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

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26 13:13:27 作者:BW笔侠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

为全面了解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市委政研室对我市部分建筑企业、县区及市直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我市建筑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建筑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群众就业、增加财税收入、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给建筑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日益凸显。x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x亿元,x年、x年分别实现x亿元、x亿元,总产值年均增速达x%,高于全省x个百分点,超过全市gdp增速x个百分点。x年至x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保持在x%以上、高于全国近x个百分点,建筑业税收平均占全市税收总量的x%,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x万人。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高。从建设领域看,逐渐从房屋、道路、水利工程等传统领域向xg基建、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拓展。从建造方式看,逐渐从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方式向靠科技创新驱动的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转变。从组织模式看,逐渐从以工程指挥部为主的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演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从x年的x万元/人提升至x年的x万元/人,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产业主体快速增长,竞争能力持续提升。全市建筑企业总数从x年底的x家增加至目前的x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x家(特级x家、一级x家、二级x家、三级x家),驻洛央企x家,产值x亿元以上重点企业x家。

虽然我市建筑业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产业增长后劲不足,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牢固。特别是受疫情、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市建筑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不少难题亟待破解。

(一)项目供需矛盾突出。调研中,虽然县区和市直单位认为政府谋划建设项目数量充足,但企业普遍反映缺少合适的项目,存在“无活可干”或“有活不愿干”、“有活干不了”的情况。比如,今年住建部门谋划了市级重点市政路桥项目x个,但九都快速路、南山大道西延等x个项目尚未进入招投标阶段,不少主营业务为市政工程的建筑企业今年上半年未承接项目、处于停工状态。比如,今年以来城市区新开工楼盘x个、同比下降x%,相关建筑企业业务量出现明显下跌。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项目缺乏资金平衡方案导致招标困难。政府主导项目以公益性居多,县区和市直部门往往以“政府信用+资产担保”的传统思维谋划项目,缺乏对项目的经营性和盈利性包装设计,项目投资与收益无法实现自我平衡,导致项目投融资吸引力不足。在申请专项债或对接政策性银行融资过程中,常因存在增加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而被拒。部分央企虽然具备承接项目的实力,但由于对项目能否按时回款信心不足而放弃投标。二是部分项目标段相对较大,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承接。我市建筑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项目承接能力有限,在整体承包的大中型项目上缺乏投标资格。实际工作中,由于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拆分有所限制,政府部门在项目规划中对拆分招标比较谨慎,绝大部分项目以整体承包方式招标,仅在项目过大或为了缩短工期时选择分段招标,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项目的机会。三是下游产业不景气导致项目数量减少。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行业因为受市场大形势和本地去化存量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积极性不高,导致上游的建筑企业承揽项目数量随之大幅减少。

(二)产业资金严重短缺。建筑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市建筑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自有资金有限,融资能力不强,资金紧张成为企业当前最为突出的瓶颈问题。由于流动资金不足,有的企业被迫减少承揽工程数量,有的企业陷入“干了等死、不干饿死”的困境。比如,调研中,河南信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天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反映,由于资金短缺,今年以来企业无力承接新项目,导致裁员减薪、拖欠合作伙伴款项,发展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一是垫资多。目前,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有的建设单位利用建筑企业急于承揽项目的心理,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转嫁给建筑企业,迫使企业垫资施工。实力雄厚的央企和外地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也将垫资施工作为击败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亦不惜以垫资为代价参与竞争,且承接项目越多,垫资额越大,资金链断裂风险进一步加大。二是回款慢。建筑企业普遍反映市政工程拖欠工程款数额较大、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有审计时间长、工程决算慢等,企业迟迟拿不到工程款。部分企业反映,总体上收到工程款的比例不足x%,平均回款时间拖延半年至x年不等,甚至个别“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实施的项目至今仍没有结算。三是融资难。我市建筑企业融资方式少、渠道窄,整体融资难度大。建筑企业所需融资的金额较大、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特别是洛阳银行等并入中原银行后,原多家银行授信变为一家,授信额度大幅下降。部分建筑企业由于贷款归还不及时、拖欠上下游企业账款遭到起诉、受到环保行政处罚等原因降低了征信,进一步加大了融资难度。虽然银行推出了“项目贷”等融资产品,但大多数需要市级以上国有平台公司担保,而国有平台公司认为担保风险较大、不愿担保。

(三)产值税收大量流失。据相关部门统计,x年城区公开招标的房建项目共x个、工程金额x亿元,其中外地企业中标x个、x亿元,分别占到x%、x%。由于建筑业产值税收在总部或子公司注册地核算,我市众多项目被外地企业承包,产值税收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一是本地企业资质等级较低。除市政项目领域符合资质要求的本地企业较多、多数项目由本地企业承接外,交通、水利等领域符合资质等级要求的本地企业较少,绝大部分由外地企业承建。据行业部门统计,外地企业在非市政领域基本占到全市x%至x%市场份额。二是部分企业外迁。近几年,我市连续有建筑业央企外迁,带走了部分产值税收。比如,x年中铁十五局集团迁往上海,x年中铁十五局第六工程公司迁往南京、中铁隧道集团迁往广州,特别是中铁隧道集团的外迁直接导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减少x亿元、占全市x%。

