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

时间:2023-07-12 06:39:51 作者:江sx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篇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就业创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夯实就业基础,创新创业服务载体,拓展就业服务范围,全民创业就业工作在省、潍坊市位居前列。

(一)切实落实优惠政策,促进了全民创业就业。市政府和各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潍坊市关于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是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去年财政部门安排各项就业补贴、创业扶持资金等共1800万元,涵盖了就业培训补贴、社保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大学生就业见习补贴、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等各个方面。二是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月营业额不到2万元的个体工商业户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惠及我市纳税业户1310余户;依法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营业税和所得税减免政策,年享受税收减免约190万元,有效减轻了创业者创业初期的税收负担。三是建立创业资金扶持平台。以小额担保贷款作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抓手,20xx年初成立了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在省内率先开发并安装了小额担保贷款操作软件,去年共完成小额担保贷款发放2.25亿元,帮助570名下岗失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实现了自主创业。

(二)注重基层平台建设,优化了就业服务环境。一是确立了以城区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在镇街区、基层社区和村居设立人社工作服务站的整体规划。利用上级专项资金,支持14处镇街区人社所建设办公场所,每个人社所配备5名工作人员,在社区、村居聘任了1033名人社工作联络员,建立了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等实名制台账。二是规范窗口服务流程。建立健全人社所岗位职责、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明确各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用语和操作流程,实现了户外标示、微机设备、信息专栏、工作标牌、培训制度、考核办法等“十个统一”。三是下放行政管理职能。向镇街区、社区基层平台下放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审核发放、就业困难人员初审、企业参保立户、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检查等16项职能,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广大办事群众。

(三)构建创业支撑载体,强化了创业扶持力度。一是建设创业孵化支持平台。按照“一园三基地”的建设布局,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和电子科技、高新技术及农业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广告创意、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投资理财、科技研发与应用等50多项业务服务,并对符合政策的创业者给予了房屋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及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现已入驻创业实体158家,带动613名大学生实现就业,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潍坊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二是建立创业交流平台。为搭建青年创业发展平台,成立了高密市创业促进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风险评估、开业指导、企业策划、市场分析、项目论证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服务。今年人社局、财政局、广电中心等部门联合举办了高密市首届创业大赛,广泛宣传创业政策,展示创业成果,交流创业经验。三是打造创业服务平台。成立了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组建由相关部门单位和部分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中小企业家组成的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导师帮扶、专家咨询、小额信贷等服务,同时依托创业服务平台,完善项目评估推介制度,近年来共筹集360多个创业项目免费提供给各类创业人员。

(四)创新培训教育形式,提高了创业就业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启动了“凤城大讲堂”公益性培训项目,采取多种形式,每年举办3至5次专家讲座,举办30个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班,到30家企业或镇街区开展下乡入企培训活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1.2万人。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再就业人员,突出创业培训、家庭服务业培训两个重点。其中,根据社会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需求增大的实际,大力开展月嫂、护理、保洁等家庭服务业培训。目前,已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760多人。

一是创业就业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全民创业就业的宣传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全民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创业激情不够高;不少群众对创业就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和我市创业就业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不够了解,仍然存在择业观念落后、就业过分挑剔、创业有畏难情绪等问题。

二是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总体上看,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创业就业的工作格局还未真正形成,相关部门对创业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统一,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信、教育、民政、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的资源要素整合还不够到位,各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创业的工作空间还比较大,服务体系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创业就业信息适时采集、传递和共享。

三是创业就业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创业培训面较窄,还不能覆盖到所有需要创业的人员,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就业培训层次较低,规模和数量不大,质量不高,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劳动力的技能素质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还比较突出。

四是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教育力量比较分散,社会认同度不高,整体规模偏小,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设备设施滞后,不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与基础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还是一块“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为进一步促进就业、推动创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创业就业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创业成功典型,增强创业就业的新思维、新理念,切实让广大群众了解、熟悉、用好创业就业政策,引导带动创业就业,营造政府鼓励创业就业,社会支持创业就业,政策扶持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创业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及时采集和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切实解决创业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高效的创业就业服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完善创业就业协调机制。认真落实上级促进全民创业就业的要求,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加强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掌握创业就业工作动态,分析解决创业就业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以市政府为主导、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协力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的工作局面。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目标任务,把创业就业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及时检查调度创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三)加强培训孵化,积极培育创业就业人才。要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构建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就业指导创业服务于一体,涵盖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各类创业群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创业主体。要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与以创业促进就业结合起来,认真抓好人才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建设,完善各类人才创业基地的运行机制,加大创业扶持,着力培育一批特色科技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以创业促就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四)加快资源整合,注重发展职业教育。要从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高度,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整合资源、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职教运转模式,根据我市转调创的发展要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努力构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以社会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大框架,打造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培养满足不同层面、不同企业、不同群体需求的职业人才。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促 进全民创业必将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目前就业创业已经成为青年最具体、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特别是2019年以来,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 下,青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xx区提出了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支持和促进青年创业也是xx区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首都人才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2019年以来,推进青年创业工作已经成为xx共青团事业新的伟大实践,任务光荣而艰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xx团区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 坚决贯彻落实市、区关于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服务青年成长成才”,进一步做好青年创业服务工作,理清工作思路,明 确工作目标,确定工作任务,搭建服务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势头。为积极研究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进一步增强 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xx团区委结合共青团特点和工作实践,提出了下一步xx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将非常严峻,青年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千家万户。就业创业是青年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帮助青年就业创业,是当前团组织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创业就业工作,xx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也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舞台。年初,区委提出了 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加快推进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的工作目标。还提出了推进四个“全民”,即 “全民读书”、“全民创业”、“全民健康”、“全民绿色”。青年人是社会中最具生气、最有活力的群体,全民创业的重点在青年,主体在青年,希望在青年。

当前,做好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是共青团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核心体现。

