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一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陶罐和铁罐之间有趣的故事,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仔细研读分析教材,我发现这篇童话不仅语言朴素、充满童趣,而且哲理深含,寓意深刻。其教学内容的纵深挖掘空间极大。若深入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文章能给阅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比如我们都知道看问题要看到事情的本质,那么导致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这两种态度根本原因在于陶罐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比较点(比盛东西),而铁罐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比较点(比坚固),由此使得它们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让我想到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与别人相比的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与他人去比,正确全面的看待人和事,从而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比较观,这样对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又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等这都是我们在分析解读教材时,可充分挖掘和利用的教材资源。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兴趣浓厚,但稳定性不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课内外阅读量,尤其喜欢读童话故事,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其认知水平还比较浅显,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和提高。本组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本单元教材以“阅读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学会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这一主题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学生已能通过阅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懂得了故事中的道理。但在前两课学习中,学生在朗读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不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最佳效果。阅读的方法上还需老师进一步指导。针对学生学情及年龄特点,结合《陶罐和铁罐》一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朗读与阅读方法指导与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与阅读,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中促其感受形象,领悟寓意,懂得道理,受到熏陶。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语气与神态,进行感情朗读和思维训练,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德育渗透:
1.通过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看待人和事物。
2.进一步掌握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语气与神态,通过方法指导和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边朗读边理解课文,从而领悟寓意,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生谈:比谁学习好。比谁最爱班集体。比谁最勤劳······
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上进心很强的孩子,是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比,有人比出了勇气,比出了自信;也有人比出了不足,比出了失望。比是推动我们进步的原动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去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与铁罐》,一起来看看陶罐和铁罐它们在比什么?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懂得更多的道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比”巧妙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加深理解。
师:同学们,陶罐与铁罐你更喜欢谁?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让你喜欢或不喜欢铁罐与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师:同学们,读后你觉得陶罐与铁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生谈:因为我觉得铁罐傲慢无礼,所以我不喜欢铁罐。我之所以喜欢陶罐,是因为它谦虚、善良等)
(此环节重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表达自己初读后的感受,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完整,更准确,更有逻辑性。)
师:读出你画出的句子。
生:试读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在初读中能体会到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及性格的不同,但试读中并未读出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善良,语气较平淡,缺乏感情。于是老师可随机调整内容,加入教师的示范朗读环节,教师有感情的读课文的16自然段。让学生在听读中更充分的感受到陶罐不仅谦虚,而且有着善良、宽容、心胸开阔等品质,也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为下一个环节,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和训练做好铺垫。)
生:陶罐善良、宽容、心胸开阔······
2.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看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深我们对课文及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我们都能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善良与铁罐的傲慢,但刚才在同学们试读时还没有从你们的语气中让人感受到这一点。那怎样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人体会出陶罐谦虚善良与铁罐的傲慢呢?我们先来结合朗读的实际感受做一个探究。
师:体会这四句话的感情,结合语境用你认为恰当的语气、神态自由练读。
懦弱
师:谁来上台连线并朗读,之后说说你的体会。
生谈。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让我觉得铁罐特别蛮横和傲慢,所以我选择用傲慢的语气和神态来读铁罐的话,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情去读就会读得很好。
师:大家和他的体会和方法一样吗?有没有不同?
生:我认真体会这个句子,还把我认为恰当的语气写在句子旁边,用来提示我在读时注意语气。
生针对句子分别谈方法·····学生结合体会分别读四句话。(方法同上)
师:人说声情并茂才能情真意切、才能感人。现在请一对同桌也摇身一变变成陶罐与铁罐,用我们总结出的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选择恰当的语气自己去读一读吧,看谁读得好。
生读:1.先同桌个别练读。2.个别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一到九自然段。(两生分读陶罐和铁罐,一生读旁白)。3.学生参与度较高,全班分角色朗读十到十七自然段。(女生读陶罐,男生读铁罐,老师读旁白。)
师:铁罐们,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吗?
生:在奚落陶罐。
师:奚落你理解什么意思了吗?(嘲弄、讽刺、挖苦)
生:面对奚落陶罐是否真的懦弱了吗?书中有一词能看出它并不懦弱,请迅速找出来。生很快找出。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朗读方法指导下,能进行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通过自由读、合作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形象,体会蕴含的道理)
3.读中感悟,加深理解,理解寓意。
师:铁罐为什么会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资本这样做?
