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时间:2023-10-03 10:47:56 作者:FS文字使者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学情分析:有一定的诗歌分析能力,能够自主赏析一些较简单的诗歌,掌握一定基础的写作手法等。

内容分析:讲解诗歌,感受情感态度,学习炼字题解读技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借景抒情、反衬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正确把握诗歌情感。

3.情感与态度: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理解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诗歌的“炼字”题型解析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朗读法、点拨法

知识点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材,第一单元自主赏析第14页。

教学类型: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以一副对联导入课文。

二、 知人论世,知世论事。ppt显示知人论世意思,然后出现作者简介,随画面讲解,并介绍写作背景。

三、 诵读课文。配音朗读,学生齐读。

四、 逐句分析写作手法,情感态度。

首联,丞相——诸葛亮,亲近仰慕之情。锦官城——成都,柏森森,表现出历史的悠久和寂寞荒凉之感。

颔联,两个字沟通了情与景的联系,实现了诗意的逆转。分析“自”和“空”的妙处。自——青草自绿,无人光顾。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表现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无处泼洒,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以乐景衬哀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颈联,了解诸葛亮一生功绩。

尾联,抒发主要思想感情,其中的“英雄”指的是千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壮士,尤指如作者这样许身社稷,志在匡国的人,隐含了坐着的感时伤乱之情。

五、 炼字。将颔联中的两个字提炼出来,重点讲解炼字题的做法,及考试时的应用。

六、 总结。总结整首诗歌情感。

七、 作业。背诵整首诗歌。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蜀相》教学设计

作者:祝宇李朝霞(《现代语文(教学研究)6期)

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

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

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

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

明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2.在这几个诗句中,杜甫提及了哪些史实?它可以让我们想起诸葛亮的哪些际遇?

明确:

“三顾频繁”、“两朝开济”、“出师未捷”这三个“史实”。

诗句史实际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茅庐

定计天下得到用武地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蜀汉

济助后主施展个人才华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师未捷

身死前线壮志未酬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包含了作者杜甫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小结1:

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创蜀汉事业,又辅佐刘禅支撑艰难局面,建立了丰功伟业,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物。诸葛亮死后,被封为武侯。后人建有武侯祠,用来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旷世英才。

明确:

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长:永远,永恒;毫无例外。常:常常,经常;偶有例外。

明确:

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人们。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作者从小志存高远,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

7.既然“英雄”之中,包括杜甫自己,我们就来看看,杜甫为何会为诸葛亮而泪满衣襟。请完成以下表格,比较杜甫和诸葛亮在某些方面的异同。

诸葛亮杜甫

个人抱负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生平经历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遭遇原因得逢明主怀才不遇

命运出师未捷

身先死壮志未酬身已老

小结2:

诸葛亮的抱负,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杜甫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由此可见,天下英雄,往往以天下为己任,抱负相同,使命类似!也正因此,才有这样的说法:“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

8.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何“英雄”们尤其感到痛心?

提示:历史上“壮志未酬”的“英雄”,还有哪些?请以我们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为例,说说其事迹和相关的诗句。

明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国・屈原《离骚》)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南宋・陆游《书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

小结3:

世俗往往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英雄的成功,既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更不可逾越客观环境和条件。这是功利、浅薄的世俗,所不明白的地方。“未捷先死”之身,和诸葛亮的“定计天下”的雄才,所构成的,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客观矛盾。这种矛盾,是宇宙的久远和人生的短暂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生诸种矛盾之中最无法逾越的一种。诸葛亮得逢明主,拥有用武之地,尚且赍志而殁。这更令那些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英雄”,断肠恸哭!

后世的英雄,与其说,在为诸葛亮的结局和归宿而流泪,不如说,也是在为自己的命运和遭遇,而流泪!

(三)赏析景物,品味词句

教师过渡语:

这样看来,诗歌好像只要后面的四句,就已经说够了意思。那么,作者为何还要写前面四句呢?让我们再来学习诗歌的首联和颔联(齐读前四句)。

9.前四句,紧紧扣住了哪一个字来写景?这一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寻”:特意去找,急切去找。

“寻”字,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情感――崇敬、仰慕。

祠堂周围都是高大茂盛的柏树,渲染了什么氛围?

明确:庄严肃穆

小结:松柏有万古长青之意,暗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常在。

10.作者在丞相的祠堂,到底“寻”到了什么景?