一是政策方面。青年创业必须面对政策门槛。近年来,北京市、xx区虽然也陆续推出了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小额信贷、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促进创业 方面的政策,但从整体上来看,这些政(励志 )策还不够完善。这就在一定层面上使想创业的青年常常找不到相关政策,或者对已有的政策不够了解、不会运用,有些青年甚 至不知道创办企业的基本手续。

二是服务方面。目前,xx区在提供创业信息和创业指导,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青年创业服务等方面还不够规范、细致,相应的服务机构也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青年创业的效率和质量。

1.青年“贷款难”。主要原因是:一是无物抵押。按照国家有关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物担保,而初创企业往往刚刚起 步,大量资金用于企业的设备购置、正常运行等方面,已经没有可做抵押的财产,而企业用房一般是租用方式,不能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用车等抵押物由于折旧等 因素质押额极低。二是无人担保。在“无物抵押”和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青年企业贷款只能请人担保,青年靠个人力量寻找且符合金融机构要求的担保人比较 少,即使找到了担保人,常要缴纳“好处费”,增加了青年企业的负担。

2.金融机构“放贷难”。这是因为:一是放贷成本高。青年企业贷款多数是小额贷款,面广量大,分散性强。每一笔贷款,金融机构都必须进行前期信 用调查、市场调查、用款监督、催促还款,信贷成本较高。二是抵押物不便。金融机构不愿接受青年创业者提供的诸如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知识产 权、私人用车等抵押品,而且即使接受了,抵押额度也很低。三是初创企业风险大。初创企业的成果率很低,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金融机构放贷面临青年 初创企业生产经营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贷款户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放贷谨慎。

1.政府促进,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一是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政策。可以将各级政府推出的一些诸如减免税收、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 通过网站、公告等形式告知青年;二是帮助青年更好地运用政策。通过举办创业形式分析会、报告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帮助青年理解政策、运用政策;三是积极 帮助青年争取政策。针对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的某些空白和缺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区域性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环境。

2.政府可以拿出闲置或空置物业作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扶持青年创业。目前不少政府部门或乡镇手中拥有相当数量的物业,建议 把部分闲置物业转化成“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以无偿或者低成本租金的方式提供给青年创办企业,重点扶持青年进行高新技术、文化创业、生物医 药等知识类、文化类、科技类行业创业。同时,以园区管理模式对“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进行管理,将发达国家流行的国际化商务办公中心的模式引 进到“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共享的接待区、会议室、洽谈室、培训教室、茶水间等公共设施。为“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配备法 律顾问或会计助理帮助企业处理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资金问题、代理等各类问题。这一措施目的主要是可以降低青年创业成本,减少青年创业风险,“孵化”更 多创业项目,激发起更多青年的创业决心。

3.财政支持,降低青年创业门槛。缓解青年创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建立“青年创业专项资金”,制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实施办法,对于可行项 目给予不同额度的贷款,推进小额信贷帮扶工作。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大力发展有市场、有效益、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微型企业;帮助开拓市场,积极引 导区内市场消费青年创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房租和房屋装修补贴,为在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内租房的青年创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积极争取工 商、税务、卫生、城建等部门的支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免收行政事业性费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

4.完善培训体系,提升青年综合素质。一是针对思想观念保守、创业意识不强的青年,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典型报告会等形式,引导青 年转变观念,增强创业意识;二是针对有创业意识、但缺乏创业能力的青年开展系统的创业素质和技能培训,完善各级青年创业夜校的建设;三是针对在创业过程中 缺少经验的青年,为其配备了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

(一)加大对青年就业创业观念的引导力度。

在青年中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宣传自主择业、灵活择业、自主创业等新的就业观念。通过开办青年 创业夜校、青年创业论坛、创业大讲堂、青年企业家座谈会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青年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对青年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带动青年解放思 想、改变就业观念,振奋精神、积极主动应对困难,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青年就业创业氛围,使青年自主就业创业成为广大青年的普遍共识。引导在校大中专学生树 立正确就业创业观念,通过邀请创业成功的优秀青年企业家走进大学校园,开设论坛、举办座谈会等形式,为在校大中专学生作就业创业事迹报告,引导大学生树立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观念,激励大中专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二)积极开展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青年创业实践活动。

第一,办好“晨光杯”青年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者打造一个提高素质,展示风采的平台,吸引一大批优秀青年创业者xx在聚集,选拔一批优秀项目落地在xx,形成xx区青年创业工作的亮点和品牌,力争下届大赛报名团队达到1000支,社会报名团队力争达到50%以上。

第二,在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定期举办创业投资沙龙,打造风险投资人与创业项目相互交流的平台,建设青年创业评价体系。最终的目标是建设成两个平 台,一是创业项目寻求交流指导的平台,二是风险投资人寻找优秀项目、优秀项目争取风险投资的平台,从而实现吸引创业资源聚集。创业投资沙龙力争平均每两个 月举办一次。每期沙龙设置一定主题,邀请有关类别项目和有兴趣的投资人参与,在沙龙上互相交流。

第三,定期举办北京xx晨光创业论坛,邀请青年创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人和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共同探讨青年创业领域话题,讨论青年创业 的难点问题,组织大型高层次的风险投资见面会,推荐高水平项目向投资人进行讲解,力争把见面会打造成为风险投资沙龙的旗舰活动。

(三)抓好创业培训,不断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一是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依托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以及青年文明号等先进青年集体,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为在校高年级大中专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高校毕业生、有创业愿望的青年提供见习岗位,增强就业创业本领。

二是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依托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 继续办好xx青檬夜校和各镇街道青檬夜校分校,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适时开办青年创业训练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机构合作创办创业学校。重点扶持 青檬夜校,扩大夜校规模,拓展培训内容,协调资源,使之成为团区委培训青年、提升青年、输出青年的重要阵地。

