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传染性疾病工作报告篇一
随着天气转暖和气温上升,感染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和肠道疾病的儿童患者明显增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性疾病呢?小编收集了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欢迎阅读。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染源和飞沫。
专家提醒,绝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可以居家隔离治疗,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会自愈,但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高热不退,或出现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病例的临床表现时,要立即到医院救治。预防手足口病要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开窗通风;避免和有发热的病人接触,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注意儿童营养提高抵抗力。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a组型疱疹病毒、eb病毒多见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传染源主要是病人。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及发热,预后良好。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除经飞沫传播外,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患病初期可有倦怠、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腮腺逐渐明显肿大,往往从一侧开始,以耳垂为中心肿大。病人会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为预防流腮,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腮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还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流腮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认为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除了与苍蝇繁殖活动有关外,还和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另外,蚊虫等虫媒传染也是夏天发生肠道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天的食物不要放在第二天再吃,天热很容易变质,细菌容易生长;打开的水果,如西瓜等要尽量吃完,不然用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时间也不要超过24小时;夏天卤菜比较受欢迎,但是做卤菜的人如果不注意卫生,吃的人很容易感染病菌,故少吃为妙。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在流行季节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毒。
传染性疾病工作报告篇二
一、认真落实慢性病防制指导思想
我校慢性病工作在疾控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深入校园,大力开展慢性病防制工作,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我校教师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结合教育,提高慢性病专兼职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紧紧抓住大家关心的慢性病问题。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改进办事程序、服务方式、管理制度,尽最大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让大家满意。做到自觉落实医疗服务工作中,进一步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新形象。
三、慢性病防制的内容及措施
1、强化慢性病防制网络工作
为了加大信息工作力度,提高信息数量和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形象,推进慢性病防制的规范。成立慢性病工作小组设专兼职人员。从分管领导到各个办公室,宣传员深入教师中间。积极落实慢性病防制工作的计划,开展各项慢性病防制工作。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快速互动、灵敏高效的信息采集网络。通过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医疗费用的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的经济能力有限并且相对固定,和其相对巨大的医疗需求之间构成了矛盾,这就需要优质经济的服务,而社区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是最佳投入效益的干预,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而社区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医疗优势的一个突出体现。由于社区医疗距居民近,就医方便、快捷,医患之间易沟通,易开展健康教育,易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对一些疾病好回访,易跟踪,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社区居民生命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3、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及时纠察纰漏
我校定期开展自查工作,严格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对慢性病各项工作举行日常自查工作,及时纠察纰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针对工作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积极改正。
四、求真务实,科学防治,全面落实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1、开展学校主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举办讲座、咨询等活动,发放教育宣传资料,制作慢性病防制健康教育橱窗5块。
2、进一步加大慢性病健康教育力度。以二病防治知识为重点,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6全国疟疾日”、“10.8全国高血压日”、“11.4世界糖尿病日”、“12.1艾滋病日”等宣传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讲座活动,普及防病知识。
五、工作体会、存在问题、打算
(一)认真履行了职责,有力推进了慢病示范市创建工作。 作为慢病示范市创建工作中的一员,学校积极履行了职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提升课程质量、加大家校宣传、抓好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有效落实了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为推进慢病示范市创建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二)提高了学生知识知晓率,增加健康意识。
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程的落实、宣传专栏的设置、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三个层面提高学生对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的认识,特别对于八角民族中学学生密切相关的防近、防肥胖、防龋齿、防贫血等内容分年段、分层次地进行教育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知晓率,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三)促使学生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的一生。学校从知识知晓出发,通过多元的活动实践促使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例如,学校通过校园环境卫生的创设,通过“洁净美”教室、“文明班队”等各项评比,有效促进了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加强在校文明午餐、健康午餐的教育,促使学生养成注重膳食营养、不挑食的生活习惯。
(四)及早发现高危人群或慢病患者,并及时通知家长给予控制和治疗,取得好的疗效。
学校配合市保健所开展好学生一年一次的体质监测,对于有龋齿、肥胖、近视等问题的学生以告家长书的方式进行了及时的反馈。除此以外,学校通过家长会对家长广泛宣传慢病防控的重要性,告知家长针对孩子个体情况要积极开展后续的治疗,取得了好的疗效。
