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篇一
一、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我镇自建档立卡以来共纳入1124户4202人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0脱贫247户1047人,脱贫122户510人,脱贫103户390人,脱贫160户611人,2018年计划脱贫400户1331人,贫困发生率降为。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帮扶工作落实
为了加强对帮扶工作的领导,确保帮扶工作落实,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镇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镇扶贫站,指定专人负责协调、承办、对接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和强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脱贫工作责任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确保扶贫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全力以赴,确保如期脱贫
我镇把脱贫攻坚摘帽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确保帮扶村按照脱贫时序如期脱贫。全镇上下同心同向、苦干实干,帮扶成效显著。贫困户精神面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帮扶工作得到了村委、群众的支持和肯定。2018年召开3次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主动加强与各级帮扶单位的沟通衔接,确保到村到户的帮扶计划落实到位。
(三)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确保贫困户摘帽退出
1、扎实开展入户调查,落实“一户一策”帮扶工作计划,为谋划科学脱贫之路提供保障。一是清查各户人口信息,掌握其人员的变动情况;二是结合各精准贫困户的“一户一策”,逐一核对各贫困户的“五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等帮扶内容的落实情况;三是严格按照脱贫标准,通过细算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定出各贫困户与脱贫目标的差距;四是征收各贫困户的所需所困,列成任务清单,及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五是仔细督查各农户自身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列成任务清单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跟踪督促整改。
2、加强扶贫政策宣传,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一是组织全镇干部深入学习相关扶贫政策,熟悉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依托全县“6+5”产业脱贫方案及相关扶贫优惠政策助推脱贫摘帽、促进增收;二是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向农户传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文件精神,宣传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有关扶贫政策,解读贫困户脱贫标准和认定程序。三是大力支持各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奖知识问答,扶贫和扶志、扶智并举,开展感恩教育,破除贫困群众落后思想观念,树立脱贫信心和决心。同时,以入户宣讲、流动宣传等方式引导群众学知识、学政策、学技能、学习惯,激励群众上进心,强化脱贫信心,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广泛宣传,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激发群众响应和参与脱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3、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为贫困户谋发展、办实事、促增收。干部认真开展各项帮扶工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对村两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户生产生活方面给予大力援助。全体帮扶责任人员建有帮扶台账和走访记录,与帮扶贫困户结穷亲送真情,帮扶措施落实有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帮扶工作存在不足之处。在帮扶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帮扶单位特长和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部分驻村帮扶工作队帮扶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升。
(二)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部分贫困户缺乏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满足于算“经济帐”、“收入帐”。喜好“拿来主义”,不主动思考具体的扶贫措施,“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
三、工作计划
(一)认真审视,坚持问题导向。仔细对照有关通报反馈问题,进一步做好当前帮扶问题整改工作,针对通报反馈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发现和解决问题一个不漏、一个不剩,切实抓好存在问题整改落实,补齐工作短板,巩固脱贫成效。
(二)因地制宜,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确保脱贫帮扶计划落到实处,对照调整帮扶举措,衔接最新扶贫政策,抓好“一户一策”精准落地和动态调整,把帮扶工作做扎实,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进一步提升特色富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带动贫困户发展壮大脱贫特色产业。
(三)结合实际,靠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巩固脱贫工作成效,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脱贫攻坚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紧紧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扣时间节点,分类施策、精准救助,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篇二
按照省民政厅任务安排,县教育基金会参与了县梭坡乡村脱贫攻坚工作,现就我局与县教育基金会参与帮扶的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项目开展情况做以下总结。
一、村情简介
