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优质8篇)

最新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优质8篇)

时间:2023-09-25 05:15:32 作者:XY字客最新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优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篇一

摘要:小学教育中应该重点注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的培养,并且要把兴趣的培养始终放在首要位置,教师要科学有效的安排教学方法和训练的力度,从而让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

关键词:学习书法;培养兴趣爱好;科学方法;持之以恒

作为艺术性、技术性很强的小学书法教学,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许多学校已开始重视书法教育的开展,常常给学生开设书法“第二课堂”;也有家长利用假期带着孩子拜师学艺,使孩子进入学习书法行列。但书法基础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许多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常常会因缺乏兴趣加之文化课学习紧张等因素而中途停止。因此,不论是学校,社会,还是家长都应加强对孩子学习书法兴趣的培养。

1、用名贴欣赏、参观书展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里,文化艺术品已成为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让学生多看书法作品和书展;如在假期有书展活动,家长也要多为孩子创造机会去观摩学习。这对丰富学生思想、提高学生识别作品质量的能力,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在欣赏展览中提出的褒贬观点,教师或家长要加以引导、鼓励,耐心地同孩子达成共识,让少儿从中明白自己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差距等。

2、以书法艺术为人类所创造的价值来激发学习兴趣

书法艺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仅可以用币值的多少来衡量,还可以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做的贡献来衡量。教师或家长可以在课外搜集一些名家故事,如东汉名将班超。少时家贫,为侍奉母亲,在官府里以找写书来获取报酬;再如《王献之练字》、《颜真卿为国殉职》等;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书画家上街宣传、开展书画义卖捐赠活动,甚至把家藏的名家字画捐献给国家,为灾区人民恢复生产、生活,创建家园献爱心,也为国家排忧解难。总之,以书写取值或开展书法创作捐赠等活动是历代如此,屡见不鲜,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贡献。青少年对书法家的仰慕,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行,同时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学生一味地写,教师不断地订正的这种枯燥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我当小老师”这样的活动来增加学习书法的兴趣。让学生去评定其他同学的作业是否整齐干净、单个字的结构是否合理、笔画书写是否准确,然后教师进行最后小结。这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在写字方面有那些不足、别人的字有那些优点。还可定期举办班级优秀作业展,选一些好作品供大家观摩。

二、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书法基础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讲究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1、学习书法不能搞速成

针对家长都希望孩子早点学和早出成果这一心理,有不少培训机构为了赚钱,开办了与书法相关的各种“速成函授”、“速成班”、“速成讲座”等等,有的厂家还推出了“书法魔具”,并在报纸、电台大做广告,让很多家长上当受骗。

书法基本功的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决定的。刘江在《中国书法教育的奠基者——陆维钊先生的书法教育思想初探》一文中曾提及“他(指陆维钊)在《书法欣赏=》的提纲中,将书法开始阶段是文学发展,逐渐衍化为书法艺术分为三个阶段:即符号明确能看懂意思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求美观,即整齐、匀称、统一,以达到更好的宣传交际效果;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再加工、艺术因素更丰富,可比之为有生命的东西的姿态、活动、精神、品性的美。”

2、学书法应以楷书为范本,先从临摹人手

学生学习书法从何种书体人手?对这一问题,自晋代始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都是从楷书人手。只是在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先学楷书,有的说先学隶书,还有的说可以先学行书。明代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学规矩老不如少,思运则少不如老。”少儿学书法就是要学规矩,先学楷书。因为楷书是汉字由隶书演变转化而来的,又是行书与草书的根基,而且楷书笔法规范、严整,实用性很强。

经过长期的楷书练习,学生会感到乏味、疲劳而失去信心,这时教师可适当讲解行书,让学生变换练习,不断地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状态来调节其情绪,做到以楷为主,楷行结合,不但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对楷书的用笔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篇二

路秀波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吉林松原(138000)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

1互动反馈式教学法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系统地学习,也要求教师按学生的提问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教。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互动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接受未来挑战的能力;有利于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专业及相关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学计划的贯彻执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学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知识和技能的特色。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篇三

