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红军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通用8篇)

2023年红军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通用8篇)

时间:2023-09-24 18:06:43 作者:曼珠2023年红军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通用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篇一

《七律·长征》是xxxx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之时,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和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诗文虽然不长,但知识丰富,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较多,因此,本着学习是以学生为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

1、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2、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3、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4、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1、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课始到课终,我始终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

2、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我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见解。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倡导个性化阅读,如教学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多读多悟、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

3、正确对待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即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人文性蕴含于工具性之中。现在有的课堂教学为了突显人文性,一味强调让学生感悟,而丢弃了作为第一性的工具性,这是极为片面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既注重传承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如:对“寒”字的生成、理解。

4、创设了师与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悟中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

5、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播放影像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坡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使得学生对一些重点字词的理解能水到渠成。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像教师的指导还是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等等问题,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篇二

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慨,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可以看作是对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度概括。难点在于长征距离现在已隔多年,与现今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义较难体会。为了填补这时空的断层,我在课堂中不断出示各种背景资料。如:红军长征图,将长征路程数据进行折算,通过路程折算成半个地球的周长,让学生感受路程的遥远。

在教学中感悟课文诗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讲词析句。在学生通读之后,把握住全诗的主要内容,提问:从诗中哪里能读出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从而引导学生回到诗中,潜心思考,在两者的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

为使学生走近文本,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毛泽东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搜索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课件;下载了“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辅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学生作标准答案式的灌输。

在教学中要充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指导句时,要注意采用多读的方式,并且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要想不断进步,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与钻研。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篇三

禾阳完小:文学灿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使学生走近文本 , 对诗歌描绘的情境与所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 ,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 自己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 搜集了长征的相关资料以及毛泽东同志的简介及其诗词等 ,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学生都是很陌生的,也不太知道红军在这些地方曾经有过的艰辛。因此我搜索并剪辑了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图片视频资料。

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和课上交流资料等手段,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的理解减缓了坡度,各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来感悟其中的情感,而不是向学生作标准答案式的灌输。“ 暖 ” 与 “ 寒 ” 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本想象,当时的桥上桥对面桥下去感悟诗文蕴涵其中的一份细腻的诗情,一颗独特的诗心。

二、把握基调、体会困难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抓住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起句,让学生总的感知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而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初步树立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然后再让学生具体说了红军历经了哪些山哪些水。

三、以读代讲 读中悟情

我注重了朗读指导,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读的训练贯穿于始终,使学生由读生情。开课不久,我便引导学生听范读,用激情感染学生;指导他们读诗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七律的押韵规律后,就一句一句地引导他们读;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我进行了引读、分男女读、齐读等,快结束本课的学习时,还请他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起立诵读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感情不断升华。

四、资源整合 创设情境

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在理解“铁索寒”那句时,通过想象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那浴血攀链的红军勇士令孩子们揪心不已,教学时我播放了《飞夺沪定桥》的视频;在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时播放红军爬雪山的情景视频片段,至此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接着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课文,让学生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时,我让学生深入学习诗中的比喻句。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说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通过讨论,学生均明白了这个诗句突出了五岭、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说明红军藐视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学完课文,我让学生高声朗读诗句,再现红军长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

歌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昆明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何娟

能有机会参加五华区第十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评比,能与很多优秀的教师一起比赛、交流,我感到很荣幸。我很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力求做到最好。通过我的课堂落实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的要求,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七律 长征》。这首诗是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回顾长征一年,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时,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的伟大诗篇。诗歌讴歌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全诗只有56个字,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课前我了解到《长征》这首诗,大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人教版五年级,苏教版六年级都有这首诗),他们会读甚至会背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这首诗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也没有特别生僻的字词,加上课前了解到该班教师已经布臵了学生进行预习,所以预设时我并没有过多地讲解生字词,只是通过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读诗时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课堂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品词析句的环节。这样能够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学情,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尽可能最求课堂效率最大化,打造高效课堂。

