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人格培养论文(大全5篇)

最新人格培养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28 09:33:28 作者:QJ墨客最新人格培养论文(大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格培养论文篇一

一、学校德育教育的改进

1.设置情境,学会反省

我们的德育教育会教给学生们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但是,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德育的基本知识,其本身还是需要社会行为实践的。学生们获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来自学校的理论教育,其基本产生因素还会受到其他学校课程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家庭、学校、社会因素来帮助我们少年儿童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长。我们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很难判断正误、是非不明确、不好判断的故事,可以从学生们的分析中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且帮助他们来提高道德的判断能力。有些故事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其情景真实,源于生活。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换位思考,去体验这种道德两难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层面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过各种道德观点的比较和交流,提升学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学生们学会反省。

2.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助人为乐,为他人服务,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的直接经验积累。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们互帮互助,在学业上相互辅导、监督;分组进行劳动体验;维护学校安全卫生;为低年级的学生做好榜样等等。学生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别人,从中收获快乐、经验,我们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实施。

二、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来看,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生成到发展成长的。事实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体验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丰富、扩展和升华的。

1.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高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到初中去学习、生活,学生们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他们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还是很欠缺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学生走出学校,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在我们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到社区,去发展实践能力、获取直接的社会经验、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们在自身的实践中,思想品质会得到完善,德育意识会有所提升。我们安排学生们进入社区“清理小广告贴”,在清理的过程中,不仅美化了社区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小广告的'危害,使学生们有社会公德的意识。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到社区去慰问老人,打扫社区卫生等等,使得学生们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逐步培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2.在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级的学生也是喜欢玩的,喜欢参加活动的。我们把德育教育与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们可以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开设讲座,讲述有关博爱、责任心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可以组织辩论赛、征文活动,可以组织社会公德调查活动。总之,我们作为高年级的班主任,应当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对学生们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分析,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加以关注。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人格培养论文篇二

1在英语教学中,我惊喜地发现部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具体体现在:

1.1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从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学生基本上能运用以前所学和当堂新授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由课本上的一句生硬的话,学生可以扩充到几句甚至更多。同时我采用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开放性的课堂,开放的思维空间,已成了现今课堂教学的“常规”,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1.2质疑问难的习惯。从课堂教学的现状看,这一良好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学生能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质疑、敢于发问的习惯,这对逐步养成学生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无疑是有益的。在1a第四单元30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内容:单词soccerball是英式足球的意思,但在句子theboycanplaysoccer.中,有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说:为什么在句子中不是soccerball,而是soccer?事实上意思是一样的,但学生这种遇到疑难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发问的精神是真正让人可喜的,自然而然的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也会逐渐养成。

1.3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每堂课的最后几分钟,在相关知识教授完之后,我一般都让学生在听、读、说、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让学生自编对话和短剧,通过极具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不断的磨练提高,建构知识。我留心观察有三分之二的同学能在当天或学习完一段内容后主动进行复习。这样从长期效应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理解了知识,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实际上已是一种创新劳动。

2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创新性思维习惯的养成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2.1浮躁现象严重。在英语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少去听别人回答些什么;有一部分的同学在课堂回答问题时“想都没想就举手发言了”。也有一部分同学思想懒惰,能灵活多变的句子从不愿作尝试,只拘泥于当堂所学的这一种句型。还有一部分人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不良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2发展很不平衡。成绩优秀的同学,有近80%的同学在小组对话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逐步养成与同桌合作的习惯;认为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能参与小组交流对话,大多数同学只是旁听;另外在这部分同学中有三分之一还多不知道该如何提问,如何作答。

2.3学生虽有创造的天性,但由于年龄的局限,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不良习惯会反复出现。

3思考与对策

3.1晓知以理:小学生对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凭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做事。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坏习惯所带来的危害,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鼓励学生“敢问、敢想、敢说”的同时,更要学会倾听,善于吸纳接受同学的观点,力戒浮躁现象。

