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问题篇一
养老金关乎每个老人的切身利益。然而,在我国养老金的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征收上,存在着多头征收,资源浪费的问题;在管理中,养老基金虽然在急速增加,但如何保值增值仍是未解的难题;作为养老金体制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的普及也仅限于一些大型企业。
一问谁来收
10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将送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第四次审议,养老的相关问题也将有所涉及。有业内人士预测,在养老费到底由谁来征收这个问题上,虽历经数次修法周折,但依然会成为争议焦点。
部门间执法尺度不一
养老费征收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话题。
记者了解到,现行养老费的征收主体有两个———税务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
不过,在我国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保制度伊始,负责征收养老费的只有社保部门一家。
之后,随着国企改革的火热进行,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部分企业的社保费征收非常困难。自1995年开始,为强化征缴力度、完成征缴任务,陆续有一些省市请税务部门代征社保费。
1999年1月,社保费征缴暂行条例开始施行,该条例在实际上合法化了实践中的这种模式,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可自行决定征缴机关,税务、社保两家均有资格。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今天。据业内统计,目前,税务、社保两家在征缴工作中各占半壁江山。有的省养老费由税务机关负责,有的省由社保机构负责,还有的省由税务机关和社保保险机构共同负责。
不过,这一局面一直备受诟病。
据了解,实践中,税务、社保部门可为征收主体,而管理、审核主体最终是社保部门。这种并存体制无疑造成部门间执法尺度不一、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征收成本,也造成了人员浪费,更不利于养老基金的监管。
“似乎中国是一个例外。至今没有发现哪个国家允许地方政府自定征缴主体,而形成‘条条’与‘块块’组成‘双重割据’的复杂制度现状。”社保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向《法治周末》记者直言。一直以来,这位社保专家都在倡言,应尽快对1999年实施的社保费征缴暂行条例进行修订,取消省级选择权,这将有利于提高省级统筹水平,更有利于实行全国统筹。
究竟谁来当家
20多年来,改革养老费征收体制的呼声从未停止。
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春节过后,社保法草案终于开始征求意见。
不过,当手捧该草案时,一度对之寄予厚望的专业人士不免有些失望。
在征缴体制这个关键问题上改革的模糊性,被专家批评为“在关键问题上试图绕开矛盾”,“这个问题是多年博弈的一个焦点,或许反映了部门利益协调之难”。
“由国务院规定?这样的规定等于没有规定,再一次回避了矛盾,又回到了1999年前暂行条例的那个‘原点’。”郑秉文说。
而高层对该问题也有所回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经同国务院法制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后,建议社保法草案关于征收体制的条款修改为: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这项改革确立了‘统一征收’体制,终结了长久以来,社保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双重征收局面,是一大进步。”淮安社保处主任冯申军评价说。
但究竟谁来担当这个统一征收人?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社保派”和“税务派”。
力挺社保部门的人士认为,税务部门征收对正规企业较为有效,但对个体户、灵活就业人员等散户和站点较多的情况,则社保部门更有优势。比如,社保部门下设个人档案的托管中心,个体户和灵活就业者可在此缴养老费。在中国现阶段,扩大参保人数覆盖率为当务之急,在企业参保人数几乎达到全覆盖的情况下,社保部门发挥作用的余地更大。
倡导税务机关独大的一方则认为,可借助地税征管优势确保养老费足额、及时发放。
争议至今仍在继续,社保部门和税务部门为此僵持不下。
“提出费改税以后,征缴体制的争论又被搁置下来,迂回地变成了一个税费改革问题。”对此,郑秉文颇感惊诧。
他对记者说,“费改税”问题让这个体制中的问题变得更复杂了,这带来的一个新的问题是,“在目前统账结合制度下即使要改成社保税,也只能对社会统筹的部分改,对于个人的账户,产权属于个人,不可能将其平均化”。
记者获悉,如果社保法草案第四稿确实10月上会审议,该法年内有望出台。郑秉文建议高层借立法机会协调两个部门,拿出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二问怎么管
数据显示,2019年来,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扩大。2019年,我国社保基金累计结余为1639亿元,到2019年底,该数字就直逼2万亿元大关(1。96万亿元)。也就是说,9年间,社保基金规模增加了12倍,而2019至2019年社保基金的平均增长率更是高达41%。占社保基金绝大部分的养老保险基金,其发展速度和规模无疑也是可喜的。
然而,郑秉文却在近日提出“两万亿养命钱面临贬值风险”的论调。
养命钱跑不赢cpi
“这些大规模的资金其收益率仍然跑不赢cpi。”在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郑秉文一针见血地指出。
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不到2%的名义收益率既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国债投资的国家的收益率,也低于国外任何一个实行市场化投资的国家的收益率,几乎是世界上收益率最低的。
他向记者进一步解释,如今,养老金的投资管理层次多分布在两千多个县市级统筹单位(只有北京和上海等四五个省市真正实现了大收大支的省级统筹),这样,全国的养老金在事实上就呈现出非常分散的状态。在缺乏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人士的情况下,这种属地化养老基金管理体制不可能具备实行市场化投资的基本条件。否则,一旦盲目放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十几年来存银行和买国债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此外,目前养老基金投资体制还缺乏完整的配套设计和细节规定,这导致基层政府有实干精神却无具体章法可循,甚至违法行事。“现在的收益率很低,但其实已经是各地基层政府努力的结果,只是他们在操作层面上太随意,可谓呈各显其能的‘放羊’状态。”郑秉文对记者说,个别基层政府为尽量获取较高收益率,在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为银行协议存款而到处奔走,在国债难求的背景下四处拜佛,有时还冒公事私办之不韪。
养老基金必须投资
第一步是临时阶段,在1至2年内为满足养老基金保值的需要,对基金全额发行特种定向国债,全部取消银行商业存款,以保证较高利息收入和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鉴于通胀预期大约为4%,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利率可暂定为4%至5%左右。
第二步为过渡阶段,直指各地两千多个统筹单位的“碎片化”状态,改革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可试行记账式养老保险大账户模式,即将企业和职工的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这就相当于一个银行账户,方便国家将养老基金集中起来变为一个“资金池”,为集中投资管理创造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应组建一个专门的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通过该机构进行集中投资也就是实行一揽子投资,施行多元化投资策略,以期达到投资体制的市场化与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提高整体收益率。国家可以把最好的项目分配给这些养老基金,比如机场高速类似的项目。至于回报,国家可以承诺一个固定的、较高的利率。
