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孝慈文化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通用5篇)

2023年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孝慈文化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通用5篇)

时间:2023-10-07 19:25:52 作者:曼珠2023年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孝慈文化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篇一

摘要: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借鉴和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慈文化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孝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提高个人修养的润滑剂,也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本文就对传统的孝慈文化以及当今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做一探讨研究。

关键词:传统孝慈;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社会

“孝”和“慈”作为传统家庭生活的核心规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孝慈精神。然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关键,是要实现社会的和谐,社会和谐就是要构建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诚实守信的关系,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传统孝慈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早熟的文化,在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过程中,保存了原始社会中的众多因素.而孝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促进家庭关系和谐、提高个人修养的润滑剂,也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百善孝为先“孝”和“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传统道德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极其重要的道德规范。这些都逐步形成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孝慈精神。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这说明公元前11世纪前就已经有了孝的概念。被后世推崇的尧舜禹三代圣君中的舜即以孝著称,一旦尊亲与尊过发生矛盾,孝道与国法发生矛盾,孟子坚持维护的原则,他主张抬高尊亲而不是尊国,抬高孝道而不是国法。孝为立身之本。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如果不强调孝,社会肯定乱套。中国古代选拔领导干部,称之为“举孝廉”[3]。这样就为孝道与忠道结合起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组织结构、分配方式等的多样化,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亦纷纷而至,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原理,能够更好地研究和揭示人们思想盆地形成发展的规律[7]。

2.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社会责任的哲学意蕴:

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探求真、旨归善和创造美上。“探求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首先要探求真,具体表现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构建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对现实、对生活、对学科的开放体系,保证学科获得持续发展的知识源泉,促进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真的探求,以使学科建构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必须合乎服务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目的。“创造美”。历史活动中的“美”,同时也就是对于历史必然性即“真”的'达到和对于历史合理性即“善”的实现;既研究建构学科的结构与内容之真,又研究创造人们的精神家园之美等等。对学科研究进行审美思考,超越单纯的真与善的层面,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承担社会责任的更高境界。

2.2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人文意蕴

社会政治责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首要的责任是承担社会政治责任,即积极推进伦理道德的创新与发展,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相适应的新型道德规范,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着意于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解决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引导人们参与道德实践,积极过道德生活,加速人的道德社会化,实现社会伦理道德关系的再生产。

3.传统孝慈对当今思想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面临着西方的各种思潮的冲击,不良价值导向的挑战,以及“信仰危机”,诚信,尊重等问题的考验,人们思想道德教育则成为他们道德选择、道德行为的路标,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3.1孝慈对社会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现阶段正处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热潮之中,“小康”与“和谐”不仅语出先秦儒家,更为有意义的是,它确立了二千余年来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目标,更加表达了我们民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确信。因此,孝慈是做人的基础,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基础。这个基础稳固了,就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社会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孝慈立足于个人如何应对人我关系和群己关系,它表现出一种对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整体主义的心理体悟,“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无论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还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范围内,均提示着人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提升人和完善人的文化,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道德本体性及以民为本的社会本体性。一个国家要达到良好的治理,除了依托国家强力外,还得依托精神力量。

3.2孝慈是一种有利于治国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国家要得良好的治理,更必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作为治国主体的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制度中,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国家,管理自己,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战略规划,正是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有机结合.市场经济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效益经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不仅仅涉及现代社会公共秩序,更涉及现代人的心灵与精神秩序,唯有人们和谐宁静的心里精神秩序,方有真正持久、和谐的社会公共秩序。古人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现今社会也是如此。以中华传统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慈孝文化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基础。慈孝文化是人际和谐的范导,引导并调节人际关系走向友善、平等、诚信、合作的新型人际关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都可以由慈孝文化推而广之,都属于大慈孝的范畴。

4.总结

传统孝慈文化不仅蕴涵了“民胞物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执著的理念,而且还有助于唤醒人们的伦理自觉,唤起人们的道德情感,并且有益于遏制道德衰退和生态破坏。它是中华文化的显著特色,体现了儒学亲亲、尊尊、长长的基本精神。孝慈文化不仅是德的根本与起点,也是教化的根本与起点。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源头和出发点,是人情陶冶、道德升华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全社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注意培养公民的孝道,使他们从小具有爱心,形成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篇二