生谈:因为他觉得自己坚固。
师:它拿什么和陶罐的什么相比?
生:哦,它是拿自己的优点(坚固)和陶罐的易破碎(板书)去比呀。
生谈:美观、光洁······
师:如果它也拿自己的美观与铁罐相比,想象一下,它会说什么?生自由想象,发言。(瞧我多美呀,看你这么丑,都生锈了·······)
生:傲慢。
师:实际上它傲慢了吗?拿自己的优点与铁罐比了吗?生:没有。
师:它选择的比较点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
生:它比的是盛东西,所以它的态度是谦虚的。
生:和别人相比,要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比较点。
生再谈:内心比的标准不同,他们的态度也会不同;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这是造成他们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生谈:不要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也别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生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师: 懂得了这么多道理,看来处事待人需要给自己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我们班有身体强壮的李,有聪明好动的王,有勤奋好学的牛,有胆小细心的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你觉得,在我们这个温暖的集体里大家应该比什么呢?(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
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全面,我们要比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师:王(柔道队的,同学、母亲都反对他参加此队)你觉得你要跟同学比什么?王谈:在柔道队,比谁最有搏击力,谁最棒。
师:到了学校就不能拿你的拳脚和同学比了吧?比什么呢?(大家笑)
生:到学校,就要比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抓住本质,探寻导致两种态度的根源所在,即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与人相比,从而促使学生掌握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读懂文中道理,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谈出启示和所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掌握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
1.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道理,爸爸妈妈或老师通常会直接告诉我们。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给故事中的事物赋予人物的性格和语言,并把道理寄寓在故事之中,让人读后给人以启迪和教益,这种文体就是童话故事。
师:你读过哪些童话?童话的题目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谈。
师:看来同学们读过许多童话故事,那你发现童话有什么特点呢?
生谈。
童话想象很丰富。
童话故事很有趣,很神奇。
故事中的事物有人物的语言、性格、神态等
童话故事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2、拓展练习。(结合你的发现和体会,编写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师: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明白许多道理,请你们借助桌子与椅子、文具盒里的铅笔、你喜欢的小动物等事物,赋予它们人物的性格和语言,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不妨可以试编一则童话故事。(学生先说后写,时间机动,随机调整)。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在交谈中进行写法渗透,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写作或表达兴趣,激发学生想去表达或写作的强烈欲望,力求超越文本,创新运用.)
板书设计:
(美观 易破碎)
谦虚 27. 陶 罐
比(盛东西) 与 比(坚固)
铁 罐 傲慢
(坚固 易氧化)
总评分析:
本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要亮点有三个:
一读——方法巧,二思——切入点新,三渗透——有创新。
一读——方法巧。读是解读文本,调动参与,重视朗读的分层次分阶段训练,在教学设计中,从默读,感知人物性格-——试读,初步感受人物品质——练读,体会朗读时的语言、神态表情,以情促读,激发情感,加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体会理解,感情朗读。四次朗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每一次引导都使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加深了一层,以读启悟;同时,在朗读中,既要对学生朗读分层次分阶段训练,又结合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随机调整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如在本课教学中,针对学生试读后,未从学生的语气中让人感受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这一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随机调整,设计了教师示范环节,老师试读陶罐被发现后,所说的一句话,让学生从听读中谈出感受,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朗读的作用。这一小环节的设置,效果很好,学生切实从中听有所悟,教师也起到了引导和带动示范的作用。这一环节的随机设计既让学生有所体会,切实感受到了有感情朗读的效果,又使环节与环节的过渡十分自然。
二思——切入点新。思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引导学生重构文本,激活思路。引导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文本表面事物性格中所体现出的谦虚与傲慢上,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感受和领悟,落实教学重点,抓住本质,找寻探究导致两种态度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在简单的推理比较与思考中明确因为陶罐与铁罐所选得比较点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态度的不同,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与人相比,掌握全面、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渗透——有创新。此环节是超越文本,创新运用。本环节没有进行硬性的作业规定,而是在交谈中进行写法渗透。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写作或表达兴趣,激发学生想去表达或写作的强烈欲望,并利用桌椅、文具盒里的铅笔兄弟、五个手指头,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图画等等开启调动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打破学生写作的局限性,让学生结合对童话故事的体会,先编后写。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二
《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这一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往;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放手学生自读自悟,并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学生们置身于故事中,使学生在良好、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问、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让学生仿造课文编写寓言,发展学生思维。
1、学习用抓住人物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感悟陶罐和铁罐的形象,体会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分角色有感情地演读课文。
3、抓重点句子体会陶罐和铁罐变化后的情况,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4、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做几道算术题,好吗?
