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2023年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 学校消防自检自查报告(精选6篇)

2023年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 学校消防自检自查报告(精选6篇)

时间:2023-09-25 00:50:23 作者:书香墨2023年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 学校消防自检自查报告(精选6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篇一

我单位按照区安全局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做好“xxxx”期间安全生产工作。20xx年以来,我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在区安全局、消防大队、商务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区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以为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第一”的方针,认真落实各类安全工作职责,积极扎实地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企业的安全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服务保障作用。

一、及早动手抓培训,强化全员防范能力。公司专门组织经理、部、组长和全体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和突发事故模拟演练,提高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二、强化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将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建立了一切工作以安全为前提的安全检查、自查、每日巡查监控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机制,保证安全生产工作处于有效的防控状态之中。

三、对消防安全设备器材进行全面检查测试,保证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小组对营业厅内的消防栓、干粉灭火器、通风设施、应急照明等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测试、维修和更换,增强了消防硬件的可靠性。并检查所有安全通道,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篇二

自20**年实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以来,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严格贯彻执行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20**年)的通知》和《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依法治校的目标,始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道德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建设法治校园与平安校园相结合,从全校师生及管理者的实际出发,求实创新,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为学校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师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显著提高。20**年学校再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年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命名为“云南省文明学校”,20**年被评为“云南省平安校园”,并两次被昆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昆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中期检查考评的要求,我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自检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为全面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相关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涉及法制宣传教育的1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并根据工作变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和成员单位负责人。各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各项工作的统筹和落实。办公室设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保卫处、后勤处、社会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主要负责人,社会管理学院法律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兼职律师)和相关部门的同志组成普法骨干队伍。有力的领导、统一的指挥、协调的分工,为学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近三年来,学校坚持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推进依法治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有机结合,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宣传思想工作重点、“两课”教学计划。按照省、市“六五”普法规划,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内涵建设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制定了《昆明学院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年初提出普法计划、年中检查落实、年末考核总结。规划和每年普法计划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统一起来,明确了普法任务,制定了普法措施,整合了学校管理资源,形成分工科学合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学校坚持每年从精神文明建设专项经费、学生处学生工作经费、保卫处安全保卫工作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法律基础课课程建设工作经费等部门专项经费中划拨列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10余万元,将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做到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从而保证了每年全校教职工和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材料、教材、考试、讲座、咨询、校园宣传、培训及各种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等活动的需要。

学校党委在广大干部和党员中积极开展党性党风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团结干事教育、“三观”教育,开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开展“创先争优”学善洲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教育以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自学、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党委书记多次给全体党员上专题党课,学校还聘请省市法律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教师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促进依法治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党委议大事、抓全局、谋发展,重大问题集体审议决定。充分发挥教代会、团学代会、统战人士的作用,认真听取师生员工、社会各界、学生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校工会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及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的职能。校团委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宿管、食堂管理委员会职能。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制定执行《昆明学院学生校内申诉规定》,成立了昆明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以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体现育人为本理念。坚持校务公开,财务、干部、人事、评优、奖学助困、入党等公示,加强民主监督,落实广大干部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多渠道、全方位推动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全校师生中无重大违法犯罪、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1.抓好领导干部及教职工的学习教育与考核。坚持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通过党委中心组学法、普法专题讲座、法律咨询、在线学习、法律知识测试等形式开展领导干部普法学习教育。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创依法执政新局面》、《弘扬先进的法治文化》、《深化基层的民主法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相关法治理念和法律法规。尤其对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廉政建设典型案例剖析——以辩护律师视角提示风险防范》法律专题辅导,重点学习了《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领导干部法制学习考核。

坚持每年为教职工订购《昆明市全民普法教育读本》,要求每位教职工认真研读法律法规原文。在学习的基础上,依托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组织开展教职工年度学法考试工作。几年来,全校干部、教职工均参加到当年的全民普法教育及考试,特别是后勤部门的广大工人,也积极参与干部学习考试,共同学法、用法、守法。全校以《普法读本》为基本教材,以政治学习、专题辅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采取集中学习、分类指导、按级答卷,党委宣传部组织统一阅卷,公布、上报考核结果。每年1700余名干部、教职工均参加学习答卷,其中,90分以上的达30%以上,80分以上的50%,合格率100%。

2.认真抓好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校对各年级学生的普法教育与考核工作主要通过五个途径进行:一是充分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教育,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对所有学生开设《法律与道德基础》必修课程和《大学生法律实务》、《公务员法律实务》和《大学生就业与劳动合同纠纷实务》等公选课。教学课程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大学一级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的要求,保证学时,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期中、期末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考核。课程的开设是对大学生开展普法教育的有效渠道,同时也对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抓好学生党校法律知识培训,学校把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党纪国法等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相结合,纳入每期党校学员培训内容。三是抓好“青年法学会”等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把每年的《普法读本》内容列入社团活动的重要学习内容,由社团指导教师(参加过学习考试的教师)、法律专业学生指导开展学习活动,形成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法制教育学习的格局。四是抓好新生入学法制教育。每年新生入学教育,都要举行校纪校规宣传教育和考试。五是开展法制宣传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法治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禁毒防艾、安全教育月等活动。通过以上途径,在对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中注入思想道德力量,在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法制精神。

3.抓好普法骨干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普法骨干的作用。学校在抓好干部师生员工普法教育的同时,注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专兼职普法人员参加省市各类法律专题学习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我校法制宣传教育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坚持法律教研室教师(兼职律师)参与法律咨询室工作,积极发挥“昆院法律援助中心”、“法律咨询中心”和“青年法学会”等法律援助社团、骨干的作用。充分利用法律专业学生优势,培养学生普法骨干队伍,扩大了对学生普法宣传教育的影响。

1.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网、广播站、校报、图片展、文艺演出、辩论赛等载体和形式,营造法制宣传教育氛围,开展深入持久的群众性法制宣传。

2.坚持组织开展全校反邪教宣传、扫黄打非宣传、打击非法的传销和非法集资宣传、校园安全宣传、“3·15”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禁毒防艾、生态环保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3.组织好国际禁毒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公民道德日和法制宣传日系列主题活动。尤其是利用全国“12·4”法制宣传日,抓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法制宣传周系列活动”,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校园氛围。聘请省市优秀法官、检察官、律师、警官及专家学者到校开设系列主题讲座,现场进行法律咨询,以案说法,现场答疑。丰富的活动内容,持续的长期活动,台上与台下、名家与师生互动,增强了法制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现实性、理论性和教育的有效性。对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保卫处专门设立宣传点,以展板、影视、语音光碟播放、发放宣传材料等进行宣传。

