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通用5篇)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通用5篇)

时间:2023-10-05 17:16:01 作者:GZ才子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篇一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经过4天的展示交易,今天将要落下帷幕。本届农交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各协办单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和销售商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明天就是国庆63周年的喜庆日子。在此,我代表农业部和第十届农交会组委会,向各展团的同志、各参展企业代表以及参与农交会工作的全体人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向莅临本届展会的境内外参展商、采购商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历经十年,已经成为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目前国内农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影响最广的品牌展会。

本届农交会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为主题,秉承“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的办展宗旨和“精品、开放、务实”的办展原则,通过成果展示、产品推介、贸易洽谈、专场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进一步宣传了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展示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辉煌成就,汇集了我国农业产业的骨干力量和主要农副产品,搭建了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树立了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新形象,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届农交会在党的即将召开前夕回京举办,具有更加特殊的政治意义。本届农交会的成功举办,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和广大农业工作者,在有望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的大好形势下,充满豪情、满怀喜悦向党的胜利召开献上的一份厚礼。

本届农交会气氛隆重热烈,成效显著。

一是规模宏大、盛况空前。本届农交会展区面积1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43500平方米,是农交会在京举办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等33个展团和现代农业装备、专业合作社、科技、种子、农垦、水产等6个专业展团参加了展会。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22个国家的几十家企业踊跃参展。展会期间,交投活跃,人潮涌动,来自世界各地的2万多采购商和观众参观了展览。

二是成果丰硕,精品荟萃。本届农交会集中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成就,荟萃了世界各地不少优质农副产品,汇集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反映了我国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各展区展示的优质农副产品琳琅满目,精品荟萃,一派丰收景象,为前的首都北京增添了隆重祥和的氛围。

三是客商云集,交易活跃。本届农交会共有2000多家企业报名参加,1800多家企业进场参展,云集了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获得“三品认证”的企业、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及境外知名企业,汇集了极具发展潜力和良好前景的农业骨干企业和地方特色产品。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展会期间,组织了采购商专场、特色产品发布会、优质农产品推介会、投融资洽谈会、贸易签约仪式等贸易活动,达成贸易交易总额705亿元,比上届(602亿元)增加了103亿元,增幅17%,创历届之最。其中,贸易成交额排在前三位的展团是江苏省展团、广东省展团和农垦展团。贸易成交额排在前三位省份是江苏、广东、吉林,贸易成交额都突破了100亿元,分别成交了154亿元、131亿元和108亿元。

四是各界关注,媒体聚焦。展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部委领导、各省(区、市)领导、经济专家、金融学者、企业家、商界人士以及外宾使节对农交会给予了高度关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统和新兴媒体对农交会进行了全方位、大密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中宣部将本届农交会纳入当月宣传计划,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安排了现场直播,中国农业信息网开展了网络同步宣传。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农交会采访报道的境内外媒体达320多家,采集发布新闻报道2500多篇,图片1万多张,形成了关注农产品贸易、关心农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本届农交会着力创新、特色鲜明,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主题更为鲜明。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为主题,更加注重展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宣传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推广现代农业建设的典型,描绘现代农业建设的远景,探寻现代农业建设的路径,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序厅,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诠释了现代农业的深刻内涵。

二是展示内容更加丰富。设有综合展区、国际展区和专业展区三个部分、八大板块,涵盖了种植、畜牧、农垦、农机、渔业、科技、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领域,种、养、加全覆盖。充分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保障、科技支撑、装备水平和发展成效,充分展示了名、特、优、新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充分展示了农业对外开放和我国农产品的良好形象。

三是国际化程度更高。有20多个国家参展,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境外采购商到会,均创历届之最,境外参展企业40余家,占参展企业总数的2%。农交会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平台,国际影响日益提高。

四是展示手段更具特色。在整体设计和展区布局上,着力创新,精心设计施工,布局合理,整体效果宏大、隆重,富有浓郁的农业特色,充分反映了我国农业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大好形势。各省展区和专业展区在展示形式上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将展示、推广和交易有机结合,室内室外互为补充,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行业特色和产品特色尤为突出,充分体现了各地现代农业建设的丰硕成果。本届农交会在组织设计方面,达到了大型农业综合展会的理想效果,集中体现了展会组织设计人员的智慧和创造。

五是规格更高,活动更多。贾庆林主席、王刚副主席、回良玉副、乌云其木格副委员长、华建敏副委员长、罗富和副主席、陈宗兴副主席、孟建柱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陈锡文等中央相关部委领导,29位省(区、市)政府领导以及农业部老部长分别参加了开幕式及领导专场等活动。本届农交会组委会组织的重大活动多达12项,中国证监会主动提出作为农交会的协办单位,并与农业部共同举办了“风险管理与农业”高峰论坛,对农业行业了解全球农业发展趋势、大宗农产品价格走势,促进现代农业要素投入集约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各展团在展会期间,结合地区和行业需求,举办了多种形式的产品推介、贸易洽谈和行业论坛,丰富了展会内容,提升了本届农交会的质量和规格。

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心和支持,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的领导对农交会的举办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怀。各协办单位、国家相关部委、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农交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境内外参展企业、专业采购商的踊跃参加,为农交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参与农交会筹办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精心策划、统筹协调、扎实工作,为农交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各展团的同志们在招展招商、组织宣传、展示设计、贸易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本届农交会实现了韩部长提出的“标准高、水平高、规格高、影响大”的总体要求,领导认可、展商满意、观众称赞。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是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而创办的,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十年来,农交会吸引了16680家企业参展、11万多家采购商到会、350万观众参观,累计贸易成交额3888亿元,展会规模从首届的2万3千多平方米发展6万到10万平方米。十年来,农交会在宣传农业政策、展示农业成就、推广农业技术、扩大农产品流通、促进贸易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展示农业农村经济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农产品贸易合作的有效平台,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具权威的农业行业盛会,为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后,农交会的举办将在继续扩大农产品贸易的基础上,着力深化农交会的内涵,积极拓展展会功能,向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领域、农业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领域、农业物质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及都市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领域拓展,特别是要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加快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进程,促进农交会可持续发展。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于20xx年金秋时节如期举办,地点随后公布。在此,我代表组委会诚挚邀请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继续踊跃参展,真诚希望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新闻界的朋友们继续关注和支持农交会。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办得更好、更精彩、更有实效。

