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模板6篇)

最新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模板6篇)

时间:2023-09-24 16:16:43 作者:QJ墨客最新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模板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一

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有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以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乘法的初步认识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我从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地逐步完成对乘法意义的体验教学过程,从学生喜爱的谜语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及心理需求,因此从课堂一开始孩子们就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也存在以下几个不足:学生的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上感觉也有些欠缺;有个别学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二

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将两首诗比较异同:

不同之处:

1.抓住背景,一是“安史之乱”,一是“金兵南侵”。由于诗人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各有跌宕。要想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就必须要有时代背景作铺垫。所以,在课前,我就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诗人生活年代的情况——“安史之乱”和“金兵南侵”的相关资料,为更好地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奠定基础。

2.抓住作者,一是唐朝,一是宋代。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被人誉为“诗圣”,而他的诗又记录了相关的史实,被人称为“诗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乃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而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作诗九千余首,可谓“多产诗人”。《示儿》是他的“绝笔诗”,相当于遗嘱。

3.抓住插图,一是“意气风发”,一是“抱憾终老”。在教学中,我觉得书上的插图也应发挥作用,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幅图中,诗人一家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漫卷诗书”的场面也表现得十分直观。而《示儿》一图则显得哀伤而凄凉。弥留之际的陆游,在孤灯残烛的映照下显奄奄一息。在布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脸上,挥之不去的是遗憾之愁云。在这样的画面映衬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来催人泪下。

5.抓住文体,一是律诗,一是绝句。教学中,可相机让学生认识律诗和绝句的区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律诗;而《示儿》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是一首七言绝句。

二。相同之处:

虽然两首诗有着诸多的不同,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内心无比强烈的爱国之情。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通过写诗人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来体现;《示儿》则通过诗人临终前的牵挂——“但悲不见九州同”来表达。一喜一悲,难以掩饰的是杜甫和陆游拳拳爱国心。

整堂课上下来,感觉效果一般,学生感兴趣的倒是“安史之乱”和“金兵侵宋”的史实。在诗意的理解上,由于学习基础的缘故,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我自己也是初次尝试这样的方式,所以感觉要讲的东西太多,很多时候是自己在唱“独角戏”。我想:以后再上这一课的时候,第一课时的准备工作要做得更为充分些。如果有条件,可适当运用一些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另外,在诗句的朗读上,我觉得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自己的范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三

(“寻隐者不遇”和“所见”)教学反思: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备《所见》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续编故事”这一环节,这和练习册上的一道拓展题不谋而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后,我决定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个讲故事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学古诗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十分爱听故事,所以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讲故事、听故事,大家喜欢吗?”学生齐答:“喜欢!”接着,我出示教学挂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后编故事。我是这样启发的:“同学们,这是一幅画,这幅画画了一个故事,你们能讲讲吗?请仔细看这幅画,把这幅画所画的故事讲出来。这是大家的强项,相信大家一定能讲好的,我就等着听故事啦!”于是学生开始自己练习讲。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了两个人来讲。这两个人既把画面上的情景全讲了出来,而且还十分流利,这是我没有料到的,也许是我的启发起了作用。在表扬了一番后,学生想讲的兴致更浓了。紧接着,我引出了作者和诗题,我是这样说的:“清代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来到乡间,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就用诗把它记录了下来,题目叫《所见》。”我就介绍了诗人,开始学诗。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两人小组自学,效果很好,学生对诗句理解得很到位。最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通过看图和读诗已经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还没有讲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发挥合理的想象,编下去吗?”学生开始轻轻地说,渐渐地声音大起来了,我知道学生已经进入了情景。不一会儿,有学生跃跃欲试了。我等几乎没有声音后请了五个学生讲,有的说蝉被牛的叫声惊跑了;有的说牧童很聪明,回家拿工具把蝉捉住了;有的说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蝉,结果吓跑了蝉;有的说蝉被牧童捉住后又放了。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楚。我不禁感叹: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去激发、培养。我还追问学生:“那你希望看到什么结果呢?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蝉逃走了,因为他们不想看到蝉被人捉住后的可怜样,希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多么好的理由啊!我想:这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应该达到了。

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篇四

让知识活起来――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单元教学为例

江苏灌南县第二中学潘井亚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旧知识只有进入获得新知的周转,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活起来,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

引而弗牵

《寒风吹彻》题目意思分析了,也算带着学生总结出了“寒风”蕴指的四种冬天:自然的冬天、生存的冬天、灵魂的冬天、生命的冬天。说“也算”是因为,知识的获得并不是全班热烈探讨的结果,上课没有形成全班讨论的交响乐。有些学生似乎兴趣不浓,他们或许还不明白,但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强行使之参与把这个知识灌了进去,但知识没有活在他们心中。

课后学生仍有语句不理解。比如:

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人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

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

又有学生问:一面说:“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一面说留不住温暖,这样讲是否矛盾?