4.坚持开展“阳光司法”进校园活动。学校与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渡区人民法院合作,利用社会管理学院法律专业模拟法庭审理案件。20xx年昆明中级人民法院、官渡区人民法院分别到校公开审理了“秦云香盗窃、诬告陷害a”(20xx年3月20日)、某知识产权纠纷(20xx年5月13日)等案件。我校部份师生到庭审现场观摩,以案教育引导师生学法、守法,以案说法、以案普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坚持开展法律教研室教师(兼职律师)参与的法律咨询室工作,积极发挥“青年法学会”、“昆院法律援助中心”和“法律咨询中心”等法律援助社团作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律师进校园”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举办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争做合格大学生”签名活动、资深律师李声扩“从校园案件谈青年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法律讲座、大学生模拟法庭开庭教育活动、播放法制电影《东京审判》、《缉毒英雄》等。在学校、社会管理学院、保卫处与五华公安分局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和谐警民和谐校园余彬工作室”,并授牌于昆明学院昆师路校区。“余彬工作室”是以龙翔派出所民警余彬为责任人的云南省首家在高校挂牌的民警工作室。“工作室”整合昆明学院法律专业师生资源优势,在校内外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宣传、咨询等活动,积极参与学校治安管理,及时排解矛盾纠纷。同时,还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扶贫帮困及救助联动互助工作,实现了“工作机制、工作平台、工作内容”的三个创新,促进了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增强了校园治安工作的力度,加深了警民、警校共建平安校园的友谊,加强了学校与周边单位法制互动的开展,提升了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水平和周边环境的整治。

1.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进农村青年志愿者服务。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契机,学校每年抽调律师事务专业的教师与优秀党团员学生到农村和城镇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师生发挥自身专业素质和爱好特长,深入到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乡村教室、集市街道、社区广场,为民众开展大量服务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散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农村工作守则》、《农村政策法规问答》、《农村税费改革传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信访条例》、《食品卫生法》、《禁毒防艾法律法规》等资料,宣讲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开展法律咨询,提供免费律师辩护和法律声援。在服务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普法志愿者,如我校学生苏东旭作为志愿者被推荐参加团省委、省学联、省少工委联合举办的“大手拉小手——云南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学生暑期法制宣讲活动”,在启动仪式上,苏东旭同学从1000名志愿者中脱颖而出,被推荐为唯一一个担任法制宣讲课堂的老师,为春城小学学生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向不良行为说不》课。苏东旭同学的讲课贴切、生动、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小学生们阵阵掌声,获得了在座的团省委、省学联、省教育厅、团市委、春城小学等领导的好评,并被聘请参加暑期法制宣讲活动。宣讲现场被云南电视台新闻重点报道。

2.发挥法律专业资源优势,深入开展社会法律援助。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我校发挥法律专业优势,社会管理学院耿国平、周新云等老师积极参与社会司法实践服务援助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耿国平老师被评为“法治政府——云南十佳律师、云南省六十佳法律工作者、云南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暨维权先进个人、昆明市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分子、20**年云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耿国平老师一直从事法律教学和研究,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于司法实务。在震惊中外的“10·5湄公河惨案”的审理过程中,耿国平老师提供了全程的无偿法律援助,成功代理被害人等家属依法向被告人糯康、桑康等人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依法予以赔偿。其次,耿国平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法律知识讲座,在昆明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劳动合同法》专题讲座,听众逾万人。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分管副校长为主任、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责任制,分别与下属53个二级单位的行政领导签订了治安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在校园内进行了“四清理”工作:清理在校外租房学生,清理管制刀具、电老鼠、酒类活动,清理学生在周边网吧上网情况,清理校园外来人口和出租房;查找治安管理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治安综合治理的投入,投资改善安全防范硬件设施,做到人防、技防、物防三到位;加强治理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师生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参观展览,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开辟了治安综合治理宣传专栏,增强师生法制意识、人身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各级领导及部门的忧患意识,采取措施制定处理突发事件预案,建立群防群治体系,在加强专职保卫队伍的建设的基础上,坚持学生治安服务队,坚持学校领导、中层干部、院系领导、辅导员在校值班制;规范校园管理,制止外来人员在校园摆摊设点、乱停车辆、乱张贴广告、海报的行为;严防法轮g邪教在校园的传播;整治了一些管理死角,消除了不少治安、消防隐患。积极配合当地派出所开展校园周边整治工作,加强了外来人员管理,解决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净化了周边环境,得到了市公安局的通报表扬。加强治安保卫工作,树立服务意识,完善工作机制,为创建文明和谐安全的校园提供了可靠保证。学校至今无重大治安违法事件,2012年被评为“云南省平安校园”,再次被昆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昆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面对国际“莫莉花”等事件,根据中央精神,学校党委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及时制定了《昆明学院关于贯彻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引导青年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形势精神的实施方案》,及时下发《关于举办昆明学院师生形势政策报告会的通知》。在全校干部、教师,团学干部中开展专题报告会,引导各基层单位以集中宣讲报告会和分散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势政策课、党校课程、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相结合的渠道全面开展宣传教育。

昆明学院“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经自检自查,我校“六五”普法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和环节,主要是:

一要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并以此推进学校法制宣传教育上台阶、上水平。现代大学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大势所趋,依法自主办学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昆明学院依法治校成效显著,但从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层面进行谋划,我们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把法制宣传教育与推进依法治校紧密结合起来,使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更明确,措施更有力,成效更显著。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统筹与整合,形成更加卓有成效的法制宣传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几年来,各层面、各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具体工作来说,无论是法制宣传教育还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都是有力的、到位的、效果良好的,但在加强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法制宣传教育的载体和平台,形成一批法制宣传教育的品牌。

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的研究,不断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彰显高校特色,形成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要通过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开创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总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下,在学校党委、行政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我们会坚持以评促建,以迎接检查考评为契机,全面回顾总结和检查反思我们工作中的得失,继往开来,努力把省、市相关要求落实得更到位,使昆明学院普法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经认真总结,并对照《昆明市(市直单位)“六五”普法中期检查指导标准》打分,自评分:94分。

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篇三

根据《关于迅速开展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食药监电【**】3号)文件精神,我们对食堂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自查,现小结如下:

1、学校组织健全。开学初就成立了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食堂主任、保健医生等任组员,制订了工作计划,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管工作。

2、健全制度、责任到人。园长是食堂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堂主任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保健医生负责监督管理。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餐饮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食堂消毒制度、采购食品制度、采购索证制度、食品验收制度、食品仓储卫生制度、粗加工间卫生制度、烹调间卫生制度、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等。

