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实用10篇)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时间:2023-09-23 15:20:48 作者:JQ文豪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实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一

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在家,

我们就捉他。

先选5个人玩(包括老师),从老师开始,同学们一起一人对应一个字地读,最后一个是谁,谁就被淘汰。

师和生一起一边读,一边依次指着5个人,当读到最后一个字“他”时,师和生手正好一起指向站着的第5个人。该同学被淘汰出局。同学们哈哈大笑。

这时,老师再请一个同学站起来,然后说:“我们继续玩,从我开始……”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叫起来:“不行,不行!”师故作惊讶:“为什么不行?”一同学迫不急待地说:“因为20÷5=4,这样淘汰的总是第5个人。”刚才被淘汰的同学也有点“愤愤不平”地说:“这不公平!老师你总是第一个,占着有利的位置,不会被淘汰。”另一同学也“帮腔”说:“我看这次应该从第2个人开始数读。”许多同学附和道:“对!从××开始读。”师追问:“为什么这次要从这个同学开始读?”同学们异口同声:“把老师给淘汰!”师:“哟!你们胆子真大呀!敢把老师淘汰。”师生开心地笑起来。师高兴地说:“虽然我将被淘汰,但我很开心。因为,你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老师。”

师继续说:“看来5个人玩的秘密已被你们识破,那我们6个人来玩。”师再请一个同学站起来。师平静地说:“从我开始……”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又叫起来:“不可以!”师:“又怎么了?”那个排在第2个位置的同学有点“急”了:“我不同意!因为20÷6=3……2这样淘汰的就是我。”

师继续追问:“如果15个人玩呢?”生争先恐后地说:“第5个人不同意!”

师:“真不简单!玩出智慧来了。其实,在游戏中,谁在一开始掌握了规律,谁就能占得先机。谁在玩的过程中,边玩边思考规律,谁就会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赢得胜利。谁在玩的过程中不去找规律,你总是糊里糊涂地被淘汰。”

[反思]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实物、情境、以及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发展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2、《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喜欢的“猜礼物”为引子,通过“学生站队摆规律——找情境中的规律——画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3、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通过排队、涂色,摆学具等活动,把知识进一步的拓展,从而让学生再创造出不同规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4、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我把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欣赏生活中规律,并让学生课后收集生活中的规律。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节课,我和同学融为一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愉快时刻荡漾在课堂上,创新,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三

著名的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讲过:“顺应学情,是教育的生命线。”《找规律》一课的教学,再一次使我深深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立足并顺应学情的发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作为二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和一个完全陌生的老师合作……心中的惊喜与紧张就不用说了。怎样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心中的焦虑,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振奋状态呢?这是我们借班教学常常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我在上课之前与学生进行了几句简短对话:早就听说二()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上课听讲是最认真的,回答问题是最积极而且声音是最响亮的,所以今天有许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就是这简短的几句话,极大地激励了他们,学生的情绪顿时格外高昂。

“规律” 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很少关注。 “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要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引出学习主题”。一上课,我就以“猜猜看”的游戏开课,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猜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找规律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在“猜猜看”的过程中,回忆了简单的规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本节“找规律”是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基础上,继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相邻两项的差又组成了一个新的等差数列)的。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开放性的教学策略。利用情境出示了一道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问题:“谁知道聪聪第3、第4、第5次会摆放几个小正方形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创造,生成教学所需的材料,进而展开对材料的研究,从而理解并掌握新的规律以及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中,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整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学生的观察思考与操作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尤其是 “摆图形、找规律”这一中心环节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想一想:聪聪第3、第4、第5次会摆几个小正方形?”然后拿出学具与同桌摆一摆、说一说,最后提出“聪聪是怎样摆的 ?”“聪聪的摆放有规律吗?”引导学生通过眼看、口说、脑想等多种形式感知聪聪摆放中的规律,体会到图形变化和数字变化规律的联系,悟出找规律的方法。从而很好地实现了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单调的学习数学知识是困难与乏味的,但把难学的数学知识放在有效的活动中,复杂的知识就变简单、可操作了。纵观《找规律》一课,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中成功,在交流中找方法,在学习中去应用。从学习的实际出发,我精选了合作学习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时的组织了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前,提出了明确的问题和要求(“讨论一下:画中有些什么?分别隐藏着哪些规律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学生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了指导。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给予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了学中有思,思中有疑,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得。

