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大班教研活动方案(大全7篇)

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大班教研活动方案(大全7篇)

时间:2023-09-24 01:11:25 作者:ZS文王最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大班教研活动方案(大全7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篇一

1、成立机构,重新确定园本教研的研究单位,根据年龄特点分为小班组、、中班组、大班组、保育组四个教研组。

2、通过观察、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聆听一线教师的心声,全面了解教师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与研究我园《园本教研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文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研讨。通过完善制度和强化规章约束,促使教研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实施园本教研,不断总结经验,组织交流讨论,各教研组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确立研究主题,以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落实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在总结阶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鼓励教师用叙事研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和铁事,展开教研成效的评定。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篇二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具体分工

张丽:校本教研制度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

康燕: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工作

石月梅:负责组织管理研究工作

石月梅陈秀菊马丰明董咏梅吕海英:中心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研究工作

各园业务主任:各园校本教研的责任人,负责各园研究工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篇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有“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时钟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本活动通过认识时钟的外形结构——观察辨认——游戏巩固等环节,层层递进,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逐步感知时间概念,了解时钟在生活中的用途,进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体验按规律生活的好处。

2.感知钟面结构,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行方向和运转规律。

3.会辨认时钟整点。

一、创设情境,制造悬念。

引导语:听说时钟店开张了,可是时钟店老板新进的一批时钟好像除了一点小问题,请小朋友帮忙检查一下这些时钟,仔细观察并找到问题。

二、问题引导,认识钟面。

引导语:这些时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小结: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数字,从1到12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这些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还有两根针,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三、观察比较,认识整点。

(一)播放时针分针运转动态图,了解时针、分针运转关系。

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时针和分针的秘密——分针长,时针短,天天竞走大家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

(二)结合作息时间表比较、发现整点的规律。

小结:整点时,分针都指在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

四、分组操作,巩固认知。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第一组任务:报时拨钟。提供一些小时钟和记录单,请两个物儿合作个报时,一个拨钟,并记录在学习单上。

第二组任务:时钟分类。请幼儿找到时间卡上对应的时间组合起来,并把它们放入指定的盒子当中。

第三组任务:时间排序。请幼儿将这些时间卡按照时间的顺序从1点到12点排序,看看哪个排得又快又好。

第四组任务:作息表。请幼儿画一张属于自己的作息表,先看看左边格子里的时间,想想在这个时间里自己在干什么,再把它画下来。

五、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小结:古代的人们也有很多计时的工具,在现代除了时钟,还有手机、电视、电脑等工具都可以知道时间。老师会将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小朋友们在平时区域活动的时间可以继续选择不同的材料来操作。现在我们一起去户外玩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篇四

1、教幼儿继续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教幼儿初步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幼儿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幼儿已有测量的初步经验。

一、探索

析: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

二、交流、讨论探索结果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教师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析:此时,教师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既给幼儿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的及时小结和正确的示范,把活动的重点在不经意的环境中教给了幼儿,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2、引导幼儿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并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教师小结: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析:本环节是将活动的难点进行分散教学

三、延伸活动:

幼儿利用其他的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

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来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当然,在活动中量具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物品,教师如何抓住教育契机,发挥该教育契机的作用;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发现“一粒白云豆可以换三粒花生米”、“不能按个的大小换,应按种子的多少来换”等等,这些闪光点和教育契机我们应如何把握都是我们今后探讨、研究的方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篇五

1.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图形通过分割、组合的方式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并点数图形的数量。

3.大胆动手操作,体验图形分割、组合的乐趣。

将常见图形通过分割、组合的方式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并点数图形的数量。

1.课件《小熊披萨店》。

2.学具: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折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大拼图15块;磁性七巧板人手一套。

3、手机、黑板。

一、参观“小熊披萨店”,初步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图形组合。

1、出示课件《小熊披萨店》,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图形组合。

提问:小熊披萨店里都有什么东西?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2、请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现场)有哪些物品也藏着图形组合。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

二、帮助“小熊分披萨”,探索图形之间分割和组合的关系。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提问:小熊披萨店的披萨出炉了,看看有什么形状的?小动物们闻

2、幼儿第一次操作并交流,初步探索图形的分割组合。

(1)提问:你的披萨是什么形状的?变成了什么形状的披萨?

(2)请个别幼儿拿着自己分割的披萨介绍。

小结:同样一个xx形大披萨,分一下,能变出两块不同形状的小披萨。

(3)幼儿尝试组合操作。提问:能把披萨再变回原来的形状吗?试试看!

3、幼儿第二次分割操作并交流,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分割组合。

(1)提问:把你的两块披萨再各分一次,看看一共变成了几个什么形状的披萨?

