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9篇)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9篇)

时间:2023-09-23 03:16:21 作者:薇儿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实用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

【导语】本站的会员“sunshuangrong”为你整理了“《花钟》教学反思花钟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第一课时

1.认知目标: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发展目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说说自己观察了哪些花,它们在什么时间开放?

比一比,看谁搜集的信息多。(板书:花)

2、问:你知道些什么花的名字吗?它们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学生可以猜测。)有一位植物学家,他的做法真绝妙呀!连老师心里都痒痒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请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才算把课文读熟练?(遇到意思不明确的词,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读的过程。

3、请学生读1、2两段。

4、评议。

5、余下一段同桌读。(帮助伙伴纠正错误)

6、现在知道那位植物学家做了什么吗?(补充课题:钟)

7、你觉得他的做法如何?(讨论、交流)你喜欢用什么样的心情读一读这课题呢?

(自由读课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表扬。

8、读了课文你还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认为课文哪部分让你很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兴趣读懂课文。)

如:学生选择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一段。

2、谁想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请学生朗读)

3、师生合作朗读本段课文。

4、交流自己的收获。

5、带着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再美美地朗读这段课文。

7、背诵喜欢部分,与同学交流。

小结:大自然实在奇妙,这些美丽的花儿为什么不在一个时间开放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学们,你们想去探究一下吗?要知原因,下节课再见。

1、出示生字认读,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2)学生自己写,师生评议。

(3)学生练写,反馈结果。

抄写19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相互检查。

二、展开想象,推测原因。

1、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

2、学生自由推测。

三、研读课文,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交流。

3、找出相关句子,学生朗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5、小组交流,说说其他植物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的关系。

1、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植物学家绝妙的做法。

2、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形式多样:如编科学小报、做资料卡、写观察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教学反思 花钟 教学反思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

《泉水》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着这优美的文字的时候,心似乎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我在教学本课时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并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积累,在读中体会到奉献的幸福感。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课堂中书声朗朗。但学生对一些词语理解还不够透彻,主动积累词语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是《经济生活》的开篇部分,知识含量较大且内容较为抽象,理论色彩浓厚。本课讲了《经济生活》中最为基础的概念,例如商品、货币、纸币等等,这也是现场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对于后面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经济理论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梁老师执教的这节复习课,主要由核心知识、知识体系、易混知识点、高考典题以及作业讲评五大部分构成。从上课实际来看,梁老师严谨细致,准备充分,注重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易混知识点的归纳,运用对比归纳的教学方法值得学习。还特别注重讲练结合,特别选择了一些高考典型题目供学生练习巩固,应该说,高考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一定的导向性,使用价值比较高。此外,整节复习课思路清晰。例如在第二部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梁老师按照“商品――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的理论逻辑展开,并在指导过程中逐一展开具体的知识点,最后做到了点面结合。整节课,学生氛围较好,互动也比较顺利。

1、咬定基础内容。要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师的备课环节尤为重要。梁老师凭借着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知识点把握应该说很扎实很到位,所以准备也很充分,全面把握知识点,不留死角。

2、构建知识网络。高考是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所以网络一定要清晰。梁老师通过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线。使学生在理础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所掌握的一个个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实现知识的系统化,这样便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把识,更好地记忆、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高考典题。复习过程中,梁老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并向学生展示近年高考题,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某一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住对某些知识点处理的深浅程度,从而提高复习的效果。

1、可否把第一部分“核心知识”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课前自己花时间去复习。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在第二部分构建知识网络时一并检查、回顾。

2、关注时政热点,激发学生兴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基础知识。高考政治试题,往往以时政、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宏观把握、微观切入”之原则,将时政材料引入课堂,作为教材的延伸。这样,还可以使复习课更活跃一点、更丰富一点。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四

1、引导幼儿画出海洋里的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学习用油水分离法制作画面。

2、体验用多种形式进行绘画活动的兴趣。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有关海洋生物方面课件的资料(童易软件--海洋水底下--海底王国--海底生物)、各种海洋贝壳(童易软件--海洋水底下--小小贝壳)、画纸,油画棒,蓝色水粉颜色,排笔。

1、以"拾贝壳"情景引入,引导幼儿述说海洋里的各种生物。

教师:小朋友,你们去过海边吗?你们听,什么声音?(海浪声)

2、欣赏有关海洋生物片段。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美丽的大海和陆地上一样,有高山,平原,盆地和深谷,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它们色彩非常鲜艳。

3、启发幼儿想象除了海洋里的水生动植物外,还有什么?引导幼儿将想象到的都可以把它画在画面上。

教师:你们喜欢大海里的什么?

