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最新英语私人信函问候语(实用5篇)

最新英语私人信函问候语(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01:47:36 作者:雅蕊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私人信函问候语篇一

本人坚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能够主动配合学院,做好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一)准备工作

学初根据相关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拟定好符合我院培养计划的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材的理论框架结构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计划表。并且在假期里已认真阅读了数十本相关教材,对教材内容和结构有了非常详细的了解,做好了开学初的教学准备工作。

(二)精心研读,认真备课,严谨治学

教学中,备课环节极其重要,备课效果的好坏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学生积极性。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先要吃透课本,把握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弄懂课本上的每一字每一句之后,还去熟读一些辅助教材,查阅这些教材中是否还有些更系统、更前沿的理论观点。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要了解学生,首先要把学生的基础情况和所学习的专业特色结合起来。我们的学生主要是要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都本着将课本知识生活化、现实化,每讲一个知识点都会找生活中的实例或典型的案例,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学生既易于接收知识,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疑问,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自学,还可以活跃课堂。“学起于思,思源于凝”,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发思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大影响。

(三)主动创新,乐观教学,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最忌讳照本宣科,缺乏创见,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有接触,没感触;有广度,没深度;有他见,没己见;有理论,没实际”。如果课堂没有新意没有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排斥心理,所以我在熟知课本的知识点后,能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学生,并能将最新的发展和相关信息穿插进课堂。

在上《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概论》这两门课时,因为是多媒体上课,所以我除了在内容上丰富课本知识外,还在实际应用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力争让学生学有所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断的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我们尽量要以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话中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让学生感受老师特有的精神面貌。我坚信一个老师如果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主动的创新精神、乐观的教学态度、真诚的情感交流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定会成为学生心目中喜欢的、有人格魅力的老师。

本人长期以来严格遵守xx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服从领导,并且能够认真及时的完成学校及院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积极主动地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活动。

作为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自身各方面的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技能还有待提高。这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具体来说,我的下一步的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1)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同时要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来。

(2)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针对这些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2、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并时刻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缺陷并进行改进。

总之,通过这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英语私人信函问候语篇二

摘要:英语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学习外语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促进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学生要写好英语作文必须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及语法基础,并进行专门的训练,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训练和引导。

关键词:英语写作;基础;兴趣;训练指导

一、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牢固一定的基础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有着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1)抓学生写字基本功。学生的字体好坏直接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得分。为使学生写得快,写得规范,少丢卷面分和感情分,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平时练字;(2 )抓学生词汇积累。在掌握教材词汇的基础上,及时补充一些课外词汇并加强背诵重点词汇、典型句式、精彩段落和重要章节,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3 )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4 )时态是英语写作的关键,在一开始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一动笔时就考虑动词的时态。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

认识兴趣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英语写作的兴趣。

三、要让学生清楚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规律,并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

广东高考英语写作分两个部分:基础写作和读写任务。基础写作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基本句型的运用,整合知识的能力和语言结构安排及基本表述的能力。此题基本不要求考生对写作内容进行发挥,只需将所给信息完整准确连贯地写出就可以了。其实际上就是翻译和连词成句,扩句成文的形式。读写任务又分概括所给短文和发表考生个人看法两部分,侧重考查考生转述他人观点、提出自我观点、论证所提观点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概括能力和较高的语篇布局能力。清楚这些要求就可以有侧重地分别进行训练。

要在基础写作上有所突破,教师首先要制订一个长期的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各种题材的训练,设计出不同的文体练习,总结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规律。不同的题材,我们要给出行文模式,然后反复写,使之熟练。在训练写作时,我们应该定量限时,形成一种快速完成任务的习惯,改掉学生写作时那种拖泥带水的坏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因此,我们要坚持勤写多练,每星期固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经常处于英语思维状态,形成英语思维习惯,使学生写出的文章得体流畅。

要提高读写任务,先要分体裁(一般是记叙文、议论文或说明文)、有计划地训练学生概括所给短文的能力。第二部分一般分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段首写一个主题句,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句展开。系统地训练学生写主题句的方法:直接回答,翻译要点,明示观点,引出经历,说出感受等及主题句展开方式:说明原因,逐条举例,细化主题,说明结果,叙述经过等。

四、要使学生真正取得进步,一定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的指导

及时讲评,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批阅过程中,要认真记录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为讲评课做好材料准备。讲评时将优秀作品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备好、上好讲评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能有所收获,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明确写作步骤: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抓住中心、掌握要领,对题目进行仔细研究、透彻理解是写好作文关键的一步。审题时要仔细理解试题的提示语,弄清试题对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2)明确得分点。高考作文批阅时按要点给分,考生应细心分析,摸清主题和内容要点,然后一一写全。(3)准确表达,要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答题时,不要急于把所表达的内容先用汉语固定下来,然后再逐词逐句地硬译,而要在不改变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最熟悉、最有把握的词汇和句型。(4)书写要清楚美观,文章位置适中。

