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冰激凌市场现状分析 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力报告(模板5篇)

冰激凌市场现状分析 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力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3-10-01 21:28:29 作者:XY字客冰激凌市场现状分析 全球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力报告(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冰激凌市场现状分析篇一

20xx年1月29日,清华大学[微博]经管学院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在清华经管学院发布了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14),这次发布的报告主题是中国青年创业报告。这是该中心自20参加全球创业观察研究以来发布的第10份中国创业观察报告。

青年为创业者主力军更倾向于接纳朋友建议

青年创业者是指年龄在18-44岁之间的创业者。中国青年创业相对于全员的创业活动更为活跃。我国青年创业活跃程度在全球创业观察的70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2位,早期创业活动指数为18%,属于活跃的国家。

创业者与受教育程度有关系吗?按照受教育程度,青年创业者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占60%,受过高等教育的创业者比重接近40%。拥有本科学历的创业者占12.2%。专科学历的创业者占27.5%。全员创业者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比重占9.2%,美国为51.7%;拥有专科学历的比重占21.6%,美国为33.5%。

从创业动机看,可以把创业者分为生存型创业者和机会型创业者。前者是迫于生存压力不得不选择创业;后者是看到了比目前事业选择更好的机会而去创业。研究表明,这两类创业的效应不同。相对于生存型创业,机会型创业能带来更多的就业、更好的创新、更新的市场和更大的成长潜力。我们的调查看到,青年创业中,学历是小学的创业者占机会型创业的比重为22.2%,而学历是高中和大学的创业者占机会型创业者的比重为70%以上。

青年创业者对生活和工作收入的满意度高于非创业者。调查显示,超过50%的青年创业者对生活是满意的,而非创业者低于50%。而且,青年创业者的创业有成熟,满意的人越多。这一点在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上表选的更加明显。青年创业者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在还是初生创业者时为略高于40%,在成为初创企业后,达到50%。而非创业者对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低于40%。

此外,据报告显示,青年创业者的三个主要资金来源以此是:朋友、家庭和亲戚,分别为36%,34.7%和16%。青年创业主要从四个来源获得意见建议:73.9%来自朋友;52.6%来自配偶或伴侣;45.7%来自父母;39.2%来自家庭或亲戚。

90后不惧失败80后更自信有创业能力

80后是青年创业者的主体,创业活动最为活跃。80后创业者的早期创业指数为21.34%,90后创业者的早期创业指数为14.32%。

90后相对于80后,有31.1%的被访90后认为在未来三年内有创业意愿,且不惧失败。但在创业能力方面,认为自己具备创业能力的人少于80后。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都认为创业是好的职业选择。

此外,这两个群体也有类似的地方。80后和90后的创业动机没有区别,都是以机会型创业为主要动机,分别达到66.5%和68.9%。

在中高技术上无优势但注重产品新颖性

据报告显示,青年创业者更注重产品的新颖性,与全员创业者相比,有77.7%的青年创业者的产品具有新颖性,高于全员创业者的62.7%;青年创业者较有成长潜力,与全员创业者相比,有新技术和一定增长潜力以上程度的青年创业者为6.2%,全员创业者为5.7%。

青年创业者更有可能创造就业。青年创业者能提供的当前就业机会中,有17.1%的青年创业者预期能提供超过5个人的就业岗位,高于全员创业者的16.7%;青年创业者5年内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中,有36.9%的青年创业者预期能提供超过5人的就业岗位,高于全员创业者的35.3%。同时,青年创业者更关注国际市场。

但是,青年创业者也有自身的不足。他们在中高技术上并没有优势。从调查数据看,不到2%的青年创业者是基于中高技术的创业。

[全球创业观察报告参考]

冰激凌市场现状分析篇二

全球史是一门宏大的学科,它以全球视角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学习全球史,我深深体会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这一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从历史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对全球史这门学科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全球史告诉我们,历史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对全球历史的研究,我们总结了人类历史演进的规律和重大事件的影响。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看清过去,了解当前,并为未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历史是我们的记忆,历史也是我们塑造未来的工具。通过观察全球历史中的盛衰兴衰,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启示,如稳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全球史的研究使我深感历史不应只被视为一个学科,而应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以助力我们更好地发展和前进。

