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一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在教学一开始,我就带学生进入到西沙群岛优美风光中游览、体会,给学生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各教学环节中,我也利用了各种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如文中的第四小节,我通过录像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鱼的多。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如第二小节中我安排了“因为所以。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句式训练以及其它的语言训练点。
当然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想这对于每位上课的老师来说找出缺点这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在读这篇课文时,被西沙群岛的美丽所深深地吸引住了,心想孩子们一定会很感兴趣,也曾幻想孩子们因兴奋而激动的表情。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尽人意。暗自思忖,发觉自己在这几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这堂课中的重头戏应该是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你读了这段,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为切入点,学生一般会说“不明白‘……西沙群岛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和因思考而散发出的火花。
二、语文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朗读,以读促悟。
而由于自己整个教学安排时间不够合理,以至于到后来有些朗读内容只能一步带过,没有真正起到读的作用。
三、心灵的交融才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
一堂好课离不开情感的交融,只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捕捉到激发孩子兴趣的激发点,才能找到牵引孩子进入想象空间的捷径,一潭静水才能被激活。在这节课中自觉没有进入状态,课堂的操作自然略显生硬。这自然让课堂减少了些许活力,也回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二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样。
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总——分——总”]段式的知识点,应该包括“总——分——总”关系和分述方法两部分。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这位教师对教材和大纲领悟较深,抓住其间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它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述的呢?请同学们来回忆、分析、总结一直。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
(师出示已学课文中的句群)
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举例分述。
生:《一定要争气》是分时间分述。
生:《赵州桥》是分几部分分述。
这个环节很有“瞻前”意识。在前册教材中,学生已在不少课文中接触过“总——分——总”关系的段落,但却对分述方法认识模糊。此时,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么多分述方法,是由于教师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激励学生自由探索,乐中求知。
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填空。第二题需发挥想象后再描述。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有(),()鸟(),()鸟。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黄昏(),到了晚上()。
这种练习设计,是“顾后”的表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马上运用,进行强化,又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既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三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我在整堂课上创设了去西沙群岛旅游观光的情境,以生动的导语贯穿整堂课。如开头“今天我们要去遥远的西沙群岛游玩,作好准备,我们出发了”,初读课文时,指出“下面我们该去了解一下西沙群岛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了”,学习“海底”部分时:每个地方都很美,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那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寻找那些有趣的海底生物吧……这样的情境创设很能吸引三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他们对西沙群岛始终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学习积极性很高。
课文中所描写的海龟、贝壳、鱼类、海鸟等生物,作为远离海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们又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多媒体的运用帮助学生对这些生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使得他们对课文抓住生物特点写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堂中我多次根据教材的特点安排了语言实践,如在学习“海底”段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打比方的方法说说其他鱼的样子。又如在学习海底生物部分时,让学生自读文本后,选择一种生物,配上动作为喜爱的海产品作个自我介绍,学生情绪高涨,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能力。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四
一、自身条件
(1)书写不够规范。教师自己的书写,其实就是最直观的课堂教学资源。小学生都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老师当堂书写,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对小学生是最好的示范,而且是最真实、最亲切的示范。可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字真的对不起学生,今天从板书的第一个字“岛”开始到最后完成歪歪扭扭的板书,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对我的字很不满意。记得曾读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当堂书写,而且写的字形规范、间架匀称、富有神采,给小学生以美感,那么他们就会非常倾慕敬佩老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对写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今天从一开始便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书写将是今后最重要的的任务!
