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

时间:2023-09-24 11:06:15 作者:笔砚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一

数学活动:熊宝宝的一家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有兴趣,愿意主动将物体进行排序;

2、能积极思考解决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3个判别明显的物体中找出最大与最小的

难点:学习将3个物体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规律进行正逆排序;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形式导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出示熊宝宝一家三口,请幼儿说说熊宝宝一家谁最大,谁最小?

——出示挂图,请幼儿找找、说说熊宝宝家有些什么?这些东西分别是谁的?为什么?

2、集体学习

——观察熊宝宝一家的床,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并按床的排列规律,给熊宝宝一家三口排队。

——观察熊宝宝一家的鞋子,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并按鞋的排列规律,再次给熊宝宝一家三口排队。

——用同样的方法按照牙刷的排列规律,给熊宝宝一家三口排队。

3、幼儿练习

——比一比,三个苹果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按由大到小的规律给熊宝宝一家送苹果。

——用同样的方法按由小到大的规律给熊宝宝一家送糖果。

4、完成相应数学练习。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二

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的特征,进行按abab、abcabc的规律排序,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2.能用语言描述排序的规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排序abab板、排序abcabc板,砖块、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规律美并讲述色彩排列的规律。

1.师:今天呀小兔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看看小兔家的这面墙饰怎么装饰的?

2.师:小兔家的墙是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排序的。

3.幼儿操作。

(1)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红色和黄色的雪花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按照这面墙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现在请小朋友轻轻拿起椅子底下的托盘按规律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二)复习abcabc的排列顺序。

(1)师:那现在我们接着看小兔的另外一面墙饰怎么装饰的呢?

(2)师:小兔的这一面墙是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的雪花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

(三)引导幼儿按颜色特征排序进行操作。

1.师:小兔家的围墙还没有弄好,我们一起来帮助。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现在请小朋友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来砌小兔家的围墙。

2.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砌的围墙有没有对了。

3.师:小朋友做的真棒,墙都砌对了。小兔家的还有一面围墙没有弄好,我们再一起来帮助。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现在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来砌小兔家的这一面围墙。

4.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砌的围墙有没有对了,小朋友做的真棒,墙都砌对了。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排序和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小朋友回家后可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排序的。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学习按照1-2个物体的特征有规律的排序。

2.能运用有规律排序的方法装饰物体,感受生活中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顶自制的帽子、一件草裙、一件塑料袋衣服,若干纸帽、草裙、塑料衣服;各种大小、颜色、形状材料(花片、贴贴纸、瓜子壳、花生壳、花蛤壳、落叶、浆糊等)。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内布置三组按照规律排序的装饰带。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五一节”真热闹》,引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再过两天“五一节”就要到了,吴老师今天把教室打扮了一下我们一块去参观参观吧!

2.引导幼儿观察步行街的彩条,发现排序规律。

(1)幼儿自由观察、议论、教师从旁引导幼儿说说彩条上图案的不同。

(2)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是用灯笼、彩旗、图形装饰的,启发幼儿发现三种彩条的排序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小结:第一种彩条是按照“一个大灯笼——两个小灯笼”的规律排列的,也就是按大小来排列的,第二种彩条是按照“两面绿旗——两面黄旗——两面红旗”的规律排列的,它是按颜色来排列的;第三种彩条是按照“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的'规律排列的,是按图形的不同特征来排列的。

3.初步学习装饰彩条。

(1)幼儿尝试装饰彩旗。

(2)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排对了吗?

小结:刚才子瑜小朋友排的很不错,她是按照一个大两个小的规律来排列的-------。

4.幼儿分组动手操作,尝试运用1--2种物体间隔排序的方法给帽子、草裙、塑料袋衣服进行装饰。

5.分享、展示。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分享自己的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提供各种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排序的操作板,引导幼儿接着往下排序或者改错。

(2)家园共育:请家长引导幼儿利用家里的各种物品进行排序练习。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四

小花猫照镜子

【活动目标】

1、在音乐的伴奏下,愿意跟着教师学做小猫的表演动作。

2、有爱整洁、爱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尾巴人手一份。

2、课前学习歌曲《小花猫照镜子》。

【活动过程】

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幼儿对着镜子照一照,看一看,并随意做一些动作,感受镜子反照的有趣性。等老师的舞蹈动作一表演完,各种姿态的“小花猫”出来了,幼儿条件反射地做出了相应的动作,有的将手指五指半屈学猫爪,有的在脸上来回地瘙痒着……姿态万千,正感受着小花猫的优美动作展现。学习舞蹈的同时,幼儿很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每一个动作,认真地观察着动作的变化性,跟着老师的乐曲的节奏做好每一个动作。“老师,小花猫也会这样。”“还有这样。”……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他们还不时地做出多种不一样的动作,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增加了活动气氛。最后,每只小花猫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心、欢快地舞蹈着,在舞蹈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小花猫是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它的许多生活习性幼儿都能逼真地模仿出来,小班幼儿的舞蹈动作要求也不高,因此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很积极,兴趣也很高,学得也很快,对动作的掌握也较完整。通过他们熟悉的动物动作模仿,来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但由于他们受年龄的限制,在动作连续表现这一技巧上掌握还不够。

