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汇总5篇)

最新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汇总5篇)

时间:2023-10-02 01:18:16 作者:文锋最新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篇一

儿童在平时玩玩具的时候,总喜欢把玩具推来推去,拉来拉去。为了激发儿童探索、实验的兴趣,培养儿童喜欢尝试、乐于动手,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一些科学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意识和从事简单的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针对大班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平时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娱乐交流中的话题,我设计了一节尝试性、造作性和探索性都较强的科学活动——物体怎样移动。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一个无轮的箱子、一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一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篇二

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

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

(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

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篇三

1、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

2、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1、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2、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3、记录实验过程。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篇四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教师提出尝试题: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教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教师提出尝试题: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大班科学领域沉与浮教案篇五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探索的兴趣。

1、各种形状、轻重不同的纸盒、积木、球、纸、书包、车等。

2、一个无轮的箱子、一个有轮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

3、水盆、水桶、装水的圆形矿泉水瓶。

一、开始部分:

1、律动。----集体演唱《你是怎样笑的》。

2、由《乌鸦喝水》的故事激趣,引导幼儿将乒乓球从没有水的桶底移动到桶面,从而引入新授。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认识物品。

2、布置任务。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这些物体移动。(教育幼儿不要拥挤、哄吵,并且最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移动,并把方法记住)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注意发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4、幼儿汇报自己的发现成果。

5、教师小结。

6、教师出示皮球,引导幼儿用力大和用力小地尝试移动,并发现新结论(用力大,物体运动又快又远;用力小,物体运动慢且近)。

7、出示大矿泉水瓶,启发幼儿用最省力的方法来移动。

8、出示没有轮的箱子,鼓励幼儿想办法来移动。再出示有轮的箱子,进行操作比较,知道给重物体按上轮子会更省力。

9、知识拓展。平时看到建筑工地上的叔叔们如何将和好的泥浆或砖从一楼移动到上面的楼层上的?(滑轮)

(随机展示水井打水原理)

10、小结。鼓励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探索,发现更多的物体移动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出户外体验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物体。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的参与性是蛮高的。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物体运动的关系。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发挥了幼儿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做的不够的地方就是每次操作之后,应该把要点更清楚地提一下,这样可能幼儿的知识概念更清晰一点,这样不仅心里领会,嘴巴上也能表达出来。还有在操作中可以让幼儿两两比较玩一下,这样可能更好地引起幼儿的互动,给予幼儿更直观的感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