师:同学们算得很准确,而且速度也很快。但是,有一个人她算出的结果啊----都等于1。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估计学生会笑这个人是傻子,觉得这个答案是荒唐的,)
师:如果用算术中的正常定理去看,这个答案是可笑的,但是,若换另一种新的视角去看,你就会发现——出示课件(学生应该会恍然大悟,并赞叹)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因此看问题不能用一种模式,那么我们在阅读课文时,也往往需要不断转换视角,变换视野,那样,你会发现与众不同的另一面。
二、复习回忆,感知文本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影无踪了。)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三
知识与技能:
1.认读十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懊恼、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3.在理解、感悟有关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词句的基础上,把词语积累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
继续运用联系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理解人物不同表现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地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1.体现课堂已有技能的运用,继续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到了方法,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学生思考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质疑、互相解答,鼓励学生说出感受和见解,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 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 谦虚 争辩 兴奋 和睦相处
(2)提问:你们发现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习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顾了课文内容,锻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二)抓词质疑
1.自读课文,了解事情起因。
2.初步理解“奚落”的意思,说说你理解词语的办法。
3.质疑。
提问:看看这句话,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铁罐为什么奚落陶罐?
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设计意图】在对词语、课文内容的质疑过程中,对阅读产生兴趣,在下文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巩固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目的是在阅读中带有学习任务,调动阅读兴趣,扩展思维,强调思考中阅读。
(三)围绕质疑,以读促悟
过渡:你们的问题真有价值,我们只要运用一些读书的方法,把文章当中两个人物的对话读好,相信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
1.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语气。
(1)学生朗读后追问:听出来了吗,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傲慢。
【设计意图】从固态阅读中解脱,将任务性阅读变为动态的表演,深入体会铁罐傲慢的语气,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师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效率。
预设:朗读时学生关注“碰”。
小结:坚硬是它的优势,陶罐怕碰这是它的劣势。你是不是比陶罐坚硬你就看不起人家呀!看来“碰”这个字能体现出铁罐的傲慢。
自由读。
追问:你关注了铁罐对陶罐的称呼,它叫陶罐什么?你听出了什么?陶罐怎么答的呢?你自己读读陶罐说的话。听出了什么?谦虚。
为什么谦虚呢?易碎。
观察这两个词:傲慢、谦虚。(反义词)
(3)分角色朗读第一组对话。
2.学习读书方法,有感情地朗读。
接下来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呢?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要想读好,我们就要像刚才那样,边默读边拿起笔来把表现它们各自特点的关键词圈圈画画,体会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汇报交流,随机指导。
(2)第二组对话。
在学生交流时,对“轻蔑”一词和陶罐所说的“盛东西”加以分析和指导。
出示课件:
陶罐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而铁罐却认为自己是用来________。
小结:盛东西。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4)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梳理内容,解疑悟理。
(1)联系上下文再解“奚落”。
(2)大家看看,铁罐的情绪有哪些变化啊?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神态的变化:傲慢、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恼怒。
称呼的变化: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
标点符号:铁罐的话都用了叹号,说明充满气焰,语言尖刻。
指名读,读出铁罐的刻薄。
【设计意图】作者在同一事物身上,用不同的名称描写,显示出说话的人的感情变化,这一次次名称的变化,可以使学生体会出铁罐越来越看不起陶罐,怒火越来越大了。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标点的恰当使用也能在情绪的表达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评价:
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拿自己的长处去比陶罐的短处。所以,铁罐骄傲。
陶罐从始至终明白自己的短处,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所以,陶罐谦虚。
(四)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过渡:御厨中的争吵暂时停下了,但事情可没结束。随着时间的流逝,斗转星移,春去秋来许多年代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人们再一次发现了陶罐。读读课文十至十七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2.拓展写话,揭示道理。
假如此时的铁罐子会说话,它会______地对陶罐子说:“______”。
而陶罐子又会______地对铁罐说:“______”。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设想的情节,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语言的表达,抒发内心情感。
(五)布置作业
2.小练笔: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四
小学语文第七册其中一篇课外阅读课《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两旁坐着热情的观众。
第一幕:铁罐奚落陶罐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地问)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谦虚地回答)
老师:“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
观众(1):“因为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观众(2):“铁罐认为陶罐经不起它的碰撞才敢这样问。”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铁罐:“住嘴”(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气势汹汹)
陶罐:“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颜悦色)
老师:“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越来越傲慢无理?”
