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小班亲子阅读活动反思总结 亲子阅读活动反思(实用5篇)

2023年小班亲子阅读活动反思总结 亲子阅读活动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04:41:41 作者:曼珠2023年小班亲子阅读活动反思总结 亲子阅读活动反思(实用5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班亲子阅读活动反思总结篇一

活动时间:2015年9月25日下午15:15—16:00

活动地点:幼儿园三楼主题阅读室

活动组织:包老师

参加人员:6位宝宝和妈妈

阅读内容主题:《东方宝宝》绘本9月刊—《早餐,你喜欢吃什么?》

活动目标:指导家长有效引领孩子阅读,通过老师带读、猜测故事内容等阅读方式,让家长意会,让孩子喜欢阅读,为班级特色阅读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方法:孩子和妈妈之间相互问答:“早餐,你喜欢吃什么?”(前面可以加上“宝宝或妈妈”等主语。

目的:通过问答方式,学习语言句式:我喜欢吃……。要求幼儿将句子说完整,从而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方法:通过猜测的游戏方式进行阅读活动。(宝宝坐在妈妈的前面,大家围成一个圆圈)

强调句式:如果你……,那么——。你可能是……。

目的:拓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方法:妈妈带领孩子完整阅读这本绘本,并通过一人讲一页的方式,巩固句式,并要求妈妈对孩子有想象力的学习给予充分的鼓励。

目的:调动妈妈们的积极性,增进与孩子语言学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参加活动的好书拿出来,与在座的妈妈和孩子分享互动。并说说各自的推荐理由,以及将故事简要介绍一下。

目的: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幼儿的阅读视野,增进家庭之间阅读的联系性,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

方法:将今天的活动感言写在漂亮的书签上。

目的:让老师及时了解活动的有效性,以待于下一次亲子阅读能更好的开展噢。

方法:分发资料《快乐阅读“三步曲”》给各位家长。

目的:指导家长在家也也能开展行之有效的阅读活动,体现阅读指导的多元化。

活动反思:

作为老师,作为母亲,我希望能够我的孩子们也能喜欢书,喜欢阅读许多有趣的书籍,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他们终身受益。另外,家长们无数次对于寻求阅读的捷径,都有属于自己的困惑。为此,我就思索着,盘点着,想把“亲子阅读”作为提高幼儿阅读兴趣的一大切入口。而就在昨天下午,我的这个小小愿望实现了!

最后的尾声,心得留言板快,家长们都感慨万分,纷纷在漂亮的纸片上,留下了自己的心得感触!记得有位家长还用写信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体会。“震撼”、“创新”、“价值”、“启迪”、“愉悦”……这么多真心的对白,是我继续开展亲子阅读的动力。

小小的愿望初实现,让我的内心甜滋滋的。快乐而又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小班亲子阅读活动反思总结篇二

《我的家》是一本充满了暖洋洋、温馨气息的书,书中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而且还有融洽的代际关系,如爷爷奶奶和孙子的祖孙关系、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父子母-子关系。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根据这本书的内容特点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我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会观察图书,从中分辨人物的身份,引发对图书阅读的兴趣。

2、知道家庭的主要成员,初步体验家的温馨。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观察图书,从中分辨人物的身份,引发对图书阅读的兴趣。我主要通过引导幼儿阅读大书来达到此目的。

活动难点是让幼儿体验家的温馨,我通过引导幼儿在说说、听听、表演等各种形式中进行体验,让幼儿更易于接受,从而突破了难点。

通过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新纲要》中也指出: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绘本阅读也是一样,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大都局限在周围的家人与同伴之间,选择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的绘本,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从而激发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家是他们熟悉的地方,也是他们感到最温馨的地方。绘本“我的家”主要描述了“我”的家人以及“我”和家人的关系,是一个很有趣的生活故事,也很符合世界儿童读物的社会性和教育性。

同时我还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把绘本中出现的小狗留在第二课时,让幼儿在自由阅读时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让幼儿更能体验到探索揭秘的惊喜。

二、注重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较好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1、问题情境。

(1)在活动一开始老师通过提问,“你知道你的家里都有哪些人?”而父母及家人是幼儿最熟悉最为亲密的人。所以孩子想说的兴趣一下就给调动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纷纷发言。