书面表达属主观性试题,阅卷的主观印象直接关系到等级得分。第(5)时间要安排得当。高考阅卷中常常有考生因为第一卷耗时太多,致使第二卷时间不够。

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习惯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三分写七分改”.一篇好的书面表达,修改所占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是老师精心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批改,并评讲学生写作。其弊端是所有学生都是被动的,主体性作用不能发挥出来。事实上,教师对每篇书面表达都详细批阅并及时反馈是不可能的。必须变教法,把“球”踢给学生。叶圣陶说:“批改固然教育之要务,然需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作文,教书应该把作文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的习作和反复修改中悟出写作的规律来”.

总之,要真正提高书面表达的水平,主要靠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平时大量的写作训练,只要充分重视,认真训练,就一定会有所成效。

英语私人信函问候语篇三

词汇从小学开始一直伴随着大家成长,经验告诉我们。单词只有循环往复不停的背,才能记得牢,考研词汇也不例外。很多人一早就入手了考研词汇书,无论是已经背过一遍,还是暂未开始,新学期都毫无疑问是一个新起点。

考研相对其他考试,需要词汇量较大,大概在5500个左右。在记忆同时,也要讲究方法。其中有许多已经熟知的词汇,在记忆此类词汇时,可一带而过,主要攻克从未谋面过的生词。记忆单词时最好能够从词根下手,这样在阅读中遇到需要猜词义的题目,就会轻松许多。

至于背单词的时间,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最好是利用整块时间来记忆,在睡前再巩固记忆一遍,加深印象。这里需要提醒大家,背单词是一个需要长期记忆的过程,不是一两日的功夫。一些早期记忆过的词汇,出现遗忘的情况也不要担心,配合巩固记忆方法,会收获更多。

刚开始系统复习英语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做阅读。在没有掌握阅读技巧前,切不可贸然做题,两点原因。一,贸然做题,错误量往往较大,对自信心有很大打击。二,题量有限,复习初期练习,后期可能没有做。

阅读题型对做题时间,也有一定要求,毕竟考试时间有限。初期做阅读时,可以不限时间,但到随着掌握做题技巧。需要根据自己的做题速度限制时间,或者刻意记录一下做题时间。

针对阅读模拟题中遇到的生词,可以做为课外拓展。做到脸熟即可,看到词知道大概意思。如果在做阅读题中,出现大量错题,不要气馁。找到错题原因,及时更正做题习惯或弥补做题方法上的问题。以便收获更多阅读题型做题经验。

英语私人信函问候语篇四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我关注到北京环境保护协会近期举办的意见征集活动,希望建言献策。

众所周知,北京已经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又一个“雾都”。每当旱季来临,北京都陷入一

种“烟雾缭绕”的环境中。这是雾霾,究其根本,是。它多来自汽车尾气以及工厂废

汽车无法行驶上公路,在宽敞的走廊中行走甚至无法看清远处的事物。北京因此成为世界上

十个重污染城市之一。雾霾给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作为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孩子,我感到十分担忧,并且认为自己有责任并有能力进行努力

区内进行“少开私家车,绿色出行”的宣传活动。长达5年的社会实践让我了解到了许多有

关雾霾的小知识,更意识到了保护北京大气环境,减少雾霾的重要性和紧要性。我养成了向

身边的人自主传播雾霾防护和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推荐家庭购买新型清洁能源汽车,使更

但仅凭我一人的努力显然还远远不够。我在此呼吁有关部门进行大气保护法的修订等工

作,及时发布雾霾预警,行使好自己的行政和法律手段;生产企业也应当自觉进行废气处理

英语私人信函问候语篇五

阅读活动是读者对文本做出反应,即解读文本、创造意义的过程;而调用已有知识、借助自由发挥、建构文本意义本身就是在完成一个写作任务、进行一种写作体验。文学阅读为写作提供必要的素材输入,写作则可以进一步深化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美国学者彼得・埃尔博(peterelbow)把写作任务分为两大类:成绩需记入学期总评的“高风险写作”(high?stakeswriting)和成绩不需计入学期总评的“低风险写作”(low?stakeswriting)。伴随英美文学阅读所进行的英语写作体验不会给学生带来任何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随心所欲”地表达思想、创造意义,属于“低风险写作”,符合低/无焦虑学习原则。加拿大学者梅里尔・斯温(merrillswain)“输出假设理论”或“可理解性输出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尤其是对“可理解输入是二语习得的唯一充分条件”的观点)的质疑,也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密切关系的语言学论证。