村位于梭坡乡东北面,距乡政府公里,距县城公里。是我县20xx年摘帽的贫困村,属于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带。全村目前为62户289人,拥有耕地亩,林地2400亩,退耕还林亩。由于地貌及恶劣的自然条件限制,我村群众收入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及短期外出务工为主。
二、找准方向,兴建酿酒及鲜市葡萄相结合的葡萄种植产业
种植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之一。我局会同县教育基金会在村从村情民意入手,为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推动农民致富增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是组织统筹集体土地50余亩,分上下半组实施开垦及管理,其中上半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负责种植基地的具体实施及安排,下半组由村委会主任任组长负责种植基地的具体实施及安排。二是加强群众产业技能培训。20xx年县教育基金会先后5次对村进行葡萄种植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种植技能培训、种植基地选址、场地平整、品种筛选、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止等)。三是精准定位。针对村葡萄种植情况,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对村已种植的葡萄进行采样研究。根据村日照时间长、水果含糖量高的特质决定投入资金33万元发展村葡萄种植业,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经过考察、调研、征求该村村支两委及部分户主代表同意决定:将在原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新增50亩种植面积,拟定为我县社会组织参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项目。每亩需求资金7000元用于购置基础材料及开垦荒地。四是组织学习。组织村已有种植经验农户前往攀枝花学习考察先进种植理念,破除陈旧种植观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村实际情况的葡萄种植管理办法,并对其余种植户进行手把手种植教学,改善种植陋习,提高产量。五是引进外地先进经验,计划在村葡萄种植基地中打造独具特色的特色生态采摘园。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村群众的种植技能培训。
二是计划于20xx年初开始正式种植葡萄,我局将全程跟踪种植过程,确保葡萄产量。
三是在葡萄种植前做足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制定一些列应对市场变化的规章制度,指导村葡萄种植业走上正轨、做出成效。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篇三
(一)、经济林果产业建设情况
1、果树栽植:截止目前,完成苹果栽植4.407万亩,其中春季栽植0.48万亩,秋季3.927万亩;补植3.08万亩,其中春季1.3万亩,秋季1.78万亩。
2、技术培训:采取举办技术培训班、果园实地培训指导等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3期,培训果农4100人(次)。
3、果园管理。对20xx年底现有的18.2万亩果园管理落实了施肥、浇水、喷药、修剪、清园和常规管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4、果实套袋:完成果实套袋1.2亿枚。
5、苹果“千百十”工程和千亩栽植示范点建设:按照 “千百十”工程实施具体要求,重点抓了新建园、幼龄园、盛果园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和管理工作;建成了7个千亩栽植示范点,其中市级3个。
6、果窖建设:新建果窖61处。
(二)、种苗花卉产业完成情况
1、国营苗圃育苗完成情况
今年我县六处国营苗圃完成育苗320亩,其中:刺槐210亩,山杏110亩。
养畜、川地种菜育苗”的布局,突出乡土树种育苗,完成育苗20xx亩.在固城新村建立以苹果、曹杏、核桃、枣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和以王昌寺行政村山杏、国槐、107杨树、速生柳为主的生态用材林基地,局里抽调2名技术人员长期驻育苗点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在老城镇的牧家沟村建立以沙棘、山桃、山杏、刺槐为主的用材林基地。
为了提高国有苗圃在苗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促进我县生态工程用苗的合理搭配,满足城乡绿化的需要,对师家庄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的雪松、白皮松、塔柏、火炬、玉兰、日本樱花、黄山栾、白蜡等珍贵园林绿化树种及花卉苗木已驯化成功。繁育了子午岭绿化树种紫斑牡丹、丁香、文冠果、丝棉、黄刺梅等树种5万株。引进试验示范耐旱、耐寒保护水土流失的生态植物四翅滨藜和俄罗斯大果沙棘已获成功。同时指定专人管护和技术指导。
(三)、林下经济和特种养殖产业建设情况。今年,全县造林继续推行退耕还林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林经间作,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全县推行林草间作0.6万亩,林药间作0.85万亩,林带内栽植黄花1.2万亩,结合封山禁牧工作,继续推行舍饲圈养,养殖小尾寒羊4.2万只,波尔山羊1.2万只,养猪3.149万只,养黄牛5.56万头,奶牛0.33万头,养兔1.6万只,养鸡2.8万只。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林业产业工作取得实效。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林业产业建设工作任务,各乡镇高度重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确定分管领导专抓此项工作。同时,县上分管领导及督查室、林业局、果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各乡镇进行巡回督查,确保林业产业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今年我县经济林建设主要以栽植优质苹果为主,目前全县共栽植各类果树4.407万亩,其中:苹果树3.505万亩(春季新栽苹果树0.48万亩,秋季栽植3.927万亩)、杏0.61万亩、其它0.292万亩;果品总产量7.51万吨,其中:苹果7.1万亩、杏0.206万吨、其它0.204万吨;完成果实套袋2.84亿枚;酸枣接大枣22万株;苹果改造7.1万亩;毛杏嫁接25.2万株;低产杏树改造0.43万亩;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农民技术员4100人(次),提高培训班10期,培训技术骨干1460人(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227户。完成何家畔、吉岘两乡7个村1万亩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申请材料上报工作。