三是建立高素质创业培训师资队伍。根据青年创业培训实际,着眼专业化培训,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由专家团、导师团、评审团组成,形成了一支社会责任 心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实力雄厚的青年创业培训师资队伍。聘请一批高校教授、政策法律专家、投资融资专家、青年企业家等组建“专家团”,从不同 角度、不同层面为青年创业提供培训和指导;选聘一批责任心强和专业水平高的专家聘任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科学家、首席融资顾问、首席创业 导师等组建“导师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邀请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人事局等政府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担保公司和银行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 团”,定期对青年创业企业的项目目标、项目设置、项目发展等企业运行情况进行统一评审,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扶持。

(四)强化服务手段,打造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平台。

依托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大学生在昌创业的意见(试行)》,落实服务青年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为载体,打造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平台。

1.建设青年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发挥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的主要职能,建设并运转xx区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全面服务青年创业。成立xx区创业者协会,建设xx青年创业促进网,设 立xx区青年创业基金,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培训和辅导,协助申报政府创业扶持,帮助申请享受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帮助创业企业进行项目推广、市场开发,积极建 设促进青年创业的服务平台。

成立xx区创业者协会,整合全区范围内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区域青年创业企业互动、互助的社会化平台;建设北京xx青年创业促 进网,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信息查询、交流和服务的在线解决方案,实现对创业青年的网络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宣传推广的平台,帮助创业企业进 行项目推广、市场开发等运作,重点是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信息,以及向政府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落实xx区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出台 xx区鼓励青年创业的实施意见,并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青年创业企业享受中央和市、区各项优惠政策。

2.设立北京市xx区青年创业服务公司

在区青年创业促进中心下设立青年创业服务公司——cesco (changping entrepreneurs service company)。以公司的形式实现社会化运作,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重点是人力资源服务和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方面,以“cesco”为实施载 体,以打包的形式向人事部门申请应届毕业生进京指标,通过人事派遣的形式提供给创业企业,帮助青年创业企业吸引优秀人才。融资方面,主要通过协助申请贷 款、贷款担保、贴息、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并结合市场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3.支持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

积极支持和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建设青年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器。重点是做好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服务工作。以示范园为核心,搭建青年创业优惠政策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

2019年重点建设好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2019年起,每年扶持建设5000平方米以上的青年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器。

4.设立并实施xx区青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的意见》,设立xx区青年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鼓励扶持青年创业者在昌自主创业。 包括:青年创业投资资金、青年创业担保资金、青年创业企业奖励资金、青年创业促进工作资金、创业园区建设扶持和创业优惠政策支撑专项资金。

青年创业投资资金用于设立青年创业投资基金,以投资入股等方式扶持青年创业;青年创业担保资金用于开设创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并按照《创业意 见》和创业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创业企业奖励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创业企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成果;青年创业促进工作资金用 于组织青年创业实践活动、青年创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青年创业的具体工作;按照《创业意见》有关规定,安排资金扶持创业园区建设和支撑各项创业优惠政策。

重点研究小额贷款的担保方式,创新和解决就业创业青年贷款风险控制问题,争取在青年创业贷款普遍性方面有所突破,积极推行以小额担保贷款“绿色 通道”为主要形式的小额贷款扶持政策,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主动协调上级和区本级有关职能部门和银行,通过降低贷款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等途径,解决创 业青年贷款立项慢、操作难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创业资金扶持的渠道和途径。

一是进一步健全青年就业创业的领导组织网络。要把青年创业工作列为xx共青团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向上级领导经 常请示汇报,与有关部门经常保持联系沟通,同时,及时向基层团组织提出工作指导意见,从而形成了在党政领导宏观指挥下,各级团组织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促 进中心、创业者协会、创业示范园等外围组织或直属单位密切分工合作的组织体系,使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合力不断加强。二是进一步完善青年就业创业的工作 运行机制。团区委制定《xx区青年创业工作发展规划(2019-2019)》,对今后五年xx区青年创业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明确工作 目标、任务和手段,有效确保全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稳定推进。三是进一步统一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的思想。要通过组织召开就业创业工作协调会、研讨会,及时 通报工作情况,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交流工作经验,研究面临的形势及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了各级团组织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 致。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篇二

为了让我们大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情况,与社会相融,眼界不局限于校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了解社会情况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

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

质、明确方向。江泽民同志指出: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

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

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

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

器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我们

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大学生现状及建议: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

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

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臵,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

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

(一)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二)是企

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

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四)是近年以来,美国次贷

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球

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我省经济不可避免地受

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二. 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

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

速度。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

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臵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四)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六)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三、大学生应对就业难可采取的措施

大学生初入社会,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

(三)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2.提高职业操作技能

3.掌握职业生活技巧

(四)以低姿态进入就业市场

大学生的初次就业,首先应从社会需求出发,设计自己的择业目标。大学毕业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的需要是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基础,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与自我特征,冷静妥善地处理择业过程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摆正自己的位臵,是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较少,需要在工作岗位上先学习后工作。大学生对自身的起点要求不应过高,应该在基础的工作岗位上摸索发掘自身潜能。总之,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不要“高不成低不就”,就业时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还是对社会,大学毕业生早日就业都是硬道理,在工作中也有提升自我实践能力,才能为家庭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化” 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和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建设“幸福资阳”,及时分析研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思路,确保全市农民工就业稳定,我们于20xx年8—9月在全市开展了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的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20xx年1—9月,全市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58.11万人,同比增长2.73%,其中男94.83万人,占59.98%;女63.28万人,占40.02%。按年龄划分:16—20岁 16.14万人,占10.21%;21—30岁28.29万人,占17.89%;31—40岁86.25万人,占54.55%;41—50岁23.74万人,占15.02%;50岁以上3.69万人,占2.33%。按文化程度划分:不识字或仅识字的12.99万人,占8.22%;小学38.83万人,占 24.56%;初中58.23万人,占36.83%;高中及中专文化44.66万人,占28.25%;大专及以上3.4万人,占2.14%。按区域划分:省内89.14万人,占56.38%;省外68.73万人,占43.47%;外派劳务0.24万人,占0.15%。省内除就地就近转移在资阳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省内大中城市,省外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按工种划分:加工制造业51.31万人,占32.45%;建筑行业55.56万人,占35.14%;服务行业25.58万人,占16.18%;其他行业25.66万人,占16.23%。

