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 学硕论文开题报告(模板7篇)

2023年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 学硕论文开题报告(模板7篇)

时间:2023-09-22 21:38:35 作者:笔舞2023年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 学硕论文开题报告(模板7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篇一

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惩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了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中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目前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据最新资料透露,目前中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母亲河黄河1972年第一次断流,1997年断流226天,近700公里河床干涸。海河300条支流,无河不干,无河不臭。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100多个严重缺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00多平方公里。

更可怕的是,中国水资源总量还在下降。1997年总量为27855亿立方米,而2004年就降到24130亿立方米。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20多条河流平均萎缩了。世界自然基金会3月19日发表报告,将长度与水量均为世界第三的长江列入世界面临干涸的10条大河之一。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目前,人们已意识到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这样的代价太大了。中国已提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战略,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水污染处理有三种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生物降解法。

物理法: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废水中污染物的性质、组成、状态及对水质的要求。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

利用物理作用处理、分离和回收废水中的污染物。例如用沉淀法除去水中相对密度大于1的悬浮颗粒的同时回收这些颗粒物;浮选法(或气浮法)可除去乳状油滴或相对密度近于1的悬浮物;过滤法可除去水中的悬浮颗粒;蒸发法用于浓缩废水中不挥发性的可溶性物质等[2]。

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化学作用回收可溶性废物或胶体物质,例如,中和法用于中和酸性或碱性废水;萃取法利用可溶性废物在两相中溶解度不同的“分配”,回收酚类、重金属等;氧化还原法用来除去废水中还原性或氧化性污染物,杀灭天然水体中的病原菌等[2]。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例如,生物过滤法和活性污泥法用来处理生活污水或有机生产污水,使有机物转化降解成无机盐而得到净化[2]。

长期以来污水多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也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生物处理流程,具有处理能力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

课题名称:三价盐氯化铝对活性污泥降解性能的影响

专业年级:××××级应用化工技术

成 员:×××

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篇二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网上购书的优势在于选择面大、价格便宜、交易方便、节省时间和精力等。整个图书市场一片繁荣,在这种情况下,网上书店的加入无疑将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只有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下,网上书店的优势才能得以体现。在中国,网上书店有发展的必要,也有发展的基础,发展网上书店的各方面条件也日趋成熟,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把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网上书店的蓬勃发展,《网上书店购物系统》,是以当前商务的网络化、快速化实际需求为背景,实现图书购买的方便、快捷、送货上门等服务为前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实现通过internet互联网对图书购买的相关信息进行发布及图书查询、图书介绍、图书内容浏览等功能。消费者通过《网上书店购物系统》进行图书的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等活动,这样即方便了消费者,又减少了企业成本。倡导“用户是伙伴,多为用户着想”的新型客户服务理念。因此,在《网上书店购物系统》实现显示其它用户购买情况和浏览产品情况。这些新型客户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优势和特点,将成为和用户沟通、联系、发展的有效的方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计算机日渐深刻的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收集提供信息的最佳渠道,并逐步进入传统的流通领域。于是电子商务开始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网上建起在线商店,向消费者展示出一种新颖的购物理念。作为新型的销售产业,网上商店的许多优点已经被我们大多数人接受。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上购物的不断成熟,网上购物将会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种是走低价格路线,像超市一样,有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种是销售高档消费商品。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如今,互联网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着,从原来发电子邮件、上网游览新闻,到现在购买衣服、日用品,越来越多的时尚男女,开始在网上寻找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抱着先尝尝看的态度,如果有甜头给自己带来了另外一种生活上的新鲜感,那么,这就是成功的。互联网的下一浪,也许正是因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越发受到关注。正因为如此,网上购物的浪潮被彻底激活。网上购物拥有的优势在于:网上购物送货上门较方便、价格便宜、买到本地所缺的商品、节省体力和时间、商品品种较多、感觉好奇希望尝试、比传统购物效率高。

而在《20xx年中国网上支付研究报告》中表明,受到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力拉动,中国个人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发展迅速。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

根据需求分析与系统功能设计目标,结合实际情况本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分为如

下几个模块:

1.主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和信息。

2.用户注册:在这里我们可以注册我们的基本信息,其中电话和email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以方便用户的付款和邮购。

3.用户登陆:为了方便用户的付款,邮购和管理,我们需要变成会员后才可以进行消费。

4.书目浏览:成功登陆后的用户可以分页浏览图书书目,并将想要的图书提交到填写订单页面。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录页面”。