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我在本节课中,精选、补充了几个典型的习题,设计了”找规律,填一填“、”按规律,跳一跳“,”找规律,接着画“等,既有对数列变化规律的基本巩固练习,又有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又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的综合训练题,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性。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四

“找规律”就是让学生从颜色、性别、形状、数量上去找寻规律。我发现我在教学中还存在些问题:

1、教材中知识的内部联系把握得还不够准确。

从活动“猜一猜”到活动“摆一摆”实际是经历认识颜色规律到认识颜色和形状规律的过程。还加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规律排列。而我只重视了活动形式的多样,多于规律的本质研究不过清晰,所以导致学生在语言的表述不够准确;导致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时出错,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处理,潜能生照顾也很少。

2、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不够全面。

数学学科的课堂同样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责任,在这堂课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也是一个重点。数学语言的表达应该严谨、完整。可是我却因为过多的关注活动的组织、调控,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和培养。大部分的问题都是一对一的解决了,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来说一说。

3、练习设计应该更突出层次性。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五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事物简单的搭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按顺序进行全面思考这一数学方法。学生要探索的排列的规律是比较抽象的。于是我设计了三个同学排队照相的生活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如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学生说是9种,有学生说是3种,也有学生说是6种,到底是几种呢?我并不急于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有用字母表示的,有用符号表示的、有用人物来排演探索的等等,再通过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调整不合理的想法,从而体验错误的由来,最后形成共识。这样教学不断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使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学习。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找规律(排列问题)》,课前布置了预习题:1、用1、2、3三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2、小军、小明、小红三个小朋友排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上课一开始,学生讨论的相当热闹,也很有条理,也列出了算式3×2=6(种),可是在表述算式所标示的含义时,绝大部分学生语塞了。当出现了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该怎么办?我是这样认为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有责任告诉他们。但在后来的的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说算式的含义。

在练习的时候,我适当把题目拓展了一下,如“想想做做”第一题时,我又把数字改成8、2、0,8、2、5、1让他们找规律。“想想做做”第二题我又把4支球队改成8支球队、100支球队,真正体现规律的作用。

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没有出示书本的例题,而是让三名学生排成一排站在讲台前,提出问题:“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不出意料,果然第一位同学的答案就是9种,他可能是受到昨天上课内容的影响,后来我让这三名同学交换位置,发现共有6种不同的站法,针对此,我就大家思考:为什么刚才有同学说9种,到底错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在质疑中初步感受要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情况出现。例题解决完后,我又进行了拓展,让一名同学找出几名好朋友(共5人),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你们见面后每两人要握一次手,共握多少次?二是在过节是您们要互相赠送礼物,一共要送掉多少份礼物呢?显然,学生对于这些现实生活中问题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思考,一是得出了要握10次手,二是要送掉20份礼物,我又追问:为什么会产生两种结果?感觉有些孩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其实他们已经能初步感受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的不同之处,只不过在用数学语言的表达还有些欠缺,需要继续培养。

本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没有来得及完成课堂练习,可能与没有设计预习作业有关,新授占用的时间比较多,这方面值得好好研究。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六

推荐昨天上了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课后反思如下:

刚出示“木偶与帽子的搭配”情景图时,大部分的学生张口就能回答正确的答案。我想,可能是孩子们对于搭配的图式在脑海里有了比较成熟的思考。于是我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木偶和帽子,在图形上直接连线。展示学生作业后问“你是怎样连线?”“怎样选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引导学生说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想“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选配”。考虑“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与有多少选配方法有什么关系?”理解“3×2”是什么意思?3和2各表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计算两种不同事物的选配方法应该用乘法计算”。

看到学生洋洋得意的样子,我趁机增加难度“给木偶配上4双鞋子,有多少选配方法?”班上一下安静下来,学生很聪明拿起笔继续连线,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就直接用乘法计算。我就借机拓展“多种事物间的简单搭配该怎样考虑”?在学生的思路优化与多样化的过程中,我抛弃了原先的预设,源于对于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估计过高(因为例题与拓展题孩子们没费什么事就解决了,我就没有过多考虑小部分学生),所以急于导直接给出了算式计算的方法,对于画图连线的方法有了弱化。其实两种方法之间必然有个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教学的不足之处。

