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人疆心得体会(精选7篇)

最新人疆心得体会(精选7篇)

时间:2023-06-25 10:20:52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人疆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疆”这个概念。而人疆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和实践人疆,我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段:认识人疆的过程

人疆是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的固定区域。因此,了解人疆的过程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最初的砍伐森林、开发荒地到现在的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人们的行为都是基于利益和需要的,因此不同的目的也会造成对环境的不同影响。我意识到,认识人疆不只是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更应该将它作为一种文化,让每个人从内心深处强化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段:感悟人疆的意义

对于一个地方的人疆,人与地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地质、气候、水利和土地等多个方面都影响着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疆与人的文化传承也密不可分。许多民间文化都是依托于特定的地理环境,例如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保护好人疆,就是保护好这些文化,传承好这些民俗。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看到更长远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眼利。只有减少过度利用,实行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四段:人疆对资源利用的指导意义

我们在生产、居住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利用和消耗资源,但我们应该把人疆作为行为的“指南”,进行合理的资源利用。如果我们破坏了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来获取短期的利益,那么长期来看,我们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只有保持资源可持续性,才能为我们的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我认为保护人疆,就是尽力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发展。

五段:个人应该怎样行动

贯彻人疆理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需要由内到外的转变。关注身边的环境,保护好身边的人疆,从日常小事开始,学会关注小动物、小植物等微观,才能意识到环境和资源的价值。同时,更应该从自己可以做的小事情开始行动,例如节约能源、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鼓励本地消费等等。这些小事对环境的影响也许微不足道,但它是保护人疆的重要步骤。

总之,人疆理念不仅是一种认识,更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我们应该发扬人疆精神,共同保护地球的未来。

人疆心得体会篇二

暑假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在孤单一人在孤岛上生存下来,并成为航海家的愿望。

鲁滨逊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在风暴海啸中,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但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人疆心得体会篇三

人疆,是指人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态。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处理其中的矛盾和冲突。近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人疆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于人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第二段:认识

从人疆课程中我了解到,人疆的核心在于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需要坚持以“和为贵”的原则,积极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益。同时,我们也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拥有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这样才能够做到对人理解、尊重和信任。

第三段:实践

在学习人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我认为,在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积极地发现和改善自己的不足,建立起自信心和互信心。这样才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发挥出我们最大的潜力,取得更好的社交效果。

第四段:体会

与人交往是一门艺术,而人疆是在这门艺术中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技巧。在学习、实践和体会人疆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努力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践行和坚持,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努力,我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丰富。

第五段:总结

总而言之,人疆的意义在于建立人际关系,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与他人交往,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它提醒我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和为贵”的原则出发,注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真诚和尊重去构建自己的社交圈。因此,我认为人疆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也将成为我们未来生活中必须拥有的必备素质。

人疆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军训了,从军训开营起,我就将成为一名老师口中的“小军人”了。

在初一年级中,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兵”,但是,既然我进入了这个集体,就意味着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要心怀集体,与同学们团结友爱。

国旗和校旗是我们团队的象征,更是荣耀的象征;磨砺和挑战是我们强化的途径,更是激发我们斗志的利器,今天对于教官们来说微不足道的训练足以压垮我们了,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次训练机会,好好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深处军营,才知道,想成为一个军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事,挑战自我极限,突破自己心中的目标是军训生活告诉我们的;在操场上醒目的一行大字:“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告诉我:想成为一个军人,不止树立目标如此简单,更要不惧困难,勇敢追求;要敢拼敢做,跟上部队的脚步。把种种困难当作磨砺自己血性的尝试、锻炼,那么接下来的考验就不会给心理上带来太大压力,使接下来的考验对自己来说容易一些。

我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许多挑战更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队友的帮助十分重要,团结友爱,才是军训更深的意义所在。不要主动招惹别人而引起争执,在别人没有过分招惹你,挑起事端的时候,可以不必伸出拳头,不到实在被惹怒或语言的沟通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切不可以使用暴力。

整个班级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在接下来的训练里,我会团结同学,继续接受考验让班级绽放光彩,争取让班级的实力提升至,因为我们9班永远的目标只有一个————第一!

