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注重教学反思(大全5篇)

2023年注重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5 12:22:10 作者:MJ笔神2023年注重教学反思(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注重教学反思篇一

所谓“自主学习”,我的理解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做必要的点拨与引导,从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一切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有效途径。这种教学模式要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求疑求异。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先学后教,因势利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感受,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中要使主动参与、自觉探索,全身心投入。

具体措施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先学后教,让学生预习感悟,小组交流。学生会的教师不讲,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课始先让学生自深切,如果遇到疑难,先在小组内交流,如果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讲,真正把时间与空间都还给学生。

二是自我检测,在检测中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课堂。当学生自学完毕后,直接进行自我检测,教师积极地旁观,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及时储存信息,以便于调控课堂,针对性地点拨引导。

三是展示点评,学生之间交流互评,在评议中互帮互学。在自我检测的同时,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板演或抽查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同时让学生讲解,其余学生点评。教师发现共性的问题,集体解决。

四是教师引导、点拨,化疑解难。当检测完后,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引导、点拨,教师要点在关键处,引在困惑处,让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五是分层训练,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提高。分不同层次进行练习,了解情况,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最后一步是总结评价。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本节课作一回顾与总结。评价主要从小组学习成效,小组合作情况,个人发言情况三方面进行评价。

总之,教无定法。以上模式的各个环节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应用,不可生搬硬套,比如一些思维性强,学生不宜自学的较难理解的内容,可将教师引导放在前面,再如一些简单的内容,也可将分层训练提前,教师不作讲解,所以要求我们要灵活应用模式,一切以课堂实际为准,最终的额目的,就是最优化教学,把方法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注重教学反思篇二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纲要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人有幸参加了《关于农村初中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通过这一短时间的研究、讨论与摸索,对“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适时进行“指导”,重点关注学生知识是否掌握,能力是否提升,是否形成与人合作交流的心理品质与交往技能,从而消除自卑,赢得自信。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需要,我们知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同时也进行了情商教育。如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要我学”,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

1.教师积极引导。

在教学方式上,由单纯的口头讲授转变为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教学手段上,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为主体。

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主导”的地位,感受到自己的权力、自由。

3.学习的选择性。

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教材等条件的限制,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价,学习更加开放。

4.学习的合作性。

自主学习虽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但它并不是个人封闭式的学习,与自学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选择学习伙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帮助,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

5.学习的创造性。

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三要课堂内容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某种模式的教学,总依照一定的基本操作程序。

(1)课前预习,目标生成

该环节教师上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发放学案。上课时即可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某一单位要庆祝国庆举行文艺演出,负责搭建舞台的工人是这样做的,你能赞同他的观点吗?”接着通过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播放一位工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的做法。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疑提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生成了学习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再让他们自主学习,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

(2)分层探究,合作交流

自学提纲印在学案上,教师事先发放。提纲上面提供画一画的要求: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1b1c1,使c190,b1c1bc,a1b1bc你能画出满足条件的rta1b1c1吗?应该怎样画?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既是对前面的复习巩固又为本节内容做好铺垫。

教师提出要求,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主动在学案上进行操作。个体完成后小组间进行交流。同时教师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参与其中,从而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过程让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索。教师作巡回点拨,对画图中出现的问题,诱导启发;对于后进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

(3)成果展示,目标升华

学生合作交流后,演示个案,并让学生讲解。同时组织全体学生,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相互答辩,以加深理解。尺规作图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最后规范步骤,也可用多媒体演示。这一环节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控制。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前后呼应,使目标升华。教师提出开始的问题,“你赞同工人的做法吗?”,疑难问题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接着教师启发精讲“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帮助学生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必要时,可补充演示实验。

(4)学以致用,成就体验

指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体验成功的喜悦。目前练习的方式通常是做习题。在学生分头练习的基础上,老师可请少数学生板演,以纠正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在这一环节应特别重视中、下等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常有自愧不如上等生的想法,因而发言总是有顾虑,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和提出解答,鼓励他们,打消他们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大面积地取得良好效果。

由于教学时间所限,课堂练习不同于课外作业,选题要“斜、“精”、“活”,形式要多样化。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我们只要认识自主学习的特征,协调好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就能充分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中国的古人也有一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教师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如传授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创造辉煌。

注重教学反思篇三

新课程改革实施八年来,尤其近几年来我市乃至全国小学习作教学按照新课标要求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令人欣慰的。但就小学习作教学现状而言,也出现了种.种新老问题。要大面积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反思问题,研究对策。

一、反思问题

纵观当前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习作定位不当,教学要求偏高。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的定位是比较笼统的,仅作原则要求(面对全国广大小学生来说很难作细则要求)。比如课标明确指出“一至四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但是许多执教老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拔高要求,从而使小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似乎高不可攀,以至产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因此,造成“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2、习作呈现成人化倾向,童心童趣表达得不够充分。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段明确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对中年级段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对高年级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是在习作教学中有些老师在教学要求偏高的基础上,按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再次拔高要求,造成少年儿童语言成人化。此外,有些家长也热衷于成人化的引导。有的习作几经家长和老师修改,使本来有些童心童趣的习作面目全非,童话语言表达似乎全无,更谈不上童心童趣童话能够充分地表达。

3、生活单调、积累不足。特别是城市的小学生上学放学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接送,这种“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模式,使小学生缺乏应有的所见所闻和社会生活积累。此外,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许多家长都是走着坐着和孩子在一起,不敢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甚至和同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交流的机会也很少,这也是造成小学生习作困难的原因之一。

