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思想论文题目篇一
一、思想政治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受教育理念和教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仍没有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
(一)创业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不够
在大学生中,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必要进行创业,将创业当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创业是适合少部分人做的,觉得自己缺乏创业的能力,也没有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对自己去创业没有自信心,缺少敢拼、敢闯的韧劲。对于大学生的这些认识其实就是对创业的理解不够、不透、比较狭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师在平时的引导过程中,涉及创业方面知识较少,导致了学生缺乏创业认知,进而造成了对创业的片面理解;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不主动去了解创业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业教育形式单一
针对目前高校的现状,创业教育还没有完全能融入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创业教育有些被边缘化,学校没有真正将创业教育重视。很多大学生了解创业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而真正将创业课当做一门课程进行全校范围内上课,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例如,学生学习的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冶金、材料、土木、会计等专业,那么如何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专业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创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许多人一提到创业就想起做销售、开工厂,那是很狭隘的思想,其实创业无处不在,大学生创业一方面可以考虑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分析市场,从中找到创业的项目。这些创业能力都是需要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见、多闻、多思,因此,高校中的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专门的创业课程,还需要专业课老师在上课期间做相关的辅导,通过多角度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目的。
(三)创业环境不够完善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环境在我国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就现阶段而言,还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社会条件。首先,社会难以给足够的创业空间和技术支持,导致很多具有热情高涨的大学生在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条件下放弃创业。其次,关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力度不够,倾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多,保护大学生创业者权益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合体,它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的有效联合行动才能形成一股合力。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整个社会创业大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为社会带来一股新兴的创业方式与想法,它也是一种拉动和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培养、挖掘、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
创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养,塑造大学生的创业人格。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当做单一式的灌输和传授,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有创业思维,进而逐渐形成创业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重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第一,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第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第三,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并与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有机结合,让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课堂,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第四,带队学生考察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明白企业的困境,感受企业的艰苦奋斗精神,分享创业成功的快乐。第五,重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平台。
(三)采用宣传激励教育、典型教育、咨询服务等方式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第一,宣传激励教育就是精神上的潜移默化过程,它的载体是多元化的,包括校园广播、报纸、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公告栏等。也可以设立互动式的创业教育,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大学生创业专题报道,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与大学生参加互动和讨论,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了解和兴趣。第二,在大学生创业中典型教育法就是发现典型后,将先进的经验模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传递真能量,发挥其示范和指导作用,循序渐进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素质。第三,利用咨询服务,给那些创业者排忧解难。对在创业方面有疑惑的大学生,给予给他们在创业方面的指导,尽量让他们少走弯路。
思想论文题目篇二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在不断发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应用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满足当代教学要求。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根据实施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凭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相互关系、人们掌握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其他门学科相互比较,该门课程存在更为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现实性、政治性及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其也必然存在独特的要求和特点。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需在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原有道德水平、政治思想、法制观念基础上进行。同时还需正确认识其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规律性和特点,然后再次多角度实施创新,选择最具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严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欲望得到有效增强。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创造力。保证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热情和激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以教师作为主导进行创新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引导和主导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思想、意志等教育,引导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以及行为方式,进而促进自身能够形成高尚的品德、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其最突出的特征即表现为意识形态性和鲜明的方向性。方向的认识及把握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均具有开放性、立体性和综合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正确方向的指引尤为重要,同时也更为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还需高度重视自身的组织、引导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实施主动、创新的教学。教师须转变应付教学任务的教学观念,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积极将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创新。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围绕教学内容、目的进行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为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教育,丰富学生思想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其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得到不断增强,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由此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必须将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等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到教育。