你们希望大海里有什么?

小朋友讲得真棒,你们喜欢大海是什么颜色的?

小结:大海是蓝蓝的,老师也喜欢蓝蓝的大海,那我们要争做环境小卫士,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才会健康生存,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自己喜欢的海洋动物,植物,以及想象到的东西画在图纸上,我们要相互合作,共同绘制一幅"我们的大海",最后涂上蓝蓝的海水!

4、在幼儿画好后,幼儿共同用油水分离法,绘出大海。(体验成功的喜悦)

5、作品展示。

这次活动是一节手工制作活动—染纸,是利用吸水性较好的宣纸折叠后再蘸上颜料,然后渗透形成图案。同时以游戏的口吻来调动幼儿学习的欲望,开始我请幼儿动手操作来发现白纸和宣纸的不同并复习几种折法,在以变魔术的方式出示范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为染纸活动是有一定的技能技巧,于是把纸的角或边变成了嘴,像喝饮料一样把有颜色的水吸在纸上,要求每张嘴喝的水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样讲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理解,在操作时都能较好地掌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最后展开时,可能是幼儿有些过于着急导致作品被扯坏。但是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对染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信心。教师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意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

本节课我已经上过很多次了,但是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快乐。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五

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意识的客观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本堂课的内容,学生迫切想了解意识这种神奇的现象,这就为本节课打下了心里上的基础;同时,本堂课的知识并不难,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学生自己的思索,只要学生融入课堂、融入知识,便能学好知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识记并理解意识作用的主要表现;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及要求。

明确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有计划、有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悲观、消极思想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不断奋进。

当我们全面分析了教材、学生并确立教学目标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了。

1、意识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是由于在明确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是由于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教学难点:既要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要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这是由于辩证思维的能力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学生往往会认为二者是截然对立的,肯定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就要否认意识的反作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立足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取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讨论法:针对某些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教材有逻辑的分析,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法主要采取: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首先是,导入新课部分

展示材料:马克思的一段话

(一段有趣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从而顺利导入新课,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是讲解新课部分---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板书)

多媒体展示材料:中国航天实现关键性突破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给与点拨,从而顺利讲清知识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板书)

(这样设计,既结合了热点时政,同时图片的展示使得知识具体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

接下来过渡到第二个知识点的教学——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板书)

1、“是先有石头,还是先有人们对于石头的认识?”

2、“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抛出问题

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来掌握——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板书)

(层层设问,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呢,材料的运用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师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样呢也就突破了难点的教学)

针对本节课的第三目内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板书)

我主要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多媒体展示相关补充资料,

并给学生三个维度自主学习这块内容

(1)什么是

(2)为什么

(3)怎样做(板书)

并邀请个别学生扮演教师角色来向全班讲解知识点。

最后有教师进行总结点拨,做个别补充即可。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把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里我运用的是提纲式板书:这种形式的板书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便于学生抓住要领、把握内容、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六

本活动是中班的一个体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首先带领孩子们模仿高人、矮人走路,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乐趣,并由此引出走路不同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多种走法,并借助多媒体让孩子们感受多种不同走法,增加孩子们的感性经验,通过表演自己喜欢的走法,张扬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自由发挥,通过多种材料的投放,引导幼儿合作并通过表演赛,让幼儿体验,只有相互配合才会成功。

1、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乐趣。

2、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多种走法,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4、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培养幼儿手脚协调的能力。

1、呼拉圈、皮球、绳子、沙包、套圈、丝巾、绸子、军帽、废旧纸箱等适量道具。

2、多媒体课件(模特步、正步、机器人步和秧歌步等)。

3、活动音乐磁带。(《高人与矮人》、《走路》、《法国男孩》、《欢庆秧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斗牛士》。)

1、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播放音乐模仿高人、矮人走路进活动室。

师问:刚才,我们是怎么进活动室的?你还想怎么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活动

(1)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多种走法。(小鸭子走、八字步走、老爷爷走、踮起脚尖走、蹲走等。)

(2)利用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引导幼儿练习多种走法。

具体玩法:请一名幼儿作示范者边做边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他幼儿模仿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当示范幼儿说:“木头人”时,幼儿停止动作并摆出一个漂亮的造型,依此类推,选出走法特别的幼儿作示范者,游戏继续。

