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数学分合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实用7篇)

最新数学分合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实用7篇)

时间:2023-09-25 12:36:18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数学分合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分数认识教学反思(实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分合教案篇一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水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水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苹果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在讲二分之一书写的时候,我注重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画分数线的时候用直尺。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

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

在认识二分之一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有个同学说到皮球,把皮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皮球的二分之一,当我把问题抛给学生以后,其实学生还不够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平均分。我没有及时的指出这个学生的错误,应该抓住这个问题,试问学生,如果把这个皮球平均分了,这个球还能玩吗?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具体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可以分,什么样的分不得。在之后就不会再出现分冰箱、钟表的问题了。或者即使出现了,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可能要比老师强调的要好。学生会更清楚。

3、知识的延伸、拓展不够比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含义的时候,指出了分数家族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分数,但学生说的都是分母在10以内的分数,我应该加以拓展延伸,指出千分之一、百分之一等。让学生理解分数几分之一并不局限于分母是10以内的分数。或是举例,比如二十三分之一,也就是把一个物品平均分成了二十三份。进而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份数的理解。

4、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5、评价语言不够

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6、没有联系到生活的分数。

常见物品中的分数、人体中的分数、广告画面中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产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联系常见的事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分数的含义,强化应用分数的意识。通过这些联系强化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数学分合教案篇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通过学习教材理论的材料,我认识到,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即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中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主动探究、主动合作。

2、教学安排要建立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估计的过高,造成教学过程进行的不是很顺利。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完整解题过程的训练的不够,很多知识点渗透的不到位。

3、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更有住于思考,更容易发言。这节课中由于我的引导过多,使得学生一直在按照我的思路思考,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造成课堂气愤很沉闷。课堂效果不是很好。

4、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5、要有充分的课堂准备。

6、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在讲到这节课的关键部分也就是三道应用题的比较,让学生找出联系和区别时应该给学生充分自主深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可能会比自已干想效果会更好,同时交流也能互相促进。

最后,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弛聘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之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数学分合教案篇三

在这节课中,有两点没能做做到的地方,一个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引领孩子们看到把1/2公顷平均分成了4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了8份,这样学生在思维上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过渡,孩子们不能在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认识不到求1/2公顷的1/4是多少,求的是1/8公顷,分母代表把1公顷一共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1代表取了其中多少份。面对孩子们的困惑,正是由于在指导上的缺失,才失孩子们不能更好的理解到这一点,要想让孩子有大视角,我们必须先要有大视角。

第二,能让孩子们更具体的.感受到,分子乘分子的积代表什么,分母乘分母的积代表什么,只能说,我们无论想到了多少,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我们自身,都会影响到我们自己做的事,就如同墙角的花,当我们孤芳自赏时,天地变小了,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错,只有在一种忘记自我的状态中,才能做的更好,也许这是一条永远都要坚持的理念。

当然,此次活动,也让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另一方面不足,没能请同事深入到自己的课堂之中,只有别人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缺失的地方是哪些,也只有一针见血的指出,才会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稳键。

生活给予我们的挑战也许更是一个个地机会,更是一次次促进自己的方式,在这样的角度看来,压力更能让人进步,让自己更适应不断变的形式,让自己更能成为一个掌控自己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数学分合教案篇四

他的教学思路独特,简洁。出示几个简单的分数,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乘法算式并尝试计算,在有了多种方法算出答案后进行横向比较,得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与化成小数进行计算最后的得数是相同的,由此说明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种方法是可以计算。然后又通过纵向比较得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的方法计算分数乘法不仅适合全部这种类型的计算,而且比较简便。紧接着徐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这种方法为什么可行,给予学生明确的探究目的,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与空间。与前一节课有着截然不同的探索步骤。

探索步骤的不同,是因为今天有了前一节课做铺垫。课一开始徐老师就展示了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然后就很自然地引出分数乘分数的一道题,让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发展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促使学生形成优化的认知结构。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就水到渠成,但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恰恰是学生所不理解的,所以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徐老师采用了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画图验证,从中也让学生有探究的需求,让我们刚刚得到的抽象知识用直观的图画,形象地展示、说明。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探索、解释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着学生进行反复的验证,说明,解释,然后归纳,概括,最终反映出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算法的真正含义,不光突破了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探究精神。最可贵的是,在懂得这个算理后,徐老师引着学生又回到起点,看看整数成分数的乘法,原来它也适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是反映计算分数乘法普遍规律的一般计算法则。

虽然学生要学的知识是前人发现的,书上写的明明白白,但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进行;作为数学教师也不能简单地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这个再创造的过程。由此可见,在新知生长点的教学环节中,留下适当时空,让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很必要。

数学分合教案篇五

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之后,又一关于数的新的领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学习奠定基础。我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分东西的情景。4个苹果、2瓶饮料能平均分,那1个蛋糕能不能平均分,经历了一系列数的变化,引入问题。在分蛋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学生在分蛋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用心探究的情感。

学生明白分数的好处,并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述是比较困难的。真正的明白就是内化为语言。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听,我故意这样问:“听清楚了吧?(清楚了)明白了吧?(明白了)说谎了吧?(学生一愣说没有)”此时学生并不能准确描述,我再来总结时,学生注意力已经由听转变为如何去说。在那里也有问题:虽然我一再强调平均分,但部分学生的印象仍然不深刻,如出现一个反例,学生的记忆或许会更深刻,平均分或许会掌握的更扎实些。