明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1.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将这两句诗改动一下,大家对比分析,看原诗句用词之妙处: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明确:

改动之后,境界全变。

改动后的诗句,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景仰蜀相诸葛亮的心境和原意。

而在原诗句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这本是赏心悦目的无限春色,却空空荡荡,无人欣赏。因为“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碧草萋萋,无人欣赏;黄鹂婉啼,无人倾听。因为,人们(也包括作者杜甫自己),景仰蜀相诸葛亮,其他一切,都已弃置一旁,无心问津。衬托手法,乐景衬哀情,十分巧妙。

因此,原句用词,情感极其庄重,手法极其高明。

(四)走近诗人,探究题旨

明确: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有一定的诗歌分析能力,能够自主赏析一些较简单的诗歌,掌握一定基础的写作手法等。

讲解诗歌,感受情感态度,学习炼字题解读技巧。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借景抒情、反衬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正确把握诗歌情感。

3、情感与态度: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理解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把握诗人的情感。

诗歌的“炼字”题型解析

多媒体教学、朗读法、点拨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材,第一单元自主赏析第14页。

讲授法。

一、导入。以一副对联导入课文。

二、知人论世,知世论事。ppt显示知人论世意思,然后出现作者简介,随画面讲解,并介绍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配音朗读,学生齐读。

四、逐句分析写作手法,情感态度。

首联,丞相——诸葛亮,亲近仰慕之情。锦官城——成都,柏森森,表现出历史的悠久和寂寞荒凉之感。

颔联,两个字沟通了情与景的联系,实现了诗意的逆转。分析“自”和“空”的妙处。自——青草自绿,无人光顾。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表现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无处泼洒,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以乐景衬哀情,寓情于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颈联,了解诸葛亮一生功绩。

尾联,抒发主要思想感情,其中的“英雄”指的是千古以来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壮士,尤指如作者这样许身社稷,志在匡国的人,隐含了坐着的感时伤乱之情。

五、炼字。将颔联中的两个字提炼出来,重点讲解炼字题的做法,及考试时的应用。

六、总结。总结整首诗歌情感。

七、作业。背诵整首诗歌。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课标对高中阶段就选修教材诗歌方面的学习要求如下: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尝试诗歌创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掌握,更要求我们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加强关注,所以本人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我校近来推行的三一六课堂教学模式是对课改的最好践行,三一六模式即三要素、一不准、六环节。首先,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彻底杜绝教师在课堂上的满堂灌现象;根据知识建构的金字塔结构,学生合作讨论,讲给他人听是保持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因此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合作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最后,通过当堂检测确保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自主赏析模块的第三首诗歌。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杜甫被誉为“诗圣”,他为我们留下大量诗篇。《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杜甫其人及其诗歌风格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以及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不陌生。根据课堂“三讲”和“三不原则”:学生会的没必要讲。高二的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提高,且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也非常强,那么再次学习杜甫的经典诗歌就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诗歌表达了什么”这一层面上,而应积极探讨“诗歌通过什么表情达意”,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主体地位。此外,高二六班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不仅要注意学生成长的大方向,还要留意个别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的辅助作用。

1.?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了解杜甫其人及其诗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分析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理解“寻”、“自”和“空”在诗中的情感

1.教法:本着新课标的精神和诗歌教学的特点,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主要采用启发式、探讨法、导学法、朗读法和教授法。其中以朗诵法、探讨法为主,启发式、导学法和讲授法为辅,结合导学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自主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认真聆听,走入文本

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新课做好准备,学生初步感知杜甫对武侯的崇敬之情。

以诗话的语言营造课堂文学的氛围。

集体朗读1

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让我们一起把诗歌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诗歌

初次诵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把握情感。

学生示范诵读

请一个学生评价集体朗读,并示范诵读。

学生评价,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诵读一次。

学生评价,使得评价机制多元化。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人的长处与优点,并用恰当而巧妙的语言让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议。

1.如果让你把诗歌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哪个字?用原文回答。

学生自学课文,思考问题

培养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通过讨论前的自学,为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集体诵读2

如果诗歌情感基调是哀伤的,那么诵读的语调应该是低沉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让我们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再一次感受诗歌的情感。

学生在之前诵读和分析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诗歌。

进一步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伤之情。

自主学习,重在主动性,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可以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绪状态。这时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和体验。

通过对祠堂外部氛围的营造、内部景象的描写和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倾慕之情和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学生在自学中进一步了解作者蕴藏在字词中的情感。

经过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作者寻到了什么,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其中着重体会“柏森森”、“自”和“空”表达的情感,以及颈联以乐景写哀情的表达方式。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补充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当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才说明自己真正理解到位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方式是判断其对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尺度。

在诗歌学习中,应有文本意识,紧扣字词体会情感,从而做到读者、文本和作者的多重对话。

集体诵读3

在充分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感受作者的悲情。

学生集体诵读。

在诵读中达到和作者心灵沟通的目的。

思2

诗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流泪,请问这里的英雄指的是谁?