(2)语言拖沓,不简练干脆。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词语,能让听众心旷神怡,到位的总结、及时的评价,也会让学生们振奋无比。而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语言实在匮乏,对于学生的评价只能是“你真棒”、“嗯,不错”、“你真厉害” “真不错,你真聪明!”等一些单一的句子,使得一节课上得干巴巴的,毫无生趣。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还特别喜欢用“如何”“好不好”“怎么样”等一些看似民主实际上毫无用处的语句,使得自己在课堂上很是被动!正像金老师等几位老师说的,我那啰嗦的话语就像催眠术,孩子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更让他们对我的课堂失去兴致,甚至是偷偷跑去和“周公”玩耍。最重要的是语言的拖沓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完整呈现!由此可见,一堂课的成败,与教师的语言有着的极大的关联。可是,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课堂语言丰富起来呢?我觉得接下来首先要改掉自己语言拖沓、啰嗦、匮乏的毛病,这就需要平时多去学习积累,如揣摩名师的教案实录和课堂录像,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以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
(3)教态不够自然大方。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也是我比较欠缺的地方,特别是手势。正向有位老师说的,我总喜欢将手交叉放在前面,给人过于拘谨的感觉,很像一位老大妈。这是我一直没有在意的地方,也许是学生时代演讲时留下的习惯,仔细想想,富有感染力的手势的确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一个手势就是一个无声的命令,而富有感染力的手势,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另外,课前准备也不够充分。如当学生讲出珊瑚、海面、海岛等地方的时候,我却因为事先没有将板贴按顺序放置好,导致未能及时将其贴于黑板上,实在是很不应该。
二、教学设计
(1)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如上课开始时出示有关“海防前哨”的图片的时候还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这句话中给刚才的图片找个名字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到底是给谁找名字,而我已经急于出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让孩子们去给图片找名字,以至很多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
(2)生字教学没有体现层次和梯度。在设计生字词教学环节时,我为图方便随便从网上借用了这部分课件,却没有及时发现所出示的词语和教案有所不同,而且没有拼音,更没有系统的分类。如: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栖息”、“海参”没有出示,“参”字作为多音字也没有说明,而类似“风景优美”这样学生已经在《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出现过的词语却归于其中。听了金老师的指导我才深刻明白,字词教学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章可循的。比如这课的生字,在教学时可以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分类归纳。
(3)课前图片呈现过多。在初读伊始,我找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打算以此吸引孩子们注意力,而运用于课堂才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片并无法为我所用,反而使我原本平淡的课堂更加苍白!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作为课件中的图片,应该做到删繁就简,达到随图识文的目的,应该让每张图片都发挥最大的用处,为文所用,做到不可取代。
(4)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a、从上课的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就只顾着自己讲,一切都显得那么突兀,以至于孩子们被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带领孩子潜入水底,打算讲解第三第四自然段时,孩子们还没有弄清楚“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在哪几自然段,我就已经安排任务让他们去读读海底美丽的小动物了。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在悄悄低估:“读哪里啊?”b、再如讲解四种小动物时,没有抓住语言特色:就像比喻,它是本课运用的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时我没有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美丽的珊瑚各种各样,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没有抓住重点词语“绽开的”“分枝的”这些特点,没有在语句训练中让孩子们得到提升,反而以“有的像……有的像……”这种简单的句式降低了学生对语句训练的难度。c、指导朗读时没有抓住关键词,如在指导大龙虾威武气势的时候,没有抓住“划过来,划过去”这组形象的词语让孩子们去体会“威武”的气势。
(5)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却以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贯穿始终,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总之,对于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虽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自以为这不仅仅是一堂有问题的课,更是一堂是失败的课。而失败的原因除了心理紧张放不开以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时太过荒废,才有了今天无法驾驭课堂、漏洞百出的丑态。今后,我一定要不断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我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也将会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相信在金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慢慢的积累,我的课堂也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五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围绕题眼“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教学本课应充分抓住以上有利因素,做到两个突破:突破句群语段中句子之间的结构特色和逻辑关系,使题眼具体化;突破句型句式的修辞特色和表意功能,揭示文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要做到两个突出:突出“大纲”要求的中年级以段的教学为重点;突出语文教学以语言训练为重点。
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凭借本课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特征,掌握由句子——句群——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总分句群是表达一个意思时,采用总解说和分开说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总解说给人整体印象,分开说让人信服,加深印象。这种句群,总说句是句群中心意思所在,分开说的句子都是对准总说的句子展开的,其形式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分总分等,分句间用分号隔开。全文的段落安排也是总分总结构,是总分句群的放大和拓展。文中第三、五自然段是并列句群。并列句群有时虽然是分别写了不同的事物,但必须有一条暗线串着,即要同属一定的意义范围。如第一自然段,分别写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些动物生活的地方同在海底。第五自然段分别写了贝壳和海龟,它们同在海滩上。文中第二、六自然段是因果句群,因果句群是用来表达事物的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或消失的原因和结果的,两部分必须是对应和统一的,要符合科学、逻辑、常理、客观。其结构顺序有先因后果和先果后因,句群有的有关联词在句首。运用因果句群说明道理、观点、现象、情况,能让人信服、清楚、明白。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