其次,全球史强调人类的共同命运。人类历史上的事件有时并不都发生在我们的家门口,但它们却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球史的研究使我意识到,当今世界的发展是各国、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合作和相互理解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人类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史的学习使我更加明白,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沟通和相互尊重,我们才能共同迈向更加繁荣和和平的未来。作为全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关注并解决全球性问题,这是全球史给予我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再次,全球史强调了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全球史,我了解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之间是互为补充和相互渗透的。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文明发展是相互联系的,互相借鉴和影响的。全球史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世界上的每个文明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着宝贵的思想、艺术、科技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遗产,使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承和发展。全球史的学习让我明白,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繁荣的重要基础之一。

最后,通过学习全球史,我对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中有无数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着。全球史的学习教会我学会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同时理解历史事件的多重解释。过去的事件并非是黑白分明的,而是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解释。这使我更加谦逊和开放,学会去接受多元的声音和观点。全球史的学习让我明白,历史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和讨论,只有通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与之相处。

总而言之,学习全球史使我了解到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全球史提醒我们将历史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准确的了解过去对我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全球史强调了人类的共同命运,促使我们加强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它也突出了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呼吁我们保护和传承各种文化多样性。最后,全球史的学习让我明白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教会我谦逊和开放。全球史的学习对我的启发是巨大的,它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敏感度。

冰激凌市场现状分析篇三

全球史是指对全球范围内历史事件和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的学科。通过学习全球史,我深刻体会到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文化交流、政治斗争、经济发展等因素相互交织,从而塑造出今天的世界格局。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文化交汇、政治斗争和经济发展,进行阐述和分析。

首先,在文化交汇方面,全球史使我深刻认识到各个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仅局限于国家之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有过跨国或者跨洲交流的经历。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促进了中国、印度、罗马等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在文艺方面,我了解到希腊古典文化对于罗马的影响,再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对于整个欧洲的推动和传播。这些文化的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独特而多元的全球文化景观,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文化。

其次,在政治斗争方面,全球史让我深入了解到政治力量的博弈与争斗对于历史走向的巨大影响。历史上,许多大国的兴衰乃至整个世界的变迁,都与政治力量的争夺密不可分。例如,两次世界大战对于全球的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如此,冷战期间的美苏对抗也成为20世纪全球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我认识到政治力量的重要性,它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命运。

最后,在经济发展方面,全球史让我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各国的经济联系和交流日益密切,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例如,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改变了英国本土的经济结构,同时也带动了世界各国的工业化进程。另外,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通过了解经济的发展过程,我认识到经济是国家和人民发展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同发展的利益。

总结而言,通过学习全球史,我对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文化交流、政治斗争和经济发展是构成全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塑造出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世界。全球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与交流,我们才能共同发展,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希望未来能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解全球史,为推动全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冰激凌市场现状分析篇四

上榜理由:理财规划师进入中国也就近时间,却已成为职场的一大热门。从2007股市突破6000点至伊始又连着跌停的状况之下,理财规划师从未如此这般受到广大投资者的瞩目。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理财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价上涨、金融市场火热的影响下,更多家庭渴望得到科学的理财观来指引,以便让手上既有的财保值并能持续增长。但目前银行专业理财人员严重缺失,相关第三方投资理财公司更缺人,市场的迫切需求和巨大的人才缺口使专业理财规划师成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职业之一。国内理财市场规模目前远远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理财规划师职业有20万人的缺口。据国家理财规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表示,国内理财规划师的年薪“应该在10万到100万元人民币之间”。

职业规划师点评:理财规划师是一门职业,财富是理财规划的基础,而对上班族来说职业又是钱财的来源,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收入就是理财规划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持自己的财源不断,有财可理,就要有个稳定的适合自己的职业。职业也是一种投资,它不仅需要职场人合理化的经营,更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去给自己职业生涯发展做准确定位与职业规划。

冰激凌市场现状分析篇五

全球通史读后感,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用全球历史观研究世界历史,带给我们全新的视野,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全球通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斯塔夫运用新的史观全球史观对史前到二十一世纪文明进行了简要的概括的分析,这种做法一改当时西方中心论的学术理念,采用汤因比文明模式论的方法,以文明为历史单位。