论文教学法是指用想论文、写论文、析论文、疑论文的思路来指导地理教学,教学时先把所教的地理内容设想为一篇有见地的论文,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寻找论点,把握论据,逐步论证,最后提出、解释疑问,归纳引伸。用此种方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还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材的分析,人文地理部分某些教学内容更适合此种方法。论文教学法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个探索,它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时在学生自己审题的基础上,假想课文应该持有的中心观点,再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和信息的加工,创建这一观点的论证系统,最后结合教材归纳比较,从而使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升华,并用自己的头脑重新建构现实,以加深对外部信息(指教材信息)的理解和取舍。论文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此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建构:(1)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论题的理解,也即从自己的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论证课题。(2)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教材的论证过程,发现新信息,改造和重组先前的建构,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以达到认知和现实的统一。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了论文教学法的“想、写、析、疑”四字教学模式,下面以中师地理教材第二册第十四章《人类和环境》为例加以阐述。一、“想”想是教学的开始。是学生审议课题、搜集材料、确定论点的前奏。想不是叫学生凭空乱想,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题,进入意境。老师出示教学课题《人类与环境》出示本章的教学目的和重点教学目的:掌握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主要方面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了解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充分认识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环境概念、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途径3、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否回答和解决上述问题?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合适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如何组织素材,充分论证?在学生思考“想”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听学生的想法,说自己的观点,师生互相探讨。二、“写”写是教学的深入。是理思路、编提纲的过程,是想法的书面表达形式。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逐步建构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时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列出一个写作提纲,即如果该课题由你来写,你打算如何安排,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参考其它课外书籍,这时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始终要当好参媒。要求学生写的提纲要体现教学目的,但又不拘泥于教学要求,要大胆地写出自己的观点,论点鲜明、联系实际。从建构主义理论来讲,写的过程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使得老师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到了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这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准备了必要条件。三、“析”析是教学的中心。可分两个阶段:(1)有代表性地请学生简析自己的论文主题、层次和结构。(2)师生共同分析教材的主题、结构和层次。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打基础,不仅能发现学生的认知障碍,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机;后阶段是分析的重点,通过师生共同谈话,可修正和重组学生先前建构的不足,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认知领域有一个质的飞跃。对第二阶段的分析,《人类和环境》谈话提纲可作如下安排:问题的提出研究课题:《人类与环境》,关键字“环境”如何理解?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界定本教材的研究重点是自然环境。环境的组成: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指地球表层)、地质环境(指地表下的岩石圈)、宇宙环境(地球以外的星际空间)。这三者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2]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篇四

一、关于大型活动中的管理过程

(一)计划

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分析,了解需求。即了解家长、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希望,特别是对本园保教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分析本园儿童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究竟如何开展一个什么样的大型活动的基本设想,以达到将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家长、社会要求相结合的目的。这种调查,可以是专为组织大型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是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的。

2.确立活动目标。即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确立活动目标、指导思想。

3.制定活动方案。即根据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场地,确定各环节负责人等等。

总之,计划是活动成功的保证,一个周密、完善的计划本身就是活动的一个部分,园长切忌不要以为计划可有可无,更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在这一过程中,园长应做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以选择制定出最切合实际的、最佳的活动方案。

如我园在进行《幼儿园园外户外活动研究》时,在前测调查中,反映出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儿童园外户外活动研究,其活动内容有走向社会和走向大自然两大类型,其活动场地有室内、有户外、有城市、有农村、有平原、有山坡、有工厂、有营房,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而一些非实验班的家长看见实验班儿童的发展变化,也提出希望幼儿园能组织更多的孩子参加,增加社会交往能力,锻炼独立意志,提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能力的一类活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组织进行了“走出去”与“请进来”两种不同类型的、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大型活动。

