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精选8篇)

最新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09-24 10:13:31 作者:影墨最新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精选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一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

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二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涨,表现活跃:

上课之前,我先对孩子们的课前准备和坐姿进行了表扬,接着对孩子们说:“新的学期,新的开始,相信我们同学一定会更加出色,有信心吗?”孩子们自信被我调动了起来。著名特级教师李元功说:“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相信孩子们会不辜负我的期望越来越出色。

1、调查中国各个省份的占地面积。

2、说说这些数字和前面所学的有何不同?

3、找一找:“十万”个字、“十万”张纸、“十万”个人……

在小组合作时,孩子们准备得不错,大多数孩子搜集了,但缺少对搜集数据的思考,交流时用时间太多,以至于这节课的练习没有进行。学生交流和展示占用时间太多的问题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反思今后的教学还应继续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有效质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熟悉的事物中进行估计,感知十万是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其数感,我利用多媒体形象演示了“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的变化过程,在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虽然万以上数的认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真正感知其大小并非易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十万”个字、“十万”张纸、“十万”个人的活动只是让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很多学生仍感知困难,今后还应继续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数感的训练和培养。

2、因为条件限制,只有一部分学生带来计数器,在数数感知万以上的数时,效果不好,如果每个学生能用计算器动手操作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3、通过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万以上数的认识,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数感的形成也需提高和加强。

我在让学生练习万以上数的读法时,不仅引导学生很好地概括一些规律和方法,还引导学生分解出每一个小的步骤,使其操作性更强,更容易学生去理解掌握。因此在练习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把万以上数的读法的方法总结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给数分级,第二步看看这个数一共有几级,第三步按个级数的读法读读每一级上的数是几,第四步完整地读出这个数。然后进行集中训练,通过练习,学生都能熟练地说出一画(分级)二看三说四读的读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来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一个数。慢慢地学生在读数时养成了给数分级的习惯。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对大数的读法感觉就越来越强。

在学生掌握了如何读万以上数的读法以后,我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现实的问题上,出示课后练习中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大数,让小组合作尝试着读。在这里,教学的重点不是读数,而是通过读法来体会大数的意义。这时的读数,学生已经对大数的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通过读数可以理解每一个大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四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五

课前我进行了用心的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做了许多的预设。结合我本人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调整,这种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不同的层次,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课后练习的特点,我把练习题整合到了一个教学情境中来,先是按比例分配140个桔子,掌握了方法以后按比例分配200个桔子。这基本的联系结束以后,为了增加梯度,我又提出了如果大班分到了90个,那小班会分到多少个?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再增加难度为大班比小班多分了40个桔子,大班和小班分别分到了多少个桔子?可能一些学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提供的不同的学习方式会让他们互补合作的。

整堂课我保持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收获多多。

1、与学生的交流形式单一,总是一问一答式,这种单调的对话形式容易让学生感觉单调,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照顾到集体。

2、本人的语言还需精炼,评价还需要及时有针对性。

3、最后一个练习是三个数的比,脱离了之前的情境,有种很突然的感觉,缺少自然感。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六

教材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由于这一节是学习重量单位的开始,加上重量单位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重量观念,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以《课标》精神作指导,紧靠《课标》做好衔接过渡,着力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知体验,切实让学生建立重量观念。

《克和千克》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经历,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因此我在设计克和千克的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教学设计的落点是“体验”数学。

课程标准中关于这部分知识的目标是: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克和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 但单凭他们课前的认识,是远不能成功的建立实际的质量观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要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过程,进而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围绕这一目标我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怎样才算是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如何实现让学生了解“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重的物体用千克做单位”的教学目标?显然,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和感知中才可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感受。正如俗语所说“我听到过,过眼云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过,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因此,最终把可以说,体验克和千克,在体验中建立具体的质量单位的活动,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亲自操作,在掂一掂、估一估活动中,建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整节课呈现出“掂一掂——再根据经验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知识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

1.课前准备我让学生走进生活。利用周末的时间到超市里初步了解物体的质量单位并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明确秤能帮助我们准确知道物体的质量。从而也为后面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概念做铺垫。

2.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我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枚2分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一个大头钉、一粒花生米、两个回形针、4、5粒黄豆,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掂一掂的活动,加深了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以“克”作单位的物品,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换着掂一掂,充分感知几十克、几百克,并初步感知1克和几十克和几百克的差异。

3.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把内容分层细化。先让学生估一估重1千克的一袋黄豆有多重,然后再用盘秤称出黄豆的重量,再依次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互相说说1千克的感受。再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一只手掂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掂1克重的物品,感知1克的1千克的区别,并大胆猜想多少个1克就是千克?最后让学生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在课堂最后一抓准的活动中,6 个小组有一个小组准确的抓出了重1千克的水果,另外有两个小组抓出了重950克的水果,其余三个小组抓出了1100克重的水果,这个活动充分验证了学生在前面的动手体验中,已经准确的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在这堂课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七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导入的设计,1克和1千克的感性认识,还是练习的设计、课后的调查,都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1、教学时力求遵循知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了知识的探究、实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与发展,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的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使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猜想、尝试和验证,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3、指导学生回顾学习历程,发现一些规律或研究成果,同时,课外延伸,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市场,学会估计物体重量或看标注,把研究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行交流,这样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过程,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本节课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还算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头脑中已初步建立了质量单位的概念,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密切结合。

克和千克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反思篇八

克和千克这一单元,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些让同学们感受质量单位、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并结合活动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

第一步:质量单位的感受,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知道1克、1千克的重量与区别。小组的每个同学可以轮流做,一个先掂一掂,估计一下,另一个称一下,判断他估计的对不对。说一说关于1克、1千克的区别。

第.二步: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克或千克做单位。再由老师出题,同学们口头说单位。

第三步:通过猜一猜、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对质量单位的学习和认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同学们对物体的重量非常感兴趣并且掌握牢固。清楚明白“克”是用于比较轻的物体做单位,而“千克”是用于比较重的物体做单位。并清楚感受“1克”和“1千克”物体的重量。充分意识到,把生活的常见事物与数学结合起来很有味道,学得一点都不累!由此可见:多让同学们操作、动口说一说,满足他们好动好说的特点,他们会学得开心,老师也教得轻松。

另外:书本的第89页第7题,对于学生来说,解决起来有困难。第一步,要思考2千克里有多少个500克,方法有以下几种:500+500+500+500=20xx克;20xx/500=4;( )x500=20xx克……这些方法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挺困难的。再者,通过统计表找出对应的价格,需要的是细心审题和做题。能够把这道题目完全做对,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似乎有点困难。这道题目的解决还有没有更好、更简便的方法呢?本人仍要进一步思考。

本节课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从而缩短了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也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地获取了所学新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
  • 09-24 初中安全教育课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09-24 九年级初中语文教学反思(通用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 09-24 2023年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反思总结 小乌鸦爱妈妈音乐活动教案(精选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这里给大家分享
  • 09-24 最新一页纸简历排版布局注意事项(实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 09-24 最新高中英语教师转正申请书 高校教师转正申请书(汇总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
  • 09-24 最新兽药经营安全自查报告表(模板7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
  • 09-24 特殊申请批准 特殊病种申请书(汇总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 09-24 2023年月度煤炭销售述职报告(汇总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
  • 09-24 大树和小鸟美术教案反思(模板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
  • 09-24 最新年残疾人工作者述职述廉报告(优秀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