【建议措施】

多提供相关舞蹈资料,引导幼儿通过日常的观察,逼真、有趣地模仿进一步地激发对舞蹈的兴趣,培养动作的连贯性。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五

一、活动目标:

1、比较长短差别明显的3~4个物体,按从长到短活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愿意大胆描述自己的排列顺序。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二、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3~4根吸管、排序板等。

三、指导要点:

(一)引导幼儿复习比较长短

引导幼儿比一比、找一找,分别找出其中最长、最短、比较长的吸管。

(二)按长短排序

1、鼓励幼儿自由探索:为3根吸管排序。

2、引导幼儿描述排序顺序: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

3、再增添一根吸管,引导幼儿再次排序。

四、延伸活动:

分组活动

1、画面条:投放书面联系、水彩笔,引导幼儿在一组线条中添一跳最长、最短或比较长的线条。

2、操作组:投放铅笔、铁线、毛线、纸条等引导幼儿为各种材料按照长短排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六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学具,让幼儿杆子将7分成两份,有6种分法,并作记录。

2、通过讨论、分析,理解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如一个不风增加1,另一个部分就要减少1。

活动准备

塑料小鸭学具人手42只。

活动过程

玩“碰球游戏”,出现数咔,师问:这数是几?答“6”。师:今天玩碰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6。(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5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出现小狗、小兔家的图象。

师:今天小狗请几只小鸭到它们家做客?(幼儿答:7只)小兔也请小鸭去做客,怎么办呢?(幼儿答……)请小朋友在桌上拿7只小鸭,分成两份,一部分到小狗家,一部分到小兔家,(小朋友操作)要求小朋友分的数与别人不一样。(第一次尝试)

教师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操作小鸭到小狗,小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兔家,并列出分合式(),幼儿回答一种,教师列出一种,功写出6个分合式。

师:分成两份,共有几种分法?答:共有6种,集体朗读7的分合式。

师:刚才小朋友每人分一种,但是7有6中分法,小朋友再试试你能否分出6种,幼儿操作“塑料计算小鸭”,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擦掉。(第二次尝试)

师:现在我请某某小碰哟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幼儿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7的分合式,如图。教师请幼儿回答时要注意请有代表性意见的,一是有重复的,实际没有6种;二是虽有6种,但没有按顺序分;三是有顺序地分清6种。请幼儿看看,这三种分法,谁的方法好,谁的对。幼儿通过讨论,明确按顺序分的方法好。

教师把黑板上的分合式全擦掉,请幼儿在作业纸上写7的6种分合式。(第三次尝试)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1和6,

师问:7可以分成,幼儿答:7可以分成2和5。

师问:2比1,幼儿答:2比1多1。

师问:5比6,幼儿答:5比6少1。

用这种方法讲清7得6种顺序奋发,最后得出结论:7分成两份,这边增加1,那边就减少1。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制作手工花瓶的操作活动。

2、能用撕、粘方法制作花瓶,并进行添画。

3、知道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花瓶的方法。

活动重点:

知道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花瓶的方法。

活动难点:

能用撕、粘方法制作花瓶,并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气球、剪刀、纸杯、白乳胶、白纸、旧报纸、胶带、排笔、托盘、纸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们:这个花瓶上面窄窄的,下面宽宽的,中间一个圆圆的大肚子,猜一猜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幼儿观察。

二、基本部分

1、观察其他小朋友做的花瓶。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漂亮的花瓶吧!

3、幼儿观察晕染图片:花朵、绿叶、花瓣;

5、小结画画开始步骤;

(1)气球吹气至合适的大小

(2)在气球上用胶带粘贴纸杯、纸碗,完成基本造型

(3)旧报纸和白纸撕成长条

(4)刷胶水将报纸贴在气球外壁上

(5)将白纸贴在最外壁

(6)再用白纸粘贴有空隙的地方

(7)再次刷胶水检查固定纸条

(8)晾干后在花瓶上进行彩绘、装饰

三、结束部分

欣赏作品

活动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指南》中指出:“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和想法。”本次花瓶手工活动分两课时进行,让幼儿看视频了解到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花瓶的方法。巩固了撕、粘、画的动手技能,幼儿观看微课,直观、明确,效果较好,增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并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变废为宝。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出乎意料,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在下次的微课中可以加深难度,在花瓶周围加上瓶耳,用更多的装饰品来装饰花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八