从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形势分析看,我市农民工就业呈现出五个特点、四个转变。

1.五个特点

(1)就业从事行业多样化。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省内是就业重点。从事行业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但主要以建筑业、服务业、商业、农业为主。从总体上看,体力劳动型输出仍占大部分,靠脑力劳动实现就业的相对较少。

(2)就业形式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主。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农民工就业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聚集,有组织输出的不到劳务输出总数的一半,大多数农民工就业方式仍然是自找门路、投亲靠友或者通过劳务市场中介。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为纽带的聚集现象。

(3)劳动报酬差距大。据调查统计,我市外出农民工收入高的达到5000元/月,低的不到1000元/月,差距主要来自于青壮年劳动技能型和老年体力型之间。劳动技能型务工人员,其工作相对稳定且收入较高,而老年体力型务工人员,其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

(4)年龄及性别结构差异明显。从年龄上看,外出农民工中,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青壮年约占70%,是劳务输出的主要对象。从性别上看,男多女少,男女比例达到6∶4。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女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年龄差异和男女同工不同酬,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文化素质整体较低。调查显示,约69%的农民工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的差异,决定了这些农民工只能从事靠出卖体力的简单而繁重的脏活、累活,且工薪待遇低。另外,由于文化素质不高,行业歧视、地域歧视甚至人格歧视时有发生。

2.四个转变

(1)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转变。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经过逐年技能提升培训和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实践经验,找工作相对容易且收入逐年增加,这部分农民工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月收入大都在2500元以上。个别专业技术过硬的农民工月薪上万,安岳籍农民工高级服装设计制作师谢宗体年薪百万。我们在xx县八庙乡龙井村和吉庆村走访了20位务工人员,通过调查了解,20xx年1—6月份,日均收入为70—80元有12人,90元以上有8 人,日均收入约为88元;20xx年同期,这20位务工人员日均收入为60—70元有6人,70—80元有11人,90元以上有3人,日均收入约为80 元。20xx年年初以来,农民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2)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由于新农村建设、工业开发、城市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加上招商引资和回引创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由过去多是农闲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田,到现在转变为常年在外打工做生意,年底回家团聚。

(3)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村青年特别重视实用技能的学习培训,以前依靠体力劳动干粗活的农民工,通过培训和多年的实践操作,逐步成为有一技之长的砖工、焊工、装饰装修工、电工、缝纫工、家政服务员和厨师等新型农民工,技能型农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型农民工越来越多。

(4)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过去招工要去宣传甚至做思想工作。现在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想和追求,是新兴职业。而且随着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政府引导、部门组织、中介参与、职业培训、安全护送、维权服务等多措并举的劳动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农民工上规模、成建制的转移输出增多,全市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民工就业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0xx年,我国经济增幅放缓到6—7%之间,对我市劳务经济的影响不大。由于我省特别是我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第三、四季度用工需求量增加。预计,到12月底,全市转移输出的总规模将达到160万人以上,比20xx年同期增长1.6%以上。但,春节回乡过节的农民工中,估计将有3万人不再外出务工,其中2万人将就地就近就业,0.5万人将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之后重新就业,约0.5万人暂时失业在家。预计,20xx年,全市转移输出总规模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劳务收入将稳中有增。

因此,今、明两年,我市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劳务经济将持续平稳发展。但,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将给我市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增加了市内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二是农村矛盾、问题、不和谐因素增多,社会管理成本增高,难度加大。三是部分农民收入减少,特别是农民现金收入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商品购买力。四是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新的压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量加大。

(一)进一步稳定输转规模,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巩固和拓展输出规模。以巩固现有规模为基础,坚持“立足西部、巩固南部、拓展东部、扩大海外”的思路,进一步畅通渠道,多管齐下,培育劳务输出新的增长点,扩大技能型农民工输出比重,实现输出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化。

二是抓好劳务市场组织建设。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劳务公司、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等市场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务经济效益。

三是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力度。以“1+4+2” 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民工人才回引工程”。在突出抓好工业开发和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

(二)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一是培训项目为载体,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劳务精品培训战略,积极抓好劳务“品牌培训”、“企业在岗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民工从“就业——稳定就业——选择性就业——充分就业 ——体面就业——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劳务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市通过联合扩张办职教、吸引社会力量办职教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职教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进一步扩大农村未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或劳动预备制培训的覆盖面。

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务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改善6个省级劳务培训基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打造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

(三)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搭建创业平台。

一是提供创业培训。各县(市、区)依托劳务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创业培训”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项目,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回乡农民工实施创业培训。

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已有的3家会员制担保公司。进一步整合就业系统小额担保贷款、工会创业小额贷款、团市委小额信用贷款、妇联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融资需求,让他们成功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三是搭建创业平台。积极为回乡农民工建立创业园区,为回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条件和平台。在目前已有的50个农民工创业基地基础上,再兴建一批农民工创业基地,进一步拓宽创业基地覆盖领域。

四是搭建政策平台。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资府办发〔20xx〕14号),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回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坚决杜绝和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伤害农民工利益的事件。