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它虽然是一部历史,但将历史与当前现实结合在一起,使读者阅读起来更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利于我们把握现实与历史的关系,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霸权,恐怖主义,仍然气焰嚣张。

它对我们对我们如何应对和分析提供了一个视角。

其次作者立足整体,把眼界扩展到全世界,抛弃国别史来编纂世界史的传统。

第一编着重讲述史前史,为读者详细的展现了史前人类的生活面貌,以采集和打猎为主的原始人类逐渐被农业文明所取代,作者留下许多悬念,主要归根于史前史离人类太遥远再加上自身知识的局限,很多知识不能盖棺定论,需要读者自己来分析发现。

第二编中作者大量讲述欧亚文明,斯塔夫先对欧亚大陆作了整体分析接着对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进行说明。

然而详略不当只对希腊罗马文明进行了详细概括,分期相对明确,但对大河文明简略的分析,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流域,中国的分期却相对模糊。

可能作者尚未完全摆脱西方中心论的观点,或者不太重视这段文明吧。

第三编中斯塔夫对欧亚中世纪文明做了阐述。

伊斯兰教,突厥和蒙古人的远征,拜占庭文明和儒家文明。

这一时期在作者眼里只有西方文明在向近代化转变。

其他文明要么停滞不前,要么被征服。

例如伊斯兰教的传播较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较为温和,他们在征服其他弱小民族时,往往与当地土著人通婚,较为文明的传播伊斯兰教文明。

而在对印度的征服,三次征服相距时间过长,且碍于印度众多的人口以及印度教在印度的影响,伊斯兰教在北印度和南印度传播甚微。

只有少数种姓低劣的人群选择皈依伊斯兰教。

而像苏莱曼这样的君主则通过暴力征服建立起里庞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从而促进了欧亚之间的联系。

而中国受儒家文明影响,加上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国的政治文化相对稳定且越趋保守,这就是中国和伊斯兰文明一样趋于土崩瓦解的原因,可能对于十六七世纪来说中国伊斯兰是影响世界的大帝国但十八世纪的西方亦不容小觑。

相对于中国,曾经作为徒弟的日本虽然面临美国黑船事件的影响,但这很快推动了幕府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发展,主要日本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其他原因作者并未深加说明。

1500年以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生存空间的狭小,促使人类不断追求进步,新航路开辟,是世界的联系紧密起来,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西欧凭借强大的武力借助传播基督教开辟了一条条新航路。

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更是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500年以前所有的成就都没有这短小的历史进步的迅速。

近代一次次的战争,人类在经历着力量的转换,时至今日竞争和综合国力充斥着这个社会。

这就是西方中心论盛行的重要原因,可是我们要学会反思,各国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忽视环境,拼命发展军费,是这个社会变得空前紧张,人类社会战争冲突不断,贪婪的欲望阻止了人类向前发展的正确轨道。

物质第一和拜金主义享誉社会。

人类的好奇心引发人们过多的欲望,地球村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人类在无休止的国际交流中进行了永无止境的争斗。

然而事物具有两面性,斯塔夫意识到现在众多的科学家都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

马克思主义事物都是有它的消亡历程中的,我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在挖掘自己的坟墓吗?对人类说认清现在憧憬未来,过程远远比结果更重要,即使我们正在走向毁灭。

我们也应该珍惜现有的一切。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为之自豪的历史,时间能说明什么呢?民族国家的高下又岂能通过时间来衡量啊?三百年历史的美国还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灭亡呢?我们的思想一定要经得住未来的考验。

最近在读《全球通史》,还没读完,因为这本书很厚,十六开的纸有上千页吧,我只读到中世纪。

不过也从中发现了点道理,跟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讲一下我对进化论的观点。

很多质疑进化论的人提出的疑问是为什么现在的猴子没有进化成人。

我的观点是,其实进化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史前是这样,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

我们人类在变化着,从身体素质、智力等方面都在变化着。

与此同时,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也在变化着,有的物种要灭绝,有的物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之所以用变化这个词,是因为现在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最终会是发展还是堕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对物种进化的看法。