第三步为深化改革阶段。既然养老制度在实质上正在改弦更张,那么就应进一步对这个制度进行全面反省。在制度层面上彻底解决收益率低的问题,养老金贬值的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每位老人面对夕阳红或许都有不同的选择。无论怎样,他们仍在消费。养老钱,国家究竟怎么管好这笔养老钱,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
三问谁补充
企业年金,又称“第二养老金”,是我国养老保险体制中的年轻身影。“企业年金制既能大幅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又能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一举两得。”业内人士如此盛赞。
所谓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由企业和员工共同缴费构成,旨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的退休收入保障。而企业年金基金由企业缴费、职工个人缴费和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3部分组成。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年金,可由企业按年、按季或按月缴纳。职工个人缴纳的费用,由企业代扣。职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可以一次或分年逐月领取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储存额。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任何企业都必须参加,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但企业年金却是自愿的,有条件的企业才能建立,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继晔向记者介绍,企业为职工缴纳年金,可在一定比例内享受税前扣除。
发展红红火火
比起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显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来自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李欣告诉记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机构管理和运营,保值增值的手段通常是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而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投资手段更加多样化。
“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主要是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李欣说。
无疑,比起基本养老保险求稳的特点,成功的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行将带来可观的利润,进而大幅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水平,是企业吸引、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有了企业年金后,我们的养老金替代率能达到80%,比原来提升二三十个百分点。”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今年刚入职的员工王翰告诉记者。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我今年24岁,现在的月平均工资为大概为3000元,若我在退休前有31年的工作时间,那么按每年5%的工资增长比例计算,我们企业给我缴费4%,我个人缴费1%,那么我退休后,就可以领取39。876万余元的收入,差不多可以安度晚年啦。
记者从中国年金指数专家协会获悉,2019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仅191亿元。到2019年底达到680亿元。2019年,这一数字更是高达约2300亿元。
而根据多家基金公司近期出炉的企业年金规模数据,6家公司的年金规模达到百亿级,所占比重达到基金企业年金总规模的80%。截至202019年底,博时公司已中标包括南方电网公司在内的23家央企年金管理项目,已签约及中标的企业年金客户总数逾240家,签约规模预计超过170亿元人民币;海富通也挤进百亿级年金梯队,实际运作年金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这种红火的经营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年金的发展热度。
如今,不少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等开始提供企业年金专业服务,帮助企业通过年金计划解决一系列的员工福利问题,这既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福利制度的认可,还将繁琐的管理事务交由外部机构运行,使企业充分地享受到国家给予的额外税收优惠,可谓双赢。
难避投资风险
然而,企业年金的发展并非没有约束。在企业年金逐渐走俏企业和职工的同时,国资委和相关法律的要求给企业年金的发展添加了一些别样注脚。
国资委对央企推行企业年金有一个要求:企业效益较好、管理规范、职工有每月缴纳相应份额的承受力,然后由职代会通过,报国资委审批。
据各家基金公司披露的资料显示,目前基金公司签约的年金客户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多为传统行业,包括石化、银行、保险、电力、钢铁、煤炭和造船等央企和地方大国企,此外,一些效益较好的股份制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在陆续为职工购买企业年金,但数字比例远低于国有企业。
在一家公司“退休计划和财务管理”部门任职的高级咨询顾问孙帆告诉记者,在这种体制下,目前,企业年金的好处仅惠及不到1个亿的职工。
另一个约束来自制度层面。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实行专业化管理。企业年金基金必须存入企业年金专户。
捍卫企业年金进行最大程度市场化投资的人士对此提出批评:加上税优政策和缴费渠道不够明确、不够透明、税优比例不够高等因素,中国的企业年金发展面临了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
然而,从自身实践出发,南方基金养老业务部执行总监张雪松却认为,在实际运作投资组合中,有些企业年金可能因市场下跌等风险而亏损,虽然企业年金是长期性资金,可以承受一定的短期风险,但“在企业年金起步时期,企业年金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健性要求非常高。的确要很谨慎地对风险进行事前控制,这样企业和职工才能有真正的投资回报”。
“在看到企业年金潜在的市场盛宴时,大家都开始力挺企业年金的投资,反而可能漠视投资中可能产生的隐性负债,这对中老年职工的权益是一种伤害。”孙帆说。
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问题篇二
1、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这一预期目标较之于去年下调了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政府并没有因经济减速而动摇经济结构改革的决心。20xx年的7%增速的年度经济增长总量,与20xx年7.4%增速的年度增长总量大体相当。20xx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相当于1997年全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旨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