短短几天,深深记忆。脱下军装,我们依旧是军人;离开军校,我们依然在成长。

20xx年12月25日,老师就带领我们来到少年军校,还真应了操场上的那几个大字:钢一样的意志,铁一样的纪律,山一样的威严,风一样的行动。再往里面,整齐划一的寝室,纪律严明的气氛,严厉幽默的教官,让我们对这所不陌生的军校又多了一份恐惧和憧憬。上午开始入营式。响亮的口号,有力的步伐,让我对这儿的教官多了一份敬意。随着一声解散,我们就各回各的寝室,开始整理起内务来。这么大的寝室,让同学们一下子就慌了神。有的开始手忙脚乱地叠起被子来,有的开始琢磨这个用具摆设,整个寝室乱成一锅粥,进进出出,就好像一个个逃出来的蜜蜂。让我最觉得不可思议的便是下午的拳操训练,搞笑幽默的动作里面有不乏军人的严肃。羞涩的我们刚开始不好意思迈开步子,但随着教官的“凶神恶煞”之后还是迈开了步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开始打背包训练。随着老师的一声哨声,我们像往常一样冲出了门外,可看着老师愤怒的神情,我们才发现原来是防空警报。我们赶紧一窝蜂的冲回寝室,开始打背包。

人疆心得体会篇五

人疆是中国西南边陲地区的一种民族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具有民族传统色彩的交流方式。其涵盖的范围包括亲友、邻居、同乡和同族等人际关系,以及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礼仪等多个方面。甚至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传递善意正是人疆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段:论述人疆在现代社会中的殷切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纽带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正是这些情感上的需求,培育了人疆文化这一优良传统。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为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而忽略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互相扶持的意义。此时,我们需要寻着这些漫漫人疆,让自己重拾捆绑的情感,领略到那份温暖和感动。

三段:具体阐述人疆的实践过程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人疆文化始终关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方式。在实践中,人们可以通过亲情、友情、爱情等多种方式传递善意和帮助他人。例如,在春节期间给亲戚送去祝福,或是在遇到困难时互相扶持,甚至是通过宗教仪式来表达对他人的祝福。种种小小的行动都潜在着巨大的力量,不但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也能够激发出人类的共情能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

四段:提测人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人疆文化不仅在个体层面上具有巨大的意义,更在社会层面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人们通过人疆文化的传递,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让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和弘扬,甚至能够缓解社会矛盾和压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体会人疆文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

五段:总结人疆文化的重要性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综上所述,人疆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在现代社会之中,它能够帮助人们维系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更是另一种积极的精神追求。当我们跨越人际距离,去感受那份真实的情感时,不但可以找回人性的本真和纯真,更能够找到人生的美好和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份传统文化,将其推广和发扬,并吸取人疆文化的精神内涵,发掘自身的人性价值和意义。

人疆心得体会篇六

刚开始的军训生活让我们这些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还能忍受。可到了晚上大家都十分的累了,甚至不想去了。但身为高一的学生这点事不会难到我们的。“要做就做好,做出点成绩来!”我在最累的时候对自己说。我喜欢军队内的生活,大家都能友善相处感情也相当深。对歌十分的好玩,军队内就是以它来娱乐的。所以要十分的珍惜,也十分的好玩。我想父母在见到我时,一定不敢相信他们的儿子已经可以吃苦了,不用万事让他们发愁了,生活可以自理了,不再是家中“小皇帝、小公主”了。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教官,学校的老师们。那一排排的队伍犹如大树般伫立在草坪上,那一声声口令响亮的回荡在每一个辛苦训练的学子当中。口令变了,队形也变了,这就是军训,一次有组织性的活动。军训,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