想想做做的第2题完成不是很好,原因是孩子没有把裤子和裙子并成下装。说明解决选配问题不仅要按一定顺序,还要理解题意。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本题其实并不十分复杂,只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所需的条件学生自己是能够解决的,认真审题也是关键。

比较而言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课后仍需要多做相关习题用来巩固。

这节课里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也是想借助于这些问题来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七

数学》上册共安排了二次:《量一量,找规律》,《铺一铺》。本节课是继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师:请将你们课前准备的东西拿出来,让老师欣赏一下。

师:量一量放一本数学书时橡皮筋的长度。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测量、作记录〕

师:量一量放二本数学书时橡皮筋的长度。

〔学生继续分组动手操作:测量、作记录〕

师:量一量放三本,四本、五本……数学书时橡皮筋的长度。

综合实践课需要动手实际操作,往往有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发生,所以在上课前应做到尽可能充分的准备,准备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设计。切忌草率备课或根本无备课,必须严把备课关。认真备好课是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前提。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的学生认真细致地备课,它包括:实践活动的步骤;对实践活动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测;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的评价策略等,杜绝实践活动课的随意性、自由性及无序性。实践活动课本来就难以把握好教学节奏及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如果不在课前认真地设计好,实践活动课将是一盘散沙,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完成教学计划。

2、准备学具。学具是实践活动课的必备用具,包括一些常用的测量与绘图用具,如直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也包括一些常规的生活用具,如小刀、剪刀等;还包括一些实物模型,如小方纸盒、圆柱体的茶杯等。本节课由于课前已布置了要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因此,学生对学具的准备是较好的,尤其是有几个学生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自己吃饭的碗盖代替老师要求的一次性方便碗做托盘,不仅节约,而且颇有创意,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上课特别认真,发言特别积极,效果也特别好。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八

准备了一个多星期的汇报课终于在今天第二节课上课了。准备这节课时李老师给了我充分的指导与建议。在之前的讲课里,李老师就告诉我上课前必须要先管好纪律,没有好的纪律一节课是没办法完成的,特别像一(4)班的学生,他们爱玩、活跃、难管,上汇报课最好是在一(3)班。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绝不可说些伤害学生信心的话,例如上一次课中有个学生上讲台演示如何几十数加几十数,可他不会,我却说了:“不会?没关系,可以找其他同学代替你。”就这样的一句话就会打击到学生,李老师的建议是:“你可以鼓励他的,给他一点提示帮助他完成。”学生是很需要老师的鼓励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奖励些小礼物给学生,例如小花、贴纸,这点我记住了,汇报课上我也加入了这一环节,只是我在发奖励贴纸时速度过慢,也拖慢了后面上课进度(这是李老师的点评)。

汇报课上课前,我按照李老师在前一节试讲课后给的建议,请谢锦霞老师提前给学生发下学具,并强调说明学生不可乱动学具袋及里面的学具,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求拿出来才可以拿出来,结果就是比一(4)班试课时好很多,没有出现一(4)班的乱象,一(3)班的学生都很自觉、配合,整节课还算顺利。

一、各个环节上时间不能紧凑,特别是拍手动作引入有规律的定义时做不到干脆利落,有点拖沓重复。

二、让学生在书本中圈出图中的规律,却没有利用投影仪评讲。

三、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规律,课件中的一副图是错误的,图中的彩旗是没有规律的。原只是让学生知道国庆节时街道上的彩旗是有规律的,并不打算让找其中的规律,结果就是不能找出规律。这就说明我的粗心、不严谨。

四、动手摆有规律的图形环节中,原是要求学生按我的规律摆,再让他们自己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摆。时间问题,自由摆就省去了,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五、一节课中很重要的一环必须要学生动手画,这是李老师在试讲前就跟我强调过的。课本85页做一做,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这是学生做的,就应该在课上展示点评,指出对错,却因为课前没打开投影仪,课中想用也没法打开,听课老师也指出在这一环节必须要给学生讲评,不能一带而过。

以上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中一定要改正,认真对待。感谢能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感谢他们宝贵的意见。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是依照《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关于“规律”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习了些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初步认识并理解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找规律”这部分知识学生平时接触比较少,理解比较难,我根据其探索性和活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为学生设置了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循环排列规律并欣赏到数学美,让学生体验数学规律美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循环排列”规律。

课件,各种图形、图片若干个。

1、师生谈话,引入卡通人物蓝猫和他的伙伴们来到我们的课堂。

2、请3位同学扮演蓝猫他们玩“青蛙跳”的游戏。引导观察、思考: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次——蓝猫、菲菲、淘气;第二次——菲菲、淘气、蓝猫;第三次——淘气、蓝猫、菲菲)

3、小组合作:用图片表示他们玩游戏时的位置变化。

4、汇报,交流:他们的位置是怎么变化的?你怎么观察的?