看过农业部领导工作会议讲话材料的人还看了: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篇二

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批复了首批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中央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国务院领导对做好试验区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去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加强试验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试验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开局良好

1987年中央5号文件《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提出“有计划地建立改革试验区”的要求以来,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先后建立了30个试验区,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了20多个试验主题和上百个试验项目。20多年来,试验区在农村土地制度、合作经济发展、粮食购销体制、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管理体制、农村税费制度、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改革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为推进农村全局改革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前一段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改革试验任务。进入新世纪后,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改革攻坚的任务更为繁重。加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鼓励和引导各地探索创新的重要手段,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按照国务院领导指示要求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安排,去年初我们组织开展了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经过地方申报、专家论证、省级推荐、部门审核和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审议,并报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首批安排24个试验区承担有关的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各地和有关部门围绕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的申报审批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按照部门职责分工,牵头负责有关试验方案和试验内容的审核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各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申报工作,对推荐上报的试验方案进行认真论证、严格把关。各试验区立足当地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精心设计方案,扎实开展相关基础性工作。试验区办公室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和情况汇总工作,确保了试验区和试验项目申报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批24个试验区和试验项目批复以后,各地不等不靠,积极行动,加快组织实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各地按照《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运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了由试验区所在地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试验区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广东省云浮市、江苏省苏州市、山西省朔州市、山东省枣庄市、福建省沙县、黑龙江省克山县、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等试验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机构。吉林省九台市、广西自治区田东县、安徽省宿州市等试验区,还安排了试验区工作专项经费。

二是细化方案,明确分工。各试验区按照批复的试验方案和确定的试验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试验内容,并将试验任务分解到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落实了项目责任。河南省新乡市制定了试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社会管理等4个子项目,将试验内容细化为15条,明确了10多个市直部门为牵头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参加配合,分别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将项目任务、工作责任和实施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突出重点,配套推进。各试验区根据批复的试验方案和试验内容,紧扣主题,突出重点,配套推进相关改革,保证了改革试验顺利进行。浙江省温州市在进行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还配套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村级组织“转并联”、中心镇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四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各试验区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印发宣传资料、考察交流、媒体报道等多种方式,提高干部群众对试验区工作的认识,为开展改革试验营造了良好氛围。河南省新乡市多次召开动员大会和专题会议,大力宣传有关政策法规,组织有关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安徽省宿州市研究制定了“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宣传方案”,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报道、采访报道等形式,解读试验方案和试验内容,调动各方面参与农村改革试验的积极性。

总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开局良好,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这里,我代表农业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深化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认识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这里,我就深化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认识,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的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要求。我国农村改革30多年来,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改革的动因、目的和检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1987年中央5号文件提出有计划地建立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就是基于寻求破除农村发展桎梏。当时,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有两条:一是通过局部地区超前探索,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在我国农村的具体实现方式,为深化农村全局改革探路;二是对农村改革已有成果进行总结,对实践成功经验加以规范,为中央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30多年来,农村改革试验区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为深化改革探索了路子,为推动发展做出了贡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五条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例如,农村经济体制还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国家农业支持保护力度还不能适应加强农业基础的需要,城乡要素交换关系还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乡村治理机制还不能适应农村社会利益格局和城乡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形势,等等。农村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所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工作,在思想上要明确,不是为改革而改革,也不能把改革试验区当招牌,而是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更好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二)围绕创新经营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开展改革试验

发展的每个阶段对改革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改革初期,农业与外部联系不很紧密,农业农村内部制度创新空间很大,放活是主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改革领域主要在农业农村内部,制度创新相对容易。例如,当初允许农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乡镇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城务工就业等,在很短时间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但现在与过去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农业农村与外部的联系日益紧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改革的范围更广、难度更大,不能仅看到农业农村内部,而必须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于建立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视野要更开阔,只有这样,改革才能不断深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现阶段,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应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条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此相关,比如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要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条是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实现惠及亿万农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改革必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当前农村改革很重要的内容。许多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无法通过农业农村内部改革来解决,必须从农业农村外部想办法,例如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人口市民化等,都要立足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全局,着眼于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城乡联动、协调推进。这方面的改革任务更艰巨。我们在推进试验区工作时,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从大局出发,创新思路。同时,各个试验区由于试验主题不一样,也要找准自己在制度创新中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寻求突破。

(三)着力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两难”的问题,仅靠一些具体措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必须加强制度创新。例如,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和副业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高成本、高补贴、高价格阶段,如何加大支持保护力度,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滞后是反映多年的老问题,如何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速度正在加快,农民多元化利益诉求也日益强烈,如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等等。面对这些,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才能破解。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农村六大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以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平台,锐意革新,积极探索,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例如,要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政策,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三农”投入长效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农村金融保险体系改革,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探索建立有效衔接、城乡一体的各项制度,建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等。

我想强调的是,制度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搞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不要患得患失、畏首畏尾。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要多向群众请教、多向实践学习,只有这样,制度创新才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四)在统一指导下大胆探索

在我国30多年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每一项重大改革创新都来源于实践创造,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要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在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具体指导下,鼓励各地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发挥好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作用。

鼓励各地大胆探索,要做到以下几点: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农民去实践、去试验、去选择,只要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就要进行总结、完善和推广,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改革创新创造良好的氛围。必须尊重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决策。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在农村改革试验区联席会议的协调指导下,严格按照批复的试验内容部署工作,分阶段、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改革试验工作。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工作合力。联席会议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主要涉及本系统领域的改革试验任务加强指导。省级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当地的改革试验,努力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试验区所在地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切实承担职责,加强协调,稳妥推进改革试验各项工作。

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触及到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问题,该如何对待,可以有三条。第一是已经有原则规定但还不具体、不能操作的,要通过试验探索,将其具体化、变得可操作。第二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但已过时、需要修改的,要通过试验探索,为修改完善提供思路和办法。第三是实践需要解决,而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明确的,要通过试验探索,为制定法律法规和明确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当然,对于重大事项,要严格报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