人类的发展也适用于这种变化。

史前人类其实是有四种人:印欧人、蒙古种人、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

当时他们还都是原始人,过着采集食物的生活,被称为食物采集者。

但是,他们采集食物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印欧人和蒙古种人的效率更高,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因此也就有能力向外拓展。

而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效率低。

这种差别的结果就是现在世界上存在极少数的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绝大部分人为印欧人和蒙古种人。

我们中国人就是蒙古种人的分支。

生产效率导致人类进化这种观点在我国历史教育中很少被提到,在封建社会朝代更迭中更是鲜见。

绝多部分史书说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君主失德,失去了上天的庇护。

这种论调,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回避了发展经济这个主题。

朝代更迭的真实原因是经济,而不是道德。

每个朝代建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稳定,官员数量会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国家开支会大幅增加,而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这时农民作为主要生产者需要缴纳的赋税也会提高。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通常做法是把地卖给有钱人,自己只负责耕种,缴纳租子。

而这种方法也只是暂时缓解了农民的压力,随着国家需要的收入增加,封建社会生产效率并没有发生过突增,因此最终转化到农民身上的压力并没有实质减少。

于是,我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的农民起义就如海浪般一浪高过一浪。

读《全球通史》的另一感受是,西方人并不是天生的慈善家。

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欧美的富豪捐出自己的家产成立基金会或者捐给其他基金会,他们关注贫困人口、关注艾滋病以及环境问题。

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公益的发展,使很多因历史原因致富的企业家关注社会公益。

但是我想说的是,西方人并不是天生的慈善家,争强好胜是他们的本性,这一点比我们东方人要强烈很多。

欧洲并不是物产富饶的地方,而且欧洲大陆上的民族并不少。

因此,中世纪的时候,我们看到欧洲是一片混乱的景象。

突厥人、日耳曼人、维京人、高卢人等等为了争夺土地混战不休,这种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欧洲人怎么可能是乐善好施、一副菩萨心肠。

所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才会从他们嘴中说出来,所以在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他们会偷偷修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欧洲人并不值得信赖,当然还有美国人。

所以,我说这些的目的,是希望很多人不要一谈到西方人就讲他们有多好,充满了尊敬。

他们在历史很长时间里都是人渣。

先说这些吧,因为《全球通史》还没有读完,希望早点读完,与大家分享。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

某位学者曾说过,一位史学家所写的并不只是一本介绍过去的书,而是一个高尚的灵魂。

显然,阅读一本没有“高尚灵魂”的史书只会令我们这些“圈外人”获得一些所谓的偏见而非一种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所得出的真知灼识;而太过深奥的史学题材又很难让人能够明晰作者所想要展示给读者的真理。

如果你正在读着这篇文章,请试着幻想一下,若干年后你事业有成,和昔日老友最有趣的话题是否莫过于回忆旧时的快乐时光?事业有成的同事坐在一起,最有趣的话题是否莫过于回忆以前一同奋斗的历史?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坐在一起,最有趣的事情也就应该是回忆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历史,最后当然就是全人类的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正是在做这件事。

大师穷其一生,以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为我们编写了一部“全球史观”的代表作,不同于那种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强加给读者的历史学作品。

这部被人们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的《全球通史》,就像一段老友长久的回忆,慢慢道来,没有丝毫教育人的笔墨,却随时将历史的重大变故与当今世界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提醒读者过去与现今的内在联系。

由此,对于读者,阅读历史成为了一种乐趣,能够不断对历史和现实两个世界不断进行探寻和解答。

例如,《全球通史》对古代安第斯地区的培高平台田地种植方法进行了介绍和阐述,这一项最先发源于安第斯山区,被人们遗忘数百年的古老技术,近年被科学家发现和恢复以后,甚至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了推广,这无不提醒着读者,尽管如今“科技”不断发达,我们依然可以从历史中学到我们不曾掌握的知识,依然可以从祖先那获得一些“礼物“……由此,也可以体会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也就是《全球通史》所具有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如果历史学家在编著时只埋头于“从过去到现在“的叙事,而不能站在读者的角度对读者的需求和探索的目标进行充分的关注,那么,毫无疑问这本书的读者只会是专业的历史学者或学生。

正如开篇所说,诸如我这类“圈外”的读者,甚至很难将其完整阅读下来,更别提能够有所收获。

当你在阅读《全球通史》时,你会觉得你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未来,当你对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你就能够对世界未来的走向有一个自己的判定。

《全球通史》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让我们从世界的过去,看到未来,即它能够给任何读者带来十分强烈的“现实感”!