1

长征这段历史距离现在已经80多年了,对于00后的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离他们太久远了。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让同学们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快贴近作者的心,感受到长征的艰险,体会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要让学生懂,教师必须先懂;要让学生感动,教师必须先感动自己。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课文,一次又一次查阅有关长征的背景材料,恶补长征相关的知识,阅读了大量名家评析本诗的文字,力求把握住诗歌的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预设。为了让学生更走近文字,领略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我大声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教学设计,努力让课堂更具实效,更精彩。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1.整合资源,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近长征

2

现“远征难”的。有效整合课内外资源,为学生感悟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奠定基础。接下来,在学生畅谈诗中的艰难后,我配合诗内容,在凝重的语言渲染下展示出一张张图片:飞夺泸定桥、过草地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艰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感悟更深。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一暖一寒”时,我充分利用课前所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只有13根铁链的铁索桥图片,给他们补充“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小故事,再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带他们进入情境,理解“暖”和“寒”不仅仅指的是“云崖”“铁索”,更是人的感受,红军的乐观英勇顽的形象强跃然纸上,诗人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令人拍案叫绝。

2.抓住关键,品味感悟,引导学生体会精神

读出面对这些“远征难”,红军战士是“不怕”,是“只等闲”的,水到渠成体会出红军战士身上所具有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需要老师强加给他。在学诗的过程中,我注重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同时用适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更好、更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征精神。

3.以生为主,合作探究,指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精髓,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让自由读书,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疏通诗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同桌合作、小组合作,集思广益,攻克诗中难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学生们对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理解不到位,于是,我让学生再一次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为5幅“征难图”取小标题的环节,因为难度较大,我也设计了四人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互相研讨、交流,找出与画图对应的诗句,再提炼小标题。从选取长征中典型事例的基础上,体会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这一写作特点。有难度的教学内容,放于小组中合作探究,学习者互帮互学,能在交流中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发展,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学实施下来,也确实如此,学生很快就能较为准确的说出每幅图的小标题。

4.全身投入,以情促情,感染学生注入情感

5.重视读书,以读代讲,点拨学生深化理解

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在注意生字字音和停顿的基础上,学习朗读的技巧。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反馈中,确实读出了一些情感,这样的朗读指导我认为是有实效的。

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大-法,书声琅琅真语文。多读学生才会由能懂到有悟。在读中悟,悟中读,才能深入、透彻地理解了文本。在抓2个关键词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以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诗歌。开始诵读时他们读得并不是很投入、很有感情,但随着诵读的深入,经过“读中悟,悟中读,反复诵读,反复品味”这样一个过程,加上教师富有激情语言的调动,他们感情的投入自然也就有了提升。

6.抓住特点,品词析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只有认真分析、品味,才能对文章领会得更透。不仅如此,分析写作特色还可以提高学生品词析句,赏析文章的能力,对学生的习作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运用精妙的修辞手法和高度的艺术概括让长征给予读者强烈的震撼,这是特别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特点。上课时,在学生谈到“腾细浪”“走泥丸”时,我指导学生去分析作者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学生很快能分析出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在我的再次点拨下,又找到了反衬的手法。我顺势小结,诗人正是运用这一些精妙的修辞手法把红军的高大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紧接着,我让他们感情诵读这一经典之处。学生的感悟更深了,朗读得更到位了。对于高度的艺术概括这一写作特色的分析,我在给图配小标题后相机提出了问题“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辛万苦,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5幅图”,学生思考后很快有了答案,这是长征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事件,我趁机小结:这种手法就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就这样,学生明确了本课突出的写作特色,积累了语文基础知识,为今后的赏析词句、写作奠定基础。

激情,让学生不断读诗,越读越好,感动自己,打动听课的老师和评委

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堂课结束了,我还要走进每一天每一节的课堂,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相信要紧扣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提高。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语文课堂,喜欢读书,这是我对于语文教学的无尽追求。