三、努力做好今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

今年是新形势下首批试验区和试验项目全面启动的开局之年。今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支持政策,加快组织实施,努力实现试验区工作健康有序推进。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为加强对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领导,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由农业部牵头,中农办等20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和指导试验区工作。经批准设立试验区的省、区、市,要健全试验区工作机制,围绕试验区承担的改革试验任务,建立由主管部门牵头、有关业务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试验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试验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试验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和责任,研究解决试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合力推动这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完善方案

首批24个试验区试验方案的内容,从操作层面看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试验区要紧扣试验主题和试验项目,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试验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着力在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在实施主体上,要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项目责任;在试验措施上,要注重操作,切实可行;在工作安排上,要落实项目实施地点,明确阶段工作目标。

(三)落实政策,强化支持

这次文件要求,联席会议各有关部门要在符合规划、符合程序的前提下,对试验区有关项目建设优先给予支持,推动制度创新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在项目建设支持这个问题上,地方和试验区的反映也很强烈,希望得到有关部门必要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以利于更好地开展试验区工作。我们要根据文件精神和地方反映的情况,抓紧研究提出推动制度创新与项目建设有机结合的具体办法。各省也要研究提出支持试验区工作的有关政策,整合有关部门的资金和项目更多地投向试验区。各试验区也要结合试验任务和试验项目,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和项目支持。

(四)规范管理,加快实施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运行管理办法》已经印发,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要按照《办法》的要求,做好沟通协调和情况汇总工作,建立健全试验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组织做好考评工作。省级试验区工作主管部门要做好试验区运行管理和试验项目监测工作。各试验区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按批复的试验方案和确定的试验任务,落实项目责任,抓紧组织实施。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篇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旱作农业的发展,抓好旱作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业部和财政部在甘肃联合召开部分省区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的指示精神,总结经验,研究政策,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旱作农业重点工作,努力使旱作农业为全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次会议在甘肃召开很有意义。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旱作农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粮食从调入到调出的历史性跨越,在全国做出了示范和样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刚才,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甘肃省和云南省农业厅负责同志作了典型发言,四个省区在发展旱作农业方面都有好的经验和做法。中国农科院梅旭荣研究员作了“科学发展旱作农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专题报告,听了很受启发。静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旱作农业发展成绩和各项关键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对旱作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午,与会代表还要参观广河县旱作农业现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近年旱作农业取得的成绩应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总结

旱作农业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有近10亿亩耕地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干旱缺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紧紧围绕“集水、保水、用水、节水”做好文章,是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旱区农民持续增收。长期以来,农业部始终把加快旱作农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十一五”以来,组织编制了《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印发了《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连续五年召开全国农田节水会议,连续多年安排节水示范项目,推动旱作农业发展。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增加投入,加大示范力度,推广集成了全膜覆盖、坐水种、膜下滴灌、机械深松等旱作农业技术,初步形成了分区域、分作物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以甘肃为代表的“三北”地区实践证明,发展旱作农业,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也积累了坚持行政推动、加大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和遵循自然规律等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技术创新与集成配套步伐明显加快。各地紧紧围绕重点作物和优势产业,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顺天应时,主动抗旱、科学抗旱,初步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实用简便、投入少、见效快的技术模式。建设了一批不同区域、不同优势作物、不同水资源条件下的旱作农业示范区。尤其是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技术在西北地区率先突破,带动“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走出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随着旱作农业综成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科技在抗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的转变,由单一抗旱技术向综合集成技术的转变,由传统抗旱技术向现代抗旱技术的转变,实现了大旱少减产、小旱不减产、不旱多增产,旱作区由原来的产量低而不稳变成了现在的粮食主产区。充分说明旱作区实现稳产高产大有潜力、大有希望。20xx年,甘肃省广河县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4.2万亩。当年降雨量为349毫米,1—7月份降雨量比往年减少3成,属于干旱年份,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446斤,比半膜玉米亩均增产457斤,增产46.2%。全膜马铃薯平均亩产6408斤,比露地马铃薯亩均增产1912斤,增产42.6%。在大旱之年全县粮食总产创历史最高纪录。

二是发展旱作农业的条件明显改善。国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旱作农业示范基地、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为进一步发展旱作农业提供了条件。各级农业、财政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设施条件建设,加大关键旱作技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500多个,示范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20xx年,以地膜覆盖、膜下滴灌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4亿多亩。

三是种植结构明显优化。各地顺应天时和作物生长规律,压夏扩秋,调整结构,力求降水和作物需水期同步,大力发展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着力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北方玉米主要分布在降雨量450毫米以上、海拔1800米以下地区。通过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玉米种植范围已扩大到降雨量300毫米以上、海拔2350米以下的地区。如甘肃“压夏扩秋”,夏秋作物比例由44:56调整为36:64;陕西在陕北推行压杂扩薯,渭北推行压小麦扩玉米;宁夏中部干旱带大力发展马铃薯、地膜玉米;山西积极调减小杂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旱作区已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农业生产布局。

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旱作农业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确保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甘肃六年累计推广旱作农业技术316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超过64亿斤。陕西五年间全省净增粮食超过36亿斤,主要作物单产增长了10%,其中旱地玉米单产提高100斤以上。山西省长治县从1995年开始,连续十几年坚持在玉米种植上推广整秆半耕半覆盖技术,单产由上世纪90年代的960斤提高到目前的1120斤,自然降水生产效率达到每亩每毫米生产粮食2.2斤。

总的看,旱作农业发展的成效显著、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但也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用水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大,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难度不断增加。根据国家水资源发展规划,未来农业可用水量将维持零增长,农业缺水形势日益严峻。二是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大范围、大面积的干旱频繁发生,从干旱类型、发生范围和发生程度上看都呈增加趋势。20xx年川渝大旱,20xx年东北地区夏伏旱,20xx年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和东北地区夏伏旱,20xx年西南地区冬春连旱,20xx年北方冬麦区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春旱,历史罕见,应对大范围、长时间的旱情已成为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常态。据统计,近来,全国平均每年旱灾发生面积4亿亩左右,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两倍以上,平均每年成灾面积2亿多亩,因旱损失粮食平均每年600亿斤以上,约占同期粮食总产量的6%。三是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虽然旱作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旱作区干旱少雨,时空分布不均,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发展还面临严重威胁。此外,旱作区大多是贫困地区,经济条件能力较差,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不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意识和物质基础均较为薄弱。我们要认真总结旱作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旱作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旱作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5月31日,回良玉副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领会良玉副的讲话精神,在旱作农业工作中切实加以贯彻落实。当前,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旱作农业区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充足,粮食增产潜力巨大。据专家测算,在旱作雨养农业区,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10个百分点,具有多利用400亿立方米天然降水的潜力。实践证明,通过推广高效旱作农业技术,可以解决光温水不配套的问题,可有效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努力,旱作农业区将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增长极。

