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银行的论文(大全5篇)

最新银行的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29 06:57:28 作者:紫衣梦最新银行的论文(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银行的论文篇一

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论点一直居于主流地位。主张金融市场自由化的人认为:金融市场自由化有利于作为生产要素的资金无阻碍地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金融市场存在自动调节失衡的机制,政府的干预于事无补,反而会把资本赶跑;另外,游资中的投机资本还能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为运作国际游资的龙头,对冲基金一直被视作少数大富翁组成的私人机构,其投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政府无权对他们进行干预等。即使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接连爆发金融危机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仍坚持为金融自由化辩护,把金融危机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受害国内部的经济结构、金融体系、汇率制度等的不完善(我们不否认这些因素的存在)。当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的时候,1997年12月,世贸成员国达成环球金融服务业自由化协议,进一步推动金融自由化的步伐。1998年8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会做证时表示,不会为拯救世界而减息,其主要任务是维持美国经济健康,同时他还批评香港政府干预市场,将使民众失去对金管局的信心,并称干预不会成功。但在短短两周后,9月份ltcm濒临倒闭,巨额国际资本无序流动也对发达国家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此时格林斯潘的见解也不得不有较大的转变,由纽约联储出面组织挽救ltcm,在10月1日的国会做证中格林斯潘为这种干预辩护时声称:ltcm基金的倒闭可能会危害到世界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此一时彼一时,我们可以看到,是否干预监管完全取决于决策制定者的利益和立场。

事实上,近年来巨额短期资本的流动以及对冲基金的兴风作浪已经造成了新兴金融市场的巨幅动荡,投机并没有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等,极大地损害了新兴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各国经济金融相互紧密关联的时代,巨幅的市场波动最终也会传导到发达国家,损害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近来主张对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进行监管的论点得到了较多的呼应。1998年所发生的多起国际金融市场起伏,促使我们思考是否应该加强对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进行监管。

首先,金融自由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将金融市场自由化看成长期的任务,有步骤地、谨慎地推进。我们承认,资本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我们不能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源归因于这些投机资本,然而我们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从港府与对冲基金的世纪金融大战中,看到了巨额短期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巨大破坏作用。金融自由化只能作为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如果当前金融自由化不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危害一国经济实体、吞噬国民财富时,就有必要对这种工具进行某种制约。

其次,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外部性很强的行业,因为其经营结果会影响许多的投资者,对于整个经济的稳定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不能任由金融市场盲目自由地发展。目前大型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提供巨额资金,本身也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在利益的驱使下,或者在借款人良好资信与名气的光环的笼罩下,他们很容易向实际上并不十分了解的机构在未经严格审查的情况下,提供巨额资金。银行不负责任的放款实际上是将中小储户的资金投入了一个神秘的黑箱--他们并不清楚这笔钱被用于多大风险的投资,而提供资金的人却未得到相应的'风险补偿。对冲基金正是通过这个黑箱,将风险转移给广大储户,而自己则无偿占有了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但是在对冲基金决策出现失误,发生损失时,银行也会被拖下水,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出现了权力与义务不一致的现象:政府无权监管对冲基金,可是当对冲基金决策失误出现亏损时政府又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只要对冲基金从银行得到巨额贷款,他们的活动就绝不应该被简单的视作少数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对他们的态度只有两条:要么不从银行获得贷款,只用自己的钱玩,爱怎么赌都行;如果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就必须接受政府有关机构的监管。98年12月美国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针对今年9月美国对冲基金失控这一情况,目前正采取措施,加强对对冲基金、银行、经纪人等环节的监督。据透露,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加强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由财政部长鲁宾牵头的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目前正在协调政府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的监督、调查和调控工作。国会也计划举行有关听证会。第二,责成各类对冲基金加强经营透明度。第三,要求银行控制对对冲基金的信贷发放。

其三,巨额游资和衍生工具结合而成的庞然大物成为事实上的市场垄断者。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相对于一些小国或地区的金融市场而言,这些对冲基金的投机家一天就能动用上千亿美元的资金,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通常只能调度几十亿美元的储备。如果这些投机家不约而同同时狙击某国的股市和汇市,几乎可以保证只赚不赔。而这对于该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则是极为恶劣的。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不应该允许这种垄断者掠夺其他人的财富,政府应该维持公平,应该也必须对其进行监管。