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篇四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级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全区上下以中央1号文件及全市、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突破产业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快速发展高淀粉薯类和蔬菜产业,巩固发展烤烟、蚕桑、猕猴桃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发展以青蒿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年建设农业产业基地30万亩,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部龙头企业预计实现工业生产总值超过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以上。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产业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生猪产业超常规突破性发展。近一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突破性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黔江委发[20xx]33号),全区各街道、镇、乡,区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到20xx年实现年出栏无公害生猪120万头(力争实现200万头)的目标,按照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养殖现代化的思路,制定了现代化养殖200万头无公害生猪实施、建设方案,全面启动“11661”工程。完成1个一级扩繁场,30个二级扩繁场建设,培育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343户,1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08个,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31个,培训业主1.26万人。1-10月出栏生猪31.51万头,存栏生猪52.91万头(能繁母猪4.54万头),畜牧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89.82%,预计年底存栏62万头。二是烤烟产业在重大自然灾害中稳步发展。以主攻质量、科技兴烟、提高效益为重点,全区完成烤烟种植面积6.85万亩,收购烟叶10.95万担,上中等烟比例占75%,收购均价9.7元/公斤,实现产值5391万元。三是养蚕产茧突破万担大关。全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重庆市“高效生态蚕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十百千万”优质蚕茧工程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巩固5万亩在地桑园,完成补植补造桑园8815亩,强化养蚕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产茧14300担,较去年增长56.7%,蚕农收入实现12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0%;同时,2400绪缫丝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场平。四是猕猴桃产业取得新进展。全区已栽植猕猴桃11763.3亩,分布在6个镇、乡,23个村、居委,种植农户达2850户,户均规模为4.1亩。今年挂果面积2310亩,产量412吨,与去年相比增长58.5%,产值210万元,出口产品169吨。五是高淀粉薯类产业和蔬菜等产业快速发展。完成高淀粉薯类5万亩,播种蔬菜7万亩。蔬菜产量12万吨,增产2万吨,产值1.2亿元,增长20%,其中出口2600吨。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稳定发展,山葵、花椒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20xx年,全区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发展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中小型企业群是为突破口,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努力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区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市级龙头企业由去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全年可望实现生产总值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生猪养殖业、加工企业不断入驻。今年以来,我区已有重庆百发肉类加工有限公司、重庆雨润牧业发展公司、重庆丰润牧业发展公司、重庆天雍农业发展公司等4家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落户,为我区生猪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基地。
蚕业公司实现超千破百。公司以巩固桑园,加强养蚕设施建设和“六化五配套”技术推广为基础,全年收购蚕茧14028担,实现销售收入1815万元,上缴税金75万元,实现利润105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48.9%、18%和15.4%。
蓬江食品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开拓市场,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34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30%。
博龙食品公司。公司全面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融资渠道,保障生产经营,革新技术攻质量,20xx年销售粉丝、粉皮1300吨,完成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30%。
其它企业实现产值、利润双增长。
20xx年,我们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我们重点规划了铁西、城南、庆云、八宝、中固等五个工业园区,在每个园区内都专门规划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其中铁西工业园区占地15.6平方公里,是辽北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工业园区。中固工业园区是去年新规划建设的,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于20xx年8月14日正式开始动工,经过70多天的艰苦工作,园区各项工程于10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铺设下水管线5500延长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安装路灯114盏,架设电力和通讯线路3000米,修复景观大堤1500米,新砌石笼坝4道,栽植绿化风景树1.6万株,实现了园区美化、亮化、绿化。当年就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开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和开原市亚辉禽业有限公司等两个超亿元项目,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的目标。