一、弓|言

“孝”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时,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并且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内涵。但是,在这一领域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目前有关于“孝”的起源和内涵是孝文化研究探讨所涉及的最基本的问题,许多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我们如何使传统“孝”思想现代化、以及如何解决当前学术研究的视角相对较单一这一问题,学界经常性的忽视了有关“孝”哲学这一重要的角度;“孝”是“仁”之本,我们要深刻的理解孔子的“仁”,可目前却是探讨“仁”的多,而研究“孝”的少。

我们不能忽略早期学者所作的贡献。国外的学者们例如郝大维、罗思文对孔子的研究较为突出,他们主要介绍孔子以及孟子的思想,翻译《论语》《孝经》等著作。由于当时语言上直译的条件匮乏,导致了西方人经常用西方的思想来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后来中国哲学被西方哲学思想同化。这些学者们在对“仁”“孝”“忠”的思想上进行了全方面的注释,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本选题将在吸收前人先辈巳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亲亲相隐”的视角来解读《论语》中的孝道思想。

二、孝文化产生的渊源

这里所讲的就是把基于天道本源的男女作为社会最初始建的一种现实起点,男男女女组建成的家庭以繁衍后代的这一家国建构为要求,客观上要求基于这种亲子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维系这种伦理的“孝道”,任何的生命个体,都是来源于父母的精血汇集而成。自然界当中生命个体的孕育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双亲的呵护哺育,自然界的动物尚且有跪乳之恩、反哺之义,我们作为人子,自然也会产生出这种原始“孝”的观念。从“孝”观念的起源来看,其最本来的含义就是“对于生命的延续”。由此逻辑发展而出的祭祀祖先的行为和敬老意识。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衍生出了善事父母。“善事父母”还应当包含繁衍后代、以及尊祖敬老等行为。

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天下”的中国社会当中,“孝”是人伦关系得以创建延续的基础,只有懂得了孝,才能够使得家庭和睦,使得社会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国家的繁荣。“孝”是人对人伦的一种深入的认识,要构建一个好的人伦关系体系,需要一种正直、真心、虔诚、尽心的品质,这种品质最基本的实现形式就是“孝”。只有遵循了人性中最本能、出于本心的道--孝道,个人意识到“孝”是人的本性,通过修身达到对孝的一种认同、践行和传承,这个过程是“成己”的,即先使自己成为一种为社会道德伦理所遵循的样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再推而广之才能使别人得到益处,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孝”不仅是一种家庭伦理规范,而且是一种社会伦理规范,孝与仁,孝与忠,在孔子看来这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是在道德实践当中共生的。孝悌是仁的根基。《论语》当中就讲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孔子看来,为人孝悌,也就做到了仁,这是一以贯之的。而“孝”与“忠”,自然就可以做到推而广之。“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从事父母可以推广至事君主,孔子在这里就将“孝”扩展提升到了社会、政治层面,赋予了其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但是我们从孔子的表达中不难看出。孔子最终注重的还是民德之厚,而非单纯的政治教化,所以孔子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作为人之本,“孝”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始末,“孝”作为血亲伦理的基本元素,对家庭和社会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有句老话叫百善孝为先”,讲的就是这种血缘亲情所产生的“孝”。“孝”是家庭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道德规范。血缘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孝”是最重要的家庭伦理原则,孝亲观念乃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一脉。

“孝”在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体系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之一。要认识孔子的孝道思想,就要先了解孝,“孝”并非只是对父母进行物质生活上的奉养,即孔子所要求的“能养”,这只是“孝”应该具有的本义,是最为基本的要求。

孔子认为“孝”的产生是必须以人类最自然的血缘亲情作为基础。《论语》一书中,从“老”与“子”的家庭观念关系角度出发来阐述“孝”的两个基础。其一,就是从人类的自然血缘亲情出发,“老”产生“子”;其二,就是从社会等级的差别上出发老”与“子”之间是有着本质差别的,“子”就应当守礼,对“老”敬孝。《论语》就是从这种人类最原始的自然亲情血缘关系出发,来确定“孝”产生的基础。

