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2023年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解读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读后感(通用5篇)

2023年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解读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读后感(通用5篇)

时间:2023-07-25 05:36:00 作者:李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解读篇一

我第一次真正有些了解乌托邦这个词汇的意义,要拜《奋斗》这个电视剧所赐。那个“心碎乌托邦”是那群在人生路上艰苦奋斗的青年人的疗伤之处,他们在那个他们自己定义的乌托邦中可以暂时忘却在奋斗路上所受的伤痛,可以慢慢恢复元气为下一次出发做准备。我那时对乌托邦的理解就是一个逃离尘世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可以舒心的生活没有那些让人头疼不已的烦心事。于是我向往有一天能找到属于我的乌托邦,在那里平淡幸福的生活。

到了大学才知道乌托邦不仅是一个梦、一个理想圣地,它还是一本书,一本由托马斯·莫尔所著述的关于一个名叫乌托邦的地方的书。其实莫尔能够详尽的知道关于乌托邦的一切要感谢一个冒险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这个冒险家游历了许多国家,喜欢流浪自由,不喜欢束缚,他把本该属于自己的遗产给了自己的兄弟,自己扬着风帆踏着风浪开始了冒险之旅。他睿智沉稳,具有很高的哲学造诣。就是他将那个他居住了五年之久的理想国度介绍给了莫尔。拉斐尔是个令人敬佩的人,我佩服他乘风破浪的勇气,佩服他面对危机时的沉稳执着。

读完《乌托邦》这本书,我对莫尔这个生活在都铎王朝时期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的人才有了一些较为深入的认识,才感觉这个伟人离我们其实也挺近的至少在对理想社会的憧憬的层面上是的。我在想乌托邦或许已经在莫尔的心中建筑了许久了,也许莫尔已经偷偷在那方土地上生活了许久。对于莫尔这个古老的哲人心中总是有种敬畏感。我读了他写给他的好朋友彼得·贾尔斯的信,感到莫尔是一个有些可爱的人。

他很忙忙到只有偷睡觉和吃饭的时间才能把自己心中的乌托邦写成书分享给每一个向往它的人;他很认真认真到不放过关于乌托邦的每一个细节。他说他愿做老实人不愿装聪明人。出身富裕的莫尔对于劳苦大众的痛苦给予深切的同情。他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厌恶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

他认为财产私有是罪恶的根源,严厉批判造成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的英国圈地运动。他主张要根除盗窃这样的犯罪行径只靠严厉的刑罚是不能根除这些弊病的。他认为严厉处罚盗窃犯是越法的,对社会不利。对于盗窃,这是过于严厉的处分,但又不能制止盗窃。仅仅盗窃不是应处以死刑的重罪,而除盗窃外走投无路的人,随你想出什么惩治的办法,也还是要从事盗窃。在这点上,英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地方一样,很类似误人子弟的教书匠,他们宁可鞭挞学生,而不去教育学生。你们对一个盗窃犯颁布了可怕的严刑,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给以谋生之道,使任何人不至于冒始而盗窃继而被处死的危险。这个道理就好像是我们经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莫尔是非常反对圈地运动的,他认为它是造成盗窃成风,社会混乱,人民生活困苦的重要原因。圈地运动将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去,他们失去了生存资料,转而去劳动市场上找工作又经常找不到,窘迫的生活逼着这些人只能走这两条路:一、盗窃(盗窃被抓住要受绞刑)二、沿途讨饭(沿途讨饭有可能被当做到处游荡的不务正业的游民抓进监狱)莫尔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恢复佃农对土地的所有权,让佃农重新回到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上,控制垄断,振兴农业和织布,让那些找不到工作在家的人适得其所。对于国王为了个人利益剥夺民众的现象,莫尔作了激烈的批判。其实只有民众普遍富裕了那么国王自然会拥有许多资源财富。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离婚及其暴政而宁死不屈最终被处死,为了理想不惜违背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仅凭此莫尔的品格足以令人敬重。

《乌托邦》当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关于院经式哲学与政治的关系的比喻。柏拉图做了一个经典的比喻:哲学家看到人们走出涌上街头,浑身被经常的阵雨淋湿但却无法劝他们进屋躲雨。哲学家们认为这种情况下至少自己是安全的,对于医治别人的愚蠢,他们是无能为力的。进而比较指出哲学家何以有理由不参与管理国家。

