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乘方的教学设计 运算教学反思(优秀8篇)

2023年乘方的教学设计 运算教学反思(优秀8篇)

时间:2023-09-24 19:46:55 作者:念青松2023年乘方的教学设计 运算教学反思(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乘方的教学设计篇一

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计算》中,通过6个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初步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及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以前的教材编排有很大的不同,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然而结合我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因此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主题图中的实例,要求学生列出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贴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要求学生明确:先“看”(“看”,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再“定”(“定”,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它,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再算什么。可采用画线标序的方法。)最后“算”。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把解决问题中的先算什么和四则运算中的先算什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得出运算顺序,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计算教学中的枯燥乏味的心理。

乘方的教学设计篇二

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资料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潜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机械训练,使学生到达计算的准确、熟练。但练习中忘记运算顺序的状况常会出现。单纯的机械训练,学生只会觉得数学枯燥无趣,感受不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例3中,我尝试给学生带给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好处。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取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带给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构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还要追问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据及表示的实际好处,促进学生正确地概括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光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潜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应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帮忙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时,我注重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在计算。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就不会再成为难关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

1、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整节课联系起来,过渡比较生硬。

2、学生发言不用心。

3、时光安排不够合理。

4、没有设计减法题,便直接出现法则,显得很牵强。

5、对学生的预设不够,缺乏灵活的应变潜力。

改善措施:

1、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情境,把复习和新授自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途径让全体学生发言。

3、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做好灵活处理的准备。

4、把握好各环节的时光,每节课后做好反思,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5、和其他教师多学习,逐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6、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帮忙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计算效率。

乘方的教学设计篇三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教学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教材上的4个例题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材中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顺序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应该说关于四则计算的顺序,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时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时候先算小括号内的。教学时结合问题的解决,运算顺序的理解比较顺利。而例题中的问题解决难度也不是很高,一般学生都能列式解决。即使如此,教学中出现着许多的精彩与意外,令人回味。

现象(1)

例题中的问题解决一般需要两步运算或三步运算,部分学生习惯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或合并综合列式时有困难,从而影响了掌握运算顺序。

策略 解决问题时,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审题。

类似的以上的题,我都带着学生从问题入手,以 “一根扁担两边挑” 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理解题意,一步到位列出综合算式。课上聪明的学生接上一句“一根扁担两边挑,一边挑鸡,一边挑鸭”其他学生在这样诙谐的语句中不但解决了此题,更对运算顺序有着很深的印象。在思考题“3333=2”时,学生更是就着这句“一根扁担两边挑”解决此题。

现象(2)

活跃的思维,呈现着不同的解题思路,或不同的解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人应接不暇。

策略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主争论,自主内化。

如:在解决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时,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做法“72-44+85”“72+85-44”“85-44+72”,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做法时,不但说出了解题思路和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而且通过三个算式的对比更体验了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计算的顺序,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在解决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学生有两种做法“987÷3×6”“6÷2×987”,但也有个学生分步列“6÷2=3987×3=1974(人)”。学生在解说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后,对“6÷2=3”的“单位”提出了争议,有的批判着说美中不足,缺一个单位,应该写“个”,因为表示6天里面含有两个3天;有的辩解着可以不写,因为6天是3天的两倍,“倍”不要写。这样的意外,美不胜收!

现象(3)

内容如此简单,部分学生吃不饱。

策略增设拔高题,拓展思维训练。

例开放题“可可和乐乐的家与学校在一条直线上,可可离学校580米,乐乐家离学校720米,可可和乐乐家相距多少米?”

学生在黑板上表示出这两种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解决计算了可可和乐乐家的距离。

是模糊也好,是开放也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就是最好!