(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六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她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本语言优美,流畅。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首尾照应,条理清晰,是很好的教学范例。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设计学案时,我就本照着这个思路,想立足于思,于活,力求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讨论理解课文时,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贯穿始终,让师生在与文本,在生生,在师生的对话中,碰撞摩擦,逐渐开出智慧之花,最终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导入之后,我就让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和图片,这不单单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宽知识面,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到了利用网络学习的甜头。培养了网络学习的能力。
识字的环节,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联系上下文,辨析字音、字义。并要求组词,联句,体现了中低年级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明白了字词句的学习方法,课堂的语文味浓厚。让单调的识字环节,变得富有灵动性,充满美感。
本课的学案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读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小组推荐读,比赛读,单独读,挑战读,配乐范读等,学生在读后,给予了及时的点评,这里点评者,主要是学生,老师负责纠正学生在点评时个别不当的词句,以及点评不到的地方的补充。读的好的给小组加分,点评精彩的也给小组加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孩子们读的太好了,我一次次被他们充满激情的精彩朗读感动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精彩花絮不断出现。
经过反复诵读,学生基本把握了课文内容,此时,我提出了第三个重要的学习目标:读了课文,你对西沙群岛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已是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地回答道:美丽、富饶。我及时的表扬他们,并指出,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本文的中心句,请小组合作讨论:围绕这个中心句,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你最欣赏哪些段落?为什么?问题一出来,小组讨论再次掀起高潮。在展示回答的过程中,答案逐渐被完善,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
公园里的花可真美啊!你看那花,各种颜色都有,黄色月季花像小太阳。红色的玫瑰像害羞的小姑娘。白色的茶花像花仙子。还有一大片紫色的小花挤在一起,像天上掉下的一片紫色的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七
《风景优美的地方》是第五册(人教版)第六组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安排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和两首描写祖国美丽山河的古诗之后。如果有前面几篇课文作铺垫,学生的交际情感或许更易激发。若单独提前进行此次口语交际,就必须新旧知识相结合:如三、四册第三组课文都是描写祖国美丽风景的文章。那么,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是学生进行交际的前提和基础。
纵观整个课堂,情境根植于生活,学生在交际情境中,或看、或听、或议,大胆生动地讲着,“风景优美的地方”不绝于耳,让人赏心悦目。虽然他们阅历浅、见识少,却说出了他们的所见所闻,讲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之情。做课后有颇多的感受。
目标设计关注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要求,不高、不低、不空。从“激发欲望愿意说”到“清晰表达”及“让别人听着心动”,螺旋上升,注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整体提高。“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时真诚有礼认真倾听”、“鼓励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又特别强调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反观本节课,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处处体现教学要求,环环紧扣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性特征是由口语交际性质决定的。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现象,所说的话题、交际的对象、交际的场合都是一定的。因而,情境对交际双方有控制作用:话题的延伸、措辞的选择、理解对方的话意无不结合情境进行。
例如开始的导语:“老师要去旅游又不知道哪儿风景优美,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拿个主意?”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交际平台,在如何向别人进行风景优美的地方介绍的过程中,始终关注“我向别人说清楚了吗?对方听了是否心动?”这样一个真实情境的驱使,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组织。
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提示我们:如果没有真正交际情境的参与,口语交际是无法进行的,而情境的真实性,既符合《课标》精神,又为学生的交际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交际平台,这也是符合口语交际教学规律的。
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交际的双方既是单向流动的两端,又是双向流动的回归点,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互动性。可以这样说,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是交际双方的情感交流过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不仅取决于交际情境的创设,更重要的是强化师生的交际意识。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互动,关键是情感。这节课教师以一个即将外出旅游者的身份来往于学生之间,学生以一个建议者的身份贯穿始终。在师生互动的逐渐深入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打动对方,让对方接受你的建议不仅需要自己的表达清晰,更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是否诚恳。例如:学生在向我建议“老师,你去黄山,那里的云海真的很迷人!”我回答:“华山上也能看云海,干吗非得去黄山?”学生这时情绪很激动,为了说服我又加了一句:“去黄山除了看云海,还能看迎客松。迎客松别的地方可没有。去看看吧,真的很美!”“是吗?那倒是真得听你的建议,去黄山喽!”就在这样的对话中,交际双方寻求心理的认同,寻找情感的共鸣,这样的情感互动,才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再如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学生真正感到这是老师的需要,这个信息我愿意提供。我应该怎样让对方接受我的信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这一理念。从“想听听你们的建议”到“怎样说更美”以及“其他教师也渴望听到你们的介绍”环环相扣,首尾呼应,这种步步深入的训练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发展过程。
口语本身既是传递承载信息的声音,也是传递说话人思想情感的工具。要想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不仅要注意使用词语得体,还要注意声调的高低、强弱,语气的轻重缓急,从而使有声语言充满一定的人性色彩。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交际中关注学生。