(2)选择几名幼儿介绍,重点介绍不同的分法。

(3)幼儿再次组合操作。提问:披萨变成了这么多份,能快速变回原来的形状吗?

小结:原来一个大披萨可以分成不同数量、不同形状的小披萨,分割后的小披萨组合起来还能变回到原来的大披萨。

三、帮助“小熊铺地砖”,尝试运用各种图形组合长方形。

1、介绍游戏情境,讲解游戏玩法。

小熊还想把披萨店铺上漂亮的地砖呢,我们再来帮助小熊把地砖找到合适的位置铺好,组成一面长方形的大地砖。

2、提供三组不同形状、不同拼法的“地砖”,请幼儿与组内同伴互相交流拼摆,帮助小熊完成“铺地砖”。

3、幼儿分组交流操作结果,集体分析纠错。

要求:检查一下每个小组拼得对不对?哪里有问题?可以怎样拼?

四、送给“小熊的礼物”,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1、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创意组合。

小熊的披萨店还需要一些漂亮的装饰画,咱们再来帮帮小熊。

2、幼儿运用七巧板创造性拼摆各种物体形象,感受图形组合的有趣。

3、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同伴分享经验。

提问:谁来说说你拼的是什么?用的几个什么图形?

4、幼儿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请幼儿自由创作图形拼贴画,看谁的画更有创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篇六

1.在竞赛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在纸牌接龙游戏中,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3.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重点: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

难点: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

经验准备:有玩过纸牌游戏的经验、认识简单模式规律、会使用排列纸卡

物质准备:纸牌若干、黑板、记分表、排列纸卡、宝箱、神秘卡

教师:纸牌王国的王子要成为新的一任国王了,要举行庆典,新国王准备送给大三班一份神秘的礼物,赢得礼物的条件是能够按照规律给士兵列队,(出示计分表)哪组积分高,就可以赢得礼物了。

1、教师出示第一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我们先看第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列你的士兵。哪组先完成就把排列纸卡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贴到方阵中,答对即可积分,答错不得分,我们来看一下分值。(请幼儿说:第一完成的得x分)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b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两种不同的扑克牌,一个接一个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2、教师出示第二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我们的挑战增加难度了,现在我们来看这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ab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两个相同接一个不同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3.教师出示第三组已排列的部分纸牌,请幼儿观察其中的规律。

(1)教师:还剩下最后一项挑战了,请看这一组士兵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请每组小朋友按照这组规律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合作完成。

(3)总结规律并验证得分。

教师:这组士兵是用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abba模式(教师把第一组圈出来),这是按照一个接两个相同再接一个有规律的重复,我们来看哪组是按照这个规律排列的,算积分并记录。

1、教师:让我们来看一看积分,是哪组能赢得神秘礼物呢,请幼儿自己算,各组组长记录。

2、颁发礼物,祝贺。

在开展本节活动的过程中,始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符合本班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教学活动,下面我将结合这几点进行具体的反思:

一、游戏化、活动化的学习形式

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增强,认知积极性和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发展,可以完成集体教育目标,但他们还是处于幼儿期,游戏仍然是他们主要活动形式,对于大班阶段,他们喜欢富有挑战的游戏化学习。因此以“挑战”为情境贯穿到整个活动中,幼儿兴趣高涨,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其中;以小组的形式接受挑战,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发展幼儿模式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具备一定经验准备,了解纸牌基本特点,数字、颜色、花色的特性,认识简单的模式规律,本次活动采用纸牌接龙的游戏形式,感知不同模式构成的核心单元,并且能够不受纸牌特性的干扰,寻找规律进行排列,发展幼儿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提供丰富可操作材料,鼓励每一名幼儿动手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丰富可操作材料,每组一副纸牌,一张排列纸卡,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动手操作,同时又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专注投入的参加活动,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四、反思的问题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活动过程中,第一轮和第二轮挑战中,幼儿能够开发思维,创编不一样的相同规律,但是在第三轮挑战时,难度增大了,幼儿想更快的完成,所以采用了模仿示例的方法,没有开动小脑筋认真思考,我在活动最后,再次提问纸牌特点,引发幼儿思考,可是没有再操作,经过反思后,如果在第三轮挑战开始前提出,能更好的激发幼儿思考,第三轮挑战结果会更加多样,更加丰富幼儿对纸牌特性规律的认知。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研活动总结篇七

1、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撒硬币的结果。

2、体验将5枚硬币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能初步感知5的组成及规律。

物质材料:

(1)幼儿人手:5枚1角硬币,每人一个纸盘,两张空白记录单,铅笔一只。

(2)a4纸大小空白展示单5-7张。

知识经验:

已经认识过硬币,幼儿商议过用恰当方式表示硬币的正反面,并会画。

1、忆一忆。回忆表示硬币正反面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你还记得吗?一枚硬币抛出去,正面怎么记录的,反面是怎么记录的?