(一)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等进行教学设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地开展是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为其掌握知识的一个最直接方式。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均为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授并做相应的板书,而学生知识被动的听讲和做笔记。课堂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枯燥和单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结合实例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充分结合时代政治的实用性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进行充分挖掘。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融合应用讨论式、启迪式、问答式等教学方式。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需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组织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营造一个具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与传统被动学习相比,启迪性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接受相关知识,并可根据自身需求及疑惑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课堂活动地开展成为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以教学内容作为根据,充分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条件,开拓思路,深入挖掘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存在的相关性,灵活引入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巧妙进行迪性教学语言设置,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充分激发。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须熟练掌握相关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影像、ppt、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教学工具和技术。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将存在抽象性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通过多种感官了解抽象、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而实现学习难度的降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生生或师生讨论,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图文并茂,畅所欲言的教学过程中接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充分结合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为教学活动地开展及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任课教师须坚持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除了做好教学活动之外,还需坚持不懈地进行相关科研工作,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根据时代特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加强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巩固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将科研成果合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三)合理应用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学校具备的条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需积极与学校党支部、学生会等进行协商合作,尽量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表现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思想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质上为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教师积极与学校中的其他组织、部门进行合作,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活动等校外实践,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科研实践、考察、科技竞技等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写出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从多角度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促进其思想觉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第三,积极组织辩论赛、成立学生社团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比赛及社团组织均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组织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校园学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培养其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觉悟。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是他们追求梦想迈出的一步脚印。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组织不仅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的质量。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以学生个性特点、思维方式作为主要根据,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思想论文题目篇三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意义,同时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合理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问题在我国一直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上的相关教育方法还是以往的最传统的教育模式———大量理论灌输式教学。实质就是把人类的大脑当成无底洞似的存储仓库一样,只注重学生们的接受知识数量。根据当下的实际情况,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与价值性,通过合适有效的教学模式来提高理论实践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与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完全一致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完全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社会要求高职教育的教学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定向性、针对性、独特性、够用性以及实践性,要面向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实践教学的目的恰恰满足了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利基础。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完全符合学生的自身状况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都不是特别理想,因此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学习失去信心,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念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实践教学的设计完全依据了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了解社会,培养责任意识,增长才干,提高信心,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度不够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社会当中去进行实践,并且认为只有学生直接参与才叫做实践教学。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很多的学校在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活动时,总习惯让学生走出学校,或者是把相关人士邀请进来。例如:最典型的就是邀请一些业界的权威专家、讲师等等到学校做相关报告与演讲,或者是组织学生去其他学校、博物馆、新农村建设基地、新文明村、孤儿院、敬老院等地去进行参观或者是慰问。这种做法不可否认的是绝对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社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同样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较单一乏味。实践教学不仅是要离开课堂,同时教师也要适当的扩大实践教学的内涵,不要总是将其限制在校外活动上,应该适当的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操作性不够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缺陷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上很少注重教学的操作性问题。没有将实践工作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这样的实践活动往往只是以点带面,总是派一部分学生去参加参加社会活动,使得实践教学变成了走过场,只流行于形式。除此之外,活动类型与参观地点也是一成不变,仅仅几个地方来来回回的参观,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够,要想将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有很大的操作难度。教育经费问题、教师精力问题、教学基地问题都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要想使全校学生全部都可以参加到实践教学中来,必须要首先解决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执行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
根据不断地总结和分析可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应该仅仅只是校外实践活动一种,而是要将校外实践、校内实践、课堂实践、网络实践等等形式综合在一起。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的教学体系。以此为中心,研究分析了几点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有效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思想论文题目篇四
贺衡艳
摘要:国家在最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在此背景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从而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模式;社会实践