3、抓好源头管理。为确保师生饮食安全,把好食品采购关,严防食物的中毒事故的发生,食堂与各食品供应商签订了食品蔬菜供货协议,认真做好取证,索证工作,坚决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蔬菜。

4、把好食品蔬菜的验收关。验收员工作认真负责,每次购进的食品、蔬菜和调味品等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验收,严格保证食品蔬菜的质量,保证劣质食品与“三无”食品不进仓库。

5、把好食品卫生关。在保证食品蔬菜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消毒、清洗等食品卫生工作,确保师生吃上“放心菜”,洗菜按照流程进行,从洗菜到烧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不提供熟食、凉拌食物。

6、坚持留样制度。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均不少于100克,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

7、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参加卫生防疫部门体检与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能做到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不戴手饰,注意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有专用衣橱,个人衣物不带入食品处理区。每天不定期进行垃圾清理,食堂各个区域的卫生情况良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

8、附属设施比较齐全。各门窗有防蝇、防尘设施;有用于洗菜、洗餐具、洗手等专用的洗洁盆;有专用的餐具消毒桶;有专用的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有明显的标志并能分开使用;食品加工区有专用带盖的废弃物容器;食品仓库有防鼠板,有食品存放架,做到分类存放,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9、坚持实行消毒制度。餐用具使用后能及时洗净、消毒,消毒后存放在专用保洁柜中,保洁柜能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10、水质保证,周边环境良好。学校统一使用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自来水,水质达标,食堂周边无污染源。

11、对废弃油脂进行处理,有泔水收购协议,并作登记。

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篇四

根据《东湖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关于对全区民办教育机构开展20xx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我校结合实际情况,现汇报如下:

武汉光谷为明实验学校自更名一年以来,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领导的大力帮助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探索光谷为明教育模式;始终坚持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始终坚持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高飞的雁阵;始终坚持学生的利益高于一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办学品质不断提高,经历了从“中芯国际”到“为明学校”、从“普通教育”到“国际教育”、从“单轨制办学”到“双轨制办学”的艰难历程,初步形成了光谷为明的特色发展模式。

1、班级情况:

学校现有小学有9个班,173人,一至三年级均是两个班,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其中国际班2个,具体是一年级二班,三年级二班。

2、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35人,小学部现有教师18人,其中男教师1人,女教师17人,现怀孕请假 3人;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5人,初级教师2人,无职称教师7 人;民办学校教学经历11人,公办学校教学经历7 人;市级以上荣誉或者奖励3 人,区级以上10 人;本科学历15 人,专科学历3 人;教过小学一个循环的5人,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 13人。

3、硬件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为80亩,建筑面积为29727平方米。学校有专业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陶艺教室、科学教室、舞蹈教室、计算机教室,以及大型图书馆和英语阅览室。还配有标准300米田径场、1个小型足球场、2个排球场、6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1个室内游泳馆。学校设计规模49个教学班,能提供1764个优质学位,是一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品牌化、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化、精致化的国有民办学校。

1、办学模式

学校现在已经确定五年发展为双轨制办学,即优质课程班、国际课程班,优质课程班的主要特色就是10节外教课,国际课程班的主要特色是开设美国学科课程。国际课程班和优质课程班的区别是师资配备不同、教室装备不同、课程安排不同、体验活动不同,国际班逐步渗透ib课程理念,让学校逐步与世界学校接轨。国际班的外教为学科英语老师,优质班的外教为口语老师。优质班每班不超过36人,国际班每班不超过25人。

2、课程建设

学校正逐步构建“一体两翼”课程体系,一体是国家课程为主体,两翼是为明特色课程、为明国际课程。国家课程开全开齐开好,地方整合课程通过学科渗透、专题教育、社会实践落实到位,为明特色课程突出国学启蒙、英语特色、艺术素养、体育运动,分必修课、选修课、才艺课。为明国际课程尚在探索阶段,现在为语言艺术、学科英语、英语活动、社会体验四个方面;为明特色课程在实践的基础上正逐步完善,现在开设的必修课有游泳、跆拳道、形体、陶艺、陶笛,选修课有十四个项目。

3、监督评价

学校始终以教学质量目标为抓手,以常规教学管理为中心,强化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让每个老师在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上,通过及时反馈全面掌控教学过程,快速改进已有的问题。我们通过组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家长(班级家委、学校家委)、主任(教学主任、学部主任)三级监控体系,抓好每个学科的教学质量。期中,我们进行阶段检测反馈,期末参加区统一的考试,学年参加区统一的抽测和考试。

1、学生取得的成绩

20xx年“中国梦”全国艺术特长优秀作品展示盛会湖北赛区决赛,林恩宇获小学a组古筝专业一等奖,小学a组书画专业二等奖;袁馨雅 获小学a组书画专业二等奖;赵梓涵获小学a组书画专业二等奖;孙沁萱获小学a组声乐专业一等奖;胡依涵 获小学b组钢琴专业二等奖;刘奕晨获区优秀少先队员;黄烁鑫区优秀少先队员;付潇潇区优秀学生;刘威毅区优秀学生。

“寻找百老汇宝贝”演员甄选活动,付潇潇获优秀音乐剧小演员;谢维宏获优秀音乐剧小演员。

成功晋级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湖北省决赛的,有一年级的王婷、 张钰楚、 陆启源、 柳叠峻和来自二年级的杨佳荷、李锦云等同学。

“美加杯”湖北省首届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微视大赛,我校五年级学生廖昕田成功晋级省级复赛落地赛,并在小组赛中排名第一。二年级的肖承珏和三年级的魏路珈因为表现优异而登上了4月10日的武汉晚报。

长江日报创刊65周年庆暨“我读我城”城市明星挑战赛,李儒晏、张哲耀、付潇潇、廖昕田、熊程心子五位同学组成小组参加比赛,并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20xx年12月举行的全国基础教育英语水平检测暨习思英语等级考试中,我校学生发挥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六年级的黄家辰同学高分通过习思英语六级(相当于国内高一英语水平)测试,一级报名人数:10人;4人获得一等奖证书;6人获得二等奖证书;通过率100%。 二级报名人数:7人,5人获得二等奖证书;2人获得三等奖证书;通过率100%。

2、教师取得的成绩

20xx年“中国梦”全国艺术特长优秀作品展示盛会湖北赛区决赛,喻晓倩获教师组美术专业 优秀指导老师奖;吴小禾获教师组钢琴专业优秀指导老师奖。桂丹老师获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吴小禾获区优秀教师团员;一(1)获区先进班集体,班主任李慧敏。 黄宇新老师在东湖高新区20xx年度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被评为先进个人;郭雪老师的《“121”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被评为优秀学科教学模式;我校数学教研组被评为高效课堂先进备课组,组员有:肖素娥、郭雪、师会盼、陈红利、蔡青青等;陈红利老师在20xx-20xx学年度班主任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被评为“百名优秀班主任” 。黄宇新老师获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优秀女教职工称号。

