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一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定政治立场,全力抓好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将宣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和密度,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和战略部署,跟紧跟进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及时开辟专栏、版块,策划新闻选题,深入解读政策、挖掘典型,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三是坚持内聚力量、外树形象,不断加大对上发稿力度。完善与中央电视台、省市台通联机制,力争实现外宣工作大跨越、大发展,不断提升临朐的美誉度。
二、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管好用好主流阵地。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挖掘正面典型,讲好临朐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大对社会公德、临朐好人的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栏目。二是把好舆论导向关口。全面落实“三审”制度,规范编辑初审、科室负责人二审、分管负责人终审流程,确保不发生问题。三是强化播出监管。加强对播出机房、播控系统、传输线路、发射铁塔、发射传输设备、新媒体机房等重点区域、重点设备的检修和隐患排查,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
三、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提升传播能力。一是完成融媒体中心平台建设。在20xx年年底初步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媒体迭代发展。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市场化人事、薪酬分配制度,打通人才使用通道,把好的人才,特别是运营人才沉到市场中去,靠市场留住人才。三是坚持移动优先。充分发挥县域主流媒体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整合现有新媒体资源,推广应用“云上临朐”手机客户端,创新移动新闻产品,打造县域移动平台,使传统媒体迅速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四是创新宣传方式。聚焦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h5、vr、微信直播等多种形式的融媒体手段,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栏目,提升传播力、影响力。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党建、党风廉政工作责任机制,全力推动机关党建、党风廉政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党员管理规范化、党的活动经常化、政治生活制度化。 二是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重点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党员政治生日以及每月2次的党员集中学习、每季度一次专题分组研讨、每月1次中心理论组学习,进一步增强广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同时严格发展程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三是加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塑造党员队伍新形象。继续深入开展好党建品牌创建、“精准扶贫”、“百名记者下基层”、党员进社区、帮扶关爱等活动。通过进村入户转作风,深入基层接地气,访民情、听民声、问民忧、解民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在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作风大转变,推进工作大提升。
五、加大经营创收力度,确保稳定运行。改革创收制度,细分细化创收市场,大力发展微视频、艺术培训、影视广告制作等新业态,全方位加大经营创收力度,保证单位正常运转。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二
2021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和韶关市委、南雄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宣传工作,着力构建“融媒南雄”客户端的“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2021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南雄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建设工作,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经济、完善管理、优质服务为目标,为促进南雄融媒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全省、韶关市干部大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要求贯穿到党组织工作各环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取得实效。
二是要加强责任主体建设,严格落实党建“一岗双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命,坚守阵地,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继续落实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分管领导履行直接责任,协助一把手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切实维护新闻宣传政治安全。
四是要继续加强经常性的干部教育和监督,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将学习教育贯穿队伍建设始终,不断健全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制度和机制,加强班子成员的业务能力、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2021年,我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在全面提高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同时,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力量,发挥各个平台优势,创办更多贴近百姓喜爱、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民生新闻栏目,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1.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等做好策划、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乡村建设行动、重大项目建设、党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民生事业发展等,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报道,为南雄争当全省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策划,精心选题,加强服务对接,积极与各单位联系沟通,进一步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打造“新闻+文化”“新闻+电商”“新闻+服务”信息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等资讯,加强媒体与群众的黏合度,打通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优化文化传媒公司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做强做大公司业务,提高公司效益。
2021年,我中心将着力构建“融媒南雄”客户端的“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1.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群众粘连度。深化拓展“媒体+”功能,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等资讯,加强媒体与群众的黏合度;通过抖音、快闪短视频等方式,报道老百姓感兴趣的社区新闻,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大力开展“媒体走基层”活动,将群众作为新闻的主角,增加民生领域报道占比,让客户端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客户端。
2.进一步提高客户端日活量。积极创建互动性较强的在线活动让用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过程中有更多地参与感和体验感;增设更多贴近民生的便民服务项目,丰富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用户使用频次;根据不同时节不同阶段,常态化设置“小记者大民生”大家谈主题活动,吸引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客户端日活量。
全面加快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到各大院校招聘新闻、采编专业人才,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充实专业人才到一线采编部门,加强一线采编播人员力量。加强培训学习,通过省市每年组织的专门培训、与新闻院校开展共建等活动,打造一支具备内容生产、技术运维、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全媒体人才综合团队。
