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写故宫的好 观看故宫心得体会(实用6篇)

写故宫的好 观看故宫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时间:2023-09-12 10:50:15 作者:紫薇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写故宫的好篇一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古建筑群之一,故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当我踏入故宫的大门,立刻被它庞大的规模和宏伟的建筑所震撼。一座故宫,仿佛整座城市般广阔,精雕细琢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品无不显现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厚重。这使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的统治权威和无比的财富。

第二段: 故宫所述的历史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故宫,它都会诉说着一个个历史故事。故宫建于明朝,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沧桑巨变,成为两朝共37位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故宫内,我看到了著名的天安门、午门、乾清宫、乾隆花园等,这些建筑携带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使人不禁沉浸其中。同时,故宫内的珍宝陈列也使我大开眼界,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和瑰丽。

第三段: 故宫深深折射了中国古代皇权与社会等级制度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不仅展示了皇权的威严,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故宫中,我看到了令人羡慕又难以接受的帝王生活。宏伟的宫殿、精美的花园、珍稀的文物都是帝王享受的特权。然而,这种特权同时也使得其他人民饱受苦难和压迫。深入了解这些历史,让我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的平等和自由,也对中国历史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段: 观看故宫,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仅是历史和建筑,观看故宫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故宫内存有世界上最大的藏书楼,书画艺术、玉石文物等精美文化艺术品也静静地陈列在陈列室中。这些文化艺术品传承了中国古代智慧,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独特理解。观看故宫,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也更加自豪地成为中国人。

第五段: 故宫的地位和文化意义不可忽视

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文化意义。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艺术和历史遗迹,同时也是国家的象征。观看故宫,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古建筑群,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智慧,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结: 故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带领我们穿越历史、体验古人的智慧和艺术品味。通过观看故宫,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淀的历史底蕴以及我们民族的自豪感。我希望能继续深入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发展我们的国家。

写故宫的好篇二

作为我国古代皇宫建筑的杰作,故宫以其壮丽和庄严一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眼球。当我第一次踏入故宫的时候,我被它的规模所震撼。广场上的石狮、华丽的屋宇、雄伟的城墙,无不展示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走进宫门,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对过去的敬畏和热爱。无数的画廊与殿堂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十分宏伟的建筑群,每一个殿堂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第二段:文化底蕴的绚烂与历史的厚重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的居所和政治中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沉重的历史记忆。在故宫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展览室里陈列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展示着丰富的中国文化,让人目眩神迷。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工艺品的珍贵收藏,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而每一座宫殿,每一道屏风上的绘画,都蕴含着历史的故事和文化的精髓。

第三段:寓教于乐的展览与活动

故宫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宫殿群,还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参观者在欣赏文物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展览和活动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故宫举办的特展、主题讲座和文化沙龙吸引了不少的历史爱好者前来参与。而一些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如传统文化体验、手工制作和古代服饰体验等,更让人们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段:故宫的保护与修复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一直备受关注。在参观故宫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故宫保护修复的工作人员们的辛勤努力。为了使故宫的建筑能够延续下去,他们日夜不停地搬运、维修和保养。同时,故宫也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将珍贵的文物和建筑进行了保存,并借助现代科技向公众展示。这些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付出不仅仅使故宫得以保存,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故宫的价值和重要性。

第五段:故宫给我带来的思考与感悟

参观故宫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保护。故宫的每一处都是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通过更多的了解和学习来保护和传承。另外,故宫也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我们应该更多地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故宫的参观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过去皇帝的富贵与尊荣,并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了更加珍惜的态度。

总之,观看故宫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心得体会。它的壮丽与庄严、文化底蕴的绚烂与历史的厚重、寓教于乐的展览与活动以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辛勤努力,都让我深感故宫的珍贵和重要。通过参观故宫,我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更加珍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故宫的保护和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个古老但非常珍贵的文化瑰宝永葆光芒。

写故宫的好篇三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它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之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建筑群有九千余间,分为内外两个宫,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大型建筑。故宫作为中国的宫殿文化代表之一,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二段:故宫景观的特点

故宫作为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其格局与布局十分精细,以皇家的威严和尊贵为设计理念。故宫有很多独特的景观,如宫墙、斗拱、台阶和石桥等等,这些景观不仅体现了传统建筑审美的精髓,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皇宫建筑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意义。在故宫中漫步,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宫廷时期,弥漫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氛围。