在军训期间,我听教官说过一句话——“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军人应该多么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集体为重,以集体为中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是我在军训当中学到的,我将把这一切运用到平日的学习当中去。如果我在学习当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我会认真琢磨,反复思考,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我绝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如果我在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我绝对不会轻易退缩,相反,我会去克服它,去战胜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我都是一种考验。这是我在军训当中学到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以前,要是我遇到一点小问题,我就会退缩,逃避,但现在我不会了,我在军训当中学会了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算什么,咬紧牙关就闯过去了。在军训过程中,劳累紧张的训练不仅减轻了我们的思乡情绪,消除了我们的陌生感,更锻炼了我们吃苦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通过学习军事理论也让我们懂得了军训的意义,增强了爱国意识,也让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

长达八天的军训,让我明白了一些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军训后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内涵。阳光明媚,我们都面对阳光在站军姿。北方的太阳,晒在皮肤上是干干的,晒着眼睛都睁不开。这是我深有感触的。但无论谁都没有退缩,在跟太阳作战。在站军姿中,我们付出努力越高就站得越好。齐步、跑步等训练都是很耗体力的活动,只要认真去做就能走齐、跑齐。内务训练也如此,就拿叠被来说吧,压被压的时间长,被就薄;扣被扣的时间长,被就能更好成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如此呀,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对每个学子来说是多么的艰辛,在训练中付出的少怎能有更大的收获呢?但愿世间每个人都能悟出这其中的真谛,要做得好,得付出;要做得更好,得付出更多。

军训,相信经历过的人对它的反应都是苦、累。确实,严格的作息时间,长时间的训练,炙热晃眼的太阳……这让我们这些一向娇生惯养的人来说还真有点儿吃耐不住。但是经历过军训的人除了反应苦、累之外,相信还会另有一番感受,我就是这样。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得抓起来去军训一小时,然后再吃早饭,吃完饭又开始训。上午到11点多,下午到5点多结束,完了晚上还要自习,不说别的就军训时间就够拖累人了。但是军训结束后,我特别的怀念那段生活。想想啊,和新结识的同学一起在烈日下流汗,流泪,和黑黑的、帅帅的教官在休息时交谈,以及时不时的捉弄一下教官,趁教官不注意时做做小动作。

这次军训,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像军人一样拥有铁一般的纪律,学会像军人一样拥有钢一般的毅力。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调整好心态,以更好的面貌去迎接明天的生活,去挑战自己。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精彩,更有益。留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回忆。在这次军训中,我长大了!军训的感想将牢牢的记录在我的人生长卷上,永不会丢失,永不会忘记。

人疆心得体会篇七

孟子曰:“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俗言:“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此段所述如非言者针对已明道复性之贤者、菩萨,或茶余闲谈之随意调侃,其旨则在倡释诋儒。若以此言示下贤者菩萨,我等凡夫可暂且不论,因为我们亟待修成的是君子、罗汉,依在下愚见,此亦是我等钝根凡夫不可跨越的修持阶段。又若此言为闲谈调侃,我等亦可同当事人即可,一笑了之。除却上述二意,此段话语极易引致我们对佛聖、天人之理的误解,混淆是非对错,堕入错落顽空。特此将自己之浅显拙见与同修分享如下四个观点。

观点一:是人为何反人道? “提婆达多的行为,在人道看,害佛害僧,罪大恶极,永不可恕。在佛道看,提婆达多归根结底是助释迦牟尼成佛、度化众生,功莫大焉!”何出此言?人佛皆是人,佛道与人道別途吗?非也?成佛必先成人,就如同小孩与大人,不能因为年龄小、见识少就说小孩不是人吧。所以人道即是佛道,只是修持的程度不同而已。

另外,中国的人道与原文观点可能有所不同,中国的人道是道德与能力的统一,不是把道德教给宗教,个人只讲能力。如非要划分出佛道与人道,那在下只得认为我等皆在人道,只善接受佛陀教化众生才的方便说法,所以人之言行我们只要在“人道看”。人道怎么看?从心意上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从言行上看:利人利己,合情合理。从目的上看:走出嫉妒怨恨,放下名闻利养。至于原文所提佛道的立场,因愚下暂未成佛,不敢妄加揣摩。