3、学校取得的成绩

我校被评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年检先进单位。学校获得英语风采大赛20xx年度优秀组织奖。长江日报创刊65周年庆暨“我读我城”城市明星挑战赛第二名。被武汉市总工会评为三星级工会。

1、招生困难

因为学校办学模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影响力还没有达到,因此在校学生数依然不乐观。需要教育局给与大力支持和帮助,让学校、教师、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2、师训欠缺

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的师训,我校原来一直没有参与进去,致使学校的教师培训存在一些瓶颈,需要教育局、教研室给予大力支持,让我校的教师也参与到培训中。

3、平台不足

教研室的部分教学比赛、学生比赛,我校名额分配较少或者有些没有,因此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不少展示的机会,希望教研室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平台。

三个问题和建议,我校上学期也已经写成报告上报了教育局,盼早日能给落实。

我校党团工作因为人数较少,一直参与为明教育集团武汉学区的党团活动,本学期我校将成立党支部、团委,让政治工作、组织生活、党团活动深入人心,为教育教学工作增光添彩。我校的工会工作在教育局工会的大力帮助下,校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三八妇女节的趣味运动会、健康查体,以及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名胜古迹、领略湖北风光。我校在局工会的指导下积极创建星级工会活动,上年度被评为三星级工会,非常感谢组织上对学校的关心和爱护。

我校时刻以安全为第一责任,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购置了安全防火等器材,每日进行安全专题教育,每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每月进行全员疏散演练,使全校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教师敬业爱岗、家长理解支持、领导帮助指导,我校一年来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学校平安发展、师生健康成长。

我校严格遵守办学许可证核定的项目及收费标准,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财务制度,依法立项,依规收取。

武汉学区围绕着“质量、效益、管理”的工作原则,提出了“创办湖北省一流民办学校”“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化学校”的发展目标。20xx年为明教育集团北京董事会提出了“管理的现代化、业务的国际化”的工作目标,制定了集团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教学质量发展战略和初中优先发展战略,集团《五大管理手册》,指明了各实体学校今后发展工作的核心,关注教师发展,关注课程建设,关注教学成绩,成为各学校业务发展的聚焦点。

为进一步适应为明教育新发展时期的要求,更好地应对大武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为明集团改革发展的大潮,优化管理、提高质量,实现武汉光谷为明学校品质发展,学校全体师生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学习落实为契机,不断深化改革、提升内涵、品牌发展,努力成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教育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后,感谢教育局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对学校一直以来的支持、指导、帮助、理解,并诚挚地邀请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多来学校调研、多来学校指导,让我们学校能够在光谷教育这艘大船上冲风破浪、勇往直前。

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篇五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两项督导”“教育强县”督导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闽政教督办〔20xx〕17号)精神,对照《福建省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标准》,我区认真组织开展了区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自查工作,现将区级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海沧区位于厦门市西部,东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西与漳州接壤。xx年成立海沧台商投资区,20xx年成立海沧区,20xx年设立海沧保税港区,目前实行投资区、行政区、保税港区“三区合一”的管理体制,面积186.46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16社区、20村委会,实有人口53.7万(户籍人口19.3万,流动人口34.4万),海沧保税港区占地9.51平方公里,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重要组成部分。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

我区共有公办学校37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0所23个园点(省示范园7所,市示范园2所),小学18所19个校点(含省级示范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7个校点,完全中学2所3个校点(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校2所),初中校2所,职业中专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小学5所,民办幼儿园48所。

全区在岗教职员工5273人,全区学生人数共计66792人,其中,幼儿园儿童数18989人,小学学生数32461人,初中学生数9599人,高中学生数2965人,中职学生2747人,特教辅读班学生31人。6-14周岁三类残疾93人,入学率100%。

20xx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引领新常态,围绕“优质”和“均衡”两条主线,进一步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多样化发展高中教育、提优发展职业教育,实现特殊教育现代化、社区教育全民化,各级各类教育继续保持全面协调发展态势。近年来,海沧区紧扣市委、市政府加快跨岛发展的战略部署,秉持“素质引领、均衡发展、管理创新、特色立校”理念,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了教育发展“三个三”,即“三个100%”、“三个全省率先”、“三个分列省前茅”,通过推广“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的合作办学模式,创办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华中师大厦门海沧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厦门一中海沧分校和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了一条海沧特色的教育强区之路。先后高水平通过首批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评估验收,获评全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全省“六连冠”,率先全市实现优质高中100%覆盖,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自查情况

(一)尽职尽责,政府履行公共服务主体责任

1.高站位谋划,依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发展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通过制定出台《海沧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海沧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定期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就学校布局规划、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素质教育推进、校车安全管理、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质量提升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2.高标准推进,各尽其责健全教育协调机制。成立海沧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政府办、建设局、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国土房产分局、规划分局、环保分局、各街道办、土地储备公司、城建集团等部门,定期听取和研究教育规划落地实施相关问题,截止至20xx年12月30日已召开第四十二次例会,有效推动了教育项目落地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的解决。20xx年续建项目11个,开工项目12个,其中竣工交付项目14个,新增学位1.02万个。全年完成13079名适龄儿童的招生录取工作,其中,幼儿园小班3010人,小学一年级6168人,初中一年级3901人。

3.高水平整合,各界参与推进教育健康发展。区委区政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呼声,征求社会各界的建议,近三年来确立了20xx年民办幼儿园消防改造项目、8个社区书院建设项目;20xx年投用1所小学1所九年制学校项目、民办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培训项目、区文化馆建设项目、推广全民阅读实体书店扶持项目、投建9个社区书院项目、公办编外民办学校教师免费体检项目、20xx年青礁小学霞阳小学天心岛小学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项目、投用3个中学项目、开办2所幼儿园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营养餐补助计划项目等11个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代表的呼声,近三年来收到人大政协代表在海沧实验中学初中部操场建设地下公共停车场以缓解该区域停车难问题等教育议题议案52件,办结52件。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通过建设监督投诉平台,建构起了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学校日常管理的监督建议渠道。

区政府积极推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开放,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等多家学校建成了厦门市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的示范点。

(二)依法治教,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体制

4.党建为先,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创新建立公民办学校党建“1+n”管理模式,有11家公办学校与51家民办学校结对,通过帮扶引领,实现全系统党组织与党建工作的全覆盖,督促基层党组织履行一岗双责,提升党建水平。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学习活动,推进中心组学习教育规范化、全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狠抓党风廉政教育与监督工作。针对重点岗位、重点领域,进一步梳理《教育系统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目录》,构建权责清晰、风险明确、制度管用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家风家训活动,开展节假日专项监督和专项整治工作,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领导责任追究。

