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优秀9篇)

最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优秀9篇)

时间:2023-09-26 14:46:35 作者:影墨最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优秀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一

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是面向全球经济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企业;是正在拓展中的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新型产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因此,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我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围绕把“把晋中建设成为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带和城市群”的战略目标,“十一五”期间晋中市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为方向,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基本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强市。故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晋中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实现农业发展质的跨越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晋中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晋中市将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修订农业政策的基点,提出了“遵循突出特色、优质高效的原则,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素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框架。在促进农业基础建设方面,主要从资金技术上予以扶持,同时加强社会化服务工作,合理调节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对晋中市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进行“优增劣减”的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更趋优化;在巩固提高龙头企业方面,重点抓粮食、饲料加工业,畜禽产品等龙头企业建设,从而确保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且稳步推进,不仅在龙头企业、农村组织化、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生产原料基地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而且推动着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优化,其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实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优势农业发展促进经济总量逐年增长

近年来晋中市以各县(区、市)自身的资源特点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区域化布局,以突现区域特色,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两区三带”建设已初具规模并逐步产生着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截止,晋中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突破400亿大关,达到445.3亿元,较288.5亿元翻了近一番,平均年递增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4.41亿元,较20增长1.7倍,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由年的60.25:5.46:34.11:0.18调整为20的56.98:3.44:36.71:0.17(按90不变价计算);粮食生产连续4年保持稳定,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年总产量和单产水平为12.4亿公斤和310公斤,较2000年增长1.57倍和1.53倍;肉蛋奶产量屡创新高,2005年总量达到31.7万吨,连续4年稳居全省首位。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首先是农田灌溉条件大为改善。到2005年晋中市共建成水库9座,总蓄水库容量为11292亿立方米;修筑固定渠道12878公里,建成机电排灌井12285处,机电装机容量和机电提灌面积达到15.18万千瓦和157.97万亩,机电提灌面积占总耕地的比重由2000年的27.2%增加到2005年的31.1%;水田水浇地面积为190.7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37.51%,较2000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达7.11亿千瓦时,比2000年6.49亿千瓦时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水利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晋中市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其次在农村交通、道路、通讯、生活等基本设施方面建设。截止2005年晋中市农村通自来水、通电、通电话和通公路的村数达到2606个、2760个、2634个和2705个。分别占到总村数的94.42%、100%、95.43%和98%;共拥有固定和移动电话85.7万部,按乡村人口计算平均每3人即拥有一部;共实现乡镇等级公路里程达到6674公里,除个别偏远山村外,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部分村实现了村内路面硬化;共建成各类农产品集贸市场112个,基本涵盖了晋中市11个县市(区),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必要的平台。

农业做为天生的弱质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因此,如何从根本上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倍受各级政府所关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强,使其与城市间的差距有了明显缩小,这就为创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农民潜在购买力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创造了条件,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了渠道,同时也为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准备。

3、农机服务产业推进机械化的发展

截止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8.5万个,从业人员数13.22万人。其中:农机户8.44万户,比2000年增长41.13%,占到了全市农户总数的12.18%;农机专业户达到1.71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0.38万户。农机服务队伍的壮大直接推进了晋中市机械化水平的提高,2005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59万千瓦,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机械动力7.64千瓦/公顷,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54万千瓦和2.33千瓦/公顷。拥有各类拖拉机及配套机械和农用载重汽车7.61万台(套)和0.87万辆。年末机耕面积、机播面积和机收面积357万亩、255万亩和7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比重分别达到了71.71%、51.24%和15.22%。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10.95亿元,其中农机户经营总收入为10.35亿元,每个农机户年均收入1.23万元,户年均纯收益达到6600元。

伴随着晋中市农业机械化的提高,一方面通过应用节本增效技术和抢农时、抗灾害,确保了晋中市农产品产出率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既通过发展农机服务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又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晋中市现代农业建设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4、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晋中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晋中市共有各类农业科技和服务单位661个,各类科技人员2033名,其中具有初、中级以上职称的占到70%以上,平均每1000个农民中就有2名农业科技人员。这些科技单位和人员不仅在承担关键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市政府的倡导下,对农民培训教育服务也进行的如火如荼,由于培训农民是致富农民乃至改变农民命运的治本之策。因此晋中市对农民不仅要培训就业技能,而且要培训务农本领。2005年,晋中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3.5万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人数1.2万人,劳动力转移率达到70%以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到5万余人次,基本形成了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和地区性特色产业,分专业,按需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格局。

5、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晋中市本着“大中小型并举,高中低档并重”的原则,扶持和发展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2005年全市有营业执照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发展到260余家,销售收入达到36亿元,带动农户31.5万户,实现农民增收4.1亿元,年转化农产品20亿公斤。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76家,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上亿元农副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企业达到10家,销售收入达到15.2亿元。与此同时,一批续建和新建加工项目正加快进程。其中有介休市天盛公司在建的20万吨饲料加工厂;平遥牛肉集团建设的3万头肉牛屠宰生产线;龙海实业公司建设的50万吨饲料加工生产线;左权顺康公司建设的核桃深加工项目等。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晋中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吸引了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和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落户晋中,其中有全国500强企业娃哈哈集团年产1.2亿瓶果蔬饮料生产线;古船食品公司日处理500吨小麦生产项目;古城乳业鲜牛奶加工等大型项目等。随着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但使晋中市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得到延伸,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同时还就地解决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农业就业。一方面是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作为加工企业的产业工人,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地非农就业。

