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有机化学论文题目参考(汇总5篇)

2023年有机化学论文题目参考(汇总5篇)

时间:2023-09-29 09:26:13 作者:琉璃2023年有机化学论文题目参考(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机化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一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而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注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转变教学观念,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来研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进行总结,最后进行总结与评价。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实验的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几个环节来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是老师“灌输式”地讲授化学知识,在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收集资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变换实验对象,控制实验条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内在规律,最终达到探究的目的。这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是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是通过改进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要充分利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演示实验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过程中奇异的现象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解释实验中的特殊现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例如,在探究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时,老师可以准备好棉花团、胶头滴管、水、过氧化钠粉末等实验材料,然后在棉花团放上过氧化钠粉末,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在棉花团上,这时就会看到棉花团在燃烧。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奇异现象,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水在平时是用来灭火的,为什么会引起棉花团的燃烧呢?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改进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改进实验就是改变实验条件或者改变实验操作步骤等条件所产生的不同实验现象,老师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进而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例如,在进行氢氧化铝的性质实验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改变实验操作条件,当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的滴加顺序不同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这时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相应的小组,以团队形式进行实验探究,不断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不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收集并分析证据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

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保证,所以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还要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其次,评价内容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包括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并分析证据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等,评价时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调动科学探究的主动性,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作者:顾先锋单位:辽宁省海城市海城高中

有机化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二

摘要: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是根据化学理论课制定的有关实践能力的表达,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验课程是化学知识向多极化扩散的核心课程,在实验课程上教师要积极采用灵活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积极融入实验操作中,帮助学生认识理论知识的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练就通过实验看本质的重要能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是帮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探究性实验,唤起学生对探究式化学实验的热情和信心。

关键词:探究实验;化学实验教学;新思路

高中新课标对化学实验课程有更高的要求,倡导学生积极加入其中,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相应理论知识的习惯,让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内化。成功的化学教学实验是顺利开展化学这门重要课程必须的条件,良好的实验氛围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性意识,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究性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打开学习思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地将学生的思路与教学思路完美契合。下面我结合个人经验谈谈提高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对学生化学知识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创设探究实验情境,积极提出实验问题

实验情境的创设对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相应的实验背景,延伸出学生对日常生活可见实验现象进一步认识,从生活现象着手切入实验点,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最终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性。例如:教学“氧化铝两性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引入常见的“铝长毛”现象,先为实验的开展进行适当铺垫,然后让学生自制氧化铝,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热情,通过自制的氧化铝探究双性性质,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微量化和生活化,自然实验过程中探究氧化铝的性质就顺理成章了。通过创设探究实验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应实验过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相应化学知识的前提下提高操作实践和探究思考能力。又如在电工操作过程中为啥不能将铝导线和铜导线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探究问题所出的原因,经过铺设的探究性实验情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实验探究过程后,让学生进行原因总结,在实验课程结束后教师再进行归纳,解释铝和铜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腐蚀。让学生亲身体会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意义,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态迎接每一个实验开展过程。

二、实施实验合作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效率

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实验是新课程改革后必需的发展趋势,为了全面提高实验课程成效性,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之间有足够的交流时间,从而充分认识到实验进行的本质,促进化学实验合作顺利开展。这种团队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减少人为实验误差,同时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将实验学习推到最高限度,有利于学生实验合作进行,提高效率强调分组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与组员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完成试验任务,让人为因素产生的实验误差降到最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合作能够最大限度将学生个体之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有利于学生学习资源的整合,从而有利于深度挖掘实验知识。例如:在鉴别实验中,“苯、乙醇、溴乙烷”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分组,对三瓶未贴标签的物质,一组学生可以用水鉴别浮在水上的苯,一组学生可以鉴别融在水中的乙醇,最后一组学生可以鉴别水下的溴乙烷,然后三组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融合。通过实施实验合作机制,学生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相应实验操作,并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全面进行探究式实验奠定基础。