……天热了,母亲会带着我们,趟过河,到对岸的村子里看望姑妈。姑妈也会走出蜗居一冬的土屋,在院子里晒着暖暖的太阳和我们说说笑笑……多少年过去了,我们一直没有等到这个春天。好像姑妈那句话中的“天”一直没有热。

生问:“天”为何一直没有热?

“天热了过来喧喧。”我又想起姑妈的这句话,这个春天再不属于姑妈了。

生问:以前的春天一定属于姑妈吗?

出现这些问题是学生对“天”的理解,对“春天”,特别是对“冬天”的理解不深所致。这些问题还没搞懂说明“四种冬天”这一知识在学生心中没有活起来。

对“冬天”的理解,结合文章可以有多种解释,这些解释与学生原来的认知是有冲突的。这正是问题焦点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讲得清楚:

为此就应当知道:你在这节课上,哪些东西是要讲解透彻的,而哪些东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说尽的。这没有说尽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的诱饵。这里没有任何适用于一切场合的现成处方。一切都取决于具体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经掌握的实际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1条:要使知识活起来

原先课例的失败就在于不该讲的地方讲了很多,而该讲的地方学生仍一头雾水,知识在他们心中根本没有活起来。学生的疑问说明他们有认知冲突,此刻就到了交集点,教师无须再去揭示,把这些问题展示出来给学生思考、探究即可,就可以发挥“交集点”的作用。

很明显,按照苏氏的观点,我这节课应该把学生的疑问提前,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冬天的四种含义。这样,在教师的讲解铺垫下,课堂由学生的疑惑到精要问题的解决,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知识容易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无理而妙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写了作客山中的妙处,表达了亲近自然、摆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如果将之作为教学目标就没有价值,原因是太简单太没味。在苏教版高中《现代散文选读》“是什么让我感动”抒情散文单元中,我发现,相对而言,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的提纯、表达的坚决。比如,第二节只写作客山中的妙处而过滤了作客山中的苦痛。“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这些语言按照正常的逻辑是无理的,从家里到执事的地方全是从监狱到监狱吗?但这样的语言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这就是孙绍振所说的无理而妙。我把它作为本课教学目标。

第一个环节的引导问题是:(教学论文)本文主要说了什么事?最主要表达了什么情?这是初步感知阶段,难度不大,学生易答。不过这个环节有效完成后,要进一步理解“无理而妙”就陷入了生涩状态,学生反应漠然。

我这样启动该环节:有人评价,徐志摩是个理想主义者,感情极其丰富,而且相信情感的力量,所以他的文字异常热烈、真诚、富于感人的魔力,可以说是情感的散文。接着我调查学情,喜欢这篇文章的人并不多,我接着引导:我们不喜欢不一定文章就不好,也可能我们的审美修养还不够。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不喜欢就不学习它,既然选进教材说明它有宝藏待我们挖掘,或许学了文章之后我们就喜欢上它了。

对立氛围消失些后,我给出了最核心的问题:他的情感表达为何如此强烈?有学生找出了“只许”这类副词。但是对“无理而妙”,学生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我只好把第二节及相关语句拿出来,对照常识解说提示,并追问这样讲是不是不讲理,它对情感表达起了什么作用。一步一步费力的引导总算拉出了俏丽的新娘,但到此结束,灌输得太多,知识没有活起来,课上得很沉闷。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第一套大纲和第二套大纲之间的关系,强调一个深广的知识背景对学习知识非常有用。就本课而言,理解“无理而妙”是相当难的一个知识点,此时的第一套大纲需要教师提供第二套大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学生仅凭课堂的学习很难达成目标,知识不容易活起来。

于是,在另外一班教学的时候,我做足了铺垫: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宣州谢x楼饯别校书叔云》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徐志摩在本文表达中也用了“无理而妙”,请学生圈画出来,品读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投入了积极的思考,不久同学们陆续发言,课堂奏起了思维的交响乐。学生领悟了无理而妙的精髓:妙就妙在让你体会到了歪理表达的那种独特情感,知识活在运用中,此处的“无理而妙”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通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是什么让我感动”单元的教学与反思,我深刻体会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知识背景,这样学生在真正的学习中无意注意的比例加大了,课堂自然了,知识活了,学生也活了。