一是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认识。通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让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各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主要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各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意识,紧盯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治,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挂图作战、闭环管理、对账销号,确保及时整改到位。
三是加大安全排查整治力度。继续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案件的严重性。中心由技术部牵头定期不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督查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整改;加大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措施不实,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行为的问责力度,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点。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和省市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载体、直接面向群众和服务群众重要平台,更大力度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研究,制定我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加强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科学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整合媒体资源,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内容生产,拓展服务领域,将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重要阵地,为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全媒体舆论支持。
1.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始终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中心工作形成快速响应、即时调配、立体发声的舆论引导机制。
2.坚持集约发展。整合区内各类媒体资源、生产要素,重塑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运用各类传播平台、信息技术,激发活力、形成合力,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坚持移动优先。顺应传播技术发展趋势,以拓展信息移动传播技术、研发移动新闻产品为重点,推动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力、可管可控的移动传播矩阵。
4.坚持“媒体+”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顺应群众多样化信息需求,按“媒体+政务+服务”的功能,做精做强媒体主业,不断深化融媒体中心的公共服务属性。
5.坚持改革创新。遵循媒体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力争新闻宣传质量、文化产业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一批具有余杭特色、蕴含创新活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成果。
按照区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功能定位,执行“移动优先、一次采集、全媒传播”战略,推动媒体融合各项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将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县级新型主流媒体。
整合区内新闻资源,改组余杭广电传媒集团,重新组建为余杭传媒集团,挂余杭区融媒体中心牌子,为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由区委宣传部直接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新闻采编、媒体广告、大型活动、影视制作、文化创意、艺术培训、电子商务、会展服务等业务,参与智慧城市、智慧政务建设等。余杭传媒集团由区委宣传部制定办法实施考核(年度考核目标由区委宣传部会同区国资办制定),并受区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
1.着力推进融合发展,组建新型媒体机构。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要求,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对区内媒体进行流程深化改造、业务平台拓宽、服务功能提升。重新组建余杭传媒集团(区融媒体中心)。按照能整尽整的要求,由区融媒体中心统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政务发布等职能。后期陆续整合党务政务、民生服务等功能。
2.着力创新生产机制,重构采编传播流程。区融媒体中心设立新闻信息的采集、策划、编辑、播发等专职部门,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建设稿库、数据库、媒资库,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坚持移动优先战略,集中力量打造综合性移动新媒体客户端,优化配置和精准定位各类传播平台,强化区域整体宣传策划,分众传播、分类覆盖,着力构建“一核多端集群”式全媒体矩阵。
3.着力强化科技驱动,建设技术支撑平台。全面对接省级、市级技术平台,建设集信息汇聚、策划采编、媒资管理、渠道分发、评估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平台,强化“媒体+政务+服务”功能。
4.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区融媒体中心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对媒体管理、技术、经营等紧缺型人才,落实相应政策待遇。加强对全区采编播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管理,培养一批善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全媒体人才。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及时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许可,组织所属人员申领职业从业证件。
5.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奖优罚劣的原则,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岗定薪、动态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由集团(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报区委宣传部审核备案后实施。
20xx年2月底前,方案研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区委宣传部牵头,对接有关单位进行调研论证,制定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并提交研究。
20xx年3月,启动建设。完成招投标程序,推进指挥中心空间改造、指挥系统平台建设,同步启动移动客户端等产品开发,对接相关服务功能整合。重塑区内新闻采编流程,研究区融媒体中心机构内部架构及相应管理机制。
20xx年6月,基本建成。完成指挥中心软硬件基本建设,验收指挥系统平台,实现功能初步整合,投入试运行。确定区融媒体中心“三定”方案,完成机构挂牌。
20xx年年底前,功能优化。推进部门职能融合、人员队伍融合、产品功能融合,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薪酬考核及各项管理机制,推出主打移动新闻客户端和融媒体产品矩阵,稳步推进融媒体中心运行。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区融媒体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国资办)、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审计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余杭广电传媒集团、余杭报业文化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突出管建同步、管建并举,研究推进机构、人事、薪酬、流程再造等事项,统筹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
2.明确责任分工。区委宣传部牵头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余杭区广播电视台作为建设主体,抓好各项筹建事务的执行。涉及划转归并事项的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能整尽整的原则,全力支持配合融媒体中心功能整合、壮大。
3.加大政策扶持。落实上级对县级新闻事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区融媒体中心的人财物支持。对涉及融媒体中心发展壮大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设施设备等,采取“一事一议”,报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后,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区政府及镇街、部门、平台涉及影视制作、大型活动等政府服务外包项目,优先向余杭传媒集团所属公司采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班子力量,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快专业人才招引,增强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四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施意见》(嵊市委〔2017〕7号)及《202-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责任清单》(嵊创建领〔202-〕2号)要求,现就中心文明创建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个年”活动总体安排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任务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平台的作用,精心组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媒体宣传,广泛开展内部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为推进高水平“三个嵊州”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全力助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一)精心组织理想信念宣传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新闻宣传工作首要任务,报纸、广播、电视在重点版面、重点栏目、重点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全市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行动和成效,营造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浓厚氛围。
