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 说课活动总结(实用6篇)

最新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 说课活动总结(实用6篇)

时间:2023-09-23 16:57:20 作者:曼珠最新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 说课活动总结(实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篇一

20xx年12月15日,我校13位青年数学教师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说课比赛。在整个活动中,参赛教师积极参与,精心准备,充满激情,表现出色,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回顾这次说课活动,有这样三个亮点:

根据比赛规则,本次比赛的说课课题由学校统一提供,这给参赛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除了需要参赛教师对小学数学全套教材烂熟于心,还要对每一个课时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过,让评委老师感到欣慰的是,参赛老师都能比较准确地说出这些理论依据,充分体现了一个数学教师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说教学流程是说课内容的主体部分,大约占总时间7/10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说课老师通过说教学流程,把对教学目标的理解、重点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渗透等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数学新授课有其固有的模式,“情境导入新知展开综合实践课堂总结”是一种普通适用的教学模式。在说课过程中,尽管老师们的描述多种多样,但都遵循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说,他们对教学流程的把握还是比较清晰的。

催生数学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次数学说课的课题分别是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小数》和四年级下册的《找规律一一搭配》。前一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后一课属于“解决实际问题”领域,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有着共同之处。比如,《认识小数》一课中,需要建立“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这个模型,《找规律一一搭配》一课中,需要建立“两种不同类型数量的乘积等于一共搭配的个数”这个模型。建模思想是这两节课的精髓所在。而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一模型,不少参赛教师通过工整、简明、清晰的板书,加上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分凸显建模的数学思想。

在欣喜地看到老师们精彩表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两大遗憾。

一、对教材资源的使用不够精当

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衡量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标志。在说课的过程中,对教材资源的使用不够精当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课内资源的挖掘。部分老师可能因为没有上过这一课,或者没有听过这一课,加上在短暂30分钟里,来不及对教材进行深入、全面地进行解读,因而在说课过程中,对例题资源的使用过于简略,没有进行详细的阐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例题的处理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环节,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忽略这一环节的处理,无疑是说课中最大的败笔。

二是课外资源的'拓展。适度拓展课外资源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它体现了教师对数学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很多说课老师紧紧局限在课本上,而缺乏有效地拓展。这就造成了,有的老师在10分钟的说课时间里,只用了5到6分钟。如果适度拓展的话,时间就会得到合理运用。

二、对设计意图的描述不够准确

说课与上课有着诸多的不同。其中,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老师。上课时,关注的是教什么、怎么教。说课时,关注的是为什么这样教。因此,说课时,不能把上课的语言全盘移植到说课中去,需要用理性的语言来描述。用描述的语言来阐述上课的流程,而不是对话性的语言;用理性的语言来阐述设计的意图,而不是直白性的语言。教学语言体现了一个数学教师的语言功底,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锤炼。

总之,在这次说课活动中,我们的收获颇多,让我们看到了一支年轻的、富有潜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严谨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参赛选手留给评委们最深的印象。

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篇二

乘着“为学而教”课堂大比武的东风,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xx年4月21日举行了说课比赛活动。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这次说课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如期的目的。总结如下:

1、本次活动我们做了详细的比赛安排,做好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2、本次活动成功地为全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可以这样说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程度的收获,基本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全体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次比赛活动,准备认真,态度端正。从接到通知到比赛结束,每个环节上各位教师认真对待,积极配合。比赛中,说课教师全力展示,精心设计,表达流畅,都体现了比较高的驾驭理论、驾驭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体现了勇于参与、敢于追求的意识。

4、本次说课的各位参赛老师准备都非常认真、充分,给全校老师的感觉是整体效果较好。多数教师在教材分析,重难点的把握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做得比较好,张梅芳、郑永、刘永全等几位教师能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说课,王娟、赵雪玲老师在语言的表达上普遍较好,比较流利,有激情,富于感染力。

虽然说我们认为这次说课的总体水平均衡,但在比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梳理如下:

1、在组织过程中,如果能在每位教师说完课以后及时点评可能对老师能力的'提高更有帮助,而本次说课决赛由于考虑时间安排就省略了这个步骤。

2、语言方面:部分老师的普通话有待提高,说课的语言显得平淡,语速无变化,太死板,缺乏生动性,感染性。体态语言不够好,不能利用体态语言感染听者。

3、教材分析这一块,如何吃透教材、教参、新课标的精神方面还有点欠缺,对于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写意图、内在联系说得不够。

4、教学理论的指导利用不够,特别是说教学过程中没有更多地说将怎么做及这么做的依据,广大教师还需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5、关于说课的理论依据方面:在说课中对于教学目标设计、重难点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都是要有理论根据的,但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依据或引用的理论依据欠妥,这样的说课档次就显得不高。

6、关于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解决在过程中很少得到体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很好的说明;教学手段的应用在此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应用;对师生教与学活动的设计偏少;无时间分配等。有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结构设计不够完整,比如缺少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

总体来看,老师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准备,说课活动结束,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相信大家能对这次的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从中吸取优点,改进不足,那样对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都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篇三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校本培训,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了这次说课活动。

本次活动不仅是我校老中青年教师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一次展示,也为全校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根据工作计划安排,活动前通过和教研组长多次研究讨论,为大家发放资料进行培训,各位教师认真准备,认真对待,通过查阅资料、与人研讨、制作课件、对说课稿反复斟酌,精心设计说课稿等大量的前期工作,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理论、驾驭教材和科学设计的能力,给大家呈现了一份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品质高雅的文化大餐。

本次活动在全校掀起了互助互学、相互探讨的热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听课教师听课认真,虚心学习,掌声阵阵,给说课教师支持和鼓励。通过互相学习,使各位教师在理论、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信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有或多或少的不同程度的收获,使不少老师对说课的环节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对以后的说课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少数教师仅有宏观上的阐述,缺乏在深入挖掘文本基础上对重难点确定的依据,显得空泛而不具体。

2、教学理论指导利用不够,特别是说课过程中没有更多地说将怎样做以及这样做的依据,或死搬教育理论而不能结合文本进行阐释。

3、在课堂检测、教学效果反馈方面说的不够细致,缺少配备必要的练习题目。

4、教师对板书设计重视不够。教师说课中几乎不谈为什么这样板书,甚至没有板书设计。

5、说课的语言显得平淡,语速无变化,太死板,缺乏生动性,感染力。部分教师忽视了体态语言的运用,不能利用体态语言感染听者,总是停留在念稿子上,临场发挥不自如。

6、说课稿的布局设计还需改进。

这些不足之处,有共性的,有个性的。但我们如果对每一次活动进行认真地反思,从中吸取优点,改进不足,将对我们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能有效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我们将把说课活动作为校本研究继续开展下去。

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哈日布呼镇牧业寄宿制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感恩父母》。下面我将从说活动背景、说活动目的、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总结和活动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心怀感恩,爱心永恒”、“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是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美德。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一个懂得感恩之心的人,必定是人格健全之人,必定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今天我带来的少先队活动主要围绕“感恩父母”这一主题展开。学校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早晨上学或傍晚放学时,孩子们潇洒地走在前面,理所当然地把手中的书包扔给来接的爸爸妈妈。现在的父母总是百般呵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呢,习惯接受父母的付出,把呵护和关爱当作理所应当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呢?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在孩子们心里播下感恩的种子。

首先,组织一个调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活动氛围,力求达到以下两个预期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学会自主反思,能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成长,懂得孝敬父母、知恩图报。

2、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召开队干部会议,确立队会主题、商讨队会环节、确定两名口才好,思维敏捷的活动主持人,认真做好整个程序的准备工作。

2、准备歌曲、朗诵等节目

3、准备了一些关于父母的小问题,作为调查

围绕预期目标,通过队员集体讨论,最后确定了三个活动环节,分别是:

1、整队、报告人数

2、出旗敬礼、唱队歌

3、宣布仪式开始

现在的活动中,少先队的仪式越来越被大家忽视,但我始终坚持将队会仪式常规化,给队员一种庄严的感觉,使他们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这也是向队员进行组织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听歌曲《母亲》,围绕“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她都为你做过些什么?”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把母亲给予的爱重新回味,感受母爱的无私.