一、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结合的理论基础

读者反应批评的文本阅读观认为,阅读的焦点是读者的经验结构。费什指出,“阅读是读者的一种活动,是读者所做的事情”。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对文本不断做出反应―――不断地“产生期待,不断地打破期待,不断地得出结论,又不断地推翻结论”―――的动态过程,即读者逐渐形成经验结构的过程。换言之,文本是读者阐释的产物,读者通过阅读与文本发生交互关系,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表现为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不断对话,即读者对文本做出的反应。

读者反应批评的文本意义观认为,文本的意义取决于读者的反应,而读者的反应取决于“阐释社会”()。一方面,对某一特定文本,不同读者的.反应各不相同,同一读者在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因此,文本的意义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属于不同阐释社会;不同阐释社会的读者间存在不同的阐释策略,同一阐释社会的读者拥有“共享阐释策略”(),即某种共有的“可用于书写文本和建构文本特征的策略”。因此,同一阐释社会的读者由于享有相同的阐释策略,对同一文本的反应总是呈现出大致相同的态势,创造的文本的意义基本上是趋于同一;不同阐释社会的读者由于彼此间存在不同的阐释策略,对同一文本的反应呈现差异态势,产生不同的阐释意义。

从本质上讲,文本阅读过程是语言输入过程,文本意义的创造过程是语言输出过程。因此,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可以被归结为关于语言输入和输出(即文本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理论:不论是“阅读的焦点是读者的经验结构”的文本阅读观,还是“文本意义源于阐释社会”的文本意义观,都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的活动是文本阅读和文本意义得以实现的关键,也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体现。

英美文学阅读和英语写作的结合就是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英美文学阅读过程是输入目标语(英语)的过程,即基于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之上的浸入式学习过程,关注的是英语理解和阐释。学生/读者的经验结构就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追寻答案、抓住主题、理顺思路的阅读体验中得到建构的。

以斯温为代表的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浸入式教学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听、读技能的提高效果明显,但在说、写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收效甚微。

故此,斯温提出了输出假设理论或可理解性输出理论,认为“输出语言的活动(说/写)是二语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输出语言与理解语言的过程大不相同”。输出语言的活动对提高语言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渠道之一,英语写作关注的是思想/意义的准确表达。斯温指出,“输出具有引发注意的功能”。

也就是说,在输出目标语的过程中,二语学习者不得不面对自身的语言问题,不得不为自己的思想/意义寻求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读者把阅读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结构转化为书面语言,不仅可以完成语言学习从输入经由吸收加工到最终输出的动态循环,也能够做到文学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这一写作体验以学生/读者的经验结构为背景,以低风险写作为特征,学生/读者可以有目的、无拘束、自由发挥、“率性而为”地进行写作,表达思想。英美文学阅读和英语写作均为英语语言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属于输入语言,强调理解和阐释;后者属于输出语言,强调思想/意义的表达。前者是前提和条件,后者是目的和结果。

只有具备一定的英美文学阅读积累,才有可能在英语写作中灵活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意义。

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一方面,享有共同的华夏文化背景,属于同一阐释社会;另一方面,不同的民族身份决定了他们彼此不同的文化传统,分属于大阐释社会中的小阐释群体。因此,阅读指定的英美文学作品时,既可能产生基本相同的理解和阐释,也可能伴有一定的解读差异和分歧。

结合这一现实可能性,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时,如果学生/读者能够课前完成文本阅读,带着各自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走进课堂,就可以在课堂的交流、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通有无,形成对文本意义的相对客观的阐释。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获取知识、建构意义不仅需要一个轻松、自然、友好、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学生/读者进行课前/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趣自由安排时间,也容易消除集体阅读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可能做到天马行空、自由想象,从而轻松地完成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课内展开集体或分组讨论是语言输出的开始,根据斯温的可理解性输出理论,外语学习者在目标语输出(说/写)过程中,会动用全部已有的相关语言知识,努力实现输出语言的准确恰当。

而数位学生/读者一起交流讨论(即输出语言),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丰富文本意义的创造,也便于发现、指正其他成员语言表达中的错误和不足,从而起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作用。集体或分组活动的后续收益取决于每个成员交流后的反思,即分析比较不同学生/读者建构的文本意义的差异性、思考解决讨论交流中牵涉到的语言问题。斯温认为,“输出的反省功能”―――“用语言来反省他人或自己输出的语言”―――能够“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写作作为语言输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反省功能。在借鉴交流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学生/读者再次阅读、重新理解指定文本,通过写作完成文本意义的建构,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斯温认为,输出(说/写)是语言学习的主要途径。写作作为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提高的“最佳办法就是采用一些方法、创造一些条件使语言的输入有效地转化为语言的吸收,并在输入的同时尽可能地进行语言的输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法,学生/读者进行文本阐释和讨论交流亦是内化、吸收输入的文本信息的极佳途径,而文本意义的最终建构必须表现为语言的输出(即写作)。虽然英美文学阅读强调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似乎更关照信息/意义,写作活动注重语言输出,侧重语汇使用和语言表述,但是任何意义/信息的传递都必须依赖恰当的语汇和准确的语言。因此,英美文学阅读中学生/读者对文本的反应不仅需要娴熟的写作技能,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者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结合的学习模式