发展旱作农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提高旱作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集成配套良种、农艺、农机、农环等综合技术为突破口,以构建扶持旱作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保障,以加强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完善合作协调机制为支撑,全面推进旱作农业发展,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的总体目标,即: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十二五”期间,要紧紧围绕“集水、保水、用水、节水”,力争使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实现“五个转变”,即:更加注重先进适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更加注重抗旱减灾技术应用,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影响,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更加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从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转变;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针对性,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实现由分散布局向特色旱作农业格局形成的转变;更加注重提升旱作农业科技生产水平,不断突破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由传统旱作农业向现代旱作农业转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充分依托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旱作农业示范工程等项目,加强旱作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强田间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坡耕地治理改造,建设水平梯田,开展坡面水系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增加雨水拦蓄能力;加大田型调整,聚土改土,增厚土层,改良土壤,建设土壤水库。

二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要围绕作物集成技术。充分发挥技术推广和科研院校专家的作用,研发一批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条件的旱作农业技术模式。要抓住关键问题集成技术。针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明确主攻方向和技术路线,不断完善技术模式,逐步建立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要着力加强农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探索解决地膜污染的有效途径,防止残膜污染。要加快旱作农业配套机具的研发,为大面积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供支撑。要坚持把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技与农环相结合,变单一的抗旱技术为综合的抗旱技术。技术路线、扶持政策也要根据技术集成的要求,通盘考虑,整体设计。

三是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各地要适应旱作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农业装备建设,着力提高旱作农业发展物质装备水平。要以提高机耕、机播、机收、机运水平为重点,加快普及各类专用农机产品;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重点,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微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设施;以提高抗旱能力为重点,大力建设集雨窖池和配套提灌设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先进技术、设备及设施的组装配套。同时,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及时监测发布旱情,为农业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科学编制旱作农业发展规划。旱作农业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业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发展要求,科学制定旱作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旱作农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重点、主攻方向、技术路线和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关键技术,以县为单位,整建制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形成各具特色的旱作农业发展新格局,力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旱作农业发展步伐。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旱作农业各项工作落实

发展旱作农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社会氛围,不断推进旱作农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旱作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旱作农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逐步建立适应旱作农业的工作机制,确保旱作农业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旱作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解决重大问题。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旱作农业工作涉及多部门,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发改、水利、国土等涉农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良好氛围。农业系统内部要密切配合,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协会等各方面技术力量,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对接的旱作农业技术研发新机制,形成科技合力。整合项目资源,充分利用高产创建、标准园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等平台,集成技术、集中项目、集约资源,推动旱作农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三是强化典型示范。深入开展旱作农业示范活动,积极创新示范模式,为旱作农业发展树立典型和样板。各地要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和平台,针对不同地区的生产条件、资源特点和耕作制度,突出优势农作物,强化旱作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集成示范一批新的简便实用旱作农业技术模式,做到县县有示范、村村有样板,不断扩大示范规模。要根据地膜使用情况,建立一批农田残膜回收示范点,提高农民捡拾残膜、企业回收和加工再利用的积极性;鼓励残膜回收机械的研制和生产,加快机械化残膜回收步伐。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既要重视对上的宣传,及时反映情况,报送信息,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还要重视对外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旱作农业在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增进社会了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旱作农业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通过科技下乡、专家讲座、现场观摩、印发明白纸等各种有效形式,宣传旱作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宣传旱作农业的典型,使旱作农业技术进入千家万户。

同志们,我国旱地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一定意义上讲,粮食生产的差距在旱区,增产的潜力在旱区,粮食上新台阶旱区肩负重要职责。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开创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做好旱作农区的粮食增产工作。20xx年和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都对发展旱作农业提出了要求。今天,农业部、财政部在甘肃召开部分省区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共同研究支持旱作农区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于进一步挖掘旱区粮食增产潜力,促进旱区粮食稳定增产,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下面我结合财政支持政策,谈几点意见。