互动环节《回到小时候》组织全体队员一起轻轻地低下头,闭上眼睛,搜索记忆,回忆从小到大父母给予的点点滴滴。2分钟后先在小组中分享,再集体交流。

让队员们重新认识了身边最普通的父母之爱,又在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激发了队员的感恩意识。

1、图片出示在平常生活中,爸妈对我们做过的最多的但又最平凡的事。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想想父母说过的最多的但被我们当作唠叨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

3、话锋一转,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呢?让队员们分组讨论,再进行汇报,总结。

创设情景,我们做一个小测验,请队员们如实回答能够答对几个。

如果知道的不到五项的话,这就说明你需要多跟父母交流一下了。

也许你们以前做的还不够好,那么今后你打算怎么做呢?

在这个环节中抛出问题:亲爱的队员们,感恩父母的方式有很多种,现在,你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呢?心动不如行动,号召全体队员拿出卡纸、彩色笔等工具分小组讨论,并制做感恩承诺——《我的爱说给你听》,并让队员们回家交给爸爸妈妈。一份承诺书表的是队员们的决心,同时又是一种鞭策,让这一份承诺书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感恩,把感恩付诸行动,使感恩一直延续。

活动进行到这里,相信在孩子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感恩父母的种子,但是,感恩绝不仅仅只限于自己的父母,生活中处处需要感恩。学会感恩,不要再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最后在优美的旋律中,集体朗诵《感恩》

5、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不仅仅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老师,感谢他们带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感恩朋友,感谢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样的色彩;感恩祖国,感谢她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天我们中队活动十分精彩,希望你们能长存感恩之情。结尾如此设计,是为了点醒每个队员,将感恩融入自己的生活,让感恩的行动长存。这在某种程度上,触动了孩子们的心弦。

6、活动反思

活动后,整个中队活动在退旗仪式后结束本次主题队会。

同学们,这次主题队会开得很有意义,也很成功。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自己是受恩惠的,由此产生回报恩情的一种冲动。懂得对生活和对别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关爱他人。通过感恩父母教育提高学生的“知恩图报”能力,学会在报答父母的同时,学会报答朋友、他人、学校、国家和社会。

以上,就是我对《感恩父母》这节主题队课的阐述,存在的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篇五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说靠一个人的力量闯出一片天地,既困难又残酷。社会在不断前进,怎样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脚跟呢?那就要有一种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团队精神。

竞争与合作,历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具有竞争意识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通过竞争能提高热情,激发潜能,增强实现目标的内驱力。竞争获胜会使人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增强信心。合作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通过互助能使人人体验到团队精神的心理效应,能使合作双方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

竞争、合作的团队精神,要从小培养。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在二年级学生中调查了解到,独生子女人数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些孩子普遍接触面不广,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因此,我设想通过日常的生活、学习,指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提升自己,体验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快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二年级二班,班级人数30人。女生13人,男生17人。低年级学生年幼,是非分辨能力不强,但以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很强,对于班级集体发生的事,不是非常关心。

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这节课。希望通过体验,让孩子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享受取得成果的快乐,同时重新认识自己身边的伙伴。

(一)认知与技能:了解伙伴的含义,参与游戏,认识伙伴,用正确的态度遵守规则,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懂得凡事要靠人心齐,才能获得成功。同时也增加伙伴间的亲密感。

(二)过程与方法

a、用音乐导入课程,是为了平复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缓慢进入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b、创设一个游戏环境,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大森林就像班级集体;各种动物就像班级中的学生个体。要知道,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儿童的游戏就是生活。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游戏也是多种多样的。

发生的事件:宁静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小动物,它们各自有自己的领地,互不干涉、侵犯。有一天,天空乌云密布,刮起大风,紧接着暴风雨来了!小老鼠的房子里灌满了水;树枝上,小松鼠的家被风吹走了……它们忙开了,各自整理自己的家园。

修理后的家园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本色表演)

请一组学生上来做游戏,其他学生旁观,看别人游戏,但自己并不参与活动。

一组学生的游戏,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扮演动物角色,抢救自己的家园,其他学生旁观,发现问题,表现出急不可待,产生要参与活动的想法,也激发旁观的学生想去帮忙的欲望。

讨论:1、旁观者有何感想?发现了什么?如果是你,怎么做?(激发学生想去帮忙的欲望)

2、参与活动的学生,谈谈你的感受。

c、同样的情景创设,全班学生分组体验。

(1)大森林里居住着一群小动物,他们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乌云密布,刮起大风,不好了,紧接着暴风雨来了!小老鼠的房子里灌满了水;树枝上,小松鼠的家被风吹走了。小动物们手忙脚乱,一只美丽的啄木鸟站在枝头,大声对伙伴们说:“你们别着急,我想想办法,大家一起来造房子吧!”