观点二:成佛怎可无孝道?孝道,简而言之就是“顺序延伸,对等相爱”,不是单一的孝养自家父母。行孝,是老天让我们明白,人不同于其他物种,是相互依赖而生存的,就像构成“人”字的两画,互相依靠、支撑着。

如果否定了孝,就等于否定了爱。如果否定了爱,慈悲从何谈起?有云:“地藏原型合孝道 舍身度人方成佛。”不孝成佛者或许有,只是鄙人孤陋未闻。

观点三:人道怎能悖天道?人道与天道就如同浪花与大海,人道是天道的表现方式,人身是佛道的承载,没有人道,天道则无处展现。天道平衡着人道,离开天道谈人道是极端之道,离开人道谈天道是虚空之道,所以我们谈人道就是谈天道。刘子曰:“民得天地之中以生。”人道与天道本为一体,既是一体,何以得出“人道讲的道理,在天道看,其中有许多是不对的”结论?就好比用刀砍人,何来手对心错?能有触犯了法律却合乎道德的事吗?能有所作所为不违背天理良心,却触犯法律的事吗?当然其中真假、曲端、偏正之理须当明辨。

再提追念父母。父母养育我们至少10年,这10年我们要明白人是相互依赖、相互依靠的,纵然身体不能在一起,心也要在一起。所以追念父母是人性的基础,其意义是告诫我们敬老与不忘本,培养我们的爱敬之心。没有了人性的基础,连人都做不了,何以成佛?当然原文提到的“时时追念”是什么频次、周期与规模,若是啥都不干天天追念,不仅是成佛的大忌,也是成人的大忌。若只是年关于祀日的祭拜,我想佛家的频次、周期与规模绝不会逊于儒家。

再谈害佛害僧。若释迦牟尼成佛与提婆达多害佛害僧有关,且因此助佛“度化众生”“功莫大焉”,此等先砍腿再装假肢之功实难苟同。鄙人始终认为无论成人,还是成佛靠的都是“自利利他,悲智双运”,根据众生不同的福报根性给予相应合度的教化。而非先害后度,也非有害、有度之分工合作。正如净空法师所言:“五戒十善是佛法修学的根本法,离开五戒十善就是行邪道。”所以在现世的我们,不要纠结与前世的因,也不要执着于未来的果,我们只需以我们难得的今世今生,用我们的本心真爱将过去生中的结怨全部了结摆平。

结论反思

此问题之所以出现,是告诫我们在这个时代,急需建立可以被世界认同的中华文化,而不仅仅只是令人欣赏、羡慕的现代文明,从而使教条化看中国文化现象得以缓解和改变。

我们现世中的中国人,需要的是与我们现状相对应的平凡与普通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不走极端的“中”与不唱高调的“庸”。在恩爱中轮回之众生需要的是与之相应的“方便说法”,只有这样的“方便说法”才能避免我等俗众凡夫因不明理而再次破戒轮回。

我们作为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炎黄子孙,不要怀疑本不该怀疑的东西,不要脱离人性的基础去谈虚无的高尚,不要抛开伦常去修禅天的功法,不要因不同的多变现象、方式否定共同的恒定规律。

宽恕别人是我们自性仁德的自然流露,他们的存在时常提醒我们佛心不要退转。但不要因为会得到宽恕而去加害任何人,不要因为能在地狱中悔过也可得到了佛祖的授记,就在世间任意妄为。当然地狱也不是不能去,但最好是以佛的身份。

我们不要用我山之石砸别人,也不要被他山之石砸到。无论任何教、任何法,脱离了人道都是无意义、不持久的。我们需要真实而自由的活着,同时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不要以一种文化嘲笑另一种文化,要在大家认同的范围内进行平等有益的交流。

以上凡夫拙见,不妥之处,敬请同修指正。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