2、20xx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这样的比重不但在中国以前从未出现,就是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本届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增进人民福祉”。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20xx年政府预期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我国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历史的749万人,还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再加上城镇原有的就业压力,困难可想而知。这一不低于去年的新增就业目标数字凸显了政府的促进就业的坚定信心。着力促进创业就业,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平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20xx年政府预期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与去年预期目标4.6%相比目标更高。我国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中,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必然带来失业率控制的压力。因此,这一不低于去年的失业率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的自信与决心,对增强人民福祉有着重大意义。
5、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20xx年我国cpi同比增长2%,创下自20xx年以来的物价涨幅新低,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展望20xx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国内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善,这种温和通胀格局有望延续。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有助于推进价格改革,这也为央行[微博]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留出了空间。
6、财政赤字1.62万亿元
20xx年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这表明虽然政府坚持“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方向,但也不是对经济发展减速漠不关心。20xx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有助于实施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7、 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
中央政府将增加投资,防止经济“硬着陆”。报告还指出“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激活民间投资,打一场经济“人民战争”。
8、 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9、进出口增长6%左右
20xx年我国进出口增长3.4%,远低于7.5%预期。但由于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政府推动出口还是充满底气。出口增长6%左右有助于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打造竞争新优势,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
10、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去年胜利完成了县级医院的改革试点,惠及5亿农村人口,成绩巨大。今年政府乘胜追击,推出了医疗改革升级版,不但要减轻农村人口医疗负担,还要减轻城市人口医疗负担,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
解读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11项新承诺
1.简政放权,以政府减法换来市场乘法。大道至简,今年将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并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20xx年计划取消和下方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实际完成247项,超额完成123.5%。简政放权已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今年还将继续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2.深化财税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比上年减少1/3以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深入推进,民营银行试点迈出新步伐,在“沪港通”试点基础上今年推出“深港通”,各项外汇储备、保险资金运用范围拓展。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加快,必将带动实体经济和经济社会活力增强。
3.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突出表现在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中,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将更快于东部地区,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协调加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更加体现在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能耗强度大幅下降上面,这些将有助于实现中国经济保持高质量的中高速持续增长。
4.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今年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升级,化解过剩产能。20xx年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如期并超额完成,制造业作为中国优势产业,也要实施“中国制造20xx”,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中国今年加大财政力度,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坚持有保有压,化解过剩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在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拉动经济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问题篇三
这个假期,我来到了xx市xx区敬老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给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还送上了营养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了解了老人们过去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了解了他们现在的养老情况。
