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报告篇一
(一)提高思想认识。按照州委、州政府“立足大生态”工作部署,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围绕“让恩施的绿色生态成为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座富矿”的工作目标,切实增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坚决扛起长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
(二)强化组织领导。在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保护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成立恩施州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指挥部及十个攻坚提升行动专项指挥部。州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十大攻坚提升行动的综合协调,各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明确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制定年度任务、措施、责任、时限“四单”,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州直相关部门要积极协同配合,增强工作合力,并加强对各县市的帮扶指导。各县市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将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与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结合起来,落实属地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细化配套政策和推进措施,做到具体化、项目化、工程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严格督办考核。州指挥部办公室要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四单”,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对工作进度滞后,影响全州任务完成的,报请州指挥部进行重点督导。各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要适时组织开展对专项行动推进落实情况的明察暗访和工作督办,对落实到位、积极作为、作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履职不力、进展迟缓、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2.恩施州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绿色转型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3.恩施州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4.恩施州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5.恩施州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6.恩施州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7.恩施州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8.恩施州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9.恩施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10.恩施州水资源保障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11.恩施州长江流域非法矮围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方案
附件1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报告篇二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v^^v^关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以水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为突破,以提升一体化示范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关键,以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为目的,加强水资源管理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将吴江打造成为江苏县域水资源管理最美窗口和一体化示范区水资源管理示范标杆,有力支撑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制度创新。把握一体化示范区是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的战略定位,破解制约水资源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堵点、解决难点,着力优化水资源管理体系,有效增强水资源现代化管理能力。
坚持系统谋划。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一体谋划,着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配置、调度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坚持分步实施。抓住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突出重点、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科学分类制定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近远期目标,把握好节奏,稳扎稳打,有序带动一体化示范区其他区域一体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务求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坚持示范引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试点,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争当示范区水资源管理先遣队和排头兵,凸显示范效应,树立管理标杆,打造江苏县域水资源管理窗口。
(三)试点定位
——水资源创新管理新高地。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探索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创新体系,形成多层次、可复制、示范性的水资源管理创新经验,为一体化示范区水资源管理提供示范。
——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新样板。聚焦吴江实体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的特点,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以高水平的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更好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布局优化,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安全发展。
(四)试点目标
抢抓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锚定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战略目标,聚焦吴江“创新湖区、乐居之城”和“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发展愿景,高质量构建水资源配置、取用水管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标准规范、水资源技术支撑“六个体系”,完善水资源信息“一个系统”,探索水资源管理政策“一个创新”,实现水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取用水管理规范高效、水资源利用集约节约、水资源保护常效管用、水资源标准全面完善、水资源技术支撑保障有力、水资源信息管理智慧便捷、水资源政策创新有序推进,水资源管理体系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制度完善、基础扎实、管理规范、工作高效”的水资源现代化管理体系。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报告篇三
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结合我州国土空间生态本底,统筹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特性,科学确立长江流域生态修复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按照保证安全、突出生态、兼顾景观的次序,谋划和推动我州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有序部署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通过3年攻坚,构建“安全、和谐、健康、清洁、美丽”的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突显我州主体生态功能区的地位和作用。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实施州、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市(州)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鄂自然资办文〔2021〕10号)精神,参照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大纲,组织编制州、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力争2022年6月底前完成规划文本等成果汇编工作,按程序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
