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2023年幼儿看图识字教案(通用6篇)

2023年幼儿看图识字教案(通用6篇)

时间:2023-09-23 23:40:55 作者:字海2023年幼儿看图识字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看图识字教案篇一

增强幼儿体质、增进幼儿身心健康,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求教师培养有个性的幼儿。现在有很多幼儿园中配备了专业的体育、舞蹈、美术等专业教师。那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有没有必要让幼儿去模仿老师的动作或范例,模仿会不会对幼儿的个性培养有影响,这和老师的教学过程是有很大关系的。幼儿对动作或范例的模仿应该是幼儿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的培养重要还在于教学的过程和教师的引导。

简单提一下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基本动作模仿教学与幼儿个性发展的过程教学。

幼儿体育教育任务中有一条:通过开展适合于学前儿童的身体活动,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幼儿机体的适应能力,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幼儿基本体育动作中,让幼儿模仿的不是老师的表情或其它东西而是幼儿的基本动作。教师应不应该对幼儿基本动作上的定型,我认为是应该的,老师教授幼儿的不单单是动作,更重要的是技巧。基本动作的定型与练习是实现幼儿体育活动任务的基本手段,根据基本动作的特点和结构,让幼儿通过基本动作的练习,可以有效的锻炼整个身体,提高和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同时可发展幼儿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幼儿的基本动作该怎样教,首先教师应观察幼儿的基本动作姿势是否正确,教师对动作评价对与否,应对幼儿解释不规范动作与规范动作的利与弊,然后教师做出正确幼儿基本动作姿势。例如:走。走很简单,幼儿会走吗?可以说有的会有的就不会走。为什么有的幼儿还不会走?我们来看一下走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走步时上体坚持正直,肩部肌肉要放松;两手臂前后适度的自然摆动,向前摆时,肘部稍弯曲;两脚落地要轻,脚尖稍向正前方,防止“内八字步”或“外八字步”,步幅大小要适宜、均匀;有精神、有节奏的走。根据这些要求会发现有些幼儿走的还是不规范,如有的走步是颤肩、颤腿、重心起伏摇摆过重、摆臂姿势不美观、上体不正直、内八字、外八字等。这些都应教师指导,加以改正。我认为指导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幼儿模仿正确的基本姿势,加以巩固练习。

练习和巩固基本动作,才干够有效的掌握幼儿的`个性方向。幼儿通过模仿很快就容易掌握正确的基本动作,但还要不时的练习才干达到基本动作的要求。活动能力是幼儿个性张扬的基础,幼儿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发展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所以说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才是体育课的核心才是个性张扬的基石。

我们教师上课要的是发展和锻炼价值。那怎样才干体现出幼儿体育的发展和锻炼价值呢?继续说走的姿势,首先肯定基本动作的基本姿势是正确的,教师才确定幼儿走步姿势发展形式。幼儿走步姿势发展形式有很多,而这则不需要幼儿刻意的模仿,而是教师与幼儿寻找更多走步姿势的形式,同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发明力。

首先教师要知道走步姿势发展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发展走步对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的提高。例如在不同的年龄组有不同的参与走步的活动姿势;小班有: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走、模仿各种动物走、短途远足等。中班有:听信号走、脚尖走、蹲着走、平衡板走、上下坡走、倒退走等。大班有:一对一对整齐的走、赤足走、听信号变速或变方向走等。这些都是发展幼儿走步的能力。锻炼价值是根据走的各种形式,如:蹲着走是锻炼膝关节和周围的韧带、肌腱,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倒退走是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幼儿与教师一起参与游戏的,在游戏中寻找快乐的同时让幼儿得到个性的发展和身体的锻炼。