乌托邦是个风景秀丽不易被外人进入的美丽岛屿。岛上有五十四座城市,无不巨大壮丽,有共同的语言、传统、风俗和法律。各城市的布局也相仿,甚至在地势许可的情况下,其外观无甚差别。乌托邦社会实行公有制,那里没有一件东西是私有的,他们的房子是要每隔十年就要用抽签方式调换房屋。他们的房屋很漂亮,整段建筑的住屋后面是宽敞的花园。四围为建筑的背部,花园恰在其中。每家前门通街,后门通花园。乌托邦人酷爱自己的花园,园中种有葡萄、各种果树及花花草草,栽培得法,郁郁葱葱,果实之多及可口实在让人垂涎欲滴。这样看来乌托邦人很会享受生活。他们重视农业,一天只工作六个小时,每天都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与现代社会相比真是相当惬意呀!

他们的家庭规模被严格控制,家庭中长幼有序。其实说实话我不喜欢他们为使城市人口不过稀也不过密,规定每家成年人不得少于十名,也不得多于十六名,将一户过多的人口抽出,以填补人口不足的一户的做法。我无法想象如何在一个家庭生活了许多年然后这样自由组合家庭,也许乌托邦真的达到那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这种境界也不得而知。

在很大程度上乌托邦是个公平的社会,但是我发现这个公平的社会竟然仍然存在着奴隶,奴隶要做那些特别繁重的劳动,他们跟普通的乌托邦人民在社会上的地位是天差地别的,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莫尔身为上层社会人士的局限性。

乌托邦社会的婚配习俗很有意思。他们在选择配偶时,乌托邦人严肃不苟地遵守在我们看来是愚笨而极端可笑的习惯。女方不管是处女抑或是再嫁女,须赤身露体,由一位德高望重已婚老妇人带去求婚男子前亮相,同样,男方也一丝不挂,由一位小心谨慎的男子陪伴来到女方面前。我们笑这样的风俗,斥为愚蠢。乌托邦人却对所有其他国家的极端愚蠢表示惊异。他们认为人们在买一匹花钱本不太多的小马,尚且非常慎重,尽管这匹马差不多是光着身子,尚且不肯付值,除非摘下它的鞍子,取下全副挽具,唯恐下面隐蔽着什么烂疮。可是在今后一生苦乐所系的选择妻子这件事上,他们却掉以轻心,对女方的全部评价只根据几乎是一手之宽的那部分,即露出的面庞,而身体其余部分全裹在衣服里,随随便便和她结成伴侣,如果日后发现什么不满意之处,就很难以融洽地共同生活下去。其实这个习俗乍一看很野蛮但是细细想来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不是要坦诚相待吗?但是我们这些自诩为文明人的人,经常对待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遮遮掩掩穿着厚厚的伪装,让人分不清善伪。我们光是花在鉴别真伪的时间就不是个小数目。现代社会与人交往真的好累,每个人都带着面具,不愿让人真正了解自己。如果我们都能像乌托邦人一样那样希望别人坦诚同时自己也坦诚对人那该多好,那会省掉多少麻烦。乌托邦社会还实行一夫一妻制,对于对婚姻不忠诚的人会给予严厉的惩罚。总体来说,乌托邦的人民整体幸福感很高,它是许多人向往的理想胜地。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时常感到无所适从,经常感到无以复加的累,我们希望找到一个能够缓解自己身心疲惫的乌托邦,然后逃离一切。祝福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然后能够幸福快乐。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解读篇二

托马斯·莫尔爵士是英格兰政治家、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一书,此书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478年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莫尔的《乌托邦》是在1516年写成的,而在那个时代看来确实是一个奇葩。

莫尔生活的年代有着很强的背景。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出于萌芽上升状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积累更多的财富,但是却对下层阶级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政治上看,那个时期出于地理大发现时期和殖民掠夺时期,欧洲人走向世界,大开眼界,各种新兴的思想在欧洲不断涌现。从思想上看,那个时期正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人文主义诉求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各种人文主义思想者竞相争艳。而在宗教上,处于宗教改革时期。总的看来,那个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思想还是宗教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兴的迹象,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出现了各种伴随资本主义的弊病,引起了人文主义者们的高度关注,莫尔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