其四,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我们面临更加严重的政治、经济和金融等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一方面,现实的世界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拥有巨额资本的对冲基金有意识隐瞒自己的投资策略,黑箱操作,经常还利用各种媒体散布对他们有利的信息(还不包括故意造谣)等。事实上使得广大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处于不利地位。

其五,随着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控制。一方面把自以为高明的投资精英也搞糊涂了;另一方面也使得金融监管水平明显滞后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例如,ltcm的交易策略通常都涉及几百组对冲交易,其投资策略远远超出了一般投资者和监管者的理解能力,98年几乎所有著名对冲基金都巨额亏损的事实也证明这些策略超过了这些“顶级”设计者的理解水平。同时他们通过杠杆效应所控制的资金却并未因此而减少,可以想象,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利用设计者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策略,携带巨额银行资金,将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多么大的破坏作用。某种程度上说,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也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不得不承认,在现代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一博弈过程中,金融监管总是落后一步。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盲目而且脆弱,纯粹的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的发现并消除风险,我们需要监管以使这个市场变得更加理性。

最后,金融市场正被越来越多的泡沫填充,衍生工具越来越脱离原生本体,金融交易也越来越脱离实物经济。大量的短期资金在世界各地寻找高利润的投资机会,投资于实物的资金比例变得越来越少,其必然结果是实物经济所创造的利润无法支持庞大的金融资本。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的流动将倾向于寻找并攻击市场的漏洞。其结果是自由化的市场并未将资金导向最需要的地方,反而因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当前,我们有必要改变对自由放任的态度,需要借助市场外力量对流动资金进行引导。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主张对国际流动资金和对冲基金进行监管,设想如下:

首先,要求对冲基金披露更多的信息,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福利最大化。也许在对冲基金公布信息后,投资者或监管者未必能理解对冲基金复杂的投资策略,但投资者有机会知道自己的资金被用到了什么地方,并做相应调整;而且市场上总会有人能够发现潜在的风险。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市场变得更为理性。

其次,通过贷款机构和经纪对对冲基金加以约束。例如,要求银行加强在向对冲基金提供贷款时的审查,并对抵押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从严要求,禁止未经审查借款者的财务报表就直接向其发放贷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银行通过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对其经营状况有所了解,从而对贷款所处的风险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避免银行放款时的盲目性,从而将对冲基金的杠杆比率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水平。

另外,新兴市场国家在参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务必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赶潮流。在开放金融市场特别是在开放资本市场时,更需慎重,逐步有序的进行。至少,国内监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应与开放水平相适应,以避免受到国际游资突然的冲击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当然,加强对国际流动资金和对冲基金的监管并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在此过程中,需要各国密切合作。因为经济全球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全球资本流动越来越迅速,如果国际间对流动资金和对冲基金监管的态度、方式,存在重大差别,这些资金或机构完全可以转移到监管薄弱的地方,个别国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也会落空。

以上只是我们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所表达的观点。不幸的是,当前经济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他们并不愿意看到现有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前景不容乐观。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发出自己的呼吁,希望这种呼吁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银行的论文篇二

一、《巴黎协定》的主要成果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巴黎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递出全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信号。《巴黎协定》达成以下主要成果:

(一)行动目标的明确性

《巴黎协定》重申了《公约》所确定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第一次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上提出具体目标:一是明确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革命前上升的幅度不超过2℃,而且要努力寻求将升温幅度进一步限制在1.5℃;二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并以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适应能力和促进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三是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尽管没有规定近期减排目标,但是协定中明确规定尽早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长远上的减排目标更具有革命性,明确要求在本世纪后半叶实现人为碳排放源与温室气体移除汇的平衡,也就是净排放为零。1992年通过的《公约》没有明确的温度目标,没有近期、中期,抑或是远期的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只是明确了发达国家近期或中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哥本哈根协议》尽管提出了2℃温控目标,但没有涉及长远碳减排。也正是有这样的长远减排目标的预期和约束,近期或中期的减排目标才有一个评价的标准。