文学作品阅读是学好英美文学的关键,完成一定数量的英文原着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课业任务之一。然而,单纯的阅读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收效也不够明显。如果在学生完成指定文本的阅读后,以集体或分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并经过总结、反思,完成建构文本意义的相应写作任务,把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合二为一,就能收到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效果。换言之,学生/读者以阅读指定文本、参与交流讨论、进行信息反思、创造文本意义为内容的学习模式,实现了英美文学阅读和英语写作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指导。

(一)阅读指定文本

读者反应批评认为,文本“阅读过程是读者阅读经验的时间流动过程”;文本意义是“读者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反应”。也就是说,学生/读者的经验结构对文本意义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在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读者根据每个教学周的既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反复阅读指定文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又推翻结论的动态过程,就是逐渐形成经验结构、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按照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英美文学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输入语言的过程,是为最终的语言输出―――写作活动―――搜集材料、储备信息的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文学作品的阅读是高水平写作的前提;写作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比其他任何形式的阅读都显得轻松、有趣,更容易积累丰富实用的写作素材,更能激发学生/读者的写作欲望。

(二)参与交流讨论

费什指出,文本的意义源于阐释社会,源于相同文化传统造就的共享阐释策略。文化传统是决定读者阐释文本、创造意义的根本。中国学生/读者既相同又差异的民族经历和文化传统,决定了既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划归为同一阐释社会,也不能将他们划分为截然不同的阐释社会。他们对同一文学作品的解读既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又不可避免地会走向某种认同。

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读者在有充分的阅读准备的前提下,参与集体或小组交流,说出各自的理解和阐释,比较不同成员解读中存在的共识与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语言和文化原因,既是一个依赖阐释策略创造文本意义的过程,也是一个吸收、内化语言信息的过程。交流讨论以输出语言(说)为主要形式,而要输出语言就不得不思考、斟酌乃至犯错。无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还是指正其他成员的语言错误,都离不开语言的输出―――说的行为。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两个必需途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不仅能够加深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利于建构出相对客观的文本意义,而且还能迫使语言使用者直面语汇、语法问题,力争做到口语表达的准确恰当,为下一步的写作做好铺垫。

(三)进行信息反思

既然文本意义是读者对文本的感受和反应,那么读者每阅读一次文本就会产生一次反应,而且后一次反应必定是对前一次反应的反应。学生/读者针对交流讨论中出现的不同理解和阐释,结合已有英语语言知识和所采用的阐释策略,在反复分析、不断比较的基础上,找出之前解读的合理或不合理、可取或不可取的地方,有助于进一步阅读文本、加深理解、建构意义。另外,这一信息反思过程也属于语言输出的范畴,可以促进学生/读者语言技能的提高。斯温指出,反省是输出的功能之一,重审自己或他人的输出语言,既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语言问题,也能强化新鲜语汇和典型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总之,英美文学学习中及时的信息反思,不仅可以改变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还能够有效地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四)创造文本意义

读者反应批评认为,“文学批评关注的不应该是文本的空间结构,而应该是读者的经验结构”,文学批评应该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阐释―――文本意义的建构―――表现为语言输出(主要是写的活动)。读者一旦开始了文学作品的阅读,就会对文本不断地做出反应、不断地产生文本意义。英美文学学习中,学生/读者阅读作品、阐释意义、写出评介/赏析的过程,既是创造文本意义的过程,也是英美文学阅读和英语写作有机结合、以读促写的过程。

三、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结合的实验与效果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随机抽取了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两个班(3、4班)的学生作为受试对象。3班为实验班,班级人数31人;4班为控制班,班级人数30人。实验教学为期半年。

在正式开课之前,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测查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性质、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方法、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的关系以及英美文学阅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问卷结果显示,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控制班,认为英美文学课的主要内容为文学史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作品阅读可有可无)的学生均超过了50%;6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仅与爱好文学或者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有关;将近70%的学生认为,英美文学阅读与英语写作分属两个课程类别,通过文学阅读促进写作技能的提高更适用于一语学习,在二语学习中,将文学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只会增加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

与此同时,我们还面向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组织了一次开课前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的综合摸底检测:内容为就指定文本撰写一篇评论性文章,形式为课外自由写作,字数1500字以上;论文评阅方式包括存在问题统计(见表1)和综合打分(见表2)两部分。存在问题统计具体包括每篇文章语言层面出现的拼写和语法错误以及论证过程中存在的论题不明确、思路不清晰、论据不充分等问题的归类和量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