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汇总9篇)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汇总9篇)

时间:2023-09-24 11:12:13 作者:紫衣梦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汇总9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一

本学期我兼一、二年级的体育活动课。2个年级,8个班级,每班每周1节共8节课。所谓的体育活动课,就是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虽然是活动课,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要充分发挥体育活动课的作用,就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活动,以达到增强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课堂规则的目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能力。

学期初,针对年级的不同,我为一、二年级分别制定了体育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

1、教育学生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多媒体看人体骨骼图),要学会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要采用正确的锻炼方法。

2、以快乐活动为主,培养学生跑的能力。如:接力跑、短跑、拍球跑比赛等,设计跑的游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3、设计各种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踢毽子、抓尾巴等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以提高综合素质。

二年级: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人人参与。

2、以开心活动为主,如:接力跑、短跑、拍球跑比赛等,设计跑的游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3、以兴趣活动为主,如:单腿跳、双腿小兔子跳、青蛙跳、跳绳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以游艺活动为主,如:扔纸飞机、扔小沙包等。

5、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

有了教学目标,那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课上,要不要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学生的体能是否需要得到锻炼?我想应该是要让学生明白道理,学会方法,并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与同学和睦相处。

如何组织才能避免“放山羊”?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有的喜欢玩球,有的喜欢踢毽子、赛跑、丢手绢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但在其他老师的眼里会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可学校的场地环境也不允许,一堂体育活动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上体育课。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滚球找不到了,活动空间狭小,也只能开展以游戏类为主的体育活动了。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二

心灵成长坊为团体辅导小组类团体,团体性质为缓解学习压力与自我成长相结合的发展性团体,具有自主性,保密性,封闭性,结构性。活动主旨在于,加深自我认知,促进理解他人,提高学习能力,获得成长快乐。核心要素为“活动”和“体验”。

主要内容包括盲行、最佳拍档、团体公约、携手前行、害你在心口难开、你说我猜、房树人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人椅、坐地起身等等。

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体会心理活动课的开放性,使学生在热烈有趣的`活动中行为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同时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人际信任和合作观念,使课堂环境更加融洽,课堂效果更加明显。

虽然经过很多的付出和努力,心理活动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比如:

1、心理活动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还处于“小打小闹”,需要打造一整套的活动规划,扩大成员范围,增加活动频率,加深活动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和规划性更加完善,发挥心理活动课的辐射作用。

2、心理活动课,甚至是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它不是孤立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而是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活动之中。所以需要加大重视,打造一支学校管理层——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共同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力量,以满足学生心理成长和健康发展的需要。

3、在发展性教育方面做得较少,更多的是在解决问题。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心理发展教育,即如何挖掘潜能,认识自我,完善人格。从身心发展规律入手,在常见性、普遍性问题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使一些同学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防患于未然,减少学生的不良情绪、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三

活动课中的历史教学,富于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和竞争性,适应学生喜欢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这项自我教育活动,能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并从思想感情上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如寻找身边的历史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充实学校德育的内容。即使对其它观看的学生,所得到的感受也要比教师讲授亲切,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一、培养学习兴趣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了解历史应是兴趣盎然的事情。因此,我们按照“激-情引发,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心理导行”的'指导思想,全面地落实了教学的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历史活动课,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对教材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了课后争相购买和阅读历史书籍的可喜现象。

二、激发爱国情感

活动中的历史教学,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活动课实践证明,它有助于大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自豪。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东方巨龙重振雄风。有些学生还在日记中发出了心灵的呼喊:莫忘国耻,警钟应时时响起;爱我中华,更是我们心中的最强音。通过教育活动,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经过中国人民用血和泪的代价得出的真理。从近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中,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要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抓住机遇,加快改革,迎接世界的挑战。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活动课上引发的感情冲动、形象的感染,上升为反思和理论。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四

新课标理论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学生在完成长(正)方体的分合实际应用题时大部分学生一筹莫展的情况,笔者才设计了这样一课。上述案例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1,。本课中笔者思考再三,此题无论切还是拼都只有3种答案,让每组学生准备了6个长方体而不是3个,意图是为了让问题更具探究性,而不是为探究而探究,使探究流于表面的形式。提高探究学习的效度,引导学生展示出其所思所想,所悟所得,不断暴露出认知的缺陷,继而在与同伴的思维共振中使错误的认识得以改正,正确的.认识得以强化,创造性的思维得以引燃,这才是探究的最终目的。