根据出句可明确是诸葛亮,根据前文的分析也可知是杜甫本人。

诗人写古人古事,常常会将自己与古人相对照,从而生发感慨。

议2

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杜甫诗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并说说原因

知人论世

了解作家的思想、生平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

诵读4

总结课堂,结尾诵读

有感情的在诵读中结束课堂。

在已学习的基础上再次以诵读感知怀才不遇之士的悲情。

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教师以干练简洁、一针见血、有推进型的语言进行评价;或者采用生生互相评价的方式对展示的讨论成果予以评价。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认真聆听他人的回答,并思考提出问题。

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深入问题的思考,对他人的评价实际是对问题的二次思考,不仅有利于建立竞争模式,也可以推动思维的深化,避免自学流于形式化。

学生5分钟时间完成课堂练习,夯实基础、加深理解。

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检测,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

布置作业

记录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蜀相

杜甫

蜀相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蜀相》教学设计

作者:祝宇 李朝霞(《现代语文(教学研究)6期)

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

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

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

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

明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2.在这几个诗句中,杜甫提及了哪些史实?它可以让我们想起诸葛亮的哪些际遇?

明确:

“三顾频繁”、“两朝开济”、“出师未捷”这三个“史实”。

诗句 史实 际遇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顾茅庐

定计天下 得到用武地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创蜀汉

济助后主 施展个人才华

出师未捷身先死 出师未捷

身死前线 壮志未酬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包含了作者杜甫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小结1:

诸葛亮帮助刘备开创蜀汉事业,又辅佐刘禅支撑艰难局面,建立了丰功伟业,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物。诸葛亮死后,被封为武侯。后人建有武侯祠,用来纪念这位忠心耿耿的旷世英才。

明确:

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长:永远,永恒;毫无例外。常:常常,经常;偶有例外。

明确:

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人们。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作者从小志存高远,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

7.既然“英雄”之中,包括杜甫自己,我们就来看看,杜甫为何会为诸葛亮而泪满衣襟。请完成以下表格,比较杜甫和诸葛亮在某些方面的异同。

诸葛亮 杜甫

个人抱负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

生平经历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遭遇原因 得逢明主 怀才不遇

命运 出师未捷

身先死 壮志未酬身已老

小结2:

诸葛亮的抱负,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杜甫的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由此可见,天下英雄,往往以天下为己任,抱负相同,使命类似!也正因此,才有这样的说法:“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

8.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何“英雄”们尤其感到痛心?

提示:历史上“壮志未酬”的“英雄”,还有哪些?请以我们熟悉的诗人和词人为例,说说其事迹和相关的诗句。

明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国・屈原《离骚》)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南宋・陆游《书愤》)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宋・辛弃疾《破阵子》)

小结3:

世俗往往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然而,英雄的成功,既离不开个人的主观努力,更不可逾越客观环境和条件。这是功利、浅薄的世俗,所不明白的地方。“未捷先死”之身,和诸葛亮的“定计天下”的雄才,所构成的,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客观矛盾。这种矛盾,是宇宙的久远和人生的短暂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生诸种矛盾之中最无法逾越的一种。诸葛亮得逢明主,拥有用武之地,尚且赍志而殁。这更令那些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英雄”,断肠恸哭!

后世的英雄,与其说,在为诸葛亮的结局和归宿而流泪,不如说,也是在为自己的命运和遭遇,而流泪!

(三)赏析景物,品味词句

教师过渡语:

这样看来,诗歌好像只要后面的四句,就已经说够了意思。那么,作者为何还要写前面四句呢?让我们再来学习诗歌的首联和颔联(齐读前四句)。

9.前四句,紧紧扣住了哪一个字来写景?这一个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寻”:特意去找,急切去找。

“寻”字,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情感――崇敬、仰慕。

祠堂周围都是高大茂盛的柏树,渲染了什么氛围?

明确:庄严肃穆

小结:松柏有万古长青之意,暗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常在。

10.作者在丞相的祠堂,到底“寻”到了什么景?

明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1.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试将这两句诗改动一下,大家对比分析,看原诗句用词之妙处: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明确:

改动之后,境界全变。

改动后的诗句,用“尽”和“皆”写出的,是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这,显然不符合作者景仰蜀相诸葛亮的心境和原意。

而在原诗句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这本是赏心悦目的无限春色,却空空荡荡,无人欣赏。因为“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碧草萋萋,无人欣赏;黄鹂婉啼,无人倾听。因为,人们(也包括作者杜甫自己),景仰蜀相诸葛亮,其他一切,都已弃置一旁,无心问津。衬托手法,乐景衬哀情,十分巧妙。

因此,原句用词,情感极其庄重,手法极其高明。

(四)走近诗人,探究题旨

明确:

相关范文推荐
  • 10-03 2023年小学数学四年级期中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 10-03 最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
  • 10-03 最新社会礼仪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心
  • 10-03 最新教师爱岗敬业个人事迹材料免费 教师个人爱岗敬业演讲稿(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
  • 10-03 最新亲子共读心得家长篇 亲子共读家长心得体会(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10-03 最新学校春季运动会开幕式致辞(优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10-03 软件项目经理述职报告 项目经理上半年工作总结(通用6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
  • 10-03 2023年五一的演讲稿六百字(优质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 10-03 品德养成教育教案中班(实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
  • 10-03 2023年教育心得体会句子(优质7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