乘方的教学设计篇四

这学期的时间特别短,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本学期想根据教学内容打算打破常规来教学。在简单分析了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后,我理出了这样的思路,不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入手,单纯的把计算题提取出来,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学期的时间特别短,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本学期想根据教学内容打算打破常规来教学。在简单分析了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后,我理出了这样的思路,不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入手,单纯的把计算题提取出来,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月4日是孩子们报道的日子,没有多少事情可干,离放学的时间还有很长。在询问孩子们是否在假期进行过简单复习后,利用三、四节课的时间进行了顺序的练习。因为我知道,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和嬉闹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带动更多的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在进行了基本的练习后,慢慢的加大难度。在含有两级运算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是通过实战来进行练习,接下来是解决后面的带有小括号的应该怎么做。两节课的时间,我们学完了课本第一单元所包括的三种类型的混合运算,绝大多数孩子都能知道计算顺序,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也在慢慢的回升。

开学来第一节课,先是尝试了几个简单的混合运算,然后和大家一起来看书,解决书上的应用题。课堂上尽量让孩子多说,把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班上孩子的弱点,本学期要作为重点。从计算效果上来看,绝大多数孩子能够会做,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运算顺序不清晰、计算粗心等。在后面的练习中要加强。

(二)

本节课的新知孩子们在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并且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开始先是采用我读题孩子们独立进行计算再集体订正的方式。从孩子们做的情况开看,顺序已经比较明确,粗心计算的问题仍然让人头痛。有的孩子宁愿绞尽脑汁的口算、心算,也绝对不拿起笔来列竖式算算,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根据上学期孩子们应用题出错较多的情况,这学期安排学生准备了练习题本子,主要把课本上的应用题抄到本子上,然后用铅笔进行计算。我觉得形式还是不错,关键是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到位。一天一节的数学课怎样让孩子“轻负担高质量”还要下大力气。

(三)

这节课的主题是关于括号的问题。很多孩子已经明确在有括号的情况下怎样进行计算,顺序已经非常的明确。但对于括号的作用理解得并不深刻。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如:(32×15)—(32÷4)。其实在这个题目所加的括号并没有改变运算顺序,并没有必要加。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口号的作用,我们练习了几个题目,像如课本第14页的第4题,我先把数读出来,在告诉孩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根据老师的表述看看括号需不需要加,加到哪里。此题练习完后,孩子对括号的认识更加深刻。效果比较好。

(四)

关于0的运算孩子们平常还是接触挺多也比较熟悉,看似简单却包含很多知识,特别是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要做到充分的理解不是很容易。在听取了高主任的课后,我又作了部分梳理,尤其是在板书上进行了规整。黑板的左半边是0在加法、减法、乘法中的特性,单独留出黑板的右边解决除法的问题,板书也进行了简化。如:

0+5=0 0+任何数=任何数

(五)

本单元的整理复习我班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缺补漏,并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复习,而是根据平常学生掌握的情况,尤其是作业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看似简单的一个题目,孩子们因为计算速度不一致的原因导致容量较小,但是同时培养了孩子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尤其是当有的孩子很快做完,但是老师要求的时间还没有到,空闲的时间干什么,那就是检查,不停的用笔在打草纸上进行验算。计算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特别是运算顺序、括号的使用。适当的复习了应用题,分析了数量关系。

上课两周了,最大的感觉就是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有效的利用好40分钟,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课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数学满足,在后面的课堂中思考尝试。

乘方的教学设计篇五

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这个教学内容是在新学期刚开始学,学生进过一个假期的放松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不行的,需要时间!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孩子们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最重要。虽然没有给题目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醍醐这种类型的题目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再做题的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和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他们带动更过的孩子。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几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自主学习与思考会有错误。错误是更好的学习资源。这些错误的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构建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

乘方的教学设计篇六

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程艳红

20xx、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数学的第一单元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即乘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以及带小括号的运算,这部分内容是以前学习了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概念的梳理。 教学时我才用了迁移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主要收获:

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打算抓住以下四点进行教学:

(一)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学习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如:16×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 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二)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二、教学中的问题: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1、坚持每天进行计算练习,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2、对于有特点,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训练,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自觉性。