一是大力推进农民工参保。推进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

二是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农民工持居住证和在居住地已就业相关证明,享受子女教育、住房租购、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从制度上逐步让尚未落户的农民工享有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四是不断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五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继续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充分依托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村推进建立儿童活动场所、托管机构等关爱服务阵地。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丰富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六是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落实农民工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民工基层党、团组织建设,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团员,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工会,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市、县(市、区)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增加编制,落实人员,保障经费。进一步建立健全镇(乡)政府农民工工作常设机构和专兼职岗位,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县(市、区)与镇(乡)两级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提高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落实相关责任。

二是加强农民工统计监测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统计调查抽样方法、调查手段,充分利用联网数据,全面、系统、准确地采集农民工统计信息,掌握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三是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的宣传教育,使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纪教育,提高农民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倡导农民工勤于学习,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农民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是努力营造尊重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广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宣传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进行文艺创作,开展农民工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各级各部门创造的鲜活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篇四

当前就业形势情况调研报告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需要全面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把握促进就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建立就业协调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并把促进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强力推进。为了加强我市就业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出台了“消除零就业家庭”等若干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从而自上而下建立了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进行年度考核。

,减免增值税4412人次,减免税额594.28万元;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减免税收262.8万元。

1579个(其中社区220个,村1359个),在村民组设立信息员43681名。与此同时,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级劳动部门主办的区域性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家,市、县劳动部门举办的公共培训机构14家,在乡镇共建立公共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100多家,建立县、乡就业培训机构60余家,为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我市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在稳定城镇就业工作的同时,把就业工作重点快速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方面转移。大力实施农民工素质就业计划。开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劳动力需求和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同时还积极为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水平鉴定评价服务,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人数达39103人,共有近3万人通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84%。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针对返乡农民工的特点,积极开展调查摸底,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情况、求职愿望和技能培训需求,对有创业愿望的积极组织创业培训,有一般技能培训需求的及时安排培训。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培养1000名创业者、解决500户“零转移农户”转移就业、创建100个充分就业乡村、建设100个培训基地,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8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创业愿望人员参加了培训,已有3087人实现成功创业或自谋职业,累计带动再就业人数达万余人。

(六)推进就业援助。我市将零就业家庭就业帮扶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城区先后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再就业百日帮扶”等专项援助活动,在农村开展了“春风行动”、“消除零转移就业农户”、“创建转移就业乡村”等活动,从而建立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援助体系。全市(含县区)共走访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3200多户,确定援助对象2812位,签订服务协议2812分。截至目前,帮助272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98人安置在公益性就业岗位;为71户“零就业家庭”开展了就业援助,并有129位“零就业家庭”成员成功就业;援助“零转移就业农户”524户,有703人实现就业。全市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6场,发放政策宣传材料14.5万份,2万余人实现就地就业。

(一)就业局面复杂、压力大。“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总量规模压力大”是我国就业的特点,而且未来一段时间就业压力将继续增大。人口基数大、新增就业人口不断增长,加之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等,是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权威部门统计,“xxx”时期,我国进入新的人口劳动力增长高峰,5年新增劳动力总供给将达5000多万,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人数会持续增长。但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将达1000万个左右。

(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就业。国内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且呈持续下滑状态。自xx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从xx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xx年下半年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xx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经济增长放缓势必要影响就业。

(三)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国外需求下降,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导致企业停产或裁员。从去年下半年,我市对返乡农民工的监测可以看出,提前返乡的农民工大多是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依赖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是影响投资信心,导致就业岗位增长减缓。有的企业虽然未受大的影响但本来打算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却选择了观望。三是影响消费信心进而影响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消费,就业能促进消费、拉动内需,这也是中央将“保增长”与“保就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原因。

二是结构性的矛盾。从我市当前产业转型看,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新上的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项目科技含量和机械化程度高,使普通劳动者选择就业的机会减少,体力型劳动者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一般劳动力数量严重过剩,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短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存,“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现象同时存在。而且随着我市经济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逐步加快,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尤其“4050”下岗职工因年龄和技能原因,再就业更为困难。同时,福利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残疾人下岗失业增多。

三是劳动者就业观念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多数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看重眼前利益,宁可去竞争技能要求不高,工资待遇低的岗位,也不愿意花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蔓延,我市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用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岗位供求的矛盾,使得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四是就业多元化与管理培训落后的矛盾。当前就业工作呈现用工单位多元化,就业渠道、就业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各级政府在管理与服务中存在诸多困难。目前我市就业服务机构尚不健全,服务条件、手段落后,劳动力网上市场即无形市场尚未形成,就业培训体系不完善。特别是就业培训种类繁杂,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尤为突出,加之一些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合同签约率不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低,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切实推动《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就业促进法》,把促进就业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遵循市场对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责任,要把就业作为政府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也要坚持将就业形势作为制定改革发展措施的主要评估指标,扩大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以保证就业年度计划的落实,努力实现全市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二要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带来的就业拉动效应,大力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宁宜城际铁路等各类投资项目推进,坚持在发展中扩大就业。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林浆造纸、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培育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旅游业、商贸流通业、餐饮业、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公益事业,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资源,带动各类劳动人员就业。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切实引导好高校毕业生就业。

三要进一步抓好创业载体建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要实施积极的创业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全民创业行动,采取积极措施,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在提高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和优化创业环境方面下功夫。加强创业载体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创业服务。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研究、落实减轻企业用工负担的政策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吸纳“4050”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加强创业典型宣传和创业教育,引导和激励有志者投身创业。

四要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要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整合劳动、妇联、团委、职业教育等社会培训资源,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拓展培训专业。要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培训专业与经济发展、培训方式与就业意愿、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的相互对接。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中心在技能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研究和探索就业技能培训高效机制,着力提高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

五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着力构建城乡就业服务平台,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在加快推进街道(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推进村级平台建设。结合劳动力动态管理要求,利用就业服务网络和信息,对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被征地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为公益性就业服务提供捐赠、资助。加强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管理,促进依法开展就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开展促进就业工作的合力。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篇五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杨 宇 阁

第一部分:前言

摘要: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学生在就业找工作太泛滥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我们放了发大概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学生占30.4%,女学生占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的分布,反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体状况。

2.1调查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主要是利用大学生外出打工机会,调查打工所在地区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就业方向期望、今后参与工作时所期望的资薪待遇等各个的方面。

2.2问卷调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学生所在各大工厂发问卷。调查为一对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还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发放。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2.3调查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形式势的调查,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让大学生提高就业危机形势,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2.4问卷调查的结果

1.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2. 您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多选)

3. 您将来想要到什么样的单位就业?(多选)

4. 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是什么?