2,      。有句话说得好“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没有亲身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很难扎根脑中。把“书本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中体悟和理解数学知识,是建构主义倡导的理论。本课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讨论并发表意见,自己去探索并解决问题。在第一次分组操作(一分为二)中,安排了如下环节:首先让学生动手切分准备好的长方体,切分之前小组必定要讨论如何按要求去切?然后汇报结果,最后再讨论切两刀、三刀……的情况。在解决问题中继续分组探索交流予以解决。探索阶段,以求真求善为目标,精心组织,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宁静,又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交流与讨论,知识在此间得以建构,方法在此间得以不断修正与完善,情感在此间得以愉悦与共鸣,所有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      。在探究活动实施中,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例如:从分到合,想象能力好的可以去想象,而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继续用长方体学具拼摆。解决问题时,无从落笔就讨论,允许在活动中有不同的收获和不同的发展。

4,      。从分到合,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让学生从动手分到动脑想,学会思考,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并感知分合是两个可逆的过程,有密切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解决问题的层次练习及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五

首先课题导入就是在调查表上家长的感言引入活动,比较好地引发孩子、家长情感的共鸣,唤起他们对父母的感情,和家长对孩子的理解,渲染课堂的`情感氛围;接着让孩子们对照亲子调查表,了解父母对自己了解程度,通过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其次,观看了同学、家长表演的小品,孩子们针对剧中几个具体问题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共同寻找沟通方法。紧接着,他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最深刻、同时又可以分享的家庭“沟通事件”。同伴的经验、同伴的困惑、老师的点拨、老师的建议,都成了孩子们掌握沟通技巧方法的学习资源。活动设置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不是灌输,是引导、是体验、是感悟!真实往往是最生动的。生活中真实的体验,使孩子们真情流露,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激荡在一起的,是他们相似的感想。

个别家长谈了自己的亲子感受真真切切,父母之心感动了所有的人,让孩子学会站在另一角度理解体谅家长,对今后良好亲子沟通的开始有着重要意义。

孩子、家长和老师,甚至听课者,都在倾诉与倾听中反思、收获和提升。

反思教学过程,在同行的帮助分析中,感觉有两点遗憾:一、课堂上虽然充分利用了家长这一资源,但是交流互动还不够充分,时间的限制没法完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虽然孩子还有话说,家长还有话谈,但只能“到此为止”。二、没有很好地利用现场的资源,马上生成教育、启发孩子的方法。三、在总结沟通的技能,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自主总结来达到提升的过程,没有让家长在活动的最后,畅谈活动的感受,从中启发同伴、孩子。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六

读书活动开展快一年,虽然“书香班级”评比一直在开展,“博览课”也一直在使用,“亲近母语经典诵读”一直在坚持,但由于管理不当,不少措施未落实,即使在“第七届sz读书月”的大环境下,我校也未开展什么大型活动,至今仍是“静悄悄”。而老师更关心自己的学科成绩和学生的分数,怕麻烦怕冲击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我的工作计划性不强,原则性不强,导致不少措辞施未实施,如“博览课”被部分老师当成学科辅导,“课外阅读课”未在全校统一安排时间,又因跟“广播操训练”撞车流产了,“班级读书会”夭折了,“藏书卡”未填写,“课外书阅读课”观摩研讨一直未进行,《读书笔记》展览未开展,“亲子共读”、“读书周明星”也停留在方案里,总之,除了以《读书笔记》为主要参考的“书香班级”评比在不规范中勉强坚持,除了“未求甚解”“略带唱读”的“每周古诗诵读”“经典名句”外,似乎此次读书活动要成为夹生饭,成为“鸡肋”。反思:如何让此次读书活动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进来,不把它当作冲击教学耽搁学科成绩,反而能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学会学习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科成绩有帮助的活动,如何在“班级读书会”“阅读课”、“亲子共读”“读书明星”“书香家庭”等活动中让学生在尝到读书兴趣、读书成功收获、成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爱上读书。为激发兴趣,“读书考级”方案要尽快出台,尽量完善。

今天从各班抽取4本学生的《读书笔记》作检查,并从发现问题和规范写法的角度评等级,总的说来还是能反映出存在的问题。虽然书写质量普遍比预想的要好,但发现有不少同学有应付检查之嫌,从读书内容来看,有的同学只读《作文选》,结果“读书心得”就抄“作文评议”完事,有的抄《思想品德》,“读书心得”就抄课文最后的总结来代替,有的一周才两篇《读书笔记》全是写语文课本所学内容,虽然写得稍清楚些,但不利于鼓励多读课外书。“角色对话”内容的填写有部分同学只写了与作者的对话,显得很空洞,如“作者,你的文章写的好,你写的景色很美”,很难看出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事件的了解。“读书心得”三年级写得太简单,往往就一句话,二年级则基本上是一句话外加一幅画。“好词佳句”好像并不那么“好”那么“佳”,虽然这些学生认识的差异性较大,但基本什么是“好词”“佳句”应具有普遍性。

