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学习心得(模板5篇)

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学习心得(模板5篇)

时间:2023-10-02 13:27:02 作者:灵魂曲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学习心得(模板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学习心得篇一

李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重任千钧惟担当”。担当,是放下该放的,“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这样的担当,也是管住该管的,完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激发市场的活力。报告颇多让人眼前一亮的点,都折射出这样的“理论底色”。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有着节点意义:是前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新一年施政的总纲。而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棒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由此更显特别。

中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每一份政府工作报告,都如同在这条路上留下的一个脚印。放入前行的历程中,这些脚印连成了一条既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他人的“中国道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解码过去一年乃至5年,更能读懂中国发展背后的“政治经济学”。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以理念为引领,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3年多励精图治,3年多爬坡过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从“新常态”到“新发展理念”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聚着对经济规律、发展规律的思考,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对应“新常态”的判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应提高消费品品质的供给侧改革。而新发展理念,更是贯穿始终。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新发展理念可谓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推进“机器换人”,建设“扶贫医院”,发展“高端出口”……代表委员的热议也显示共识的不断凝聚与扩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回响,就是这些新理念在“十三五”期间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正如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从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到提高进出口贸易“便利化”水平,都能让市场产生“乘法效应”,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看不见的手”更有效,“看得见的手”更有为,才能让“两只手”协同配合,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掌好中国之舵,扬起发展之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人”也应该处于中心位置。最能体现共产党人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性质的,当属扶贫。“十三五”规划对接第一个百年目标,“不让一个人掉队”才谈得上“全面”,共同走向富裕才叫做“小康”。今年要让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正体现“念之再三,铭之肺腑”的民生情怀。政府工作报告中,免除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扎实的举措,在增加公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也必将激发蕴藏于公众中的强大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这样的表态,让人看到我们的发展是有温度的发展,也必然是得人心的发展。说到底,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回答的正是“什么是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发展为了什么”这三个根本问题。“奋斗才能赢得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在这个开局之年、关键之年,浩荡东风激起春潮涌动,中国发展进步的步伐必将一往无前。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学习心得篇二

青春三月,携梦起航。

3月3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甘肃农业大学师生心系国家发展,密切关注“两会”动态,纷纷通过网络、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介及时关注“两会”报道,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就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掀起了一股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

“政府工作报告用一万九千多字的大篇幅回顾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展望‘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今后改革指明了方向。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国家最大的资源和优势。gdp增长6.5%-7%的目标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中国经济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面临着众多困难与挑战,‘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老师说道。

记者采访了该校部分师生,大家畅所欲言,纷纷畅谈。甘肃农业大学教师一致对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报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来国家和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客观准确地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既通俗易懂、惠普民生,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同学们一致认为,听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增强了自己就业、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师生们对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就业创业、生活消费、生态环境等方面均表现出高度关注。

关键词:经济发展

报告持续聚焦“三农”问题,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报告字里行间洋溢着民本情怀,更多是为老百姓谋福利。

作为农业高校的学生,甘肃农业大学学生更加关注“十三五”规划对“三农”问题,特别是国家有关农村扶贫问题的政策,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的想法: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已迈开步伐,作为西北地区农业院校的大学生,有责任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粮食产量已创下‘十二连增’的记录,第二轮退耕还林任务已启动,但国家提出了死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因而在实施措施时应该严格落实政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

“我来自农村,记得小时候用牛耕地,父亲扶犁,自己拽牛,既慢又很费劲,随着经济发展,机械化代替传统的耕作模式,省时省力。父亲希望自己走出农村,找一个‘铁饭碗’,但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懂得,农民是一种职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农民,而且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培训新型农民回归农业。自己选择农业,会坚持不懈。”

关键词: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民生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基础教育应注重公平,确立合理科学的制度,高等教育应对不同层次的高校提出与之水平相应的教育奋斗目标。教育的改革,家长、老师、学生都寄予了太多希望,新改革政策的实施将会更加公平,更好的实服务现代化教育。比如,贫困生的认定,不仅要做到准确无误,且要公平公正。”农学院路老师说道。

政府工作报告给教育送了十大红包福利。如农村孩子圆大学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推进远程教育等。

人文学院级郭同学谈道,“即将面临再次选择,面对就业压力大的境况,尤其是女大学生,教师岗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两会’中提出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自己的专业适合考教师资格证书,自己也会向这方面奋斗,享受政府给予教育的红包福利。”

关键词:就业创业

报告指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是大势所趋,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机遇。