为保证活动质量,我们召集保教人员共同分析儿童发展现状,理清活动指导思想、活动目的,提出活动目标、活动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园内园外不同类型的活动计划。计划包括活动内容、形式选择、场地的勘探,安全措施的落实等。在“走出去”的活动中,我们利用暑假组织100多名大中班儿童到部队、农村、足球训练基地等地方开展活动,让儿童在一定时间内离开父母的监护,在成人保护减少的情况下,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请进来”的活动,主要是考虑到“走出去”的毕竟是少部分儿童,不能满足更多儿童和家长渴望孩子发展的愿望。于是我们利用“六一”庆祝活动,请来了福利院残疾儿童和老年大学的爷爷、奶奶,以及民警叔叔和消防支队的武警战士、营业员阿姨、医生等,按大、中、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分别组织了以“关心他人”、“感谢关心帮助我们的人”、“灭火自救互救”等为主题的大型游艺活动。整个活动中,儿童积极参与,主动交往,互相帮助,愉悦了身心,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且在所有的活动中,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收到了家长满意、儿童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二)实施

实施是将纸上的计划变为具体行动的过程。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讲,实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行政方面:

(1)按照方案要求,分工负责,督促各方面的实施。

(2)根据具体情况,对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完善。

(3)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4)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2.教师方面:

(1)写出具体的活动计划和实施计划,重点多考虑儿童的参与。

(2)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如活动用的道具、服装、场地的布置等)。

3.幼儿方面:

(1)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知道幼儿园要开展一个什么大型活动,了解活动的主要意义。

4.家长方面:

(1)需家长配合对儿童进行的活动前知识教育。

(2)需家长进行的物质准备。

在实施的过程中,园长扮演的角色是总调度、总导演、总监督,教师则是对具体活动计划的执行者、实施者,是局部活动的指导者。只有在活动中,作到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才能保证活动的圆满进行。

(三)检查

检查工作包括活动准备的检查和活动过程的检查两个方面。活动准备的检查是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主要重在超前考虑,面面俱到。活动过程的检查是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活动计划和实现活动目标,并使保教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高,使儿童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主要重在检查活动是否按方案进行,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补充和完善活动。因此,检查不仅是针对教师,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本身,检查活动计划的科学性,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为下一代的活动总结积累数据。

(四)总结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在今后进一步提高大型活动的质量。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活动的全面总结:从组织环节即行政、教师、幼儿对活动本身的总结,找出该活动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为今后活动提供借鉴。对活动质量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活动过程中,儿童、家长、社会、教师的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方面,以及该活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对幼儿园发展建设的影响等方面。

2.科学性的总结:分析本次活动成功与不足之处,寻找依据和原因,为今后活动提供理性借鉴。

3.提炼性总结:即对优秀活动设计进行提炼。如教师或行政人员对活动后的思考和随笔等。

以上几点概括起来可归纳为:选好主题,重视过程,注意总结。总之,要组织好幼儿园的大型活动,只有真正实现了管理的全过程,质量才会有保证。

二、关于组织大型活动的几个原则和思考

(一)系统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

幼儿园的大型活动本身就是幼儿园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其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均与园内的其他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自然渗透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也可以说是多种活动在某一方面的汇总和提炼。这样体现出渗透性和系统性原则,并反映出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办园质量和教育观念,它可以是系列主题活动,也可是单个、典型独立的活动。

如教育孩子爱祖国、爱家乡,这是《规程》提出的教育任务,也是各园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必然要进行的内容,但我们还可以利用大型活动来强化这一点。我园利用“六一”活动开展的《我爱家乡名小吃》、《我在家乡旅游》、《家乡的风俗民情》、《香港——祖国小朋友欢迎你》等系列活动就自然的渗透了这一思想。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根据活动内容和特点,注意巧妙地发挥一个活动多种目标的'作用,如在《我在家乡旅游》活动中,教师们根据乐山大佛的特点,设计了攀登上山的内容,在“游览都江堰“时又用平衡木制成了“索桥”。孩子们要去旅游时,都必须先过“索桥”(平衡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有一定难度,使孩子们既认识了家乡,又获得了多种锻炼,满足了孩子发展的愿望,促进了儿童的发展,同时活动本身也体现出对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的系统性和渗透性原则。

(二)综合利用原则和参与原则

幼儿园要搞一个大型活动,往往不仅教师十分辛苦,儿童也十分劳累。教师又要布置环境,又要组织儿童排练节目,还要准备演出服装……往往是忙了这头丢了那头,甚至占用儿童游戏时间,影响到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又费材料又费力,花了不少钱,出了不少汗还不一定有好效果。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善的,这就需要运用综合利用原则和参与原则。