2.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广泛宣传最美人物、道德楷模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组织播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视剧、广播剧;制作播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标语或视频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公益广告,每天分别不少于20次,提高播出频次。
(二)精心组织文明创建专项宣传
1.新闻类栏目开设专题专栏。统一在报纸、广播、电视中开设“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在行动”“奋进新时代·我与文明创建”“文明实践在一起”等专题专栏,及时报道创建动态,结合百姓身边典型人事重点宣传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就调查问卷有关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满意度。电视“嵊州新闻”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设“我为创建上头条”专栏。广播“嵊广1003”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开设“我为创建来建言”专栏。
2.电视“新闻1+2”邀请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从不同层面聚焦创建行动,反映活动进展和成效的同时,开展集中点评。
3.继续开设“今日关注”“文明大家谈”“今日直击”等栏目,分领域对创建进程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不文明现象进行公开曝光,一事一现象一评,及时有效地进行舆论监督,同时强化跟踪反馈,提升监督实效。每周推出舆论监督节目不少于3期。
5.协助办好文明嵊州微信公众号、嵊州文明网,办好嵊州新闻网“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在行动”专题网页,每周至少更新3次。
6.广播交通娱乐频率在早晚收听高峰时段,以“城市早班车”、“嵊州晚高峰”栏目为主平台,结合节目特色设计载体,加大创建内容宣讲,同时加密日常各收听段的创建公益内容投放。
7.制作各类专题片、宣传片和汇报片。
(三)精心组织内部创建工作
积极开展机关文明创建活动,以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为重点,以创建优美、和谐、文明的工作环境为基础,以不断提高职工的文明素质为关键,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展现新单位新形象。
1.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通过组织党委民主生活会、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支部会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集中学习、分散自学、辅导报告、网络教育、技能比武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本领。
2.加强融媒体文化建设。培育和谐精神,树立和谐理念,营造和谐环境,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注重人文关怀,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新闻媒体特点的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干部职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交流工作的平台,培养激发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
3.加强单位环境管理。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要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行办公区域禁烟制度,来人来访不准相互敬烟,外来人员吸烟,应予以劝阻。推行使用“钉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节约利用纸张等办公耗材,提高办公效能。落实责任制,切实搞好办公室内部卫生,共同打造整洁清新、卫生文明、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单位环境。
(四)精心组织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不断完善各类管线的规划设计,做好预埋设计规划工作,形成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网络规划建设,确保有线数字电视的优质正常收看;进一步加强管线整治,工程线缆井盖无破损及阻断盲道现象。
(五)组织提供文明创建资料
提供宣传报道文明创建的图片资料,数据表格等。
1.动员阶段(202-年4月)
按照市级文明创建各项要求,制定本单位文明创建实施方案,发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活动。
2.实施阶段(202-年7月—10月)
分阶段、分步骤、抓落实实施方案,特别要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制清单的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突出特色、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的活动,使创建活动成为促进工作的有效载体。
3.总结阶段(202-年11月)
根据市创建办的要求,对文明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检查,开展自查自评和整改落实。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融媒体中心文明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计划部署、活动组织、监督检查,确保文明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周航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2.责任分解,狠抓落实。各部室要根据实施方案和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和具体要求,落实具体措施,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力的工作机制,一项一项地抓细抓好抓落实。
3.加强督查,务求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开展跟踪督查督办活动,深入了解掌握创建活动进展情况,对各部室落实责任分工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检查,及时通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并认真做好台账材料收集整理工作。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五
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和韶关市委、南雄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宣传工作,着力构建“融媒南雄”客户端的“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南雄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总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建设工作,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经济、完善管理、优质服务为目标,为促进南雄融媒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全省、韶关市干部大会精神,结合学习贯彻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要求贯穿到党组织工作各环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取得实效。
二是要加强责任主体建设,严格落实党建“一岗双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是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命,坚守阵地,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继续落实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分管领导履行直接责任,协助一把手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切实维护新闻宣传政治安全。
四是要继续加强经常性的干部教育和监督,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将学习教育贯穿队伍建设始终,不断健全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学习教育制度和机制,加强班子成员的业务能力、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培训。