3、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从心理指导方面进行沟通,达成教育教学共识。

乘方的教学设计篇七

对数运算性质非常重要,本节课主要体现了转化思想、消元思想。从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而且加深了理解。通过例题对知识进行运用,巩固了所学知识。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热烈讨论的平等氛围中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勇于创新,积极谈论和参与体验,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转变学习方式。验证学生的结果。

1.教学方法上:参考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突出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将每堂课具体任务与整个教学任务合理地结合起来;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确立启发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学习的主体上:课堂不再成为“一言堂”,学生也不再是教师注入知识的“容器瓶”,课堂上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各种观点(无论对错),选出代表上黑板板演等做法,真正做到了“六让”: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的、观察的、讲的(口头表达)、思考探究的、合作交流的、动手操作的,尽量都放手让给学生去做、去活动、去完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提高知识的可接受度,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进而完成知识的转化,变书本的知识、老师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1.导学案编写不太合理,内容过多,不应该添加换底公式相关内容,增加了导学案的难度。

2.预习不是很充分,虽大部分同学完成的情况不错,但基础差点的同学完成的情况太糟糕,在预习时应多关注和帮助后进生。

3.展示课流程完整,基本上完成了学习目标,由于对数对他们来讲还是一个新的内容,对数的运算性质更是新上加新,导致学生在展示时显得略微胆怯,质疑也不够激烈,究其原因有两个:老师引导不够;运算过程结果唯一导致质疑点少。以后在学案编写时可多编些开放型题目,老师可适当设置些追问,也可让同学们展示错误等。另外学生在展示时,教师应多关注学生倾听和做笔记的情况,及时提醒提高课堂效率。

4.个别学生上黑板板书的不是很理想,体现出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故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另一方面,这节课对技巧的强调不好,有点过,应该对解题的思想加强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后在教学中应加以注意。

总体来说,这堂课的效果不错,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对数的基本运算。但是由于课堂上对对数的运算性质的作用(降级运算)强调得不够,学生对性质的运用不太灵活,下堂课需要强化这一点。其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加强。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对性质的掌握还不够,会杜撰一些公式,教学上我的处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具体跟学生讲解,进一步强化三个运算性质。本节课主要进行了转化和消元思想的渗透,尽管学生更喜欢例题练习多一些,对数学的思想方法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但为了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发现问题、猜想、探索、解决问题,我认为在每一节课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教给学生方法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重如何将数学的思想性和数学解题的操作性更好地结合,更适合我的学生的学情。

乘方的教学设计篇八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则运算”这个单元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拿到一个算式,你问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他都知道,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却很大,有相当多的孩子写完算式接着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了看似简单的运算顺序并不象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记住运算顺序就能计算,在识记和运用上还存在着脱节问题。

学生在学习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对脱式计算的格式的书写问题也很多,主要是把先算的部分写在等号后面,不计算的把它扔在一边,什么时候需要了再写出来,出现了上下算式不相等的情况;还有的把先算的部分写前面,任意颠倒数字以及运算符号的顺序,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陷入了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受低年级学习的影响,在先算的部分下面划线,误以为先算的要写下来,而不是把计算的结果写下来。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

第一,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明确运算顺序。

第二,熟记运算顺序,达到张口就来的水平,这样在计算时就形成条件反射,看到算式接着就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运算顺序的熟记,为学生计算的步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关解决了学生头脑中的一个难题。

第三,在书写格式上要做好示范工作,边讲边写,告诉学生这一步算的什么,写的数是哪个算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没有参与计算的要原搬照抄,参与计算的是写计算结果。

第四,练习时要让学生说计算的运算顺序,利用同桌或左右邻的关系进行互帮互助,达到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第五,在解答解决问题时,提倡学生列综合算式,在纠正错误中让孩子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正确的书写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

虽然单元结束时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要求,但在教学中还是走了一些弯路,有时候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感觉比较苦恼。

常常反思,不断

总结

时刻不忘记录过程中的得与失,会让自己减少走弯路的机会,让自己更快的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