5.订购图书: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面定购所需要的图书。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6.查看订单: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修改已经订购的图书。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7.修改订单: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修改或删除已经订购的图书。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8.书目查询: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9.修改密码: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修改自己的密码。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10.修改个人信息:成功登陆的用户可以在该页修改自己当初注册时的信息。如果用户还没有注册就直接进入或者没有成功登陆就进入页面,将被连接到“用户登陆页面”。

11.留言板:成功登录的用户可以在该页留言。

12.管理员:查看用户订单,查看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和用户订单对商品进行发派。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1、关键技术:采用了基于时下比较流行的mvc模式设计,用jsp+servlet+javabean的技术,结合sqlserver20xx数据库,开发本系统。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可移植性更强。

2、系统难点:上传照片涉及到smartupload组件上传,以前没有接触过 ,是技术难点所在。

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篇三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任何专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学习之上。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素质。艺术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技能教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眼中的热点。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再加上艺术院校在录取生源时比较看中学生的艺术能力,对文化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低,所以造成艺术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为了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不出现瘸腿现象,加强艺术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显得比较重要和具有现实意义。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自己的见解:

笔者认为,艺术教育中重视文化素质无可厚非,因为任何技能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基础知识和文化密不可分,艺术教育也是建立在基础文化知识之上的。但是,现在学者们的研究只盯在论理上,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论证。其实,从实证的角度更能说明艺术教育中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和地位更应如何。所以,作者对艺术教育需要哪些文化知识进行了分析和重构,也愿更好的为艺术教育中渗透文化素质建言献策。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艺术教育中文化素质缺失及其表现

(一)历史文化知识缺乏,吸收借鉴人类先进文化的自觉意识不强,文化底蕴支撑薄弱

(二)哲学知识不足,创新思维迟钝,思想僵化

(三)文学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不高,人文情怀不足,人格影响力欠缺

(四)心理学伦理学知识欠缺,精神意志不够坚定,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不强

二、艺术教育中增强文化素质的思考

(一)将审美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二)突出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正确审美观的作用

(三)强化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

三、结语

主要研究方法:访谈法、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经验总结法等。

1、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定量分析

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

3、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

研究进度计划:

第一周最后确定选题、交中英文题目

第二周——————第三周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译文

第四周开题报告答辩

第五周——————第六周论文初稿完成

第七周——————第八周第一次修改

第九周——————第十周第二次修改

第十一周第三次修改定稿

第十二周一般毕业论文答辩

第十三周优秀毕业论文答辩、二次答辩

第十四周成绩评定、总结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装订成册、归档

主要参考资料:

1、俞剑华:《中国书论类编》(上下卷),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年

4、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7、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xx—20xx年)

8、缪合林:《把握素质工作创新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光明日报20xx年7月4日。

9、燕国材:《再论主体教育》,《中学教育》20xx年第12期。

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篇四

学生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系部:__

专业:__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为了加快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国家提出农业哺育工业、加快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此政策指引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可是与我国蒸蒸日上的工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城镇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民增收的缓慢,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都远远跟不上跟不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步伐。我国工农业两条腿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带来了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平衡发展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认识到农民增收的迫切性之后,近几年我国政府也从多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缓了城镇农村居民贫富拉大的步伐。可是我国的农民收入还较大的落后于城镇居民,无论从其收入增加的迫切性上还是从农村发展的潜力方面,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步伐、让农民进一步增收成为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新增长点,也是解决我国很多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__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1、从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知道了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才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者是开发新的途径,或者是拓宽原有的收入途径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这是研究农民增收问题所必须要了解的问题。

2、在我国过去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农民收入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原因有哪些。从国家政策、农村地区发展局限性、农业发展局限性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3、在认识到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好,我们国家主要从那几个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在三农问题上还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方法途径。归根到底来说,农民增收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倾向,因此向政策看起,借有力政策的东风增加农民收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发展较快的农村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怎么样才能让个别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推广。提出合理的、有效的、在原有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2、个案研究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说明问题

3、经验总结法,对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农民收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4、调查法,通过其他同学对全国各地农村的不同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5、其他方式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深度、广度、工作量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的意见)

开题报告,经过多次修改后,基本上已经符合学校对于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的前期态度积极,认真准备,收集资料,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体反映如下:

1、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规范;