(2)在活动中,教师出示大书,让幼儿看看、说说封面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这是这本书的封面,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谁?他在做什么?教师连续向幼儿追问,幼儿的阅读兴趣马上被激发起来了。而封面是一本绘本的精华和灵魂所在,有效的封面导读,一下就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3)在活动中,教师在逐一出示每一幅图画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这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你猜一猜他会去做什么?他会和宝宝在做什么?等一连串的问题,马上唤起了幼儿阅读的兴趣,用这类多层多向的提问把普通的故事变为可让幼儿有内容想和有话说的故事,使幼儿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幼儿阅读的兴趣被充分激发。

2、观察的情境。

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充分给幼儿提供了能引起他们关注、感兴趣的讲述材料。在活动前收集孩子们的全家福并布置成展板,这些照片都是来自每个幼儿的家庭,最为幼儿熟悉和感兴趣,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非常认真地去观察同伴的照片,幼儿能自由地去看看、说说,从上一环节的说自己的家人引伸到说同伴的家人,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游戏情境。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孩子来说,阅读并非成人意义上的看、理解的.思维过程,它更像一种游戏。因此,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把阅读过程游戏化。

(1)模拟玩荡秋千:教师引导幼儿模拟玩荡秋千的游戏,孩子在开心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绘本中家庭的温馨和快乐,为后面的情感教育作铺垫。

(2)猜一猜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在逐一出示图画时,先让幼儿猜一猜,再让幼儿找一找,每页都有一个小折页,藏着故事中的小秘密,在隐蔽的折页里。“这是谁?”“爷爷”、“奶奶”,好奇的小朋友体验到探索揭秘的惊喜。“这是谁?”“爸爸”、“妈妈”,聪明的小朋友体验到预想实现的惊喜。通过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寻求答案,成为发现者,阅读过程成了游戏的过程。这样,孩子的兴趣被激发了,体验到了看书的乐趣。

三、利用家庭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收集全家福照片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和家人一起去合照,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家的主要家庭成员,并且感受到了与家人一起拍照的快乐,体验到了家的温馨。

四、注重师幼互动。

在阅读过程中,采用师幼共同阅读的形式。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中的语言用美妙的声音、用真实的感受大声地朗读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在活动中,“这是谁?这是我的xx”这两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我在为幼儿朗读故事时,当念到第二遍时,孩子们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到第三遍开始时,大部分幼儿就会开始不自觉地跟着老师一起说了起来,就像是音乐中的主旋律,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再现,让幼儿沉浸在对语言的节律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

不足及改进策略:

1、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阅读的形式较为单一,教师基于考虑执教的孩子没有开展分级阅读的课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不适合进行自由阅读。只采用一种方式——师幼共同阅读,没有给幼儿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没有让孩子体验自由阅读的快乐。

2、幼儿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入,在活动中,教师没有抓住一些比较典型感人的教育事件来鲜染幼儿的情感,只表现于比较肤浅,这也是教师对孩子不够了解,不够熟悉。

3、孩子扮演角色不够丰富,如果在活动中能让孩子模仿多种角色进行表演,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就能够更为充分地激发。

小班亲子阅读活动反思总结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亲子共读”,即家长确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以良好、开放、多样的家庭学习氛围,与孩子共处、共学,读懂孩子的个性、情感需求,与孩子共享成长的乐趣,一起发展。可以说,“亲子共读”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具体体现。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终身教育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人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开始点击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个体有自我发展的欲望,二是社会提供必要的条件。可以说,这是我们上海家庭分享的基本条件和趋势。

目前,从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而言,创建“学习型家庭”正成为热门话题。2000年初,由上海市妇联、市教委、市总工会、市卫生局联合下发的《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中指出: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目标之一是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工作任务之一是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工作原则之一是将创建学习型家庭和推行终身教育相结合。这些,都给我们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因此,选择怎样的研究切入点,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与途径,贯彻《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所要思考的课题。为此,我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102名中班幼儿、124名大班幼儿的家庭开展了关于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问卷调查,了解本园现状,提炼参考依据。

(一)有利条件

1.家庭生活空间的优化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占被调查总数的60%,父母作为主要教养人的人数占总数的60%,基本有书房的家庭占总数的77%,这说明随着家庭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父母作为主要教养人这一趋势,为亲子共同生活与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