《七律 长征》将离我远去,但长征的精神走进我的心里,镌刻在在同学们的记忆中。

2015年9月10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篇四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并具体阐述了红军征途中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的五个典型画面,即:“翻越五岭”、“横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过岷山”。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贫乏,紧靠文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让学生感受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更无法去体会语言的准确凝练。为了让学生们感同身受,我们磨课小组的老师一致认为,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关于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的预习环节很重要,于是给了学生两个晚上的时间多方面地去了解长征,然后让他们熟读成诵,就这样,在做好了充分地准备之后才上课。

在整体感知环节中先让学生找出概括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的一句诗,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朗读感悟后理解了“只等闲”是平平常常的意思,“万水千山”是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同时也懂得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从而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接下来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诗句中具体描述红军的五副“征难图”——腾越五岭,横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反复地品读学生感受到红军那种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抓重点词,品长征。如:教学中抓住“逶迤”和“磅礴”去感受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和高大险峻的乌蒙山从而品读到红军征途中的重重困难;抓住“腾细浪”和“走泥丸”去感受红军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联系历史,忆长征。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数不胜数,诗中所提到的只是代表性的几个,所以先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谈对长征的.了解,之后,出示长征路线图教师加以讲解。学生就这样一边回忆着历史,一边震撼着中国革命历程中的这一壮举。

想象画面,悟长征。先让学生回忆读过的一些长征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当我们读着“五岭逶迤,乌蒙磅礴”,你能想到当年红军是怎样翻越的吗?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有的说出:“山高大险峻,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有的说出:“山路很难走,红军战士穿着草鞋,脚都磨破了。”学生想象着画面,对诗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了。

走进作者,诵长征。学生通过交流对毛泽东的了解,知道了就是因为有如此乐观豪迈的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才有了一支乐观豪迈的红军队伍,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学生对红军英雄豪迈的气概油然而生发一种敬意。

因为《长征》是五年级上册第八训练组的一篇文章,这个训练组就是围绕“走进毛泽东”展开的教学活动。所以,学完课文总结时要求学生继续收集关于长征和毛泽东的诗词,为下一步《走近毛泽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不足之处:

1、感觉学生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没能真正走进诗中去品长征。看来,课前只查资料是不够的,应该教师先播放一些长征的画面让学生看,比如:爬雪山,过草地等长征故事,那样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真切切地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胜艰难的无谓精神。

2、教学节奏没把握好,使得教学内容前松后紧,在课末感受长征精神时,没能让学生尽情地发表心中所感,教师的主导因素太多。

3、忽视了当堂达标,无法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如何。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篇五

今天是一个紧张又收获满满的日子。我开始上公开课《七律长征》。

上课伊始,我采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为下面朗读做铺垫。新授时,我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读准确,读流利。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我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交流每联的解释。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自己所交内容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也正是因为此,课堂的时间没把握好。

课后,李校长和其他老师对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也让我从本次公开课中成长许多。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谢谢!以下是我根据各位老师的意见所整理,与大家共勉。

首先,朗读不充分。不管是老师带读,还是学生读,都缺乏目的`性。朗读的时间虽有,但仍缺少时间。众位老师都指出,在充分朗读后,可以以读代讲,结合图文,理解诗意。这样,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达到。在读的方式上,可以先听老师范读或听录音读,再让学生分组读。

课堂气氛也不够热烈。李校长指出,学生是被动参与,老师讲为主,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精心备课,深入反思,成长自我。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篇六