作者简介:贺衡艳(1969-),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5号)及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粤发[2005]12号)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怎样进行具有高职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我院提出了“立足高职,依托行业”,打造高职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新模式。经过近四年的改革和探索,在经历了侧重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主的教学改革阶段和以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全面改进阶段.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适应学院和学生发展实际,具有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一一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模式。我院的教学改革是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学方法手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从教学管理到师资建设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的改革.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延伸,全方位育人、多渠道实施,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线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我院以广东省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为契机,于206月、5月对140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思想状况调查.了解到:当代高职学生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现实.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迫切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强有力的引导.提高在复杂和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处理种种价值判断的能力。
为此.我们确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特点,根据学院“一依托、三适应”的办学理念和“寓学于工.产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意识和理想道德的培养。从理想信念和荣辱观的高度.端正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角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和政策法规意识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既要有稳定的、连续的内容,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思想实际的发展.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和渗透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根据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规律,通过教师教书、教人、教心、教行,实现学生“两年、两类、两层次”递进式系统化的社会实践体系(一年级“职业道德体验实践”、二年级“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贯穿和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是将立德树人与掌握职业技能相融合的改革理念.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要求。
二、立足高职,构建“分组学习――合作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内化为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高职学生的自觉行动。
(一)把握高职对象特点,课堂教学突出思想性。高职大学生是一个特定的青年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及行为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部分高职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学习的成功体验不多,特别是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较差,各种原因使他们有意无意地淡化意识形态教育。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要突出思想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思想性与理论性的关系.强化理论的发展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通过老师精讲一点、师生互动一点、学生动手做一点,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准确定位,实施“分组学习――合作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定位上,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不追求“小而全”的学科体系要求,而是“少而精,精而管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学习评价中,逐步构建多元考评体系,检查、反馈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我院不断修订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整合.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基础》课采取模块教学法,《概论》课使用主题教学,《形势与政策》课采用专题教学。
开始.我们正式确定将“分组学习一一合作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思政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主要在学院第一批院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理论体系概论》中试行.在部分班级设立“精彩十分钟”环节。这种“精彩十分钟”以寝室为单位.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周课前十分钟.由一个小组内将其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制成ppt或其他形式,指定一名学生将小组的分析结果在课堂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我们将以社会新闻为主题的“精彩十分钟”拓展为对课程内容研究的“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继续沿用原来的分组方式,学习小组对老师布置的学习项目进行课前研究,制成ppt,主讲在课堂讲演.“精彩十分钟”环节仍保留。
年6月“分组学习――合作研究”教学模式进入到完善阶段.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将学习小组人数由每小组8-10人减少为4-5人一组,规定小组长必须由普通同学担任,小组的最后成绩由ppt作品质量和主讲人员的堂上发挥决定。随后,“分组学习――合作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及《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
“分组学习一一合作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铺开后.我们将“分组学习――合作研究”得分计人期末总评,占10%-20%不等,这样基本实现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合班上课普通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推动学生注重过程,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三)教学模式反响好,校园文化创品牌。为鼓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这种思想性学习,我们积极向学校党委、团委等部门推荐学生优秀作品,现在《我的中国心》《悲情四川》《祝福母亲》《偶像的变迁》等作品已成为学院团委团课的必用教材。
基于“分组学习一合作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热烈反响.我们于205月开创设立了“社会我关注”原创作品大赛。在今年的得奖作品中,有学生凌晨3点到江南水果市场调查,通过学生自己的直接体会.呼吁在校学生要有节俭的生活态度。有学生选择了山东5名大学生应聘挑粪工的'社会热议,提出了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大学生应有“在任何情况下,大学生都要发愤图强”的积极心态。现在.伟人诗词朗诵大赛和“社会我关注”原创作品大赛以格调高雅、参加学生多,成为我院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这些有着明显思想导向的思想类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文才、思才、口才,收到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效果。这种主题积极、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用体现时代精神和荣辱观的文化内涵感召师生、塑造灵魂,凝聚资源、传承文脉.凝练我院校园特色文化,对我院的校园文化起到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依托行业.构建春运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根据中发[2004]16号文件“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及教高[]16号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求.加强和完善思政课社会实践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充分调研,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载体.纵观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职业素质是一个关键因素.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正在向素质取向发展.“职业心态、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协作进取与创新、团队与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以及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
在进行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将春运确定为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主要平台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并进行不断的跟踪、修正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式。
(二)周密安排.悉心指导。为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将职业规范作为一个教学模块单列,专题讲授“增强职业意识.培育职业精神”,并安排“结合专业谈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岗位.谈我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对各工种的职业道德规范基本要求有基本的概念。