三、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践行孝敬的思路

在《论语》的记载当中,子谈论“孝”,有两个大的突破性观念是过去所没有的。在西周时期孝”这一观念主要是体现在我们对祖先的.祭祀活动中,因此,它带有极其浓重的宗教色彩,在当时分封制的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下,“孝”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族道德,而“孝”所蕴含的人伦意义,或者是“孝”作为家庭道德所具有的内涵并不突出。而孔子论孝,则实现了“孝”由宗族道德向家庭道德的转换,“孝”主要是用来规范以父子关系为主的家庭伦理关系,其过去尊祖敬宗的涵义尽管没有被“孝”完全的替代,但是分量也已经微乎其微了。

孔子所讲的“孝”,无论是讲“不远游”也好,知“父母之年”也好,其目的都是在于为了施孝,这里并不单单是指为人子女要在物质生活上奉养父母,更多的是要表达对父母所产生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敬爱之情。孔子对于“孝”的重视,当中也贯穿着仁的精神理念,他将“孝”与“敬”、“孝”与“礼”相互关联在一起,这极大的丰富了孝的内涵,这是过去的思想中所不曾有过的。

孔子认为,作为子女,我们应当从内心深处去尊敬父母,对父母行使孝心也是要求我们要发自内心的敬重、奉养父母。“爱亲”与“敬亲”是相互的,“爱亲”可以从“敬亲”中表现出来,“敬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爱亲”的行为。孔子认为如果仅仅是在物质上x才父母进行赡养,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孝亲的最基本要求便是要养亲、事亲。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所讲的“孝”其实就是无违于礼、所讲的“仁”就是爱亲爱人、我们要能够做到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重、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尽心的侍奉、做到不让父母挂念自己的安危、这就是孝的表现。孔子不遗余力地弘扬“孝”文化,孔子的一生,验证了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过程。三岁丧父,由其母亲带回家养大,生活的十分贫困,地位也极其的卑微,孔子的青少年时代极其的平凡和普通。然而,孔子却立志求学,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间接的影响了其后中华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西方的启蒙时代,像孟德斯鸠、伏尔泰这样的大思想家们都非常崇拜孔子的思想,他们认为孔子的思想是理性、和平、以及人道的象征。法国的人权宣言就曾经引用过孔子的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现在同样也被刻在了联合国的大厦里面。这说明孔子的思想已经不单单只是属于中国的思想,孔子的思想已经开始超越国籍和国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以天、天道、天德为思想背景,将“孝”提升到了人文关怀的高度,身体力行的推广“孝”。孔子的“孝”思想以“礼”为外在表现形式忠”为内在的情感表达,通过外在的礼仪规范和内在的“忠恕之道”,最终达至“仁”的境界,实现“孝”的皈依。孝道的思想观念,已经深深扎根在了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溶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了我们伟大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孔子因袭周礼,虽然继承了西周时期敬祖祭祖、慎终追远的净胜,但是对于“孝”思想含义当中这些观念涵义的表述则是尽力的淡化,更多的是在于强调“孝”在伦理思想上所蕴含的意义。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传统的孝道内容以及表现形式,是紧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而不断的演变着的。“孝”观念最早形成是在以血缘亲情作为基础的父系氏族社会。血缘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血统,它是人类因为生育后代而自然形成的社会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血缘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组成体系的基础,而人既然知道血缘,那么就一定知道血缘至亲,也就会产生后来的报答生养之恩的观念,这种起源于自然的血缘亲情之爱,这便是最初孝的意识。孔子所提倡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孝悌爱亲是一种人之常情,如果处于每个血缘关系中的人都能够珍视这种感情,那么社会上的人自然就不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处于这一温温脉络亲情关系之中的人,也会将这一温情扩散开来,温暖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

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经过上千年的演绎,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及行为规范中,尤其在精神生活的领域,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时代青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着传统优秀文化,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同时,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此,本文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方法、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做以下简要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千人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推动我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现成的教材资源。针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习惯性将国家、社会、家庭、自我联系到一起,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形成没有国,就没有家,更不会有自我的传统思想观念。这种为集体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丰富当代人们价值观念的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本质与灵魂所在。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传统精神被赋予相应的时代意义时,即可成为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操的“精神面包”。并以此来培养他们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国家及集体的利益冲突,进而赋予其正确的历史担当与社会责任感。

(二)追求理想人格的人文主义精神

面对当前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一些人因抵挡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其价值观、思想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要想从根本上减轻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核心途径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以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形成发展中,往往以理想的人格为出发点,在形成中注重自我完善,坚持以苦为乐的生活态度,以此来实现自我精神的超越。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将其充分融入其中,在深化大学生人格认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奋斗方向。