幼儿体育动作教学中有些刻意的模仿是不好,但要看我们教幼儿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就像幼儿学舞蹈,是基本的动作,就需要掌握要领,是编排动作的舞蹈形式,那就让幼儿去发明个性的动作。幼儿体育教学同样,幼儿的七大基本动作技能,只要是基本的,必需掌握技巧、技能、加以练习巩固;是发展的,就要去发明、发现、坚持、锻炼。假如没有正确的基本动作知识、技能;无从谈增强幼儿体质;无从谈发展幼儿基本活动能力;无从谈对幼儿个性的培养与张扬。

幼儿看图识字教案篇二

我根据她们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各种情景,引导她们进行想象联想,并在这样的情境中不断的愉快的重复练习某些基本动作,直到她们练到比较到位比较完美。比如:在练习踵趾小跑步这一个基本动作时,我就创设了“背书包上学去”的情景,“去果园摘苹果”开始时,用踵趾小跑步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后,放上音乐为与老师和小朋友表演学过的舞蹈。在此情境中幼儿即开心愉快地重复练习着单纯的脚步动作,又很自然地复习了以前学过地舞蹈。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都很高,一节活动下来,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又为下次学习其他的动作打下了良好地情绪基础。这使幼儿进入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循环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放上一段音乐重复练习基本动作,幼儿可能会感觉很累,不仅是身体而且在精神上也会感到一种疲劳,并会产生一种厌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进行较好的引导,甚至会使原本爱学舞的孩子,对学跳舞感到害怕、厌烦。

又比如,在学踏点步与蝴蝶飞的动作时,在介绍讲解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以自然愉快的口吻,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开心地在花丛中自由地飞来飞去。“我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在美丽的花丛中飞舞,我好开心、好高兴呀!”这种引导情境,不仅可以使幼儿在无意中学习,而且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自觉地改正一些不到位的动作,并会自觉加入情绪,更会使每个简单地动作活起来,美起来,这比教师一味地说:“动作要美,脸上要带笑容”的收效要好上很多,很多!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幼儿的生活,那么幼儿爱舞蹈,也就是她们对练舞蹈很感兴趣,她们把学跳舞当作了一种好玩的游戏,既然是这样,那么要教好幼儿练习舞蹈,我们教师只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并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她们感到舞蹈很美,学跳舞是件很好玩的游戏,让她们的情绪一直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下,那么,她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幼儿看图识字教案篇三

各优秀教师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学前的反思--边预设边反思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于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的时候。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它让我们更关注幼儿的经验,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1.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

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不断思考:开展本次活动对推动幼儿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可以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

2.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幼儿的经验

例:

(中一班的幼儿正在开展“幼儿园里朋友多”的主题活动,他们很想和朋友一起在幼儿园过生日,并且已经开始相互调查了解,制作交换生日卡片。所以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们都具备了开展“过生日”活动的经验基础。在交流“谁是x月份出生的朋友,明日个月出生的朋友最多,谁和谁同月过生日”等问题时,幼儿能很快做出反应,并且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话题,如“为什么2月29日过生日的朋友在今年的挂历上找不到”“寒暑假里出生的朋友不能在幼儿园过生日”等。

中二班的'幼儿也喜欢过生日,不少幼儿也有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日的经验。但是他们对自己具体的出生日期并不是很清楚,更缺乏在挂历上看年、月、日的经验。因此,尽管一开始在回忆和交流过生日的快乐体验时也很热闹,但之后的报生日找朋友,在挂历上圈出自己生日等环节就出现了冷场。教师事先预设的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讨论话题也难以深入展开。)

今年非去年,此班非彼班,该幼儿非那幼儿。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幼儿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二、教学中的反思--边教学边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幼儿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以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的方案和教育的策略。

1.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育现场幼儿自发生成的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在进行“值日生”的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幼儿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幼儿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晴转雷阵雨的天气呢?幼儿顿时回过神,非常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2.根据幼儿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问题是影响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

当幼儿对教师的问题不感兴趣、不知所云、答非所问,或者答案总是处于同一层次,同一角度时,活动就会出现“冷场”。这时教师就要即刻反思调整自己的问题,甚至可让幼儿来提出问题,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后的反思--反思付诸于行动