6、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晋中市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克服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全市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2005年晋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5元,比2000年绝对量增加1113元,增长150.55%。从收入结构上:首先,工资性收入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2005年晋中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达到1518元,比2000年增加845元,增长79.65%。在农民基本收入构成中,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之比由2000年的31.1:68.9,变化为35.8:64.2,工资性收入比重稳步增加。其次,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多年来,晋中市一直着力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基本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食草动物和特种动物养殖;在生产费用上升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共同影响下,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人均仍达到元。显然,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第三,农村个体私营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重要来源。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趋势的演进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正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重要来源。2005年晋中市农民从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获得收入人均574元,较2000年增长50.26%。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22.19%。

实现农业现代化归根结蒂是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从现阶段晋中市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看,农民的收入渠道正趋于多元化,增收能力也渐趋增强。而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促进农业投入的增加,这也就为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农民生活将会得到更大改善,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步入一个更加富裕的新阶段。

通过对晋中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从基础设施的改善到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从农村组织方式的改变到服务体系的完善,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到农村经济总量的增长,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和影响。

二、制约因素

1、分散经营的制约

由于以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受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理念趋于自足。部分农村农业生产仍然以人力畜力为动力,靠农药化肥及良种以及农民丰富的种植耕作之经验来保产增产。因此,就农户生产情况看,耕地规模、机械化装备水平、信息化程度、应用科技含量以及经济实力等现状与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仍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2、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农村信息化发展落后

由于分散经营的小农意识在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自身缺乏合作意识,现有的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数量不多、档次不高,有些合作组织甚至在成立之后没有发展起来而消亡了,使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此外,目前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也缺乏较为有力的信息体系支撑,为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面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更未形成农业产业化信息网络体系,从而加剧了市场风险。而农民一般不具备独立获取准确供求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因此,当供需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不仅可能存在产后产品不知如何卖的问题,同时还存在产前不知种什么的问题,这必将造成了农产品生产大幅的波动和农产品价格的起伏不定。

3、科技转化推广机制不健全的制约

晋中市农业技术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即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增产技术多,质量安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贮藏保鲜技术少;科技成果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少。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往往较少考虑地域需求结构、资源禀赋的差异,常常在平原与山区、旱地与湿地推广雷同的品种与技术,从而无法以技术带动农业结构的升级。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中,一个较严重的弊病就是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与农民教育培训彼此分离,缺乏统筹协调。一方面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与农技推广工作间联系不够紧密,结果农民不仅文化素质低下,而且获得新技术信息的机会严重缺乏,致使技术创新成果扩散的速度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农业科研和推广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二者之间没有建立起经常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的机制,这种科研与推广工作的不衔接不可避免地使农业科技系统内部技术转移的效率低下。而且,由于政府直接管理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加之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新技术就难以落实到户到田。

4、农村信贷的制约

农业不仅是弱势产业,同时又具有高风险性。而现阶段晋中市许多农户和农村企业一方面不具备获得商业贷款所必需的担保或抵押条件,即便条件具备也因繁琐的手续而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由于其资金需求大多具有规模小、时间急、频率高的特点,正常的金融机构出于信贷交易成本和收益的考虑,很难满足这类资金需求。因此农户和农村企业希望通过正当融资渠道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愿望较难实现。为实现融资的愿望不得不将目光转移到民间借贷,无形中大幅增加了经营成本,这是多数农户所不愿看到的。

5、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制约

就晋中市农业产业化现状看,仍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带动力偏弱,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传统产业层次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农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有限,现代营销体系仍需完善。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以看,由于我国对农产品市场调控手段有限,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就降,农产品产量减少价格就涨,加之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很难从加工流通环节获取更大的收益。

6、部门和县域间协调的制约

目前晋中市仍然存在单一刻板的农业部门管农业生产、商业部门管产前生产资料供应和销售、工业部门管产后加工、外贸部门管农产品出口、银行管资金的状况,这种各司其职的管理分割势必造成农业产业链被切断,直接的后果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很难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而且,在市场有所波动时,造成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契约关系的不稳定性。其直接后果,一方面阻碍了农业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使之难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优化组合,不利于晋中市发展竞争实力超强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阻碍了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政策支持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在财政、信贷、税收政策上,如投资建设的重点主要是粮棉油等生产项目,多种经营项目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就很难获得支持。

7、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的制约

总体而言,晋中市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农村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整个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仍高达65%,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收入还不足50%;且农业内部的畜牧业所占比重不足40%。粮食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仍较高,粮食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高达80%,优质农产品的比重仍然较低。农业区域化布局尚未普及,“小而全”的问题仍较为普遍,产品和产业优势不突出。