(二)指导完成长江三峡地区(巴东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指导巴东县完成长江三峡地区(巴东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通过实施长江库岸修复、地灾治理、垃圾污水处理和生态农业四大类工程,打造长江库岸巴东段生态屏障,改善人居环境,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序时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按照各县市起底排查确定的分类台账和“一矿一策”情况表,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序时推进已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确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州已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压实矿权属地管理责任,坚持“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强化矿山责任主体生态修复治理义务,切实将矿山生态修复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事中保护转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全州良性有序的矿山生态环境。
开展历史遗留矿山核查,积极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省级补助项目。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的通知》(鄂自然资办文〔2021〕14号)要求,按时完成我州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依据核查结果,支持指导县市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省级补助项目,推动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
(四)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加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等项目实施力度,强化中央、省级资金使用,推进恩施市沙子坝滑坡等20个重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
(五)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依据《湖北省高质量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持续推进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宣恩县椒园镇两个2020年度部级试点项目,恩施市白果乡、巴东县野三关镇两个2021年度省级试点项目和宣恩县沙道沟镇2021年度市级试点项目,积极谋划其他县市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定期调度各县市工作推进情况,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州级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在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成立州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工作专班,专班设在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协调配合,增强工作合力。
(二)强化检查督导。州、县按照工作方案,做好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各时间节点成果审核。巩固长江干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成效,加大矿山生态修复的日常督办和调度。选择基础好、有代表性、各方积极性高的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重点推进,督促县市政府和投资主体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把政策红利转化为生产力。认真组织生态修复项目“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三)做好舆论宣传。积极宣传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高公众对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水平,激发公众对生态修复的关注度,吸取公众对生态修复的建议,以长江流域整体修复成效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附件10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报告篇四
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实践,实现“六个全覆盖”、推进“五个规范化”、开展“四个创新”等重点示范工作,有效增强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试点活力,推动试点工作在吴江落地生根、早见成效。
(一)实现“六个全覆盖”
1.实现水量分配全覆盖
2.实现生态流量(水位)保障全覆盖
全面完成全区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目标确定,制订印发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实施、生态流量(水位)监测预警、监督考核要求,抓好生态流量(水位)目标落实,系统提升吴江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能力水平。
3.实现地下水计量管控全覆盖
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全面完成吴江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超采区范围及开采量核定,严格执行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和用途管制。建立地下水水位和开采量动态预警监测体系,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点布局及监测项目,实现地下水取水全覆盖计量及规模以上取水户在线监测。
4.实现取水许可审批监管全覆盖
5.实现用水定额制定实施全覆盖
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抓手,结合吴江产业结构特点,建立健全江苏省和苏州市先进用水定额标准体系。选择纺织、印染等高耗水行业开展用水定额对标达标,推动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提升。加强用水定额标准实时跟踪、动态评估、监督检查,切实发挥用水定额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刚性约束和导向作用。
6.实现节水型载体创建领域全覆盖
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高质量完成吴江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助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纺织染整等重点高耗水行业节水载体建设为重点,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逐步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加快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提高重点行业节水型载体创建覆盖率,充分发挥节水示范作用。
(二)推进“五个规范化”
1.着力推进饮用水源地管护规范化
持续开展水源地长效管护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严格落实供水安全应急防控措施,加大蓝藻(水草)防控处置力度,严格水源地长效管护年度评估考核,实现饮用水源地长效管护规范化。开展吴江第二水源地建设和应急饮用水源地升级改造,适当提高应急备用水源地围堤设计标准,推动供水设施改造,提高供水保障程度。结合区域水利信息化建设,增设水质信息采集、视频监视、闸站工情监测,实现应急备用水源地现代化指挥管控。
2.重点推进取水工程(设施)管理规范化
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规范、取水行为规范、档案台账规范,取水计量精准、监控传输精准,标志标识清晰等“三规范、二精准、一清晰”要求,以吴江第一水厂、吴江第二水厂、吴江市盛泽镇开发区工业水处理有限公司等3个国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为模板,开展吴江规模以上取水工程(设施)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加强取水工程(设施)核查验收抽查,对验收达标的,发放合格标牌;对未达到建设要求的,提出整改要求并组织复查,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
3.大力推进取水计量监控规范化
出台取水计量监控规范化工作办法,明确取水计量工作要求。规范计量监控安装流程,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控设施建设,逐步扩大取用水计量监控覆盖面。强化水资源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提高取水计量监控在线率和准确率。加大取用水计量设施监管,借助取水户计量设施第三方抽检,确保计量设施正常运行、数据准确。
4.探索推进工业园区用水管理规范化