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旱作农业大有可为

(一)旱作农业增产潜力大,粮食安全支撑力强。我国旱区耕地面积大,约10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一半以上。旱作农区大多有充足的光温资源,可实现的粮食生产能力高,旱作农田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较高地位,大约85%的小麦和90%以上的玉米和薯类是在旱地种植生产的。但受灌溉条件约束,自然降水少,旱作农田多为“望天收”,产量较低,旱作农区耕地资源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生产潜力。发展旱作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国旱区耕地资源、发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增产潜力。据农业部门在甘肃、陕西、宁夏等地示范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情况看,粮食亩均增产在150公斤以上。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预计旱作农田粮食亩均增产可达100公斤,我国10亿亩旱作农田可增产粮食2000亿斤,旱作农区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充分发掘旱作农业生产潜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旱区还拥有65%以上的陆地疆域,大多地区还是民族聚居区、陆地边境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集“老、少、边、穷、山、旱”为一体,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旱区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对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旱作技术比较效益高,推广应用前景好。为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目前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注重实施灌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扶持政策的同时,还更加注重对旱区农业发展的支持。据初步测算,在灌区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需投入4-6元。而在旱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仅需投入2元左右,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有很高的比较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科研人员不断总结、创新和推广旱地农田抗旱耕作技术、水土保持技术、覆膜栽培技术和选育耐旱作物良种等,实现了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科技抗旱能力明显增强,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玉米、马铃薯等旱区农作物品种的产量稳定增加,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促进粮食增产有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三)各地实践突破技术瓶颈,增粮节水成效明显。旱作农业是在降水量偏少又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耕作技术。近年来,随着旱作农业技术不断突破,国家财政支持政策不断增强,技术创新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旱作农田稳定高产已经成为现实。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发展旱作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从20xx年起,在中东部地区大力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全膜覆土穴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综合技术模式。省级财政每年整合资金2.4亿元,累计推广玉米等作物旱作农业技术316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超过64亿斤。特别是20xx年,在普遍发生冬春夏三季连旱情况下,旱作玉米、马铃薯和小麦抗旱增产效果显著,全省粮食总产首次突破200亿斤,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旱作农业技术贡献显著。陕西省根据本省旱区实际情况确定了旱作农业主推技术,以提高有限水资源利用率为中心,以工程措施为基础,千方百计蓄住“天上水”,重点是在陕北、渭北推广覆膜垄沟技术,充分利用雨水和光能,最大限度发挥保墒、增温、增产的作用。同时,不少地方把节水灌溉技术与旱作地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发展膜下滴灌高效节水农业生产模式,节水增产效果非常明显。从内蒙古、新疆等地启动实施试验项目情况看,一是实现了增产增效,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在北方地区玉米亩增产最高可达到500公斤,年均亩均增收800多元。二是实现了节肥节水,比常用施肥方法节肥30%以上,对照传统的沟灌、漫灌等节水70%以上,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因此,抓好旱作农田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从近期来看,影响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的最强约束,不仅是耕地,更是水资源;促进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的最大潜力,不仅在有水源条件的灌溉区,也在光热条件较好的旱作区;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增产的最好措施,不仅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快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找准政策着力点,大力支持技术推广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围绕农业科技主题做了全面部署;5月31日,全国农业科技教育会议在安徽召开,回良玉副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可以说,今年是一个农业科技年,为我们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营造了良好氛围。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尽快将农民接受、政府重视、技术成熟、先进适用的旱作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同时,要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找准政策着力点,引导农民收回残膜,形成技术推广的良性循环机制,将旱作农业这条路走好、走远。

(一)大力支持旱作农业技术推广。20xx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西北、华北地区旱作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用于支持利用自然降水、促进土壤保墒增墒等先进旱作栽培和耕作技术推广所需地膜等物料补助,农作物抗旱耐旱优良新品种以及农业增产高效抗旱新机具、新材料等技术的应用推广补助;同时,通过“以旧膜换新膜”方式支持地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

20xx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加快旱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省区要根据本地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定当年重点支持的主推技术,所选技术要具有成熟先进实用、农民愿意接受、增产增效明显的优势;要发挥旱作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各环节扶持措施联系紧密、通用性强的特点,以主推技术为支持平台,统筹结合农业科技推广、农机购置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合力。

(二)大力推进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目前,农业节水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很多地方灌溉方式仍然是以大水漫灌为主,水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中央领导多次做出批示,要求对高效节水农业技术认真总结推广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此,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决定在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通过中央支持,地方自主安排,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灌溉用水系数,实现节水增粮增效的目的。计划从今年起,用四年时间建设农业灌溉工程3800万亩,总投入38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28亿元、占60%,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农业节水措施,使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发挥更大作用。

(三)大力强化农业防灾增产技术措施。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农业防灾增产任务繁重。为应对干旱、低温、寡照、寒露风等气象灾害,中央财政增加农业生产救灾支持力度,20xx-20xx年共安排拨付资金54.6亿元,着重强化农业防灾增产措施,先后支持了西南玉米覆膜种植、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弱苗促壮、东北地区水稻大棚育秧等多项防灾措施,为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增收“八连快”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连续出台多项稳产增产技术补助措施,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安排拨付农业生产防灾增产补助资金34.6亿元,其中用于支持实施抗旱增产技术措施方面的资金31亿元,为确保今年夏粮生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大力健全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们做好各项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基础和支撑,国务院20xx年就已经出台了改革意见,各地的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体系不全、队伍不稳、机制不活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基层农技改革示范县建设要覆盖全国所有的农业县,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资金规模。这项政策将围绕改革主题,深入推进;抓住机制主线,健全搞活;夯实队伍基础,提升能力等方面,重点支持建立科研、转化、推广、应用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服务农民需要。建立首席技术员、专业服务组织、农民、农田“四位一体”的技术推广模式,以首席技术员为责任人、以专业服务组织为依托、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动力、以技术应用到田为目标,推行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管理项目化,加快推广各项先进安全的农业技术。

三、部门配合上下齐抓,全力做好推进工作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受制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影响,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旱作农区逐步确立了与水资源短缺相适应的,富有“旱农”特色的农业生产格局,以及相应的“趣时和土、蓄墒抗旱、耙耱保墒”的旱地农业耕作技术体系。丰富的可利用耕地资源和光热资源,为我国今后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增产潜力。但是,目前有的地方和部门对发展旱作农业的认识还不统一,尚未突出旱区农业增产潜能在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要加强宣传,使各级政府部门、农民群众和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发展旱作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发展旱作农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配合,上下齐抓。财政部门和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配合,充分利用好各项旱作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关键是要做好规划、超前部署、形成合力,将各项政策向优势地区倾斜。各级财政部门要上下联动,进一步加大对旱作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系。要注重资金整合,发挥多项政策的合力。各地财政部门会同农业部门推动以“四位一体”技术推广模式为平台,将现有的农业高产创建、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等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同时,还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政策设计,注重解决新问题。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既要看到其战略重要性,又不能忽视物化技术可能带来的弊端,必须着力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在旱作技术推广中大面积使用地膜,残膜回收困难,长此下去会污染耕地,对农业生态环境带来危害。财政部门要配合农业部门对此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要在扶持推广旱作技术时做到整体考虑,在为民兴利、为农兴利的同时切实将其存在危害降到最小。政策设计和具体实施时,要注重调动农民的“两个积极性”,一个是调动农民使用易于回收地膜的积极性,另一个就是调动其进行残膜回收的积极性。

同志们,当前促进我国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灌区粮食增产,一手抓旱区粮食增产。在灌溉农业区,要建成一批以改善灌溉条件为基本内容的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在旱作农业区,也要尽快建成一批以旱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为实现全国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发掘新潜力、提供新能力。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篇四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代表:

你好!