三、建议

1、土地应实现规模经营

在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和推动土地适当向农业大户集中,也可有组织地实行股份制,以投资入股的方式把应得的承包土地作为资本,集中起来统一使用,使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2、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层次

晋中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从粗放经营的数量型发展战略向集约经营的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的转变。第一,应尽快改变目前晋中市农村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破”、“散”的状态,同时对农村基层科技推广人员全面落实政策,使他们生活有保障,从而能扎根农村作贡献。第二,调整农业科技推广成果奖励政策,对有贡献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予以重奖。第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农民培训及“绿色证书”工程,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深化农业结构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第四,把技术与地域需求结构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引进高新技术、增效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因此,当前晋中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着重于面向市场重点发展专用动植物良种、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特色产品加工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保鲜储运包装技术、信息和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网络技术等。

3、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晋中市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抓手应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发展并完善优势产业带,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这是调整和提升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工作,既有利于形成专业化、区域化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格局,也有利于促进加工、储运和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实施品牌战略,这是加快晋中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捷径。

4、信贷政策应有所调整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这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因此,晋中市应结合本市实际,尽快建议和敦促相关金融部门制定管理办法,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设立、运作、监管、市场退出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农户真正得到低成本的发展资金。

5、农协组织还应做大做强

应形成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起规模较大的融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要素流通于一体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以便能够经受住市场变化的冲击。从而使其社会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通过组织化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通过入户调查我们发现加入农村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农民比没有加入的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因此让农民在经营农业中富裕起来不能只从生产环节入手,应当从农业增加值的角度考虑增加农民收入思路,让农民尽可能多的分享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利润。

6、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二

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乡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总结经济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安排部署今年经济工作,动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任务,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会上,乡党委李书记还要从全局发展的高度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两方面意见。

一、经济工作的简要回顾

是我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全乡上下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按照区委“稳中求进,稳中见好”的工作思路和乡党委确立的“做大园区、做精煤炭、做活商旅、做好民生”的发展战略,以“调结构,促转型,抓民生,保增长”为重点,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为方向,全面加强平安、富裕、和谐口泉建设,全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1、以财政税收为主的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国际金融的严重冲击和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全面停产的严重影响,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紧紧围绕财政税收突破10亿元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扩大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确保我乡的经济在困境中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好势头,财政税收一举实现152040万元,同比增长83.2%,其中国税完成147560万元,同比增长54.6%;地税完成4480万元,同比增长92.3%,位居全区各乡镇之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6元,比上一年增加243元。其它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区下达的任务。

2、工业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崛起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一年来,全乡共引资49.0224亿元,新上、技改、续建的各类项目共有8个,其中上亿元的项目有5个,总投资29亿元的同忻井田项目已正式生产;总投资13.4亿元国投电厂项目基本完工,预计今年5月并网发电,与此同时,同塔建材、金宇高岭土、七峰山水泥、三兴运输公司、福龙生物科技等项目也全部投产达效,为我乡经济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标志着全乡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3、“三农”措施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一年来,我乡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以建设城郊型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和农村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一是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五法、西万庄八千亩农业综合开发、杨家窑现代农业园区、农田林网建设、人畜饮水安全建设四项工程,获得市评“优质工程”、区“一等奖”。全年共新打机井18眼,新修防渗渠32公里,杨家窑新建现代化高科技日光温室8栋,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夯实;二是农业生产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了大旱之年减产不减收,确保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年生产粮食9365吨,生产蔬菜33931吨,生产果品2817吨;三是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新建了小营、米庄、墙框堡3个养殖园区,改造了西房子、五法、墙框堡3个养殖园区,通过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奶牛存栏5330头,奶总产量达17100吨,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160元,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四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狠抓“四化四改”工程,农村面貌有很大改观,郊城、大路辛庄、落里湾三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的村级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特别是杨家窑村3.6万平方米的178栋欧式别墅1.2万平方米的120套板式住宅楼,6000平方米的村综合服务大楼全部完工,成为“山西最好、全国一流”的新农村建设样本村。

4、狠抓民心工程建设,和谐口泉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一年来,我乡始终把构建和谐口泉、抓好民生工程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六个全覆盖”工程扎实推进,全乡共投资6545万元,完成公路建设31.12公里,对12个村的主街道和村连村公路进行了建设;完成了13个村的饮水安全工程;新建9所学校;新建11处村级卫生所(区任务8所);为16个村实施了光缆进村入户,与此同时,我们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大病救助等体系,确保农村困难弱势群体有房住、有衣穿、有病看、有饭吃、有活动场所。全乡1336户低保户、155户五保户做到应保尽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9.6%,群众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乡除山区采煤沉陷搬迁村因移民搬迁没有建设村民文体活动场所外,其余各村全都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体健身广场等,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体活动。