教学后的反思最好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这样可以及时把活动中未发现的问题、教育现场生成的问题或者师生间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记录下来,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1.教学后的反思可注重分析活动效果与预设意图的相近性

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环节或哪些问题突破预设,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如果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2.教学后的反思可侧重分析教育现场即时调整或活动后还需调整之处

教师在活动后可以问自己:今天活动中我哪些地方作过调整了?为什么要调整?怎样调整得更好?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像花朵、蜗牛、蜂巢等也都包含着数学美。

教师应注意评析过程。因为幼儿期自我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依赖他人尤其是成人的评价。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某种肯定、鼓励,是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调动学习积极性。

3.幼儿的表现欲与知识经验

幼儿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同和表扬。在幼儿心目中,老师是神圣而伟大的,老师说的话会被幼儿全盘接受;老师亲切地抚摸都会给幼儿产生巨大的鼓励。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怀,幼儿时时刻刻都在表现自己,在强烈的表现欲的“怂恿”下,就产生了幼儿本身也许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或没有关注老师的问题,但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仍把手伸得很长很长。

幼儿的知识经验缺乏,思维方式简单,脑子里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没有什么能框住他们的想法,如明明以自己的方式考虑问题,回答问题。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方式作为标准来评价,引导孩子,那会禁锢孩子的想法,甚至扼杀孩子刚刚萌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教学反思说到底是幼儿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思维习惯、批评精神。是幼儿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酝酿、思考,琢磨的结晶,绝不能只是肤浅地笼统地随意待之。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对待教学反思,既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实验。只有经过不断地有效地教学反思,幼儿教师的反思才能有明显变化--她们从以往教学活动后的“回溯性”反思转换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改进性”反思,这一转换将会使幼儿教师们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得到更迅速地发展。通过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使得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幼儿看图识字教案篇四

1、在教学方式老师跟孩子是好朋友共同游戏,共同玩耍。

2、让孩子动起来,达到了锻炼的目的,难度适合课中的孩子(大班)。

3、从示范和组织上合理流畅。

一、《垫子游戏》。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反应力和身体抗击力。老师在组织中相当有序,孩子非常认真、开心。讲解仔细到位,在过程中激励孩子。但是这个课我个人认为不适合本园。首先器械的不足。其次至少需要3个老师同时在场,最后孩子太多。

二、《椅子游戏》。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这节课还有这个老师,他的`谈吐自如,通过跟孩子的共同的玩耍和孩子当朋友。能用不同的语言讲解活动方式,用不同的动作来指导孩子,不同的难度来锻炼孩子的能力。谈话中也很幽默,有能激励孩子,组织活动有层次。最后还对本节课和幼儿男教师谈了他的感想感受深刻。

幼儿看图识字教案篇五

《调皮的七彩光》是个语言活动,利用有趣的文学作品作为“七彩世界”的第一个活动,能让幼儿立刻关注到光与物体颜色的关系,从而产生观察探究的兴趣。活动运用一个故事,让小朋友们直观地了解到光的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在活动中,通过欣赏故事、回答提问,小朋友们都能理解故事内容。在“欣赏故事”和“理解故事”的环节中,孩子们的思维一直跟着活动主题进行,大家沉浸在光的七彩世界之中,围绕光与物体颜色展开讨论。第三个环节“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中,我问到:“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光会怎样”?一开始,大家还都围绕光的色彩进行想象,如,全部都是黑的了,没有好看的颜色了等等。后来,随着一个孩子思维的转变,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重心也都发生了转变。这个孩子说:“光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地球上要是没有了光,我们都会冷得冻死。”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其他孩子也立刻围绕光带给我们的冷与热这个问题说开了。这是前面环节中不曾提到的。但是孩子们能整合以往的经验,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

因为很多知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彼此割裂的。孩子们能从一个点,想到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说明大家的思维很活跃,并且是在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活动中我是逐段讲述、分析的,四个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先听再讲,先猜再讲,边看边讲。

