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诚信的读后感(汇总7篇)

诚信的读后感(汇总7篇)

时间:2023-10-03 04:29:43 作者:薇儿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诚信的读后感篇一

1.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2.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3.切勿丢掉诚信,当你回过头再去捡它的时候,它已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4.赏罚分明,市场经济讲诚信假一罚十;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5.谁如果失去了金钱,他只是失去了他能再次得到的东西,要是谁失去了诚信,他就会失去了他再也不会得到的东西。

6.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7.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8.诚信处世世界大,奸诈为人人格低。

9.诚信走遍天下,法治和谐人间。

10.经常用诚信的尺子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别人。

11.做人要诚信,做事要守法。

12.用诚信美化心灵,用法治规范社会。

13.以诚取信心灵美,依法循规事业兴。

14.做诚信之人,铸法治之国。

15.诚信乃是一种和谐,正如健康、和善与神一样。--毕达哥拉斯语言犹如枝叶,行为犹如果实。

16.诚信,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就像一棵大树的幼芽,直根于每个家庭,生长于每个人的心中。

17.你诚信我诚信人人有威信,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18.没有诚信的坚强基石,法制便犹如是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

19.立身须以诚为本,治国必以法为基。

20.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关于诚信的成语和句子]

诚信的读后感篇二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诚信的读后感篇三

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

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

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的读后感篇四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诚信的读后感篇五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5.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诚信的读后感篇六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一言立信----信:信誉。以一句话树立了信誉。

3、人心所向----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4、人望所归----人望:众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5、惟天可表----只有对上天才可以表白自己的心情。表示在别人不信任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慨叹。

6、人微权轻----微:低下。指人的资历浅,威望低,权力不能使大家信服。

7、千金之诺----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8、九锡宠臣-----九锡:古代帝王赐给重臣的车马、虎贲等九种器物。形容位高权重,深受皇帝宠信的大臣。

9、一诺千金——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10、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小信用未能信任。

11、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12、大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众望:群众的愿望。指符合群众的心愿,使群众心服口服。。

13、大信不约----真正讲信义,不在于订约盟誓。

14、心服首肯----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15、苦肉计----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16、不孚众望----不为众人所信服。孚,使信任、信服。

17、不言而信----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18、天人共鉴----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19、半信不信----指不完全相信。

20、君子协定----双方不经过书面签字,只以口头承诺或交换函件而订立的协定,它与书面条约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国际事务间。

21、言听计从----听:听从。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22、言从计听----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23、言听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24、旦旦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指誓言诚恳可信。

25、言听计用----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听计从”。

26、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27、同寅协恭----同寅:原指同具敬畏之心,后指在一处做官的人;协恭:友好合作。形容人们互相尊敬,同心协力地工作。

28、交洽无嫌----洽:协商;嫌:猜疑。指双方密切协作,相互信任。

29、众望所属----众望:众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30、众望所归----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31、言行计从----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深被信任。

32、众望所依----众望:众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33、众口捧月----大家共同捧举月亮。比喻共同拥戴一个人。

34、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35、有如大江----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36、有如皎日----皎日:白日。表示对天发誓,以显示自己可以信赖和一片诚意。

37、有如皦日----皦日:白日。表示对天发誓,以显示自己可以信赖和一片诚意。

38、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39、至信辟金----至信:最有信用;辟:排除。最守信用的人无须用金玉作信物。

40、坚信不疑----非常相信,毫不怀疑。

41、坚持不渝----渝:改变。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42、坚明约束----坚:坚守;约束:信守诺言。坚守同盟,信守盟约。

43、众望有归----众望:众人的希望。深得众人拥护、爱戴,为人心所归依。形容得到大家的信任。

44、违信背约----违:违背。失信于人,背弃约定,毫无信义可言。

45、计行言听----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46、论一增十----指诽谤或赞美他人,要夸大其辞,使人信服。

47、讲信修睦----修:建立;睦:和睦。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48、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49、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50、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51、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52、杖莫如信----杖:通“仗”,凭借。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

53、松枝挂剑----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54、物望所归----物:指人,公众;物望:众人的希望。形容众人所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55、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56、众望所积----众望:众人的希望。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57、信以为本----信:诚实。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58、信誉卓著----卓著:突出显著。信用与名誉特别好。

59、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60、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61、铜山铁壁----形容坚固的防御物。比喻可信赖的坚强人物。

62、蚊虻负山----蚊虻:吸血的昆虫。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比喻力弱者担重任,难以信任。

63、废耳任目----废:放弃;任:信任。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

64、金字招牌----旧时店铺为显示资金雄厚而用金箔贴字的招牌。现比喻高人一等可以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比喻名誉好。

65、海翁失鸥----翁:老人。在海边居住的那个老翁没有捉取到海鸥。比喻人如果怀有私心,就会失去朋友的信任和情谊。

66、忠款诚信----款:诚恳。忠实诚恳守信用。

67、季布一诺----季布:人名,很讲信用,从不食言。季布的承诺。比喻极有信用,不食言。

68、季礼挂剑----季礼:春秋时吴国人,重信义。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69、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后用以比喻坚守信约。

70、钻刀立誓----钻刀:古代立誓仪式,立誓人要从刀门下钻过,表示如果负盟,甘愿死于刀刃之下。形容立誓定盟之真诚。

71、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72、深孚众望----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73、腹心之臣----像人的腹心一样的臣下。比喻极受信任的臣下。

74、徙木为信----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75、欺上罔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76、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重视信实,明白理义。

77、欺人眼目----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别人的信任。

78、欺上瞒下----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79、欺世惑众----欺骗世人,迷惑大众。指坏人以欺骗手段博得信任。

80、哗世取宠----哗世:使世人激动兴奋;宠:喜爱。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81、船骥之托----船骥:船只和千里马;托:信托。比喻可信托,可重用的人才。

82、得君行道----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83、惟明克允----惟:只有;明:明察;克:能;允:公允。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对待事物,令人信服。

84、衒玉求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同“衒玉自售”。

85、衒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86、誉望所归----誉望:名誉和威望;归:归向。指为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多指某人担任某项重要职务是受到群众拥护的,和他的声誉相称。

87、寓言十九----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多数。原意是采用寓言的方式表达,最容易使大多数人信服。后泛指故事情节多为虚构。

88、民无信不立----无信:缺乏信任;不立:立不起来人民如果对国家缺乏信任,这个国家就不稳固。

89、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90、一言为重,百金为轻----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9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疑:怀疑。既然已经任用的人,就应当充分信任;有怀疑信不过的人,就不要用。

92、疑人勿用,用人勿疑----怀疑的人就不要使用他,使用的人就不要怀疑他。指用人应充分信任。

93、士为知己者死----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

94、谋听计行----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诚信的读后感篇七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