综合利用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综合利用废旧材料,节约开支,减少浪费;二是综合利用日常教学活动中创造的财富,如美术活动后,儿童的画、手工劳动的小制作等都可用来装饰环境,或投放到相关的活动区作游戏材料。

在综合利用中,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师、园长应该是有心人,有心地去思考、设想、收集材料、利用材料;二是儿童的参与,只有在儿童的参与下一切活动才能变得真正的有意义,才是真正的儿童的活动。

(三)安全性原则

再好的活动,如果发生了不安全的事,都称不上好活动,安全否定一切,因此安全性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能一切从实际出发,预测可能的不测,确保安全。如检查场地的安全、器材、道具的安全,活动中内容和形式的安全,教师的安全意识,以及其它可能发生的安全。

(四)对组织大型活动的效益的思考

作为园长花那么多精力、物力、财力去组织大型活动,当然首先是为了教育的需要,但还应对活动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思考。

教育效益:主要是指该活动对儿童的发展能带来什么效益。

社会效益:主要是指该活动对幼儿园的发展能带来什么效益,而这两点是相辅相存的。但教育效益短期内不一定很快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有效的活动来宣传自己,扩大影响,扩大社会效益。

如通过毕业离园活动宣传幼儿园。过去,我们的毕业离园活动主要形式是家长、儿童、教师联欢会,儿童、家长感谢幼儿园,感谢老师几年的辛勤育苗,老师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种离园活动千篇一律,难以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难以让儿童记住这是他迈向社会的起点站。因从幼儿园走向社会是人生重要的一步,十分值得纪念。因此,我们改变以往的形式,让儿童自己来组织筹x毕业活动,为儿童提供发挥他们能力的机会,并邀请各方面的领导和幼儿园所在社区的单位参加,共同祝福,鼓励儿童走向社会,向社会宣传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展示幼儿教师的丰采。活动中既有孩子感谢老师,也有老师感谢家长几年来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孩子,既达到了宣传幼儿园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也给儿童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总之,一个园长无论组织开展什么样的大型活动,都应切合实际,因地制宜,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远考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篇五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是重要地教学形式之一,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差异性教学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开展差异性教学可以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从而对于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与其他区域活动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在差异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等,保证所选择的活动区域能够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主体性作用,保证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实现幼儿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述

在幼儿园实施教学过程中,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两大部分内容。其中,区域活动是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在严格遵循相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江活动室划分为若干块区域,每个区域内放置相应的活动器材,例如在积木区域内放置积木等。幼儿按照教师制定的活动规则,并且具备自主选择区域活动的权利,让幼儿与材料和同伴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促使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满足。但是,在幼儿园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区域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障。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特点

在实施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差异性。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有效弥补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将会充分挖掘材料深层次所蕴含的价值。差异性教学与一般区域活动自大的区别在于,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材料的深层次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区域活动的意义将会得到完全的体现。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价值未得到重视

区域活动的发展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教育理念,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区域活动作为新兴教育理念,其余传统的集体活动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现阶段,在幼儿园开展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体活动为主,区域活动为辅”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准确认识到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价值,导致区域活动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在部分幼儿园中,区域活动往往被安排在放学前,让学生区域活动过程中等待放学,从而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对差异性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差异性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片面的认为差异性教学就是因材施教,认为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现代教学中,对于差异性教学和因材施教两者的概念界定却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差异性教学应该立足于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开展的。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差异性教学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具有更高的教学和内涵价值。

(三)区域环境规划缺乏合理性

为了保证区域活动可以顺利实施和开展,必须对区域环境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通过不断改善区域活动的环境,保证活动教材的齐全性和完善性,促使幼儿在沟通与互动过程中可以得到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的区域环境设置的较为固定,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并无充分考虑幼儿的层次性特征;部分幼儿园的活动器材和教学工具等不够齐全和丰富,无法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部分幼儿园的各个区域活动是封闭的,缺乏沟通与联系。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征,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位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内心的想法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给予每位幼儿足够的尊重,以实现幼儿社会化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让每位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自主性和个体性,获得一定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认为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加在幼儿身上。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每位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区域。通过营造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可以尽情的、自由的发挥,从中获取经验。

