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优秀7篇)

2023年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优秀7篇)

时间:2023-10-01 23:18:13 作者:书香墨2023年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优秀7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篇一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初一阶段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认真答题的训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规范答题,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篇二

考试后,我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各科的成绩了。成绩很不理想。其实分数只不过是检测我们对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怀,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时弥补。我们必须总结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一、基础知识

要想使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广泛,就需要积累。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及时查工具书。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温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时间的关系,冲淡了记忆。

二、阅读

阅读也是建立积累上的。平常应该多读。要用心去读,读的不是有趣,而是内容。在平常多读的情况下,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题就会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

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篇三

一、试题特点分析

纵观今年初一历史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材料题的第14、16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如综合探究题的第17题)。但是个别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太深,覆盖面过于广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综合探究题的第17题),考查关于“和谐社会”的知识体系,大多数学生未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导致失分现象严重。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48人,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20分,平均分为71分,及格人数36人,及格率为75%,80分以上的有14人,优秀率为29%。全卷中做得最好的是第三大题材料解析题(分值为32分),绝大部分考生的'成绩在20―30分之间,满分的有2人;做得较差的是综合探究题,有几个考生得10分,满分的仅有1人。总体来看,考试情况不理想,成绩不高。

三、学生存在问题分析

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答题不注意规范性,粗心大意。部分学生书写太草,乱涂乱画,错别字多。有个别同学把“周厉王”写成了“周历王”,“孔子”写成了“孙子”。

2、相关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考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答题含糊不清。如第四大题的第18题,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和巩固统一措施的推行的历史作用区分不清楚,导致失分现象严重。

3、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差。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答题,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

4、史实混淆。部分学生对桀、纣的暴政和秦始皇的暴政区分不清,张冠李戴。

5、审题能力不强。(如第二题归纳列举题中的13题),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很多同学都写成了封建社会的成语典故,导致答案出错。

6、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如第16小题第1和3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材料不加分析,只知找书或材料分析不透,实际上材料中有隐含的答案。

三、对今后历史教学的建议

针对此次评卷工作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

1、加强书写基本功的训练。

2、多注意引导学生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

3、在教学中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能基本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因为基础知识是其他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提高归纳、辨析判断的能力。

5、要进一步体现以教材为依据,大纲为纲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社会问题,并加强对答题技巧的训练。

6、教师应多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强化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校的老师重视知识讲解到位,但效果不佳,原因就是学生兴趣没上来。总之,此次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分数不高,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将和学生一起努力,一起探究,分析原因,逐步提高成绩。

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篇四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试卷共五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40分,第二题材料分析题,共计15分,第三题是联系实践题,共计16分,第四题是读图题,共计15分,第五题是实践题,共计14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试卷评析:

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名词写错,如重返写成“重反”等。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结业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不够关心。

四、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5、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今后的教学建议

1.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基本内容和要求。继续加强对《课程标准》、、考题的研究。《课程标准》是命题的范围和依据,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备课组要重视对它们的研究,把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复习要求,用教师在研究考试,把握命题方向上的多投入,换取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试卷相当数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即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拓展,只有讲好、学好、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材潜能,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复习时尤其是对一些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内容,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扎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细致、到位。不能留有漏洞。

3、切实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

(1)加强集体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习题、备教法、备学法,分工协作。积集体的智慧为大家拥有、共用,取长补短,最后达成共识。

针对我们复习课,建议尝试以下五步骤:

第一步,理清单元阶段特征或专题特征。

第二步,考知识点的考察情况进行统计,用表格列出。使考试内容在本单元的考察情况一目了然,克服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并且对新的考点做出预测。

第三步,由导学结构和讨论思考题组成。这一部分是课堂操作的主体部分。简单的东西由学生填上并作回答即可。疑难点,尤其是热点、预测到的考点问题由老师引导分析、作出解答。通过分析加深教材或专题知识点的理解,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的是老师“导”的作用,学生是思维的主体。

第四步:巩固练习。题型、题量多少不限,主要是选好有针对性的题目,这一部分主要强调“练”的功能,起巩固本单元知识的作用。这样通过上面几个环节,“导”“学‘”练“三环节基本完成。第五步是课后记,类似于课后反思。对老师来说,本单元有什么不足和遗憾及补救措施可总结一下,对学生来说,本单元有什么缺憾的地方,或者有什么补充,甚至是对教师讲课的建议都可以记在上面。

(2)上课我们必须要从”细讲“过渡到”精讲“,讲要讲出新东西、新意境;从”演员“过渡到”导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要”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重点、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把大量的剩余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自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布置作业和训练

要精选习题,强化训练。为了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坚持适量性原则。教师要下大力气,精选习题,把学生救出题海。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篇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a、黄帝b、炎帝c、蚩尤d、禹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a、尧b、舜c、禹d、启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

9、“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世袭制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桂林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a、管仲b、孙膑c、庞涓d、廉颇

14、春秋史书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其中“牺”指

a、牛b、羊c、猪d、水果类

15、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法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耕战d、建立县制

16、同学们要听战国编钟演奏美妙的乐曲,应该到

a、北京历史博物馆b、湖北省博物馆c、上海博物馆d、湖南省博物馆

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广通渠

a、孔子强调的实行仁政b、墨子强调的兼爱非攻

c、孟子强调的要按时令进山伐树d、孙子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如果有一旅游团想去参观古老的周朝的中心,你应该指点他们去的地点是

a、北京b、洛阳c、西安d、南京

20、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淝水之战

二、非选题(共60分)

1、识读右图,请回答:(15分)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分)

(2)、他的主要贡献(事迹)是什么?(4分)

(3)、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什么?(3分)

(4)、他建立的国家叫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哪些人为诸侯?(3分)

(3)、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6分)

3、读图填史(15分)

(1)、上图是什么时期、在什么河流上、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6分)

(2)、这项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3分)

(3)、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6分)

4、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良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6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三项内容?(3分)

(3)、此次变法有何重要历史作用?(6分)

7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dddbadbd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daadbcccd

二、非选题(共60分)

1、(1)、答:大禹

(2)、答:领导人民治整洪水

(3)、答:禅让制

(4)、答: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着国家的产生。(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

2、(1)、答:西周分封制;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为的巩固奴隶主政权。)

(2)、答:周王的子弟亲戚(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

(3)、答:不但巩固了对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3、(1)、答:战国;岷江流域;李冰父子;都江堰。

(2)、答:分水堤、宝瓶口、飞沙堰。

(3)、答: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直到今天它还发挥着分洪、灌溉、通航和旅游观光的巨大作用。

4、(1)、答:商鞅变法;目的:富国强兵。

(2)、答:承认土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3)、答: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篇六

最好先看好题目在答题。这样,在自己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构思,也许,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灵感,在做作文就比较容易了。平常多写,多练,逐步提升,平常时应该多读一些“开卷有益”的书。

我没有考好完全是在于平时的基本功没有打好。吸取了这次的教训,我以后会在平时的学习上更加努力!认真完成作业!专心听讲!没有考好也在与临场发挥的.不够完善。我在考完试后会仔细检查。我会“更上一层楼”!老师,请你相信我,我会在下次的考试中,更加在努力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初一历史教师期中总结反思篇七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4.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5.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