20xx年,我中心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在全面提高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同时,通过融媒体中心的力量,发挥各个平台优势,创办更多贴近百姓喜爱、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民生新闻栏目,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1.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等做好策划、报道。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乡村建设行动、重大项目建设、党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民生事业发展等,策划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报道,为南雄争当全省苏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加强策划,精心选题,加强服务对接,积极与各单位联系沟通,进一步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打造“新闻+文化”“新闻+电商”“新闻+服务”信息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等资讯,加强媒体与群众的黏合度,打通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后一公里”。优化文化传媒公司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做强做大公司业务,提高公司效益。
20xx年,我中心将着力构建“融媒南雄”客户端的“一体统筹、上下联动、协同互通、资源共享”的全新媒体生态,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1.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群众粘连度。深化拓展“媒体+”功能,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等资讯,加强媒体与群众的黏合度;通过抖音、快闪短视频等方式,报道老百姓感兴趣的社区新闻,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大力开展“媒体走基层”活动,将群众作为新闻的主角,增加民生领域报道占比,让客户端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客户端。
2.进一步提高客户端日活量。积极创建互动性较强的在线活动让用户在使用客户端的过程中有更多地参与感和体验感;增设更多贴近民生的便民服务项目,丰富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能力,提高用户使用频次;根据不同时节不同阶段,常态化设置“小记者大民生”大家谈主题活动,吸引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提高客户端日活量。
全面加快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到各大院校招聘新闻、采编专业人才,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充实专业人才到一线采编部门,加强一线采编播人员力量。加强培训学习,通过省市每年组织的专门培训、与新闻院校开展共建等活动,打造一支具备内容生产、技术运维、经营管理等能力的全媒体人才综合团队。
一是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思想认识。通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让从业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各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是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落实主要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各班子成员抓好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意识,紧盯重点区域、重要时段和薄弱环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检查大整治,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挂图作战、闭环管理、对账销号,确保及时整改到位。
三是加大安全排查整治力度。继续加强计算机安全意识教育和防范技能训练,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案件的严重性。中心由技术部牵头定期不定期对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督查检查,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地方立即整改;加大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措施不实,不作为、慢作为、懒政怠政行为的问责力度,不放过每一个安全隐患点。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巩固拓展舆论阵地,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我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为x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一)坚持正确导向。
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贯穿到融媒体中心建设各环节、全过程。坚持管建同步,切实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确保融媒体中心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坚持优化布局。顺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立足我市媒体发展实际,加强科学规划,整合传统媒体资源,积极发展新兴媒体,重点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我市媒体转型升级。
(三)坚持移动优先。
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行移动优先战略,大力推动移动新媒体建设,推出多种形态的移动新闻产品,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推动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四)坚持“新闻+”理念。
探索“新闻+”运行模式,从单纯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从单向传播向多元化互动传播延伸,以综合性、服务型为主打,把融媒体中心打造成“新闻+舆情”“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电商”的信息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建设中央厨房。
融媒体中心设立统一的新闻信息采集中心、编辑中心,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建设稿库、数据库,新闻素材上传至数据库供各类终端加工使用,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加强硬件设施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采编发网络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丰富传播载体。
深入研究群众信息接收习惯,建设报刊、广播、电视、“两微一端”、手机台、城市led显屏等多个终端,发挥各终端传播优势,实现在全域内的最大覆盖。
开发新媒体平台。
积极利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搭建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在微博、微信等商业平台开设官方账号。自主研发具有xxx特色的移动新媒体平台,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使之成为了解民意的“传感器”,汇聚民智的“助力器”,把本地网民留在本地。积极回应网民诉求,针对网名的投诉、爆料、咨询等,第一时间将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切实解决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增强平台公信力。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本地舆情动态,建立负面舆情分级预警机制,把负面舆情化解在萌芽状态。
整合政务信息。
支持融媒体中心整合党政部门信息资源,推进融媒体中心与党政部门技术平台对接,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展信息查询、申报审批、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整合生活信息。
支持融媒体中心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依托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支持融媒体中心开展电商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吸引更广泛受众。
组织开展群众活动。
依托融媒体中心,探索策划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等活动,创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手段机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成立xxx市媒体融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我市媒体融合改革过程中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深改办、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国投集团、市法制办、市广播电视台、xxx报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形成统一高效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为推进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机构设置