而直到翻开这本书,你才会发现它比任何媒体杂志都能“爆料”。

诸如此类不论大小的历史事件就如同作者在与老友的谈吐之间,平心静气的娓娓道来,个中精华,还等你慢慢去体味。

二十世纪不断发展,人们在短短一百年里的发展超过了以前的总和,但是在这短短一百年间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却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人类文明已经步入了21世纪,作者也曾在序言中谈及:“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的潜力。

虽然历史学家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够准确的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够基本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所以,不管未来人类社会将如何发展,决定这个方向的,将永远是人类自己。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作了高度的概括,它不同与一般卷帙浩繁的史书,让史料、历史事件占多数,而是用一种定论性的话语将人类历史几千年来的有关文明、朝代的更替、社会制度的变迁等等问题做了一个总结性的阐释。

在阅读《全球通史》的过程中,无法对具体历史做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所以只能有一些印象式的感悟,当这些感悟印证到了现实和自己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便有了下面的几点读后感。

一、在人类社会迈入近代以前,人类的各种群族在各大洲自顾自的繁衍和生存,各种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明、文化也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又继续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后,人类的好奇心衍变为强烈的野心,并逐渐对自己的生存空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于是人们再也不像动物一样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地生活在自己的那一片土地上,人类在名为“国际交流”的幌子下开始了永无止境的争斗,这在当前的世界仍然在延续。

放眼望去,世界历史越来越是“实用主义”哲学或是“唯物论”的天下了。

近代以来的一次次战争,一战二战,在炮火的轰鸣下人类在一次次地进行着力量的转换。

时至今日,这种力量的转换还在继续,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提到“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之类的话语,于是世界各国大多都在拼命发展经济,希冀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过渡,在所谓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种“竞争”越来越形成一种怪圈,国际竞争的号角吹响到各个地区,我们看到现在的中国,发展经济是头等大事,gdp指标压倒一切,经济搞上去了一切也就好了。

这种“竞争”说白了就是“物质第一”、“一切向钱看”,我们在人类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

我们在对比1500年以前的历史特别是远古历史和1500年以后的历史不难发现:创造了一直到今天我们都引以自豪的灿烂文化的远古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远远比近代以来的世界要少得多,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丰富,人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强,战争也越来越多,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偏离了人类历史正常的发展轨道,反思我们当下的思想理念是不是能够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二、《全球通史》对中国的介绍始于商朝,把商朝当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来展开中国历史,这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不一样的。

目前史学界尤其是外国历史学家对我们所称的“五千年文明”还有很多持怀疑态度,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现。

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在外国人的压力下我们屈从地去挖掘我们的祖先的坟墓并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年代久远,难道“历史悠久”便能加足我们以后在国际交往中说话的底气?难道美国会因为一个国家的历史长短来作为它外交政策的依据?我们对本身历史的研究不应该建立在别人的要求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历史。

时间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过去。

民族、国家乃至于我们个人的发展,力量的高下,都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

美国只有两三百年历史,但还不是生机勃勃,照样生活得很好?

三、《全球通史》在最后说“人类还从未看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也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及现在众多的历史学家都认识到了科技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性。

希望中孕育着危险,美好中承载着毁灭,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人类会发展到穷凶极恶的最高境界,将那些所谓智慧结晶的恐怖武器搬出来施加在对方身上,或者说某些国家、某些民族试图创造出更具有科学含量的威慑力量,在试验或是检验、尝试的过程中,科学突然和人类开了一个玩笑,发挥了它的威力,在人类看到结果的过程中也结果了自己。

这一天会不会遥远呢?

马克思主义说,事物总是有着“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的,那么人类呢?我们在不断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坟墓吗?我们会最终殊途同归地走向末日吗?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来得重要,所以即使我们走向毁灭的必由之路也用不着惊恐。

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和认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现在,以及美好地憧憬未来,而最重要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