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实用6篇)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实用6篇)

时间:2023-09-24 09:22:30 作者:紫衣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实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篇一

师:猴妈妈有6个桃,想分给几只小猴,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讨论。

交流:

生1:3个3个分,分2份。

生2:2个2个分,分3份。

师:没有其它分法了吗?

(大多数学生都摇头表示没有了,这时有一个学生说还有,于是叫他起来回答)

生3:一边2个,一边4个。

师:这样的分法可以吗?

大部分学生摇头。

师:这里我们只是要求随意分,所以分成2个和4个也是可以。除了这些还可以怎样分?

生:分成1个和5个。

生:每份分的一样多。

师:对,这样分才算公平,每份分的一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反思:

很多学生都认为分成2个和4个不可以。说这样分不公平。看来学生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平均分的意识了。而且,孩子们的思想也很不错呢,分东西要公平些。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不过从学生的表现看来他们对平均分的生活感受还是挺深的。所以在本节课上,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小棒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篇二

半年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针对半年来的工作,作出如下反思,希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

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适且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正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注意精讲精炼,在课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习,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今后在工作中,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取得好成绩。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篇三

2年级认识平均分分三个课时教学,其中第三个课时是对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进行对比,从而对平均分有个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操作:4个4个地分,分成了3份。

启发:谁来说说看,老师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说出:12个圆片,每4个一份,分成了3份。

激励:你说得真好!老师要把你的话记在黑板上(板书),我们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

谈话:老师现在要把手中的12个小三角形平均分,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一次,看哪位同学说的好,能记在黑板上。

教师操作:先在黑板上画出3个大方框,教师先每份分1个,再每份分2个。

提问:分完了吗?还剩几个?每份还可以再分几个?

根据学生回答,每份再分一个。

指名口述,老师是怎样分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对比两种分法,师生共同总结:第一种是已知12个圆片,每份4个,分完知道可以分成3份;第二种分法已知12个三角形,要平均分成3份,分完知道了每份有4个。

谈话:现在老师说出分法,你们能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吗?

板书:12个圆片,每2个一份,分成了( )份。

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

指名上黑板分一分,集体评议分的过程和结果。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篇四

二年级的数学课堂,有时需要采用比赛的方法组织教学。这一次,我照旧把全班分成南队和北队,先给两队各加100分作为基础分,并说明:下面,哪队表现好,就给哪队加分。

开始上课了。“南队发言踊跃,加10分!”“北队听讲认真,也加10分!”就这样,一来二往,两队各加了50分。为了能夺取胜利,学生都表现出了最佳状态。“两个队都非常棒,再各加10分!”孩子们见自己队又加到了分数,高兴得直拍手。

看着他们乐不可支的样子,我心里暗暗发笑:你们只看到自己队加到了分数,可另一队也加到了同样的分数,最后相差的分数不还是一样吗?这一点简单的数学规律都不明白,还乐成这样子。

为了能说明问题,我临时调整教学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就请他们算一算自己队里的总分。几次算下来,两队的总分都一样。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两队的分数都是一样的。

生:我们各加10分,这样,我们的分数还是一样的。

师:既然一样,你们为什么还这样高兴?你们并没有超过对手啊。

生:可是,我们都超过了自己。老师,你不是说过,超过自己就是胜利吗?

我愕然。的确,在我根深蒂固的潜意识里,我人为地把这场比赛当成一种敌我双方的横向较量,并一直用这样的心态去影响学生。可是,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里,他们竟然对此有着如此独特而又发人深思的想法。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比赛,不断战胜自我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在真正实践的时候,很多人却让浮躁的世风蒙蔽了双眼。教育过程中也会有很多这样的比赛,我们也都知道“发展性评价”比“甄别性评价”更有力量,但由于功利主义的教育形势,我们却无法真正去做好。

看来,在这场看似平常,却又寓意深远的比赛中,我“输”给了孩子。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篇五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为下面秒的认识和看钟面所表示的时刻这一难点作基础。教学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来认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并发现时、分的关系,1时=60分,并通过时间对时间的感受,使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再应用于生活。

时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的相关经验,比如对钟面的认识,在一年级时也认识了几时和大约几时,初步了解了某个时刻在做什么事情,为学习本课内容奠定了一些基础。但是二年级的教材放在一年级上,对学生来说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准备的过程中做了如下思考,改变了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思考一:钟面有必要画吗?

在第一次设计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给小朋友一个钟面,把钟面补充完整。”这一前置性作业。希望能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学生对钟面的观察,在钟面上标出有1到12这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时针、分针等,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问题:

2.在课堂上让小组中交流“你画了什么?”。一年级是小组交流的建设阶段,学生对小组交流的要求和程序,甚至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学生小组交流、上台展示后还是需要老师的总结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我将这一环节改为了:在课堂上出示一个钟面,上小朋友来说说这个钟面上还缺什么?学生说到哪里,课件出示到哪里,展示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它们有什么区;有1~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数一数,12个数字把整个钟面平均分成了几大格?通过学生说,课件展示也同样能达到教学目标。

思考二:是否一定要先认识了钟面上有60小格后才能认识“分”?

2.认识小格的过程中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上有60小格,而且学生只能5格5格数,还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因此在这一环节必然浪费很多时间,而认识“分”以后,让学生来看分针转一圈是60分,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利用数来认识的,很少有学生意识到是60小格,60分。

是否能整合一下呢?因此我对设计做了如下调整:

第一层:认识“分”

学生能利用生活经验说出:小猴钟面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小猪钟面1大格是5小格,所以是5分钟。

第二层:巩固“分”

小猴的钟面上分针从12转到了3,小猴用了几分钟?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通过5小格5小格数,能知道分针转了15小格,是15分钟。

其次小猪是花了20分钟,可是分针开始的时候指向4,分针走到哪里会停下来呢?这是有思维含量的,让学生逆向思维比较难,但是学生也能通过数知道分针指向8,但是回答出来的学生并不多。

最后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生填一填:“小猴从家出发到学校,分针从3走到了7,过了多久?小猪上学路上花了25分钟,分针从8走到几?”通过对上面两题的讲解,学生已经能初步掌握了,但是有学生会写出“分针从8走到17”这类的错误,说明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掌握地不到位。

第三层:认识1小时=60分

创设情境:小猴阅读分针从12了1圈,用了多少时间呢?学生说出了1小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其次提问:现在是分针在转,你可以知道是多少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此时让学生数出1圈是60小格60分,指出分针走1圈可以说是60分,也可以说是1小时,板书1小时=60分。

再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认识到:分针走1圈,时针走1小时,让学生再次体会到1小时=60分。

最后通过1小时可以用分针走1圈来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引出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从而认识“时”。

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反思篇六

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本节课时,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和加工。在课堂上我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标,以“乒乓球比赛”主题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

上课伊始,我就组织学生摆一摆,加强外部操作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为运动员编号、自主探索不漏号、不重复的编号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体验了探索的成功或失败。

3、转变角色,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

我通过比较亲切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例如“真是棒极了!”、“你们乐意吗?”、“选择你喜欢的摆法”等,使学生完全是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激励机制运用得少,致使学生没有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一次很好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机会,情感目标没有充分实现。

2、在教学为运动员编号码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才能编得不重复、不漏号的方法时,对于方法的有序性引导和强调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关键教学难点,致使在后面有四个搭配物的更深层次的“搭配鲜花”活动中有重配、漏配现象。

3、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训练学生要把话说完方面强调够,今后要注重在数学课当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