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飞“飞盘”的不同方法,以及探索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2、培养幼儿勤于探索、乐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探索飞飞盘的方法、不同形状的飞盘与距离远近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飞盘各8个、装饰好的飞盘3个、黑板、活动场地安排
活动过程:
一、玩飞盘
1、出示3种形状的飞盘,鼓励孩子自由玩
2、小结玩的多种方法,引出方法――飞飞盘
二、探索飞的方法
1、同种形状两两结对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远
2、小结飞飞盘的多种方法
三、探索谁飞的远
1、3人一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用科学的方法飞飞盘,比一比谁飞的最远
2、集中交流:哪个飞盘飞的最远,为什么?
3、小结:圆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很快,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很小,飞的也就远了。长方形、三角形飞盘在飞的时候转的比较慢,空气宝宝推它的力量就比较大,所以就飞的近了。
四、活动延伸
看老师的飞盘漂亮吗?请你们也给飞盘打扮一下,再来玩玩。
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篇二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一次性筷子若干、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一、自由玩筷子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筷子,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筷子,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二、想办法把筷子竖起来,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筷子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筷子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筷子竖起来。
师:请你们试着用三根筷子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
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篇三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研策划方案一、研讨背景:
教研组将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加强教研组的范式管理,以有效教学为抓手,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坚持在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落实反思性教学策略,强化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实效。在研究中,我们将以教学活动作为基点,围绕不同年龄段科学活动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提升教师在科学领域教学方面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关注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并注重教研活动过程中成果的收集与推广。二、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幼儿园科学领域 2、活动目标: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本学科的活动目标、指导要求。(2)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一篇优秀的科学教案,并在教学中运用。
(3)注重研究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导与幼儿学的关系,探索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途径,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活动时间:2017年11月7日
4、活动地点:多媒体室 5、活动主持人:张波
6、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及行政人员 三、研讨内容:
1、现场观摩科学活动《好玩的报纸》。 2、科学活动的目标、教育要求。3、科学活动的组织。四、活动过程:
1、通过理论学习,巩固科学领域的目标及教育要求。 2、以报纸作为主要材料,各年级组老师探讨出一篇优秀的科学教案。
3、分组3个小组讨论
(1)教师在组织与指导科学活动时,需注意哪些?(2)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促使幼儿自主探究。
姓名:张波
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篇四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篇五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基于此,教师从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学会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出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神奇的洞洞》。整个活动采用尝试教学法,通过观察、对比、操作、实验等方法,让幼儿在剪一剪、说一说、玩一玩中探究纸洞变大的奥秘,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感受科学的神奇,激发其科学探究的欲望。
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剪线长短、间距与纸洞大小的关系。
2.尝试根据图示剪出大小不同的洞洞,增强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大胆地尝试剪洞洞游戏,并在对比实验中体验成功感和愉悦感。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积累按图示剪纸的相关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玩偶若干、废旧a4纸若干、剪刀、ppt课件和音乐等
一、剪剪玩玩,尝试变出大小洞。
1.提出话题,引发讨论。
今天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想从这张纸穿过去,你有什么好方法?
2.讲述要求,尝试操作。
剪出的洞洞不仅能让动物钻过去,还要让洞的四周都不能断。
3.交流展示,观察比较。
这里有两个小朋友剪的洞,看看哪里不一样?
小结:大洞四周的边框窄,小洞四周的边框宽。
二、观察操作,探索洞变大秘密。
1.提出任务,寻找秘诀。
绒猫也想来钻纸洞洞,它能钻过去吗?
你有什么方法能让纸洞变大?
2.观察图纸,自由讨论。
你能根据这张秘诀图剪出更大的洞洞吗?该怎么做?
3.自主操作,探究方法。
请大家根据秘诀图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4.展示交流,归纳提升。
你剪出的洞洞能让绒猫钻过去吗?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只要你按照这样的方法就能剪出一个更大的洞洞。
三、巩固经验,挑战剪出超大洞。
1.提出问题,观察比较。
这里也有两个洞洞,也是根据图纸剪的,为什么一个洞大,一个洞小呢?