(二)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巴黎协定》的最终达成,凝聚了所有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的共识,为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给出了较为明晰的制度安排。而且,在年10月初,欧盟(含28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士、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秘鲁和南非等在内的154个国家(地区)先后提交了国家(地区)自主决定贡献文件,已覆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近80%。〔3〕所有缔约方都提供了关于减缓贡献的信息,有些国家还在贡献预案中提供了适应方面的信息。截至巴黎会议结束前夕,共有186个国家和地区向联合国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预案”,涉及全球95%以上的碳排放,其中几乎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4〕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目前只有欧盟和新西兰,覆盖的排放量不及全球总量的14%。

二、《巴黎协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cbdr原则受到一定程度弱化

虽然《巴黎协定》在《公约》框架体系内坚持了cbdr原则,并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区分开来,认为发达国家仍是加强能力建设的施予方,而发展中国家是加强能力建设的接收方。但就具体内容而言,《巴黎协定》未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行动和支助透明度”问题上,《巴黎协定》也将“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拉入发达国家阵营,主张建立单一体系。另外,在序言、第9条第4款和第13条第2款中,《巴黎协定》将“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从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单独抽出来,并试图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划分悄悄转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三元划分。也就是说,虽然《巴黎协定》中依然保留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但更突出了新型发展中大国应做出更大贡献。即发达国家依然需要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进行支助,但是“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也应适当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进行支助。从某种意义而言,《巴黎协定》中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的区分与《公约》中二者的区分有了明显不同,发达国家与“有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所承担的区别责任已有合拢的迹象。因此,cbdr原则虽然得以遵守,却弱化了cbdr原则的适用基础。

(二)减排力度存争议

《京都议定书》“自上而下”的减排模式,虽然在具体实践层面遭遇层层阻碍,但其却能综合考虑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长期目标,具有严格的核查机制和遵约机制。《巴黎协定》中“自下而上”的减排模式,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国际协商确定减排目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容易凝聚多方政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成气候谈判协议的达成。但这一模式通常是短期目标,缺乏与全球长期减排目标之间的联系。虽然“定期盘点”作为履行和评价国际气候协定实施效果的方式,并作为强化各国国家自助贡献力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环境法上的一大创新,其重要作用是调动了各国自主减排的自愿性和积极性,不过,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即依赖于各缔约方的资源减排方案、计划和行动,难以确保《公约》确定的2℃升温目标的实现。三、国际气候治理体系的构建由于气候变化是迄今为止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单靠某一国家或某些国家依靠松散的制度和规定无法彻底解决。《巴黎协定》虽然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体制性安排,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机制和新进程,但这些均有待于从年开始的后续谈判中继续解决和落实。因此,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体系势在必行。结合我国学者俞可平对“全球治理”理论的分析,国际气候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应包括:理论支撑、法律价值、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四部分内容。

(一)国际气候治理的理论支撑

人权,是人作为人而应该享有的权力。一般说来,人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其应该享有的权力。其中,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生存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应受到特别关注。

(二)国际气候治理体系的法律价值

正义是法的最高序列的价值。著名的法学教授博登海默(edgarbodenheimer)曾说:“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同的面貌。”乌尔比安认为:“正义是使人人皆得其应得的恒久不变的命令。”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正义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即权利分配的“平等”和责任分担的“差别”。尽管对“正义”有着不同理解,“正义”的概念也在不同领域被频繁使用,但正义本质上体现为一种价值评判标准,而这种衡量标准主要通过法律制度体现。简言之,法律角度的正义主要是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公平地分担义务和责任。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即气候正义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可以界定为: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享受气候资源的权利,也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三)国际气候治理的主体

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行为体主要包括国际组织、国家的政府、非政府组织(ngo)甚至跨国公司等。尽管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以及相当数量的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问题上发挥重大作用,但国家仍是国际气候治理机制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各主权国家的政策行为对于国际机制的创建、运行和效用具有其他行为体不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一方面,主权国家在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创建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的政策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运行与效用。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气候治理中的主要主体,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某些国家利益和主张的相近或相似,国家主体划分为不同的国家集团。在京都机制下,主权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由于近年来各个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以及在国际上的不同利益驱使,不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部划分为不同阵营,而且还产生了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发达国家阵营中,可分为欧盟和以美国为主的伞形集团。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可分为以“基础四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小岛屿国家联盟、最不发达国家集团、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利益共同体。