在“学习型家庭中的家长应做些什么”方面,有43%和35%的家长把营造家庭学习气氛和读懂孩子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家长行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环境与了解孩子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关键。虽然选择“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相对少些,只占总数的16%和7%,但“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开始走进家庭。

(二)不利条件

1、重视双向互动,忽视全程学习

全程性是“学习型家庭”的学习特点之一。调查中,有63 %的家长理解为亲子双向互动的全过程,有9 %的家长理解为学习某一内容的全过程,只有4 %的家长认为是渗透于一日的全过程。由此说明,相当多的家长还只是停留于单一形式或内容上,忽视了渗透性,把亲子时间理解为纯粹的教育时间,而非大量的生活式学习。

2、重视兴趣需求,忽视年龄特点

从“创建学习型家庭中应让孩子获得什么”的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家长选择了学习兴趣和需求、独立的人格,分别占总数的42%、31%,而情感交流与沟通、开朗的个性却分别只占总数的 22 %和13%。由此说明,家长的教育行为越来越与未来社会、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把书本知识的学习置于重要的地位,而忽视了幼儿这一年龄阶段情感体验和个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期,忽视了家庭情感互动功能,把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片面理解为单纯的书本知识的共同学习以及对知识学习的能力准备。

3、重视终身学习,忽视角色转换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应有哪些意识”一栏中,有45%、40%、26%的家长分别选择了让素质教育走进家庭、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只有8 %的家长认为最关键的意识是向孩子学习;在“家庭活动”中,有83 %和40 %的家庭主体活动是读书看报与看电视,而“和孩子游戏”只占36 %,且位于看电视之后。由此说明,广大家长存在着终身学习本体化的倾向,即个体化行为,而非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学习,存在着观念转化为行为的断层。

综合调查结果,我园以“亲子共读”为切入口,力求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有利于学习型家庭形成的幼儿家庭教育模式,为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提供方法指导与有效途径。

二、开展“亲子共读”实践活动

(一)宣传指导,帮助不同层次家长提高认识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我园的家长对学习型家庭的内涵理解得较为深刻。如: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创建平等、互重、对话的新型亲子关系等等。但是,往往缺乏向孩子学习的意识,按自己的意愿定下孩子发展的目标,造成认识上的误区。

针对这一家长教育现状,我园积极开展家长专题讲演、设计“创建学习型家庭”专辑、《家庭·亲子·成长》征文比赛等一系列宣传与指导活动,为亲子共读提供可借鉴的理念和方法。在观念碰撞中,帮助家长读懂孩子这本书,寻找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共同营造亲子共读的家庭学习氛围。

(二)实践体验,促使家长获得正确的定位

“如何读懂孩子这本书”是亲子共读活动中的关键,因此,我园充分挖掘教育功能。

3、建立班级图书馆——让孩子根据意愿借阅图书,回家与父母共读,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沟通对话,发挥家委会成员的能动性

我们认识到在倡导亲子共读中,加强与家委会成员的沟通、对话是有力的保证。为此,我园着重将“亲子共读”研究内容与家委会成员“见面”。

2.座谈课题研究与实施的可行性——共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拟定致全体幼儿家长“营造亲子共读氛围”倡议书,将亲子共读、共同成长的观念转化为了可操作的方法。同时,借助园《家庭·亲子·成长》家庭学习节,向全体延吉幼儿园家长发起倡议。

(四)资源共享,共建学习型社区

作为社区的一个窗口,我们充分利用软件、硬件优势,引导亲子间形成共读的学习氛围。

3.尝试开辟新渠道,与企业合作,联手举办“康尔润通”杯家庭学习节、《家庭·亲子·成长》征文比赛,以此来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扩大创建活动的影响。

(五)培训反思,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加强“家教研究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2、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把握课题研究的科学方法,同时选送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推进学习型家庭”理论讲习班,以此来提高教师对“亲子共读”理念实践的反思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教师的全方位参与有益于弥补和改进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相脱离的状况,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对“亲子共读”活动起到拓展与延伸的作用,从而促使每位教师成为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研究主体。