1.组建xxx市融媒体中心。撤并xxx广播电视台、xxx报社、市新闻网络舆情中心,整合相关职能职责组建xxx市融媒体中心(简称“中心”),实现对报纸、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市属媒体的统一管理指挥。市融媒体中心归口市委宣传部管理,作为市委直属按正科级机构规格管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申报。市融媒体中心增挂“xxx市广播电视台”牌子,便于对外联系工作。市融媒体中心工、青、妇等机构按照有关章程和法规进行设置,并组织开展工作。
2.组建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完成xxx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经营性业务剥离,改组四川省川西广播电视公司,组建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xxx市文旅公司全资子公司。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不再从事媒体经营创收工作。
3.组建xxx市外宣中心。做实做强外宣工作,组建xxx市外宣中心,为市委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xxx市外宣中心按副科级机构规格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申报。
(二)运行模式
1.内部模式:“中央厨房”模式。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资源、融合多种技术、适应多介质传播的新型多功能的“中央厨房”一体化采编平台,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要求,重构业务流程,对“策、采、编、发、评”新闻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系统设计。
2.外部模式:“新闻+”模式。探索“新闻+”运行模式,推进融媒体中心与党政部门技术平台对接,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展信息查询、申报审批、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推进“一网通办、一次都不跑”,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依托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
(三)涉改单位人员编制及绩效改革
1.将xxx市广播电视台、xxx报社现有人员连人带编划入市融媒体中心。
+电商”“新闻+舆情”相关工作岗位,并吸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舆情分析等专业人才。
3.现有编外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转聘到市融媒体中心;从事媒体经营创收工作的,重新聘用到新组建的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符合融媒体中心需要的特殊人才引进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强化正向激励,打通编外人才的成长通道,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融媒体中心。
4.实行分类绩效考核奖励。建立以岗位价值和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重点解决由于多种体制并存,导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分配重点向新闻采编一线倾斜。根据单位性质,在编人员按照现行的工资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案确定人员待遇。编外人员(以市委编办相关意见为准)。
(一)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建立市委宣传部牵头,编办、财政、发改、人社、网信、经信、文广等部门和新闻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报社、xxx市广播电视台要积极引领推动,确保推进改革与推进工作同步进行、同步到位。各涉改单位要全力支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市委宣传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和保障。通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市委编办、市人社局要支持媒体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要核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市发改局、财政局要支持融媒体发展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财政保障。市网信办要积极推动重点新兴媒体建设,依法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市文广局要大力扶持内容创作生产,依法打击侵犯版权行为,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市经信局要鼓励电信企业加强与传统媒体合作,协调电信企业在带宽等信息基础设施使用、手机终端软件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市政务服务中心、教育、卫计、民政等单位的信息系统向融媒体中心倾斜,在权威信息发布、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倒排工期,按时推进。
各涉改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工作部署,倒排工期、顺排工序,落实主体责任,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其中:2018年12月上报并通过《xxx市媒体融合改革工作方案》,完成xxx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经营性业务剥离,组建文化传媒公司;202-年2月挂牌成立“xxx市融媒体中心”;202-年3月完成融媒体中心机构改革和人员划转;202-年5月完成“中央厨房”建设并试运行;202-年9月全面建成融媒体中心。要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加强跟踪测评、效果评估,确保媒体融合发展任务、重点项目落到实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根据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加强调研、指导和督查。
(三)严明纪律,令行禁止
转移资产。不得随意进行人事调整,严禁临时调整人员岗位及其职责。不得临时变更办公设施用途,确保推进改革与推进工作同步进行、同步到位。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巩固拓展舆论阵地,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我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途径、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为x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撑。
(一)坚持正确导向。
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贯穿到融媒体中心建设各环节、全过程。坚持管建同步,切实管好阵地、管好导向、管好队伍,确保融媒体中心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坚持优化布局。顺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立足我市媒体发展实际,加强科学规划,整合传统媒体资源,积极发展新兴媒体,重点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我市媒体转型升级。
(三)坚持移动优先。
强化移动优先意识,实行移动优先战略,大力推动移动新媒体建设,推出多种形态的移动新闻产品,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推动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四)坚持“新闻+”理念。
探索“新闻+”运行模式,从单纯新闻宣传向公共服务领域拓展,从单向传播向多元化互动传播延伸,以综合性、服务型为主打,把融媒体中心打造成“新闻+舆情”“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电商”的信息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
建设中央厨房。
融媒体中心设立统一的新闻信息采集中心、编辑中心,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建设稿库、数据库,新闻素材上传至数据库供各类终端加工使用,实现“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加强硬件设施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采编发网络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丰富传播载体。
深入研究群众信息接收习惯,建设报刊、广播、电视、“两微一端”、手机台、城市led显屏等多个终端,发挥各终端传播优势,实现在全域内的最大覆盖。
开发新媒体平台。
积极利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搭建的移动新媒体平台,在微博、微信等商业平台开设官方账号。自主研发具有xxx特色的移动新媒体平台,搭建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使之成为了解民意的“传感器”,汇聚民智的“助力器”,把本地网民留在本地。积极回应网民诉求,针对网名的投诉、爆料、咨询等,第一时间将责任分解到有关部门,加强督查督办工作,切实解决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增强平台公信力。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本地舆情动态,建立负面舆情分级预警机制,把负面舆情化解在萌芽状态。
整合政务信息。
支持融媒体中心整合党政部门信息资源,推进融媒体中心与党政部门技术平台对接,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展信息查询、申报审批、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整合生活信息。
支持融媒体中心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依托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支持融媒体中心开展电商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吸引更广泛受众。