以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单元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结合本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明确提出产业园区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提出项目准入的用水定额标准和相关管理要求。推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提出适用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的项目类型和具体要求。提升产业园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产业园区内工业水厂、污水处理厂和企业主要用水单元安装分级计量监控设备,构建产业园区分级计量在线监控体系,实时掌握水厂和企业内部新水取用和中水回用情况,做到产业园区和内部企业取用耗排全监控,实现企业在线水平衡测试和水效评估分析。
5.持续推进计划用水管理规范化
加快推进计划用水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用水计划上报、下达、警示、变更等全过程留痕。严格按照用水定额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下达用水计划。以重点监控用水户为对象,加强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累计加价收费,逐步规范用水行为。以吴江智慧水务平台为依托,与供水企业、取水户搭建供水和用水数据传输系统与共享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取水户在线用水智能分析和预警服务推送,实现计划用水管理的精细化、在线化、流程化。
(三)开展“四个创新”
1.开展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创新
针对吴江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开发利用特点,完成吴江水资源刚性约束“四定”试点方案编制,明确吴江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框架,研究建立涵盖用水总量、分行业用水量、用水效率、生态流量(水位)、地下水水位、再生水重复利用等指标在内的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探索发布入太湖河道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水环境质量等指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力争将刚性约束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2.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制度创新
基于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结合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提出园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以及项目准入的用水定额标准和相关管理要求,促进产业园区分质供水和再生水利用。加紧完成吴江经济开发区开展区域评估试点工作,尽快制定区域评估工作计划,优先完成开发区、产业园区区域评估,有序推进区域评估向乡镇延伸,并研究探索吴江全区的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此外,在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基础上,推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提出适用评估区域内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的项目类型和具体要求。
3.开展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水务“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实施建设、统一组织运营、统一政府监管”的“四统一”社会服务。积极推进水务系统信用工作,完善水行政审批、执法和排水户失信行为认定、告知、惩戒、修复等相关制度。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政府投入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探索新型市场合作模式。
4.开展吴江水务智慧化管理创新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报告篇五
吴江位于江苏最南端,一体化示范区西部,境内水系发达、湖泊众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
(一)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
吴江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延浙江,北依苏州,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区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势低平,地形低洼平缓,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全区分为湖荡平原和滨湖圩田平原两种类型,绝大部分区域属湖荡平原,地面高程至米(镇江吴淞基面,下同),其余滨湖圩田平原地面高程至米。
2.水文气象
吴江地处中纬度,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多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26天。冬季盛行西北及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米/秒。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毫米,最大年降水量毫米(1999年),最小年降水量毫米(1934年)。降水集中在汛期5至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毫米。
3.河流水系
4.社会经济
吴江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下辖黎里、盛泽、七都、桃源、震泽、平望、同里7个镇和松陵、江陵、横扇、八坼4个街道,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020年,吴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亿元,同比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二)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量
吴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与河川径流不重复计算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产水系数,多年平均产水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报告篇六
到2025年,全州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进一步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生态设施渔业,确保实现“十年禁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持续推进农药减量。继续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调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引领化学农药减量。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推广适宜山区复杂地势地形作业的植保机械,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确保到2025年,全州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
(二)持续推进化肥减量。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抓好取土化验、田间试验、农户施肥调查、配方制定发布、数据开发等工作环节,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推广畜禽粪肥就近还田、秸秆肥料化还田、绿肥翻压还田等有机肥替代化肥措施,指导农民科学选肥用肥。加大缓控释肥、作物专用配方肥等肥料新品种和示范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方式推广力度,推进施肥精准化、过程轻简化。力争到2025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全州化肥用量较2020年实现负增长。
(三)加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持续抓好中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和省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项目的实施,积极畅通种养结合路径,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分类管理。深入贯彻落实相关环保工作要求,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强化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污染防治,积极认真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指导服务,确保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五)持续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捕”。严格执行中央及省、州关于长江、清江流域禁捕退捕的部署安排和禁渔期制度,进一步压实主体、主管和属地三个责任。完善执法机制,充实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加大打击力度,推动联合专项打击常态化,斩断非法捕捞、运输、销售地下产业链。广泛开展政策法规宣传,营造基层理解、群众支持、社会认同的良好氛围。确保到2025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州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定期调度各县市工作推进情况,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农业农村绿色攻坚提升行动作为优先落实的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组织架构和工作专班,充实工作力量,确保各项工作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