5.简政放权,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教育“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行依据学校章程自主办学,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我区在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先行先试教师薪酬包干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完善校长负责制,根据“试点先行,积极稳妥”的原则,20xx年在7所学校试点缺编岗位工作总额包干制,20xx年再新增1所学校试点缺编岗位工资总额包干制,20xx年将2所缺编岗位工资总额包干制试点校调整成工资总额包干试点校。进一步下放教师薪酬裁量权,使学校能够在考量教师工作情况的前提下,真正实现编制内编制外“同工同酬”,吸引了大量优秀有特长的教师投身海沧教育,有力缓解教师编制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6.依法治教,维护学校师生合法权益。我区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通过做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做好“两单两库一表格,平台加细则”工作,全面规范教育执法行为。区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没有下达中考、高考升学指标,没有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排名奖惩。严格执行厦门市最严减负令规定,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规范书面家庭作业时间和考试次数,各校的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睡眠和休息时间得到保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没有重点校、校中校和一校两制现象,没有设重点班、实验班和提高班等现象。

7.一岗双责,加强教育安全保障工作。我区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教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安全无事故作为学校第一工作目标,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出台《海沧投资区、海沧区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机制》(厦海委办〔20xx〕70号),《厦门市海沧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厦海政办〔20xx〕56号)等多份安全工作规范性文件,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政府划拨专项经费配齐配足学校保安,并为保安配备安保器械八大件,重视和加强校门保卫工作,建立应急报警渠道,全区所有学校都安装校门报警监控110联动系统,与当地派出所报警系统连接,确保校园应急事件发生时,警力能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反应。认真执行厦门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健全校车准确信息档案,将校车纳入“厦门市重点车辆交通安全动态监管平台”,通过监控终端线上巡查、跟踪,结合线下实地抽查,准确掌握区域内所有审批校车的运行动态。按照校车管理“六定”的原则,对发现违规运行的校车及时处置并记录在案;对多次违规、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校车严肃处理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建立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定期排查机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开展校园周边治安专项整治行动。为认真落实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印发了《关于做好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全区各校开展了校园欺凌等安全专项督导,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经常性开展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督查。近年来,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零犯罪,校园未发生火灾事故、治安事件、责任性师生意外伤害事故,未发生重大影响稳定的事件,学校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8.依法督导,推进教育督政督学工作。20xx年11月,我区成立了海沧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主要负责指导全区教育督导工作,包括研究制定全区教育督导的政策意见、审议教育督导有关规划和重大事项、聘任区教育督学等。区教育督导室机构独立,财务核算独立,人员编制独立,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现有专职督学5名,兼职督学77名,形成了覆盖辖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督导队伍,按要求落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依法对各级各类教育实施督导和评估监测,督导结果作为对学校综合评价、学校校长考核及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20xx年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9.有效落实,推进语言文字管理工作。我区成立了“海沧区语言文字委员会”,区政府分管区长担任语委会主任,下设“海沧区语言文字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海沧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教育局分管局长担任。区教育局教育科专职落实具体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区教育局工作经费同等预算,按项目支出。根据上级部门工作计划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啄木鸟行动”、“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普通话宣传周”等系列活动,20xx年4月海沧区教育局、海沧区语言文字委员会主办了首届小学生规范汉字听写大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汉字规范书写的水平。

(三)坚持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经费管理机制规范

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安排资金,科学合理编制预算,按时足额拨付资金,按照“三增长一优先”的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10.健全机制,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到位。我区教育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校建设、装备等全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教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奖励金、文明学校奖金、绩效考核奖金纳入财政预算拨付,并实行预算单列,对偏远学校实行倾斜,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300元/人月。20xx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为17.87%。普惠性民办园公用经费纳入区财政按期拨付,并补助部分设备购置费。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经费按规定落实到位,中职实行免费教育和助学金制度,保证人员工资和外聘人员工资足额到位,特殊教育学校按义务教育学校8倍公用经费纳入预算安排。

11.加大投入,教育经费三个增长逐年提高。20xx年、20xx年、20xx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率分别为38.74%、-1.37%、26.68%,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6.24%、-9.49%、15.07%,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其中20xx年全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54168万元,比上年121700万元增加32468万元,增长26.68%;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317472万元,比上年增长41578万元,增长15.07%,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1.61%。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其中20xx年、20xx年、20xx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增长:小学分别为24.93%、39.59%、32.84%,初中分别为7.51%、17.50%、64.49%;20xx年、20xx年、20xx年生均公用经费增长:小学分别为13.86%、24.89%、66.72%,初中分别为6.39%、53.22%、122.44%。经费管理和使用,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和市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时足额拨付。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不低于省基准定额,幼儿园500元/生,小学1050元/生,初中1630元/生,高中1000元/生,中职910元/生,按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使用。

12.财政倾斜,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比合理。20xx年、20xx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18.67%、18.46%,海沧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xx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23390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2.98%;20xx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21700万元占财政支出万元的23.10%;20xx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54168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2.7%。

13.规范使用,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全额拨付.20xx年、20xx年、20xx年教育费附加征收分别为9131万元、4642.5万元、2155.28万元,支出9131万元、4642.5万元、2155.28万元,投入教育比例100%,附加安排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厦门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精神,按用途按项目按预算使用,由区政府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并进行绩效评价。

14.落实政策,建立各级各类救助体系。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我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资助工作及资金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厦海教〔20xx〕2号),严格规范学生资助工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学生以学年为单位申报国家助学金,对通过审核、公示等流程的受助对象,由学校填写意见、汇总受助学生名册提交至资助管理子系统,区教育局组织核查。20xx年发放学前教育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9.3万元,发放普通高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51.95万元,免除高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57.02万元,发放中职教育国家助学金37.16万元。

15.管理到位,财务校舍建立长效机制。我区教育财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区教育局成立了“区教育会计结算中心”,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局直属单位财务纳入教育会计结算中心管理。财政局、教育局单独设立“中小学公用经费专户”,区财政、教育及时拨付各类资金,区财政出台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各校专项资金使用严格按办法操作。各类学校没有债务。按要求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校舍定期检查工作,根据校舍检查情况编制年度校舍维修计划,利用假期维修出新,确保校舍正常养护使用。