(三)道德实践的修身精神

通过研究不难看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中,道德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文化中德行为先的修养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主体自觉性的肯定,在尊重人格价值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了道德的践履。在这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的为《大学》。《大学》一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由此即可看出受教育者思想感情的熏陶与道德修养见的关系。若将其运用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相应的引导、纠正外,还能培养其理性的思考能力,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以理想的思维进行思考,避免不恰当的言行与情绪出现,这些,都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天人合一”的和谐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境界是以追求真、善、美相统一为目标的,倡导以“和合”为准则的统一发展观,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和”的思想被历代思想家反复强调,进而积淀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鲜明品格。这种思想在实际运行中,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上,说到底,就是从根本上体现出自然万物和谐、统一的发展思想。中国文化的这种精神,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新型人际关系的构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一)示范教育法

在整个示范教育中,最具代表人物为孔子。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最先提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至今对我国的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人师表,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身教言行,只有言行一致,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因材施教法

作为孔子教育理念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材施教”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孔子的认识观中,将人的智力、理解能力、性格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并由此得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其情感、性格、个性等也不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结合着学生的实际状况,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教育法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其核心标志在于重情感。且这一标志突出表现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的教育方法,同时在努力的过程中,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奋斗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大学生在情感方面产生相应的共鸣,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还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内省教育法

个体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应该通过内心自省,从内心达到一种对思想道德的认同,然后由道德认识再到道德实践。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知识的灌输必须与学生的内省相结合,只有在内外取得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内省教育法在深化学生学习认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陶冶教育法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不难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我国古代教育中,陶冶教育受到人们的青睐。而在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集体精神面貌、校风、班风等环境如何,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学生情感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及班风,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同时,还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有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心态的培养

面对当前社会激烈的发展趋势,当代大学生在求职中,必须具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并通过不断的完善自我,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与此同时,与传统文化相比,今天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设备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学生在学习时,还应承担艰苦的学习任务,以便在以后的求职中,能够树立积极的求职心态,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对社会的创造、贡献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满足。

(二)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

任何一个民族要想从根本上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具备共有的奋斗理想外,还需要相应的民族认同感及民族凝聚力,而这些,都需要当代人为后人建设文明发展社会的强大根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几年前的凝聚、积累、沉淀后传承下来的,并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休戚与共的内在凝聚力,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利于社会前进和个人发展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当前物质社会的迅速发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的进行奋斗。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还有助于大学生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的提升,使其在面对激烈竞争时,能够凭借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还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篇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等主要存在和延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的主要特点。“文化、;这一词,对一个民族来讲,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一种传承。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面貌和独特气质,它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的图腾。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文化”一词很常见,但对于文化的深度理解却很少有人能明白,为什么?因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对于文化的了解太少。因为与一场电影球赛相比,钻研中国传统文化显然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其对于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在缺失与传承之间产生矛盾。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刻,却也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境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持续的传承下来,但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眼里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这个节日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古往今来,在春节期间,我们国家无论各种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祝福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换新、迎新接福、祈求丰年等主要内容,各种各样的形式不胜枚举,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人们在春节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中和亲人们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祝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年味渐渐消退,热闹的春节也渐渐存在于人们的回忆里。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物质条件好,对于生活的质量要求更高,思维的方式和价值观念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有很大的不同。高校大学生已经对春节这种传统习俗已经不感冒,于平常生活没什么区别。

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其对于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在缺失与传承之间产生矛盾。曾经无比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刻,却也面临着逐渐流失的境地。

1、在生活当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一种文化的缺失和传承更能体现出一种社会现象,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中国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追求着更快更多的经济利益,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东西简单化,智能化。所以对于某些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礼仪,风俗,手工工艺,放在今天,略显繁琐复杂。在这个信息的时代,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拿起一支笔来工作是一件及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有好多的工作,我们没法用一支笔来完成,信息量太大,浪费时间。信息时代,将一切文字用计算机代替,节省了时间和空间,节省了大量的纸张和笔的利用。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汉字的记忆,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成为了常事,这就是一种中国汉字文化的缺失。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像这种类似的情况很常见,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在中国各地区,各少数民族及在校大学生已经缺失了很多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比如他们的思想,语言以及技能等。