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给当时的英国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佃农被迫脱离了土地,那些拥有土地的人们也被当时的大地主通过各种强迫手段廉价出卖自己的土地,最终,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在用完自己的资金之后由于无法找到工作,被迫沦为盗贼和流民等,而当时的英国法律却严厉禁止盗贼和流民等,如若发现,则会被处死,在这样的情况下,莫尔出于对当时社会严重的不公平的同情,写出了《乌托邦》这一划时代的著作。

《乌托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莫尔针对当时英国存在的严重不合理的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强烈的讽刺。里面谈到英国的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造成的眼中影响,使农民沦为盗贼和流民,而英国当时无人性的法律也使莫尔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莫尔对圈地运动的严重后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针对英国当时的法律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而莫尔并不止于此,他通过这种现象,看到了存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私有制的存在,并且在第一部分的最后几页论述了私有制的严重弊端,这成了本书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了对第二部分的详细论述。

第二部分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有制是不存在的,人人平等,共同劳动,人们之间相处和谐,社会出于良性运行的状态,并且作者特别论述了财产共有、生产劳动、务农为本、城市规划、卫生健康、学术研究、宗教活动、民主政治等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这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而作者的构思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很多方面是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而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修养,对古希腊古罗马学术的了解以及当时地理大发现对作者的影响,形成了他的“乌托邦”社会理想,虽然作者在论述他的“乌托邦”时并没有说明乌托邦存在的条件以及如何从起点建立一个这样的社会,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产生出这样的思想实属开天辟地之作,并且被尊奉为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关于他的这一思想的更进一步的理解,还需要回到柏拉图的《理想国》等著作以及对他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著作的阅读以及关于马克思在这些思想家们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这一点待后面的进一步阅读,在后面系统阅读马克思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详细综合论述,这里就止于此。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解读篇三

“乌托邦”一词是从希腊文ou(没有)和topos(地方)两字组合,构成一个新词,取其意为“乌有之乡”。看完《乌托邦》这本书深深地为乌托邦这个完美国家所震撼。乌托邦,如果作为一个小说中的国度存在,那它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国度,然而如果从构建未来社会的角度说,其制度的是不可行的,许多问题莫尔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事实也正是如此,乌托邦的图景虽然美好,却终究只是托马斯·莫尔的愿望。乌托邦终究是乌有之乡。

书的第一部分写作者与航海家拉斐尔的对话,他们讨论了许多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作者在引导读者反思现实从而引出第二部分对那个理想社会的描写。将书中第一、第二部分结合来看,其实乌托邦是作者虚构出来用以解决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托马斯·莫尔希望能通过自己对于社会的看法和设想来引起统治阶级的注意,来改善黑暗、混乱的社会。而莫尔为改变社会现状所构建的乌托邦终究只是他一个人的设想,它的存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许多制度还缺乏可行性,还是有许多问题没有从本质上解决。

乌托邦美丽得有些虚幻,虚幻得有些不真实。这样一个丰衣足食,人人依靠劳动而获得快乐,所有财产完全公有的社会,其实有很多东西仔细想想莫尔先生并没有给我们交代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强的空想性。乌托邦是一个极度集体主义的社会,个人几乎被消解于集体之中,从而事实上会打击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实现制度的最大合理化,从而在事实上阻断了真正的国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制度目标的达成。而且因为只有在人性善的前提下,人们才可能完全为社会献身。然而,人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绝对的纯粹的人性善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很难实现。莫尔在书中并没有说明这种高尚的精神感召是如何满足人们的世俗需要,因此在现实中人们总要先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这一过程就很难保证人们能够一直保持善良的本性。

然而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乌托邦彰显了人类无限的想象潜能,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和批判,是对正义、自由、美德等一系列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解读篇四

如果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以古希腊罗马作为原型的话,那么乌托邦的首都亚马乌勒特城就在很多方面与雅典全盛时期一样了。

莫尔的乌托邦是公有制社会,这一点与柏拉图的“理想国”相同。可能犹太人的弥赛亚盼望也影响了莫尔对乌托邦的构想,这一点可从后文乌托邦国的人对基督教很快就能领会、接受就能看出来。同样有意思的是,乌托邦人对古希腊的作品和思想感兴趣。文中说,乌托邦语与古希腊语很相近,而且文中主人公就怀疑乌托邦人是古希腊人的众后裔之一。