(二)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整合现有涉及农业农村绿色攻坚提升行动主要任务方面的政策措施,统筹用好用活各项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州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协调当地财政投入,充分利用能促进农业农村绿色攻坚提升行动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宣传贯彻《^v^长江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科学普及、舆论宣传和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普及减量控害、资源利用、水产健康养殖等知识,提高农民参与度,营造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报告篇七
对我州长江流域非法矮围进行全面排查,开展集中清理取缔,做到应清尽清、能清速清,维护河库水系通畅。
二、主要任务
对全州长江干流巴东段、清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以及三峡库区恩施州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咸丰忠建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恩白水河大鲵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水域内非法设置的用于捕捞、养殖的矮围进行专项整治。
(二)集中清理取缔。各县市政府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快,立行立改、边查边改,对照非法矮围台账开展集中清理取缔,排查发现一处,清理取缔一处,销号复核一处。
(三)开展重点抽查。州水利湖泊局根据各县市排查及清理取缔情况,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发现漏报瞒报、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配合长江委、省水利厅开展重点抽查。
(四)持续清理整治。集中清理整治阶段任务完成以后,结合河流“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非法矮围清理取缔有关工作,坚决杜绝已清理取缔矮围死灰复燃、新增非法矮围等情况。长江、清江禁捕期间,各县市定期组织排查,发现非法矮围及时组织清理取缔。自2022年起,每年12月2日前,各县市将排查清理取缔情况及台账报州水利湖泊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州长江流域非法矮围整治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定期调度各县市工作推进情况,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县市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非法矮围排查和清理取缔工作,对非法矮围清理取缔情况逐个点位进行复核、销号。
(二)强化考核管理。将非法矮围清理取缔和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纳入州对县市河湖长制考核内容。
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报告篇八
结合吴江水资源现状、管理特点、重要机遇及主要挑战,全面对标一体化示范区对吴江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把完善水资源管理创新体系作为水务系统支撑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重要方面,围绕“六个体系”、“一个系统”、“一个创新”,加快探索水资源管理新模式。
(一)建立更加优化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2.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
3.加强水量分配和地下水管控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取用水管控体系
聚焦河道外用水管理,把取水许可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完善取水许可全过程和标准化管理。
1.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
按照“以供定需”指导思想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吴江水量水质现状,以及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开展水资源刚性约束“四定”试点,实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快推进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以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区域为单元,明确提出区域内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和项目准入用水定额标准和水资源管理要求,超指标地区实施取水许可限批。
2.确定分行业可用水量
综合考虑本地水资源、过境水资源以及河流、湖泊调蓄水量等水资源禀赋条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水源布局、取水设施分布、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管理要求,科学确定区域分行业可用水量,作为取水审批的前提和依据。积极探索建立丰水地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框架与指标体系,实现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适应。
3.优化取水许可审批程序
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范围内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流程,推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和电子证照改革,研究提出告知承诺制取水许可审批标准、审批流程以及告知承诺事项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取水许可审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细化完善适用取水许可审批简易程序的项目类型和具体要求。
4.完善取用水工程(设施)规范化建设
组织开展取水工程(设施)规范化建设,以国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为重点,对取水口标识标志、取水泵房布置、计量设施安装、检定校准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建设,新(改、扩)建取水工程(设施)建设参照标准化方案执行,已建取水工程(设施)逐步开展标准化升级改造。明确核验、发证、延续、总结和计划管理各环节的规范程序和格式样板,细化监督检查“规定动作”和标准体系,实行取用水户清单式管理,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设水平。
(三)建立集约节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
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实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结合吴江产业结构特点,推进纺织、印染、电子元件等主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全覆盖,推动一体化示范区统一用水定额标准,完善长三角地区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在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管理、节水评价等工作中严格使用用水定额。持续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多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高质量创建一批节水型园区、单位、企业、学校、社区,不断提高各级各类节水载体覆盖率,充分发挥节水示范作用。在公共领域和家庭组织深入开展节水器具、节水产品推广普及工作,加快公共领域节水改造。巩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完善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稳固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工程及其尾水湿地建设,完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产业链条,电力工业、城市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以及苗木花卉灌溉等优先使用再生水;以盛泽镇、平望镇为重点,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进工业水厂及其配套回用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工业用水供排一体化,有效提高工业再生水回用率。
2.严格高耗水企业管理
推动高耗水企业节水增效,严控高耗水行业用水总量,定期开展高耗水企业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准确把握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定量关系,逐步将管理措施延伸至企业各用水工艺、用水流程以及产品定额环节。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广高效冷却、洗涤等节水工艺技术,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将取水总量监控预警及用水效率指标分析服务及时推送给企业,实现取用水全流程监控及节约用水管理。
3.创新公共供水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