4、读写结合不够充分、小练笔少。在平时的教学中由于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和小练笔不够充分,或者换句话说对说写结合、读写结合重视不够,读写两张皮。因此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未能找准最佳读写结合点。为解决前述问题,老师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还要使读写结合(包括写片断、日记、小作文、读书笔记等)落到实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渗透写作指导意识,加强“导读、导思、导写、导练”,找准最佳读写结合点而进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活动。

5、习作指导要么不到位、要么越位。习作指导是老师们感到头疼的课。有的老师不精心备课,要么写几句简案或者是几句简单的话,要么干脆不写,上课时说到哪儿算哪儿。要么让学生读读习作要求,要么随意讲解一番技法,学生是越听越糊涂、越听越烦闷。在习作中不是写不出,就是写不具体。因此,教师指导应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为主。如果启发指导不到位,那么学生写作的欲望就不强烈、兴趣不浓厚;反之,如果启发指导过多过细,那么就不利于学生自主作文积极性的发挥。此外,在习作评价过程中,大多数习作讲评都是以优秀作文为例,这也是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因素之一。

二、研究对策

1、要按照要求定位,不能随意拔高习作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课标规定的习作要求定位,更不能随意地拔高习作要求。否则,小学生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进而产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容易导致厌恶作文。习作教学应因材施教、因时令施教、因实践活动施教等等。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宜鼓励“上不封顶”,对于大多数学生采取“下要保底”。这里的“保底”,就是课标规定小学生习作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要鼓励小学生以童心写童真童趣。从“我说我”到“我写我”;从“我口写我心”,言为心声;从说到写,从述到作,逐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让儿童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欣赏的,写自己所联想的,写自己所感动的,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稚嫩的语言去表达童真童趣。

3、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要向生活开放。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和思维及书面表达的习惯。如每天写观察日记或小练笔等形式,就是训练学生养成观察、思维和表达的习惯。小学生习作从内容入手的同时,强调向生活开放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结合。教师要开导学生写“实”的东西,如可以写家中快乐的好事,也可以写家中苦闷的事。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看法及埋藏在内心的情感写出来。二是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广泛相似的社会事例中悟出道理来。如,20__年的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与学生社会生活一结合 ,就使学生习作的立意和思想认识得到同步提高。三是要与学生的学校生活相结合。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观察,并细心地想想,才能从平凡中的小事见到不平凡的事迹。这样,久而久之,小学生的习作就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4、加强诵读积累,坚持读写结合。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千古传诵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读写结合的最好例证。今天我们在这里说的读,就是指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要求背诵的古诗70首,以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等。此外,应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果上述背诵积累的要求落实到位,加之“课内悟学法,课外求发展”,读写结合,让学生读中悟写,以读促写,那么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胸中有积蓄,不吐不快。”于是乎写作便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成为表情达意的需要。坚信学生的习作一定能写得更好!

5、要认真上好作文导评课。作文导评课分指导和讲评两个部分。认真上好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作文指导课主要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教师要适当点拨指导,但不宜过细。当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欲望时,及时让学生打草稿,做到一气呵成。作文讲评课主要解决怎样评改的问题。作文讲评要形式多样,如生生互评互改、教师个别面批面改、佳作赏析,加之恰如其分的评语和高分鼓励等等,都对小学生习作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三、思考与建议

1.要认真解读课标,研读教材。要深入持久地学习重温《语文课程标准》,领悟其精神实质,将基本理念融会贯通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编排体系,做到单元备课(或周前备课),要上好每节课,最基本的要做到三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解读课标、研读教材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2.要坚持教学反思,提倡下水作文。坚持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这已成为同仁们的共识。为此,我们要求每节课后要写出一个亮点,反思一个薄弱点;每教学完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后至少再写出一个思考点(如何改进教法,调整教学策略)。提倡语文教师下水作文,可以在备课时写下水文,也可以和学生同场(台)作文。旨在体验学生习作的甘苦,把握习作要求高低适度与否?便于加强习作指导和讲评。

3.要加强对学生“三个一”指导。要加强对学生写字姿势和读书姿势及坐立姿势的指导,使 “三个一”落到实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议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使用钢笔书写。

4.要加大对学生背诵和课外阅读量的落实力度。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背诵160篇(段)诗文,课外阅读达145万字的阅读总量。

注重教学反思篇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教启蒙作文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时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注重教学反思篇五

小组合作是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都误会了小组合作,认为小组合作只是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一个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到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集体荣誉感。本人倒觉得课堂上其实只是整个小组学习的补充,更多的是在课外的友好积极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老师很好的指导。合理编排小组人员,科学搭配。每个成员都有主要职责,且职责具体到位,并适时调换。在合作中老师一定得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及时指导合作学习的方向。

要想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使他们具有方向感、责任感。每个学习小组应当有明确的小组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应当根据小组任务进行适当的分工,让每个小组成员有明确的个人任务。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一般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而合作学习小组通过相互配合、帮助、讨论、交流能够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教师都是学生的促进者,要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换言之,不管教学进行到哪一步,教师都应为学生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全面服务,课堂应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合作学习要根据学习的内容、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确定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小组内的人数搭配(一般4—6人一组),男女搭配,不要拉下任何一个同学。即使在一组内也要分工明确细致:哪位同学当小组长?哪位同学是中心发言人?哪位同学作记录?哪位同学作汇报等。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这种做法令人担忧。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时时关注合作学习进度,并根据合作学习情况,合理调节合作学习时间。千万不要在合作学习之前提出限时要求。与此同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积极、热情地加入到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中去,参与他们的讨论学习,而且应要及时地指导:如在合作技巧的指导方面,应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小组成员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合作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间的观点。

特别是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方面,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当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必须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学法指导和人文关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