3、多媒体展示。(教师依次播放各种步法的课件,请幼儿说一说分别叫什么步并让幼儿试着走一走,让幼儿关注各种走法的特点。)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走法展示。(教师出示丝巾、绸子、军帽、废旧纸箱等道具,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装扮自己,选择喜欢的走法进行配乐表演。模特步配合音乐《法国男孩》,秧歌步配合音乐《欢庆秧歌》,军人正步走配音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机器人步配音乐《斗牛士》。)

5、合作行走擂台赛。

(1)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呼啦圈等,鼓励幼儿合作行走。

(2)选相同材料为一组举行合作行走表演赛。

6、放松整理,活动结束

(1)好朋友互相作放松运动。(幼儿自由组合,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做放松运动。自编儿歌《好朋友》—你帮我来捶捶背,我帮你来揉揉肩,团结友爱转个圈,我们都是好朋友。儿歌内容随动作的变化而变化。)

(2)教师带领幼儿学小动物走路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请小朋友到日常活动中寻找好朋友可以一起做的事,体验合作的快乐。

在贯彻《纲要》精神的基础上,本着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设计了活动《你走、我走、大家走》。

本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幼儿自由探索、练习各种走法——多媒体展示并模仿表演喜欢的走法——幼儿自由探索、创造合作的走法。

在第一环节中,活动开始模仿高人走、矮人走激发幼儿兴趣。以人为本,让幼儿充分探索各种走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并以幼儿耳熟能详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第二环节,利用生动活泼、鲜明的课件,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各种走法的特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走法进行表演,此时进入活动的高潮,充分张扬了孩子的个性。第三环节,幼儿自由选择伙伴及道具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最后,活动在欢快的《走路》音乐中结束。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七

教材分析: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学情简析: 通过预习,学生对故事内容已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1916年,刘伯承率军讨伐袁世凯时,他为救一位战友不幸重弹,子弹从他的头颅飞进去,右眼眶射出来,为了能继续带兵打仗,取得革命的胜利,他在手术时拒绝使用麻药,忍受了常人无法想像的痛苦。由于学生缺乏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所以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品质。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中描写刘伯承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感受他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刘伯承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接收眼科手术的故事,能按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板块:

一、从课题入手,对关键句质疑

1、出示课题,自由读读,说说你发现今天的课题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2、课题上多了双引号,这说明“军神”这个词语摘自某人说的一段话。读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语句。

3、对这句话进行质疑

说明:阅读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已能大致说出故事内容。抓住关键句引导质疑,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刘伯承为什么是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被称为军神?”

二、整体读文,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找到写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这三部分内容,并做上记号。

说明: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同时,也是为按“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三、深入学习,体会刘伯承坚强的具体表现

1、读读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这三部分内容,找找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刘伯承各是怎么表现出他不同寻常的坚强的。

1)手术前:第三节中刘伯承平静地说:“先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这句话是个重点。首先请学生查查字典,说说什么是“麻醉剂”?它有什么作用?其次补充资料:眼部是人神经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因而特别敏感。可以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说说当你眼里进沙子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感觉?再与文中的刘伯承坚持不用麻药,任凭医生一刀一刀割去烂肉的行为产生强烈的对比,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刘伯承的资料思考他为什么坚决不肯用麻药?仅仅是为自己考虑吗?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推进,使学生体会到刘伯承的坚强,从而对他产生敬佩的心情。

2)手术时:第7节主要抓住刘伯承的表现:“紧紧攥住、青筋暴起、崭新的垫单被抓破”

这些动词说明疼痛的程度很深,可以说是难以忍受,而他仍一声不吭。

3)手术后:“七十二刀”

“七十二”这个数字具体地说明了割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学生可以再次联系第7节中刘伯承手术中的具体表现,再次体会无麻药手术的漫长、痛苦。

2、引读这些句子

3、指导读好沃克夸奖刘伯承的句子

说明:这里的学习主要是抓住描写刘伯承怎么说、怎么做的语句展开的,这些句子并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互有联系的,教学时要把这些句子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学生对这些语句的品、读,教师的引,使学生能联系前后内容,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体悟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课堂教学中的资料补充必须适当、适切,应避免脱离文本,盲目补充的现象。在理解“不用麻醉药意味着什么?刘伯承为什么坚持不肯用麻醉”时,我根据学生对麻醉药的了解很少,对刘伯承也比较陌生的情况,补充了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麻醉药的作用、当时的战争背景和刘伯承所处的位置,拉近了学生和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体悟人物的品质。