5. 您对上述地区的选择原因是什么?

6. 如果求职较为困难,您对去基层工作是否愿意?

7. 你进入毕业时期的去向?

8. 如果你现在去求职,你觉得你自己最具竞争实力的方面是?

9. 如果是自主创业,认为您最需要的是什么?

10. 您所欲就业的类型是否与您的专业相符?

11. 您认为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是什么?

12. 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13. 你期望你毕业后的工作薪资是多少?

2.5调查结论

1.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关注度不够

2.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就业形势不够了解

3.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够全面,自我能力存在不足

5.学校、社会指导与辅助力度不够

第三部分:调查分析

3.1.1大学生就业形势

据了解,相对于“史上最难就业季”20__年来说,220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名,相对去年增加28万,外加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220年高校就业人数高达810万;同时220年上半年全国民营企业有6.7万家倒闭,故此教育部表示,220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

220年,中国经济已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同时也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20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220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10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3.1.2 13、14年的就业率分析

20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0__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两头高中间低,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220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2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突出特点:理科类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高的前50个专业,就业率均超过了全国本科平均91.8%的就业水平。排名前五位的建筑学、安全工程、地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护理学专业,都是理科专业。

3.2 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64.7%的同学认为“应届毕业生不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缺乏工作经验,没有竞争力”是最大的障碍,有45.2%的同学认为企业需要较高职业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对 专业面太窄的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减少,30.5%的同学认为学校的档次影响了未来就业,32.6%的同学认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和了解不够,还有21.2%的同学认为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从这些资料里可以看出来,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大学生自主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重视,但仍有方面存在着不少的矛盾。

当前各大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是为了锻炼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同时大学生利用假期休息等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收获经验。

我们同学们处于一种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各招聘信息上列出来的要求,只能勉强适应其中的一、两条,有些同学基本上很难找到自己觉得能被看重的岗位,更谈不上熟练、精通这样的要求。

3.3大学生就业的选择

3.3.1工作岗位的选择

根据调查结果,55.2%的毕业生选择了到工作稳定,福利相对较好的国有企业,这种就业观也是比较理性的。50.5%的毕业生选择先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

关于工作岗位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毕业生选择的热门企业。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分工也很不相同。不管选择哪种企业,都要对公司有一定的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学习、培训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3.3.2大学生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省会城市或发达地区这样的一二线城市在求职者的选择工作地点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中小城市,然后才是家乡县级城市,另有相对较少人表示愿意去西部相对发达地区,个别人选择其他地方如海外。

选择工作地的主要标准:过半数的人将个人发展机会作为首选标准。可见对于面林就业的学生而言,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因素,然后是生活条件,宜居程度等。

这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3.3.3去基层工作意愿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明确愿意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求职者比例都有下降趋势,而表示可以考虑的比例却呈现上升趋势,表明求职者对于去基层工作的态度总体上视乎更模糊。

3.4大学生毕业时的去向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有52.2%的同学认为直接找工作就业,有创业想法的人数占16.4%超过想考研的人数14.4%,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10.2%求职考研两手准备,极少数人认为3.9%出国深造,也有人认为可以缓几年。

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三起就开始忧心自己毕业后该何去何从了。摆在大家面前最为清晰的,是两条路:继续深造(考研/留学)和找工作。现在研究生扩招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深造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千万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

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所以也应该花点精力关注一下就业信息。

3.5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和就业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有56.7%的学生认为 “亲自到用人单位应聘”是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有49.3%的学生主要是“通过人才市场中介、网上中介或者学校网站”,这说明大学生正习惯于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而求得职位。另外有12.5%的学生首选“依靠父母、亲戚关系”获得就业,占25.3%的硕士和博士生选择由“学校推荐”。总之,概括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方式主要靠市场和父母的关系。从目前就业途径的选择看,网上择业所占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作为一种就业的有效途径,正越来越被大学生青睐。

在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方面,网络中介成为了一种潮流。网上求职 可以极大地缩短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在沟通中的时间差。由此可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职业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途径实现就业,是大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发现,在求职渠道上,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表明招聘会作为求职主要形式之一,在现在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3.6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3.7大学生期望月薪

调研数据表明:近一半的求职者期望月薪在3000-4000元之间,22.1%的求职者期望在20__-3000元之间,少数人期望在4000元以上或20__元以下。

尽管物价在上涨,但求职者期望的月薪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依旧保持与20__年持平。

第四部分:思考与建议

4.1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4.1.1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4.1.2就业容量小,就业人数多

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状况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高校的扩招、企业的改革、我国中小企业太少(日本1.25亿人但有中小企业660万个,而中国13亿人只有中小企业1100万个),就业容量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等众多的因素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4.1.3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社会实践能力缺乏,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够完善且有下降的趋势,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

4.1.4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1.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导致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东部地区、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2.不当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

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4.1.5就业制度上存在障碍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

4.1.6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关注意识不强

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力度不够,同时现今中国的大学仍以学习为主,对于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实践的鼓励程度和推行程度都不够。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4.2大学生就业建议

4.2.1学生层面

1.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1) 正确就业定位。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要

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

2) 做到灵活就业。转变到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

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

3) 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寻找与自身条件

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2.大学生自我能力的完善

1) 大学生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人鱼资源的能力等。

2) 加强社会实践。多多利用假期和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

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 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充分利用招聘会、网络资源等途