(四)转型发展步伐缓慢。我市建筑企业以传统建筑领域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少,亟待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住宅、道路等传统基建多,xg基站、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少;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不多,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仅占全省的x%;传统作业方式多,运用绿色环保、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少。究其原因:一是建筑企业抢抓产业“风口”意识淡薄。国家《“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把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推动建筑业从碎片化、粗放式、劳动密集型等旧的发展方式向集成化、精细化、技术密集型的新发展方式转变。一些企业缺乏主动转型意识,对产业发展新“风口”认识把握不足,存在传统路径依赖,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有出局的风险。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建筑业人才短缺,建造师、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总量偏少,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等技术工种持证x人,仅占建筑业从业人数的x%。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主营业务科技含量低,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应用力度不大,经营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程度低。三是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不足。我市建筑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扎堆分布于房屋建设等产业链低端环节,专业化分工不足、“专精特新”企业少,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偏低,竞争较为激烈。

(五)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我市建筑业营商环境评价整体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是企业普遍反映在环保管控、劳动监察执法、司法诉讼服务等方面还有差距。比如,有的县区环保部门采取“一刀切”做法,导致一些建筑工地停工、半停工,造成企业延期交付、违约赔偿等损失。有的劳动监察执法机关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责任简单归责于企业,造成企业疲于应对甚至二次支付。有的司法机关在诉讼中动辄对企业采取冻结账户、划转资金等强制措施,给企业造成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环保执法不够精准。在已经出台的扬尘污染防治政策中,只有一级管控明确了具体停工和复工时间,二级、三级管控具体复工时间缺乏明确期限,往往是“另行通知”,给企业生产造成被动。二是劳动执法不尽合理。有的劳动监察执法机关处理农民工欠薪纠纷时以维稳为主要目的,即使诉求不合理也要求企业先拿钱息事宁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正当利益。三是司法服务保障不够到位。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前,缺乏与建筑企业进行必要的沟通,依法慎重适用财产强制措施的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针对当前我市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精准施策,打好“组合拳”,推动产业发展尽快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谋划储备,优化项目供给。坚持把增加项目供给作为拉动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持续强优势、补短板,推动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一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聚焦新基建以及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县城扩容提质、集镇建设、产业社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入谋划一批项目,建好重点建设项目库,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为项目开工做好充足准备。二是科学规划项目资金平衡方案。树立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项目投资收益平衡方案,通过积极探索片区开发、项目捆绑、运营前置、资源整合等方式,努力实现建设资金整体平衡,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率。三是优化项目承包方式。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对大中型项目和综合型项目进行拆分招标,鼓励央企对总承包项目进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保持建筑业市场整体平稳。四是进一步支持房地产发展。增加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大安置房、青年公寓、人才公寓、廉租房等政策性住房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回血,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项目。

(二)凝聚政银企合力,破解资金瓶颈。充分发挥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作用,拓展融资渠道,加快资金回笼周转,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一是完善政策支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完善企业贷款延期、税费缓缴、财政补贴等方面扶持政策。规范工程价款结算,完善工程款支付、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建设项目抵押偿付制度,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加强金融服务。通过召开融资洽谈会、发布融资需求等方式,促进银企对接,为建筑业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符合条件的建筑企业的信贷支持,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开展以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在建工程等为抵押和以应收账款、股票、商标权、专利权为质押的贷款业务。支持建立建筑业供应链金融平台,降低建筑企业成本。三是完善信用体系。大力推进信用等级差别化管理,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引导企业加强信用建设,将信用评价结果与银行贷款额度、工程担保等相关联,推动信用变“资金”,进一步拓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三)强化政策引导,减少产值税收流失。充分考虑建筑业产值税收核算特点,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更多产值税收留在本地。一是推动建筑企业本地化经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出台奖励政策,吸引市外大型建筑企业将总部迁入我市或设立独立法人性质的全资子公司,将其经营产值税收在我市申报。推动本地建筑企业升规入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和企业逐个摸底排查,精准帮扶指导,确保应入进入、应统尽统。二是积极开拓市外市场。鼓励本地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资质等方式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参与外地市场竞争,开拓新的产值税收来源。发挥驻洛央企外埠市场拓展优势,为央企提供优质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服务;鼓励建筑企业与央企、外地大型企业组建联合体承接市外项目,不断提高市外市场份额。推动基础条件好、发展意愿强的企业纳入省级重点支持企业名录,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

(四)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企业提质增效。转变发展理念,把握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抢抓新基建、环境基建、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业新“风口”,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一是抓好企业培育。推动差异化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向工程总承包集成化管理发展,参与高端市场竞争,扶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在细分领域做到“小而精”、“小而专”。二是拓展业务领域。推动建筑企业抓住产业链关键环向上下游延伸,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材生产经营等领域渗透,实现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三是推动生产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施工总承包、bt(bot)、ppp、epc等项目运作模式,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效益。四是加大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打造高素质建筑业工人队伍。引育建筑师、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等专业管理人才;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加大政校企合作力度,依托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培养更多建筑业技能人才;发挥特色优势,引育一批古建筑、乡村建设运营等领域特色本土人才。

