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清明节高中 清明节英烈视频心得体会(优质7篇)

最新清明节高中 清明节英烈视频心得体会(优质7篇)

时间:2023-09-28 14:43:29 作者:XY字客最新清明节高中 清明节英烈视频心得体会(优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高中篇一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祭扫先烈、悼念逝者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向先烈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在今年的清明节,我所在的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英烈的视频观影活动,让我领略了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下面就让我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视频让我知道了更多的英烈故事

在观看这些英烈的事迹视频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我看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那些身处险境又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英雄。他们可能一刻都没有想过自己的生命会轻易地被夺取,但他们在面对敌人时依然毫不畏惧,甚至用自己的牺牲来向世人诠释了何谓爱国,何谓英雄。这些故事让我更加理解了什么是为国家、为民族,甚至是为人类而牺牲。

第二段:视频让我更加感受到爱国情怀

观看视频之后,我产生了很强的爱国情感。事实上,我们身处一个强盛的中华帝国,我们在走着伟大的发展之路,这正是靠我们国家的强大,并且我们国家是凭着一代又一代英烈的付出建立的。这些心系祖国、矢志报国的英烈们,在革命中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英勇事迹,让我感到了在这个伟大中华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份责任和荣光。

第三段:视频让我更加珍惜生命和时光

通过视频,我看到了那些英烈壮烈牺牲的场面。他们有的年仅十几岁,有的才三两十岁,就这样英勇舍生,给我们创造了和平生活。而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想要珍惜和平,就不应该忘记英烈的牺牲。我开始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时光的宝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光,为国家为社会、为自己去奋斗,而不应该虚度光阴。

第四段:视频让我了解到现代的英烈们

视频中,不仅有那些革命时期的英烈,还有一些现代的英烈,包括军人、公安、消防等岗位。现代的英烈同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感受到的每一丝的平静都是他们为我们守护而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好。这让我更加感受到这个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五段:视频让我更加懂得了传承精神的重要性

我们应当将这些英烈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下去,广大的青少年应该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为国家牺牲,感受到英烈们的奉献与牺牲,这样才能让爱国主义精神得以传承下去。在视频中,一些英烈者的子孙,他们身上继承了父辈的遗志,让我懂得了我们应当怎样让革命烈士生命长存,他们的业绩得以永流传。

总之,通过这场关于英烈的视频观影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的牺牲。英烈们的精神,对我们这一代人是很有启发性的,应该让我们珍惜和平、尊重英烈、忠于祖国,将革命英雄的事迹传承下去。

清明节高中篇二

清晨,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换好衣服,迎着朝霞,踏青去了.

拐了几个弯,便来到了十八盘.山路崎岖,但花红柳绿的十八盘令我神往.尽管爬十八盘是很累的',但我毫不在意.在大自然中遨游本身就是快乐的.

我气喘吁吁地从十八盘上来,停息了一阵,便又踏上了征程.路边的树抽出了新芽,有柳树、松树、柏树、甚至有杉树.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盛开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在树丛中,我又发现了一条岔路,岔路之中更是别有一番景象:绿发亮的树下,点缀着新生的小草,真是别有洞天啊……在那玩耍了一阵,我又回到了大路上,因为我发现那条岔路是条死路.

太阳已升到头顶了,中午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滨海路,要回家吃饭了,我借着午后温暖的的阳光,把这美好的一天记了下来.

清明节高中篇三

清明是中国历法一个重要节气。《历书》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大约始于周代,距今两千五百多年了。作为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主要是祭祖扫墓。时间约在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即冬至后的106天。

节气不同于节日,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识,而节日则含有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涵义。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唐代以前,重视寒食而非清明。后二者“合二而一”。

寒食相传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时骊妃为使其子奚齐继位,逼迫太子申生自杀。申生弟重耳避祸出走。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磨难。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续离开。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者追随,其中有介之推。一次重耳饿晕了,介之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大加封赏,唯独遗忘了介之推。有人提示,晋文公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派人去请介之推来接受赏封。但介之推三次推脱,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吃了闭门羹。介之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东南)。晋文公让军队搜山,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馊主意,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大火起时介之推自会走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未见其踪影。上山一看,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哭拜一场,还在柳树洞里找到一片衣襟,上题用血写的一首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将介之推母子隆重安葬于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他,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生,绿枝随风婆娑起舞。晋文公像看见了介之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折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晋国治理得很好,成为强国。

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不图权势富贵的介之推非常怀念。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此物叫“之推燕”。此后,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还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清明节来历:清明节。

清明节高中篇四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扫先人、祈福未来,缅怀国家英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然而,除了祭祀先人外,清明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插花。在清明节这天,许多人会到墓地或公园等场所,将鲜花插入花瓶,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在学校里,我们也组织了清明节插花活动,让我们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这个传统文化活动。

二、正文

首先,我们了解到插花并不是简单地将鲜花插进花瓶中,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在我们的活动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插花的基本步骤和要点。首先,要准备好所需要的器皿、花材和工具。其次,在插花前要认真观察花材的色彩、形态和纹理,合理地进行搭配。然后,在插花时要注重花枝的高低、角度和间隔,让它们构成一个均衡美观、气氛和谐的整体。这些技巧和要点的掌握,不仅保证了插花的成功,还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插花让我们体验到了清明节的感人气氛。我们看到许多人在墓前默哀、祈祷,感受到哀思和深情。同时,在墓周围,五颜六色的花朵散发着香气,犹如一条花海,给人们带来了一份幽美之感。在插花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份哀思和深情。我们认真准备、认真插花,不是单纯的搬起石头砸死自己,而是在传递对祖先、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在这种氛围下,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祭扫先人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在插花活动中,我们还学习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由于每个人的专业水平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插花作品。这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关键时刻要有条不紊地指挥其他队员,解决难题、完成任务。通过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我们不仅学会了尊重和信任队友,也锻炼了自己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最后,在插花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在表达自己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还在增进和扩大家庭、社区以及学校的凝聚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忘记一些东西,但精神文化和价值观是永恒的,它们越来越需要被传承和发扬光大。通过清明节插花这样的文化活动,我们能够让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尊重传统、放眼未来,从而加强社会和谐、家庭和睦和人类的友爱之间的联系。