另外,2015年12月28日,巴黎谈判进入白热化的第二周,一个名曰“雄心壮志联盟”横空出世,号称是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新集团,成员包括欧盟、美国和79个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其主要诉求是协定需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下,要有法律约束力,依照科学建议设定清晰的长期减排目标,对各国自主减排目标制定一个周期为五年的核查机制,建立一个统一的跟踪各国减排进程的透明度机制。他们的某些要求将在一定程度上模糊甚至动摇了cbdr原则,遭到了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强烈反对,而最终的协定文本为了争取更多的政治力量,也将其诉求予以考虑。

银行的论文篇三

要勇于突破银行业务的原有操作模式,对原有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做出及时的调整,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根据战略与国际管理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就指出:所谓企业的战略定位,就是企业需全面掌握“who———我们的目标客户是谁”、“what———我们应该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以及“how———我们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而作为一个服务业,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正好印证了康斯坦丁诺斯玛卡德教授的研究观点。因此,商业银行要清醒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对银行的战略定位进行及时调整。互联网金融在现阶段的关键要求就是互联网客户在要求金融服务时,能够保障客户享受到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以及随心随性的完美服务。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一方面积极推广商业银行创建的“一站式服务”以及各项网上金融功能,使其具有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实现完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了;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平台实现合作共赢,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展示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平滑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支付结算和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只为能满足客户随时的金融需求。这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完美融合,不仅向客户提供更加优异的服务体验,更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2.2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智慧银行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里,商业银行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商业模式,否则只能没落于金融业的大潮中。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忠诚度,这就是智慧型银行的服务宗旨。其服务于银行的前中后整个过程,全面掌握客户的需求,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调整业务流程,实现客户的终极完美体验的目的。前台的服务是对获悉的客户需求和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与服务。中后台的服务是在前台获取的客户信息基础之上,并以此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优化整合和创新整个业务流程,确保向客户提供高效性、舒适体验性的服务。

3结论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商业银行要综合分析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结合有关数据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在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的基础上,明确自身的金融服务市场定位,谨慎地选择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战略联盟,进而提升商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和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打造智慧型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舒适便捷的金融服务,以最大化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银行的论文篇四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教育单位在注重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引入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道德品质凸显一个人的修养,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德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在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年龄处于未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注重呵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初中德育教育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关键词:初中;德育;情感教育

一、前言

情感是道德的核心和内涵,没有情感的道德,便是极其乏味的。在中学德育教学工作中,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除了对学生传授知识以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培养其丰富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品质,促进中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积极发挥情感教育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情感教育工作的落实性,本文论述了德育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分析了中学德育中的情感教育。

二、德育的作用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德育是按照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目前,大多数家长盲目的重才智而轻德育,德才孰轻孰重,北宋司马光给出了精辟的解释“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由此可见,德育是极其重要的。德育是保证学生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中学生成处于长身体、丰富知识的重要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在这一时期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及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学习是及其重要的。德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了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接班人。

三、中学德育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在中学阶段,学生对外界充满着探索的冲动和强烈的好奇心,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因此学生获得外界知识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教师就是他们学习和崇拜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学德育的情感教育工作中,对教师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感的要求是极高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亲身示范作用,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使自己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品行,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学生传授课程,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每一位学生。另外,教师还要公平同等对待学生,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个性特征和闪光点,并且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特点。在课外,教师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阅读各种经典书籍,提升自我修养和情感内涵,从而更好地感染学生。

2.创建生活情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抵触心理,枯燥无味的德育理论和知识会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从未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喜好,创建特定的生活场景,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布置的生活情境中,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德育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得更深的学习感受,让学生敞开心扉,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提高情感教育在德育教学工作中的质量。

3.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学德育教学中对学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品质,自古以来就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优良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因此,在德育教学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品质,让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具体的教学形式可以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口述或者多媒体播放的形式,传播给学生一些生动感人的故事,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感动,从而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另外,教师也可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比如让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洗脚等,通过这种换位思考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易,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关于感恩的演讲,让学生沉浸着感恩的氛围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举办感恩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笔表达对感恩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对感恩深入地思考。