(五)加强服务保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结合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升政府和司法服务保障水平,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一是推动政企沟通联系制度化。完善领导干部包联服务企业制度,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复杂问题集中研判、共性问题政策转化、个性问题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二是强化精准管控。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优化建筑领域污染防治和疫情防控差异化管控措施,科学确定管控起止时间,建立建筑企业管控“正面清单”管理机制,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疫情防控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促使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对“正面清单”和信用良好企业,不得“一刀切”实施停工停产措施,尽量减少管控对企业、工地的影响。三是提升行政执法和司法服务水平。坚持理性规范、包容审慎,妥善处理有关工程价款结算、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建筑领域常见法律问题。建立健全建筑行业诉讼调解机制,整合法院、民调组织、行业协会、仲裁机构等调解资源,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协商、疏导等方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格规范诉讼保全措施,慎用冻结、划拨流动资金等手段,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留出空间,防止出现“办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的情况。

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二

xx县1.7万多亩葡萄,今年挂果创下新高,估计年产量可达3万多吨,其中欧亚种葡萄1.2万多亩,亩平纯收入可达1万元,56个村2700多个农户因葡萄受益。同时,xx县还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有20xx多个品种的葡萄种质资源圃,年产3000吨的葡萄酒厂,储量500吨的气调冷库,占地318亩的葡萄休闲农庄,一个集产、学、研和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全县葡萄产业今年年产值将首次超过2亿元。

溯源:

从无到有,葡萄在南方吐鲁番“熟”了

上世纪90年代末期,xx县小渡口镇农民王先荣在湖南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引进国内外200多个优良葡萄品种和20多个砧木品种,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无公害配套栽培技术探索,打破了红色品种不能在南方着色的惯例。20xx年,由湖南农业大学、xx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的“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又成功地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论断。

近几年来,在生产实践中,xx县积极开展葡萄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有6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去年7月27日,xx县神州酒业与湖南农大共同完成的“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在刺葡萄种质资源酿酒品系开发、刺葡萄干酒和甜酒研制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效解决了我国葡萄酒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丰富了葡萄酒的花色,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xx县优质葡萄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全国葡萄学会秘书长晁无疾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他评价道:“湖南xx县葡萄园的设施栽培技术,所用生物肥都已达到国际水准,湖南农大和xx县的科技人员一道攻克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难关;xx县生产的欧亚种葡萄的品质在南方名列前茅,堪称我国南方种植葡萄的典范!”

现状:

从小到大,葡萄产业在xx县“红”了

近年来,xx县大力发展以葡萄产业,初步建成了沿207国道、s302线以及津如县级公路三条生产带,培育成了xx阳、张公庙两个生产集中区。拥有南方最大的'葡萄种质资源圃,面积60亩,种质材料达到1800多个,年可生产优质葡萄苗木15万株。全县基本形成了以葡萄鲜果销售为主,以酿酒加工、旅游观光园开发为辅的葡萄产业经营模式。

据了解,葡萄鲜果亩平产值1.3万元,纯收入在6000-8000元,相当于6亩棉花或10亩水稻的效益。xx阳镇的朱家岗、白米,张公庙镇的兔子口、护国、联合,道河乡的仙公,永丰乡的复兴,小渡口镇曾家湾村均以小面积农户种植为主,造就了几百个年收入近十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葡萄专业户。葡萄已逐步成为了一个让农民看到希望的高效产业,今年县葡萄办的摸底表明,16个葡萄发展重点乡镇计划新发展葡萄2180亩。

通过近年努力,xx县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县葡萄协会、涔源、黄河、东宏等专业合作组织在生产、销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涔源、神州、刘宏军、肖宗良、刘晓东等一批葡萄营销公司和经销大户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县葡萄办在阿里巴巴网络销售平台基础上,今年年初,又新建xx县葡萄网(),进一步发挥葡萄销售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全县70%的葡萄鲜果能够适价稳定的销往长沙、武汉等地,使鲜果销售具有稳定的市场保证。在此基础上,20xx年,又建成一次性可生产360吨葡萄酒的酒厂一座,部分葡萄园具备酿葡萄酒功能,全县建成葡萄鲜果专用冷库2个,储量400吨,较好地解决了部分葡萄预冷和冷储延期销售。

思考:

从特到优,甜蜜蜜的葡萄有点“酸”

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在品尝葡萄的甜蜜之时,也品到了丝丝酸涩。

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少,以及大部分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停留在依照技术资料组织生产的层次上,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肥料投入较多,流失严重,配方施肥面积较少;规模种植户亩平劳动力成本投入大,一般在2500元左右,达到生产成本的35%,主要集中在绑枝、抹芽等方面,生产管理尚需进一步提升技术,降低成本。

葡萄种植户小农意识严重,市场意识淡薄,严重危害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盲目追求产量,认为“多子多福”,不注重引进良种,不按要求整穗、疏果,导致生理性落果,品质变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不重视市场营销。每年销售季节,张公庙、xx阳沿207国道线“马路市场”、“田头市场”林立,互相杀价,影响效益;不讲求品牌信誉,目前已有“神州庄园”、“兔子口”、“朱家岗”、“宏源”、“城头山”、“东岳”等多个葡萄品牌,品牌多而杂,且葡萄销售时不分品级,包装简陋,不耐运输贮藏,给消费者造成了xx县葡萄品位不高的印象,个别果农甚至以次充好,欺骗客商,损害了葡萄声誉。

产业布局不平衡,全县的葡萄主要分布在平湖区,除张公庙、xx阳、小渡口、大堰垱等乡镇相对集中成片外,其它乡镇多属零星分散种植,既不利于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指导,也不利于综合利用水、电、路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又不便于集中搞好销售工作。