《七律·长征》与我们的生活较远,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呢?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多渠道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史实、故事等,让他们问身边的人,查阅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上网观看影视剧等,课堂上我除了介绍一些图片、影视片断外,还简单介绍了长征途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和经典战例等,如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七根火柴等长征故事,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与藏族同胞结盟等,使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同时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有关长征的背景资料,在课前互相交流,使学生对长征有了一定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背诵,理解诗句内容,从而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在感受乌蒙山的高大和过乌蒙的.艰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的爬山经历,然后作对比,让他们结合爬山的感受来体会爬乌蒙的劳累,接着又结合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战士们爬乌蒙山还要背武器和军需物品,还要面临追截的敌人,就更加艰难了。在学生阅读感受后启发学生思考“战士们怕吗?他们是怎么看待的?”紧扣“走泥丸”来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感悟“暖”和“寒”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感受人物心理来理解感悟“暖”和“寒”。同时让学生了解这四句怎样很好地体现一、二句“万水千山”的内容,怎样体现“远征难”的,怎样更好地体现红军的“不怕”精神的,还有三、四两句,怎样较好的体现了这首诗的艺术性等。

证明

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从自身找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篇七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这一新课标教学模式,既注意知识的整合,又注意学法的引导。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 .突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从课始到课终,一直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搜集,介绍资料、自学课文、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学生始终处在乐此不彼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

二. 尊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行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文中个别用词的见解,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三. 创设了师与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在本节课中我没有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孩子们在读书中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感悟中解决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

由于受能力限制,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还尚有偏颇,在教学中留下了很多遗憾,(因为怀疑学生的能力)我的指导过多,放手的力度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探索,使自己逐渐成熟!

红军长征教学反思篇八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展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和红军战士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用词凝练,对仗工整,截取了长征途中几个重点的场面,寥寥五十六个字,却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读罢让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段历史离他们毕竟久远了,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贴近作者的心,感受到长征的艰辛,领略到乐观的精神,感悟到必胜的信念。这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教学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

1、查找关于伟人毛泽东的资料,不超过100字。

3、初读诗词,划出不懂得词,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4、补充查找以下毛主席诗词:《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

课上,我出示了《潘亚当重走长征路》的拓展资料,想借此引起学生了解长征的兴趣。接下来从题目入手,先了解了长征的'历史,学生了解了红军当时的境地是上有敌机,下有追兵,敌强我弱,所以红军必须长途跋涉,在转移中寻求生存,红军只能走无人能走的地方,可谓“绝地求生”……这一资料的交流,让孩子们对长征这一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简单地了解了七律诗的特点,初读诗歌,并在解决生词的基础上读顺诗歌。

然后抓住诗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聚集“远征难”与“只等闲”展开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了视频材料、文字资料,重点理解了“暖”与“寒”,并进行读写结合,加深了孩子们对长征的艰难险阻,红军的无畏乐观的体会。课堂结束时仍延续潘亚当的故事,引发孩子们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延续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

这节课的学习,我大量地运用资料补充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这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诗句的含义,还积累了一些毛泽东诗词,领略了伟人的风采。

但诚如郝老师所说,我们应当思考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这节课一开始在教什么的定位上,我还是在理解诗歌内容这块过度用力了,缺乏大语文观。另外,在实际上课时,也发现由于拓展资料过多,导致了课堂朗读不足。诗歌的美正是要在朗读中体现,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正应该通过朗读去体现,但由于自己在“教什么”的第一步已经偏离了方向,以致于整个教学过程缺乏了语文味。通过《长征》去教七律,而不是通过《长征》去教长征,这是我在二次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的。

相关范文推荐
  • 09-24 2023年部门会议领导讲话稿(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部门会议
  • 09-24 最新交警法制教育心得体会(模板14篇)
    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进步的总结和概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工作心得范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并从中吸取经验。
  • 09-24 汽车站志愿活动心得(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
  • 09-24 法警大队政委述职报告(优质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 09-24 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方案(大全5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
  • 09-24 最新音乐课拍手拍手教案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大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
  • 09-24 最新一年级班级读书计划上学期(汇总7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
  • 09-24 最新校团委组织部工作汇报 校团委组织部工作总结(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 09-24 2023年学前班教育活动学期计划有哪些 秋季学前班班级工作计划(实用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
  • 09-24 2023年幼儿中班圣诞节活动方案(汇总8篇)
    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