三、优化实验环境,仪器用品得当

探究式实验讲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一是教师资源是否雄厚和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掌握牢固,二是具有高质的实验环境。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手把手教学可能性很小,在实验过程中要很好地进行探究性实验,首先要具备相应实验仪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相应仪器和药品是进一步进行探究实验的基础。例如: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制乙炔和氨气”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需要的仪器设备备齐,如棉花、导管、酒精灯高锰酸钾粉末等,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做好充足准备,尽可能让优化后的教学环境惠及每一个学生,从而为教学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同时教师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将正确的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正规的操作过程,如如何取药品,如果皮肤不慎撒上浓硫酸应该如何处置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综上所述,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问题,并为学科知识和教学思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思维能力扩散,同时教师也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卓娜、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孟丹丹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

有机化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三

有机化学是理科生物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有机化学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这样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是有机化学内容丰富,化合物种类繁多,反应条件复杂多变,反应历程比较抽象.同时,近年来,有机化学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重大进展,这样大大充实了有机化学内容,而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课时压缩明显,讲授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充分发挥“教”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感逐步激发和培养,打消学生的疑虑,同时使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有机化学知识,是生物专业有机化学主讲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借鉴同行教学经验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尝试提出了改进方法.

1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直接反映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有机化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与多门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生物专业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几年来,我们选用汪小兰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根据现行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例如将“周环反应”、“分子轨道理论”和“光谱法”等与本专业关系不强的内容删去.把有限的教学课时充分分配给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基本知识、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学习.熟练把握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一般了解,重点需要精讲、强化,一般了解的一笔带过.这样集中精力抓住了重点,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通过讲透有机化学中三大反应机理(自由基反应、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衍生出来有机反应,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有重点地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内在关系.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穿插着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简史、著名化学家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成长过程、有机化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前景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2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1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提高教学效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对学生理解感到困难的知识,应结合生物专业知识背景和生活实际案例多举例,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应引导学生自学,通过自学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有机化学知识规律的能力.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要求他们从基础开始,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集中评讲或个别辅导等方式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在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引导学生把握体系规律,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加强理解,提高记忆效果.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解式、引导式、启发式、举例式、联想式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对抽象知识的讲解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对于疑难知识点,尽量运用贴切的比喻、例证等方法去描述.浅显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加深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另外,在学习有机化合物时,可以根据相关理论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作出解释,帮助理解,结构又决定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影响着有机化合物的用途,在有机化合物进行合成时可通过机理来进行控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比较容易地使学生把握有机化学学习的特点.同时,有机化合物之间不是孤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相同反应物可以转化成不同的产物.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化合物转变的条件,以及不同条件下的产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性质、合成、用途等方面的联想比较,沟通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2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反应的结构式多而复杂,结构的空间表达困难,有机反应机理抽象、难懂.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方式是教师依据教材照本宣科,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不论从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都比较单一,呆板,缺少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化合物的空间构型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对立体化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分子相互之间的作用、杂化轨道、键的断裂与形成和对映异构等.其次,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walden转化具有一定代表性,利用原子模型,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球体代表卤代烃的原子或基团,通过动画模拟,把整个反应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产物的构型发生了翻转.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动画,配以简练的文字解说或教师讲授的声音信息等,可以很好的演示微观世界里的有机化学反应,使抽象理论直观化,形象化,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启发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有效地调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要想学好有机化学,就必须要做好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作为有机化学理论课的有效辅助和补充,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生物专业的学生而言,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掌握情况还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对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步反应、后处理麻烦的复杂实验的成败.因此首先对学生要加强基本操作训练.作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基本操作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学生掌握化合物的合成、分离以及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基本操作也是有机化学实验的重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扎实的实验技能都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基本实验操作的学习,包括了解仪器性能、使用操作顺序、洗涤与干燥以及维护的方法,常见危险品的基本知识介绍,酸碱及化学品灼伤后的应急处理事项,产率的计算,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等.我们还精选了蒸馏、分馏、重结晶和柱层析等基本的操作实验.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操作的要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仪器的安装操作和实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多次动手练习.通过这些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促使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科学研究工作.选择乙酸乙酯的合成、甲基橙的制备等典型合成实验,使学生可以验证和复习理论教学中的知识,巩固了实验操作,提升了他们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