(二)设计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应该保证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差异化特征,设计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水平,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语言活动区域内,教师可以提供展示板,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和材质的纸张,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和掌握纸的分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纸张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手工制作,使得幼儿的审美能力水平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保证区域活动的教学质量

合适的教学方式将会为区域活动的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差异性,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分组教学法,实现幼儿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戴天骄.尊重差异,给孩子一片发展的天空――基于《指南》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思考[j].才智,(17):157.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篇六

在幼儿园开辟活动区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使幼儿通过参与到实际操作、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其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存在差异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并开发科学的区域游戏,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与实际操作中不断成长进步。

一、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

所谓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就是指根据幼儿园的活动类型与内容的不同,对幼儿活动区域进行划分,这是一种空间概念。就实际划分情况来看,一般是将幼儿园的活动区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域和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

(一)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区域

1.大型器械区。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娃娃区以及滑滑梯和迷宫等区域,可以帮助幼儿练习基本动作,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协作能力。

2.小型器械区。可以设置像跳马、跳绳、皮球等,既可以移动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的器械,可以使幼儿通过应用小型器械开展活动,增强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

3.玩水玩沙区。可以设置沙盘与海洋球等,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渐培养其好奇心与探索的意识。

4.种植饲养区。因为幼儿尚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与探究的心理,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小型的鱼缸以及植物角。幼儿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获得更加直观的经验与情感体验。

5.专门功能室。一般是包括科技室、安全教育室等在内的,这可以有效地弥补幼儿园出现活动室不足的缺陷,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室,使幼儿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二)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

在幼儿园开辟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时,要根据幼儿在成长发育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并能根据幼儿的特征不同,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功能区角。小班的幼儿是刚刚入园的阶段,年龄相对较小,其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功能区角就要以娱乐为主,可以布置出一些类似于娃娃家的区域,投放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布偶、玩具等,在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就可以逐渐完善,增加美工区等。

在中班阶段,幼儿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认知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且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逐渐发展,因此,在小班设置美工区以及阅读区等区域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一些幼儿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让幼儿在其中进行操作,如超市、医院等,可以有效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操作需求。在大班阶段,幼儿认知积累到一定的水平,能够逐渐形成逻辑思维,智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增强,教师就可以在中班基础上增设科学区,从而使幼儿的实验和探索需求得到满足与发展。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区的设计

(一)选取合理的游戏材料

教师在对区域游戏活动区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在区域内投放合理的游戏设备与材料。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观察学生能力中是否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根据幼儿的能力来进行设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发展需要。其次,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可以投放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材料与设备,这样没有固定的玩法与答案,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新发现。最后,要保证游戏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这也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要对幼儿活动区的游戏材料进行及时的消毒与安全处理,避免材料上的一些比较锋利的角对幼儿造成伤害。

(二)准确判断介入游戏的时机

在《指南》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这就为教师设计区域游戏提供了依据。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的观察,来分析在当前阶段幼儿需要对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学习与加强,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幼儿在其成长中的发展因素进行关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指南》对儿童的行为与反应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对其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准确掌握在区域游戏内介入和干涉游戏的时机。在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时,要尽量避免教师过于强调已经设计好的游戏目标和教学目标,一旦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与预期的目标存在差异的现象,教师就马上介入,会使得幼儿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将游戏中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判断介入的时机,并给予幼儿积极的指导。

(三)教师在指导时明确目标意识

在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并沉浸在其游戏的世界里。幼儿并不能像教师一样明确区域游戏的目标与结果,其更加注重参与游戏的体验。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幼儿还能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综合在一起的,不会将经验划分为健康、 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不同领域。所以教师在对幼儿的区域游戏进行干预和指导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特点,从而进行综合性的指导。并且,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中班教学中通过将《指南》作为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及区域游戏的依据,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使幼儿通过参与到实验、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篇七