16.奖教奖学,社会资助发挥良好效益。20xx年设立海沧区区级奖教奖学基金,厦门银行每年投入200万元人民币,用于全区教职员工重病慰问、特困学生救助、优秀师生奖励等。20xx年海沧区教育基金会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20xx年区基金会共收到捐款20xx万元。在20xx年海沧区教师节表彰暨区教育基金会成立大会上,拨出第一批200万奖教助学资金,其中人才奖励100万元,奖励了20名本区自主培养的高层次教育人才;中高考奖励100万元,奖励20xx年中、高考教学成果突出及考试成绩优异的247名优秀师生、资助了一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基金会主动对接文明办、街道及各社区书院,按每个书院2万元标准,为全区29个社区书院提供资助经费58万元,鼓励和支持各社区书院办好“四点钟学校”。主动对接街道、社区,资助东埔村“蓝叶书屋”筹建启动资金5万元,面向东孚农村的孩子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海沧街道办教育基金会、海沧教育促进会等各级各类教育基金运作良好,也为促进海沧教育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四)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特色鲜明

为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步规划教育发展。通过近年的布局调整和适度超前发展,我区教育布局基本达到我区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目标。

17.抢抓机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我区建立并完善了以公办为主、公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厦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厦府〔20xx〕328号),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厦府办〔20xx〕165号),制定出台了《海沧区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海沧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全区幼儿园建设、管理标准统一;全区幼儿园58所,均建成合格幼儿园,其中省示范性幼儿园占公办幼儿园比例为70%,呈逐年提高趋势。公办幼儿园10所(23所园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4所,占全区幼儿园数93.1%以上,对选择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入学的.户籍幼儿,参照普惠性幼儿园补助标准同等给予财政补助,鼓励家长就近入学,缓解扎堆挤报公办幼儿园的矛盾。

18.确保公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的基本办学条件,对照《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xx〕6号),新建了芸美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一批新学校。20xx年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差异系数监测,我区小学八项综合差异系数为0.362,初中八项综合差异系数为0.321。制定了消除大班额行动计划,计划于20xx年底全区消除大班额现象。严格执行上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规定,制定《海沧区20xx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积分入学办法实施细则》,有效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我区重视义务教育“控辍”工作,义务教育巩固率与办学水平评估挂钩,并与各校签订控辍保学工作责任书。全面开展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活动,17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省级验收,3所学校被评为“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校”。在海沧片区启动“学区化办学”试点工作,调整和优化小片区管理。中考总体成效良好,成绩位居岛外之首,与岛内区的差距逐步缩小,各校成绩均有明显上升。海沧区特教学校完成建设,柔性引进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提供指导,深入推进特教融合教育工作。深化公民办教育委托管理制度改革,由中学派出公派团队驻点5所民办小学,加强中小衔接,提高生源质量。设立特殊教育科研基地和教师实习基地。

19.追求特色,普通高中优质多样发展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区普通高中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班额符合省规定要求,优质特色发展成效显著,自20xx年成功引入外国语高中到海沧办学之后、再度成功引入厦门一中,并于20xx年9月开始招生。区属海沧中学、实验中学二所高中积极推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均被评为省级一级达标校。厦门海沧实验中学正在加快综合改革高中试点,被列为厦门市首批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试点学校,与英国埃塞克斯郡达成实质性合作,与新加坡思德福教育集团、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打开教育国际化格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海沧中学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签订共建协议,设立“中学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加强艺术生培养工作,提升美育水平。高考成绩稳中有进,20xx年实验中学本一上线率、海沧中学本一本二上线率均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指标,实验中学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专科上线率100%。

20.优先保障,特殊教育优质高位发展。我区下发《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教育局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xx-20xx)实施方案的通知》(厦海政办〔20xx〕45号),建成了海沧区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达到省定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形成了以特教学校为主体,随班就读为辅助,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我区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园率和残疾人接受高中教育比例较上年均有提高;聘请国内特教专家成立工作室,构建起个别化教育课程体系,教职工核编在原有编制基础上有所增加。加强对残疾学生资助工作,对我区残疾学生在异地就读和在市、区级特校就读的,区残联每年给予300元和150元的交通补助,分别给予每生每年生活补助1500元(盲生在异地)、500元(聋哑在异地)及200元(在本地)。全区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各类残疾学生每年可获得区财政200元的生活补助、400-600元的助学补助以及150元的交通补助。对残疾幼儿实施学前教育免费。对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实施“三免两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教科书费(簿籍费)、免住宿费、补助交通费、补助生活费,目前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初中的8倍核算,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对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生按每人每年5000元(按10个月计算)补助生活费,寄午的学生按标准的一半给予补助。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周末返家)的交通费进行补助,并纳入校车服务方案统筹解决。同时,从20xx年秋季起,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校服按规定继续予以免费提供,向寄宿生免费提供床上用品。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

21.大力推进,促进职成教一体化发展。区政府成立了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厦府〔20xx〕188号)、《厦门市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xx-20xx年)》(厦教职〔20xx〕5号)等政策文件,将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职成教一体发展。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20xx年,高中阶段职教与普教招生比例大体相当。海沧职专被列入“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20xx年a类培育项目院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层次,推进海沧职专10个专业与10家企业合作,开设企业订单班5个、企业定向班5个,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向产教融合方向改革。加快推进职专整体迁建,解决好办学条件落后问题。推进快递电商实训基地、机器人实训中心等项目建设,入选“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培育项目”名单。

社区教育五个率先勇立潮头。海沧区社区书院指导中心于20xx年12月9日挂牌成立,是全市率先成立的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并出台《社区书院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全区社区书院共13个,其中市级试点社区书院5个,共开设110门课程及18项特色活动,并在全市实现“五个率先”:一是率先成立实体社区书院,二是率先成立区社区书院指导中心,三是率先出台社区书院建设实施方案,四是率先开办社区书院流动讲堂,五是率先成立虚拟社区书院。

22.激励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比例逐年提高。我区积极推进教育绿色发展,制定《海沧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在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建设了海沧区国民体育监测站,免费向社会和学校开放,主要体质检测指标为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大类,16项具体指标。

重视学生身心健康,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精神,按时认真组织体质健康测试、复核,并及时公告体质健康测试和学校体育工作自评结果,严格实施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低于90%与办学水平评估降等挂钩;一直坚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20xx年起,心理健康课程定期每2周开设1节,建立身心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帮扶比例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办学水平评估,全区优良率一直在95%以上;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合格率均达9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反馈结果,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均达90%以上;全区对学校教育工作认可度较高,区教育督导室每年组织对区域内“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