春运之前.对参加春运社会实践的学生举办春运职业道德培训讲座.从就业市场对80后大学生职业道德评语引出春运道德的核心就是服务,根据学生在春运中主要从事票务、站务、客运等工作,从职业态度、职业准则、职业操守、职业目标、本质特征等方面,得出春运职业道德的社会意义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春运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春运期间.思政教学部教师积极深入春运现场进行指导。今年的2月7日,在例行的现场指导中,我们遇到了09级学生在正常执行检票任务中,遭遇违法乘客暴力对抗的情况。我们马上找到该同学,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分析现场、寻找对策,使该同学打消“到底要不要坚持岗位责任”的疑虑,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正常完成春运社会实践。
春运结束后,本着“今年的春运社会实践结束就是明年春运社会实践的开始”原则.注重总结经验和收集实践单位反馈意见,并会同其他部门进行考核,开展春运社会实践标兵、积极分子评选.举行社会实践征文、图片、作品展,负责出版春运作品专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春运实践教育成果。
(三)春运实践见成效,德技双馨反响好。周密的安排、科学的指导、春运社会实践中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社会各界对我院的春运社会实践育人评价极高。2008年1月7日,《中国教育报》专门在第6版采写《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要求融入实践教学》一文,对我院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报道:年1月13日,新华社记者以《广州志愿者真情献春运》为题,报道我院学生春运工作画面;2月3日,《中国教育部》再次以较大篇幅,在第二版以《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无缝结合――广铁职院四千师生春运大练兵》为题介绍我院春运社会实践。
总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紧紧围绕高职学生这个中心,有针对性地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有针对性开展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一实践育人模式,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教学实效性中一个新的课题。高职院校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实现高职院校更好的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思想论文题目篇五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更新、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世界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融合,在中华大地上呈现出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态势,这不仅给社会群体带来新思想、新困惑,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
关键词:多元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一、多元文化内涵的界定
人类有史以来便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不同民族、种族、人群在其历史演化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个性文化。“多元文化”(mumcunural)一词最初产生于20世纪代的西方世界,后随着欧美移民潮和“多元文化主义”(multjculturalism)思潮的出现,多元文化主要指“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社会的文化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后现代理论的推动下,多元文化的内涵逐步扩大。韦氏大学词典将“多元文化”界定为“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20世纪80年代,多元文化逐渐走人我国学者的视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书中认为:地域文化起源的多样性形成了多元文化。郑金洲在《多元文化教育》一书中提出,多元文化是“人类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关于“多元文化”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界定,本文倾向于将多元文化认定为多种文化并存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其内涵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起源的多样性。不同民族、种族,不同国别、地域,不同阶层、群体等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同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汇聚成多元文化。二是内容的差异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代社会,不同的文化虽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创新,但基本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在内容上仍具有差异性。三是影响的广泛性。多元文化必然带来人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道德认知、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也对社会政治建构、经济发展、文化重塑等各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四是价值的主导性。在多元文化“百花齐放”的态势下,必须有一种主流文化或主流价值观为引领,才能形成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局面。
二、多元文化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扩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更新、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当前多元文化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存在环境,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时代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
1.多元文化以其丰富性、多样性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多元文化打破了原有思想领域单一的、封闭的状态,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以多元文化为载体,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充实了教育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刻板、生硬的面孔,而呈现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的、现实的、流行的教育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2.多元文化以其开放性、多变性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提升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境界。多元文化悄然改变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暴露了传统“灌输式”、“一言堂”教育方法的弊端,催生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立足学生个性特点和教学实际,尊重学生个体多样性的需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仅将课程开设在教室内、校园内,而且走进实习企业解决学生现实困惑,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境界。
3.多元文化开拓了高职生的视野,提升了高职生的辨识力,促进了高职生个体精神的完善。多元文化为高职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同时,在多元文化的对比分析中,提高了高职生的辨识力,促进了个人成长和个体精神的完善。
三、多元文化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多元文化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加重了高职生文化认同危机。多元文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他们利用影视作品宣扬西方价值观,倡导个人自由和享乐主义;他们利用西方节日和饮食,兜售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其目的在于使中国青年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不断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全面接受西方文化,以达到消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其实质是一种文化殖民。多元文化冲击之下,我国高职生中已经呈现对西方文化的盲从,过洋节日、吃洋快餐成为时尚,个人主义、快乐至上成为生活标准,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从内心抵制传统文化。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凝聚力的標志和社会稳定的力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2.多元文化侵蚀着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高职生价值判断迷失。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期利益阶层分化,意识形态领域多种价值观念并存,造成了社会群体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判断迷失、道德认知混乱,加之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失实报道中国社会现状、丑化中国形象、歪曲中国典型人物,给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年群体造成了思想混乱。在高职生中呈现政治意识淡漠、信仰困惑、社会责任感淡化、道德认知下降、审美情趣低俗等现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弘扬主流文化,坚定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
3.多元文化弱化了传统道德观念,造成了高职生道德行为失范。多元文化打破了一元化的道德观念,呈现多种道德选择,极大冲击了传统道德观念,给社会群体带来道德选择困惑,造成道德行为失范。这种影响随着网络信息的扩散,也迅速传播到高职学生群体中,体现在物质化的人际关系、功利化的行为方式,在一些女生中形成了错误的恋爱观和爱情观,甚至产生了错误的行为选择。但是,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更大挑战的是,这些道德选择错乱和道德行为失范并未在学生群体中遭到谴责和抵制,而是一种普遍的漠然态度。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道德分析和道德选择任重道远。
文化具有传播力,多元文化自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教育领域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多元文化的集中展示区、矛盾冲突区和价值澄清区。高职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对网络等信息技术有高度的适应性,他们在享受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荟萃的大餐的同时,也承载着中国传统价值观继承和西方价值观渗透的冲突,承载着中国核心价值观灌输和多元价值观纷呈的矛盾,承载着社会转型期经济利益诱惑和道德选择迷失的困惑。多元文化对高职生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