据中国教育在线官方信息显示,近五年来高校毕业生从的660万人增长到的749万人,而20高校毕业生高达765万人,比20再增加16万,就业问题又被政府提上日程。

报告显示的未来发展最有“钱景”的近二十个行业成为大毕业学生的青睐。如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工程建筑行业、节能环保产业、旅游行业、金融行业、创业服务业、清洁能源、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在线教育等。

经济管理学院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四王同学认为,“农村电子商务行业是未来潜力最大的市场,目前由于农村缺乏技术人才,信息闭塞不畅,基础设施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不到位,使得发展相对落后。而政府报告中的二十条普惠民生的政策有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如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等具体措施。”

林学院一位正在创业的大四张同学认为,“全民创业时代,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创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因为‘互联网+’即电商,属于快节奏,前期准备工作繁琐、投资风险大,跟不上节奏会被淘汰。所以自己选择传统行业升级2.0模式,属于慢节奏。打造线上线下运营模式,易转得第一桶金,也会增加创业信心。”他还谈道,“大学生创业缺乏市场经验,对行业把握不准,会多走弯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老师认为,“新颖实惠的创业政策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众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众多困难”。她为创业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创业要趁早,一个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没有孰对孰错,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关键是要不断摸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二是对创新创业要有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激情去对待;三是大学生要改变就业创业观念,端正自己心态,选择兴趣行业,努力拼搏。

关键词:生态与消费

报告显示,“十三五”将迎接大众旅游时代,支持文化体育消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造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形式,有利于休闲度假游产业发展;实施带薪休假制度,优化休假制度,农民消费更健康。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同学结合自身体会和时下报道,以“天价鱼”“号贩子”为例讲述了中国消费、旅游行业面临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能盲目追求gdp的增长,政府在促进人民消费的同时,亦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之重,可持续发展经济。”

“作为入选年全国十大幸福城市之一的兰州,前几日出现大规模沙尘天气,影响出行,引发多起事故,造成诸多不便。坏天气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是人们不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一步步积累导致的,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工学院一位兰州本地同学如是说。

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尚同学就报告中关于加强环保督察、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政策积极建言献策。他说,“大学生要增强节约和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建立大学生参与机制,把个人节约和环保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构建良好校园文化,引导全民参与环保。”

通过对“两会”精神的探讨交流,师生们表示,愿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渴望为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建言献策,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学校改革发展贡献力量和智慧。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学习心得篇三

2017年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并将2017年定位为“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一词在报告中出现80余次。

稳增长调结构紧要之年

报告看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

解读:“紧要之年”的说法首次出现,表明稳增长是要务,实现稳增长来自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调整结构要空间,推进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调速度但不减发展势头,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改革需要花更大气力、有更大作为。

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

报告看点: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解读: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范剑平说,7%左右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衔接,如期实现20国内生产总值比翻一番,要从现在开始仍需保持6.7%以上的年均增速。7%左右的速度也将更多地由服务业比重提升、小微企业活力来实现,保证更加充分的就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说,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将优化经济发展质量,让经济增长更为持续、健康。

双中高

报告看点: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说,进入经济新常态首先是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就是要速度趋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其次是结构调整优化,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中高等收入水平,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简政放权重头戏

报告看点: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解读:在过去一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简政放权成为高频词,全年40次会议中22次提及简政放权。几年来,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说,今年简政放权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将继续向纵深推进,未来要继续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减少政府对权力的“依恋”。同时要放管结合、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新途径新办法。简政放权最终是为了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建立服务型政府。

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报告看点: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改革进入深水区,价格、国企、财税等是最难啃的几块“硬骨头”,必须将改革推向纵深。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的系统重构,必须加强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让改革释放更多红利。

区域发展新空间

报告看点: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解读: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表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经济增长新抓手,各地之间通过公路网、铁路网连接而派生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互联网、信息消费、创意文化产业等,都派生出新的投资机会。既要给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也要留下蓝天绿水和“乡愁”。

农业现代化

报告看点: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当前,“三农”问题面临诸多挑战,核心在于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水和劳动力,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农产品。“农业更强”关键靠科技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改善,靠培育更高素质的“新农民”。“农民更富”的突破口是创造条件,转移农村人口,同时让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更美”则在于既建设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同时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

持续改善民生

报告看点: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解读:民生保障关乎百姓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医疗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养老“并轨”改革落地、招考体制改革迅速出台、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等成就有目共睹。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说,尽管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但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这让更多百姓有更强的改革收获感。民生保障落实到位,要通过政府简政放权和构建完善的民生保障网来实现。