今日,市*届人大*次会议大选诞生了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同时大选我继续担任xx市市长。现在我感到非常光荣,责任也很大。它包括对市人民政府的期待,也凝聚了全市人民群众的重要支持。在这里,我代表新当选的第*届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代表和全部。

市各族人民衷心感谢!

在感到光荣的同时,我感到压力和责任。xxx时期,是我市全面实施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xx大文件精神,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加快*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和谐xx市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需要完成许多历史任务。如何更好地做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两项工作,是我的考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履行职务,勤奋工作,竭尽全力,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回报全市各族人民对我的信赖,对代表今天的选择负责!

目前,xx市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发展机遇不可失。发展是xx市的希望,是各族市民的本质要求,只有发展才能解决。

前进中的各种问题。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深知:权力来自人民,必定要回报人民。今天,我再次当选市长,我和新一届政府班子每一位成员一定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与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推动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坚信,只要我们新一届政府班子勤政务实,廉洁为民,勇于进取,敢于突破,各项工作就一定会有更大的成效。我更坚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各位人大代表的支持、监督和帮助,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奋斗目标就可以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

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篇五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方面,人口众多导致了我国出现人口红利,使得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太快,人与自然的和谐遭到了破坏,对资源、环境和就业等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压力。所以,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应运而生。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领导小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开局之年召开的首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也是今年7月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后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我有责任担任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有幸第一次参加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主要任务是,通报上半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分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研究解决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动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职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确保全面完成全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促进新时期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会上,市人口计生委潘秀珍同志通报了上半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12个部门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刚才,钱市长从四个方面部署了下半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政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受到国家、省和扬州市的表彰奖励,的确不容易。今年以来,我市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开局顺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刚才市人口计生委通报的情况来看,归纳起来有:一是人口低生育水平还不够稳定。部分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还有一定差距,传统婚育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少数乡镇基层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早婚早育、未婚先孕现象有所抬头;非法同居、非婚生育、离婚再婚、非法收养、包二奶、外进婚等特殊婚育现象明显增多,增加了人口计生工作的难度;目前我市外来工特别多,外来工是下一步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计划生育执法难度大,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征收兑现率低,群众的攀比心理严重。二是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的出台,计生工作内涵的扩大,群众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和服务需求日益增强,都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由过去强化行政手段与制约措施为主,转向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强化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维护群众计生合法权益;考核内容由过去考核计划生育率转向既考核计划生育率、又考核一系列的计生宣传服务和利益导向指标;计生服务由过去有偿服务转向取消计生部门所有的收费项目,实行免费服务。三是人口计生工作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扩大,流动人口增加,城乡人口计生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老龄人口不断增多,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个体、私营等无主管部门企业不断增加,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不够落实,有些企业法定代表人带头超生,少数企业计生部门进不去,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各有关部门要全力配合,对违法生育的,要加大打击力度。四是人口计生工作保障措施不够到位。乡村计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存在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基层计生干部待遇得不到落实,后顾之忧得不到解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影响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计生队伍的稳定。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全国先进、省级示范”计生工作成果的巩固,影响着“”全市人口计生工作的开展。也说明了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期间,我市要创建全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目前人口计生工作违法生育、人口素质和权益保障等三个方面老问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解决,人口质态越来越复杂、群众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需求越来越丰富、基层工作越来越难做等新情况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任何外部环境的影响、工作措施的疏忽,都会导致低生育水平反弹。对此,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有深刻的认识。

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摆上更加突出和更加重要的位置。能否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地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持续地发展,关系到我市新一轮追赶发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只有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人均经济指标才能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才能大幅度提升,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为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定要认清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认清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和怕苦畏难的消极情绪,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维护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不动摇,充分发挥部门优势,自觉履行法定职责,主动承担应尽责任,以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下大力气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确保我市计划生育这面红旗永远高高飘扬,为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高邮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对高邮来讲,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新的发展,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压力更大、难度也更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法认真履行职责,主动配合把好关口,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一要认真学习。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级机关工委、市人口计生委、市法制办、市司法局联合下发的文件要求,组织市级机关党员干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专题学习活动,全面领会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和有关规定,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明确本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法律责任,自觉依法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在本部门内形成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和履行计划生育应尽义务责无旁贷的大局意识。

二要明确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重视加强计划生育组织网络建设,不仅要建立领导小组,还要落实工作班子;不仅要有领导分管,还要明确职能科室和承办人员具体负责;不仅要落实部门管理力量,还要落实基层管理力量,并将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共同承担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的责任。

三要履行职责。各部门、各单位要主动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工作之中,融入基层单位的实际管理之中,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做到与本部门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在出台有关政策规定时,要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环境,真正形成综合治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要齐抓共管。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工作,在生育、四项手术和b超管理上要严格把关,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严禁非法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严禁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及时为育龄群众提供计生优质服务,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技术保障;政法部门要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驾护航,对违法生育人员殴打计生干部的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保障计生干部人身安全。对目前未处理的6个违法生育人员殴打计生干部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公安、法制办等相关部门要追查到位。同时要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的强制执行力度;教育部门要做好学生的青春期知识教育和法律法规宣传。其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的要求,自觉依法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市人口计生部门要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严格考核,对不配合、不支持计生工作、互相推诿扯皮、完不成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市级机关工委对市级机关各部门人口计生工作要定期检查督促,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年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履行人口与计生职责情况书面上报市政府办公室。