我校慢性病防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需要每位参与人员共同努力协调。不仅是我校组织形式的完善,更需要村居委会居民共同配合完成。在改善学校教师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同时提高教学人员健康素养,从而推广到整个乡镇。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内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有待加强,队伍建设有待整体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疾控机构科学规范管理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慢性病预防控制服务的新功能,加强学校教师相关疾病知识素质培养,努力开创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局面。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深化慢病防控的体系建设
慢病防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校园内,涉及到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个体、学校工作人员(食堂工作人员、校医)等。在校园外,涉及到学生家庭,社市。学校作为一个链接点,要有效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深化慢病防控的体系建设。学校将在校内进一步加强制度化的建设,使学校慢病防控制度更为科学完善,使每个部门涉及的人员工作职责更为明晰。在校外,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社市的联系。一是宣传慢病防控的重要性,二是营造和谐的校外环境。如与社市携手对校园外八角民族中学摊的进一步规范,使学校外部环境更利于慢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慢病防控队伍的建设
课程质量的提升直接影响到慢病防控的质量。学校将从师资培训入手,打造一只过硬的慢病防控队伍,使其更专业化,更科学化。如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专项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加强校医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慢病防控的专业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慢病防控宣教活动的实效性
学校要针对每年慢病防控重点,设计开展一系列更有针对性,参与面广,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宣教活动。活动开展要进一步拓宽思路,不局限于校内资源,力争将社市资源、家长资源广泛融于其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工作,体现学校在防控工作中的职能,力争使工作上新的台阶。
传染性疾病工作报告篇三
一、认真落实慢性病防制指导思想
我校慢性病工作在疾控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深入校园,大力开展慢性病防制工作,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结合控烟、控酒、饮食干预等措施,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与促进,降低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有效地控制我校教师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结合教育,提高慢性病专兼职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对象满意为宗旨,紧紧抓住大家关心的慢性病问题。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改进办事程序、服务方式、管理制度,尽最大努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让大家满意。做到自觉落实医疗服务工作中,进一步恪守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新形象。
三、慢性病防制的内容及措施
1、强化慢性病防制网络工作
为了加大信息工作力度,提高信息数量和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形象,推进慢性病防制的规范。成立慢性病工作小组设专兼职人员。从分管领导到各个办公室,宣传员深入教师中间。积极落实慢性病防制工作的计划,开展各项慢性病防制工作。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快速互动、灵敏高效的信息采集网络。通过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医疗费用的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群的经济能力有限并且相对固定,和其相对巨大的医疗需求之间构成了矛盾,这就需要优质经济的服务,而社区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是最佳投入效益的干预,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可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而社区慢性病管理是社区医疗优势的一个突出体现。由于社区医疗距居民近,就医方便、快捷,医患之间易沟通,易开展健康教育,易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对一些疾病好回访,易跟踪,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社区居民生命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3、门诊诊断
学校人口构成,主要疾病谱、死因构成主要疾病患病率,以及社区主要慢性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特征,进行内容、数据更新。
4、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及时纠察纰漏
我校定期开展自查工作,严格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对慢性病各项工作举行日常自查工作,及时纠察纰漏,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针对工作中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分析,积极改正。
四、求真务实,科学防治,全面落实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1、开展学校主要慢性病的健康教育,举办讲座、咨询、义诊等活动,发放教育宣传资料,制作慢性病防制健康教育橱窗6块。
2、进一步加大慢性病健康教育力度。以二病防治知识为重点,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6全国疟疾日”、“10.8全国高血压日”、“11.4世界糖尿病日”、“12.1艾滋病日”等宣传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讲座活动,普及防病知识。共计展出展牌20余块,接受咨询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五、工作体会、存在问题、打算
我校慢性病防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需要每位参与人员共同努力协调。不仅是我校组织形式的完善,更需要村居委会居民共同配合完成。在改善学校教师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同时提高教学人员健康素养,从而推广到整个片区。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内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有待加强,队伍建设有待整体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疾控机构科学规范管理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展慢性病预防控制服务的新功能,加强学校教师相关疾病知识素质培养,努力开创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新局面。
传染性疾病工作报告篇四
1、为辖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中的妊娠妇女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进行早孕检查与指导。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统计上报相关信息。
3、做好孕产妇与未产儿生命检测与管理工作。
4、对建册的孕妇进行高危筛查,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按要求进行登记、追访与管理。
5、入户调查、核实本辖区内的孕产妇和未产儿死亡(含外地户口及外区户口)情况,填写死亡报告卡,及时上报。
信息收集、报告、管理制度
1、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培训信息。
2、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健全统计台账,做好统计汇编,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
3、按要求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举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和篡改。
4、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5、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报送、管理。
6、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
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老年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对辖区内老年人进行管理。
4、对以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藉、舒缓治疗服务。
5、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