径,主动把自己的真才实学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自不易的就业机会。

4.2.2学校方面

1.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2.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

3.召开就业讲座,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应多开展类似就业指导的讲座,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创业,进

行教育改革。加大对社会市场状况的了解并将之用于教学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4.2.3企业方面

1.招聘标准与程序的变动

1)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为经验论、为学理论,摒弃用人歧视。

2) 选人标准要合理。企业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

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制定合理选人标准。

3) 确定合理招聘程序。确定招聘考核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再按考

核程序进行后,择优录用。

2.与学校的合作

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加大与学校的合作,多提供一些践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4.2.4政府方面

1.就业措施变动与关注

1) 政府则应该完善就业渠道与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2) 应该增加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积极跟进报道大学生的就业情

况,从而让大学生时时刻刻了解有关就业的相关情况,更好的做好就业规划。

2.加强政策实施。

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岗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关键是让这些措施落到实处,让大学生真正受益。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篇六

调查问卷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就业准备调查、就业期望调查两大类,包括是否有明确的职业定位、收集招聘信息渠道、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薪酬的预期、求职时间等18个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

你是否有明确的就业计划?13.1%的毕业生对于职业定位只有模糊的想法,甚至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数据显示,近54.9%的学生“说不清”自己“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32%的学生“不了解”或者“很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工作。

4、你认为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最为合适?34%的学生希望是完成论文之后开始找工作。根据学院的安排,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六月份,因而选择“论文答辩后”和“毕业前2个月”选项的在时间上其实是叠加的,达到了38%。按照惯例,各大企业校园招聘一般从10月份开始,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校园招聘时间,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实验论文以及找工作的时间。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篇七

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状况基本令人满意,大部分学生找到了工作,基本能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具有工作责任性,做到爱岗敬业,能够融进企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才华和力量。在选择就业创业上,心态比较成熟,有明确的定位。大部分同学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的事实有清醒的认识,能够接受就业形势严峻的事实,理性地选择就业创业。但在毕业后选择发展城市或区域上,大部分学生避开了就业竞争激烈的北京和上海,而愿意选择去沿海发达城市工作。但选择一般城市或回家乡发展的比较少,选择去西部的更少,说明多数学生仍然只是看到了大城市的巨大诱惑力和比较多的发展机会,而没有看到生活在大城市的巨大压力和高昂的生活成本,相比来讲,中小城市在这些方面往往更有优势,而很多学生却对此视而不见。选择去西部地区的更少,说明“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意识还没有被学生所接受,学生的艰苦意识和奉献意识还有待加强。

虽然高职学生目前的就业创业状况基本令人满意,但也存在着突出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与全社会的重视,拿出切实办法与措施予以解决。

1、成才意识强,但规划模糊

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业成功的要求是能够有自己开创的事业,许多学生有创业打算,小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在校园内尝试创业。但是想开创自己的事业,有成才准备的学生当中,只有少数人能描述自己的成才目标,这表明学生对于成才的概念和行动的规划比较模糊,感觉成才是一件十分远大的事情。

2、认识到位,但行动软弱

对于成才的认识,一部分人认为是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另一部分人人认为是出人头地,有较高的职位、有较好的收入,也有人认为成才就是无论顺境、逆境,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大多数学生在成才认识到位的情况下,但行动软弱。没有勤奋努力、积极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成才愿望。

3、问题突出,但解决乏力

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高职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之间存在着“无职可就”,“有职不就”和“有职难就”的矛盾,这种“找活难”和“找人难”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错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高职毕业生存在着职业特征不明、就业观念落后和自我定位不准的缺点。对高职学生存在的就业突出问题,目前解决办法与措施还不多,需引起各有关方面领导的足够重视。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来自高职学生自身和家庭的原因,也有来自高职校和整个社会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部分高职学生第一个自身原因是能力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不高。高职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较差,造成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不高,与现实要求存在着较大的矛盾。第二个自身原因是部分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较消极。他们认为自己文凭不如人家,经验和技术不如人家。对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清醒的认识,择业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有搞管理,拿高薪,留在城市就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到基层,边远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在生产一线干不了几天就呆不下去而走人。

2、学校的原因

部分高职校的教学硬件特别是实习实训场地不达标,以就业为导向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不到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学上不是以“能力”为中心而是以“课程”为中心,教学内容专业设置与现实需要脱节,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建设落后,人才培养口径较窄,存在着单纯的“技术劳动者”而不是全面的“文化技术者”的培养倾向。

3、社会的原因

目前社会上就业法律不完善,就业市场不规范,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存在着供大于求的矛盾,用人单位存在用人误区如学历歧视、性别歧视、生源地歧视和过分注重工作经验等都是造成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的社会原因。总起来说,高职学生的就业不容乐观,就业环境比较狭窄,这种情况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观,作为高职校和高职学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

1、抓好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职校要积极开展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在认清和掌握政策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并采取理性的就业行动。一是要使学生明确供大于求是我国近段时间的就业趋势,就业难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使学生在认识就业形势的基础上走出就业误区。二是要使学生树立适应新形式的就业观。通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去高薪单位、大城市和外资企业就业不是唯一的就业出路,积极引导学生面向需求量大的中小型企业就业,面向基层就业,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到农村就业,服务“三农”事业。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实用型和技术型管理型人才,高职学生有百分之七八十来自农村,他们熟悉农村的情况,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肯定是大有可为的。要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自主就业,多渠道就业,多层次就业和跨行业就业的正确就业观,帮助学生努力克服盲目择业和定位模糊的就业倾向,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来不断修正自己的择业期望值,使其能从“我想干什么”的就业观向“我能干什么”的就业观转变。