老师:“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老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第二幕:世界的变化
老师:(有感情地对白)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渣滓和尘土。
(陶罐和铁罐坐下伏在桌子上)
第三幕:陶罐和铁罐的变化
老师: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只陶罐。(用手拍拍陶罐)
观众(6):“哟,这里头有一只罐子!”(表情惊讶地)
(陶罐慢慢地站起来,弯着身子。)
观众(7):“真的,一只陶罐?”(高兴得大声叫起来)
老师:慢慢地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老师表演)
老师: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地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不知道它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了,早已无影无踪(铁罐取下头饰,回到观众席)。
老师:“人们为什么会找不到铁罐?”
(这时,同学们都热烈讨论,互相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请陶罐、铁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学谈体会。)
陶罐扮演者:“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
老师:这是一堂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谈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谈改正的方向……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五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汉字,组词。
2.根据词语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给国王做饭的厨房。(御橱)
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奚落)
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和睦相处)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看待。(相提并论)
3.回顾铁罐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用奚落引出新授。
4.交代学习目标:
a.能找出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b.分角色,有感情读文。
c.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的巩固,和课文内的简单回顾,引出新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学习指导一:
屏幕出示:
a.回顾什么是神态描写。
b.自由读2——8自然段,用圆圈画出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1)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2)生自由读文,汇报,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3)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再读这三个词,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大发雷霆怒气冲天怒发冲冠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陈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释义“懦弱”,理解“懦弱”。
4.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陈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生配音,评价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六、积极创作,深化感悟
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课文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习指导二:
小组内分角色练读10——17自然段。
角色分配合理。
注意抓住人们与陶罐的神态,能运用上表情与动作更好。
2.小组展示朗读。
3.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4.赠送名言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六
在《陶罐和铁罐》一课中,我针对“抓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出对话的语气”这一研究主题,采用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利用插图理解“傲慢”一词的意思,与“谦虚”做对比。课上学生理解比较到位,但读的火候不够,下次我想改进为观察后模仿铁罐的表情,帮学生打开局面,烘托气氛,免得学生放不开,不好意思带着语气读。
2、通过工具书理解词义,我把字典中对“轻蔑”的解释原样呈现给学生,此处理解比较到位,学生能读出瞧不起的感觉。
3、替换词语感受“恼怒”中暗含的蛮不讲理,表现出铁罐一心用自己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相比。在一些老师的教案设计中,我发现这个环节他们会出现重复,“先问恼怒什么意思,让学生换个词,后来又问为什么恼怒用的好”,浪费了时间。并且,此处几经引导学生都没有把铁罐的恼羞成怒读出来,于是我讲解“恼羞成怒”一词,并板书“羞”,点出铁罐的无理取闹,接着范读这句话。因为我知道有几个孩子能读好,可“住嘴”一读出语气,他们就怕别人笑,果然在我先读后,就有学生恰到好处的模仿我读出了铁罐不讲理,恼怒的样子。于是我马上表扬他,和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局面一下子打开了,学生都放开了自己的拘束。
4、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到第四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并浅层了解它们的意思,如: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气急败坏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最终选择了“气急败坏”这个比较恰当的词。
通过四组对话的朗读指导,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作用,我就出示了填空,再次帮学生印证他们的想法。后来便水道渠成地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了抓提示语中神态描写的方法。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七
《陶罐和铁罐》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读,并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恼怒”这些词语。学生的表演绘声绘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成了他们的舞台。
虽然这堂课比起以往,是有了一点点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课下,通过各位领导及老师的点评,我也反思了很多、这节课,有亮点的部分,但是也有不少的瑕疵,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准确。从课题看——《陶罐和铁罐》,很明显,课文中是有两个主人公,可是我在朗读,讲解、以及分析的时候总是偏向铁罐,而忽略了陶罐,难道这节课的另一亮点不是突显陶罐谦让的、大度的品质吗?显而易见,这一点,我并没有做到。细细地回顾这堂课,就像冉书记所说的那样,其实有好几次,同学们都已经抓住陶罐的这种思想品质了,可是我却并没有给学生一个正确合理的引导,这不能说我不够细致,或者是太粗心,这只能证明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还是不够透彻,对于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到位。在教学中,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通过和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探讨、学习,我也收获颇多。现在总结下来,用于自省和改正。