5、机关效能文教卫生信访等工作成绩显着。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机关效能”、“行风评议”等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全乡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乡政府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信访民事调解中心三个中心,各窗口单位统一办公,极大了方便了群众来乡办事。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加大团妇兵等方面工作,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乡团委、乡工会、乡妇联被评为“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山西省乡镇工会标兵单位”、“区三八红旗集体”,为构建和谐口泉做出了新贡献。

总的来说,是我乡发展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经过全乡上下的共同

努力,实现了年初的各项预定目标。但我们仍然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构调整仍处于艰难爬坡阶段,推进产业多元化、新型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全乡煤矿基本处于停产状态,财政税收压力较大;三是民生工作欠账仍然较多,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养老等保障问题急需解决;四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尚不稳固;五是地质灾害严重,山区移民搬迁村的村民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六是部分同志工作状态不佳,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与全乡经济跨越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乡人民群众的期望格格不入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二、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迎接挑战,力争保持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一年。按照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乡党委、乡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综合分析当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实事求是地提出我乡今年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稳中推进、稳中增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乡党委确立的“做大园区、做精煤炭、做活商旅、做好民生”的发展战略,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力求在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上有新进展,力求在项目建设,转型跨越上有新突破,力求在新农村建设,创新发展上有新举措,力求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有新成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为建设“平安、富裕、和谐”的新口泉而努力奋斗!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初步确定全乡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

——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3亿元;

——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实现22亿元;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实现21.5亿元;

——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6.8亿元;

——乡镇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3.9亿元;

——财政税收完成区下达任务,力争达到20亿元;

——人均纯收入实现6600元,比净增594元;

——养殖牲畜存栏,奶牛6500头,生猪13000头,羊25600只,鸡18.5万只。

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立足“五个推进”,实现“五大跨越”,即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全面实施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创优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促进口泉和谐发展,努力在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创优发展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口泉五方面实现新跨越。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1、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一是加快保护地建设步伐,按照“成片发展,土地增值,农民增收”的原则,在大运路两侧的大路辛庄、辛寨、落里湾、赵家小村、米庄等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00亩;二是突出无公害特色,壮大优质葡萄品牌。我乡已成功举办了两届葡萄采摘垂钓节,我乡的无公害葡萄已在全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年内,全乡重点示范推广葡萄果穗套袋技术600亩,力争无公害葡萄种植突破亩,打造绿色品牌效益,带动全乡林果业高效发展。三是强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年内,重点完成西万庄一带盐碱地改造10000亩;完成配方施肥5000亩;推广完成玉米黑穗病防治技术30000亩,确保全乡粮食稳产高产。

2、继续完善提升养殖业。现全乡有规模化养殖园区10个,去年我乡改造提升了3个园区,年内,重点对其它7个旧园区逐步改造提升,确保全乡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3、狠抓生态绿化建设工程。年内,(1)完成五法、西万庄8000亩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林网配套、计划栽植新疆杨6000株,柳树株,松树及其它树600株。(2)完成环城高速公路林带拓宽工程,两侧全长10公里,由原20米林带拓宽至50米。(3)完成堡子店1000亩经济林建设工程。(4)巩固大路辛庄、郊城、上窝寨新农村绿化成果,增加2—3个绿化达标村,全乡围村植树总计约15000株。

4、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年内,(1)配合区开发办完成投资400万元的大路辛庄3000亩农业综合开发。(2)全乡新打机井12眼,新建蓄水池3个,铺设输水管线1700米,修建防渗渠15公里。清淤口泉河道6公里、甘河2公里。(3)进一步做好人畜饮水建设工程。(4)完成冬汇地3.5万亩,夏浇6.4万亩。

5、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年内,重点抓好米庄、落里湾各16栋农民住宅楼的建设,力争今年5月份开工;抓好赵家小村、榆林、辛寨三个区重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和山区采煤沉陷区各村的移民搬迁工作。同时,各村要高度关注民生工作,强化“四化四改”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狠抓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确保乡村面貌再上新台阶。

(二)坚持以项目建设,产业转型为重点,着力在经济发展跨越上取得新突破

1、抓好项目建设进度。,我乡拟新上、续建,技改和达成意向的项目共有7个,总投资42.7874亿元,其中,投资上亿元的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投资5000万元以下的2个。年内,重点抓好投资28亿元的同煤大唐热电2300mw二期(扩建)工程的开工建设,抓好投资13.4亿元的国投电厂的续建工作,抓好投资8224万元的大同市世纪星镁业有限公司的续建工作,抓好投资4000万元的大同市有禄活性炭厂的技改工作,抓好投资850万元的大同市多普路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和投资800万元的杨家窑加油站的开工建设,同时,着力抓好投资5亿元的同煤集团同忻矿高岭土烧结砖和投资5000万元的杨家窑联营大酒店意向项目的签约力度,力争这些项目年底竣工。