可尝试对《读书笔记》提出规范要求、基本要求:读书内容主要是一些离学生生活和认知接近的书或经典读物,每年级有推荐书目,作文选、思品可以读可以记入《读书笔记》中,但不算数量。《读书笔记》的填写不在把纸写满,更应看重是否用心读书了,是否用心填写,如“好词”可以是重点词,可以是成语、短语等;“佳句”或是含义深的句子,或对联警句,或是修辞方法用的好的`句子,或优美的句子等。“角色对话”应是第二人称“你”或“您”,可是与作者对话,更应是与文章中的主角(主人公)或配角对话,前提是认真读了文章,初步读懂了文章内容和要表达的主题。“读书心得”至少应包括两方面,一以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二是读者读完后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可以是不成熟的,可以是与众不同的,但一定要是真实的,并尽量能联系自己来谈,或自己的经历,或自己所闻、所见。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七

1、本堂课达到了激发学生诗词学习的目的。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女儿。儿童多读些好的诗歌,既能促进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因此,在我班开展诗词积累活动来,我觉得有必要借助一堂公开课让学生展示已经积累的一些诗词,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诗词并主动积累诗词的热情。本堂课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学生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都想在课堂上一展风采,反复练读,体会诗词的情感,活动课园的操场、走廊、教室等地方都留下了同学们排练节目的身影。课堂上学生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了,师生都很投入,在诵读中大家共同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

2、古诗词的归类学习是十分有效的。

本课是一节诗词诵读活动课,在备课时我对诗词进行适度归类,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因此课堂上学生围绕“劝学篇、亲情篇、友情篇、爱国篇”四个篇章进行诵读。在《劝学》、《长歌行》、《杂诗》、《金缕衣》、《望岳》、《论语六则》的劝学篇的诵读中学生明白了人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在《秋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天净沙.秋思》、《长相思》、 《黄鹤楼》 、《登金陵凤凰台》、《水调歌头》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山中送别》、《别董大》、《伯牙绝弦》的诵读中学生感受到珍贵的'友情;在《春望》、《从军行》、《夏日绝句》、《过零丁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满江红》等爱国诗篇的诵读中学生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实践证明古诗词的归类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对学生今后学习积累古诗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以活动课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堂课上学生是主体,由学生主持活动,选取了班级朗诵能力,表现力强的2个同学作为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的表现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好评。活动中有个人诵读,小组诵读及全班诵读,教师也参与诵读。可以说做到了全员参与,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丰富的情感表现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触动今后主动积累诗词的愿望。课后我要求学生就这堂课写一篇作文。雅婷同学说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公开课,同学们表现得很棒,诵读诗词很有感情,特别是两位同学表演的相声《慈母心》令人受益匪浅,总之这堂课十分令人回味。子傲回忆课堂上最感人的情景要数老师为大家朗诵《高山流水》这篇千古美文,他感觉空气仿佛凝固了,大家都被伯牙与子期深厚的友谊所打动。运帆同学在作文中写道:“尽管这堂公开课结束了,但我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我要积累更多的诗词,更好地了解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从作文中我感受到学生们从这堂课中领悟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我也被学生的热情所感动。

4、课堂机智的有效生成。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担心一节课四十分钟不够用,因为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八

根据省级课题《农村初级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子课题《活动课的开发》的研究安排需要,最近我组织开展了一节活动课,内容是九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举行一次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活动内容是围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的历史、地理资料,举行一次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活动目标是,体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相关历史、地理材料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造性地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表达能力,并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感受。在分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合作意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加深或拓展对哥伦布航海活动的了解与认识;活动重点是对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再认识。并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精神永不磨灭的;活动难点是对开辟新航路做出恰当的评价。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活动程序是:

1.全班同学分为三个专题研究小组:航海可行性论证组、航海探险组、重大影响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各小组依据专题确定本组搜集的相关资料。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追访历史新闻的设计,要在符合新航路开辟基本史实的前提下,大胆、合理地想象如何生动的展开追访历史新闻的过程。找出有代表性、有深度的问题以备提问。3.各小组分工开展专题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选择典型资料,编制成追访历史新闻的活动方案或汇报稿,并可选择多种展示方式,准备vcd、多媒体课件等。4. 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追访历史新闻活动汇报会,于活动前做好会场布置。全班同学推举一人扮演新闻发布官、一人扮演哥伦布,每个专题组各推举一人扮演哥伦布的同伴。其余同学作为记者团记者均可自由提问。

在追访历史新闻活动课中,先由教师导言来创设历史情景,然后把舞台交给学生们。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师生互动探究:引出学生对哥伦布航海的评价。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及时纠正个别偏激的思想,培养公平、公正地对待事件的价值观。最后教师总结:这节课上,很多同学表现都很出色。收集资料时,老师看到每位同学都在积极参与,而且大家认真分析、讨论,看到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伟大及其实质。老师在你们的活动中,体会到了你们对历史独特的感悟,也让我深悟到同学们的求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希望同学们把这节活动课延伸下去,创办一期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主题的手抄报。我也祝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勇往直前,一帆风顺!

