了一架,课后,他对我说:“你不能总是让我帮你记作业呀,你不能自己记吗?”我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于是,我终于明白——我,要靠自己!
于是,我养成了独立记作业的习惯,并且每次把作业都完成的很好。
于是,我学会了自觉学习,主动做题。办公室里也经常有了我的身影,期中考试,我的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一!
于是,我变得勤劳、勤奋。我不仅学会了做饭,而且在学习上也变得独立,主动。
陶行知老师说的真好: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2023年陶行知读后感 重读陶行知读后感优秀篇五
在万物复苏,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我们一起阅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感受春意,触摸自然,孕育未来。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教育之伴随,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和契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教育无处不在
生活是教育的根基与土壤,教育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方方面面。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有高度的一致性的。因此,教育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过什么样的生活,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只学习书本上的文字知识,而不从真实生活中感受触碰真实,这样的教育只能是假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教育。这也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教育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本身,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知识要从现实生活中躬行来。
教育勃发生机
今天我们的教育,其实是在引导每一个孩子,如何去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他们需要从当下学习知识、汲取教训、积累经验、锻炼品格、提升能力。今天的世界,就在他们闪动的双眸中;未来的世界,就在他们成长的心田里。
教育需要激情,绚烂的燃烧;教育需要温情,终身的熏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博大精深的,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去探究其实质,付之于行动。
美丽的花朵迎着朝阳成长,稚嫩的小脸透着无限希望。用爱心浇灌嫩苗,愿孩子们如粒粒种子般,拥抱春天,拥抱希望,迎向朝阳,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