住在这所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大多在70岁以上,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送到敬老院来(这与我以前在其他敬老院了解的情况也是一致的),如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身边亲人大多已过世,孤身一人;一个人待在家里太孤单,想有人能够陪伴。从她们的口中,我大致了解到过去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建国初期,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文化,但迫于生计,只能外出干些体力活或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如在织布厂工作,生产烟草等。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即使是在城市,生活物资供给一样严重不足,大部分人最大的希望便是能吃饱穿暖。因为条件有限,许多人不能去上学,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去夜校读书识字。生活在乡下的人,为了能去学校读书,冬天里也穿着草鞋踩着冰雪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地方求学。路上饿了就吃从家里带的生红薯或其他干粮充饥,要是遇上荒年,就吃路边生长的野菜,生存条件极为艰苦。
现在这些老人们的孩子都长大了,都成家立业了,他们被子女送到敬老院来更多的也是一种迫于生计的选择。在我所了解的老人中间,绝大多数人的子女都只在缴纳生活费时才来看望一下老人,顺便购买一些物品,见面交谈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真正关心老人生活起居细节的更是少之又少。子女们普遍对父母们的生活情况关注较少,以为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万事大吉了。更有甚者,子女之间互相推卸养老责任,只顾自己享乐。这种情况着实令人心痛。
在与老人们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人口中都会说只要自己的子女过得好,自己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儿女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父母就行了,他们来到敬老院生活至少还有人可以一起生活、说说话,陪伴他们度过晚年,这比孤单一人待在家里好。我注意到,每当老人们说起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女时,他们的脸上、眼神中总会流露出温馨、留恋、幸福,甚至泪眼婆娑。由此可见,老人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回归家庭、渴望亲情的!的确,老一辈人为我们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过去所经历的苦日子值得我们年轻一代人永远铭记,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创造现在美好生活的前辈们,并以他们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努力学习,争取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不辜负老前辈们的期望。
我认为,传统“养儿防老”模式虽然受到现实的挑战,但是,“养儿防老”的传统并没有过时,并且永远不过时。解决养老的问题,除了政府要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以外,还要解决一个“良知”的问题。“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敬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辛苦地养育子女,当父母老了的时候需要子女们照顾的时候,子女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而那些推卸养老责任的子女应该遭到良知的谴责。倘若子女养老养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每个人都真心实意地为老人着想,那么,国家的养老制度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反之,最好的养老制度也温暖不了老人的心。
所以,我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养老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孝敬老人的心,那么解决养老的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只有人人都唤起自己的良知,才能让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问题篇四
按照xxxxxx提出及时、科学、综合老龄化的要求,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加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整合现有医疗队伍,建立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推进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工作,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健康需求。
完善医养结合医疗队伍建设,建设医护人员为主的“天使医疗队”,进村入户送去医疗保障,建成以居家为主、机构为辅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建立医养结合医疗队伍:完善“天使医疗队”的四个梯队建设,组织县医院、县中医院各临床科室专科医生和护士作为第一梯队;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和护士作为第二梯队;各镇试点机构所在的村卫生所注册的乡医为第三梯队;各镇聘用的健康助理员为第四梯队。将“天使医疗队”作为优质、完备的医疗下沉到基层,真正进入到群众家中带去便利。
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有老年人的家庭能掌握家中老年慢性病知识,学会居家日常护理,学会老年人简单康复照料,配合健康膳食,合理安排老年人的作息。签约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100%。签约的老年人熟悉签约医疗团队的医护人员,建立签约对象与医疗团队的联系(有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及时获取医疗帮助。
提升社区养老机构功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医养结合协议合作模式,要求全县12个乡镇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试点的单位全部有不同形式的医疗入驻,9个能提供康复治疗的镇卫生院签约的试点机构有能力向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
突出中医药在健康养老的优势:以县医院中医科和县中医院为主,配合各镇卫生院设立的中医馆,倡导中医治未病理念,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老年人健康保健方面的应用,开展中医医生社区、家庭巡诊活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人员通过中医药技能培训,掌握中医药健康养老知识。
县医院专科医生和护士指导各镇全科医生和护士针对签约的老年人的专科疾病诊治,收治由下级医院转诊的病人,对试点机构的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进行2次专科培训。
县医院、县中医院组织中医科医生在12个试点针对老年人开展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或者中医特色疾病诊治的义诊。