小结:原来洞洞的大小与边框的宽窄有关,边框越窄洞洞越大,边框越宽洞洞越小,真是太神奇了。
2.再次探究,巩固方法。
请你再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剪出更大的`洞洞让我也能钻过去。
3.归纳提升,经验迁移。
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篇六
弯弯绕绕的朋友
1、寻找弯曲物体的朋友。
2、对弯曲的物体产生兴趣。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典型的弯曲物体的物品。如:大大卷泡泡糖、香蕉、剥开的桔子、电话线、蚊香、弯柄的雨伞、发卡、弹簧、毛线、铁丝、秤钩、晾衣架等。
2、多媒体课件。
3、幼儿与教师收集的物品放在筐中,摆在各组的桌子上,布置成“弯弯乐园”。
(一)开始部分
利用音乐《去郊游》引入主题。
师:“孩子们,春天来到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把幼儿带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弯弯绕绕的东西
(1)寻找桌面上的用品有什么地方是弯弯绕绕的,有什么作用?
如:
弯弯的香蕉弯弯的发夹弯弯的秤钩
弯弯的桔子弯弯的'伞把弯弯的晾衣架
(2)幼儿自由介绍,教师随机梳理幼儿的语言。
如:
弯弯绕绕的大大卷弯弯绕绕的电话线
弯弯绕绕的蚊香弯弯绕绕的毛线
弯弯绕绕的弹簧弯弯绕绕的铁丝
(3)教师利用课件小结,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如:
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是为了让人们与汽车爬起来更省力。
弯弯绕绕的铁路是为了避开城市与庄稼。
弯弯的月牙弯弯的彩虹
2、弯弯绕绕的植物
(1)除了生活中有许多弯弯绕绕的用品,看看还有哪些弯弯绕绕的植物?
(2)幼儿交流看到的植物弯弯绕绕的地方,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级叶片上的“脚”向上攀援的。牵牛花用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西瓜藤、葡萄藤都是弯弯绕绕的,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这些植物就是利用弯弯绕绕来更好的适应它们的生长。
3、弯弯绕绕的动物
(1)植物会弯弯绕绕的,你们有没有见过弯弯绕绕的动物呢?哪些动物是弯弯绕绕的。
(2)幼儿自由交流。
(3)利用课件帮助幼儿小结动物身体上弯弯绕绕的作用。
大象用弯弯的长鼻子卷木头、洗澡等。
小狗、小猫、牛、公鸡有弯弯的尾巴等。
4、弯弯绕绕的身体
(1)寻找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是弯弯绕绕的?
如关节、眼睛、眉毛、耳朵、嘴巴、肠子、血管等。
(2)幼儿相互寻找、讨论。
(3)游戏《去郊游》
幼儿边听音乐,边表现身体的弯弯绕绕。
(三)结束部分
幼儿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篇七
1、了解常见的落叶树,感知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
2、尝试按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尝试根据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一、感受秋天的变化。
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着装、大自然环境的变化)
小结:秋天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也变凉了。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动画前半段提问: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大树妈妈?
小结:秋天到了,一些树叶就会慢慢地变黄,慢慢地离开大树。
教师小结:小树叶终于亲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树叶和影子在形状和大小上是一样的。
三、在观察、比较、质疑中发现秘密,获得经验。
教师小结:原来树叶和它的影子在形状、大小上是一摸一样的。
2、拓展有关落叶树的知识讨论:秋天里还有哪些树叶也可以亲到自己的影子?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有好多树的叶子会掉下来,我们把这些树都叫做落叶树。
3、幼儿操作,匹配游戏,进一步积累经验。
教师:让我们来帮帮这些小树叶找找他们的影子,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那等我们中午吃好饭,我们每个人到树下捡一片树叶,然后到四周去找找树叶的影子。
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方案篇八
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