摘要: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在教研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实践反思”的研究行为,可以使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更加鲜活与充满生机,教师也会在亲历研究的过程中受益无穷。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经历多年探索,在教研活动中寻求教师研究行为的“四个转变”――突出计划制定的有效性、突出教研过程的实践性、重视研究进程的跟进性、倡导研究行为的合作性,引领教师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日常工作”的习惯和能力,形成较好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在科学组织、扎实推进的园本教研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整体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关键词:教师研究;教研活动;组织策略;转变

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是教研问题的发现者,是研究展开的执行者,更是研究结果的受益者,在教研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实践反思”的研究行为,那么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也会更鲜活与充满生机,教师也会在亲历研究的过程中受益无穷。幼儿园经历多年探索,在教研过程中突出教师研究行为的“四个转变”,有效促进了园本教研计划执行、实施过程、组织策略上的新突破,积极引领教师以主人翁意识亲历教研过程,增强教师研究意识,改变教师研究行为,寻求教研组织策略的新突破,让教师真正在实践反思中提高专业素质。

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突出计划制定的有效性

“自主性”是教师在教研中变“被动”为“主动”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是主动、自愿、积极地参与,同时也是有意识、有主见地参与。如果从计划制定开始就让老师感觉到自己是研究方案的策划者,而不仅仅是执行者,教师就会产生积极参加一系列活动的愿望与动力,才不会把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以往的教研计划一般在学期初就制定好了,开展什么活动、由谁承担公开教学任务等,都已经安排得非常细致,园本教研按部就班地开展就可以了。这样的计划是空洞的,会让老师产生“与自己无关”的想法。久而久之,只有小部分“有任务”的教师在关注着教研进程,而大部分教师可能已经远离了研究主题。这样的计划更是无效的,因为它无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更无视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当然也就不能激发老师主动参与的热情。计划制定的重点并不是形成一份文字稿件,而是要带领教师经历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交流碰撞过程。首先分年级组议一议:“日常工作中遇到了怎样的困惑”“你感兴趣的教研主题是什么”等,然后召集年级组长一起汇总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规划每学期研究的专题和具体形式。计划中并不规定教研的具体内容,只呈现相关的研究主题,如“怎样为各年龄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以及研究进程的时间安排,如“第几周大班有‘区域游戏现场展示’任务”。至于“展示内容是什么”“由谁来承担”则都该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由组内成员商议决定。最后还需要在计划的最后部分留白,鼓励年轻教师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自告奋勇地承担教研任务,争取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这样的“计划形成”过程,科学又有效,让老师们觉得教研活动并不只是个别人的'事,组内成员都应该参与,每个人都该有各自不同的任务。这样的计划也能引领老师们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敏锐地捕捉日常工作中与教研主题有关的信息,并不断地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筛选教研内容,为现场活动做好准备。

二、变“旁观”为“亲历”,突出教研过程的实践性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只有不断鼓励教师借助这个平台相互交流与学习,教师才能获得专业进步。如果现有的学习培训制度无法确保教师进行有效的实践与反思,那么就无法实现它预期的价值。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是这样组织的:教师组织公开展示,大家现场观摩,观摩后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研讨。由于大家事先对研究内容、重难点、观摩目的等不甚了解,观摩时会感觉有“隔膜”,不得要领,交流时或缄默无言,或说套话空话,分享的经验毫无针对性,更难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的组织形式把大部分教师置身于“旁观”地位,园本教研中就会出现“启而不发”现象,老师们无话可说、无经验可分享。变“旁观”为“亲历”,增强教师研究行为的实践性,是寻求园本教研组织策略新突破之有力举措。以年级组为单位,以“三期三研”为主要形式,循序渐进地引领教师“亲历”教研全过程。年级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确定教研内容和活动方案,并在教研活动时接受全园教师质疑、提问和建议,完成“一研”,我们称为“辩论期”。“二研”的重点是根据修改的活动方案开放活动现场,邀请全园教师观摩并研讨,从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的支持策略等方面进一步论证,做出适当的调整,我们称为“尝试期”。然后进入“三研”,进行又一轮的“观摩―研讨”,我们称为“改进期”。这样的研究过程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活动的亲历者,因为大家经历了一个全员参与、共同反思、一起实践、集体收获的实践研究全过程。

