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水乡教学设计(通用5篇)

最新水乡教学设计(通用5篇)

时间:2023-09-25 09:29:54 作者:飞雪最新水乡教学设计(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水乡教学设计篇一

《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我以低段教学目标为准绳,进行了三次第二课时的教学,也算是磨课吧!

第一次,我备课时觉得就三个小节,文本很简单,只想着在课件上大做文章,于是下载了两个视频,和ppt穿插着进行,结果我讲的累,学生听着也累。在本组同仁的评课后,我及时进行了调整。比如:导入环节如何简洁明了入题,三个小节不能同时用力,因为结构相同,要按学-----扶-----放的过程完成。

第二次,进行了改进,但由于上课15分钟后课件才弄好,所以只进行了文本的教学,后面的仿写,生字没有时间了。课后,和几位老师继续研究——第三小节的问题是个难点,用怎样的办法解决?图片用不用加一段歌曲?也是和老师们一直探讨。

第三次,完整的一节课呈现在老师们眼前,相对而言,这次讲的轻松,学生听得也轻松。

教学以读为本。而且本课是一篇诗歌,很适合入情入境的朗读。在读书过程中,无法想象读不好的地方,我力求借助视频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语言的描绘,通过形式丰富的阅读,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将朗读和理解词句于一体。如“处处绿水荡清波”这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品词品句,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索的强烈欲望。举个例子,在教学诗歌第三小节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此时你的脑中有个什么样的小问号?哪儿不明白?学生提出疑问:歌声装满一箩又一箩是什么意思?新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我通过和同桌商量解决,大家互相讨论交流,理解了水乡人民的幸福生活。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装满一箩又一箩”时,先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识字,再通过字理识字法,理解了“装”有两层含义,本意指衣服,所以是衣字底,如服装,西装,唐装等,这里是指动词,把鱼虾等装在箩里。以及学习“箩”字,看图理解,这样边读书边识字,利于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做到学用结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我想,把握语文学科的大目标,体现语文的生动的显性和平实的隐性,活而有序,灵动而扎实。这样,语文的学习园地才会更加充满希望。

水乡教学设计篇二

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大胆质疑;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动手作画;解放学生的身体,让他们活动自由!针对学生的认知和兴趣设计教学,在过程中他们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符合第一课时教学模式的初读部分,以学生为主体,自由读,检查中注意根据教学实情及时纠正字音,句子,初读时注意识写生字,整体感知课文等各项目标的整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让初读落到了实处。

一直以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如何使学生获得朗读的快乐,从而变得乐读,会读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觉得一堂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尺度很难把握。教师引导多了,成了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少了,学生悟得不够,体会不深,不能读得动情动心。这次教学《水乡歌》,我同样被这些问题困扰着。

上完课后,觉得重点没有把握住,时间把握不好,教学环节也不太流畅,教学任务没有基本完成。在教学设计和课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课文时,学生虽然读得很多,但是读得不够入情入境,没有把水乡的美读出来。到底怎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水乡的美读出来我想应该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各自构建起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水乡教学设计篇三

在《水乡歌》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设置游览情境,激发情感。播放最美中国的江南水乡的风光片,激发孩学生对水乡认识的欲望,充分调动起了孩子对水乡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而更有效地进入教学中。在纵观全文中,我提出了水乡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轻而易举地概括出水乡的特点:水多、船多、歌多。我又让孩子们仔细读诗歌第一小节,找出水多的理由。(画出重要的句子,然后相机圈出“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等表示多的词语,通过多形式的朗读,通过图文结合,逐步感受到多的理由。

二.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在教学中,重点引领学生学习第一小节,教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画、圈、标、读、写”,第二、三小节则放手,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三.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美,领略水乡的风光美,重点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在于整体性和综合性。识字识词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通过分析 “荡”、“飘”、“箩”等字的字形,识字析词,理解句子“处处荡清波”、“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及“唱咱水乡新生活”的意思。把字词的教学与句子的教学和整篇课文的教学协调起来,将阅读、识字、理解、感悟、朗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做到寓识于读,寓解于读,以读促识。