4.注重环境的熏陶及心灵的共鸣。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的影响对于学生请安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在家庭环境下,父母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下健康发展,这有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情感思想的形成。学校环境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优美、绿化的学校环境能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走进校园,清新的校园让学生沉醉,为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保护纯真的童心,提供优秀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大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为提高社会环境质量作出努力。这一切为培养学生情感的德育教学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达到与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

四、总结

中学的德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2]胡伟.滋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浅谈情感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课外阅读:中下,2012(18):108-108.

[4]郑冬梅.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与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2.

银行的论文篇五

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论点一直居于主流地位。主张金融市场自由化的人认为:金融市场自由化有利于作为生产要素的资金无阻碍地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资源最优配置;金融市场存在自动调节失衡的机制,政府的干预于事无补,反而会把资本赶跑;另外,游资中的投机资本还能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作为运作国际游资的龙头,对冲基金一直被视作少数大富翁组成的私人机构,其投资行为属于个人行为,政府无权对他们进行干预等。即使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接连爆发金融危机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仍坚持为金融自由化辩护,把金融危机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受害国内部的经济结构、金融体系、汇率制度等的不完善(我们不否认这些因素的存在)。当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的时候,1997年12月,世贸成员国达成环球金融服务业自由化协议,进一步推动金融自由化的步伐。1998年8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会做证时表示,不会为拯救世界而减息,其主要任务是维持美国经济健康,同时他还批评香港政府干预市场,将使民众失去对金管局的信心,并称干预不会成功。但在短短两周后,9月份ltcm濒临倒闭,巨额国际资本无序流动也对发达国家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此时格林斯潘的见解也不得不有较大的转变,由纽约联储出面组织挽救ltcm,在10月1日的国会做证中格林斯潘为这种干预辩护时声称:ltcm基金的倒闭可能会危害到世界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此一时彼一时,我们可以看到,是否干预监管完全取决于决策制定者的利益和立场。

事实上,近年来巨额短期资本的流动以及对冲基金的兴风作浪已经造成了新兴金融市场的巨幅动荡,投机并没有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等,极大地损害了新兴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各国经济金融相互紧密关联的时代,巨幅的市场波动最终也会传导到发达国家,损害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近来主张对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进行监管的论点得到了较多的呼应。1998年所发生的多起国际金融市场起伏,促使我们思考是否应该加强对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进行监管。

首先,金融自由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将金融市场自由化看成长期的任务,有步骤地、谨慎地推进。我们承认,资本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我们不能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源归因于这些投机资本,然而我们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从港府与对冲基金的世纪金融大战中,看到了巨额短期国际游资和对冲基金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巨大破坏作用。金融自由化只能作为手段,而不能成为目的。如果当前金融自由化不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功能、危害一国经济实体、吞噬国民财富时,就有必要对这种工具进行某种制约。

其次,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外部性很强的行业,因为其经营结果会影响许多的投资者,对于整个经济的稳定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不能任由金融市场盲目自由地发展。目前大型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提供巨额资金,本身也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各种交易。在利益的驱使下,或者在借款人良好资信与名气的光环的笼罩下,他们很容易向实际上并不十分了解的机构在未经严格审查的情况下,提供巨额资金。银行不负责任的放款实际上是将中小储户的资金投入了一个神秘的黑箱--他们并不清楚这笔钱被用于多大风险的投资,而提供资金的人却未得到相应的'风险补偿。对冲基金正是通过这个黑箱,将风险转移给广大储户,而自己则无偿占有了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但是在对冲基金决策出现失误,发生损失时,银行也会被拖下水,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出现了权力与义务不一致的现象:政府无权监管对冲基金,可是当对冲基金决策失误出现亏损时政府又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只要对冲基金从银行得到巨额贷款,他们的活动就绝不应该被简单的视作少数投资者的个人行为。对他们的态度只有两条:要么不从银行获得贷款,只用自己的钱玩,爱怎么赌都行;如果要从银行获得贷款,就必须接受政府有关机构的监管。98年12月美国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针对今年9月美国对冲基金失控这一情况,目前正采取措施,加强对对冲基金、银行、经纪人等环节的监督。据透露,这些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加强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由财政部长鲁宾牵头的总统金融市场工作小组目前正在协调政府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的监督、调查和调控工作。国会也计划举行有关听证会。第二,责成各类对冲基金加强经营透明度。第三,要求银行控制对对冲基金的信贷发放。