三、变“注重研究结果”为“重视过程体验”,重视研究进程的跟进性

如果教学研究仅停留在“听一听”“评一评”的层面,或者追求“一堂课”精彩之外别无其他教育行为跟进,那么教学实践的效益就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需要引领教师在“交流―调整―反思―提高”的循环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去获得新体验,总结新经验。我们更应该鼓励教师把“新经验”作为日常教学实践的新起点,并把新困惑、新问题延伸到日常工作中去摸索、尝试,进行教育行为跟进式的研究,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去验证和内化有关观念与做法,进而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使教师获得持续发展。因此,给教研组长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研究活动的空间,更频繁地带领小组成员交流、研讨、反思和调整,有效建立“教学研究常态化”制度,教师将在“跟进性”的研究进程中获得更持续、更深层次的专业体悟。

四、变“个人尝试”为“群体合作”,倡导研究行为的合作性

在专业学习活动中,鼓励教师与同伴分享探讨、共享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是幼儿园学习研究活动中值得提倡的行为。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承担任务的教师往往处于孤立的位置:个人独立设计活动的意图往往不能被教研活动中的同伴理解,自身有时又不能够很好地接收、采纳他人给予的建议。这样确立的研讨较容易僵持,最终会因为没有相互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不了了之。而在有效的园本教研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承担观察教育教学行为的职责,或是承担执教的任务,但都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围绕教研“专题”,共同反思,携手提高。这是一个“互案例惠共赢”的过程。教师在这种不断持续、深入的互动合作中,不仅可以增进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更能形成一种拥有共同愿景,相互信任与尊重,坦诚、开放的专业学习方式,并从中获得进步。教师研究行为的“四个”转变,引领教师养成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日常工作”的习惯和能力,形成了较好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在科学组织、扎实推进的园本教研过程中,有效提升着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论文篇八

摘要: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

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地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关键词:区域活动、自主、材料、环境、家园配合

一、解放自己、解放幼儿

如今,应该是所有的幼儿园都有开展区域活动。

那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只要开展区域活动,就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了呢?我想答案一定否定的。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只注意幼儿有没有完成游戏任务,而并不注意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对活动材料和活动方法加以控制,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由度极其有限。

教师不应该将重心集中在“任务”的完成,更多的应该关注于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过程中的一些表现,才是真正值得教师注意的,反之,一旦活动方法要求和难度较高的话,幼儿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只能被动地按老师规定的方法玩,无法满足自主活动的需要,从而便会对活动慢慢失去兴趣。

久而久之,则失去了当初开展区域活动的根本意义。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区域活动我想是幼儿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幼儿在平日里总是生活在在家长“关爱”的光环下,过渡的关爱,有时候反而使得幼儿失去了一些自由,过分的关心也局限了幼儿的创造力,然而在区域活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可以做自已的主人,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不但满足了幼儿创造的天性,而且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而此时教师可以做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幼儿一起探索、交流,共同遵守游戏规则。

这样既可以缩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同时,也让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

所以对于区域活动,教师应既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幼儿自由选择和自由活动,相信他们会更有信心挑战自我。

二、理解孩子、支持孩子

幼儿选择活动材料的动机往往源自于兴趣、好奇心和游戏需要。

比如:像我们班的钱尧小朋友,他是本学期刚插入我们的新生,年龄较小,他就喜欢玩堆叠游戏,从开始的一堆就倒,到现在已经能搭建漂亮的楼房了,因为他从简单的堆叠游戏中悟出:底部的积木越大,垒起来的积木越不容易倒塌的道理,之后他总是喜欢堆出各种形状的东西来问我:“老师,你猜我搭的是什么呀?”每次他问时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鼓励他探究出更多地新“作品”来。

当幼儿重复操作同样的游戏并且兴趣不减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萌生对其他材料的操作兴趣。