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内容,故事的生动描述将四季更替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以拟人化的方法加以讲述,把四季描述为四个娃娃,我每讲到一个娃娃出去玩时,注重引导幼儿说出他和谁一起玩?玩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主要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讲述四季变化的特征。为了让幼儿将四季特征和更替顺序这一较抽象的现象进一步的认识,我让幼儿上台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春、夏、秋、冬角色来进行表演,其余的幼儿做小朋友。当我说到“春天娃娃出来玩时”,扮春天娃娃的幼儿边做动作边走边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再喊来了春天姐姐、春雨妹妹一起玩。小朋友们有的表演出了春天来了,春天吹在身上觉得很舒服的样子,有的表演出了下雨的情景。夏天娃娃领着火辣辣的太阳公公出来,一边走一边说“夏天来了、夏天来了”。小朋友们有的表演热的擦汗动作。

在分段讲述故事时注意精简环节,对于已经理解掌握的语句不再提问重复讲述,使各环节更紧凑,夏天娃娃出来时的情景分角色表演,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创编的动作也很丰富;完整听故事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季节娃娃分组座,仔细听这个娃娃出来时的情景,可以怎样表演?这个要求使完整欣赏故事孩子们更专心。

我加强了每一段的学习,从中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内容,知道了找朋友都不能够完成了心愿了,也发现了他们在一起发生的变化,小朋友对于这些自然的变化是非常感兴趣。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了解内容,从中小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也是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活动让自己发现关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动的落脚点,这也是根据发展能力所确定的,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此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角色表演结合起来,产生情感共鸣和丰富联想。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四季特征的基础上,体会四季不同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听,了解内容,从中小朋友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也是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通过活动让自己发现关注孩子所需要的也是自己活动的落脚点,这也是根据发展能力所确定的,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大班心理健康活动《快乐和不快乐》,活动一开始是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跳《健康歌》,利用师生同乐游戏,使幼儿充分感受快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的共鸣,使幼儿理解“快乐使人精神健康,不快乐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我们要时常保持快乐的心情”的道理。在此环节中,大部分幼儿对“快乐”似乎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激发了孩子与快乐做朋友的愿望。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来寻找快乐的秘诀,通过象太阳的光芒一样展示出来。在此环节中,一开始我是想直接就采用这个游戏的,但是由于被孩子这样那样的一说一带,就跟着孩子跑了,“快乐大转盘”也没有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游戏后半部分,本想采用留白的形式让孩子在生活中继续寻找的,但是还是忘了,此环节也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大抽奖”,目的是让幼儿体验生活中会遇到不如意、不快乐的事情,通过对获奖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的采访,引导获奖的小朋友和没有获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使幼儿体会到原来快乐是可以分享的。在此环节中,我由于对借的班级还不是很了解,本来准备的五个“幸运之星”结果只产生了两名,而且我发现我把糖果用塑料袋装好的糖果,孩子没有打开,只是把另一包分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最后一个环节是集体舞《和快乐在一起》。在欢快的氛围中,让孩子进一步体验自己快乐和别人也快乐的意义,再次提升活动快乐的气氛。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自己在活动的准备中比较用心,从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到两次试教后,对活动的进一步调整。但在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关注例如:对所借班级的了解还不够,材料的准备没有和班级实际相结合,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等等。

幼儿常常见到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却又不知道其中的“奥秘”。科学活动《下落百分百》,通过演示、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幼儿对物体下落想象产生兴趣,并对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认识。