各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和护士每月1次到试点内指导并监督乡村医生对签约的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建立老年人医疗健康咨询站,开展老年人康复运动指导,指导老年人健康饮食、作息。各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护士和中医馆医生每个月不少于1次对乡村医生和健康助理员开展有关老年人常规护理、急救常识等培训。派出医生、护士对有意愿学习中医药技能、老年人常规护理、急救常识的老年人家庭(每月不少于2户)进行上门培训。
乡村医生每周2次到签约的机构内为老年人开展日常健康体检,指导老年人健康饮食、作息。在9个具有能力开展康复治疗的卫生院签约的养老机构内帮助签约老年人进行康复运动。针对签约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乡村医生和护士每周1次上门为老年人指导健康饮食、作息,指导老年人日常康复运动,培训老年人家庭成员掌握老年人常见疾病简单护理技能,掌握老年人急救常识。乡村医生要配合中医医生入户为老年人家庭成员培训中医药技能。
健康助理员每日到机构内为老年人提供简便的体检,并做好签约机构的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针对签约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每周两次上门为老年人家庭成员宣传健康知识,掌握签约老年人的饮食、起居习惯,为签约老年人提供常规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居家老年人和签约医生团队的联系,及时上报出现特殊状况的老年人健康情况。
县医院、县中医院、各镇卫生院、试点所在地乡村医生和健康助理员签约组成医养结合医疗团队,医疗团队签约各镇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医养结合试点机构签约有意愿入住机构或参与活动的老年人。
医疗团队按照活动要求完成培训、讲座,入户指导等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问题篇五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采访了村支书张守玉。他说,我们县是贫困县,我们村是贫困村。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目前就将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养老费哪里掏得出呀,国家颁布了减负政策,也不敢往人头上均摊啊,再说村民们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这么多了。
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农村人口素质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舍不得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质低下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
是啊!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仇家似的, 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不公平。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地位最低还是农民。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都知道教育与经济一环紧扣一环,一环影响一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落实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践“三个代表”创建和谐农村氛围。我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已经先富起来了。现在先富的人和地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各乡政府的基层干部、党员更应该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地为农民拓出一条致富路。
在分配制度上,国家应尽快地做出调整。现在国家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收效却甚微。国家干预经济,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工业产品的.价格也相应得提高了,所以,农产品的价格相对没有改变多少。国家连续降低了3个百分点的农业税,农民的农业负担减轻了,可这点负担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没几个钱,效果也不明显。希望国家的经济专家们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查市场的经济作用,探索出一条直接有效且明显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通道。
今年农村已在统计年过六旬的老人,据估计要给予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虽然,这制度尚未落实,但人心已是一片沸腾。希望国家尽快实施并将此制度改为农民退休金制度,相信这一制度的落实会成为农民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我地区现行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照顾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村,经济水平极低。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都靠中青年的儿女,在中青年的儿女中,“重小轻老”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小的还没钱照顾呢,何况老的?有些老人的儿女因生活琐事,不履行赡养义务;有些老人的儿女恶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结果谁也不管这些老人。这样不仅老人经济困难,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会养老虽然初见端倪,但不是主流。社会福利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还没有搭建起来,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在日趋丧失,老农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综观这两个层面,还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得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此次调查,虽然调查范围有局限性,但是对我自己而言是感受颇深。首先,我初步了解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群众思想,自己在社会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都在无形的用运马克思主义原理,从而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其次,我认识到中国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如果任由农村的老人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不仅是中国人性的退化,也是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大因素。最后,我觉得自己是真正以主人翁的地位来发现问题,并绞尽脑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名学生,但是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提高文化水平,培养道德品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
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问题篇六