2、整堂课的时间掌控不合理,用于朗读的时间过长,而收尾太仓促,因此遗漏了个别的知识点,如没有指导学生明白,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让学生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3、课堂中,我总是害怕学生记不住,总是刻意地去重复学生已经回答过的问题,所以,整堂课感觉很罗嗦。
4、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只是一味地读,并没有去引导学生思考和体味课文中的人物。
5、学生的养成性习惯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坐姿和写姿都不够规范。
其实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收获,感觉自己在一点点地进步着,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就是我的动力之源,我知道,努力是没有终点的,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需要进步的地方,相信在和静一小这个温暖又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我一定会收获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或互助掌握生字、新词、好句。
2.自编、自导、自演《陶罐和铁罐》课本剧,用独特的语言及形体动作演绎这个故事。
3.将《铁罐和陶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性互换,变成《铁罐和陶罐》。
4.编写一则寓言故事,进一步掌握寓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把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瞧,它们来了。(放课件)
师:它们是谁?
生:陶罐和铁罐。(贴图)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读完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说了铁罐看不起陶罐的事。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价值,铁罐却无踪无影。
5、同学间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
生:(踊跃地分别说出)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
乙:陶罐不但谦虚,而且很善良。你看,当人们把陶罐从土里挖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受够了。”陶罐不计较前嫌,豁达大度,我很喜欢它。
丙: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老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一词的音、形、义,区分“懦”与“儒”这两个形近字。)
丁:我不喜欢铁罐,他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他被完全氧化了。所以看问题武断、绝对化,是不正确的。
我们男生读铁罐的话,女生读陶罐的话,好吗?
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真的感觉到了铁罐的傲慢,陶罐的谦虚。
在指导这段对话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揣摩全课如何读,举一反三,读好全篇。
二、演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很像一个两幕的小话剧。时间分别是古代与现代,地点分别是国王的御厨里和宫殿的废墟上,人物包括陶罐、铁罐、众人、旁白者等,情节则是课文所交代的内容。
请同学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寓言剧,人人参与,当堂练习。关键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代替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动作、神态和情节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练习之后,推荐一两组到前表演,用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会进一步调动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文言语吸收、内画、积累和运用的过程。
三、改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这里,就有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却是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优点缺点
陶罐美观易碎
铁罐坚固丑陋
学生分组边议边改,集体创造,大意如下:
这样学习就使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作性思维的发展。
四.编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创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把这个道理寄托在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选择其中的一两篇,由作者诵读,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修改,使之成为一篇优秀习作,其他同学也是对各自的寓言进行修改加工。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将陶罐、铁罐拟人化,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据学习目标,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复习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第二,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而在课堂里面,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让学生朗读课文,概括文意。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在指名生回答后,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这一部分,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并且说得很贴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最初设计时,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过后思考发现,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这一部分是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可以自由选取两个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个,和同桌合作进行有感情朗诵。开始之前,有三个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叹号用法。本文使用了较多的感叹号,因此重点提出来让学生感叹号的使用情况以及引起学生注意有感情朗读时语气的把握。第二,提示铁罐语气“傲慢——轻蔑——恼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谦和宽容、心平气和”。第三,提示可以适当配上动作。
在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胆子放得很开,声情并茂的。大概因为是故事性较强的原因,很多平常较沉默学生也主动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读当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
此环节从本单元前两课《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的写作特点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启发写下,为这个童话故事加上阐明道理的结尾。
最后,出示两句与本文想表达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积累总结。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用篇十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