2、试一试――撒硬币。

(1)教师示范并介绍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把5枚硬币抓在手里,轻轻地撒在纸盘里,看一看有几个是正的,几个是反的。(示范)

师:我的是×个正的,×跟反的,应该怎么记录呢?一会儿请你用自己的办法把你自己撒的结果记录下来。

(2)介绍操作要求:

师:请小朋友拿出记录纸,把撒出来的结果记在记录纸上。每撒一次,记录一次,记录的结果要和撒出的结果一样,每人撒5次,注意在作业单上将5次记录结果分开。

(3)幼儿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个别活动情况,是否按要求进行活动。提醒幼儿撒满5次,每次要将5枚硬币全部抓在手里再撒;撒好后要及时记录撒出的结果,记的和撒的结果相同。

3、玩一玩。游戏-“金银花开”(金花花,银花花。金银开花5个瓣儿)

4、看一看,说一说。展示、交流。

(1)展示幼儿的记录纸,让幼儿找找自己喜欢的,能看得明白的记录单,鼓励幼儿学习同伴清楚的记录方式。

(2)集体观察一张记录单,请操作的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游戏情况;找一找记录单上有没有相同的记录,有哪些不同的记录。

师:我们来看看他的记录纸上都有哪些记录,有没有一样的?(根据情况引导幼儿看他每一次的记录,找出不一样的记录。)

(1)让幼儿再次游戏,鼓励幼儿在记录时吸取同伴的有益的经验。

(2)请每组幼儿个别在集体中介绍自己撒硬币的结果,教师在大作业单上用数字记录(每组一个完整组成图示),初步感知5的组成。

(3)呈现5的几种组成图示,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看到清楚容易记住的记录方式(递增递减规律及交换规率)。

附:金银花游戏(自编)

游戏介绍:本游戏用于分解组成,含快速目测数群。以5的分解组成为例:5个孩子一桌或站成圆圈,一起念儿歌“金花花,银花花,金银花开5个瓣儿!”念完儿歌出一只手,手心为“银花”,手背为“金花”,然后谁先说出几个金花瓣,几个银花瓣,谁就是本次胜者。

本活动设计旨在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撒硬币的结果,感知发现5的组成及规律。活动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目标,验证了过程设计的合理性。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忆一忆”直接导入了本活动,又复习了已有经验,达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调动幼儿原有的经验参与学习,让幼儿更主动更积极。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试一试”主要是让孩子尝试、感知,通过对撒硬币的感知与记录活动,从中我们清晰看到每个孩子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通过记录这种方式的呈现,孩子也看见了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记录中,孩子的个别差异也是明显的,有的孩子直接用数字符号与正反表征对应记录,有的孩子直接画出每次几个正的,几个反的,还有孩子仅记录了数字,没有将正反与表征符号对应,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就是,孩子问“我的5个全是正(反)的怎么记录?”,此时我追问孩子“你想怎么记录?”孩子说“那我就记5个正(反)的”。如果当时能引导孩子将相应的反(正)记为0可能会更深入一些。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玩一玩”为过渡环节,也有巩固感知5的组成的目的,先做完的孩子将记录纸教给配班教师后,跟老师学习玩“金银花”的游戏,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很热衷于此游戏,对孩子目测数群及快速的思维反应能力也有促进。

活动的第四个环节“看一看,说一说”孩子们通过观察分析别人的记录方式,感受到了与同伴之间的差异,孩子们主动去观察和比较,审思和学习,调适并整理了自己的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同伴学习。此环节中有部分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如果能改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分析单个记录纸可能会避免此情况的发生。

数量“5”是幼儿开始学习数分合的一个适中的数目,幼儿对它做分、合操作时,既不象2、3那样过于简单(2只有一组,3也只有两组),也不象8、 9、10那么复杂。而且它还可以避免幼儿过于平均分物体的思维常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5的分合,幼儿已完全能够体验到数分合中任意一个“总数”和两个“部分数”所组成的分合形式(结构)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各自意义与相互关系,对数分合中类包含关系的符号表征也能取得初步的经验。可以说在学习5的分合过程中,包涵了所有关于数分合内容的学习要素。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可以拿“5”作为幼儿学习数分合的切入点,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活动,故本活动用于分解组成活动的初期,容量较大,延伸活动可以作为系列活动的第二次活动进行。其中记录活动,可以让我们清晰看到每个孩子的思维水平和方式,通过记录这种方式的呈现,孩子也能看见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能感受到与同伴之间的差异,会让孩子主动去观察和比较,审思和学习,学会整理自己的思维以及有效促进同伴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