5、师小结并揭题:在我们生活中象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图形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找规律。

1、创境导入(你们看,蓝猫的房子可漂亮呢),出示墙面图案(把五角星图案改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

4、师生合作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往下横着看,从下往上横着看,从左往右竖着看,从右往左竖着看,……)观察,寻找规律,感知数学美。

5、小组同学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6、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

生一:我们是从上往下横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一个图形往后移,其它三个图形往前移一格。

生二:我们是从下往上横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4个图形移到最前面,其它图形往后移一格。

生三:我们是从左往右竖着看的,它们每次都是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面,其它图形往后移一格。

生四:我们是从右往左看的,它们每次都是最后的图形往前移,其它的图形往后一移。

生五:我是斜着看的,它中间那一斜行有4个同样的长方形,接下来则每次减少一个图形,分别是三个、二个、一个同样的图形。

…… ……

7、师:那如果按着从上到下这样的规律,接下去的第五排应怎么排呢?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五排与第一排的图形完全一样)

师:那第六排呢?第九排呢?(课件辅以演示)

8、师:可见,象这样有规律的排几排后又会回到原来的排列?(每四排一个循环)

9、小结:像这样几个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地重复地排列,就叫循环排列规律。

10、延伸。师:如果是从左往右呢?第五列应怎样排?接下去第几列会和第一列一样?

11、是啊,循环排列规律就是这样。

(一)摆一摆

1、 师:蓝猫很喜欢今天学习的这种规律,用图形摆了这样一个图案。(师贴出蓝猫摆的图案)

师:按照这个规律,接下去要怎么摆呢?请你们同桌合作摆一摆。

2、汇报交流,请生板演汇报。

3、师:如果接着往下排,应怎么排?为什么?

4、评价:你们想的跟他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画一画

2、学生可借助学具先摆一摆,然后在练习卡上画一画。

3、个别汇报,评价。

(三)师:淘气很顽皮,把飞飞的图形排列画成了这样。(师可试学情逐个贴出图案)

接下来要怎么画呢?

5、学生小组合作在练习卡上完成。

6、师生评价,小结。

1、 师生欣赏蓝猫的手帕,说一说,它的手帕漂亮吗,有什么规律吗?

2、 师:同学们,请你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蓝猫带来的手帕设计漂亮的花边和中心图案,要求设计的花边和中心图案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手帕,创造美。

3、全班互动,交流评价:你们组设计的手帕图案有什么规律?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你们学得高兴吗?

2、师生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它、运用它,创造它,将来把我们周围的环境打扮得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游戏是学生的最爱”,实践证明,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开展富有童趣的蓝猫参与的“青蛙跳”游戏,将使他们很快转入有效学习。我先让他们3人游戏。之后让学生用图片摆出3人玩游戏时的位置关系,并观察说出他们的位置变化,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循环排列规律,为自主探究四种图形的排列规律作了铺垫。这样很好地为新知作了铺垫,不仅在学生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入手,而且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卡通人物的这一心理。课伊始,我以蓝猫和它的伙伴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为切入点,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探究和深化规律知识的环节,又创设了蓝猫的家、蓝猫摆的图案和飞飞、淘气画的图案等趣味性情境,这样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促使学生有效思维。

