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优质10篇)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优质10篇)

时间:2023-09-23 11:44:37 作者:翰墨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优质10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复习时间:

六课时

三、复习形式:

分类复习

四、复习内容

1、能够正确默写生字以及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

5、学会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6、用学过的词语说话,学习整理错乱的句子。

7、学会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8、能修改有明显错乱的句子。

9、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中的错误。

五、具体安排:

(一)基础知识复习:

1、时间:4课时

2、形式:专题复习

3、内容:本册书的生字词的音形义,形声字,同义词,反义词,修改病句,排列错乱的句子等。

4、措施:

(1)课堂练习。

(2)进行单项专题复习,重点是掌握生字词和修改病句,短文阅读。

(3)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纠正作业中的错误。

(二)阅读复习:

1、时间:1课时

2、形式: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评讲。

3、内容:要求背诵的课文,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及配套的阅读训练。

4、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

(4)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语交际实践。

(三)作文复习;

1、时间:1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

1)我们身边常见的机械有钳子刀筷子等,像这些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作装置,都可以称作机械。机械可以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机器)

2)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镰石锯弓箭等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3)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科学的运用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的解决很多问题。

4)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其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是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是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5)杆秤可以看作是一个杠杆,但这种杠杆却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6)“如果能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这句话是阿基米德说的。

8)人们常用一种叫做杠杆的装置,将当在道路的大石头搬开,这种装置包括一个支点和一个力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9)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三种。

10)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工作的。

11)斜坡就是一种斜面,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同一斜面,坡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就越小,坡度越大所需要的拉力就越大。

12)像人行天桥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搬运工人王到处运重物时常常斜搭木板,沿着木板把重物推上去,这样斜搭的木板叫斜面。

13)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4)在日常生活中引桥斧头的刀口盘山公路螺丝等都利用了斜面的原理。

15)螺丝上的螺纹是斜面的变形,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斜面。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三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

第一课:

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

2、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单人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了解)

第二课: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1、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4、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第三课: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3、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会(碎裂)。

第四课:

1、(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3、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4、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5、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6、土壤从上到下可分为(枯枝落叶层、有腐殖质的表土层、亚图层、岩石碎屑层)

第五、六课: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2、(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可以减少土地的流失。

3、(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4、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5、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6、(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把坡地改造成(梯田)可以减缓坡度,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土壤,减缓被侵蚀的程度。

第七、八课:

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2、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3、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4、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是因为:河流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的泥沙,当到下游和中下游的和入海口时,水流变慢了,所以发生了沉积,因而形在了平原。

课本插图复习:

第51页《岩石的风化过程图》

第52页《土壤分层沉积图》

第54页《土壤分层结构图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课本研究设计:第58页《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实验研究》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五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六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七

第一课: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3、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物体不同侧面所得到的影子是不同的。

第二课:

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第三课:

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第四课:

1、1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等等。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侦察工具。

第五课:

1、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3、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第六课:

1、太阳外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第七、八课: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人们对太阳能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3、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能的因素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性质)、(接收太阳光的位置)和(角度)。

制作

第32页制作潜望镜。第39—42页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课本实验关注:

1、第25页《投影》。2、第26页《阳光下的影子》

3、第29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4、第36页《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5、第37页《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课本插图关注:

第34页《凹面镜与凸透镜会聚光线图》

第40页《设计制作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图》

画图并分析:

1、汽车反光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窗外景物的反射光射到凸镜上,凸镜再把这个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里。

2、医生戴的额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灯光照射到医生戴的额镜上,额镜把这个光反射到病人的耳道中。

3、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4、画出太阳下大树的影子,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

5、请你想办法将阴影里的小球照亮。

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

彩虹的形成与看不见的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八

1)我们来到山上,会发现山路盘旋在山间,山路这样修建时利用了斜面的原理。

2)斜坡是一种斜面,利用斜坡上山可以省力,斜坡越大越省力但是走的路程越远,斜坡越小越费力,走的路程越少。

3)登上同样的高度,楼梯级数多省力,楼梯级数少费力。

4)当轮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5)像螺丝刀方向盘这一类,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它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7)生活中用到轮轴的地方有方向盘水龙头门把锁螺丝刀等。

8)家里的门锁使用了轮轴的原理。

9)我们在用扳手旋转螺丝时扳手和螺丝就组合成了一个轮轴,扳手是这个轮轴的轮,被旋转的的螺丝就是这个轮轴的轴。

10)将螺丝钉比较省力的拧进木头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螺丝钉本身构造运用了斜面的原理,二是螺丝刀运用了轮轴的原理。

11)国旗是利用滑轮升上去的,它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12)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3)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做滑轮组。

14)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5)拉窗帘用的是定滑轮,它能改变用力的反方向;吊车上用的是滑轮组,它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7)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18)砾鲤鱼不具备哺育后代的能力,青蛙不是通过胎生繁殖的,海葵的繁殖方式是将身体一分为二,人们经常看到“蜻蜓点水”,这些蜻蜓是在产卵。

19)动物无性繁殖的方式主要有从母体直接分离折断自身一分为二。

21)人类是通过男女结合而长生后代的。

2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生命。

23)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个月,妈妈才把我们生下来,孕妇临盆前胎儿胎盘及

24)羊水的总重量约为.千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九

晚上洗完澡后,我准备把水放掉,便把塞子拔了出来。过了一会儿,水放掉了一半,我突然发现,放水孔那儿,水流形成了一个小窝窝!我急忙跑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水在放进下水道时会发生螺旋,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小窝窝。正当我准备抬头时,我发现,这个小窝窝一直都是向左转的!也就是逆时针方向!

我以为是个巧合,便一把抓起塞子把放水孔塞住,过了一会儿,我再把他拔出,发现它仍是逆时针旋转。我一直呆呆地看着水放完,忽然想到了冲厕所,便把水箱的按扭一按,水“哗”地涌了出来。我忽然惊奇地发现:这水也是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我傻眼了,又去洗脸,放水时看到的自然也是水是按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的。我在心中确定了一句话:这是规律,不是巧合。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水不能直通通地下去呢?为什么水不能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呢?为什么……我的心中装满了“为什么”。于是,我揣着一颗疑团重重的心打开了电脑。原来,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谢皮罗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并得出结论:物体处于低纬度时,随地球转动具有的自西向东的线速度比较大。当物体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时,仍然会保持低纬度的线速度。这个惯性就使物体向东偏。在北半球,浴缸里北边的水线速度比南边的大,就会形成旋涡,向东的惯性就会使水形成左螺旋,也就是逆时针。南半球恰好相反。后来,这种水流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现象被称为“谢皮罗现象”。

哦,原来如此,我顿时恍然大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相关范文推荐
  • 09-23 2023年小学家长开放日活动方案(精选5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09-23 最新小学家长开放日活动实施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
  • 09-23 2023年小小班雪人教案 小班教学反思(汇总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
  • 09-23 最新初一英语教学反思总结(汇总6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
  • 09-23 最新大学个人总结大二(优质5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
  • 09-23 2023年中班体育小螃蟹赛跑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 09-23 活动总结格式(实用6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大家想知道怎么
  • 09-23 2023年幼儿园活动培训总结(汇总6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
  • 09-23 成都市青苗学校样的学校 成都社区基层党建工作计划(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9-23 小学开展反邪教教育活动简报 小学开展防溺水教育月活动总结(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