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篇五

文字绘出的图画--雷雨前《现代散文选读》(苏教版教学案例)

课题文字绘出的图画

--雷雨前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涵

2、探究文中出现的事物的象征意义

3、教育同学们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涵,探究文中出现的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文中出现的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计

自主合作探究

预习要求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备注

一、导入:

二、作者和背景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茅盾”是1926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腐蚀》等;散文集有《茅盾散文集》、《话匣子》、《野蔷薇》、《见闻杂记》等。现有《茅盾全集》行世。

本文写于1934年,那个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对白区进行文化“围剿”,全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品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表达了革命者奋力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昂扬斗志,对革命充满胜利的信心。《雷雨前》是茅盾散文写作第二阶段的代表作。他在大革命失败后,怀着极其苦闷的心情,远走日本两年。这两年是他散文创作的第一阶段,以《雾》为代表作。1930年4月回国后加入“左联”,与鲁迅先生并肩战斗,开始了他散文创作的第二阶段。

三、走进课文

1、浏览全文启发思考:

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明确:“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2、精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作者希望“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那么,雷雨前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呢?请同学们就“干净清凉”这个词寻找两个反义词。

明确:“雷雨前是个肮脏闷热、龌龊窒息的罪恶世界。”

提问:既然“雷雨前是个肮脏闷热、龌龊窒息的罪恶世界。”

那么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一画面的?

提示: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来描绘的,,

找出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并分析在这一时间段内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

提示:写“清早”的氛围:闷热、无风,露宿的人、灰白的幔,河干、土硬还像在“吐”“热气”。这都是从视觉、触觉得来的实际感受。

写“这一天上午”的氛围:幔外也许有风而幔纹丝不动所造成的“热辣辣的一股闷”,汗腻胶着皮肤像结成了一层壳,真实地再现了随时间推移,热闷增强、压抑郁闷的气氛也随之增浓的真切情景。

这一幅幅关于天气景象的图画,表现了郁闷窒息、密云不雨的天气景象,因此作者渴望“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明确:表达了人们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信念。对大雷雨的渴望,对大雷雨来临的喜悦,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向往,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提问:由此可见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明确:象征,教师讲解象征的写法。

3、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文中“灰色的'幔;苍蝇、蚊子、蝉儿;风雷闪电;执刀巨人;大雷雨”各象征了什么?

提示:灰色的幔:国民党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

苍蝇、蚊子、蝉儿:反动官僚、帮闲文人

风雷闪电:一切革命力量

执刀巨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大雷雨:革命高潮,推翻反革命统治的的大决战

4、讨论主题:

茅盾以自身的感受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专制统治的高压下面的痛苦生活和打碎旧世界、建立新天地的强烈愿望。

四、考考你:

1.《雷雨前》写于(1934)年,作者是现代作家(茅盾)。是一篇(抒情)散文,采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它描写了(郁闷窒息)和(密云不雨)的天气景象,结尾句表达了作者(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信念.

五、作业设计

仿照范例,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写一首小诗。

例a:粉笔

白色的犁

耕耘在黑色的沃土

例b:橡皮橡皮

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为了纠正别人的错误

耗尽了自己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

六、小结全文

七、板书:

雷雨前茅盾

闷热的天气----社会环境

苍蝇、蚊子----反动派及帮凶

蝉儿----------口头革命者

雷电风暴------革命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北方

四上现代诗两首教学反思篇六

胡适

一、教学目标:

1、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

舔去(tian3)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品读与探讨第一题。

2.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

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练习册题目。

相关范文推荐
  • 09-24 静电实验实验报告原理 静电场的描绘实验报告(模板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
  • 09-24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甲流(通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09-24 2023年小班个人计划安全方面(精选9篇)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
  • 09-24 黄河是变化的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 09-24 2023年超市中秋国庆活动方案 超市国庆节活动方案(通用5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
  • 09-24 最新户外运动类活动方案 幼儿园户外运动活动方案(优秀5篇)
    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
  • 09-24 2023年好朋友美术教学反思(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09-24 人大述职报告一千字 人大主席述职报告(精选8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
  • 09-24 2023年水的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活动方案(优质10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以
  • 09-24 最新致辞开场金句 活动开幕式致辞(优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