2、开好专业课程,满足高职学生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

高职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认同度较高,但对于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认同度较低,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课程不能满足目标岗位的技能要求,他们呼吁学校更多地给予他们实习实践的机会。这说明高职校的专业设置是合理的,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动而适时调整,但是具体到专业课程的设置等细节问题上时,则又往往呈现出滞后性的特点。技能训练缺乏,所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已经成为高职校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让学校老师走出去,进入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的现状,找准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侧重点,以此指导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同时应通过校企合作组建实习基地、校办企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为在校学生拓宽实习实训渠道,练得一手过硬的动手能力。

3、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工作业务能力

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成为受人欢迎的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他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校要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经常鼓励教师、学生走出去、沉下去,参加社会调查、企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见习、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团委、学生会组织学生开展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到革命根据地和边远贫困地区、重点企业参观考察,感受民生民情,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做人做事,提高学生工作业务能力,深化对专业学习的理解和准确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投入市场竞争的危机感。

4、抓好就业心理指导,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现象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和急于求成心理,其中挫折心理对高职生的就业影响极大。这些心理问题综合起来表现为学生的就业焦虑,它使学生常处于紧张和不安的心态中,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极大,是产生就业问题的心理因素。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对就业既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又能准确把握机会;既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又能客观地分析现实,引导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5、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指导学生做好具体的就业准备

为使高职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并迅速熟悉工作,学校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对学生进行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使学生懂得自己今后将要从事的职业理念行为规范,行业要求和道德准则。引导学生以一个准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并通过讲座、观摩、社会调查、实习实训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鲜明的企业意识、工人意识、岗位意识并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要借鉴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和考核模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职业沟通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等。二是以创新的精神来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高职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要从传统的静态型向现代的动态型转变,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开始此项工作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深入市场,了解行情,走进企业熟悉职业特征和自已未来的就业方向,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来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三要指导学生精心准备好求职材料。求职资料是通向面试的“护照”,学校要教育学生秉承诚信的原则来做好求职材料,在突出个人特色和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的基础上体现针对性和美观性。面试是就业的必备环节,学校要教育学生注意面试的礼节、语言与服饰,教会学生顺应招聘人员的思路和心理回答问题的技巧,特别要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贯穿于面试技巧的教育过程。

6、提高服务水平,促进高职学生就业创业

要做好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高职学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政府的就业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要建立灵活的高职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性规定。政府部门要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事业单位聘用高职学生,要为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和相应服务。对企业跨地区聘用的高职学生,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人才政策,取消落户限制。同时切实完善有关人才及劳动法规,维护高职学生的就业权利和合法权益。

就业调研报告二实用篇八

学前教育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一个专业,一般认为,幼师毕业生非常好就业,社会需求量很大。那么,我们学校的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如何,很值得进行全面了解。本文在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近几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展开调研分析之后,了解了毕业生就业后情况以及社会上用人需求形势,同时也可以对我们学校幼师的专业素质结构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建议要尽快提高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特色办学、校本课程研发、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毕业就业调研分析幼师发展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学前教育专业是师范类学科里特有的一门专门培养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管理研究人才的学科,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儿教育专业,或者叫幼师,他们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家庭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美化与布置、钢琴、美术、舞蹈、视唱、乐理、书法等。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对口就业单位是各类幼儿园及一些新兴的早期教育机构如幼儿早教中心、幼儿智力开发中心、幼儿家庭教育机构等。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择业难、就业难的现象。而一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就在于:由于目前幼儿教育远未真正普及,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幼师毕业生需求量将会很大。但是现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到底是多少,现在都在何处就业,就业情况如何,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是什么等等,我们都知之甚少。因此,对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前景值得去做调查研究。x年xx月—xx月,学校分管领导、招生就业办以及教务处等部门人员于对xx区及市区部分幼儿园进行了关于毕业生本人就业情况及各幼儿园、及早期教育机构用人需求和满意度进行了调研,使我们初步了解了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了解了社会上的用人需求形势;使我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素养进行了再认识,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本次调研也试图从幼师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所获得的情况,对幼师的现行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探索学校建设和幼师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提供依据。

二、调研对象

调研单位:xx小学幼儿园、实验学校幼儿园、xx幼儿园、花园幼儿园、实小幼儿园、二附小幼儿园、xx幼儿园、外国语实验学校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中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九年制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xx小学幼儿园、九年制幼儿园等。调研对象:主要为xx区教师进修学校x年以来的部分职高幼师毕业生。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调研内容:幼师毕业生就业情况。

调研方法:深入用人单位,采用访谈法、登记法等。

四、分析与讨论

(一)毕业生就业情况1、毕业生市场占有率及目前就业率通过对近二十个幼儿园的调研发现,这些单位的%以上员工是我校的幼师毕业生。但是,这些员工很多都是x年以前的毕业生,近几年的毕业生占有率很低。其原因分析如下:(1)用人需求接近饱和;(2)待遇低下,学生期望值过高;(3)心理不稳定,耐挫能力差,这山望着那山高;(4)不愿踏实做事,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这就说明毕业生还应该从自身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调整自己以尽快适应市场需求。还有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譬如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没有理想的单位就不急于就业,宁愿做啃老族;一些经济境况不太好的毕业生即使是收入等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太好的农村幼儿园,她们也乐意去就业。

相关范文推荐
  • 07-12 2023年场地租赁居间服务合同 会场场地租赁服务合同(通用5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
  • 07-12 2023年服装市场的调研报告(7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
  • 07-12 最新研究生学年鉴定表自我鉴定(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 07-12 一年级家长会如何辅导孩子家长发言 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07-12 机关单位通报批评汇总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07-12 组织行为学团队管理的过程 组织行为学课程心得(汇总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 07-12 空中课堂心得体会(9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
  • 07-12 年度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 预备党员年度思想汇报(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 07-12 最新教师校本培训心得体会二十精选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
  • 07-12 最新最美基层民警观后心得体会十汇总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