四.以朗读为主线。为了感受诗歌的意境,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加强朗读,层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淀语感的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等等,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不但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配乐朗读,孩子们兴趣盎然。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设计适时用语言和图画音乐为学生创设了江南水乡优美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听、看、想)整体感知了水乡秀丽风光的水乡水多、船多、歌多的典型特征,充分感受诗歌的`情境美。所以学生能深刻领略文章内容的思想美和情感美、文章形态的格式美和韵律美、文章风格的质朴美和规范美,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也热闹起来了。

六.教学完整首诗歌,我又带着孩子们尝试了说话训练:水乡还有什么多?我们的家乡滨湖()多,我们的校园什么多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编出了一首首语言优美,富有童趣的与《水乡歌》相同格式的小诗歌。这不仅巩固了课文的语言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续编能力、组织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了学生展现的舞台。

虽然课前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准备较充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让每位孩子都能够充分读,有感情读,因而读的时间就比较多,到了拓展写诗歌的环节时间不够充裕,因此放手太快,留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也比较有限。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有的放矢,达到课堂的最大高效。

水乡教学设计篇四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必定会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首先得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样的调动也必须是合理地、有效地,所以在导入新课阶段,笔者利用多媒体能使音响画面结合的优势,让动听相融,配以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水乡那特的意境中。学生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地被激发了,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初读课文阶段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读课文。首先,教师充满感情地配乐范读,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美。接着,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并进行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第三步,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扫除障碍,学生基本已能做到正确。

每一次朗读都应有不同的要求,要能让学生有不同的甚至进一步的理解和发现。接下来的两次读课文,笔者均提了具体的要求。

自读自悟阶段,让学生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这样一来,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水多、船多、歌多。并以此抓重点字词指导读好课文,使学生能流利地朗读。

鼓励质疑阶段,针对课文的'内容提出三个问题,学生自读课文后,给其自由选择问题的权利,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课堂形成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讨论激烈,说得也很有道理。教师则在一旁扶持指导,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而有难度的就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引出了道儿,埋下了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唤起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课文的内在深意。

最后,师生采用问答形式合作朗读,在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提升了对水乡景美、人欢的情感体验。到此处,朗读也会带上一些发自内心的情感了。

水乡教学设计篇五

在《水乡歌》一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在开始学习之前,师板画小帆船,请学生上黑板画,比赛看谁画得像,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能调动起来,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让学生兴奋起来了,为全文教学创设了一个很好的“乐学”氛围,并且很快拉近了师生距离,师生关系融洽,亲近起来,事实证明,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发挥了以上所说的作用,还为精读部分以画促读作了很好铺垫。

在放水乡影像,让学生对水乡的景色有了初步感知之后,紧接着配以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文本语言,学生对教材有了较全面的认知,能够直接反馈水乡的典型特征是三多,即水多、船多、歌多。通过一番看、听,整体感知了水乡秀丽的风光,再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己感知、体悟,在交流不懂的问题后,及时地把相关问题归类,如字“渠”的理解,先教给方法,“歌”和“曲”都是人唱的,意思相近,可以组词“歌曲”,“渠”有“河”的意思(是人工开的河),可组词“河渠”,字词的理解也体现出目标的整合,相对地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三段的精读时间内,设计以画促读,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出来。画要画好,课文必须要读懂,学生便饶有兴味地去读课文了。三段的画方法也有不同,第一段在充分读之后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得出水乡水多、水绿、水清,先读好这一段再指导学生作画。第二段在自由读后,请一位学生画一只船,教给方法,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教师画上云朵,由画到文,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由画促想,这么多船在干什么?水里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在小组充分交流后再作画,有感情读第二段。第三段以画设问、促读,歌可以画吗?先自读第三段,小组交流谁在唱歌?为什么唱歌?师小结,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这一段虽未画歌,但通过图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认识到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做到以画促读,未着笔墨却体悟深情的目的。

三段学完以后,继续以画促进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画什么?楼房、小鸟、树木等,揭示出“鱼米之乡”,进一步认识水乡风光优美,作画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在教师小结课文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上音乐,会背的学生站到讲台前,以类似大合唱的形式为一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如读的不够充分,不到位,精读部分能读懂了,但离读美还有一些距离,画是本文设计的一个亮点,但同样是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画得不够细致,教师的具体指导没能显示出来等等,上好一节课是要千锤百炼的,我相信,经过不断思考,我会上得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