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葡萄面积不断扩大,与生产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都相对薄弱。农资市场不成熟,良种苗木短缺,贮藏加工滞后。同时,由于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低,采后增值率低,葡萄产业整体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规划、种植品种、生产管理服务、产品销售服务、打响xx县葡萄品牌作为突破口,让这一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迹。

依托现有技术力量,xx县将加大技术和农民素质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举行4次集中培训,三年内使全县葡农受训率达到100%。

充分发挥“城头山”品牌作用,整合资源,统一注册“城头山”商标,达到宣传城头山和打响葡萄品牌的目的。同时,要以协会、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起储运、销售系统,拓宽销售渠道。

如何让这一特色产业转化成真正的优势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广大种植户的努力,不断提升和创新将是xx县葡萄产业必须破解的课题。

我们期待着,明天的xx县葡萄更香更甜!

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三

根据市政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方案,4至6月,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组在华艾副主席的带领下,会同市经信委、建委、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30家企业及12家在肥异地商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安徽利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实地调研,赴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已成为改善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一)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022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7%,完成工业总产值3639.9亿元,同比增长26.6%;实现增加值912.4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8个百分点。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52.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8.8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156.3亿元,同比增长52.8%,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28.5个百分点。

20xx年,我市纳入统计名录库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835家、劳务分包企业178家,分别较上年新增32家和3家。从资质等级看,承包企业中,特级企业3家,一、二、三级企业分别为117家、287家、428家;劳务分包企业中,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分别为125家、27家、26家。私人控股企业648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的77.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83亿元,占全部产值的40.3%;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企业规模壮大。20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9319户,较上年增加1584户,注册资本362亿元,较上年增加71亿元。全市民营建筑业企业9096户,较上年增加979户,注册资本22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全市建筑业个体工商户326户,较上年增加62户,资金总额4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8家企业入选20xx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双百强,4家幕墙企业获得中国幕墙50强企业,5家企业获20xx年度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2.投资势头强劲。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用于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累计完成102.7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17.3个百分点。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291.4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3.8%,民营经济投资已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3.科技含量增加。20x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5%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1.5%,其中,民营企业占85%以上。十一五期间,全市10项建筑业新技术得到推广,专利申报逐年增加;轨道交通1、2号线、新桥国际机场等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和完成,标志着我市建筑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4.发展贡献增强。20xx年,民营经济贡献率达6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65.9%。整个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76.5%,拉动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1.5%,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我市70%的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企业;20xx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90万人。

二、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与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户数、企业规模,还是贡献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与省会城市地位要求,与先发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20xx年,我市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没有一家民营企业登上全省百强企业前10位排行榜。

(二)成本增加致使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

一是用工成本攀升。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企业社保缴费基数逐年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10-35%以上。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仅为52%,缺口约为190亿元左右。普遍反映抵押要求过高,手续繁琐,费用昂贵,年利率10-15%的占42%,15-20%的占10%,年利率超过20%的占4%。20xx年,我市建筑业全年财务费用10.7亿元,同比上升75.9%。三是资金占用较大。民营中小配套企业,以现金购入原材料,产品回款周期较长。民营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投标、履约、农民工工资以及质量保证金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民营建筑企业平均利润低,综合近期企业年检情况来看,近三成的小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产业链不长、配套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难以集聚发展

民营企业市场依赖度强,自身聚集资源力度弱。在关联配套企业方面,我市的工业企业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特别是本土企业配套率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在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交班次和线路安排、员工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够健全,给民营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篇四

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日益趋紧,我县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极大困难,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等矛盾更加突出,我县经济总体处于低位运行之中,下行压力较大。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企业实际状况,及时掌握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加剧企业经营困难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原因,梳理出一些共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发展壮大我县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5月下旬开始,县政协在冯兴钱副主席带领下,就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灵溪、龙港、金乡、钱库、宜山等地,实地视察苍南仪表、玉苍钢业、华昊化纤、盛高工艺、富立包装、中亚塑胶等三十余家企业,并召开多个由企业家代表、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座谈对策思路,同时发放了120多份问卷调查表,较为全面了解企业的现状。7月上旬,调研组赴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好的做法,了解苍南在外企业的发展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经工商登记在册的企业10928家,其中属制造业的企业有3873家,规模以上企业283家。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标准,我县属于大型企业的仅有6家,其余均为中小微型企业。,全县中小企业实现产值661.69亿元,占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2.8%,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产值184.7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8.4%。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苍南经济的发展趋势。

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8.28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全县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6月份实现产值57.5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4%,其中产值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有18家,占32.7%。五大工业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9%(见表1),其中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0%的龙港镇,未能起到支撑作用,其工业经济持续低迷回落为历年罕见。

全县六大支柱产业1-6月份实现产值68.5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3.6%,同比增长-6.3%(见表2)。印刷业由于产业链上下游无法拓展,印前设计能力普遍偏弱,印中产能过剩,无序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影响行业发展;塑料制品业主要是需求大幅下降及产品外销标准的提高,导致产品积压,企业压缩生产;纺织业中床上用品、针棉织类、服装类企业增长呈平稳态势,产值呈大幅下降;纸制品业中不干胶行业原材料比去年底增长了5%,而不干胶出口仍受出口代码及部分企业不干胶产品被限制出口等因素影响,在两头挤压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倍增;仪器仪表业中天信、苍仪等龙头企业订单比较稳定,原材料上涨影响较小,利润空间较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受瑞田停产和重组等影响,直接拉低规模以工业产值增幅2个百分点。