第三段:故宫景观的意义

故宫景观独具特色,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代表,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宫景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同阶段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代表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平。看到故宫的景观,不仅让人瞬间感觉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人更加珍惜祖国的每一个历史文化遗产。

第四段:个人的故宫体验

在这里,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在故宫的体验。在进入故宫大门的那一刻,我就完全被它庄严肃穆的气息所吸引。一步一步踏入故宫,我被众多的景观和文化所打动,从古代细致的工艺到现代化的照明设计,让我不由得惊叹不已。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三个大厅里,我感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历史沉淀,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它代表的文化内涵。

第五段:结论

总体来说,故宫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体现了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故宫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淀,而且能深刻体验到它对我们当代文化发展的影响。在此,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入驻故宫,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珍视我们祖国的历史记忆,更好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写故宫的好篇四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故宫建筑形式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大门前有两个铁缸,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

故宫四门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故宫的正门叫“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种形状的门楼称为“阙门”,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

三大殿

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现名为清朝时名称)。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迭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千龙喷水,蔚为壮观。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中和殿

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保和殿

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清代在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清策划并领导京畿一支队伍直接攻打紫禁城。九月十四日,起义军乔装打扮,兵分两路,计划从东、西华门进入宫城。西华门一支在内应太监刘得才、刘金等人引领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门,并在此展开激战。此次紫禁城之变,“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破例向天下发了“罪己诏”。至今隆宗门匾额上留有箭头,相传即这次战斗的遗迹。箭头位于匾额的左下侧。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

清朝自雍正之后养心殿成为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清同治年间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在后三宫东西庑,还有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南庑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有翰林学士承值的南书房,以及管理宫廷日常生活的处所。此外还有左右对称的日精门、月华门、龙光门、凤彩门、基化门、端则门、隆福门、景和门,通妃子居住的东西六宫。这种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内廷东侧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花费一百一十万两银修建。

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筑御景亭,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

东六宫

故宫的东西六宫都是皇帝后妃和子嗣居住的地方。东六宫包含指景仁宫、延禧宫、承干宫、永和宫、钟粹宫、景阳宫,东六宫建于明永乐年间。

东六宫包括钟翠宫,承乾宫,景仁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其中,东太后慈安就住在钟翠宫。另外,延禧宫也非常有名,因为紫禁城中唯一的一座西洋建筑就在延禧宫内,他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水晶宫。延禧宫在道光年间曾遭雷击而毁坏,于是宣统年间清朝统治者决定造一座不怕火的宫殿,于是一座以汉白玉,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宫殿就开始动工了。但当工程进行到一半时,清朝灭亡了,整个工程也被迫停了下来。目前延禧宫现在还没有对外开放。

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以参观珍宝馆和钟表馆的人数最多,钟表馆设在奉先殿,珍宝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这在座堂里。玩具陈列馆设在坤宁宫以东的联房叫东板房里。

故宫谜团

冷宫何处

“冷宫”在哪里,要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皇帝的妻妾众多。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

故宫的“冷宫”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查遍所见明、清史料,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

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恪嫔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

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也算得一处“冷宫”。

故宫设计者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皇帝上朝的地点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纵观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垂帘听政,清朝后期)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故宫为何“龙”多

紫禁城是龙的世界,龙的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皇帝被称做“真龙天子”,是大地的主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因此,宫中的殿堂、桥梁、丹陛、石雕以及帝后宝玺、服饰御用品等无不以龙作为纹饰。那么,故宫里到底有多少龙?恐怕谁也说不清。有人粗算过,故宫号称有宫殿8000多间,仅以每殿有6条龙计算,就有龙近4万条,如果加上所有建筑装饰和一切御用品上的龙,那就数不胜数了。

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即,太和殿顶屋脊及瓦当、滴水等共有龙纹2632条,外檐额枋及门窗彩绘包括饰件共有龙纹5732条,殿内檐及殿内梁枋天花上共有龙纹4037条,殿中金柱、藻井、宝座、屏风及陈设上共有龙纹609条,殿内墙壁及暖阁门罩等共有龙纹542条。这是个尚不完全的统计,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就有13844条之多。这种万龙朝圣的装潢设计,构成了一种威严神秘的氛围,以获得神化皇帝、恫吓臣民的效果。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看过”介绍故宫的导游词"的还看了:

文档为doc格式

写故宫的好篇五

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皇宫的代表。我有幸参观了故宫,领略了其中的瑰丽和庄严,也从中汲取到了许多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初入紫禁城

初次踏入故宫,面对着宏伟的建筑群,我不禁为之倾倒。黄色琉璃瓦顶,红墙黛瓦,构成了故宫独特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恢弘而庄严的感觉。在展览宫的门前,巨大的门楼耸立在面前,让人倍感渺小,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宫的尊贵和威严。穿过门楼,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宽阔的广场,上方悬挂着巨大的金字招牌“故宫”,给人一种庄重和正式的感觉。

第二段:宫廷文化的魅力

在故宫的参观路线中,我特意安排了一些与宫廷文化相关的景点。例如,午门、太和殿、乾清宫等。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作为进入皇宫的唯一通道,得天下之人莫不缅怀。太和殿是明清时期的举行重要仪式和庆典的地方,而乾清宫则是清代皇帝办公和居住的地方。通过细细参观这些地方,我更加了解到宫廷文化的魅力所在。宫廷文化讲究的是内外兼修,外表的庄严和气派与内部的细腻和精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宫廷文化注重礼仪,尊重权威,体现了古代中国皇权至上的体制。

第三段:宫殿的美丽和宏伟

故宫内的宫殿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我参观了乾清宫、御花园、宜和堂等地。乾清宫是皇宫内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模庞大,结构精巧。宜和堂是为皇后住宿的地方,内部布置精巧,体现了皇后的尊贵。御花园是皇帝闲暇时赏花的地方,花木繁茂,让人赏心悦目。每一座宫殿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和宏伟,不仅有美丽的外观,更有精美的内饰,让人流连忘返。

第四段: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故宫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参观故宫,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代皇权的庄严和威严,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故宫的建筑、宫廷文化、宫殿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保护和传承故宫这样的文化遗产,对于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段:对故宫的思考

参观故宫,触摸到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使我深深反思起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我们作为中国年轻一代,应该珍惜并传承好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和传播故宫这样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保护和修复故宫这样的文化遗产,使其能够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有机会领略到其中的瑰丽和庄严。

总结:

通过参观故宫,我更加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庄严和瑰丽,也思考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参观故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深深激发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故宫和其他中国文化遗产将继续打动和感染更多的人,让我们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写故宫的好篇六

故宫,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它更是一个见证。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故宫随笔”,希望你们喜欢!谢谢!

故宫随笔【第一篇】:

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故宫)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机会降临在我身上,让我有幸的游览了一番,从威然挺拔的天安门进去就是故宫的正门,感受了午门的森严,不经意间应了那句“被皇帝托出去斩的”威严话的气势所震撼,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瞬时间有一种崇敬的气势逼人而来,惊叹于建筑的伟岸,折服于灿烂的历史辉煌,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

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方、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大院的宽阔带给我心旷神怡的,真想在这宽广的空间呐喊一下平日里的郁闷和纠结,身临期境,历史的瞬间视乎倒转了几千年,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沉淀之中而让我无法至拔,历史的凝重感而让我无法呼吸,瞬时间我以显得那么的渺小,心灵的震撼而让我显得如此的卑微,喜悦和心动不足以表达我的内心,而是产生了对历史的尊重,屏住呼吸,沉浸在历史留给世人的一切。我醉了,我怎么了,强烈的愿望不能阻止我对这里的一切,迷茫了,迫切的消失在历史的轨迹当中。

故宫随笔【第二篇】: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是皇帝及嫔妃生活娱乐的地方。前朝与内廷宫殿的分界线乾清门,乾清门以南为前朝,以北为内廷。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是清朝“御门听政”的所在地。太和门和乾清门都是殿的形式,虽然名字上是门,在明代皇帝上朝处理政事都是在太和门,清代的时候皇帝上朝处理政事才改到乾清门。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

故宫随笔【第三篇】:

读一本书就像品一壶茶,总能从清香浓淡中“品”出作者赋予文字的独特味道。譬如安意如的味道,这位曾经用优雅浪漫的文笔勾勒出古典诗词唯美的江南女孩儿,继《人生若只如初见》、《思无邪》、《陌上花开》、《美人何处》、《世有桃花》等古典诗词赏析随笔之后,又移步换景的将背景舞台搭建在紫禁城。背景虽已被挪至北京皇城,但文字却不改南国小城的清新灵秀、婉转悠扬、忧伤淡雅。再搭上“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镜头里的影像,《再见故宫》就这样为我们诉说着紫禁城内历史的往复和人世的悲喜。

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

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据说《再见故宫》成书之前曾取名《情色故宫》,一如安意如的文字让我们感受紫禁城大院深宫里深藏的历史情感,李少白的影像让我们目睹紫禁城庄严肃穆的厚重色彩。后来担心读者对作品内容产生误解,最终才定下了这个看上去不温不火,挺中庸的一个名字《再见故宫》。安小姐不敢用,我就不客气的用了。

我一直好奇,安意如是如何用南方人的细腻笔触去描摹紫禁城恢宏的历史故事,使得这座座落于华北平原的皇家宫闱倒添了些江南人家的“小家子气”。

细品之,这就是安意如的味道,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家天下的世袭王朝。紫禁城的主人无论是姓朱还是姓爱新觉罗,江山易主,都不过是两个家族的兴衰成败,国事亦是他们的家事,只不过这偌大的家事不是谁都能够承受的来。怪不得曾经居住在这伟峻恢宏宫殿内的崇祯、顺治、宣统三代帝王都会哀叹“最恨生在帝王家”。原来所谓的皇图霸业也不过家长里短,远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般带劲。清王朝的几位帝王都钟情江南,钟情于江南的情调也是钟情于江南人家的小家气氛,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想到三百多年后,一位清丽的江南女孩儿会用生花妙笔去写他们的故事,北国的紫禁城也生出江南烟雨人家的情韵。

“去故宫,是每个人一生必须践行的约定。当念想成为现实,这相遇就变成一种似旧还新的再见,一次期待已久的会面。”我曾经两次造访故宫,第一次是在二零零八的盛夏,那一次,携奥运盛会的东风,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第二次是在二零一一的隆冬,这一次,大多数人都赶回家过年,游人少了好多,故宫在飒飒北风中傲然孑立,肃穆庄严。

故宫随笔【第四篇】:

红墙

梦想不到的真实是这样真实

一堵墙把一段历史凸现出来

触摸那平滑如镜的墙面

奇妙的感觉在指尖颤栗

我的心感应到了什么

我的灵魂感应到了什么

我竟无言

无言而不是无意的缄默

如果我的目光如x光机的射线

我的感应就可以穿透这层厚实的屏障

远古的大地想必很坦荡

想必山脉耸起河流也在畅流

什么时候有墙把大地宰割了

任何大地开始失去了平衡

我断言墙不是山脉的意志

即使有山的本色也是人工的凿痕

我只能无言

沿着墙根数着失重的心跳

走过去走出这段墙下的阴影

前面是有阳光漫溢的广场

太和殿

找到了帝王们龙袍加身的"圣地"

一对仙鹤被可悲的束住了翅膀

昨日的香火熄了冷了

镀金的圆柱还支撑着历史的悲剧

该找到的都找到了

连慈禧太后那阴惨惨的笑声

都从珍妃井里传来了回音

还想寻找什么

我的碎步叩不响匍匐的金砖

我的鼻息抚不动僵硬的松枝

我心欲坠

我歌如泣

泣然四顾再也找不到

最简单的象形文字---人

故宫随笔【第五篇】:

午门

冥想有五百年前的庶民

从草木不生的沙丘而来

从瘴气弥漫的南夷而来

从百年不遇的洪流荒落泊而来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困境而来

以深重的悲哀垂立于午门

祈求皇恩浩荡

而门扇的铜钉已把每一丝缝隙铆紧

(可大地的裂缝却铆不紧呀)

而门口的石狮已龇牙咧嘴

(镇得住乾坤却镇不住海上的波涛呀)

自古宫门深似海

门外是游荡的风

门内是沉闷的水

我从九十年代而来

从现代的城市和乡村而来

我相信午门不是中国门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