三、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目标意识,扎实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近几年来,各部门、各单位对人口计生工作都很重视,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结合部门实际,认真履行职责,在参与人口计生综合治理中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调查,少数部门对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认识不足,齐抓共管意识不够强,工作力度不够大,对本部门人口计生目标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工作中出现相互扯皮推诿、不够协调和把关不严等现象。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强化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意识,把人口计生工作当作“份内事”,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定期听取汇报,帮助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责任到位。要层层落实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细化分解人口和计生工作目标任务,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负实责;形成主动抓、自觉抓、经常抓的局面。二是经费到位。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文件规定,乡镇、村各按人均4元和2元的标准投入计生经费。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安排必需的计生经费,确保及时足额划拨到位,确保人口计生工作正常运转。市财政每年对计生经费投入都要有所增长。三是人员到位。要配齐配强计生网络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把能力强、业务精的人员充实到计生岗位,确保计生队伍结构合理,同时要按时足额发放乡村计生干部工资,不打白条,不拖欠。要解决基层计生干部的后顾之忧,采取市、乡、个人各三分之一的办法,帮助村级计生专干办理养老保险,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四是措施到位。要根据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和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的要求,建立健全规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制度,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机制,创造性地做好人口计生工作,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把人口和计生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目标意识,稳定低生育水平。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对上半年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排出序时进度,狠抓落实到位,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婚前孕前。要以计生合格村、合格社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村级计生工作的开展。要抓好市计生指导站世代服务品牌试点工作,加强硬件建设,更新服务设备,美化服务环境,打造世代服务品牌。继续深入推进计生优质服务六项系列工程,为群众提供计生优质服务。发挥亲子活动中心阵地的作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规范企业人口和计生工作,加强对企业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特别是女工较多的服装企业,全面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请经贸局和市服装行业协会要做好这项工作。8月底,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五进”企业活动现场会。请相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计生宣传管理和服务工作,严格控制流动人口超生。继续开展关爱流动人口活动,实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让流出人员放心在外打工,流入人员安心在邮创业,为高邮经济建设服务。建立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关心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落实救助措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三)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依法治育。加大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的力度,在全市开展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专题学习活动。继续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免费提供计划生育四项手术服务,想方设法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严禁计划生育乱收费和搭车收费,依法维护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依法加大对违法生育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计生案件立案处理率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兑现率,对党员干部超生的要进行党纪、政纪、经济处理三到位。加大对阻碍计生干部依法执行公务和破坏计生工作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计生干部的人身安全。

同志们,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把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建设全面小康高邮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提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认识

去年,我市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呈现六个“好”的特点:一是指标完成好。全年计划生育率97.76%,出生性别比105.19,连续20xx年保持在正常范围,全市无行政侵权行为发生,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优质服务好。继德清、安吉县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后,长兴县又荣获这一称号。三县两区均荣获了省级以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称号。联合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第六周期项目又落户德清县。三是重点工作完成好。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制度,严格按照“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机制运作,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了实处。四是职能拓展好。人口发展研究工作开始启动。五是协会作用发挥好。计生协会紧紧围绕人口计生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通过抓组织建设、少生快富项目和宣传服务活动,成为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六是部门配合好。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协调配合、直接参与、出台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人口发展面临“四大压力”。今后十几年,我市面临劳动就业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高峰、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流动与迁移逐年增加等问题。劳动就业方面,在到20xx年间,我市常住劳动力人口在192万到200万之间,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人口老龄化方面,我市早于全国、全省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将从的40万增长到20xx年的大约66万人,增长50%以上,而社会保障相对不足,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持久运行和养老基金的平稳运营都带来了压力。人口素质方面,从居民受教育的情况看,我市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小于全国平均的8年以上的受教育年限。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低,50%以上劳动力是小学学历,高中以下学历的劳动力占总数的90%以上,人口受教育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整个经济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人口流动与迁移方面,近年来,每年流入我市的外来人口在10万以上,人口迁移增长将是我市今后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给我市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管理与服务带来挑战。因此,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低生育水平还存在不稳定因素。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依然存在矛盾,大量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政策内生育率逐步回升,受离婚、再婚、非婚生育等因素影响,生育水平反弹的压力较大。工作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是全国、全省领先的水平,而有的地方特别是有的乡镇、村问题也很突出,基础很不稳固。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加大。随着体制的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人口流动、人户分离等现象大量增加,原来计生管理一直沿用的各种前置条件取消,行政措施弱化,人口计生工作手段和目标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社区计生管理服务难、企业法人计生责任制落实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控制难等问题都还不同程度存在。

二、提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水平

(一)坚持政策推动,进一步健全利益导向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需要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积极落实已出台的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规范运作公益金制度,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都能享受到奖励扶助政策。要制定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加大利益导向的力度和受益人群的覆盖面,建立健全与计划生育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形成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要加大对计生特困家庭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帮扶救助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真正使计生家庭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促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二)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切实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计生服务网络作用,加强对生殖健康和优生优育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倡导婚前检查,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群众生殖保健水平。要深化优质服务创建活动,认真学习、借鉴和推广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不断拓展服务的内涵与外延,创建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服务模式。要重视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单位负责、属地管理”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机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严格依法行政、加强依法管理,是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法治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法治湖州”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围绕我市建设法治湖州目标,切实加大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贯彻执行力度,不断提高计生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广大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要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运行。

(四)坚持重心下移,进一步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在基层。要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优质服务示范乡镇(街道)”、“村民自治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构建“市指导、县领导、乡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的基层计生工作机制。在农村要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健全完善“村两委负责、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在城市要继续推行属地化管理,强化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的管理职责。

(五)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人口发展研究。加强人口发展研究,是市人口计生委的一项重要职能。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口发展规律、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为人口计生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三、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保障

(一)强化领导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真正做到对人口计生工作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条件上创造。要出台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意见。要不断改进完善并严格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人口计生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工作实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坚持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计,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保障必要的经费。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公共投入,是保稳定、促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经费的落实,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重视队伍建设。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队伍是关键。要稳定健全基层工作机构和队伍。在农村综合改革中,要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人员稳定,按照常住人口规模比例配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逐步解决乡镇(街道)计生队伍力量不足、人员老化问题。要按规定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待遇。切实加大对各级计生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广大计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四)强化综合治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有综合治理的机制保障。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对面上工作的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人口计生部门要勇于担当主力军,开展好各项工作,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发挥工、青、妇和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和团体的独特优势,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舆论宣传。要借助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持续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宣传,总结报道先进经验和典型,推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宣传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使人口计生政策法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等载体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营造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天召开市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这个会议非常重要。我市人口计生工作无论从形势还是压力来看,任务都是非常重。刚才,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去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作了简要回顾,对今年工作和目标责任制考核提出了建议。这些,我都赞同。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