3.2导之以行:“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地“聚沙成塔”,以逐步帮助学生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要注重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把枯燥、无谓的单词、句子通过图片,事物,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究验证,久而久之,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研究和检验猜想的习惯;要给学生创设一些“犯错”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防止对学生太多的“干扰”和过早的“判断”。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这样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3.3榜样示范。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你的发音非常准确”、“老师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你们的对话很精彩”、“你很善于倾听”、“你的作业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你很善于思考”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习惯。

3.4坚持原则。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做到:对学生的微笑鼓励多一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表现和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灵活支配的时间多一点。以扼制抗衡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养成的消极力量。

3.5持之以恒。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持久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等的要求,必要时,还可以制订一些制度如相互督促,激励措施如加星评比等,日积月累,促使学生学会适时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格培养论文篇三

摘要:创造力人格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至关重要。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力人格的现状: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力人格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小学生态度系统较其他系统弱,批判水平低;女生创造力人格水平高于男生。

关键词:小学生;创造力人格;对策探究;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的一部分,是由一般人格发展起来的,是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意志品质、自我品质等,对创造活动起着激励和保证作用。现今教育部在核心素养中强调创造性人才培养问题。林崇德教授认为创造性人才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总和。车文博教授强调在创造性人格中应有责任心、义务感,这对创造性人格十分重要,但目前已做的问卷中缺少对这一点的测量。因此自编问卷,进行综合并补充测量。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吉林市j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发放2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8份,有效率90.43%。其中男生108人,女生100人。

(二)研究工具

借鉴钱美华、齐璐问卷编制,林崇德、程良道、陈昭仪的问卷划分维度,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编制《小学生高年级创造力人格问卷》。一级指标共分为3个维度: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和态度系统。二级指标:动力系统是好奇探索、兴趣广泛、冒险挑战;保障系统是坚持、敏感、想象、独立;态度系统是自信、自我接纳、责任、批判。共设计40题,经过项目分析,去掉区分度小的题目以及与总分相关低于0.4的题目后,剩余32个项目,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计分法。

(三)数据处理

对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总体水平

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m=3.65),高于临界值3。一级维度水平均衡,动力发展水平最高,态度发展水平最低,二级维度责任的发展水平最高,批判的发展水平最低(m=2.94)且低于临界值3。二级维度进行由高到低的排序:责任、冒险挑战、想象、好奇探索、坚持、灵活、独立和自我接纳、自信、敏感和兴趣广泛、批判。

(二)不同性别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点

总体上,女生得分略高于男生。一级维度中,不同性别小学生在动力系统上差异性显着,女生显着高于男生,t(208)=-1.73,p=0.006;在总分上的得分差异不大,p=0.06。二级维度中,在坚持上表现出显着差异,女生显着高于男生,t(208)=-2.64,p=0.009;在兴趣广泛上表现出显着差异,女生显着高于男生,t(208)=-3.39,p=0.001;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好奇探索上的得分差异不大(p=0.06);在冒险挑战、坚持、敏感、想象、独立、灵活、自信、自我接纳、责任、批判上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

三、学生创造力人格的现存问题与原因分析

目前,态度系统发展水平低、学生批判性差。有如下原因。

(一)传统的“标准答案”仍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

学生仍认为教师说的话全部是正确的,六年级的学生早已习惯接受教师的“标准答案”,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二)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

在传统教学上,教师仍希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听话”,遵守刻板的“规律”,忽视了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随教师的意志而转移。

(三)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被忽视

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虽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属于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的初步逻辑思维;但其思维确实获得了初步完善和发展。也就是说,小学生高年级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批判性的能力,但因具体形象的显着而常常被忽视。