其三,巨额游资和衍生工具结合而成的庞然大物成为事实上的市场垄断者。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相对于一些小国或地区的金融市场而言,这些对冲基金的投机家一天就能动用上千亿美元的资金,而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通常只能调度几十亿美元的储备。如果这些投机家不约而同同时狙击某国的股市和汇市,几乎可以保证只赚不赔。而这对于该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则是极为恶劣的。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不应该允许这种垄断者掠夺其他人的财富,政府应该维持公平,应该也必须对其进行监管。

其四,随着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一步深化,我们面临更加严重的政治、经济和金融等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一方面,现实的世界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拥有巨额资本的对冲基金有意识隐瞒自己的投资策略,黑箱操作,经常还利用各种媒体散布对他们有利的信息(还不包括故意造谣)等。事实上使得广大投资者和监管当局处于不利地位。

其五,随着衍生工具的广泛使用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交易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控制。一方面把自以为高明的投资精英也搞糊涂了;另一方面也使得金融监管水平明显滞后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例如,ltcm的交易策略通常都涉及几百组对冲交易,其投资策略远远超出了一般投资者和监管者的理解能力,98年几乎所有著名对冲基金都巨额亏损的事实也证明这些策略超过了这些“顶级”设计者的理解水平。同时他们通过杠杆效应所控制的资金却并未因此而减少,可以想象,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利用设计者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策略,携带巨额银行资金,将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多么大的破坏作用。某种程度上说,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也是为了他们的利益。不得不承认,在现代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一博弈过程中,金融监管总是落后一步。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盲目而且脆弱,纯粹的市场机制不能有效的发现并消除风险,我们需要监管以使这个市场变得更加理性。

最后,金融市场正被越来越多的泡沫填充,衍生工具越来越脱离原生本体,金融交易也越来越脱离实物经济。大量的短期资金在世界各地寻找高利润的投资机会,投资于实物的资金比例变得越来越少,其必然结果是实物经济所创造的利润无法支持庞大的金融资本。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的流动将倾向于寻找并攻击市场的漏洞。其结果是自由化的市场并未将资金导向最需要的地方,反而因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当前,我们有必要改变对自由放任的态度,需要借助市场外力量对流动资金进行引导。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主张对国际流动资金和对冲基金进行监管,设想如下:

首先,要求对冲基金披露更多的信息,加强市场的透明度。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福利最大化。也许在对冲基金公布信息后,投资者或监管者未必能理解对冲基金复杂的投资策略,但投资者有机会知道自己的资金被用到了什么地方,并做相应调整;而且市场上总会有人能够发现潜在的风险。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市场变得更为理性。

其次,通过贷款机构和经纪对对冲基金加以约束。例如,要求银行加强在向对冲基金提供贷款时的审查,并对抵押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从严要求,禁止未经审查借款者的财务报表就直接向其发放贷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银行通过了解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对其经营状况有所了解,从而对贷款所处的风险有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避免银行放款时的盲目性,从而将对冲基金的杠杆比率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水平。

另外,新兴市场国家在参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务必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赶潮流。在开放金融市场特别是在开放资本市场时,更需慎重,逐步有序的进行。至少,国内监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应与开放水平相适应,以避免受到国际游资突然的冲击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当然,加强对国际流动资金和对冲基金的监管并不是一两个国家的事,在此过程中,需要各国密切合作。因为经济全球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全球资本流动越来越迅速,如果国际间对流动资金和对冲基金监管的态度、方式,存在重大差别,这些资金或机构完全可以转移到监管薄弱的地方,个别国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也会落空。

以上只是我们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所表达的观点。不幸的是,当前经济生活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他们并不愿意看到现有经济秩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前景不容乐观。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发出自己的呼吁,希望这种呼吁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