“教材只是一个学习的蓝本”。为了突破探索图形循环排列规律这一难点,我把教科书上的主题图中墙面的图形改为每行有圆、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四种常见的图形和每行有绿、红、黄、蓝四种鲜明的颜色,画面简洁、清晰。然后,我让学生按一定的观察顺序(上——下,左——右)观察,这对于学生发现和表达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是很有帮助的。在例题的教学处理上,我以开展“猜一猜”和“摆一摆”的活动取代“画一画”的活动,显然地,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更进一步地理解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应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本着这一基本理念,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数学活动。首先,在探索图形规律环节中,设计有序观察、小组交流,发现墙面图形循环排列规律的活动。我们看到了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他们不同发现的交流,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探索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充分发挥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深化规律环节中,以蓝猫和他的伙伴们排队来到课堂、蓝猫摆的图案、飞飞画的.图案和淘气的所作所为取代了例题和做一做的教学,让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等环节中巩固新发现的图形排列规律,逐步加深学生对图形循环排列规律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手帕图案,则达到了“运用美,创造美”,体现数学的生活化。一系列的活动,选材不同,方式不同,丰富多彩,学生能在活动当中认真思考,动口说,动手做,动脑想,学生实实在在地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课的的教学中,应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不仅把准目标,突破难点,还准确把握其切入点,及时渗透数学美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体现数学美的欣赏价值。如展示蓝猫家里图形颜色丰富的地板,采用颜色各异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和圆形等图形组成的图案;如运用五颜六色的贴画去创造设计手帕图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创造美”,感受体验数学的价值。

《课标》明确告诉我们,应把握好学生的过程评价,应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多元评价,应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发展。本课教学中,我有机融入自评、他评、师评、小组评,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学会正确地欣赏他人,评价自己,形成健康的心态,并从别人的评价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评价别人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促使自己更好的发展。

总之,整堂课的学习活动丰富。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尝试成功和欣赏数学美的机会。真正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体验,力求促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当然,在教学中我亦有些困惑,比如如何很好地把握小组合作与教学时间的分配,使学生既能有效充分地探究、交流,又能在短短的40分钟里很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比如如何在实施评价时,能使学生乐于评价、善于评价?……这,有待于大家的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十

上个星期,我听了本校老师的几堂数学课,感觉数学课开头设计的好坏,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能力的培养都有明显的不同。

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有一段是这样设计的:出示例题的挂图后,

师:请你们找找图上有哪些间隔排列的物体?

生:图上的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物体。

师:那么它们各是多少呢?

生:兔子有8只,蘑菇有7个。

师:那么,两端的物体是什么?中间的物体是什么?

生:两端的是兔子,中间的是蘑菇。

师:在看看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树桩和篱笆。

师:那么两端的物体是什么?中间的物体是什么?

生:两端的物体是树桩,中间的物体是篱笆。

师:数一数,它们各有多少个?

生:树桩有13根,篱笆有12个。

师:再找找,还有什么间隔排列的物体。

------

师:看一下,两端排列的物体和中间排列的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规律?

生: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大家看黑板上的挂图,找一找,图上有那些物体是有规律排列的?

生:图上的树桩和篱笆是有规律排列的物体。

师:它们是怎么排的?

生:它们是一个树桩,一个篱笆,再一个树桩,一个篱笆有顺序的排列的。

师:说得真好,看看还有吗?

生1:兔子和蘑菇也是有规律的,它们是一只兔子,一个蘑菇。

生2:夹子和手帕是有规律排列的,它们是夹子,手帕,夹子,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那么,在这些物体中,两端的分别是什么事物,中间的又是什么事物呢?

生1:树桩和篱笆中,两端的事物是树桩,中间的事物是篱笆。

生2:------

师:那么,就请你们分别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生1:树桩13根,篱笆12块。

生2:兔子8只,蘑菇7个。

生3:夹子10个,手帕9块。

师: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两端事物和中间事物有什么规律?

生:两端物体总比中间物体多1。

反思:

比较前后两个教师的教学过程,我有这样的感觉:

前面一位教师在处理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这一教学过程时,过于强调了以教师为中心,一问一答的色彩浓了一些,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后一位教师,在处理上就完全符合课改的理念,在课上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而且内容也没有分散,比较的集中,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 09-23 扁担和板凳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
  • 09-23 设备发票合同(大全8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
  • 09-23 人力资源资源保障厅劳动合同(优质5篇)
    随着法治精神地不断发扬,人们愈发重视合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合同感到非常苦恼吧。
  • 09-23 最新我必须去课后反思 我必须去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
  • 09-23 2023年二手房买卖全款合同(汇总5篇)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相信很多
  • 09-23 最新初中英语听说课说课视频 初中英语教师支教工作总结(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 09-23 2023年小班活动大乌龟和小乌龟教案反思(大全5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
  • 09-23 幼儿园大班春天语言教案(优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 09-23 2023年医院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汇总5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
  • 09-23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计划(实用9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