在这节活动课中,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并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每一个环节,有声音,有图像,有综合效果,更有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以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得到生动、鲜活的体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技能知识等层次得到发展。反思活动课的教学我有很深的体会。

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活动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史由证来”的“求实”、“求真”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不能单纯追求热闹、流于形式,诸如激进式的“革命”,包办式的“研究”、陷阱式的“问题”、纯想像式的“讨论”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活动中要做到多鼓励学生。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用经常的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但却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一得之见。不要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民-主的活动课堂。教师在活动中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的同时,不能只着眼于部分学生的参与,而忽略了全员性。历史活动课必须考虑学生整体的兴趣爱好、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因素。在设计活动主题时,应选择“大众化”的题材和形式,在活动中尽可能创设人人都能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尤其要注意调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对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乃至对他的一生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认为开展历史活动课更应遵循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活动课非常强调学生的“活动”,即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在组织、指导、示范的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法,自主地开展活动、参与活动过程,自主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活动成果。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操作、表达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开展活动课要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在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心理需要,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活动过程中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实践性原则,历史活动课要具有实践性、操作性,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成为发挥其潜能的广阔天地。因此,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为学生创设动脑、动口、动手、社会交际等多种实践机会,如搜集、阅读、调查、动手制作等生活化、社会化的具体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开放性原则,活动课的.内容和场所应当是开放的,活动的具体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可以拓宽和深化,尽量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余地;综合性原则,历史活动课当然要体现出历史学科的属性,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社会学科,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因此,历史活动课必然带有较大程度的综合性。在开展历史活动课时,除了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美术、音乐的知识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科学性原则,在开展活动课时,既要做到开放、创新,也要适应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在活动课内容的选择、活动目标的确定方面,要力求具体化、形象化,避免理论性太强,过于抽象和专业化,以免学生望而生畏、无所适从。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力求内容情节的生动、活泼,能够引发多数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维持学生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当然,教师需要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中给自己准确定位。教师在活动课中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成为其中的一员,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真正交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活动课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协助,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宏观上对活动思路的指导、活动目的的指导、活动方法的指导以及活动结果评价和表达的指导,还可以在活动中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提出活动任务,提供活动信息,同时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

总之,历史活动课,开设起来很不好操作,若准备不充分,或方法不当,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觉得没多少意思。只有结合学生特点,注重趣味性,才能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以找一些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探讨,与学生共同交流、研讨,做学生知识的引路人。让他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的豪情与魅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与乐趣,提高学识修养,健全人格。这样,活动课才真正具有“活动”的价值。事实证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历史活动课开设,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给学生学习生活增添轻松、愉快的氛围,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遵循开展活动课的原则,开动脑筋,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形式,才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起来,活动课才会焕发出生命力。

活动课教后反思与总结篇九

2015对中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世界瞩目的奥运盛会将在北京召开。至此,“喜迎奥运”成了每个中国人由衷关注的事。为此我便以”喜迎奥运 从我做起”为主题召开了这次德育实践活动课,反思本次班会有以下几点感受:

1、我认为引导学生感受奥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奥运的向往及爱国之情在本次活动课中极为重要。于是第一环节“回顾往昔”我设计了观看“申奥成功”视频,让学生重温2001年7月13日那让全中国人们欢呼的一刻,用此短片拉开班会的序幕,既渲染了气氛,活跃了学生,同时也为后面的从我做起为奥运做贡献做好思想铺垫。感觉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2、只有通过让学生了解奥运,才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才能调动迎奥运从我做起的激-情,所以第二个环节“了解奥运”——奥运知识小竞赛为学生认识奥运、了解奥运、行动于奥运扫清了障碍。

3、在思考如何从我做起时,学生们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身边人和身边事的思考,倡导以丰富的知识、文明的言行、乐于助人、学习英语的精神等来支持奥运、参与奥运,这也是本次活动课想要达到的教育效果。

4、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了奥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与力量,并把内心的力量转换成积极的行动,孩子们的一招一式,无不展现了当代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奥运风采。同时我很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效果,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不可能全部独立登台表演。不过在整个活动中,我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想,有自己所感,有自己所动。

此次德育实践活动课从主题的确定到队员的参与,从活动的内容到形式的创新,从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到活动效果都让我比较满意。但还有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去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使其表达思想、表现自己时更自如、更生动。

总之,我将把这次参赛的收获,转化成我班主任工作的动力,转化成更多“润物无声”的教育,让更多的四十分钟悄然改变我们的学生,温暖他们的人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