四、学生创造力人格性别差异和原因分析

(一)调查结果

部分维度女生的创造力人格发展水平高于男生。无论是一级维度动力系统,还是二级维度兴趣广泛和坚持维度存在显着差异,皆是女生高于男生。

(二)性别差异原因分析

1.兴趣方面。

男女儿童在兴趣上本身存在差异,埃里克森证明了这一点。通过研究10-12岁男女儿童的游戏特点,发现人格发展理论中的内部空间观念,男生更关注空间的结构性,如:房子的框架,女生更关注内部位置摆放,如桌椅的位置。

2.动机和坚持方面。

女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传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原因,认为女孩一般比男孩更顺从家长和教师,这是由于女生和男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时期不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早熟于男生。

五、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建议

(一)针对批判性水平低,进行调整

1.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不能以维持课堂纪律约束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发展,让学生有提问题的权利、争辩的权利。

2.教师应反思教学中是否灌输给学生“唯一标准答案”等偏激的观念。

3.引导学生合理收集资料,建构知识图式,为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关注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不能被具体形象思维的明显性所隐蔽,应积极关注并开发学生的这部分思维的发展。

(二)针对性别上存在差异,进行调整

1.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创造性人格在生理或是心理上的成熟度,选择更合适的方法引导高年级小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

2.发现兴趣上存在的不同,在组织的活动上要关注不同性别在兴趣上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在动机和坚持方面,针对男生的成就动机和坚持性低于女生现状,可以适当根据任务水平提高男生的动机水平,多鼓励、培养其意志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2]杨小晶,李德勇,孙香苗.小学高年级儿童创造性人格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12).

人格培养论文篇四

一、高中语文人格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高中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大纲都对人格教育给予了说明和补充,高中语文教师也在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大了人格教育的力度,促进了高中语文人格教育方法不断完善。但是,从整体来看,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人格培养上仍存在许多问题,高中语文人格培养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就目前来说,高中语文人格教育问题有:

(1)人格教育定位过于模糊。许多语文教师不明白人格教育的具体目标,在日常教学中仍以书本知识教学为重点,忽视学生能力和人格培养。有些教师则认识不到人格培养在学生长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忽略学生兴趣、意志和精神培养,导致语文教学难以发挥学生德性养成、人格影响作用。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欠缺。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喜欢按部就班地以自我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习惯照本宣科,用现成的课件或老套的教案来教学,教学方法老套、教学手段落后,在相关问题讨论上也会将学生朝着答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极其被动,学习热情不高,个别甚至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抵触情绪。

(3)课外引导不力,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不同,其心理水平、人格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要想提高语文教学人格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兴趣、特长、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格教育。但是,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未能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导致学生人格培养、能力发展不受重视,语文人格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高中语文人格培养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养,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业务能力可给高中语文人格教学带来直接影响。语文教师要想通过语文教育塑造学生人格,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度的人格魅力,能给学生人格养成带来积极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和教学能力,是提高语文人格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首先树立忠于语文教育事业的理想,以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乐,与时俱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其次,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学习、自主学习提高自身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要求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诚挚之心和工作热情赢得学生尊重与爱戴,进而给学生人格塑造带来积极影响。

(二)创新人格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彻底转变陈旧的“以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促进语文人格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优化,为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课堂教学是语文人格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利用合作教学、探究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其次,教师要将先进理念、经验和教学方法运用到人格教学中去,加大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增加语文人格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如在高三课文《阿q正传》教学中,教师可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话剧版《阿q正传》片段,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在课堂讲解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演绎,让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角色扮演审视阿q的性格特征。最后,教师可引导就人物形象、性格、代表性、作者情感进行讨论,论述阿q精神的影响,鼓励学生正视现实与失败,自尊自爱,拒绝逃避与自我陶醉。此外,在课堂教学之际,教师还要加强课外引导,关注课堂延伸,积极通过语文教学实践、课外阅读、课外活动拓展人格教育空间,提高学生人格修养。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不同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正视学生差异,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开展分层教学,以提高语文人格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教师要根据学生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科学制定高、中、低层次教学目标实施计划,明确各个层次的教学要求,然后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分层教学,同时在提问、作业布置和教学评价上也要坚持分层原则,通过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对人格教育的认识,加深学生人格教育感悟。如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层教学进行指导,设置高、中、低层次教学目标:解读作品的构思艺术,了解和学习“歌以咏志”的创作手法(高),感受作品意境和情感,陶冶个体思想情操(中),背诵默写这首词(低)。其次,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分层训练,并就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层评价,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勤学奋进的精神。如此一来,不但满足了优秀学生的求知欲,还培养了中低层次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学生学习和语文教学来说,都是极其有利的。综上所述,学生人格培养具有一定的艰巨性,新课改给语文人格教育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挑战。语文教师肩负学生人格塑造的重大责任,应积极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意义丰富的人格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艺术性,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