全县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1.91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为近年来的低点),同时亏损企业同比上升20.5%(增幅为近年来高点)。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有90.35%企业目前处于微利或保本经营。全县283家规上企业中,产值负增长的127家,亏损企业49家,亏损额6599万元,中小企业正经历金融危机以来最难挨的日子。

二、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素质性矛盾突出。一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当前市场需求疲软,企业订单下降,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部分企业生产出现负增长,利润明显下降,生产经营活动难以为继。二是产业层次较低,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县企业主要集中在印刷、塑料制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对抗成本上升等因素的能力非常低下,未来的经营困难程度还将增加。比如印刷业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虽然众多企业拥有一流的机械设备,但还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创意设计水平不高,个性化服务能力不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塑编产业今年出口增幅下降,一季度产品库存积压明显,外贸标准的提高,使出口包装产品滞销。纺织业低小散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再生纺织业的气流纺,一些企业盲目投入扩大再生产,棉纱产品供大于求,以致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状态。

2、资金制约影响企业发展。一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由于我县多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的资产、销售等基本财务数据在报表中真实性、透明度不高,加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有限、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抗风险能力弱、负债水平偏高等因素,影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二是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目前银行在抵押物中只认房产、地产,而我县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发展初期,资产积累不足,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另外担保机构功能不完善、社会征信系统建设滞后,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三是融资成本高。目前一般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加上存款回报、担保、中介等其他费用,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包括各种显性、隐性费用,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2倍。据调查,超20%的企业有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年利息为20%-30%不等,利率攀升直接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大幅提高,而高利贷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旦企业利润不足以支撑融资成本,就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四是部分企业资金运作不善。调研中发现,凡专注主业、经营管理较好的企业一般不会有资金压力,但企业扩张过快、负债率过高甚至参与房地产等其他方面投资的企业,普遍感觉资金紧张,我县个别企业已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3、土地瓶颈难以突破。一是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20全县新增用地指标仅为828亩,除了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用于工业的寥寥无几,严重影响我县实体经济的发展。龙港预登记需用地企业50多家,累计需用地亩无法解决;强盟股份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投向项目,需用地100亩,已完成选址,去年8月上报,至今仍未能解决用地指标;近来,金乡镇仅得到60.8亩的指标用于电化铝标准厂房建设,永益等4家企业已经准入评审,但用地指标也未得到落实;盛高工艺等2家超亿元的企业,至今尚无自己厂房,只能靠租用厂房进行生产。二是土地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科学。个别产业园区产值税收过低,难以体现亩均效益;个别招商引资项目,供地面积过大,土地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个别金属压延企业,现有产能已过剩,无需扩大再生产,却又能获批土地,公正公平择优的土地出让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三是土地批后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县还有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工业用地1500多亩,绝大多数是因为征地拆迁的原因,一直得不到很好处理;企业用地转让现象不时发生,给个别企业圈地炒地造成利益空间;退二进三行为还缺乏统一的科学规范的政策引导。

4、政府服务仍需改善。一是建设环境差。工业项目落地难,年列入考核的84个计划开工、续建、竣工项目,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只有12个项目,占14.29%。工业项目推进慢主要在于政策处理,工业用地未实行净地出让的缘故。临港启动区丰华科技的项目,一开工就遭遇群众无理阻扰,无法进场;宜山针织标准厂房项目属于开工项目,至今还未能动工建设。二是项目审批依然繁琐。审批项目设置过多,审批环节繁琐,审批时间过长;部门之间的审批制度不协调,并联审批和联合审批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还需要申请人逐个部门地跑。三是部门重处罚轻服务现象依然存在。新《消防法》实施后,对消防通道有新的规定,许多企业可能达不到要求,主管部门应及时帮助企业提出符合实际整改方案,而不是一张处罚决定书了事。厂房改扩建新规定出台后,许多企业有增加生产建筑面积的要求,企业在厂房设计时,有关专业人员也应及早介入,避免出现事后反复。

三、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如何有效提升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水平,确保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我县实体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建议:

1、落实政策到位,促进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动力。一是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近年来,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和浙江省先后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我县也将出台《关于优化环境促进苍南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有一定的含金量,希望能尽快出台并执行到位,关键是要在税负减免、出口退税机制完善等方面,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二是要努力促进产业升级。我县企业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加快产业升级,已成为提升企业盈利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要加大引导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大力培育规模经济,选择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企业,重点加以培育和扶持,鼓励企业上市,落实专人跟踪帮扶;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做大做强我县工业国字号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要加强职业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交流平台,支持企业家赴高等院校培训和深造,培养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做实业的企业家队伍;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区域合作交流和企业培训等活动,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对于印刷业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发展之路,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如:苍南人在沪企业上海扬盛印务就是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以高品质的产品、个性化的服务赢得市场;统领集团则专业加工票据,获得企业大发展,这都是很好的例子。对于再生纺织业关键是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对其整治不可一打了之,要做到疏堵结合。要尽快启动气流纺标准厂房、印染业标准厂房建设,统一用电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统一污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压力;要加快推进针织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企业做大自主品牌;要建立扶优汰劣的机制,加快发展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企业,逐步改变行业低、小、散状况。