养老金并轨若干问题分析 养老金是人在年老退休之后,保证生活质量的最大保障。它理应根据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进行发放。然而不公的养老金,令人终究意难平。政府多年来,每次关于养老金双轨制的讨论,都会深深刺痛公众的神经,每个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国养老金多轨制的现状已成为当今社会分配不公中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保障问题暴露出的越来越尖锐的突出难题,养老金双轨制被认为是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与失误,并在制定政策时和执行中没有及时纠正和扭转,以至于偏离本意越来越远。不断地提高企业养老金额度,实质上也是在努力弥补双轨鸿沟。然而,不触动制度的根本,不直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难以解决矛盾的。养老金并轨,是制度回归公平、和-谐必须走出的一步。
一、养老金并轨的必要性
1、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2015年初启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由于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之后,不同单位的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待遇,以“身份”划分不同的制度和待遇,显然有失公平;而且多种制度并存撕裂了社保制度的完整性;另外,对于劳动力的流动造成了无形的阻碍。因此把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与企业统一的养老制度是改革的根本出路。公务员是从事纳税人花钱购买的公共服务,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对于财政减负也有好处。基本养老保险将无缝隙的覆盖全社会人员,实现社保体系的国民话,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政治体制改革始于经济体制改革相互依赖的,目前的经济体制发展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以达到与之相适应。
2、统一完善社保体系的要求
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养老制度,导致了社保制度的多样化,不利于我国社保制度的长远发展。第一,如果基本养老保险局限与企业当中,覆盖率低,发挥分散风险和为国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职能就会降低;第二,参保人员技术小,基金累计量少,直接影响了基金的抗冲击性;第三,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限制了人员的流动。
3、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养老制度,特别是公务员作为政府执政的执行者,使得其他人对于这一群体要求要高于其他人群,并且将公务员以政府的等同角色对待。这将无形中造成壁垒,就是在市场经济驱动的劳动力出现了制度的束缚和阻碍,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养老保险金的管理、发展、稳定等多方面存在约束与束缚。
4、对个人造成不利影响
就会出现衔接的难题,认为堵塞了人员合理流动的通道。目前,我国的`这一现象比较严重,不只是不同制度下,统一制度下的不同地区衔接同样存在问题。在深层次的看,这就为部分不良企业主提供了一定的违法漏洞。
1公务员成为养老金并轨的阻力
养老金并轨最关注的人莫过于两头: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其中公务员最担心的就是收入是否因此而大幅下降。如果实行企业的基本养老制度,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将会大幅缩水,为了规避政策,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出现了提前退休的热潮,在一些高校,老教授们集体“火线退休”。因而,人们认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至今无措施、无动作,阻力很大源于公务员为防止自身待遇骤降的人为因素。但是,我个人认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中,待遇骤降,导致公务员不满的问题应该不存在。首先,目前的公务员收入水平与其同等能力的人员相比不高,部分地区甚至偏低,所以,国家在出台政策时,也应会考虑这一问题,用提高工资或其他途径解决。
目前,公务员是由财政发给养老金,由公共财政现收现付;改革后,公务员将与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费,统账结合,部分积累。那么改革前所欠的那部分养老金如何解决?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中,当时国家没有负担隐性债务,旧制度积累的养老金权益全部进入新制度,直接造成了新制度“负债经营”,包袱沉重。将公务员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新的制度与旧制度的衔接将直接影响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而且,有前车之鉴,应当不会出现类似的明显问题。新的制度与旧制度的衔接时,对于直接面对改革的公务员如何区分层次以及待遇划分是关系到投保人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如何确定划分界线以确定不同层次的待遇和补偿标准,也是需要斟酌考虑的问题。
3、“老人”“中人”“新人”不易划分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处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之中,其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并滞后于实践。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保险,不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形式的变化,两类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格局逐渐暴露出各种弊端,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已是大势所趋。
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问题篇七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人生之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
基于如今的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并且相关部门组织的活动具有强制性,老人们抱着一种应付了事的心态参与活动,因而在活动中并未获得真正的快乐。虽然我们很多人都不懂老年人他们在想什么,但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让他们活的更快乐,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回忆,陪伴他们去寻找年轻的辉煌和对明天的希望。祝福他们安享晚年,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游戏方法:
由拥有4张奖券的老人将自己的姓名写在奖券上,并放入抽奖箱内,活动最后由工作人员抽取5名幸运老人,由院主任靳能泉颁发奖品(食用油)
在抽取完终极大奖后,由工作人员在抽奖箱内抽取1名超级幸运老人,由民政局领导颁发奖品(电饭煲)
十
人员安排:本次活动分为三组(活动组、机动组及宣传组)
政府工作报告养老问题篇八
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时也符合了当前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我们在崇阳县路口镇进行了一次养老情况调查。