组织开展群众活动。
依托融媒体中心,探索策划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等活动,创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手段机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成立xxx市媒体融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我市媒体融合改革过程中各领域的重大问题。市委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深改办、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国投集团、市法制办、市广播电视台、xxx报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形成统一高效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为推进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机构设置
1.组建xxx市融媒体中心。撤并xxx广播电视台、xxx报社、市新闻网络舆情中心,整合相关职能职责组建xxx市融媒体中心(简称“中心”),实现对报纸、广播、电视、“两微一端”等市属媒体的统一管理指挥。市融媒体中心归口市委宣传部管理,作为市委直属按正科级机构规格管理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申报。市融媒体中心增挂“xxx市广播电视台”牌子,便于对外联系工作。市融媒体中心工、青、妇等机构按照有关章程和法规进行设置,并组织开展工作。
2.组建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完成xxx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经营性业务剥离,改组四川省川西广播电视公司,组建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xxx市文旅公司全资子公司。市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不再从事媒体经营创收工作。
3.组建xxx市外宣中心。做实做强外宣工作,组建xxx市外宣中心,为市委宣传部下属事业单位。xxx市外宣中心按副科级机构规格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向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申报。
(二)运行模式
1.内部模式:“中央厨房”模式。建立统一指挥调度、高效整合资源、融合多种技术、适应多介质传播的新型多功能的“中央厨房”一体化采编平台,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要求,重构业务流程,对“策、采、编、发、评”新闻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系统设计。
2.外部模式:“新闻+”模式。探索“新闻+”运行模式,推进融媒体中心与党政部门技术平台对接,依托融媒体中心开展信息查询、申报审批、投诉受理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推进“一网通办、一次都不跑”,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依托融媒体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
(三)涉改单位人员编制及绩效改革
1.将xxx市广播电视台、xxx报社现有人员连人带编划入市融媒体中心。
+电商”“新闻+舆情”相关工作岗位,并吸纳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舆情分析等专业人才。
3.现有编外人员实行双向选择。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转聘到市融媒体中心;从事媒体经营创收工作的,重新聘用到新组建的xxx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建立符合融媒体中心需要的特殊人才引进机制,打破身份限制,强化正向激励,打通编外人才的成长通道,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融媒体中心。
4.实行分类绩效考核奖励。建立以岗位价值和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重点解决由于多种体制并存,导致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分配重点向新闻采编一线倾斜。根据单位性质,在编人员按照现行的工资制度及绩效考核方案确定人员待遇。编外人员(以市委编办相关意见为准)。
(一)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建立市委宣传部牵头,编办、财政、发改、人社、网信、经信、文广等部门和新闻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重要事项,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报社、xxx市广播电视台要积极引领推动,确保推进改革与推进工作同步进行、同步到位。各涉改单位要全力支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市委宣传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政策,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和保障。通过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市委编办、市人社局要支持媒体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要核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市发改局、财政局要支持融媒体发展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财政保障。市网信办要积极推动重点新兴媒体建设,依法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市文广局要大力扶持内容创作生产,依法打击侵犯版权行为,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市经信局要鼓励电信企业加强与传统媒体合作,协调电信企业在带宽等信息基础设施使用、手机终端软件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市政务服务中心、教育、卫计、民政等单位的信息系统向融媒体中心倾斜,在权威信息发布、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倒排工期,按时推进。
各涉改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工作部署,倒排工期、顺排工序,落实主体责任,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媒体融合发展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其中:2018年12月上报并通过《xxx市媒体融合改革工作方案》,完成xxx报社、市广播电视台经营性业务剥离,组建文化传媒公司;2019年2月挂牌成立“xxx市融媒体中心”;2019年3月完成融媒体中心机构改革和人员划转;2019年5月完成“中央厨房”建设并试运行;2019年9月全面建成融媒体中心。要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加强跟踪测评、效果评估,确保媒体融合发展任务、重点项目落到实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根据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加强调研、指导和督查。
(三)严明纪律,令行禁止
转移资产。不得随意进行人事调整,严禁临时调整人员岗位及其职责。不得临时变更办公设施用途,确保推进改革与推进工作同步进行、同步到位。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八
为巩固和壮大党的基层舆论阵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县(市)级区域新型主流媒体,把大冶建设成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先行地、样板区,更好地服务全市工作中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现就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加快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机构、人员、渠道、平台、内容、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真正融合,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守正创新,锐意攻坚克难,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全力讲述好大冶故事、传播好大冶声音、展示好大冶形象,为大冶当好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鄂东转型发展领头羊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一)建成主流舆论阵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中心工作,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为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二)建成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全市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把市民充分纳入服务范围,增强互动性,在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
(三)建成社区信息枢纽。对标群众信息需求,面向全市大型社区、村镇,搭建基层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平台互动交流等功能,提供导向正确、贴近生活的信息资讯,促进信息交互的有序化、便捷化、高效化,增加受众、扩大影响,为建设“三个大冶”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四)建成精神文化家园。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品牌,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实现文化小康,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一)整合媒体机构