显然,莫尔的乌托邦是两希文明下的乌托邦,和古代中国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理想人格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人生理想中的“学优则仕”很不相同。乌托邦人爱好辩论,兴趣则在于文学、艺术和哲学。这里可以看出古希腊文明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只是乌托邦人并不明白古希腊人探讨世界的本源——那些天上的哲学和被拉到人间的哲学,这一点和希伯来文明相似。乌托邦人认为,信仰和理性一样,为幸福提供基础。而且他们还认为,理想首先要唤醒沉睡在人们灵魂深处中对于上帝的信仰。他们也争论善、灵魂、幸福等等,但认为至善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这一点和儒家、道家不同,却令人想起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对于自然法的研究。乌托邦人擅长音乐、修辞学、数学以及几何,尤其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这一点跟古代埃及和巴比伦相似。他们对哲学和逻辑学却没兴趣,或者准确点说,他们压根就没考察过这些问题。

乌托邦人衣着简朴,对珍珠、黄金、白银、绫罗没什么兴趣,因为它们都是给犯人准备的,在这里,犯人的镣铐就是用黄金做的。写到这里,我们会疑惑,甚至会怀疑乌托邦社会还比较初级吧?他们这么好的审美修养和鉴赏力,竟没有发现金银玉器、绫罗绸缎的审美价值吗?!想一想,我们社会中有多少精美的艺术品是用它们做成的啊!菲迪亚斯的雅典娜像眼睛是用象牙做的,宙斯像全身是用精金包裹,古犹太人的金柜、金灯台也是用精金包裹。虽然黄金和美并不等同,还制造了人间那么多痛苦和不幸。文中还说,他们的宗教还不是一神教,倒与自然宗教更接近,虽然他们对神只有一个称呼,但他们毕竟还容许其他神存在的。

他们看中的职业是纺织、木工、园林、制造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到乡下去从事两年的农活。等到主人公给他们带去医学时,他们就把医学作为最为尊贵的学问了。正像毕达哥拉斯认为的,数是世界的本原。乌托邦人也认为,上帝的奥妙就隐藏在作为生物体的有机构成中去了。新约全书里就有许多记载治病、驱逐污鬼的神迹,是对医术尊敬的又一个证明。

乌托邦人很聪明,在主人公的启发下,终于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从此他们可以不再使用羊皮、树皮和纸草了。虽然书籍不多,但流通很广。正缺少指南针和火药了。不是他们对长期游历,熟悉各国情况的旅客感兴趣吗?他们好像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经济,因为除了铁之外,他们几乎不缺少别的物品了。虽然如此,他们对商业却是事必躬亲的,这样他们就能及时掌握外界各国最新的情况了。

可能一个上升的社会,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一样,对婚姻看得都很神圣吧。在这样的社会里,对各种违规行为处罚是很重的,离婚是不那么容易的。“上帝结合的,人不能把它拆开。“乌托邦教士人员虽然也很有威望,但还是隔离于政治之外了。这说明中世纪的政教合已不那么适应时代了,时代是在要求: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可能莫尔一生最让人不可理解的,也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反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了。这样莫尔就站在教皇这一边了,也就是他还是反对天主教教会分裂的,名义上也支持了“教皇是上帝在人间教会的唯一代表”这一观点。

乌托邦国总起来看是一种民主政治,他们也有他们的一套民主管理、议事表决。监督程序。他们的国家更像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制国家,各个城邦联系比较松散。他们的城邦样式几乎一样,一如我们现在的城市。他们也有他们的议事会、公民大会、总督、酋长或族长什么的。年幼者要听命于年长者,妻子听命于丈夫,儿女听命于父母,这一点和古罗马、古代中国很相似。他们还有他们的海外殖民地,显然这些殖民地也是通过战争取得的。只是那些在战争中沦为战俘的人并没有被杀掉,不过他们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还从事自由人认为不体面的行当,如屠宰业。文中主人公认为屠宰业会让人变得残忍,或者麻木不仁。犹太人也有自己的专门人员负责屠宰,他们不会让动物痛苦地死去,不会吃动物的血——因为血是这个动物的生命,也不会用母羊的奶煮羊羔,等等。