23.着力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持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深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再居全省第一,实现“六连冠”。“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青少年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荣膺全国文明委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注重传承地方特色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耕读文化、闽南文化进校园工作,有效推进“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工作,全国仅有的两个“央广全国首批闽南话播音主持水平测试标准教研推广点”落户海沧校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组织开展“美德少年”、“最美学生”、“最美家长”等评选活动和“身边好老师线索征集活动”,与区委文明办联手打造“亲子义工体验日”文明创建新品牌。组织开展各类各类夏令营124个,加强与区域内19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共建活动,推进区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美育工作成绩显著。顺利通过“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区)”省级预评估。继续与厦门大学、中华儿女美术馆合作开展美育教育。延奎小学民乐团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示范性高水平乐团培育对象”,位列全省同类民乐团之首,是厦门市唯一入选的民乐团。3所学校的管乐团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普及型乐团。举办海沧区首届国际儿童戏剧节、海娃民乐团新年音乐会、区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晚会等艺术专场演出,社会反响良好。“软陶工作坊”被教育部选定参加“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全省仅两个),参展项目荣获一等奖。

体育工作明显加强。承办“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学改革综合展示”活动,增设7个竞技体育训练点,覆盖6个体育项目,校园足球运动全面普及,12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学校被认定为福建省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9所学校被认定为厦门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一批体育特色项目基地校和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成立海沧区青少年足球、帆船、网球训练基地,打造特色项目。

创新灾后教育形式。“莫兰蒂”台风灾后,海沧全区校(园)率先全市如期复课,社会反响良好。广大师生、家长就地取材,制作了一系列雕塑、桌椅、玩具,活动参与人数达4万多人,收到作品近5000件。举行“齐心创造抗灾奇迹爱心铸就生命希望”——海沧区校园“莫兰蒂”台风灾后重建纪念作品展,引起“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关注。

(五)坚持整体均衡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24.完善制度,建设教育人才高地。区委、区政府出台《海沧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海沧区引进教育人才住房补贴实施办法》,将教师纳入青年人才公寓申请范围、提供分层租房补贴,注重生活和待遇保障。区教育局制定出台《海沧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海沧区教育系统编外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海沧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及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意见》《海沧区教育人才动态考核管理办法》《海沧区教育系统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加强宏观统筹,强化用人导向,延伸人才培养链条,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教育人才工作。

25.引培并重,建设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连续多年面向全国、全省招考引进教师,20xx年招聘教师221人,20xx年招聘教师211人,20xx年招聘教师1158人,20xx年招聘教师206人(其中高层次教育人才和骨干人才5人),20xx年招聘教师254人(其中高层次教育人才和骨干人才14名)、民办学校教师53名。全区现有14名特级教师,数量居全市各区之首,形成了新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师梯队。

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培育机制,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13个、名师发展工作室15个、教师进修学校学科核心组21组三大类别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与大师对话”系列培训,“全面、全员、全程”培训教师;每年举办初三、高三各学科复习课“同课异教”教学研讨活动,突出中考、高考教学成绩提高主题;暑期与全国重点高校合作,开展教师专项培训;以赛促练,47名教师参加厦门市第四届教学技能大赛获奖,获奖率达84%,教师素养提升有成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依托区内学校建立实习基地18个,接纳134名重点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完成实习工作。、、分别投入经费827万元、1016万元、1022万元,开展教师培训项目32个、25个、30个,培训覆盖面达到100%。增设“首届海沧区初高中教学质量贡献奖”,评选第四届海沧区优秀校长、中小学杰出教师,并提高奖励标准。打造“海纳群贤沧江论道”系列论坛、“书香海沧·教师领航”全员阅读活动等教师活动品牌,并持续受到《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的关注。

注重干部队伍建设。我区为加强教育干部管理,出台了《海沧区教育系统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原则,实行校长竞聘制,推出16个校(园)级领导岗位面向全区公开竞聘。创新建立机关干部、校长跟岗培养机制,首批选拔2名机关年轻干部、13名校级领导输送到5所区内优质校开展跟岗学习,与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委会合作,分别启动区属中小学、幼儿园的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挑选部分幼儿园后备干部聘任为幼儿园挂牌责任督学,在督导评估过程中达成熟知政策法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等教育管理培训目标,为教育未来发展储备优秀管理人才。

26.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我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保质保量配足教职工。标准区编办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每年按照学生数为学校核定编制数,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严格按照中职学校教职员工配备标准按学生与教职员工13:1,每班再加0.3个编制配备;高中教职员工配备标准按学生与教职员工12.5:1配备;初中教职员工配备标准按学生与教职员工13.5:1配备;小学教职员工配备标准按学生与教职员工19:1配备,对规模较小的学校,在校生不超过200人的按班师比1:1.7配备教师;幼儿园严格按照两教一保标准配备专任教师和保育员。编外聘用人员的工资按《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非在编雇用人员工资待遇有关事项调整的通知》(厦海政办〔20xx〕39号)精神执行,落实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各学段教师学历达标率在不断提高,目前幼儿园教师专科率100%,小学教师本科率86.21%,初中教师本科率97.61%,高中阶段研究生率16.22%,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67.86%,均达到省定标准。

力促均衡推动教师交流。我区每年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城乡教师交流支教办法,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障碍,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向薄弱校倾斜。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厦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际交流实施意见》,采取自主申报、学校推荐、教育局选派的方式,20xx年、20xx年、20xx年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教师数分别为606人、487人、481人,交流人数分别为64人、54人、53人,交流人数比率分别为10.56%、11.09%、11.02%,均超过10%。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学位不足问题仍然存在。学前教育学位不足,老城区尤其是嵩屿街道和海沧街道片区学位尤为紧张,与市政府提出的“到20xx年60%的适龄幼儿就读公办园”的目标差距甚远,加快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义务教育学位不足,一年级新生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10%以上,学位增长速度始终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片区不均衡情况突出,生活片区多数小学超规模招生及非常规扩班,初中存在跨片就读现象,维稳压力大。未来几年,受楼盘入住率提高和二孩政策的影响,我区将迎来入学人口的爆发式增长,矛盾将日益尖锐。

(二)办学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受生源基础、家庭教育、师资水平、管理水平等多方因素影响,校际间、城乡间、公民办间仍存在不均衡,南强北弱、公强民弱的现象仍较普遍,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优质化的教育需求。虽然我区教育质量已稳居岛外前列,但与厦门岛内、与国内教育先进地区相比,教育质量仍有一定差距,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人才储备不足还需重视。全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呈现“哑铃状”特征的现象仍未改变,外部环境变化使得人才引进愈加艰难,骨干教师缺乏、带教力量薄弱的状况与青年教师亟待成长的迫切需求不相适应。更为紧迫的是,未来3年我区有30余所新建校将投入使用,管理人才的储备不足将导致部分教育管理者的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领导干部队伍存在缺乏干事创业激情、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不利于教育发展的进程。