2、做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按照省、市、区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搞好与省、市、区有关部门及煤运公司的沟通协调,力争年内全面完成煤矿资源整合工作,促进我乡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抓好辖区露头煤、关闭矿井的监管,确保隐患排查到位、整治到位,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3、做大塔山工业园区。年内,我们要充分利用塔山工业园区被列为全省十大重点工业园区的有利机遇,配合市区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完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把塔山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集煤炭生产加工、煤电、建材、化工、及环保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我们要按照“请进来、融进去、带起来、发展好”的原则,增强配套服务能力,加快融入园区发展,着力打造发展平台,不断拓宽发展空间,促进我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加快发展商贸旅游服务业。一是巩固发展杨家窑现代农业园区。年内再新建2个高科技连体日光温室4000平方米,扩大兰花种植规模,种植台湾珍奇水果,满足同煤塔山企业和周边市场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杏树林、水库、荒山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快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区建设步伐;二是墙框堡要抓住引黄水库建设时机,用3—5年时间建成集娱乐、休闲于一体的观光园;三是上窝寨、白洞着力抓好玉龙洞、塔山旅游开发;;四是窑子坡、羊坊、郊城、榆林抓好服务驻地企业项目建设。

5、抓好大路辛庄区域经济循环项目园区规划建设。大路辛庄区域是我乡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区投资的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为切入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农村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提高经济规模和发展能力,改善民生和农村面貌,确实使该地区成为我乡经济发展的亮点。

(1)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移民搬迁工作,确保村民“搬得下、住得好、有出路”,力争年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我乡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工作。

(2)全力做好“六个覆盖”各项任务的后续完善工作,加快农村基础建设,继续深化农村道路建设、校舍安全改造、卫生服务体系、广播电视等民生工程。年内,重点抓好回去村小学、墙框堡小学教学楼的建设,和赵家小村、五法小学配套完善工作,赵家小村硬化道路2公里,落里湾硬化道路0.7公里等各项工程,确保全乡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有新变化。

(3)着力抓好失地农民的养老、就业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生产保障问题,年内完成农业科技培训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科技入户100户,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人。

(4)要进一步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到90%以上。

(5)抓好农民文体活动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的建设工程。

(6)抓好农村低保和大病救助工作,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扶持工作,实现应保尽保。

(7)完善村级阵地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群众活动场所档次水平。年内,米庄、大路辛庄完成新村委会建设。

(8)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信访、稳定基础工作,依法、合理、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全力打造“平安口泉”。年内,重点解决好赵家小村、米庄、落里湾、甘河等村项目建设征地工作和大运路拓宽工程拆迁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强化保障措施,提高落实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全力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扎实干到位,努力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变、重民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主基调。各村要准确把握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按照“约束性指标必须完成、预期性目标争先进位”的要求,更加注重保障民生、保护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型中调结构,努力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成效。

必须转变工作方法。要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创新的的思维,研究解决“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问题。要把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与提高执行能力、提升领导艺术水平结合起来,善于谋大事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必须转变工作作风。我们要牢固树立“不干就是失职、慢干也不称职”的理念,切实增加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得的责任感。要倡导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勤政廉政的良好风气,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考核和奖惩机制,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决心改变服务不到位、发展障碍多、环境不宽松的状况,争创环境优、人气旺、发展快的好局面、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实现预期奋斗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求真务实,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为实现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去年,高新区各项工作打开了新局面,财政总量过亿,征地拆迁、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深入实施“园区带街”战略的结果,是在两区的正确领导和深切关怀下取得的,也凝聚了高新区上上下下努力奋斗、拼搏奋进的辛勤汗水。

成绩只代表过去,20xx年是发展任务更加繁重的一年,也是加速推进新建设更加重要的一年,我们将认清形势,抢抓发展机遇,遵循省市区“扩内需、促发展、重民生”以及今天所签责任书各项具体目标任务的要求,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为高新区发展提供服务,有力促进自身发展,加快城市化、产业化、功能化发展,努力创造小街道大跨越、落后地区越位奋进的“模式”。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到:

一是全力推进征地拆迁,打开发展新局面。以拆迁供地为服务发展的第一要务,与高新国土分局、高新总公司等密切配合,制定详实的拆迁方案,建立专门队伍,全力推进老地案扫尾和等批次新地案实施,推动高标准的安置房建设,逐步由边拆迁边安置过渡到先安置后拆迁,通过拆迁拆出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打开联动发展新局面,创造群众幸福的新生活,树立园区带街的新形象。

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新极点。充分用好、用活管委会的帮扶资金,克服用地等矛盾,全力推进创业中心、村庄整治、社区建设、葡萄园扩建以及去年结转的幼儿园、卫生院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展现园区带街直接惠及群众的成效。配合总公司等单位实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拉开大开发的框架,以超常规发展的美好愿景鼓舞干部群众。积极为现有中小企业做好服务,鼓励提挡升级,推进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产,努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发展服务配套项目,保持自身财力增长。

三是全力落实惠民举措,营造发展新环境。牢固树立“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大环境整治和街面出新改造,切实保护和开发好滁河湾湿地、龙王山等宝贵的生态资源,严守计划生育、安全稳定、拆违控违三条高压线,确保在建国周年、南京解放周年之际为地区发展营造和谐氛围。