1. 整合媒体资源。将市政府办管理的大冶政府网移交市融媒体中心,将市委宣传部管理的“大冶发布”微信公众号、大冶新闻网移交市融媒体中心,统一运营管理;《今日大冶》以合作方式整体并入市融媒体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媒体运营和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经营创收上交财政;整合户外大屏资源,通过技术对接,由市融媒体中心负责内容发布;新办以今日头条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通过融合,形成“一中心、十平台”的融媒体新型主流阵地。“一中心”即:大冶市融媒体中心;“十平台”即:大冶电视台、“云上大冶”、大冶政府网、大冶新闻网、《今日大冶》、“大冶发布”微信公众号、“大冶发布”微博、“大冶发布”今日头条号、“今日大冶”微信公众号、户外大屏。
2. 明确单位性质。市融媒体中心为市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明确为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加挂大冶市广播电视台牌子,保留呼号。
3. 制定“三定”规定。按照既确保满足工作需要、又严格进行总量控制的原则,结合大冶实际,科学设置市融媒体中心的部门功能、岗位职责,合理规划人员编制、经费安排。打破原有以媒体属性设定部门的建制体系,设置策、采、编、制、发、技、联、营等内设机构,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定员定岗定责。
(二)重塑运行机制
1. 创新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重塑内容生产流程,摒弃传统生产和传播模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流量互动互通,搭建灵活机动的工作平台,促进资源充分共享、服务互相支撑。
2. 再造采编流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打通“报、网、微、端、屏”资源,实施“线索汇聚、选题策划、记者采访、编辑制作、分级审核、多元传播”的“六步工作法”,实现“一次采集、多样编辑、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努力形成“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媒体舆论工作格局。
3. 搞活媒体经营。综合新媒体、电视、报纸等媒介资源,以活动策划为带动,以融媒体直播为手段,以产业合作为突破口,实现经营模式从单纯依靠广告收入向广告栏目、线下活动、产业服务等多元化产业链发展转型。在大型活动上拓展业务,可承接各类商务、会展、节庆等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服务模式,提升造血机能。
(三)搭建技术平台
1. 加强硬件建设。依托“长江云”省级融媒体平台,科学制定适应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方案,加快融媒体指挥调度平台、传统设备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策采编发软件和全媒体演播室等项目建设,为我市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现县、市、省信息资源“三级共享”。根据技术平台运营需要,支持市融媒体中心吸纳社会技术力量,作为技术储备。
2. 完善软件功能。按照“1+n”(“1”是指“长江云”省级平台,“n”是指“云上县市区”)模式,加强与“长江云”省级平台技术对接,优化和完善“云上大冶”平台功能,适时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功能模块,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优化传播方式
1. 构建移动优先传播格局。实行移动优先战略,以“云上大冶”为龙头,融合电视台、政府网、新闻网、《今日大冶》电子版、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自主渠道和成熟平台,连接新华社现场云、“学习强国”app、长江云合作体等全国全省新媒体平台,以今日头条号、抖音号、企鹅号等重点社会平台,“双微”矩阵和全市专业媒体社群为依托,构建“1+6+3+x”的新型移动传播格局,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2. 打造地方传播矩阵。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全面入驻“云上大冶”,全员下载使用客户端,大力提高“云上大冶”入驻率、下载量、日活率;全员关注“大冶发布”、“今日大冶”等微信公众号,积极转发、评论、收藏、点赞文章,持续扩大朋友圈影响。有序整合各部门单位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其他商业媒体平台官方账号等,打造地方传播矩阵。
3. 创新宣传报道形式。创新内容表达、丰富呈现形式,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利用短视频、直播、h5、vr等各种传播形式,打造更多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新闻精品,让直播化、移动化和产品化成为融媒体报道新趋势。
(五)拓宽服务范围
1. 实施“媒体+”模式。
实施“媒体+政务+服务”模式。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及时共享非涉密、可公开的信息资源,为群众提供各项申报审批、注册办证、办理社保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实时提供天气情况、空气质量、交通路况等信息,开放水电燃气缴费等接口,为群众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务。
实施“媒体+电商+扶贫”模式。由市商务局牵头,市扶贫办配合,统筹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逐步帮助具备条件的扶贫产业、农产品入驻市融媒体中心电商平台,为脱贫攻坚注入融媒体力量。待平台运营成熟后,吸引本地商家和电商产业入驻,进一步拓宽平台商品和业务范围,打造品类丰富、服务群众的媒体电商平台。
实施“媒体+党建+培训”模式。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统筹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党组织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逐步入驻并开展线上党建学习会、培训会等活动,推动全市党建工作信息化、数字化。
2. 开展群众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强化为民服务功能”为目标,协助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活动。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负责与市融媒体中心对接,在“云上大冶”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区,统筹组织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和特色志愿服务队全面入驻,依托平台一键发起志愿服务活动、理论宣讲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各类活动,打造线上阅读驿站、线上文明课堂、线上法律援助站、线上技术交流站等线上服务站点,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线上线下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培育向上向善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3. 践行群众路线。在市融媒体中心开辟“问政”专区,开启“网络问政”通道,为群众即时反映诉求提供便利。各被问政部门单位对“问政”专区的群众投诉、咨询等问题要及时回复处理。市融媒体中心通过大数据对回复处理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对各被问政部门单位的回复率、满意度进行排名,推动被问政部门单位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六)建设人才队伍
1. 提升队伍素质。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融媒转型培训,着重培训融媒思维、融媒技术、融媒业务,提升思想观念和业务水平,引导全员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整体转型。
2. 灵活选人用人。改革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引进数名全媒型人才、互联网人才和新媒体运营人才等专业技术人才。灵活运用选人用人机制,通过招考遴选、合同聘用等多种途径,根据岗位设置和用人需要,由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主导,不启用编制,合同聘用融媒专业技术人才和相关岗位人员,人员薪资由市财政保障。建立全市融媒体通讯员队伍,实行稿酬制,纳入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考核。
3. 推行绩效考核。市融媒体中心要研究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推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科学设置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坚持以岗定薪、奖优罚劣、优绩优酬,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资历管理为绩效管理,拉大同一岗位做与不做的差距,缩小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距,推动人员薪酬向一线倾斜,建立岗位责任与工作业绩相统一的薪酬分配制度。
(一)启动准备阶段(202-年3月)。统一思想,组建专班,按照省试点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起草制定市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三定”规定、平台建设等方案。融合全市公共媒体资源,初步搭建市融媒体中心运行架构。
(二)试点建设阶段(202-年3月底至6月)。按照“谋划与培训同步、融合与发展同步、建设与管理同步”原则,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全面推进落实市融媒体中心组织架构、人员安排、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工作,初步完成重点民生领域政务服务入驻,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大冶模式”,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