执教者:卓燕莹

一、教学目标:

1. 有兴趣地参与体育活动。

2. 掌握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动作轻松自然。

3. 通过游戏,发展动作的灵敏、协调性。

重点:掌握轻松地从高处跳下。

难点:让幼儿有兴趣地反复练习动作。

二、教学准备:

1. 幼儿自制的树墩(圆胶凳)与幼儿人数相同,凳子高度20-25厘米。

2. 利用场地周围的石墩、积木、椅子等布置成小树林(高矮不一约20-30厘米高)。

3. 老猫、狗、老鹰头饰各一

4. 活动的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做麻雀妈妈,幼儿做小麻雀。麻雀妈妈说:“天亮了,小麻雀快起床,我们一起做运动”。

2. 准备运动:

(1)听着音乐精神、有力地做模仿操。

(2)辅助动作练习

麻雀妈妈说:“小麻雀,练本领,东跳跳,西跳跳,找找哪里有小虫”。(幼儿在场地周围练习双脚向前跳,注意指导幼儿双脚轻轻落地)。

(二)基本部分:

1. 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

(1)麻雀妈妈说:“这不是我们的小树林吗?你们想不想试试从自己的树上跳下来”?(幼儿在自己的“小树”上探索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老师巡视)

(2)示范、讲解

请幼儿示范:“妈妈看见××跳得又轻松又稳,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往下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老师讲解、示范:他们跳得又轻又稳,妈妈也来学学。小麻雀看看妈妈学得对不对?准备跳时动作是怎样?跳下来时脚是怎样?(与幼儿一起讲解动作要领)。

2. 幼儿看动作后练习:“小麻雀再试试跳得又轻又稳”

3. 幼儿再练习跳:小麻雀都跳得好。这么多的小树,能跳跳别的小麻雀的树吗?”(椅子同一高度,约20厘米)。

4. 巩固动作练习:“小麻雀快来看,那边还有一片高矮不同的小树林,你们可以从树上跳,也试试从高的树上跳”。(幼儿四散在高矮不一的“小树”上练习)。

5.游戏:小麻雀找食

(1)交代游戏:“孩子们,你们已经学会了从树上往下跳,现在可以自己出去找东西吃,不过要注意从树上跳下来要轻松,别让动物发现了。看见老鹰、大狗这些大动物来了该怎么办?好,马上回树上躲好。”(幼儿从“树上”跳下,四散跑着在地上找食。)

(2)出现协班老师扮的“老猫”走后继续游戏。

(3)出现“大狗”幼儿要更迅速飞回“大树”,大狗走后继续游戏。

“树上”跳下,马上跑着追赶“老鹰”,把“老鹰”赶走。)

(三)结束部分

麻雀妈妈说:“小麻雀学会了本领,真行,我们一起来跳舞庆祝吧。”

幼儿做放松律动,结束。

(一)小班—2

小班体育活动:小动物过河

执教者:xxxxxx

设计意图:

餐前活动中,孩子们听完《小马过河》的故事后,一个孩子问道:“老师,河上什么没有桥呢?小马从桥上过就不会害怕了。”其他孩子听了也纷纷议论起来:“对啊。河上面如果有桥,其他小动物也能过河了。”“小松鼠就搭一座小桥,老牛就用大桥。”孩子们对“过桥”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愿望”,能从桥上过河。

活动目标:

1. 能够用不同的“走”,平稳地通过高低不同、宽窄不同的“路”。

2. 逐步养成勇敢、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3. 能感知不同行走方法在同一器材上的变化。

活动准备:

平衡木2座,塑料板若干,小沙包若干、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动物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导入情景:美丽村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走路的吗?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吧。1)教师念儿歌,领着幼儿在平地的直线上练习各种动物走。(幼儿听教师口令走)

大公鸡喔喔啼,抬头挺胸走直线;公鸡走得慢(慢走)公鸡走得快(快走)。小螃蟹真顽皮,举着大鳌横着走;螃蟹走得慢(慢走)螃蟹走得快(快走)。大象伯伯年纪大,分开脚来走得稳;大象走得慢(慢走)大象走得快(快走)。小白马腿儿长,跨着步子向前进。白马走得慢(慢走)白马走得快(快走)。

2)教师领着幼儿用各种动物“走”来过小桥。

2.小动物帮妈妈送食物到河对岸的仓库里。教师示范一次,幼儿双手负重(篮球)走过平衡木(运送食物1-2次)。鼓励幼儿尝试走不同难度的小桥,要求幼儿要按照规定的路线走,避免发生碰撞。