2、推动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要鼓励银行主动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服务项目,允许仓储货单、存货、商标权、专利权、土地承包权等形式的动产及权利抵押,积极推行非全额担保和非完全抵押贷款。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办法、授信制度和授信额度,扩大票据业务和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授信服务。取消企业贷款中间环节收费,禁止强行推销保险、重复评估、收取咨询费等不合理作法。二是要探索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各种方式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充分利用我县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培育催生一批大小财团、投资公司等民间投资联盟和产业投资基金,变民间资本“体外循环”为“体内循环”。三是要努力破解融资难题。要建立对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评价制度,加强对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业绩考核,根据各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情况分配财政性存款;要完善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整合各涉企部门、金融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重振企业家精神和实业精神,提升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一个有好产品、好管理、好信誉、好带头人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将能迎刃而解。四是要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对于恶意的借贷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对于申请破产的企业,要彻查原因,防止将个人责任随意抛给社会的行为发生。

3、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土地存量,化解土地瓶颈制约。一是要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工业用地的市场化配置进程,确保公平公正地配置土地资源,对于招商引资项目、在外苍南人回乡投资项目、本地企业新建或扩建项目,在符合规划和产业导向的前提下,均应一视同仁,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单位资源贡献率,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率。二是要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保障群众的合理诉求;拆迁安置务必做到同步,减少政策处理的阻力;工业用地务必做到净地出让,减少企业投入产出周期;村级返回地指标未落实的,建议代之以合理的征地货币补偿,还历史欠债。三是要盘活土地存量,寻求土地增量。要加快龙港新城围垦区吹填进度,科学做好新区内产业集聚区规划,充分考虑苍南今后发展实体经济的用地需求,工业用地面积规划不宜过小;要开展工业用地清理工作,对长期闲置不用或用而未尽的工业用地,采取收取土地闲置费、依法收回土地、核减用地面积或政府回购再出让等手段,促进项目落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要以县政府出台工业实体经济政策大幅放宽工业项目经济技术指标限制的新规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厂房改扩建,提高现有工业用地的单位产出。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用地退二进三政策,确定合理的分成比例,鼓励城镇中心区、居民集聚区内企业向工业园区或功能区迁移,打造宜居环境,增加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互动发展。建议以金乡镇为试点,只要企业自愿,鼓励二环路内企业迁往金乡工业功能区。

4、改善发展环境,优化政府服务,壮大苍南实体经济。一是要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的前置条件和重复审批,鉴于当前的审批事项基本上是上级政府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设立,取消、削减难度较大,对行政审批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推行联合审批制度,是在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得到实施的前提下,提高审批效率现实的有效途径。强化对部门行政审批绩效的监管,健全审批责任的追究制度,对超越职权审批和不按规定实施审批的,要严格追究审批部门负责人和审批责任人的责任。二是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村霸、地霸、行霸,坚决查处各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企业经营权益的非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禁止强制企业提供赞助、资助、捐献财物,征订各类报刊、书籍;禁止强行要求企业参加法定保险项目之外的保险;停止以各种名义对企业过多的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规范对企业的各类检查活动,建议实行政府部门对企业检查活动在县效能中心备案制度;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执法行为,防止“吃、拿、卡、要”。三是要鼓励企业创新。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有关政策,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把对企业的财政性奖励和补助的重点转移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中小企业在经济低潮期苦练内功,提升竞争力,逐步向科技型、自主研发型企业转变。四是要打造好政府服务平台。要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发挥苍南浙大博士后基地的作用,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中小企业提供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支持;要打造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支持和帮助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大型产品、技术展览展会和合作交流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要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融资、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紧密融合。

建筑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全面了解我市建筑业发展现状,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市委政研室对我市部分建筑企业、县区及市直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了我市建筑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建筑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群众就业、增加财税收入、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给建筑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日益凸显。*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年、*年分别实现*亿元、*亿元,总产值年均增速达*%,高于全省*个百分点,超过全市gdp增速*个百分点。*年至*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保持在*%以上、高于全国近*个百分点,建筑业税收平均占全市税收总量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万人。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高。从建设领域看,逐渐从房屋、道路、水利工程等传统领域向*g基建、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拓展。从建造方式看,逐渐从主要依赖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方式向靠科技创新驱动的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转变。从组织模式看,逐渐从以工程指挥部为主的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向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演变。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从*年的*万元/人提升至*年的*万元/人,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产业主体快速增长,竞争能力持续提升。全市建筑企业总数从*年底的*家增加至目前的*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家(特级*家、一级*家、二级*家、三级*家),驻洛央企*家,产值*亿元以上重点企业*家。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市建筑业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产业增长后劲不足,高质量发展基础尚不牢固。特别是受疫情、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市建筑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不少难题亟待破解。