(三)深化融合阶段(202-年6月至202-年12月)。做精做强媒体主业,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成新型主流舆论阵地;深入推进“媒体+政务”模式,推动移动政务建设,打造“指尖上的政务中心”;不断强化“媒体+服务”模式,顺应群众多样化信息需求,建成民生服务平台。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常务)、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纪委监察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市扶贫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融媒体中心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公地点设在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由宣传部副部长兼任。
(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促进部门之间相互沟通,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检查督办机制,加大督导力度,对行动迅速、配合积极的给予肯定表扬,对推进不力、工作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明确工作责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将市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亲自抓,明确分管负责人与工作专班,做到时间安排明细化、工作措施具体化、责任落实常态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 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图通用篇九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和省市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载体、直接面向群众和服务群众重要平台,更大力度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研究,制定我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把加强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科学部署、全面推进,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整合媒体资源,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内容生产,拓展服务领域,将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重要阵地,为余杭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全媒体舆论支持。
1.坚持正确方向。贯彻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始终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中心工作形成快速响应、即时调配、立体发声的舆论引导机制。
2.坚持集约发展。整合区内各类媒体资源、生产要素,重塑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运用各类传播平台、信息技术,激发活力、形成合力,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坚持移动优先。顺应传播技术发展趋势,以拓展信息移动传播技术、研发移动新闻产品为重点,推动形成渠道丰富、覆盖广泛、传播有力、可管可控的移动传播矩阵。
4.坚持“媒体+”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顺应群众多样化信息需求,按“媒体+政务+服务”的功能,做精做强媒体主业,不断深化融媒体中心的公共服务属性。
5.坚持改革创新。遵循媒体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力争新闻宣传质量、文化产业实力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一批具有余杭特色、蕴含创新活力、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成果。
按照区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功能定位,执行“移动优先、一次采集、全媒传播”战略,推动媒体融合各项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将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县级新型主流媒体。
整合区内新闻资源,改组余杭广电传媒集团,重新组建为余杭传媒集团,挂余杭区融媒体中心牌子,为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由区委宣传部直接管理,依法依规开展新闻采编、媒体广告、大型活动、影视制作、文化创意、艺术培训、电子商务、会展服务等业务,参与智慧城市、智慧政务建设等。余杭传媒集团由区委宣传部制定办法实施考核(年度考核目标由区委宣传部会同区国资办制定),并受区相关部门的行业管理。
1.着力推进融合发展,组建新型媒体机构。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要求,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对区内媒体进行流程深化改造、业务平台拓宽、服务功能提升。重新组建余杭传媒集团(区融媒体中心)。按照能整尽整的要求,由区融媒体中心统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政务发布等职能。后期陆续整合党务政务、民生服务等功能。
2.着力创新生产机制,重构采编传播流程。区融媒体中心设立新闻信息的采集、策划、编辑、播发等专职部门,建立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建设稿库、数据库、媒资库,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坚持移动优先战略,集中力量打造综合性移动新媒体客户端,优化配置和精准定位各类传播平台,强化区域整体宣传策划,分众传播、分类覆盖,着力构建“一核多端集群”式全媒体矩阵。
3.着力强化科技驱动,建设技术支撑平台。全面对接省级、市级技术平台,建设集信息汇聚、策划采编、媒资管理、渠道分发、评估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融媒体指挥平台,强化“媒体+政务+服务”功能。
4.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区融媒体中心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对媒体管理、技术、经营等紧缺型人才,落实相应政策待遇。加强对全区采编播从业人员的系统培训管理,培养一批善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全媒体人才。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及时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许可,组织所属人员申领职业从业证件。
5.着力创新机制体制,充分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奖优罚劣的原则,推进内部管理机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岗定薪、动态管理。绩效考核方案由集团(中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报区委宣传部审核备案后实施。
2019年2月底前,方案研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区委宣传部牵头,对接有关单位进行调研论证,制定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并提交研究。
2019年3月,启动建设。完成招投标程序,推进指挥中心空间改造、指挥系统平台建设,同步启动移动客户端等产品开发,对接相关服务功能整合。重塑区内新闻采编流程,研究区融媒体中心机构内部架构及相应管理机制。
2019年6月,基本建成。完成指挥中心软硬件基本建设,验收指挥系统平台,实现功能初步整合,投入试运行。确定区融媒体中心“三定”方案,完成机构挂牌。
2019年年底前,功能优化。推进部门职能融合、人员队伍融合、产品功能融合,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薪酬考核及各项管理机制,推出主打移动新闻客户端和融媒体产品矩阵,稳步推进融媒体中心运行。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区融媒体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国资办)、区人力社保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区审计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余杭广电传媒集团、余杭报业文化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突出管建同步、管建并举,研究推进机构、人事、薪酬、流程再造等事项,统筹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
2.明确责任分工。区委宣传部牵头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余杭区广播电视台作为建设主体,抓好各项筹建事务的执行。涉及划转归并事项的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能整尽整的原则,全力支持配合融媒体中心功能整合、壮大。
3.加大政策扶持。落实上级对县级新闻事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对区融媒体中心的人财物支持。对涉及融媒体中心发展壮大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设施设备等,采取“一事一议”,报经区委、区政府批准后,由区财政予以保障。区政府及镇街、部门、平台涉及影视制作、大型活动等政府服务外包项目,优先向余杭传媒集团所属公司采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班子力量,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快专业人才招引,增强融媒体中心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