(2)现在我们分别戴上小动物头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学生自由挑选头饰(挑选时注意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如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3)小伙伴要分成若干组,每组5人,讨论:你们准备为谁造房子?怎么做?(分配工作)

(4)每组的5人,两个、两个自由组合好,背对背把(积木)材料夹住,不能掉下来,运送到前方后,手来手返回,碰到后面一组同伴的手,后面一组才可以开始搬运。

——学生之间要体验既分工又合作的精神。

(5)每组队员全部到达后,可以分工一下,有的拿材料,有的设计,有的建造,用最快的速度建造出最美的房子。(师生共同完成,加一块可以增进师生情感。)

教师考虑的情况:每组造房子,还是大家共同造房子,如果出现问题,怎样想办法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两次游戏活动的前后比照,让学生了解伙伴含义,增进伙伴的亲密感,体验伙伴的开心快乐。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享受取得成果的快乐,还重新认识身边的伙伴。

1、音乐的导入,让学生放松心情,肢体运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快乐。

2、动物头饰的配用,情景的创设,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准备,同时角色的自由选择,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是班级集体中的一分子。

3、游戏的设置也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个性强。通过游戏,一方面缓和学生的心绪,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融入班级集体中;另一方面又可从侧面观察学生,挖掘孩子的潜能,找出学生的优缺点,认识自我,提升自己。

4、游戏先后的对比,折射出“人心齐,成就越大”,也再次说明集体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主动为集体争光,还发挥创造力。

2、讨论与交流时,谈自己活动后的体验,怎么活动怎么说。

3、道具寻找——积木的配置,数量或大小。

附上教案:——《伙伴》

活动目的:

1、认识、了解伙伴,增加伙伴间的亲密感;

2、体验和伙伴一起玩得开心,初步掌握合作的本领。

活动准备:积木、面具、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音乐导入——

1、小伙伴们,今天我们一起去野外郊游,准备出发!

2、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现在一起走进平江路小学,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成了好伙伴。

(二)游戏

体验一:森林里可真大啊!想不想在这里做个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

1、游戏规则:先请六个小朋友上台,用透气的纸袋把其中要找人的小朋友头蒙住,再请一人出来喊伙伴的名字。其余四人打乱次序排成直列。要求蒙住头的人通过触摸寻找指定的人,被找到的人就走出队伍。

听清游戏规则,学生在做游戏时要求遵守秩序。

2、大家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游戏?六人一组一个纸袋开始游戏。

3、你是怎样找到你的伙伴的?小组讨论,然后推荐同学大组交流。

体验二:

1、创设情景:大森林里居住着一群小动物,他们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乌云密布,刮起大风,不好了,紧接着暴风雨来了!小老鼠的房子里灌满了水;树枝上,小松鼠的家被风吹走了。小动物们手忙脚乱,一只美丽的啄木鸟站在枝头,大声对伙伴们说:“你们别着急,我想想办法,大家一起来造房子吧!”

2、现在我们分别戴上小动物头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

3、小伙伴要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或8人,讨论:你们准备为谁造房子?

4、每组的6人或8人,两个、两个自由组合好,背对背把(积木)材料夹住,不能掉下来,运送到前方后,手来手返回,碰到后面一组同伴的手,后面一组才可以开始搬运。

5、每组队员全部到达后,可以分工一下,有的拿材料,有的设计,有的建造,用最快的速度建造出最美的房子。

6、交流:

(1)两个小伙伴怎样搬运才能又快又不至于把材料掉下?

(2)八个小伙伴怎么做才能把房子造得又快又漂亮?

活动总结:

今天的活动,大家体验到了小伙伴之间要相互帮助,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大家一起玩才能将快乐分享!