三、对“亲子共读”活动的思考

(一)转换角色位置是形成“亲子共读”理念的首要前提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又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因此,形成“亲子共读”理念,教师和家长之间、亲子之间必须重新定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曾经说过,教师必须要把自我教育作为他终身的任务。因此,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关键在于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由过去单向传承式的指导者地位转换为双向交互式的家园关系,充分发挥家长更新“亲子共读”理念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现代社会的家长而言,在儿童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父母不仅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在学习化社会的今天,孩子不仅仅在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在“社会化”着父母,也就是说,两代人的社会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双向性。共同性指两代人共同成长,双向性则指两代人的相互影响。因此,现代家庭应该突破单向的教育模式,采用亲子交互式的学习模式,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营造一种“跨越代沟”的和-谐的亲子关系,通过分享交流、平等尊重,达到共同成长的目标。

(二)营造适宜氛围是构建“亲子共读”理念的心理基础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从物质生活享受转向精神生活享受。因此,在构建“亲子共读”理念的过程中,营造适宜家庭学习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信息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即给孩子留有活动的空间,包括在社区创设一方空间;提供有利于孩子阅读的良好环境,并将图书作为给幼儿提供学习经验、获得处理问题方法、开发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媒介。

二是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温馨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学习需要。因此,家长既要注意亲子沟通的行为方式,创造一种“听的气氛”,学会“平等对话”,又要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和合理的家庭生活方式。

三是创设丰富的信息环境。良好、开放、多样的信息环境起着帮助孩子扩大视野、培养探索兴趣和习惯以及陶冶情操的作用,它可以不断提高家庭生活的文化含量,开拓与孩子沟通的信息渠道。

(三)把握年龄特点是实施“亲子共读”活动的关键环节

“读懂孩子这本书” 是科学,是艺术。由于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上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有不同的关键期,因此,怎么读,读什么,没有通式。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他们年龄虽小,但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并不亚于成人,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如果真正读懂了,读通了,才能与孩子共同成长。

因此,作为“亲子共读”活动引领者的教师和“亲子共读”主角之一的家长更应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共同用情感体验、智能和童心介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从而产生“共感”,并借助于孩子身心特点、个性发展所能接受的亲子阅读、游戏、亲近自然、主题探究的共读形式,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在一系列亲子共读中,既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心与爱心,又让家长意识到孩子有其“一百种语言”来探究世界,感悟到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在共处中,读懂孩子这本书,确立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平等沟通,增强亲子感情,密切亲子关系,满足孩子情感体验与个性需求。

(四)资源共享互动是强化“亲子共读”理念的有效渠道

“学习型家庭”是健康、理想的家庭教育形态。为了达到这一境界,幼儿园首先应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通过积极的组织行为,与家长有效地合作,共商教育对策,引领家长成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强有力的推动者,成为迈向学习社会的催化者。

幼儿园《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反映的就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幼儿教育理念,这说明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应当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并纳入到“亲子共读”指导工作的整体规划中。积极、主动、有计划地把家委会的人力资源、家庭学习的物质资源、家庭互动的经验资源、社会力量的推动资源、生态环境的交互资源等可开发资源通过借重、共读、共享等不同形式,加以整合、完善,从而变为有效资源,充实到强化“亲子共读” 理念的资源库中,真正为“亲子共读”活动的持续发展,为创建“学习型家庭”提供丰实的资源,拓展有效空间与渠道。

小班亲子阅读活动反思总结篇四

圣经中有这么一句话:“施者比受者更有福。”我想把我们的班的宝宝都培养成施者,让他们成为有福的人。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点点滴滴的教育宝宝,例如:每次宝宝穿了新的衣服鞋子来园后,总喜欢给老师、阿姨看一看,我借助这个机会问宝宝:“这是谁买的啊?”宝宝回答:“妈妈或者奶奶等。”我就会告诉宝宝,那你有没有谢谢妈妈呢?让宝宝回家后说“谢谢!”几次以后宝宝会主动的和我说,“这是妈妈给我买的衣服,我谢谢妈妈了。”我认为这既是礼貌教育的一种也是感恩的表达方式。 我们这次活动中让宝宝在家帮助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是要宝宝把对长辈的爱表达在平常的生活中,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通过实践证明大部分宝宝都能做的.很好!