2、在西方文化的冲击背景下传统文化的缺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流入中国,当代大学生也接触到了不同的西方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让好奇心重且喜欢新鲜事物的当代大学生不由自主的将重心放在了西方文化上,随着时间的流失,时光的车轮慢慢推移,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在各方面的冲击下有些尴尬。社会在改变,传统文化技能变的无用武之地,学习一些国外的文化而缺失了自己原有的文化,我们也早已经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意义。学习西方文化、各别崇洋媚外,是当代在校大学生屡见不鲜的事实,也是趋势所向,他们对自已本国的传统文化没不太注重,而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化更加的敏感,综上所述,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够很好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延续传播的要素。

中国文化传统的缺失,无论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还是对每一个国人来讲,都一种遗憾。广大高校大学生追韩星,学习西方文化,热衷于一些西方的节日,例如情人节时期待玫瑰花、圣诞节时希望能见到圣诞老人等,对于他们的喜爱超越于传统文化的程度。而这种对中国文化的丢弃更演变成是一种常见的社会风气,很多大学生对于本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保持着不关心不在乎的态度,也影响了一辈又一辈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如今当代高校大学生缺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理解,很多人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了多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1、弘扬就是传承

历史的死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生于人类的开始而可延续永生,传统文化有着生命力和诱惑力,不用刻意去弘扬只要不破坏,她就会很好的传承下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有一些人依旧坚持着,传承着,就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赛,将最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别样的方式进行着,延续着。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汉字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历史,是中华五千年孕育衍变出的产物,代表着一种不可磨灭的象征。英语在世界上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语言,但是中国汉字则是一种不可替代又极具美学的文字。现在,人们努力地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做出了了很多行动,无论是国际孔子学院,还是前一阶段的国学热、再到电视节目“汉语桥”等,这些都是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用传统文化本身的精神,来彰显和激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人民心中的地位。

2、保护物质载体就是传承

现在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对外开放的影响下,各种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书籍报刊等渠道传播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生存的方式,各种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只有率先发动起来,做好引领作用,尽力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好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命活力,缔造文化之根、文化之魂。

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明白了,历史上下五千年,从无到有,从有到延续到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努力,是每一个传承人运用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智慧结晶的努力和坚持。传承是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传承人用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奋斗精神,为我们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精神更是我们高校大学生应该学习的东西,不忘初心。

2、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着不在乎不关心的态度,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存在,多方面还是在于没能及时的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以至于太少数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文化的传承缺少了一个传授、熏陶的过程,在这个飞速的社会当中中国传统文化很难生存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需要用时间漫漫积累的过程;文化更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沉淀。只有这样,文化才会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而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文化的教育则是最好的选择。

3、传统文化需要创新的理念

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过于夸大,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我们所有人希望的只是文化上的传承,而不是文化的倒退,并不是要倒退回那些个传统的时代,高校大学生也不能任由着时间推移,忘记对于文化的传承,然而创新,则是最好的办法。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融入到社会当中,更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当中,传统文化是一种特定时代文化的持续,存在这一种相对比较的局限性,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是一种扬长弃短的过程。对于传统文化不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会摒弃,好的地方要学会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种缺少创新的概念,太老套,高校大学生对于这种缺乏创新,太普通的文化,吸引的程度不够,导致没有人愿意去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我们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深思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高校大学生在学术上以及生活上的钻研和传承。特别是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不能因为西方文化的流入,就完全失去了我们自己本身的文化。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大学生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应该学习人文知识,自觉吸收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自身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期的累积沉淀所形成社会意识的洪流,只有深入学习、扎实研究、沉心体会才能了解并弄懂弄通传统文化。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亟需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脉,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高校大学生要善于发扬和传承,再与国外文化交流和吸取,保存着包容的态度,对中国文化的弘扬赋予新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需要不是几个人甚至一代人的努力,是需要每一位高校大学生、几代人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好好的传承与发扬,不能因为外界的变化,导致我们失去自己本土的文化,中国文化深厚的风俗民情孕育中国悠久的历史大川,这些都将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传统文化是我们繁荣的根基,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做的就是丰富我们的文化,丰富我们的大脑,让文化更全面,也让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更加广泛。