此外,还存在教育国际化进程较缓慢、优质教育对区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和落户吸引力不够、教育科研行政力量薄弱、新建校无法申办独立法人机构等问题,既有体制机制的障碍问题,也有思想观念、能力素质的短板问题。解决上述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当务之急。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大局观念,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把力量凝聚到补齐教育事业短板的目标任务上来,不断开创海沧教育发展新局面。

我区将以此次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评估工作为契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深入研究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全力提升我区教育现代化品质。

学校污水排放自查整改报告篇六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省州级文明学校复查认定和州级文明学校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云南省文明学校“十有十无”创建条件及评价指标体系表(试行)》的要求,经过自检自查,我校已达到评定州级文明学校的标准,现向教育局党委办公室、州教育局党委办公室提交申报州级文明学校的自检自查报告,请给予审议。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心完小始建于1984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892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43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5人,学生455人,教学班13个。学生来自于7个村委会,最远的学生距学校62公里,46个村民小组,辖区人口7161人。建校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以“管理规范,教学优质,学有特点,校有特色”,办好家长满意的山区寄宿制学校为办学目标,努力践行“传承、和谐、博爱、创新”的校训,狠抓“健康、高尚、求真、进取”的校风,不断完善“爱岗、敬业、严谨、笃学”的教风,注重引导“勤奋、善思、自主、合作”的学风,努力推进“一训三风”建设。在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工作下,学校先后取得了上级部门的好评: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20xx年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少先队组织;20xx年9月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9月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学校。

二、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

1、学校上下能够认真学习,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列入议事日程。一是机构健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二是措施完善,每年都制定创建计划,进行专题部署和动员工作,管理措施完善;三是考核到位,制定了学校文明建设考核办法,把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进行挂钩,把创建绩效作为干部考核内容之一,把学生的学纪学风与教师挂钩,教师的师德师风与领导挂钩;四是经费到位,学校每年都划拨一定经费作为文明创建专项费用,做到了文明建设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

2. 领导率先垂范。在创建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坚持在制度上抓落实,在效果上下功夫,对发现的问题不留死角。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工作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作风民主,大事都通过学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再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班子成员勤政廉洁,每年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廉,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学校干群关系融洽,“干事业,谋发展”氛围浓厚。

3、文明活动蓬勃开展。积极组织学生三月文明礼貌月的做好事活动,到敬老院打扫卫生,主动清扫街道,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每周班会课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得少于20分钟,学校狠抓师生的礼仪教育。

三、思想教育深入,师德师风良好

1、重视思想建设,坚持以德治校。利用校园宣传栏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学习会议,及时了解师生员工的情况,化解矛盾;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做到人人皆知,人人皆行,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积极开展适合青年职工和学生的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利用“德育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问题学生的培养教育。历年以来,由于学校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校师生未发生违法乱纪的`现象。

四、落实教育方针,抓好课程建设

1、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按照要求开设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难度,一二年级26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保证周课时总数符合文件规定。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不超过6小时,上午三节正课,下午三节,保证学生每天活动1小时。确保全体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运动,做到课时落实,内容落实。教导处严把专课专用关,重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特别对于综合实践课程,体育、音乐、美术、“三生”等课程严格督查,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2、我校坚决贯彻落实“减负提质”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树立牢固的“减负提质”的思想。为此,我校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减负提质的各项规定、中小学生减负“十六”禁和减负工作“八不准”,严格落实小学生关于课外作业的规定,让教师明白“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全身心投入到“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行动中来,规范办学行为,凝集教育合力,致力于创建窗口示范学校。

五、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大姚县教育局和桂花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我校继续推进以“大姚教学范示——标杆教学”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对教师加强培训,在八月份开学之初,中心学校组织教师过好“四关”:理论关、教材关、教案关、课堂关。通过对教师的强化培训,我校教师对标杆教学有了更高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打磨精细化的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我校将在课堂教学中一如既往的继续优化完善。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积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位学生制作了一套学习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表现,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避免学生机械重复的无效记忆,我校继续把“艾兵豪斯遗忘曲线”的核心理论与标杆教学课堂模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当堂练习,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把该掌握的知识点当堂掌握,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让学生在课余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历年处于全乡领先地位。

六、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学生发展特长

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加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凸显特色育人。我校依据《中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我校结合师质特点,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特长与技能。

1、落实学生礼仪养成教育。我校开展学生礼仪养成的“三定”教育:定主题,由学校搜集资料,确定礼仪养成教育的主题;定内容,有高中低段的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学校确定的主题,搜集整理礼仪养成资料;定时间,每周一讲,利用班会课每次讲10分钟。通过强化礼仪养成教育,学生的卫生习惯有了改变,文明礼貌程度得到了提高。

2、广泛开展德育渗透教育。学校每周在升旗的时候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每周一个主题,结合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历史上的今天等知识进行爱国主义、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纪律观念、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教育。结合德育导师制,由德育导师对学困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进行指导,在行为进行引导,心里上进行疏导。通过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未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学生巩固率达100%。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我校语、数每天各开展一次课前3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语文课进行古诗词、儿歌、成语故事等经典范文的诵读演讲活动;数学结合年级特点开展口算、估算、速算、趣味数学以及生活数学等知识活动。

4、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羽毛球、篮球、呼啦圈、跳绳等体育单项活动。

5、开展特色文体活动。我校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开展特色体育教学活动,要求每学期每名同学会一种技能,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各班根据班级文化主题,每学期教会学生一个文艺节目。各班所有文体节目将在一年一度的小学生文体运动会上进行展示和评比。在六一庆祝活动中,各班进行书画比赛、文艺比赛、歌咏比赛等,向社会各界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

6、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我校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我校开展的课外活动有舞蹈、刺绣、乒乓球、篮球、呼啦圈、跳绳、象棋、彝族歌舞、趣味英语课外活动小组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天都开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校期间留得住、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快乐成长。

七、加强环境建设,凸显环境育人

为了体现环境育人的功效,我校对学生宿舍、教室环境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学生宿舍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仪习惯为主题进行美化装饰;根据宿舍文化特点对宿舍进行命名,如“谦和小屋”重在团结友爱,礼贤谦让的文化氛围建设。每个教室(班)一个主题文化,教室文化主要有班风、展示栏、班务专栏。在楼道上、水池旁、花坛边都制作了温馨提示语,在操场上的醒目位置有每周安全主题警示语。经过几多努力,现在,我校校园整洁,校貌优雅,环境美观,凸显了环境育人的特色。

文明学校的创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趋势。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文明学校创建之路,将文明建设推向深入,深化学校改革,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创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乡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