最后,我谨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历年来殷切关怀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同志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期望各位能够一如既往地对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年我们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不遗余力地按照既定目标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夯实发展根基,迈实跨越发展的每一步。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四

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街道强化跟踪服务,促进工业企业持续放量生产,继续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滨江新城北部经济支撑区低位进一步凸显。今年来,逸盛、科元、海越等重点石化行业产能的释放有效对冲了因原油价格下跌导致的市场石化产品价格的下滑。1-9月份,街道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384亿,同比增长17.3%。完成销售收入372亿,同比增长17.2%。完成任务出口交货值62.7亿,同比下降11.2%,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6.3亿元,同比增长11.8%,总量列全区第一位,增幅列全区第三位。产能的有序释放确保了经济低位运行大环境下的市场占有率,为经济启暖回升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抓好工业企业“小升规”和上亿企业培育,培育优质中小企业18家,年底有4家企业有望升规,易锻精密铸造产值上亿,裕民机械、恒率电源等3家企业申报“鸿鹄计划”,新增初创型企业15家。受制于石化行业长期低迷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下滑,辖区企业特别是石化企业盈利能力迅速萎缩,企业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区域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巨大。1-9月份,辖区52家规上企业有18家出现亏损,合计实现利润5576.7万元,同比下降88.1%。为夯实街道后续经济发展基础,街道鼓励企业增强发展信心,持续增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发展蓄力。今年,科元乙苯-苯乙烯、变压器油项目、海越储罐及技术改造、天润家园房地产项目等过亿项目依期启动,社会投资活跃。1-9月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9亿元,总量列全区第位。其中限上工业投资()亿元,总量列全区第()位。技改投资()亿元,总量列全区第()位。

2、创新思路、优化环境,多措并举招商选资

20xx年,经发科结合区域实际,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狠抓责任落实,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经过各部门、辖区各站所的共同努力,招商引资工作扎实稳步推进。街道1-9月份累计引进企业56家,累计注册资金1.65亿元,其中三产企业33家,注册资金8381万元;二产企业23家,注册资金8107万元。1-9月累计完成正常性企业税收6.8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81%;新增三产税收231.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5%;引进三产税收3097.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72%。新增三产税收形势严峻,主要原因是辖区土地资源枯竭,有土招商优势不在。加之全区梅山、春晓巨大的优惠政策磁吸效应,戚家山区域招商缺乏竞争力。另外,石化等支柱行业整体不景气,大企业剥离或引进配套三产的意愿不强烈。目前,经发科努力构思招商思路,依托对科元、海越等重点企业平台,将下游产品销售代理商引进入驻,力争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3、科技创新、机械换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街道根据联合开发区、青峙工业区两大工业区的定位和整体发展思路,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重点扶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示范企业和省市区工程技术中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已有裕民机械、海越新材料等5家企业申报20xx年区级工程技术中心,亚洲浆纸申报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恒率电源申报市工程技术中心;引导北仑食品公司争创市名牌产品,永祥铸造和华美达机械做好市名牌复评,逸盛石化做好升级名牌复评,华美达申报省名牌;海越新材料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区长质量奖;宁波电工合金、赫革丽等企业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各项专利申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1-9月份,街道发明申请26件,专利授权9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件,分别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86.7%、160%和450%。引导裕民机械、电工合金等11家企业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完成劳动密集型企业机械换人1072人,提前超额完成全年800人的任务。推进企业工业化与信息化高度融合,海越智能化工厂等四项区重点两化融合项目进展顺利。

4、盘活资源,整合利用,提高土地亩产税收

在可用土地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实施内部挖潜,通过全面摸排辖区特别是联合区域内长期空置的厂房资源,通过厂房出租方式,引进优质二产企业,盘活空置厂房资源,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今年以来,先后有能旭纸业、森泰新材料、普瑞达液压、荣华汽修、腾越生态环保等7家利用联合区域空置厂房,合计利用面积达7万平方米,年增加产值约3亿元。引导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利用闲置土地新建生产厂房29万余平方米,达产后预计年新增产值13亿元。推进应建未建项目1宗,目前恒逸物流仓储项目顺利进场施工。宁波新安东集团将闲置厂房打造成一个产业孵化器——“宁波绿色橡胶智造园”,园区全部启用后,年产值将至少达到8亿元。同时,摸排辖区亩产低于10万元税收的“低产田”底数,倒闭企业通过增加投入、科技创新等措施,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今年预计有永祥铸造等10家亩产税收低于10万元企业能够实现脱贫,超额完成5家的任务。