铁腕治污

报告看点: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说,铁腕治理,一是环保法制建设,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发动群众,四是深入改革。新环保法实施,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这都是加强环保法制建设的具体体现。但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还要严格执法,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动员广大群众监督各种违法排污行为,打一场针对污染的“人民战争”。

亰高压反腐

报告看点: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说,这两年掀起的反腐风暴,充分体现了中央坚决反腐的决心。目前反腐的难点一是腐败具有隐蔽性;二是在一些地方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查处腐败任务艰巨;三是要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让干部“不想腐”。下一步关键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依法反腐。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学习心得篇四

细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出现最多的是两个词,一是发展,二是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改革,这依然是“硬道理”“硬任务”。

进入新常态,关于要不要发展、该如何发展,有些人是存在误区的:一种是“gdp虚无论”,认为生产总值不再重要了,甚至不要gdp了;一种是“换挡焦虑症”,原来的增长方式不灵了,又要治污治霾,又要保持增长,忧心忡忡不会发展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不等于不要生产总值;不再追求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不是不要增长。换言之,不唯gdp,绝不等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从现实需求来看,实现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国经济增速保持一定的增长是基本要求。就拿今年来看,gdp目标从去年的7.5%调整至7%左右,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没变,7%左右的gdp增速也是完成就业目标的保障。因此,在经济换挡过程中,增速不再是惟一绩效指标,并不是单纯地降低速度,而是要通过降速来实现“优质增长”,也就是“经济换挡不失速”。

当然,正如有学者说,“基数越大增长越难,现在跟前不一样,那时候增长10%也没多少钱,现在增加7%也是不容易的。”对于新常态,“认识”不易,“适应”艰难,“引领”更难。在产能过剩、高能耗约束的背景下,如何从粗放发展到精细发展,如何通过转型切换增长动力,如何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担当。

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根本出路在改革。以榆林为例,作为能源型城市,资源价格下跌带来了很大挑战,也促使我们加快改革步伐,着力构建新常态下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实现了煤炭产业产销两旺;实施了一批大型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实现了转型升级逆势而上。20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榆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5.74亿元,在全国能源城市中名列前茅。

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根本保障在作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批评的“为官不为”现象,在基层确实不同程度存在,是造成经济政策难落地、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重要因素。治理“为官不为”,既需要思想觉悟,更需要制度跟进。除了简政放权,更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导干部“为官不为”的责任。

2021年春节前夕,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强调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不惧任何风险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努力在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干部有更多“存在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学生学习心得篇五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过往一年的总结,又是对新的一年的目标展望,而连接这一年又一年的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责任。宪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是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而不是像往年一样代表国务院“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转变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执政的响应,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的明确信号。

依法治国首在维护秩序,包括治民和治官两个方面,都以责任为基础来确定行为边界,治民是政府作为规则提供者对平等主体的个人和组织行为边界予以确认,治官则是为权力行使者划定行为边界,两者不可偏废。传统王朝统治是人与人不平等基础上的“以法治国”,其重点在于官治民,治官与治民并不统一,甚至激发出民间以“官不聊生”来克服“民不聊生”的怨愤。当代中国,官和民皆为平等的公民,其差别不在身份而在职业分工,治民与治官要靠“依法治国”来平衡,重点则在民督官,以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来抗衡权力腐败的可能,维护权力的正当边界。正因为如此,警示权力不可任性,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

依法治国次在政府承担有限责任、依法用权。权力基于责任而生,法治政府首先在于明确政府责任。无限责任政府不是法治政府,公共权力不在于管得面面俱到,而在于管得准、管得住。面面俱到看似全能,实则无能,权力瘦身不是政府权力的削弱,而是政府权力的归位和在重点领域监管和服务责任到位的第一步。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都传达出有限责任政府动真格的强烈信号,权力瘦身,政府权力依法做“减法”,减出的将是一片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创新创业的新天地!对于有限责任,各级政府就要切实履行,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不作为,实则是对无限权力的眷恋和对有限责任的回避,依法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恰是治庸治懒的利器。

依法治国终在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受益。法是行为之度,其影响深远者在于因尊法而守法的价值内涵。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各项民生是公民的社会权利所系,也是政府责任所在,民之疾苦与民之权益都是政府全面履职的关节点,政府全面履行责任是对全社会法治精神的最好引导,大道至简,责任优先,政府履职、公民履责,民族富强、国家复兴,尽在其中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