2、选题符合公布的选题范围和专业要求已经选题的思想性、时代性、开创性;

3、选题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匹配;

4、学生完成

毕业论文

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5、进度安排合理。

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篇五

坡耕地利用的特色农业可拓研究——以陕北地区坡耕地为例

二、问题的提出

我国现有的18亿亩耕地中,坡耕地占3.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由于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复种指数高,土地得不到休养,加上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坡耕地不仅产量低而且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耕地资源,而且威胁到国家生态与粮食安全。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末,全国坡耕地因水土流失而毁坏掉的耕地5000多万亩,平均每年100万亩。

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瘠,当地群众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开垦坡地,造成地表植被更大程度的破坏。坡耕地在造成山丘水土流失的同时,也导致了群众生活更加贫困。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淤积了江、湖、河、水库,直接威胁防洪安全,加剧了水土污染,造成对水资源的破坏。耕地中的化肥和农药也随着水土流失带进河流和水库,造成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在坡耕地治理基础上的特色产业的发展涉及社会、经济、产业、资源与环境等众多因素,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单一学科的专门化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深入进展,需要借助各门类的学科知识系统研究。本文在坡耕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的指导思想下,以国内外系统学、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为依据,在坡耕地治理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北地区坡耕地的实际情况,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视角下,找出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水平的特色产业。实现坡耕地的有效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客观意义上的支持。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可拓学”是以蔡文教授为首的我国学者创立的新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处理矛盾问题。论文利用可拓理论中的基元理论和可拓集理论对区域特色产业系统进行整体描述,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基元的可拓性和变换方法以及与特色产业业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元模型。通过研究建立区域产业发展的可拓决策基本理论和方法体系。

2)现实意义

我国现有的18亿亩耕地中,坡耕地占3.6亿亩,占耕地总量的20%。坡耕地的合理利用,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坡耕地利用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由于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造成土地的复种指数高,土地得不到休养,坡耕地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却无法真正意义上的改善他们的生活。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特色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加上传统粗放的耕作方式影响下,坡耕地的利用水平非常低下,基本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下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下,合理进行坡耕地的利用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并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本质上有利于提高坡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坡耕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改善

多数地区的生态问题与坡耕地的大量存在密切相关,坡耕地合理利用是大面积生态建设的基础。只有通过对坡耕地的改造,增加稳产高产基本农田的数量,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经营观念,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生态重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助于改变农民的生产观念

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观念的改善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习惯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农四村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克服农民发展经济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四、研究现状

1、坡耕地利用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坡耕地的研究在当前阶段,国外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国内坡耕地利用研究进展我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研究同样起步较早,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实际上,我国在坡耕地的保护和开发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大量的专家学者投身于这一事业中来,为我国坡耕地的改良和完善提供了相对完善的理论支持。

我国坡耕地的开发利用领域的研究,主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

1)坡耕地利用与治理的技术措施研究坡耕地的利用和开发技术始终是对坡耕地开发利用相关研究的核心和重点。

2)坡耕地利用模式研究坡耕地利用模式的探究,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区域坡耕地利用研究林昌虎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收集和整理了贵州山区坡耕地的基本开发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坡耕地的开发必须重视林粮间作、坡地改梯田、坡耕地免耕技术的应用。

2、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特色农业的重要性,开始逐渐探索关于此领域的发展问题。

(2)国内特色农业研究进展我国学者对特色产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结合自身的区域优势,采取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地采取新的农业发展形式,提供具有发展力的产品,进而促进特色农产品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发展。

我国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特色农业基本概念和内涵。

伍建平、谷树忠对特色农业的涵义进行了阐述:农户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收入,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形成具有规范农业形式,具备典型的区域性,并且在市场中能够有较强的生命力,形成的一种农业形式。

2)、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刘志民等通过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的认真总结,认为当前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多种理论的应用上保证特色农业取得预期经济收益的重要保证条件,同时,在不同的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有针对性的理论作为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我国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相应的经济收益。

3)、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4)、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针对特色农业的发展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是在发展目标的确定上要结合当地情况,实事求是地结合市场确定;第二是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政府要提供大力支持;第三是将产业链进行充分延长,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四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过程进行管理,保证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第五是农户是特色农业的主要参与者,要提高农民工作的积极性。

5)、区域特色农业评价研究。

程炯分别从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了农业生产模式,提出了进行规划和分析闽东南农业的章程。