三、结论

深度走进传统文化,不仅让我们赋予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更加使我们认识到了历史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通过清明节插花这样的文化活动,我们不仅让自己了解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让我们更有机会去和家人朋友,共同品味、传承这一精髓。在这样的道路上,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一份特殊情感,在这份情感的推动之下,也可以走得更加深入和悠久。

四、致谢

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支持,感谢有这样一次难得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

五、延伸思考

在插花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思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不懂得珍惜时间,不重视协作和交流等等。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传统文化、传承这种文化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和社交能力,努力推动企业、家庭和社区发展。

清明节高中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们缅怀祖先、弘扬家风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应该好好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领悟到正确的家风对我们的意义和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清明节话家风的心得体会,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传承和培养良好的家风。

第二段:思考家人关系(250字)

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重要日子,也是我们表达对家人深深思念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我们应该深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关系。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良好的家风可以让每个人都拥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在我家里,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母亲是温暖的大本营,而我则是家庭的接班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作为接班人,我应该积极学习、用心传承,将家中的传统和价值观一代代传递下去。

第三段:培养家庭氛围(250字)

良好的家风离不开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清明节这个时候,我们有机会反思家庭中的情感互动和交流方式。在我家,我们注重家人之间的尊重和理解,家族中的各个节点都有我们相互关怀和照顾的习惯。这种家庭氛围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我相信,只有建立了真正和谐的家庭,我们才能深化家风的传承和培养。

第四段:传承家庭价值观(300字)

良好的家风需要根植于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可以回首往事,汲取祖先的智慧,思考家庭价值观的内涵。在我家,家庭价值观主要包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学习进取等。这些价值观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发扬的重要力量。通过亲身实践和身体力行,我明白了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

第五段:倡导健康家风(200字)

清明节话家风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是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的行动。我们应该倡导健康的家风,让家庭成为每个人心灵的避风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良好的家庭习惯,注重家人之间的交流和关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家风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和支撑。清明节话家风的意义不仅在于祭拜祖先,更在于我们能够深刻领悟到家庭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对家庭的敬畏之心。

总结:(100字)

清明节话家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家庭的一种表达。通过思考家人关系、培养家庭氛围、传承家庭价值观以及倡导健康家风,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家风,传承家族文化。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先人的日子,更是我们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的时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清明节成为我们传承家风的重要契机。

清明节高中篇六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呢?听我往下说。

每年的清明节都得给我爷爷烧纸。因为我真的连爷爷的样子都看不到。也真的不知道爷爷什么时候去世的。在我小时候,但我不知道什么是死,爷爷在什么时候去世的。现在,我才知道。我老叔、我姑姑、我奶奶和我爸去有坟墓的地方,祭奠我爷爷。当年我以为爷爷还在人世间。

不知为什么,我就从小就没有爷爷的命。

真想跟别人一样,我有一个脾气好的爷爷。真是羡慕别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想用时光机回到过去,把我爷爷拽到未来(现在2019年)。但是,我没有时光机啊!

清明节高中篇七

主持人:从今年开始,清明节成了一个法定的节日,这当然跟它有着丰厚的文化背景和广泛的民间基础是分不开的。这个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首先,它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听听跟它有关的故事吧!

甲: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主持人:就这样,这个节日逐渐在民间得以推广,形成了有着自己独特风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番吧!

清明时节,民间开始种植蔬菜、果树。蚕农在清明夜把蚕种裹在棉衣里进行孵化。

这天,人们纷纷上山踏青。不上山的,上城墙绕城而走,叫登高踏青。有些地方还有节场和赛会。 人们上山踏青,赶节场,观看赛会。从元宵节至清明节,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到野外放凤筝,别有情趣。

清明时节祭扫祖坟(俗称“上坟”),为传统民俗。扫墓时挑些新士壅坟茔。凡新坟一定要在清明前祭扫;旧坟可以过清明.但不能过立夏。新媳妇一定要去祭扫祖坟,俗称“上花坟”。扫墓时用荤、素菜肴和酒、饭等祭奠。后用干果糕点等替代。

丁: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则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都城杭州的清明游乐之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倾城而出寻春游乐,笙歌处处,杨柳依依,莺啼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好的清明景致啊。至今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即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庚:别具一格是1976年丙辰清明。那一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四人帮”阻挠群众纪念周总理,于是群众自发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圈贴纪念周总理的诗歌,其中有很多佳作。如“时逢清明无祭礼,自扎花圈表心意。挥泪继承先烈志,泰山压顶能挺起”,如“花儿虽少自家栽,清明时节含泪来。一束鲜花全家心,总理在人民心中活万代”。这些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的清明诗,反映了当时的民心向背。这些诗在历代的清明诗中闪烁光彩,别有深意,它们跳出了个人的哀乐,而反映了人民的悲欢。

(辛)男: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

(壬)女: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

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今天。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女:以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

合: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男: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远屹立。

女: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

女:不,他们希望的是受过深重灾难的祖国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强盛、美丽。

男:先辈们,你们祈盼的幼鸟羽翼已日渐丰满,

女:我们将把重担挑上逐渐成熟的肩,

男:未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建设,

女: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召唤,

合:我们将用勤劳和智慧去开创明天,

男:让我们记住这庄严的时刻,

女:让我们记住这郑重的承诺,

合: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