本次活动我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坠落现象,在第一环节中我出示自制的“轱辘轱辘”教具时,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看到老师手上的物体落到地上,纷纷讨论“老师一松手东西就会落到地上”“老师要把他们捡起来” ……看到孩子们有了兴趣,我及时告诉他们物体下落的必然性,认识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时在活动中我说到地球把所有的东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问“那为什么飞机和小鸟都能在天上飞呢”,当知道它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离开地面时,孩子们又对热气球产生了兴趣,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热气球,“热气球是靠压力飞起来的吗”“热气球里边的火灭了它就会落下来”“热气球没有被吸住” ……看着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我便赶紧应孩子们的兴趣简要地说了说热气球,并让他们课后在讨论。

在最后一个环节“美丽下落路”实验中,我先演示给幼儿看一遍。当看到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于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认真看自己的“路”是怎样下落的,仔细体验操作的乐趣,同时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我准备不够充分,导致桌面与地面一团糟,应事先考虑周全。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于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应有待提高。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而只有最后一片帮助别人的橙色花瓣才让珍妮得到了真正的快乐。这个故事内容比较长,如果把握不好时间就很容易拖堂,造成孩子学习的疲劳感。所以在活动中,我牢牢地抓住故事的主心杆,珍妮是怎样用这七片花瓣的?珍妮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以分段的形式展开讲述,孩子们在倾听故事时很是投入,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的也很好,在讲述中我以第一片和第二片花瓣为讲述重点,让孩子体验七色花的神奇,学会说故事中的语句,从而为接下来的想象讲述做好铺垫。所以活动下来孩子对于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完整的说出来,孩子们也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是最开心,最有意义的,懂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在掌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活动氛围十分活跃,孩子们也都迫不及待的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发现他们的愿望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奕铭说想要很多的玩具,允乔说想让自己的房间变的更漂亮,思佳说想要很多漂亮的花”……虽然在孩子们说的时候我有引导孩子们多与别人分享,想想有什么愿望我们可以帮助别人,但孩子的回答仍是围绕自己展开。孩子的情感提升非常的单薄。我想这与我对孩子的引导以及启发还不够突出有关,在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别人让自己很开心时。我可以追加着问一问你有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可以怎么去帮助别人。这样在下面的环节中就不会出现都以自己为中心展开了!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

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幼儿看图识字教案篇六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应该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窗体底端。

?了解居住的地方》是一节以社会领域为主的小班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环境,知道自己家的地址,从而激发幼儿对居住地周围环境探索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请爸爸妈妈帮忙在家中告诉幼儿自己家的准确地址,并在回家的路上对自己家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初步了解自己家周围的环境,从而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过程中,我的导入环节新奇有趣,利用走迷宫的形式导入,熊宝宝玩累了想要回家休息,可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请小朋友帮忙,幼儿对活动充满了兴趣,通过小朋友帮助熊宝宝回家,引出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为什么熊宝宝会不了家了?从而引出主题:对自己家周围的环境不了解,不熟悉。在展开环节,我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你的家住在哪里?住在几楼?你家附近都有哪些环节设施场所?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并且在这一环节对幼儿进行适时的鼓励,这种对幼儿的肯定让幼儿充满了自信,我的充分提问让班级中几乎大部分幼儿都有机会进行表达,注重了提问面向全体和对幼儿的鼓励教育。然后,我出示一些幼儿常见的场所图片,如:诊所、学校、饭店、广场等,联系了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此外,我还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我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一张场所图片,请幼儿找一找、圈一圈,从中找出自己家周围的场所,并且进行标记,从而让幼儿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深。幼儿的最喜欢的就是游戏,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活动中也为幼儿提供了游戏:带路。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内化了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最后,我请幼儿欣赏我们生活的城市济南一些有特色和著名的场所风景设施等,让幼儿的认识得到扩大和提升。

本次活动物质准备充分,活动前的准备体现了家园共育和家园合作,活动过程中关注全体幼儿的均衡发展,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注重提问面向全体,能够联系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游戏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完成了教学目标。我觉得不足的是活动气氛平淡,应该再提升一下课堂的活跃气氛,教学过程平稳,缺乏亮点。其次,没有动静交替,缺乏互动环节。另外,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这都是我今后应该注意和学习的地方。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