5、五水共治、生态创建、提升区域综合环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同步提升。今年来,街道先后实施五水共治、省级森林城镇创建、工业生态建设等工作,有效改善区域综合环境。今年,街道将青峙河5条支流列入日常保洁范围,全面落实河长巡河制,加强日常考核,内河保洁水平得到实质提升,上半年区内河保洁考核中列第二位。投资70万元实施宏源路南侧排洪沟改造工程,目前概预算评审结束,即将进入招投标,预计年底前完工。4月份,为迎接省五水共治督查组督查,街道投入6万元对宏源路排洪沟和黄家溪口大排道实施了应急清淤,后续又投入5万元对未贯通的黄家溪口大排道进行了开挖拓宽,全面贯通了青峙河水系,得到了胡奎区长的批示肯定。另外,渡头社区的书记加油项目“护美浃江”工程、浃江大闸公园项目完工,渡头文化广场建设启动,蔚斗二区xx区地下雨污水管网改造进场施工,逸盛石化和亚洲浆纸“中水回用”项目建成投用,区域内治水、供水、节水成效突出。积极防范台风,顺利完成两次防台工作任务,将因台风造成的企业和群众损失降至最低,未发生因台风导致的人员伤亡事故。蒋家造地复绿、林唐造地复绿、低效林抚育、小浃江(青墩段)绿化二期等生态建设项目如期完工,小浃江(青墩段)绿化三期进展顺利,街道省级生态街道创建初验合格,为20xx年度唯一创建成功的街道。逸盛、亚浆和海越三家重点企业环保义务监督已经进入正轨,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提升。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五

该书以时间为逻辑,通过与同时期的国家进行比较,指出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得出具体的解决路径。

中国经济在最近30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例如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且很多的国际上的经济学大家都认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将会在本世纪中叶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前,我也会因为这些表面的现象而高兴,自豪,常常忽略很多的背后的问题。

在中国迄今的发展中,存在着收入不平等以及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资源利用无效率以及环境不平衡,外部失衡,自身的货币升值,教育问题,还有被大家经常谈起的腐败问题等。在这些问题中,在我看来,相对比较重要的是货币升值和腐败问题。

社会就难有向心力,影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在中国,腐败问题是应该要下大力气解决,在王岐山担任中纪委书记后,“老虎”“苍蝇”一起拍,希望中国不要在有刘志军的人物。

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这种状况,现在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所以更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勇敢的面对问题,去勇敢的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这艘伟大的航母才会继续航行,继续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尽管问题很多,细细想来,其实关键在于中国的高速增长是否能够在于维持,中国这个善于“后发制人”的巨人如何在继续发展我们的后发潜力。

在于解决我们国家的顽疾,我们需要“以史为诫”,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获得启示。

在中国悠久历史中,中国曾经长时期处于世界先进你水平,是世界的领导者。由于领先的技术水平以及活跃的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经济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相比较)在11世纪宋朝中国的钢产量达到了15万吨,这个数字是整个欧洲大陆的5倍!但是为什么中国在近代突然就衰落了,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林毅夫在这里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技术,在古代中国由于养育家人的需要,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的生产水,所以自身的创新欲强烈,技术发展迅速,进入近代以后,我们的人口不断增加,使得技术不需要进一步创新,所以,中国便落后欧洲国家。

除此以外,造成中国的技术落后与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中国自古大一统的格局使得中国的统治者想要监控自己的领地,没有更多心思放在自身的经济上。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我们的先辈尝试了很多的方法,例如,在近代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救亡运动,社会主义思潮,现代的重工业优先发展,合作化运动等,有短暂成功的经验,还有令人伤心的失败教训。

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得到了我们认为,暂时是可行的方法,提出“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这一观点。

而比较优势则是一个相互比较的情况,例如中国和美国相比较,美国的优势在于资本,技术,而中国的优势在于人口,劳动力。

我们在发展中国的自身经济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学习的过程,更是融化的过程

因此,我们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最优产业结构发展!“最优产业结构是指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特性的特性的产业结构,就是最优的产业结构;如果违背了要素禀赋结构的特性,就背离了最优产业结构。背离了最优产业结构要付出代价,即效率一定会降低。”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不能仅仅简单提升自己的技术,千万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决定性作用。在中国这个创造奇迹的地区更应该如此,发展自己最擅长的!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有一些问题,中国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在进行赶超战略,的确获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无完事,中国在发展中,利用价格剪刀差将农村的剩余转向城市发展,造成我国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除此之外,我国环境问题严重,只顾中国的物质经济发展,没有在乎环境问题,因为这个是老生常谈,所以我就不再说了。

在这本书中,林老师在提到的中国特色的发展提到了我国的政府问题。

定价格和配置资源。”

中国发展中,我有一个小的建议“大市场,巧政府,”政府应该是仅仅只做一个守夜者,在于监督角色,并非一权独大啊,如今由于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深区的,政府应该放大权,由市场发挥重要作用,价格由市场控制,决定,但是行政命令控制在一个可控之内。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在一些关系命脉的行业,适量打开门道,敞开渠道。

在此,我另外有一个简单的建议,我觉得在发展我们的要素禀赋结构发展,我们更应该发展自身的内生发展,把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因素,在国家发展中,应该重视科技,诸如“天河二号”等这样的成就,我们应该靠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高;重视通过本土企业的成长拉动,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经营效率。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在发展中,我们应该发展中更应该注意与大国的发展,在我国的发展中尽量发展我国的“以和为贵”理念。