关键字:养老方式;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崇阳县路口镇;家庭养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今老龄化日益严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广大的农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提出,到2019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至2019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
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的伟大落实,是持续多年的惠农政策的又一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并且实行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由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201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以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从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养儿防老”的意义日渐衰微,尤其是对于那些既无劳动能力、又无人赡养的贫困老人来说,晚景更令人堪忧。而“新农保”制度是“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对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通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及队员间的讨论,确定了这次调研的主题“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查看了相关文献并且阅览了网上的部分团队的相关报告确定了这次调研所用的调研问卷。最后,准备了一些到当地与居民谈话时的问题、注意事项。
调查时间:20xx年7月
调查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
调查对象: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居民
调查队员:李凌燕、龙雪晴、曹杰茜、曹雪霜
调查方式:文献调研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
调查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此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式,着重了解当地的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如果实行是否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对现今养老保险政策的评价和期望来了解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认识以及居民们对养老的打算与计划。与此同时,我们还向居民宣传养老保险政策的相关的制度。
1.养老的现状分析
这种养老保障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
(1)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
(2)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
(3)分而不离的家庭居多。
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实践结果来看,家庭养老已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的宿愿,又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中国社会所要承担的养 老社会压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 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的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 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总之,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 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
2.存在的问题
(1)村民对于养老保险概念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然而调查情况却不那么令人高兴,当我们向村民们提及“您是否有办理养老保险?”时,他们大都面带疑色,并不了解究竟何谓养老保险。有的以为农村医疗保险就是养老保险,有的以为是一般的商业保险,最后一位比较了解养老保险知识的人士才向我们透露,直到前几个月该地都还没有落实养老保险政策。这几个月开始,镇政府才先为年过六十的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证,而其中大多数的老人对前来为他们照登记照的事情也是糊里糊涂,并不知其然,只知道政府是要给他们钱。由此可见,当地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概念还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而现在农村的老人其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多数是小学都没有毕业,既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阅读相关文献,电视上的新闻有时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专人的讲解,使得他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事知之甚少。大大的减少他们应有的福利。
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村民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行工程不信任
但当我们试图使村民了解何谓农村养老保险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则表示如果有养老保险,他们也不愿意购买。有的人是认为自己无法负担参保的资金,有的人却说要儿子养或者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而更多是的对这个政策实行的不信任。村民担心自己交了钱到时候自己反而拿不到一分钱养老。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关于此类问题,国家并没有具体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只有1992年1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实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做出调整。立法的力度不够,也给许多人有空子可钻,致使我们对此推行的困难又增加了。而面对村民们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保险并不保险。
(3)四十岁左右的村民对自己的养老并没有规划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对四十岁以下,比较年轻的村民的询问了他们有关养老的看法,但当提到对自己养老的看法时,他们基本都表示没有什么规划,或者直接说让子女养。反观城市地区,各种商业保险相当活跃。有些养老保险甚至专门针对十几岁的小孩子的。虽然小孩购买养老保险不能够算得上很明智,但起码在养老方面村民还没有很强的意识,对自己的未来也不能做到眼光长远。
3.原因分析
(1)资金来源不尽合理,未体现全社会责任