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照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的顺序讲讲故事

1、师生配合分角色读读课文,再次理清故事内容

2、按照顺序复述课文

说明:在对重点句子的品读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按顺序进行复述。

《军神》教学反思

要上好课,一是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确定好具体的教学目标,二要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对教材作适当的取舍。作为一名执教者,在上课中要清晰地认识到:本课我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我该在什么地方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这点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重点抓住刘伯承的表现,从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三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他的军神之处,弱化了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这条线。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具体如下:

文题就是文眼,是文章的灵魂。读题后首先让回忆课文内容,知道军神是刘伯承,然后带领学生通读课文,然后质疑刚开始沃克医生称他为镇定的军人,到后来又为什么称他为军神,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读书实践活动找到了切入口。

由疑导入,读中有悟。读,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层层递进,一步步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这一环节,先进入准确、流畅的朗读,初步感知文字内容。由于这段文字对刘伯承的镇定之举并未作描述性渲染,而段末沃克医生的果断话语更能让人直接捕捉感受到刘伯承负伤后仍然镇定自若的神态。抓住刘伯承的语言“能”,让学生体悟,简单的“能”字包含了哪些内容?故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朗读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此时“能”字后面是一个句号,区别句号和感叹号,由此让学生发现年轻军人的那份镇定与自信,心中产生更真更浓的敬意!这样的人就是军神。第二环节是抓住刘伯承的动作“抓”,来找出刘伯承和一般军人的区别。“一声不吭,仅仅抓住,汗如雨下,抓破床单”等一系列动作,准确刻画出刘伯承的坚忍不屈,所有的疼痛都是通过这一“抓”来显示的,再次引导学生读出刘伯承的刚强。第三环节是刘伯承的神态“笑”,有了抓的疼痛难忍,再到脸色苍白的情况下的,勉强一笑,是多么明显的对比,刘伯承这个军神的形象顿时丰满了起来。此时重点指导学生读“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由此让学生把要对刘伯承要说的话写下来,就显得水到渠成。整个板块处理,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并随机以说促读,读悟对话过程得以升华,枯燥的文字,在学生心中变成了流淌着的浓浓的情意!

教学时善于变错点为亮点。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读错之处,(学生把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读成了失声赞到)引导学生想象此刻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喊,这个喊里面有没有赞的意思,为什么要赞美刘伯承,由此更让学生明确课题:军神的意义所在。

通过这一赞,把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在评议中,学生敏锐捕捉文中语言文字,调动起听、辩、评的多种实践方式,主动去感受发现,以评促读。通过合情合理的写话,更进一步加深对人物的感悟,激起学生乐学、想学、会学的欲望。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八

《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着“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我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极目标,引领孩子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着课堂。

“奇”既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也是体会美的重要抓手,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因为“奇”,我找到了贯穿的主线。知道了这篇课文要让孩子体会美,要让孩子感受体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静态美。然后导入第三小节,利用多媒体展示吉林雾凇的美丽风光,接着,问学生你会发出什么感叹,由己及人,引到诗句,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进一步体验吉林雾凇的壮美。然后回到第二小节,由重点词语感悟,如:“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抓住“最初……逐渐……最后”……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里自由放飞。

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于是我在学完第三小节的基础上,问学生:“学到这儿,你是不是产生了疑问?”并总结成两个问题。雾凇形成的条件是什么?雾凇形成的过程是什么?孩子两次带着问题默读、品味课文,除了找到了雾凇形成的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还找出相关的说明内容进一步朗读、体会,探究它的形成。这样,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理解雾凇的形成,感受语言的美,感悟雾凇凝结过程之美,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自豪感就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就得到激发。这时,指导读第二小节最后一句,雾凇的壮观、作者的喜悦就读出来了。

抓住文本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作合理的想象,开拓孩子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对于雾凇的形态,文中没有具体描绘,给孩子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创设北国风光特有景观。结合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充分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完成了说话练习:在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雾凇景象图,让学生想象后,练习说话。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样丰富了孩子的表象,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更助孩子内化了语言文字。此时再让孩子朗读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已经深入孩子的心。

大班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九

1、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为蚂蚁画美丽的王国。

2、了解蚂蚁的特点。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纸、油画棒、橡皮泥。

1、请幼儿想一想以前观察过的蚂蚁都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画蚂蚁。

3、请幼儿画蚂蚁王国,教师予以适当的提示。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教师点评。

5、将“蚂蚁王国”图展示在墻面上,请幼儿互相观看、交流。

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