应该说“”是我市人口计生事业最为困难的时期,尤其去年我们承受的考核压力很大,尽管压力很大,我们还是基本实现了平稳发展。去年人口计生工作的成效,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一是综合治理氛围进一步浓厚。全市各级党政、各个部门对人口计生工作积极支持配合。如北部三县对人口计生工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尤其天台县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干部提拔使用挂钩,做得较好。各个部门在先进的评比中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个标准,责任比较到位。二是工作难题进一步破解。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建设得到了加强,人口信息统计质量核查问题取得了突破。同时,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生性别比治理、社会抚养费征收和孕前管理服务措施落实等难点问题的破解上都取得了新进展。三是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黄岩区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玉环县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工作进展顺利。各项工作都在推进,在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加强,不断的提高,总体要予以肯定。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实际上我今天参加会议心情是非常沉重的。说得严重点,这几年的人口计生工作是在徘徊不前。刚才林作民同志通报了几个指标,计生率前年省里的考核指标是92%,去年下调到90%,我们只完成了86.78%,今年又下调到88%,但按我们的目前水平还是达不到。这方面虽然有“挤水分”的因素,但从工作进度看,差距还是很大的。从出生人口性别比来看,也没有完成省考核109的要求。**人口计生工作如果再不提醒一下,再不花大力气去抓,很可能就要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局面。从这些指标看,实际上我们是在拖了全省的后腿。我市的计划生育率压力很大、性别比指标达不到要求、违法生育村居高达56.09%,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大,超生占违法生育量的70%以上,还有队伍状况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归结起来主要是基层基础问题,管理有些失控,工作重点没有抓住。这个形势要看的严峻一点。我想,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一是来自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计生的新要求。现在的要求是双重的,一个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一个是提高人口素质,对来讲,现在两种压力都在。少生是优生的基础,少生工作没做好,现在优生工作也做不好。我市人均土地只有4分,就业压力很大,也跟人口总量和结构有关。人口问题在如果不引起重视,经济发展再快,人口总量一除,人均就很低了。我们的民生工作、社会事业发展也一样,因为分母太大,只要按人均一弄,投入就是个可观数字。所以,人口规模一定要与经济相适应。

二是来自当前严峻的计生形势和任务。省里对我们的计生率指标从92%降到90%,从90%降到现在的88%,但我市去年实际计生率仅为86.78%,今年如果不加大力度去抓的话,连88%都做不到,意味着省里对加大支持,但我们人口计生工作反而倒退。因此,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的严峻性,计生工作不好做,计生委主任不好当,但我们有靠山,那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没变,关键是我们要当好参谋,当好敢死队。

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计生工作就像扫地,如果不天天打扫,过了一个月、一年,清理的难度就很大了。人口计生工作到底怎么抓,我想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一要稳定态势。要把北部县市作为工作重点,主要抓稳定低生育水平、外出流动人口管理以及村级管理。人口计生工作,关键在县、责任在乡、基础在村,要在县、乡、村开展大规模的活动,来推动工作的落实。那么,南部县市区主要抓什么,要有所区别,主要是结合服务、管理来控制,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生育管理,做好优生等各种服务。二要统筹兼顾。既要坚持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总量,又要更加重视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出生缺陷等问题,改善人口质量。去年全市当年人口出生性别比为111.87,偏离正常值4.87个百分点,也超过了省考核109的指标,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力争尽快回到合理水平,这方面卫生等部门要配合好。三要以人为本。要同宣传、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结合起来,更要同严格执法结合起来,坚持软硬结合,营造紧的氛围,逐步实现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总之,人口计生工作一定要抓住重点,对整体工作有推动,不能面面俱到,开太平方,人口计生部门要把今年的工作重点再理一理,再明确一下。

2、进一步加大破难力度。主要有两方面:一要夯实基层基础。今年,我市要全面启动实施乡村基层基础建设的“双基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完善实施办法。基层基础最重要,计生工作不仅要在会议室讲,而且一定要督到村。村里没人管,责任不到位,出了事不去抓,计生工作肯定要失控。对有些乡镇可能存在故意留计划外的“放水养鱼”现象,就要断他们的财路。北部县市抓稳定低生育工作,关键就要用“两基”工程来推动。二要严控流动超生。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在外出流动人口管理上,要积极探索有效手段,不能让人口流动成为超生的“绿色通道”。能不能与当地政府加强联系沟通,通过商会等组织加强计划生育管理,这方面要想一想办法。

3、进一步狠抓工作落实。一要加强领导。在座都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大家各司其职,以实际行动来支持,遇到计划生育工作问题,不要推,要主动。法院要加大计生案件执行力度,组织部门要严格考核,把计生工作与干部使用挂钩。各系统、各部门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配合,为计生国策出力。二要加强治理。人口计生工作是艰巨的政治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必须继续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不动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实施综合治理。市里要造好势,积极支持各地,北部县市,下一步可以安排时间召开会议,从县、乡一直开到村里,不合格的村都来参加,然后定位定级,限期摘帽,明确标准,同时加大对村级的奖励,确保有人做事。对与名人、富人等特殊群体超生行为,要加大处罚和管理力度。三要加大投入。我们要认真按照省里要求,确保今年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达到人均19元以上。对于人口计生事业所需的各项工作经费,各级财政要大力支持,全力保障。要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乡镇计生办和村级计生服务员队伍建设,人员配备要到位,要努力激发队伍的活力和作用。

总之,各部门要认清形势,明确职责,主动为人口计生工作出谋出力。人口计生部门要典型推动,抓好队伍,当好参谋,鼓足干劲,努力开创人口计生工作的新局面。

相关范文推荐
  • 10-05 2023年建筑公司未来发展计划 建筑公司个人工作计划(优秀7篇)
    计划是一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的行动方案。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建筑公司未
  • 10-05 最新幼儿清明节活动方案(实用9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
  • 10-05 最新谭千秋事迹心得体会 谭千秋颁奖词(汇总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
  • 10-05 2023年物业经理年终工作总结(精选8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10-05 最新感恩节送客户的祝福语(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
  • 10-05 四年级语文工作计划表(模板7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 10-05 雷锋精神感悟及心得(实用10篇)
    心得感悟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感悟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雷锋精神感悟及心
  • 10-05 以案促改专题会议方案(模板6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
  • 10-05 销售人员工作总结和计划(通用7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
  • 10-05 个人工作和生活作风总结报告 生活部个人工作总结(汇总5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