我们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还突出抓好了龙头的引进和培育,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的原则,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20xx年我市共新上投资额超20xx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35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2亿元。其中大连金信集团投资建设的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21亿元,是辽北投资额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规模的壮大,进一步拉长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链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嬴德肉禽、胜利牧业为龙头的肉鸡链条,以凯祥鸭业、亚辉禽业为龙头的鸭鹅链条、以雨润为龙头的生猪链条,以东羽乳业、明光乳业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链条等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
我们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优先扶持了绿色水稻、良种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烟叶、水果、生猪、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以庆云、八宝为主的绿色稻米基地,以马家寨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以靠山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松山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庆云、三家子、业民、老城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树、李家台为主的烟叶基地等6大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0.7%。在规模基地的联合带动下,我市农业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20xx年,我市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24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到1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万亩,烟叶面积达到2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41万头,猪饲养量达到111万头,禽饲养量达到2910万只。村外畜牧小区达到80个,养殖专业乡镇15个,养殖专业村48个,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形成了靠山苗木花卉、庆云绿色水稻、八宝蔬菜、三家子草莓、业民大葱、老城大蒜、松山水果、业民生猪、威远肉鸡、八棵树肉牛等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建市场,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本地批发市场。我们重点对老城蔬菜批发市场、铁西种子销售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八树树黄牛市场、古城堡黄牛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了市场的交易能力。二是开拓外埠市场。我们先后组织我市的嬴德、鹤采、圣亚等龙头企业参加平壤国际农产品展览会、沈阳第二届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展会,进一步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雨润的猪肉制品、嬴德的鸡肉制品、鹤采的绿色无公害大米、圣亚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三家子草莓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沈阳、长春、四平、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山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组织相结合,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狠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购销实体、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
产业帮扶工作总结篇五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一白一黑加一绿”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按照南棉北粮的格局发展壮大第一大产业。镇党委、政府紧紧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棉花种植规模,引进优良品种,加强对棉间的管理,建立棉花加工收购点,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为我县成为棉花基地提供了保证,也加快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镇地处县城以南,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接壤,气候干燥,四季少雨,适宜棉花的生长。全镇土地总面积为912平方公里,适宜耕种面积达18.5万亩。截止到20xx年未,棉花种植面积14.5万亩,其中亩产皮棉在130公斤以上的种植面积达13.5万亩,棉花总产量达45万担, 比20xx年增加3万余担。
1、领导重视,形成合力
棉花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镇党委坚持把发展棉花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真正抓到手上,坚持“改良品种,优化布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思路,形成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区域布局,坚决退出低产低效棉田,向高产高效棉田集中。加快棉花向优质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以提高单产,增加收入为重点,调整棉花产业内部结构,把棉花种植引向优质高产,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巩固其主导产业地位,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稳定棉花种植面积,防止棉农盲目种植及低效种植。