传统中国的教育理念篇五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哲学、军事、政治、科学、风俗等方面,其丰富多样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纵观整个文化发展史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学术流派萌生、演变的发展历程看,从尧、舜、禹的开拓精神,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百家争鸣,再到秦末时期董仲舒为统一思想而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宋元时期的程朱理学、陆王也学,再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儒学长期占主导地位,多元的学术价值理念并存的格局。

(一)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孕育出了自强不息、宽厚包容、艰苦朴素、奋发图强等高尚的品质,这些品质既是中华民族深入血液的精神命脉,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绵千年而不衰的精神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君子气概激励着每一代奋发图强的青年学生,使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发学习。这种思想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发着中华民族的青春和活力。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古以来,爱国情怀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之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根源。从古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近代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再到现代的中国梦,伴随着五千年文明的爱国主义情怀一直教育着广大的学生,引导着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努力。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求的人本主义精神一直提醒着人们要注重人和,提倡自身的修养。在当今时代下,人本主义精神所倡导的是个人价值的提升,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立脚点,也是思想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和我国大学生总体思想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对于思想层面的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希望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沉淀自己,塑造良好的品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浮躁之风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扩大,大学生的思想尚处于塑造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迷失自我。目前,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

(一)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所谓传统,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指那些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沉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特点并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所传承的社会元素,其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如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从理论意义上来说,传统优秀文化是一种观念、意识的内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表现出多种形式。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元素才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沉淀积蓄下来,成为优秀文化的主要成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对外来文化产生包容和同化。另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并没有足够地重视,也没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和传播,学校重学术轻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扭曲,不能够很好地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忽视对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

(二)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低俗文化的盛行,诸如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了传播,造成奉献精神弱化、失信违法现象滋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德育教育,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一些学生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愈加淡薄,盲从和迷信的思想充斥着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怀疑甚至产生否定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缺少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还不够,不能真正认识到礼文化的内涵和实质,甚至出现了错误的认识和抗拒的态度。而随着全球化范围的扩大,思想多元化,也出现了多种文化交织碰撞的情况,如果大学生认识不到位,不能认真对待就很容易盲目跟从落后腐朽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深远的,其发挥的价值也是深远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文化将一些民族气质和精神传至人们的内心深处,去影响其行为习惯,塑造其独特的个性。而大学生目前处于成长和成熟期,一些轻浮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可,加之功利性的影响,使得学生产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并不大的误区,从而阻碍了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的进一步学习的吸收,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极具价值的精神财富,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这种精神资源的作用,可以促进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能够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思想文化的全球化也在逐步蔓延,对于这种形势,我们要善于辩证地看待。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提出,各种外来文化必然会充斥到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这种文化全球化能够丰富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面向现代化和国家化;另一方面,却也要看到,随着西方文化中一些负面、不良的文化的进入,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会潜移默化地产生新的变化,这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未来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面对复杂的形势,我国深深植根于大学生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起到有效的弱化负面思想的作用,使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功效。

(二)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将所接触和学习的外在的`社会规范、道德法律等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然后指导自身的行为,形成一种观念和信条,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如果大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提炼和升华,作为自己内心的一种行为原则,那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会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也能够有效地抵御不良思想的腐蚀,独善其身。同时,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其思想素质的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素养、行为模式也将更加趋于良性发展。

(三)能够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到现在足以证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和存在的必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展现出优秀的气质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格魅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够鼓励大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迎难而上;爱国主义的情怀能够促使大学生为国家富强的目标贡献自身的价值;人本主义的精神能够优化大学生的为人处事原则,做到人和,追求和谐的发展理念。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强化和推进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爱国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对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够发挥重大的功效,促进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2023年初二的演讲稿(实用5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演讲稿模板
  • 10-07 最新行政管理学社会调查报告(汇总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
  • 10-07 最新应用文邀请函写作(优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10-07 最新写字教学反思(优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10-07 2023年学生会会议演讲稿集 学生会会长演讲稿(大全6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 10-07 自我鉴定的文案(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
  • 10-07 党团活动策划案 小组活动方案(模板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 10-07 合同翻译的原则(通用6篇)
    随着法治精神地不断发扬,人们愈发重视合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我为
  • 10-07 口才年终工作总结报告(优秀9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
  • 10-07 最新饲料代工合作合同 合作代工合同优选(通用5篇)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协议,签订签订协议是最有效的法律依据之一。合同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合同。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合同该怎么写,