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民政部1992年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明文规定,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的规定使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投入过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际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经济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由集体经济负担的农村军烈属优待、“五保户”供养变为农民直接负担,而国家干部、城市居民、工人不负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增加统筹金额,也不利于标准统一。此外,农民个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集体补助也微乎其微,几乎完全由个人缴费。这样的社会保障不仅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且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养老、医疗等保障项目的积极性,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难度。
(2)缺乏法制保障
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
(3)全社会老龄意识不太强,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老龄工作没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不力,成效不大。基层老年人协会的普及率达不到要求。由于缺乏老龄意识,致使不少人有岐视老年人的现象。特别是有个别公汽上的乘务员和司机,由于受利益驱使,在路上见到老年人搭车,不愿意停靠让老年人乘坐并予以方便,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中卧床老人大量增多,无人护理、照料的问题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对于丧偶、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协。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对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4)老年服务业滞后,农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相对较少
一是乡镇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数量少。目前崇阳县12个乡镇除了只能满足“五保户”需要的福利院外,面向其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能享受到的各种养老服务特别是生活照料服务几乎是空白。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欠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组织欠缺、志愿者服务队伍不稳定,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服务更是严重缺乏。
(5)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
(6)农民收入不稳定且增长缓慢导致养老资金短缺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政策,致使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 而农民的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人情往来的费用。因此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作为养老资金。
在政策进行修改完善后加强必要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认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了解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积极主动参保,自觉自愿缴费。不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实时动态,提高觉悟水平。
其次,加大农村教育力度,增强农户接受新知识、理解新政策的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新农保的意愿越强烈。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和政府要真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并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扩大农民就业面。途径二是强化土地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当增加土地种植面积。虽然目前农村土地功能有所弱化,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也有所减少,但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应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并在技术、资金上给与支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还要变革与更新土地的保障模式,积极摸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本化,将土地变为一种可以资本化的资源。同时,各地应尽快建立与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合理有偿的流转起来,使农民获得相应的收入。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措施。因此,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确定保障线标准,使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老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物质需要。其次将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化。经过一段时期、在一定地区试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政府应当及时将可行有效的保险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逐步补充或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险走上法制化轨道。由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障需求、基本原则、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思想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应当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政策。
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网络系统,所有信息实行公开透明化。对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都及时录入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每一位参保农民都有真实的参保信息。保障养老金能及时发放,养老金账户安全可靠。
经办人员要熟悉相关业务,提高操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经办机构应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置下级经办点,便于高龄老人缴纳和领取保险金,真正把惠农政策做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