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小班组利用这次“感恩节”,进一步让宝宝把对长辈的爱,大胆地表达出来。整个舞台节目在各位老师和宝宝共同的努力下,精彩的呈现给家长,让每位家长看到宝宝出彩的一刻。中间的几个游戏也很有意义。进一步让幼儿学会感恩,拉近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不足之处:

1、家长和宝宝的座位还是需要宽松一些,这样便于家长行走和老师和家长的沟通。

2、宝宝展示的机会可以多一些,可以展示一些平时教育活动中的歌曲儿歌等。家长好不容易来一次,只能看见宝宝一次闪亮登场,有些不够。

3、互动环节可以让部分家长到台上来展示:如唱“让爱住我家”时,可以事先让一个家庭做好准备。到时带动其他的家长一起唱。

总之我相信在我们各位老师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活动会越来越精彩的。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班亲子活动反思。

小班亲子阅读活动反思总结篇五

《天气》这个读本特征主要是以科学领域为主,是一种逻辑性较强,并有一定顺序发展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一种现象。通过这个读本主要是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在不同天气状况下人们的活动等相关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及培养关心天气状况的意识。

西北地区受气候的影响,气候特征不明显,根据克拉玛依的天气情况,我结合读本的特征将《天气》这个读本放在4月份进行,因为只有在这个时期人们才能看到闪电、打雷、下大雨以及大雨过后出现彩虹的一些自然现象,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才能扩展儿童的生活经验。

在第一课时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让幼儿收看天气预报,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激发幼儿对天气现象图文的兴趣;了解各种天气符号的意义(2)口述日记:幼儿通过口述日记的形式将当日天气情况记录下来,并口述不同天气状况下人们的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做事情要有持续性。(3)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幼儿通过与成人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有关天气现象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面。(4)环境设置:在科学区布置“小小气象台”,让幼儿预报当天的天气情况。前期准备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幼儿收集材料很全。在进行第一课时导入活动时,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当天的天气,请值日生预报当天的天气情况,通过谈话活动引出一些天气现象,幼儿将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互相交流;进行看图猜测时,在出示大书第一页时我将汉字遮住让幼儿观察上面图画,出乎我的`意料幼儿猜测的是晚上,我当时的反应是不知该如何是好,否定幼儿?但画面的确是与“晚上”的情景相似,“晚上”这一时间概念与“天气”似乎联系不大。我让幼儿继续观察后面的图画内容,在后面的观察联想活动中由于幼儿准备充分,幼儿的表述和联想格外丰富。接着我又返回来让幼儿再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片,这时候有些幼儿根据图片的现象说是阴天,但是戴云飞小朋友仍然说是晚上,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我结束了第一课时的活动。

课后我又把读本仔细翻阅了一番,反思了活动中尴尬之处,做好充分的准备继续下一个课时的活动。在第二课时大书导读时,我专门将封面和第一页的画面让幼儿仔细观察,通过前一次的知识积累,我给幼儿讲了阴天的一些知识,有时候乌云很厚时天空看起来像晚上,说明将要下大雨。对此我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阴天和傍晚的不同之处,我问:晚上天空应该是什么样的,孩子回答有星星、月亮,那么阴天说明天要怎么了?我和幼儿讨论的话题更丰富了,由于封面阴天的色彩发黄、昏暗,有的还联想到似懂非懂的沙尘暴。的确,天气是大自然的现象,大自然的现象又是地域性区别差异很大的,幼儿生活中有贴近的自然现象他们才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就最容易表述,表述才会鲜活丰富。从今天这节分享活动来看,我从中反思很大,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幼儿收集的资料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如果将收集到的资料用图片和相应的汉字结合起来投放到区域,幼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同时幼儿会形成图象与文字的有机联系,直观地认识一些汉字;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对读本了解的还不够,对读本的分析不透彻导致了授课中出现尴尬的局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读本,观察读本的每个环节上,同时做好一个环节的预期工作,预测每个环节孩子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幼儿对每个环节的活动有可能提出的哪些问题,了解孩子知道什么?幼儿的水平如何?在反思中做尽可能的预期,只有做了尽可能多的预期后,教师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才有可能应对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努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

通过开展“分享阅读”活动,我发现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大书猜测部分,我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猜,猜书名、遮挡猜图、先指读后猜、看图后猜等等,自从有了这个“猜“的方法,孩子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思维更广泛了。即使猜错也无所谓,有些胆小的孩子在这时也敢来表现自己,使她们也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猜测可以让孩子更富于表达表现、对自己的猜测更为自信,猜测也让老师探视到孩子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总之,分享阅读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通过分享阅读活动,幼儿会快乐的读书,并喜欢和班上其他的小朋友共同分享,使幼儿成了快乐的读书人。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