五、研究内容与思路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在坡耕地综合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的问题,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和坡耕地治理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北地区坡耕地的实际情况,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视角,找出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的特色产业。实现有效的坡耕地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目的,本文围绕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这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背景,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就论文所涉及的坡耕地治理、特色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国内外研究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这是论文的研究基础部分。主要对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与特征,组成要素,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这是论文研究的主体部分。第三章在第二章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构建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不相容问题的物元模型,建立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决策模型和特色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第四章以陕北地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五章将坡耕地特色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重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动态仿真模型,并以陕北地区米脂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第六章分析特色农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构建动态博弈模型,探讨政府、农户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提出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四部分(第七章):这是论文研究的结论部分。归纳总结论文各章的研究成果和主要结论,并给出后续研究展望。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在对与论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统计与预测相结合等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坡耕地特色农业系统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目标。

其次,通过基元理论分析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中的不相容问题,运用共轭分析和拓展分析方法对各种影响基元的拓展性和变换进行分析,并用关联函数确定特色农业发展的和谐度;建立了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模型,确定特色农业最有种植结构;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坡耕地特色农业与生态环境,宏观政策、粮食安全、人口因素及经济发展的系统动态因果反馈关系,构建特色农业的动态仿真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寻找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

另外,利用动态博弈的方法对坡耕地特色农业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对特色农业的进一步细分,有利于其更好的把握目标市场。

六、论文提纲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研究现状

1.3.1坡耕地利用研究现状

1.3.2特色农业的研究现状

1.4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主要研究内容

1.4.2研究思路与方法

2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及理论基础

2.1坡耕地特色农业的涵义

2.1.1特色农业

2.1.2坡耕地

2.1.3坡耕地特色农业

2.2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系统分析

2.2.1坡耕地特色农业的要素

2.2.2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分析

2.2.3坡耕地特色农业的目标分析

本章小结

3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可拓分析

3.1可拓方法概述

3.2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可拓分析

3.2.1不相容问题的确定

3.2.2坡耕地系统的共轭分析

3.2.3坡耕地系统的相关分析

3.2.4坡耕地系统的蕴含分析

3.3坡耕地特色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模型

3.3.1模型的建立

3.3.2模型的求解

本章小结

4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实证分析

4.1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的可拓分析

4.1.1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现状

4.1.2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优势分析

4.1.3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劣势分析

4.1.4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主要产业分析

4.1.5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拓分析

4.1.6陕北坡耕地特色农业可拓决策模型的构建

4.1.7榆林市特色产品种植的可拓决策

4.2横山县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5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5.1坡耕地特色农业sd模型

5.1.1sd模型因果关系分析

5.1.2sd模型的构建

5.1.3模型检验

5.2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动态仿真

5.2.1米脂县基本情况

5.2.2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sd模型

5.2.3米脂县坡耕地特色农业动态仿真

本章小结

6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

6.1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及行为分析

6.1.1坡耕地特色农业利益相关者分析

6.1.2坡耕地特色农业主要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

6.2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博弈分析

6.2.1发展特色农业的三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6.2.2农户群体发展特色农业行为分析

6.3坡耕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6.3.1构建长效支农投入机制

6.3.2构建特色农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6.3.3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研究结论

7.2主要创新点

7.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篇六

(一)

题目:中国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实证研究

学院:

学号:

学生姓名: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和文章的创新点

1、选题目的

本文选题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了解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知识;第二,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运用于高技术产业;第三,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区域政策。

2、选题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较充分,对地理集中度的测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的制造业上,很少有学者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应用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的不断渗透,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对高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及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的写作希望能通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地理集中进行实证研究,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数据为样本,对该时间跨度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测算,借此分析我国十余年来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区域政策。

3、本文的创新点

将地理集中度应用与高技术产业领域,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极为少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创新性的利用协方差来计算区域基尼系数;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空间变化趋势和时间变化趋势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丰硕。krugman(1991)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量了美国106个三位数的地理集中度,发现低技术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中。ellison和glaeser设计了测度产业地理集中的的指标eg指数,并计算了1987年美国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产业在州、县等空间单元的eg指数,来测度这些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几乎所有产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对给定的空间尺度,产业分类越细,产业在空间上越集聚;对同一类产业而言,空间尺度越大,集聚态势越显著。amiti()计算了eu十国的三位数水平的27个产业的基尼系数以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检验了1968―1990期间欧洲的工业地理集中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在欧洲产业中间投入强度与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maurel和sedillot()设计了新的指标(ms指数)来研究产业的地理集中,并测算了法国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273个产业中,有211个产业的ms指数大于0,分布比较集中。