4完善考核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考试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工作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试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是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总是希望通过考试能取得好成绩,但是,有些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前开始突击,背课本和笔记,考试结束后课本和笔记不知扔到哪里.这种现象是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后果,不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才素质.在大学期间,学生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总结归纳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如果只是通过单一的闭卷考试,在一定情况下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考试原有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更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学的要求,采用教与学统一、和谐的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包括作业,阶段性小测验,“研究性论文”模式等与闭卷考试相结合.作业可以检查学生对某一具体章节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抄袭显现时有发生,这样巩固学习的训练就起不到作用.为此,我们把作业作为评分的内容之一,发现抄袭现象按零分计算,促使学生独立完成.阶段性小测验是在我们完成两到三章教学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随堂练习,通常采用闭卷的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是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重要的有机反应.阶段性小测试能够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以保持,同时教师也能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研究性论文”模式可作为考试的有效补充.通常在课程内容结束之后进行.选择平时知识掌握不错,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同学,给他们一些课题,当然这些课题要结合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实际.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查阅相关文献,独立对问题进行总结论述并写成“研究性论文”.这种研究性、创新性的学习模式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动态,提高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生物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根据生物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了重点,强调了难点,节约了课时;改变教学策略,传授学习方法,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围绕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之,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尝试,有机化学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有机化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四

现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音乐教学形式,即以老师传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机械重复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理念相悖,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不能促进学生声乐学习的发展。而声乐学习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高校音乐教学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加深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认识,切实通过应用,能够提升教学实效性,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一、为何采用启发式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及情景,从而利用感染式教学法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最终在相对集中的精力下最大程度掌握所学的内容。(二)声乐教学内在需求。声乐教学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发音技巧以及情感控制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而启发式教学法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此两者在理念上深度契合。另外,声乐教学内容偏向理论化,对于学生而言,很多教学术语非常抽象,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运用更为形象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将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理解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率。最后,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切实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高校声乐教学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舞蹈以及角色扮演等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今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只是大班化的传授歌唱技巧,对于声乐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只是念念书本上的内容,对于发声方式以及歌唱技巧,没有从教学设计上对学生进行系统而准确的传授,因此从根本上无法完成现今声乐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三、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

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的现状,从而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教学设计,从基础出发,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效果,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训练歌唱发音。在声乐课堂中,对于学生声音的训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声音这一部分教学而言,传统的声乐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模仿去掌握,选择一些旋律较为单调但容易模仿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机械重复让学生学习如何发声,教师对于发声原理以及技巧等知识的讲授非常少,这就导致学生只学会了单首歌曲的演唱,对于声乐整体的学习丝毫没有掌握,最终产生厌学等负面情绪。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进行声音训练时,通过设计有一定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发声的本领。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很多生活中的场景,菜市场的吆喝声,剧场里的京剧演唱等,通过不同场景的引入,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发声模式可以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而且教师在对发声技巧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课前播放的场景声音。比如在讲授如何演唱跳音时,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吆喝声,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为载体,让学生观察演唱跳音时的发声位置以及相应的技巧,最终让学生通过训练使得腹部肌肉更具弹性。启发式教学的引入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以及掌握技巧。

(二)培养歌唱气息。教师在完成了发音技巧等知识的讲授后,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气”。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歌唱过程中,其支撑点和动力都来源于呼吸,调节呼吸是各项训练的基础,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这一部分内容引起重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只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会显得非常枯燥。而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其中,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教学场景。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将气息的训练与仰卧起坐这一运动相结合,给学生传授了一些仰卧起坐过程中调节气息的技巧,从而启发学生,使得他们对于调节气息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在获得基本认识后,再结合声乐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对于调节气息非常有帮助的歌曲,如《花非花》等,结合歌曲的演唱,为学生讲解如何调节气息以及调节气息的技巧。这样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让学生对于调节气息有了基本认识,再加上专业讲解,就能够使学生对气息的掌控以及调节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三)传授歌唱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夯实了学生发音以及气息调控的基本功后,就要给学生传授声乐演唱技巧,很多歌唱技巧不仅有利于保护嗓音,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演唱。而对于技巧的传授更需要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逐步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摸索掌握。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化记忆,那么,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就会忘记技巧的应用,导致这一部分知识没有达到应用的目的。在歌唱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引导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在刚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歌曲演唱,在学生对于歌曲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歌唱技巧的应用,往往能将歌曲演唱得更好以及更省力气,这样就会引发学生对于技巧应用的渴望。教师结合学生以及自身演唱过程中的差异,给学生讲解技巧知识的运用,在完成技巧知识的讲授后,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不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训练以及纠错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歌唱技巧,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高效。