在整部书中,让我不仅仅了解了我国的经济历史和经济情况,也给了我关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措施,不仅仅是解决我们的专业-——经济专业,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也会可以借鉴。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六

随着对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业经济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作为一位涉足林业经济领域的从业者,我深感在实践中所见所闻,对林业经济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和体会。下面我将从政策导向、资源利用、经济产值、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政策导向是林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国家对于林业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加大了对林业产业的投入,也规范了林业经济的运行模式,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比如,在一些贫困地区,政府实施了林下经济政策,帮助农民利用山林资源进行养殖和种植,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我深信政策的导向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其次,资源利用是林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林业产业的主要资源就是森林,如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从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来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首先,我们应注重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避免过度伐木和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其次,要推动林业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木材的加工利用率,多出口高质量的木材制品。再次,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挖掘山林的资源潜力,通过养殖和种植等方式,提高林业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经济产值是评价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林业经济可以直接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对于提高居民收入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林地的开发利用效益,林业产业可以创造很高的经济产值。例如,在一些林区,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和休闲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饮食、住宿、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当地经济增加了很大的财富。

第四,生态环境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林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林业资源的利用要注重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森林的自然生态系统。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在实践中看到一些地区的成功案例,通过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保护了大片的原始森林,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最后,林业经济发展应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社会效益。我在实践中的体会是,林业经济发展应注重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比如,通过开发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帮助当地的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此外,林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和绿色制造业的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作为一位涉足林业经济领域的从业者,我的实践体会告诉我,林业经济发展需要政策的导向、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产值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我相信,只有在这些方面努力做好,才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七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在参观了苏州园林、瞻仰了黄鹤楼、听取了专家讲座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宋代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政府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商业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兴盛。这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宋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首先,宋代政府的支持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宋朝政府注重财政政策,重视商业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繁荣,政府实行了开放的政策,鼓励商人来往于南北之间。政府还鼓励手工业的发展,降低税收,减轻商人的负担。特别是在苏州,政府推行了多项扶持政策,如免税、官办、政府投资等,为苏州的商业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技术的创新是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宋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如种植新的作物、改进灌溉系统等,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度增加。此外,在制造工业方面,宋代也有许多创新。如造纸术的发展、水力设施的应用、铸铁术的改进等,为商品生产的扩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技术的创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后世的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

再次,商业的繁荣是宋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宋代时期,商业活动异常活跃,各种市场和商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南方的水运和北方的陆运相结合,商人们可以通过运河和河流进行贸易往来。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商业繁荣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苏州,我参观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商业街区,看到了宋代经济繁荣的痕迹。商业的繁荣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了城市文化繁盛的象征。

最后,文化的兴盛也是宋代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们的诗词和文学作品流传至今。这种文化的兴盛不仅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宋代士人崇尚商业,他们以商业为荣,也以商业为题材进行创作。这种尊商重商的文化氛围,促使了商业的蓬勃发展。文化的兴盛带来的经济价值不可低估。

综上所述,宋代经济发展的心得体会可以归纳为:政府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商业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兴盛。这四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从宋代的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商业的繁荣以及文化的兴盛这四个方面的力量。只有这样,一个国家的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八

林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林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参与林业发展的实践和了解,我深刻体会到了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其中的关键因素。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科技创新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林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林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例如,在林木生产种植方面,研发了新品种、新栽培技术以及如何管理和保护林木,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引进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林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而带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林业作为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只有保护好森林资源,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宜居环境和绿色财富。因此,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切实解决生态恶化和林地破坏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发挥市场机制在林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政府应当更多地引导市场力量,在政策指导下合理调节林产品供求关系,推动林业产业化、企业化发展。同时,不断拓宽林下资源价值,发展林下经济,为农民增收提供更多机会。市场机制的发挥对于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是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林业经济与其他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例如,林木的加工需要木材市场的支撑,木材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又取决于林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的局面,能够推动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市场机制发挥和产业协同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只有在这些方面的不断推进中,我们的林业经济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应当凝心聚力,积极参与林业经济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发言稿篇九

林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林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探讨林业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

首先,我认为林业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过去,林业发展往往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林业经济应当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导资源向效益高、环境友好的领域配置,可以推动林业经济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策作用,提高林业企业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也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

其次,我认为林业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生态保护。林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产业,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了森林公有林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林业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林业,加强对森林采伐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第三,我认为林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对林业经济同样适用。通过加大对林业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可以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举个例子,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林培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通过优化育种工艺和创新人工林密度管理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加强科技创新,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四,我认为林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林业资源是全球资源,林业经济是全球性经济,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作和交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经验交流学习,可以借鉴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同时,多方合作还可以扩大林产品的出口市场,提高我国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林业经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最后,我认为未来的林业经济必须要注重人才培养。林业作为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产业,需要有相应的人才来支撑发展。通过加强对林业专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素质和水平。同时,要注重经过实践锻炼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更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发展既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的延续,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生态保护,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注重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来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林业经济将会实现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