乌托邦每户三十人,婴儿由母亲亲自抚养。他们用餐在公共议事厅,是边议事边进餐,用餐很讲究尊卑年幼次序。

乌托邦人正像古代的斯巴达人一样,他们也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乌托邦人不仅给予邻邦保护,还替邻邦复仇,实际使得邻邦成了它的附属国了。乌托邦人也高价招收雇佣兵,里面也有本邦人参加,当指挥。乌托邦法律是不允许雇佣兵进入乌托邦本岛的,这一点是很英明的。了解罗马史的人会很清楚这一点。当乌托邦人与别国有战事的时候,乌托邦人第一会悬赏捉拿或暗杀敌国首领等重要人物的,第二会出离间计,第三会拉拢帝国的邻邦,所有这些都会让人想起中国战国时代的合众、连横等等政策。

莫尔的乌托邦更像是一本文学书,正像它的副标题所标示的,“关于未来完美社会的全部设想”,它展示了莫尔丰富、奇妙、天才般的想象力。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的美好设想和理念,而不在于科学般的具体构想。

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解读篇五

《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政治家莫尔写的。在书中,莫尔借一位海外游人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来谈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设想。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尊重女权等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乌托邦新岛形象的全面描述,他系统地为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在乌托邦,人们过着健康向上的生活,相互之间平等、互助、融洽、友爱。大家都在公共食堂吃饭,很少人会自己单独从市场上买回食物。“乌托邦人是不允许自己的公民从事屠宰业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会逐渐消灭人性中最可贵的恻隐之心”。从这可以看出,乌托邦人是很善良淳朴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人民变成充满暴力跟杀戮的人。乌托邦人是很懂得互相尊重的,他们以侮辱丑角而感到羞耻。他们觉得人是不可能达到很完美的,只要珍惜天然的美就好了,同时,他们认为涂脂抹粉是一种很不光彩的事情。在我们今天,涂脂抹粉却是很多女性的特点,或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或是为了在交往上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有的时候也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爱惜自己的天然美的,不过,人民一样怀着一种尊重,甚至在其面前表现出厌恶以及暗地给他们起外号。

在乌托邦人眼中,家庭伦理的意义重大,尊爱爱幼是永远不变的传统,他们每个家庭人数限制在16口人以内,并由父亲管理。妻子侍奉丈夫,子女侍奉父母,年轻人侍奉年长者。在乌托邦,不允许一夫多妻,也不允许离婚,除非有通奸或者难以忍受的反常现象发生,可以由国家接触婚约,并允许受害者另行婚配。但是犯有罪行的人是不允许再婚的。这也是他们制度的一个局限。在乌托邦,女性与男性是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并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跟我们国家今天制度大同小异,都是支持男女平等的。

乌托邦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即除奴隶之外的全体乌托邦人当家作主。乌托邦有一套完备的官员制度,高级行政官员必须从博学多才的学者中挑选。乌托邦并没有律师,人人都能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民主权利。

乌托邦人注重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规定,不论男女都必须经常阅读,而且要作为终生的习惯。这个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差不多。同时,他们也很注重外来文化的学习。

在乌托邦人眼中,金钱就如粪土,国家实行财产公有,农业是经济结构的基础。他们认为“金钱被取消了,和金钱相关的欺骗、盗窃、抢劫、骚乱、叛乱等罪行也就不会发生了……一旦金钱废除,贫穷也就马上减少以至于消失了。”但是在我们今天,没有金钱被认为是万万不能的。而且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流通,国家就无法得到发展。

总之,莫尔笔下的乌托邦是一个和平,美好的国家。或许有些地方不太合理,但是,这是莫尔甚至于很多人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在乌托邦中的美好制度都在现实中被实现了,这是一个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希望这个世界有一天能在合理的发展下变成一个大乌托邦。

相关范文推荐
  • 07-25 2023年高中生学生陈述报告 高中生学生自我陈述报告(精选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
  • 07-25 最新质量年终总结报告个人工作 质量安全年终总结(大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
  • 07-25 最新招生办公室工作计划大全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
  • 07-25 豪宅小区租房合同版本(汇总5篇)
    在人民愈发重视法律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它也是实现专业化合作的纽带。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
  • 07-25 最新高一开学自我介绍英语(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 07-25 奖学金申请书摘抄(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 07-25 会计专业求职自我介绍(汇总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会计专业求职自我介绍篇一尊敬
  • 07-25 2023年城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模板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 07-25 最新幼儿园春季开学第一课活动总结与反思(大全5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
  • 07-25 2023年暖心教师祝福语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