(四)培养歌唱情感。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除了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从技术上能够把歌曲诠释得很好以外,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歌曲在编写的过程中,希望传递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如果只是机械化演唱,不能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与内涵。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情感,也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情感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讲授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等,从而启发学生对歌曲能够有更深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歌曲创作背景后,往往对于歌曲能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例如在教授《小河淌水》等民歌的演唱时,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因为只有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倾注自身的情感,最终完美演唱歌曲。

(五)启发歌唱表演。学生在完成了个人歌唱基本功训练后,就要侧重于整体歌唱表演的训练了。因为在歌唱表演过程中,学生往往还需要克服一定的外界影响以及内心紧张等因素,从而能够将自身正常水平发挥出来。而在这一部分启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平常训练时给学生构建不同的场景。例如,将学生带到学校操场进行声乐演唱的训练等,让学生适应不同的演唱环境以及演唱场景,从而增加学生声乐表演的经验,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场景,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训练对于学生整体适应性以及自身对于歌曲的掌握,都是大有帮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其能够从夯实学生发声、气息等歌唱基本功开始,进而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应用情感,从而最终掌握歌唱表演。切实提高了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以及歌唱训练的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08).

[2]王丽春.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通俗歌曲,2015(05).

[3]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

[4]武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

文档为doc格式

有机化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五

摘要:针对目前初中生物课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无兴趣学,教师无信心教,教学方法单一等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教师加强对生物课的情感投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初中生物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它所研究的生物的构成、功能、发生发展的规律、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都与人类本身以及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多。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开展中,要让学生认识、了解生物,懂得生物学习的意义,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生物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习生物课的意义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和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食品的保鲜、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等,都需要用生物方面的知识作指导。另外,在一些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技术中也有生物学的参与。比如,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等。在初中阶段学习生物,能让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和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有着更真切、更具体的认识。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生物科学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另外,生物教学离不开科学实验,大量的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很有益。同时,学习生物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为生物课程不仅能够让他们形成生物的知识结构,而且能让他们在深入了解世界和生命之后,更科学、更客观,也更感性地看待生命,看待他们生活的世界。

二、生物课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应试教育体制下,生物由于在考试中并不能起到较大影响,所以一直被师生们归为“副科”,难以得到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对考试影响比较大的`“主科”上,而放弃学习生物,或只是觉得背好知识点就能把考试应付过去,因而放弃了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二)学生无兴趣学,教师无信心教

在小学阶段作为生物课的前身,“科学”课在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学生觉得很新鲜,充满好奇心,但是到了初中,生物课的知识点愈来愈多,也更加抽象和复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越来越大,难免对生物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教师往往因为内心对生物课不重视,课堂讲解缺乏新鲜元素和吸引力,很难让学生积极活跃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上生物课时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点讲给学生,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很少借助教具和多媒体等新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分单一,很难让学生积极接受并深入理解课堂内容。

三、生物课教学改进方法

(一)加强对生物课的情感投入

这种情感投入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首先,生物课不受重视的现象不仅是某个教师或学生个人能够在主观上决定的,学校或者更上层管理机构的方针政策才是真正的领航标,只有认识到生物课的重要性,才会真正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完善。其次,教师的情感投入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会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绪,自然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另外,如果教师对于课程投入更多的心思,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更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学生自然会在有意或无意中改变以往对于生物课的态度。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生物课堂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状况,跟多年来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变化有很大关系。想要让生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就要尝试多种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这自然会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比如,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教具让学生产生切实的感受。比如讲到节约用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缺水地区的艰难生活,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的行为特点和发展趋向,适时给予引导、肯定,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想要协调好教学方针、理念与具体实施过程的关系,协调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都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来源于其自身不断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有更深入、更长远的要求。生物教师们不但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而且要留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知识的更新,在教法、教育技术方面也要积极提升,这样才能真正胜任生物课的教学工作。总之,改善初中生物课教学现状,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也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小菊.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新课堂导学,(35):46.

[2]卢勤泉.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9):138.

[3]郭建德.初中生物教学之我见[j].无线互联科技,2012(5):173.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