小学少先队队课活动记录篇六

尊敬的老师:

在现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红色革命情感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弱,而作为学生来说,他们对“少先队、共青团”的感受和理解更是显得十分的抽象,因而,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让他们对“少先队、共青团”的理解变得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进行少先队、共青团知识的教育时,我们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师的激发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以环境为媒介,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调查总结了解了少先队与共青团的先进事迹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类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从中体会少先队、共青团在青少年群体中所产生的力量与作用,感受到作为一名队员、团员的光荣感与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感熏陶为主的环节,采用观察、表演、调查汇报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感悟加入少先队的深刻内涵,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产生更进一步加入共青团的决心。

重点:引导学生从学校、周边、生活等不同的视角去感受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难点:引导学生把少先队员的使命与荣誉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由于聋生的认知年龄相较一般孩子较小,对于少先队的历史以及对少先队的内涵理解也显得抽象,不具体,对退出少先队后是否加入共青团也显得有些迟疑。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将是具体和贴近生活的,因为聋生对具象化的实质教学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更加有利于他们理解团队的深刻内涵,坚定努力加入共青团的决心。

根据聋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我将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活动课中,我恰当地在每个情境中,运用多媒体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概念,促进行为。

1、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在课前,我让学生在课前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通过任务启动,让学生分组去阅读学习少先队的历史,并通过网络了解少先队的发展情况,再将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准备好,拿到在本节课中进行分享交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体验。广泛搜集有关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的图片、文字以及其他信息载体,引导学生在学校中、生活中寻找发现少先队员的风采,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增强其处理信息能力。

2、课堂互动实践过程

(1)合作交流,引入新课

首先,我采用了设疑诱导法,让学生通过我预设的问题,

(1)你了解少先队和共青团的历史吗?把自己阅读调查到的信息,例如少先队与共青团的历史知识,在小组内进行分享、讨论。生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把所了解的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进一步的加深了解与记忆。对少先队和共青团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创设情境,回顾历史

将准备好的道具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片模仿少先队员各个时期的形象(劳动童子团、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少先队和儿童团、中国少年先锋队),并由学生介绍自己调查了解的相关历史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以模仿的方式,体会到旧时少先队员的艰苦,让学生在模仿中,更清楚地认识到少先队悠久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3)师生互动,突破难点

在回忆了少先队的历史后,我将展示学生入队入团仪式时的照片,唤醒学生当初加入少先队那一刻的激情,并让学生与老师展开一场佩戴红领巾的比赛,重温入队时学习佩戴红领巾的情景,拉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

然后让学校一名优秀共青团员,亲身讲述自己平时是如何帮助身边同学的。然后我将透过采访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这位同学在老师,学生的心目中都赢得了不少的赞誉,就是因为他有身为一名优秀共青团员的觉悟。让学生明白做好事的乐趣,以及直观的让学生了解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是多么的光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我在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我运用了直观引导法,用最真实,最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回忆,体会身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以及自豪感。并通过简单的系红领巾比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师生、生生将形成良好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通过优秀团员的现身讲述,让学生明白,如何将对共青团,少先队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4)联系实际,展现活动

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共青团活动照片,让学生讨论加入少先队后参加了哪些活动,从而明白少先队、共青团不仅仅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更是培养和提升了自身的素质。教育学生在摘下红领巾时,想想自己的过往,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发挥自身的光与热,更好的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并将这种热情落实到平时的行动中。

(5)行退队仪式谱崭新篇章

为适龄退队的学生举行退队仪式,让他们轻轻的摘下胸前佩戴多年的红领巾,静静回忆自己在少先队中度过的岁月,然后让他们写下这节课最深的感受,以及今后的打算。并在课后贴在班级设置的“摘下红领巾时”的板块中。让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根据今天自己所写的内容去完成,相互监督,共同提高,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

通过这节德育实践活动课,学生了解到了少先队的历史,更是激发了学生在摘下红领巾后,加入共青团的热情,明白这股热情是可以化为实际行动。这不仅仅是一节活动课,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老师与学生在课前搜集整理资料与课堂上参与过程中,共同丰富了认识,加深了理解,我相信这种影响在多年以后依旧会指导着孩子们的言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