镇党委高度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研究解决棉花种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坚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领导分片包干,与村(场)干部密切协调,以棉花相关环节实施量化管理与年终评先评优挂钩,引起村干部重视,形成有机的管理局面,为全镇棉花丰产提供了保障,把握了方向。
2、重视技术
技术服务指导与培训始终是棉花产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20xx年选送部分村干部及种植能手共28名到县党校学习种植技术。广泛开展村(场)内“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经验交流,大大提高了棉农民的操作技能。以及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组织广大棉农进行先进管理技术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40余场次,提高了棉农的专业素质和全镇棉花管理总体水平,为先进种植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全镇14.5万亩棉田全部采用宽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并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模式。
3、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4、优化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我镇土壤养分含量和棉花目标产量要求,进一步优化配方施肥,及时补充所需微肥,在盛蕾期、盛花期实施两次叶面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同时认真实施氟乐灵化措施,防止草荒,提高肥料利用率。
5、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人均收入。
镇党委、政府认真分析当前棉花市场形势,结合**县经济发展战略,依托棉花产业优势,立足提高农民收入,在降低棉花收购成本上下功夫,牢牢的把握“久玖棉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这一有效途径,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带动了全镇棉花产业的发展。20xx年、20xx年两年先后与疆内大型企业纵横集团、香港百隆集团久玖棉业等达成协议,引进资金近20xx万元在“塔南片区”建成了棉花收购站3处,有效地解决了多年以来塔南棉农售棉难的问题,实现销售旺季日均收购量达300吨以上的良好景象。此外,还引进资金1000万元在镇中心区域修建了日收购量达到200吨以上的“富丽”棉花收购站。通过收购点片的合理布局,有效的降低了售棉成本,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一批大型企业的引进,也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二产、三产的增长比例,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又增添了新的渠道,农民增收也进一步提高。
6、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切实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春季为广大棉农提供棉种、地膜等农业物资信息,而且有效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的销售渠道,也保证了农资质量,有效降低了棉花的投入成本,仅此一项就为全镇棉农节约投入成本上百万元。
20xx年我镇棉花生产将沿着“面积求稳定,产量求突破,效益上水平,套种上档次”的发展方向。以优质、高产、高效、创新为发展目标,确保棉花生产的稳中求增。同时,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前提下,保持主导产业地位坚决不动摇,继续按照“稳棉增粮”的工作思路,调整好粮棉比例,紧紧围绕**县“一白一黑加一绿”发展战略,走好“招商引资”这步棋,进一步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在“转换”上多谋划、多设想,将棉花产业做优、做强。
(一)稳定面积、改良品种、科学种植。
20xx年灌溉用水将会出现紧缺现象,为确保丰收,我镇将采取稳定“中棉”、减少“长棉”、调整密度、提高单产等措施,在具体种植品种上,选择性的进行调整,种植一批高产量、耐旱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尤其要推广产值高、产量大的品种,彻底改变多年来棉花种植品种单一化,而阻碍丰产增收的现象。增加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广高密度宽膜种植、滴灌等先进技术,实行科学管理,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亩均效益。
(二)推广科学套种、提高亩效益。
为在有限的土地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提高植棉效益,将在棉田中套种一些小农经济作物,切实提高小农经济作物的品质和档次,淘汰低价位的其它经济作物,选择价位高,棉经共生时间短,相互影响小,市场销路好的经济作物品种进行棉田套种,实现合理利用有限土地、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纯收入的根本目的。
(三)结合地域资源优势,优化棉花区域布局。
按照“三南三北”战略布局,进行种植区域的合理规划,进一步促进“南棉北粮”种植格局的形成,逐步消除低产田、进一步提高优质棉花向高产区聚集,形成塔南棉花高产密集种植区。在管理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对片区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实行连片种植模式,便于机械作业,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加速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
(四)引进资金项目、促进产品深加工。
首先针对“棉花一身都是宝”这一认识,继续引进一批项目,开发棉花产业的深加工,从现有的棉花收购,发展到棉籽榨油、棉杆压缩制板材、青贮饲料加工、贮藏等棉花周边产品的开发,建立一、两个“龙头企业”,有效促进全镇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同时,鼓励、扶持村级合作经济,利用地域产业优势,围绕棉花做文章,推动我镇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棉花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还可以结合建立的项目,有效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20xx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镇党委、政府有决心、也有信心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继续坚持棉花产业的优势资源主导地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优势产业转换步伐,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坚持以带动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住机遇,把棉产业做得更大更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