(一)项目供需矛盾突出。调研中,虽然县区和市直单位认为政府谋划建设项目数量充足,但企业普遍反映缺少合适的项目,存在“无活可干”或“有活不愿干”、“有活干不了”的情况。比如,今年住建部门谋划了市级重点市政路桥项目*个,但九都快速路、南山大道西延等*个项目尚未进入招投标阶段,不少主营业务为市政工程的建筑企业今年上半年未承接项目、处于停工状态。比如,今年以来城市区新开工楼盘*个、同比下降*%,相关建筑企业业务量出现明显下跌。究其原因:一是部分项目缺乏资金平衡方案导致招标困难。政府主导项目以公益性居多,县区和市直部门往往以“政府信用+资产担保”的传统思维谋划项目,缺乏对项目的经营性和盈利性包装设计,项目投资与收益无法实现自我平衡,导致项目投融资吸引力不足。在申请专项债或对接政策性银行融资过程中,常因存在增加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而被拒。部分央企虽然具备承接项目的实力,但由于对项目能否按时回款信心不足而放弃投标。二是部分项目标段相对较大,导致中小企业无法承接。我市建筑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项目承接能力有限,在整体承包的大中型项目上缺乏投标资格。实际工作中,由于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拆分有所限制,政府部门在项目规划中对拆分招标比较谨慎,绝大部分项目以整体承包方式招标,仅在项目过大或为了缩短工期时选择分段招标,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项目的机会。三是下游产业不景气导致项目数量减少。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房地产行业因为受市场大形势和本地去化存量影响,房地产企业开发积极性不高,导致上游的建筑企业承揽项目数量随之大幅减少。

(二)产业资金严重短缺。建筑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我市建筑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自有资金有限,融资能力不强,资金紧张成为企业当前最为突出的瓶颈问题。由于流动资金不足,有的企业被迫减少承揽工程数量,有的企业陷入“干了等死、不干饿死”的困境。比如,调研中,河南信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新天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反映,由于资金短缺,今年以来企业无力承接新项目,导致裁员减薪、拖欠合作伙伴款项,发展举步维艰。究其原因:一是垫资多。目前,建筑业市场竞争激烈,有的建设单位利用建筑企业急于承揽项目的心理,将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转嫁给建筑企业,迫使企业垫资施工。实力雄厚的央企和外地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也将垫资施工作为击败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亦不惜以垫资为代价参与竞争,且承接项目越多,垫资额越大,资金链断裂风险进一步加大。二是回款慢。建筑企业普遍反映市政工程拖欠工程款数额较大、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有审计时间长、工程决算慢等,企业迟迟拿不到工程款。部分企业反映,总体上收到工程款的比例不足*%,平均回款时间拖延半年至*年不等,甚至个别“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实施的项目至今仍没有结算。三是融资难。我市建筑企业融资方式少、渠道窄,整体融资难度大。建筑企业所需融资的金额较大、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特别是洛阳银行等并入中原银行后,原多家银行授信变为一家,授信额度大幅下降。部分建筑企业由于贷款归还不及时、拖欠上下游企业账款遭到起诉、受到环保行政处罚等原因降低了征信,进一步加大了融资难度。虽然银行推出了“项目贷”等融资产品,但大多数需要市级以上国有平台公司担保,而国有平台公司认为担保风险较大、不愿担保。

(三)产值税收大量流失。据相关部门统计,*年城区公开招标的房建项目共*个、工程金额*亿元,其中外地企业中标*个、*亿元,分别占到*%、*%。由于建筑业产值税收在总部或子公司注册地核算,我市众多项目被外地企业承包,产值税收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一是本地企业资质等级较低。除市政项目领域符合资质要求的本地企业较多、多数项目由本地企业承接外,交通、水利等领域符合资质等级要求的本地企业较少,绝大部分由外地企业承建。据行业部门统计,外地企业在非市政领域基本占到全市*%至*%市场份额。二是部分企业外迁。近几年,我市连续有建筑业央企外迁,带走了部分产值税收。比如,*年中铁十五局集团迁往上海,*年中铁十五局第六工程公司迁往南京、中铁隧道集团迁往广州,特别是中铁隧道集团的外迁直接导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减少*亿元、占全市*%。

(四)转型发展步伐缓慢。我市建筑企业以传统建筑领域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少,亟待转型升级。主要表现在住宅、道路等传统基建多,*g基站、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领域少;
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不多,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仅占全省的*%;
传统作业方式多,运用绿色环保、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建造方式少。究其原因:一是建筑企业抢抓产业“风口”意识淡薄。国家《“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把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推动建筑业从碎片化、粗放式、劳动密集型等旧的发展方式向集成化、精细化、技术密集型的新发展方式转变。一些企业缺乏主动转型意识,对产业发展新“风口”认识把握不足,存在传统路径依赖,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有出局的风险。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建筑业人才短缺,建造师、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总量偏少,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等技术工种持证*人,仅占建筑业从业人数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主营业务科技含量低,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推广应用力度不大,经营管理现代化规范化程度低。三是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不足。我市建筑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扎堆分布于房屋建设等产业链低端环节,专业化分工不足、“专精特新”企业少,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偏低,竞争较为激烈。