3.游戏:跑跑停停

小动物们遇见了大狗熊。原来狗熊只喜欢抓会动的小动物,如果小动物停住不动,他就会以为小动物已经死了,就不去抓了。所以小动物们只要跑跑停停,就能安全到家。

游戏规则: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跑,听到音乐停,就要在平衡木上站稳,不能动。四散跑时要注意与其他孩子的距离,避免发生碰撞,注意安全。

三、结束部分:小动物们都累了,各自回家休息了。(放松运动:晚安歌)

课后反思:

孩子对课的内容都很感兴趣。在练习直线走时,由于加入了儿歌的元素。增强了幼儿的注意力,并愿意倾听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慢走、快走动作。活动中先在平地上直线走,再走小桥,难度由浅到深,逐步过渡,减少了幼儿对平衡木的害怕,让孩子都愿意跟着老师去试一试,在获得成功后,更加喜欢、愿意参加活动了。活动中,教师语言简洁,儿童化,利于幼儿理解教师的要求和游戏规则。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九

活动目标:

1、在唱唱,玩玩,说说中初步认识大拇指。

2、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音乐、自制大拇指指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价值取向:通过画有笑脸的大拇指,引出幼儿的.兴趣。)

1、你们听到老师唱了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2、你们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呀?

3、小结:我们和大拇指做好朋友,真开心!

(二)歌曲欣赏(价值取向:通过歌曲欣赏,初步认识自己的大拇指。)

1、和大拇指打个招呼。

2、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大拇指?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唱大拇指、小拇指的歌。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3、小结:我们的宝宝都认识了自己的大拇指,也都知道了小拇指在哪里,你们太棒了!

(三)游戏(价值取向:在音乐中体验拇指游戏的快乐。)

1、老师出示小指偶。

3、幼儿自选一个指偶套上,边唱边玩。

4、再选一个指偶,两个大拇指套上后玩游戏《大拇指》。

5、幼儿自由分散玩大拇指游戏。

幼儿小班能干的小手教案及反思篇十

猜谜语是一种有趣的语言交流活动,并能促进发展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及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本节课将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谜语的特点,引起对猜谜语的兴趣。

2、在老师的启发下,学习按物体的主要特征来猜谜语。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懂得谜语的特点,并喜欢猜谜语。

是与谜底有关联的。

【活动准备】

两只盒子,里面分别装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活动过程】

1、出示两只盒子,提问:每只盒子里都装着一样东西,不能看,怎么猜出里面的东西呢?

只讲出它的样子,用处或者是它的颜色,声音和其他特点,这样的儿歌叫谜语。

3、提醒幼儿仔细地听,听完后把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猜猜是什么东西。

二.幼儿学习猜谜语。

1、先猜第一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2)先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儿到老师耳边来讲。

(3)再次朗读谜语,并解释谜语。(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理解)

(4)再请幼儿猜。(有意请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儿)

第二句是讲小青蛙的叫声,第三句是讲小青蛙的住处,第四句是讲小青蛙的本领。

(6)小结(巩固掌握谜语的特点):儿歌中的四句话都和小青蛙有关系,说出了小青蛙的爱好,声音特点和本领。但儿歌中并没有“青蛙”两个字,而是让小朋友猜,这就是谜语。

2、猜一猜第二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看看像块糕,不能用嘴咬,沾水搓一搓,都是白泡泡。

(2)教师解释“沾水”的含义。

(3)请幼儿自己猜,猜出后到老师耳边说出来。

(4)教师在桌上准备一盆水,再准备一块肥皂,一块方积木,一只小纸盒,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取出自己所猜的物品,请大家评评他猜得对不对。

(5)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幼儿理解谜语,并请幼儿一起告诉老师谜语讲的是什么东西

(6)提问:你们怎么会猜出是肥皂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想法)

(7)小结:这四句话中虽然没有肥皂这两个字,但把肥皂的样子和特点讲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了。

3、老师再请幼儿猜一则谜语,要求幼儿猜出来后不要用嘴讲出来,而是到教室里去找出来。

(1)教师念谜语:一个宝宝,圆头圆脑;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2)猜到的幼儿就去找。(教室内放若干只皮球)

(3)找到的幼儿可以拍一拍,讲一讲,这个谜语说出了皮球的什么特点?

(4)提问:你们为什么找皮球?除了皮球还能猜别的吗?

1、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围坐成一个小圆圈。要求幼儿在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听完后动脑猜。猜出来后,小组内幼儿相互讲讲为什这样猜。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理解力差的幼儿理解谜语。

3、教师每次朗读一则谜语,幼儿猜出后,就出示挂图,指导幼儿看看,讲讲。

教师共提供三则谜语:

丁零零,一头说话一头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

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

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只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采花蜜。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则谜语,并请爸爸妈妈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让大家一起来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