一次,我们班贝贝在玩娃娃家,她很认真的用小勺子喂娃娃吃饭,我看见了走过去对她说:“喂宝宝吃饭时,要告诉她不可以挑食哦。

贝贝很喜欢我的建议,想到了我们学习的儿歌《不挑食》,然后她就边用勺子喂宝宝吃边说:“宝宝,我们不可以学小乌龟和小老鼠,我们要向小熊学习,米饭、青菜、肉和鱼都要吃,这样才会脸蛋红红笑嘻嘻······”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面对不同的活动材料,幼儿的表现不尽相同。

其实,幼儿选择哪一层次的游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幼儿的操作过程、所用的策略以及遇到的困难,及时的确定“干预”的时机,和方法。

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给幼儿一定的支持、鼓励、帮助,如:可以通过积极的话语来激励幼儿,“你今天的想法真不错”“今天你有了新的发现”等,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丰富材料、层层递进

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有的孩子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能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久而久之,孩子们对于没有挑战性的游戏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给游戏进行调整,为游戏增加挑战性,让幼儿兴趣更为持久。

以我们班的小小面点师的游戏为例,在游戏初始阶段,投放的游戏材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点心模型,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如何招待客人和买卖点心等,当幼儿熟悉游戏的基本流程后,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了解他们生活中更多对面点店的印象,从而进一步细化游戏规则。

如:除了提供少量现成的点心模型外,还提供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豆子、彩色的纸等材料,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自己现场制作各式点心。

正是因为这些材料的及时“加入”从而激发了幼儿深入互动的愿望,大家才会玩得兴趣盎然。

同时,幼儿在充分感受游戏快乐的时候,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因此,在游戏时不断丰富游戏材料是很重要的,其中我的体会是,开始只呈现最基本的游戏环境和材料,然后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及时丰富游戏材料,这样更能促进游戏的发展,更能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四、区域游戏材料的准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在区域活动创计中,环境布置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环境能暗示引导、协调并控制幼儿的行为。

因此区域内容的设计要与幼儿实际发展相契合,区域的规则与名称,要以幼儿能理解的形式呈现。

具体设置如下:

1.手工类的游戏:手工类游戏主要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小肌肉活动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将他们变废为宝,制作成教玩具及环保时装。

一排开放式的柜子,里面放满各种工具材料,供幼儿动手制作。

2.构建类的游戏:选择比较宽敞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如:幼儿自己收集的各类大大小小的饼干盒和各种罐头盒、鞋盒,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些积木等,幼儿便能创造出最有创意的高楼花园。

3.阅读类的游戏:一般会选择布置在卧室里,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自由的图书角,投放一些幼儿平日比较感兴趣的`图书,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支持幼儿与同伴进行自主阅读,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4.社会角色类游戏:所谓的社会角色游戏就是是指根据幼儿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按照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的某种场景,让幼儿在活动区域内模仿社会实践活动。

如:理发店、儿童医院、百货超市等,在游戏环境设计中不仅有一定的场景,还要准备一些仿真的玩具,以便于幼儿利用这些场景和玩具进行不同角色的创造性游戏。

这种优化后的区域环境将更加适合幼儿身心成长的需要,使幼儿在自由,轻松、快乐、和谐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乐于与人沟通、交往、合作,学会尊重和宽容,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然而好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也将是幼儿快乐童年中最难忘的风景。

五、家园配合收集区域活动材料

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活动材料。

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越多样,幼儿在游戏起来就会更加感兴趣,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就会越自信、越大胆。

随着家园合作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家长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知道了挖掘和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当然大部分家长也很愿意为幼儿园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各种支持。

例如,家长们带来的塑料饮料瓶,经过我们老师的修剪和装饰就可以变成“娃娃”让幼儿用制作的食物来喂娃娃;小木棍做成鱼竿;用废旧的纸箱经过装饰包装成各种各样的柜子和家用电器等;用家里废旧的电话,再用纸板做隔离板,就变成“话吧”了;将家里宝宝穿不上的小衣服带来,不仅可以让幼儿锻炼叠衣服和钮扭扣的能力,还可以让幼儿知道该如何整理衣服。

我们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不仅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家园共育的教育目标,促进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快乐的活动,它深受幼儿的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各种能力,如: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