(五)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我市建筑业营商环境评价整体在全省排名靠前,但是企业普遍反映在环保管控、劳动监察执法、司法诉讼服务等方面还有差距。比如,有的县区环保部门采取“一刀切”做法,导致一些建筑工地停工、半停工,造成企业延期交付、违约赔偿等损失。有的劳动监察执法机关将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责任简单归责于企业,造成企业疲于应对甚至二次支付。有的司法机关在诉讼中动辄对企业采取冻结账户、划转资金等强制措施,给企业造成资金周转等方面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环保执法不够精准。在已经出台的扬尘污染防治政策中,只有一级管控明确了具体停工和复工时间,二级、三级管控具体复工时间缺乏明确期限,往往是“另行通知”,给企业生产造成被动。二是劳动执法不尽合理。有的劳动监察执法机关处理农民工欠薪纠纷时以维稳为主要目的,即使诉求不合理也要求企业先拿钱息事宁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正当利益。三是司法服务保障不够到位。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前,缺乏与建筑企业进行必要的沟通,依法慎重适用财产强制措施的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三、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精准施策,打好“组合拳”,推动产业发展尽快走出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谋划储备,优化项目供给。坚持把增加项目供给作为拉动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持续强优势、补短板,推动项目数量、质量双提升。一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聚焦新基建以及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县城扩容提质、集镇建设、产业社区建设等重点领域,深入谋划一批项目,建好重点建设项目库,做细做实前期工作,为项目开工做好充足准备。二是科学规划项目资金平衡方案。树立整体性、系统性思维,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项目投资收益平衡方案,通过积极探索片区开发、项目捆绑、运营前置、资源整合等方式,努力实现建设资金整体平衡,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率。三是优化项目承包方式。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量对大中型项目和综合型项目进行拆分招标,鼓励央企对总承包项目进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保持建筑业市场整体平稳。四是进一步支持房地产发展。增加城市更新改造项目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大安置房、青年公寓、人才公寓、廉租房等政策性住房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回血,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项目。

(二)凝聚政银企合力,破解资金瓶颈。充分发挥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作用,拓展融资渠道,加快资金回笼周转,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一是完善政策支持。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完善企业贷款延期、税费缓缴、财政补贴等方面扶持政策。规范工程价款结算,完善工程款支付、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约束机制,探索建立建设项目抵押偿付制度,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二是加强金融服务。通过召开融资洽谈会、发布融资需求等方式,促进银企对接,为建筑业提供精准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符合条件的建筑企业的信贷支持,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开展以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在建工程等为抵押和以应收账款、股票、商标权、专利权为质押的贷款业务。支持建立建筑业供应链金融平台,降低建筑企业成本。三是完善信用体系。大力推进信用等级差别化管理,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引导企业加强信用建设,将信用评价结果与银行贷款额度、工程担保等相关联,推动信用变“资金”,进一步拓宽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三)强化政策引导,减少产值税收流失。充分考虑建筑业产值税收核算特点,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把更多产值税收留在本地。一是推动建筑企业本地化经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出台奖励政策,吸引市外大型建筑企业将总部迁入我市或设立独立法人性质的全资子公司,将其经营产值税收在我市申报。推动本地建筑企业升规入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和企业逐个摸底排查,精准帮扶指导,确保应入进入、应统尽统。二是积极开拓市外市场。鼓励本地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资质等方式向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参与外地市场竞争,开拓新的产值税收来源。发挥驻洛央企外埠市场拓展优势,为央企提供优质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服务;
鼓励建筑企业与央企、外地大型企业组建联合体承接市外项目,不断提高市外市场份额。推动基础条件好、发展意愿强的企业纳入省级重点支持企业名录,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

(四)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企业提质增效。转变发展理念,把握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抢抓新基建、环境基建、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业新“风口”,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一是抓好企业培育。推动差异化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向工程总承包集成化管理发展,参与高端市场竞争,扶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技术型方向发展,在细分领域做到“小而精”、“小而专”。二是拓展业务领域。推动建筑企业抓住产业链关键环向上下游延伸,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建材生产经营等领域渗透,实现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三是推动生产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施工总承包、bt(bot)、ppp、epc等项目运作模式,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效益。四是加大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打造高素质建筑业工人队伍。引育建筑师、工程师等高级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等专业管理人才;
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建设,加大政校企合作力度,依托洛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平台,培养更多建筑业技能人才;
发挥特色优势,引育一批古建筑、乡村建设运营等领域特色本土人才。

(五)加强服务保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结合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升政府和司法服务保障水平,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一是推动政企沟通联系制度化。完善领导干部包联服务企业制度,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复杂问题集中研判、共性问题政策转化、个性问题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二是强化精准管控。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优化建筑领域污染防治和疫情防控差异化管控措施,科学确定管控起止时间,建立建筑企业管控“正面清单”管理机制,将建筑施工扬尘管控、疫情防控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促使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对“正面清单”和信用良好企业,不得“一刀切”实施停工停产措施,尽量减少管控对企业、工地的影响。三是提升行政执法和司法服务水平。坚持理性规范、包容审慎,妥善处理有关工程价款结算、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建筑领域常见法律问题。建立健全建筑行业诉讼调解机制,整合法院、民调组织、行业协会、仲裁机构等调解资源,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协商、疏导等方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格规范诉讼保全措施,慎用冻结、划拨流动资金等手段,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留出空间,防止出现“办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的情况。

相关范文推荐
  • 09-26 最新学校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学校田径队训练计划(大全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
  • 09-26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
  • 09-26 最新幼儿园家园工作方案(汇总8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幼儿
  • 09-26 2023年大班美术教案毕业典礼海报(优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
  • 09-26 最新班委述职报告体育委员(精选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
  • 09-26 公安公务员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民警(通用6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么,我们该怎
  • 09-26 2023年万名干部进万家万家活动方案 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工作总结(汇总5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
  • 09-26 2023年应聘求职简历(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应聘求职简历
  • 09-26 2023年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
  • 09-26 最新大学生旅游问题调查报告(精选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