在国内,今年也兴起了一股研究产业地理集中的热潮。粱琦(2003)计算了1994年、和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这些产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杨宝强(2003)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分别按省级行政单元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但愿对中国1992年和20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罗勇和曹丽莉()利用eg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业1993、1997、、20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王业强和魏后凯()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80―2003年制造业行业数据计算了区位基尼系数、sp指数和mhhi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绝对地理集中和相对地理集中并存,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贺灿飞和谢秀珍(2006)的研究较为完整系统,他们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算了1980―2003年中国各省区两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情况,发现大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区域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集中,大多数省份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多元化发展。张文彬和黄佳金则利用熵指数,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在1988―2003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情况,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

2、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专业化与集群是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魏后凯)。在国外,自krugman(1991)起,ellison和glaeser(1997)、amiti(1998)、brulhart(1998)、haaland(1999)、midelfart()、overmanhenry(2000)、nikolauswolf()等人在该领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国内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科的热点问题,表现为近几年来,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系统。笔者根据中国知网资料统计,2003年,该领域发表期刊论文3篇,2004年为4篇,为7,为23篇,20为25篇,年为33篇。

图1.1产业集中度问题研究趋势

该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国内外的学者都是通过对具体行业的地理集中度进行测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该领域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这一特点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主攻方向

论文主要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阐述地理集中度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度,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为该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2、主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系统地整理了定量测度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利用数学和统计知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定量的计算,以此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格局的时空变化趋势;构建数学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学建模和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突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责任编辑:1041)

4、技术路线

图1.2论文技术路线图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1.月―2008年11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以及系里公布的选题指南确定论文选题。

2.2008年12月-1月,收集阅读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初稿。

3.202月,向论文指导老师提交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按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订。

4.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写作,提交指导教师修改。

6.2009年5月上旬,完成论文打印、装订,参加论文答辩。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13.

[12]meiwen.relocationandagglomerationofchineseindustry[j].journalof55.2009年4月,根据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改论文文稿,最终定稿。

水利水电工程开题报告样本篇七

1.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是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正常稳定运行,对基金运营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型的阶段,在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风险,严重威胁着基金的安全。本论文通过结合当今我国社会现状分析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相应的看法及对策。论证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基金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保值增值,对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保证我国基本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1.2立题意义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制度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的研究来进一步的加强理论的学习,并学以致用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既可以丰富理论知识,又可以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做点研究,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研究内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现今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实际执行不合规、管理尚不规范、基金积累缺口等问题逐渐显现,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已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加强基金管理水平,切实做到保值增值,对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保证我国基本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现养老保险基金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对策。

(二)论文提纲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3立题意义

2.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急于求成的制度转轨带来了超重的历史债务

2.2基金征缴不力导致的新债务

2.2.1征缴难度大

2.2.2基金扩面步履艰难

2.2.3缴费基数偏低

2.2.4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

2.3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养老保险负担系数提高

2.4提前退休带来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差

2.5基金投资管理不善,无法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刚性调节增长的需求

3.完善我国养老基金管理的建议

3.1变当前的“统账结合”制度为“统账分离”制度

3.2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基金供给

3.2.1加强基金征缴工作

3.2.2强化征管体系、规范征缴基数、杜绝渗漏

3.2.3拓宽融资渠道

3.3改革退休制度、降低当期支付规模

3.3.1应当杜绝提前退休

3.3.2要适当提高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3.4加强养老基金的管理,增进基金安全,促进保值增值

3.4.1养老基金的管理

3.4.2按国家现行政策规定

结论

后记

参考文献

(三)完成论文所具备的条件

已具备的条件:

1、师从名家便于交流与学习;

2、自身学习专业知识有所感悟;

3、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总结。

未具备的条件:缺少文字的记载;

解决方案:进一步查找,向名家与老师请教,然后得出结论进行文字总结。

(四)参考文献

[2]张慧群。加强社保基金审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江南论坛,20xx

[3]吴宏洛。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制约性因素。当代经济研究,20xx

[6]詹伟哉。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

[7]宋晓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研究形势。经济与管理研究,20xx.5.

[8]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xx.

[9]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xx.

(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评议:对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做出评议,并提出是否通过的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