在我接受学生的介绍时我不失时机地赞美学生:“你说的非常清楚,用到了颜色、形状的描写,我真的感受到了它的美!”等等,口语交际的知识要素隐含在点评中,使学生更易接受,充分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交际欲望,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交际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这样充满激动的评价中,口语交际能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自评是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式之一,在自评中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实践的乐趣及不足,让学生感到口语交际并不难,这都是生活所需。《课标》在“前言”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确实,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应格外“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对“风景优美的地方”的理解,学生带有很大的主观体验,向别人推荐时,可能会收到不同的反应,这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反馈中思考,体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也是一份宝贵的教学资源。
1、由于学生阅历和理解能力有限,易将“优美”的地方理解为自己喜欢的有趣的地方。教师面对学生这一理解,如何点评,怎样才能做到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恰如其分地指出。
2、口语交际生活化的特性,决定了其课程预设根本赶不上瞬息万变的课堂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扎实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加强对课堂的调控,面对无法预料的生成如何采取“疏导”,有待进一步深思和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3、多媒体课件的补充,能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拓宽视野,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但是多了是否会成为欣赏课,或者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如何把握一个量的标准,值得思考。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八
1、西沙群岛的海水很特别,你看,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吸引的许多游人的目光。
2、西沙群岛的为什么颜色各不相同呢?哦,原来都是海底犯的错,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3、西沙群岛美在珊瑚,美在鱼儿,美在贝壳,美在海岛。
4、西沙群岛的鸟是一宝……这是自由读的好处,既酝酿了情感,又感知了文本。
1、还有的像打醉拳,摇摇摆摆的;
2、还有的像一朵朵的花朵,五颜六色的;
3、我这是圣诞树,鱼的尾巴就像树叶,一摆一摆的;
4、我的是旅游帽,帽的边是鱼的眼睛,帽的身子就是鱼的身子……如果教师花六分钟向学生讲解,能使学生产生如此神奇的想象吗?可见,默读是无声的,但效果却在不言中。
互读分为生生互读和师生互读两种。生生互读,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读一读海水那一段。学生读有差异,但读中有提高。就把镜头瞄向刘颖思这一组吧!先是张文杰读,他的朗读实在不敢恭维,感情不到位倒也原谅,但是字音不准,真让人失望!见怪不怪;接下来是黄健城读,不错,音准,还有感情;到邹芷晴的时候,声音太小了;到刘颖思读,听者是一种享受,她的声音清晰,咬字准确,感情到位。听完了,让四个孩子自由练读,随后再读一次,效果截然不同:张文杰字音不准的毛病基本改正,原来他在听的过程中把自己读错的音偷偷的纠正了;其他的三个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原来他们在练读的过程中把别人的优点顺手拈来,填补了自己的空缺。这就是互读,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方式。
总之,在读的过程中,或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学生读得没有自己想象的完美,又或者学生读的字音不正确,但读能让学生酝酿情感、思考、交流提高等。所以课中有读,学生足矣!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九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课文整体总分总结构,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
学习概括段落大意是课标对中年级段的一个很要求,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每个自然段的结构也不同,因此在教法上,我针对不同段落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文2和6自然段都是以中心句引导突出景物特点,于是我重点讲解第二自然段,引导孩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而第六自然段放手让孩子来自学。
三四五自然段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底和海滩,在段中没有明显的中心句,于是我引导孩子通过串联景物和特点的方法概括段落大意。
除此之外,在听说读写方面,我训练孩子通过朗读表现景物的特点,同时,我还想通过描述景物来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如在学习珊瑚的部分时,我训练孩子用有的……有的……这个句型来描述珊瑚的样子。而在学习贝壳的句子时,训练孩子正确的运用有……有……的句型。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博客模板篇十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
。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1)“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总述句,随后从贝壳的大小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有的同学说有的贝壳像珊瑚,有的贝壳像蝴蝶等等,这样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2)“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3、运用夸张,可以生动、形象、深刻地表情达意。“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教学时要指出:两句都从“密度”的“高”进行夸张,说明数量的多。同时,要告诉学生,夸张要注意可信的“度”。对以上重点句的教学,要讲清特色,教给方法,引导灵活迁移,切不可只满足于机械的模仿。
。
整节课教学思路很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都体现得很突出,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板书的设计也很新颖,紧扣文意也吸引学生的注意。
当然同时这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暗自思忖,发觉自己在这两方面安排的不到位。
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在这节课安排中的谨小慎微却让这堂课有了一些遗憾。如描写鱼的这一小节。我在安排的时候以“读了这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切入点,接着就从鱼的数量多说到种类多,虽然乍一看没有问题,但我在本堂课中问题设计地过于细碎,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可能由于自己对孩子的能力不够信任,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语文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体会感受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非常重要。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利用文本的特点抓了两个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但在第二小节中安排的“因为 ,所以 。”和“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不同,是因为 。”句式训练力度不够,只是形式性的带过,没有让学生加强训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学习,多思考,让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引导自己在教学中走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