这节课,我注重为学生创造探究条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进一步探究分数的好处,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官认识。本节课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在认识1/2时,学生透过分蛋糕初步感知了1/2的好处后,我安排了一个找长方形的1/2,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同样一张长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一样,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2也不一样,透过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同时让学生感悟,尽管折法不一样,只要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1/2。

在这一环节中有一个问题,就是斜着折长方形,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长方形的1/2,学生并没有出来,而是教师折的并展示的,在那里我问学生:是不是平均分?有不一样意见吗?都同意吗?学生都给于肯定回答。当学生都认为是的状况下,还有没有必要再裁再演示进行验证值得商榷。

第二次动手操作是用不一样图形折出心中的几分之一,并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过程。透过两次动手操作,经历手脑并用的过程,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进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潜质,数学语言表达潜质。

本堂课的教学资料包涵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和简单分数的比较。涉及的资料比较多,容量比较大。这几部分资料,我是这样定位的:几分之一是重点资料,几分之几是拓展延伸,简单分数的比较是拔高检验。三部分资料围绕分数的好处进行开展。在教授的过程中,对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培养学生能够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好处。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资料偏多,有些冗长。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细节之处,有些粗糙。语言不够准确,有点啰嗦。讲述几分之几所设计的长方形,也没有能物尽其用。

3、老师掌控过严,气氛压抑。过于时时关注学生,是否会给学生造成压力,有碍于他们的自我表现,值得思考。课前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致使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太默契。

4、学生思维没有打开。数学课堂就应激荡着智慧,有欢笑有快乐,有正确有错误,在辨析中成长,在纠错中前进。我感觉本节课学生表现的虽然很稳,但气氛还不够活跃,反映的也比较迟钝,在情感体验中没有一种学习后的愉悦情绪。这也是我教学目标没有到达的一处。

讲完以后,感觉挺压抑,许多问题仍停留在脑海里没有解决。如,学生的思维为什么没有完全打开?为什么在名师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是兴奋的,而在我的课堂里学生却没有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其中反被环境吸引了部分注意力?是课的问题,还是老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或是教学潜质的问题?也许是自己数学修养不够,站的高度比较低,因此看不到问题所在。以后我将加倍发奋,用心反思、用心评课、反复研究,以期望能有所进步。

数学分合教案篇六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本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这里我就结合本节课教学谈一些自己粗浅的想法: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分水果。在分月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月饼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的需要,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情感。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在对二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上,我让学生自己说这个月饼的一半是怎么来的,当学生说不出来的时候,适时地加以引导。然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说二分之一的含义。并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什么还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通过让学生地反复的说,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每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

1、首先是时间观念不够强。导致后边的环节没有更好的实施。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导致这节课完成的不是很好。小组活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主要是在讲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时,和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反复的说,用时较多。而且形式较为单一。直接影响到后边环节的讲授。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折四分之一的时候只出现了田字分法和三角形分法,没有长方形分法,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于是我问孩子还有没有了,过了好几分钟才有个孩子想到。浪费了较多时间,其实可以跳过,不用等待,因为这两种分法也足够说明不同形状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

3、小组活动不充分,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我本设计两个动手的环节,一个是折纸折出正方形的四分之一,先让学生自己折纸、涂色,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感受不同的折纸涂色方法,却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说一说四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是用圆形纸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通过学生创造的不同的分数,进而引到分数大小的比较。但在课堂上都没有实施起来。也是这节课最遗憾的地方。

4、评价语言不够。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尽管也是在我的预设之内,但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知道的可真多,小数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倘若这时我问下学生是如何得知的,再夸奖她好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也能给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这节课遗憾的地方很多,如果在讲这节课,我会把这些不足弥补过来,并在环节的衔接上仔细斟酌,让教学的时候环节更加的紧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次讲课,我知道教学还是要多想、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这是我这节课反思。希望各位老师能够给我多提宝贵意见。更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指导,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数学分合教案篇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学习完整数后,第一次学习分数,是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

今天戴老师讲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回味整节课,戴老师在本节课中的一些做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需要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新课标)。本节课中,戴老师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折并涂色表示。接着,在认识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或圆这些材料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几分之一,再让学生对一个个作品进行辨析。于是,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逐步清晰了几分之一的概念——“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一也就很容易地从学生的手指中一个个地“诞生”了。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首先应该是生活的概念。”“要鼓励学生现学现卖,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概念。”学生随着老师,在“五角星”、“巧克力”、“人体”及广告中的找分数。在分巧克力的活动中,巩固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同时,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人分得的就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人分得就越少”,为后面学习分数的大小做了准备。在对广告里最后一个“”的讨论中,进一步加强了单位“1”的初步认识。学生在找分数、辨分数的活动中,增强了数学意识,同时,也让学生的数学眼光更为敏锐。

整节课,戴老师的教态随和、语言亲切,学生一直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尊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在认识几分之一部分,戴老师提问:“你想认识哪一个分数,想自己折还是老师告诉你?”学生在这样的提问下,积极地展开了折纸活动;“你能写得比张老师还要漂亮吗?”,这样的话语又激起了学生写分数的欲望。除了让学生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戴老师也不忘让这节数学带上德育的内涵。孩子们在对美好的发现和感叹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数学由此变得更加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这又怎么能让孩子不喜欢数学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