人格培养论文篇五

当今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在于创造,而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取代日常教学的措施,而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一切环节中。有的教师认为创新只应针对少数优生而言,其实这是认识上的差异。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儿童均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但是如果不去开发,那它永远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甚至有时会被扼杀,也会自行消失。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特征及创造性品质。

创新思维有以下特征:

一是新颖、独特且有意义的思维活动;

二是思维加想象;

三是灵感的产生;

四是分析思维与直觉的统一;

五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产生无限的热情。因此,应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正在形成的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一个人如果对事物毫无兴趣,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进行思考,更不可能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刻舟求剑》时,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用硬纸剪一只月牙形的“船”和一把“剑”,船上的剑顺船舷掉进江里,船继续前进,剑却在原地不动,学生观后,很快明白了那个人捞不到宝剑的原因,加深了对“刻舟求剑”的含义的理解,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我抓住这个契机接着问:“你有没有办法帮那个人找到宝剑?”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学们激烈地争论着、分析着,尽管有的答案非常幼稚可笑,但毕竟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氛围,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要改变阻滞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主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无拘无束的状态,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自在地呼吸,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破坏纪律和放任自流。”(赞可夫语)当学生处于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时,就会引发想象力,激活思维力,诱发创造力,大脑得到解放,有时会进入顿悟的心理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或意见,允许他们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用严厉的语句训斥他们,也不取笑和讽刺挖苦他们,对于他们一点点的进步便大加表扬,这样,学生会始终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保护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重视思维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应试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结果”,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却十分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就能帮田忌转败为胜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很快得出结论。其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思考的:“第一次赛马时,孙膑看到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就想:田忌的下等马跟齐威王的任何一等马比都是输,还不如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削弱了齐威王的力量,再用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一定能赢。”我接着问:“如果齐威王也调换顺序呢?”学生争着说:“不会的,因为书上写了,他‘得意洋洋’了,根本不会想到要调换顺序。”由此看来,孙膑不仅观察了马,还认真观察了齐威王的人。“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帮田忌取胜?同学们摆摆试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为只有孙膑的办法是最科学的,再次肯定了孙膑的足智多谋。通过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四、开发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教师往往偏爱于求同思维的训练,而忽视求异思维的培养,其实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克服思维的定势,敢于标新立异,拓宽思路,有助于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词语搭配的训练,就是求异思维的训练,如“说”可搭配成“说明、说唱、说理、众说、说服”等不同结构的词,帮学生积累词汇。在给文章分段时,我常常鼓励学生寻求多种答案,语言的表达也尽量采取多种方式,理解课文也应多角度地展开。

五、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的任务。而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它为创新开辟了各种可能的前景,没有想象力,墨守成规,也不可能有重要的创新。在教学中,我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的语言,丰富学生有关的表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瀑布》这首诗较抽象,学生几乎没有亲眼见过,要理解其意境相对困难些,于是我边打开录有瀑布声音的录音,边让学生闭上眼睛,再用生动的、带有情感的语言来描述瀑布这幅画面的意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后如临其境。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向未知方向想象,如《日月潭》这一课,我先引导学生领略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秀丽的风光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日月潭晚上的景色会是怎样的?此时,学生打开了想象的闸门,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的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我们必须立足课堂,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