6、对于高危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7、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好颁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4、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5、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6、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7、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传染病管理制度
1、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3、建立传染病个案登记卡,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4、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必须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预防性用药。
5、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6、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7、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访、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作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8、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病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设专人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托幼园所儿童保健工作以及生命监测等工作。
2、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8、18、30月龄时别开展一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5、对不同月龄和年龄的儿童进行智力、视力测查,听力筛查和口腔检查,对检查结果异常的儿童进行登记、转诊、追踪和治疗。
6、在儿童定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体弱儿,按照管理常规进行登记和管理。
7、掌握辖区内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定期深入幼儿园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传染病预防、卫生消毒、五官保健等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8、负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
9、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1.成立辖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乡镇、村、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上报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规范要求定期走访,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健康服务咨询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定期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率调查,年度至少开展两次,根据调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7.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2.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照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
3.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老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有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4.资料管理人员及社区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续交由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
5.居民健康档案具有医疗保密性,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档的各种资料。未经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
6.应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及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7.对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应在健康档案袋上用颜色标识区分。
8.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9.孕产妇、儿童、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重性精神病病人健康档案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动态管理。
10.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个人健康档案分散存放的,应在家庭健康档案中标明其存放地。
11.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12.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虫蛀、防鼠咬,应妥善保存。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
在卫生监督所指导下对辖区内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履行6项职能:
四是为辖区范围卫生单位提供卫生行政审批咨询,并代为交件、代办、领证工作,方便群众办事。
六是认真完成县卫生局及卫生监督所交办的其他工作。
资金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落实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核算与管理统一归口到单位财务部门,实行专账管理,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规范资金管理。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必须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专项资金的使用率要与项目工作进度相适应。
4.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各单位要将专项资金的落实、管理、使用情况以及项目实施的绩效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制定具体的绩效考核方案。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不得将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事业经费等。6.定期向社会公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
1、负责本乡镇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化妆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医疗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职业放射卫生等摸底调查,建立本地资料档案。
2、协助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开展本乡镇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领域日常监督检查。
3、开展本乡镇卫生许可现场初步审查。
4、按照县卫生局的要求负责本乡镇管理相对人卫生法律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宣传。
5、按照县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负责本乡镇卫生监督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报送。
6、负责本乡镇群众举报投诉的登记、报告和协助县卫生局开展群众举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调查。
7、协助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参与本乡镇卫生违法案件的初始调查和处理。
8、协助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本乡镇的卫生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9、完成县卫生局交办的其他卫生监督工作。
传染性疾病工作报告篇五
如何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传播(2017年)
春季万物复苏,同时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那么,如何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传播?下面百分网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